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4篇

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4篇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内容摘要: 大学生就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然后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危机成为引起了地方政府、高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4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4篇

篇一: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内容 摘要 :

 大学生就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然后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危机成为引起了地方政府、高校、甚至国家层面关注的社会性问题。而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高校毕业生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对他们的求职和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紧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的关注重点,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就业。本文研究新冠疫情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是对就业现状进行概述,介绍我国大学生数量规模,就业空间现状,就业心态现状,其次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四个层面来逐一分析,最后针对上述四者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高校,人力资源

  目

 录

 引言................................................................................................................................ 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1 (一)大学生数量规模现状................................................................................. 1 (二)用人单位岗位和就业空间现状................................................................. 3 1.劳动力市场需求锐减................................................................................... 3 2.留学生回国,就业压力增加....................................................................... 4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5 (一)国家政策方面............................................................................................. 5 1.就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通....................................................................... 5 2.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5 (二)高校师资力量欠缺,专业与市场错位..................................................... 5 1.师资力量欠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5 2.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 5 (三)用人单位过分重视名牌大学生................................................................. 6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6 1.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 6 2.大学生综合能力不足................................................................................... 7 四、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8 (一)国家要改善就业机制,落实创业优惠政策............................................. 8 (二)

 高校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 8 (三)

 用人单位要完善录用机制,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9 (四)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9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2020 年新冠肺炎的世界性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抗击疫情,全国大大小小各大企业宣布停业,在经济压力下,不少企业决定减少年度招聘计划,甚至部分企业决定裁员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这给今年广大大学毕业生带来很大压力。据统计,我国 2020 界毕业生接近 874 万人,据 BOSS直聘《2020 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面向 2020 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较 2019 年同期下降 44%,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虽然应届生招聘需求正逐渐恢复,但招聘规模仍明显不足。今年以来,网络社交平台上开始频繁出现“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的热度话题,点击量高达 9亿,这体现出毕业找工作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心中的难题。

 [1]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政府宣布增加事业单位约 19 万招录岗位,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然而就业的过程并不容易,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就业竞争力不足成为大学生身上的通病。根据智联招聘 2020 年第一季度大学生就业力报告,55.2%的毕业生至今没有获得企业 offer,占比 15.8%的毕业生仅获得一家公司 offer。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 一 )

 大学生数量规模现状 据统计,2011-2020 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 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递增,近10 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 7603 万人。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874 万,同比 2019 年增加 40 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本科毕业生超过 400 万人,专科毕业生超过 350 万人,更多大学生流入市场,竞争压力大。

 [2] 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供远远大于求,市场上没有充足的空缺岗位来满足大量劳动力需求,也将导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2

 图 1.1 大学生数量年均分布图(单位:万)

 图 1.2 2019 年中国毕业生学历分布 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随扩招人数的增加而提高,2020 年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是本科生,约占总人数的 51%。大专毕业生年龄越早,占总人数的11%,也就是说,硕士以下的学生比例约为 63%。同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随着大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3] 在我国,教育投资占不到太多的投资,而高校扩招需要很多因素,需要各级审批,程序很多。而且诸如 211、985

  3 等普通高校占用的教育经费也不尽相同。普通学校在校生数量远大于 211、985高校,但教育经费却很少,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全国现有 985、211 所高校约100 所,占高校总数的 4%;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 400 所,占高校总数的 16%。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配备跟不上大学生扩招的步伐。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水平低下。

 [4]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不会高。

 ( 二 )

 用人单位岗位和就业空间现状 1. 劳动力市场需求锐减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形成了企业“自身难保”的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其次就是旅游业,在春节这个大假期间,由于疫情期间产品滞销、用工成本高、还贷压力大等问题,企业对岗位需求骤减,大部分小微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但就是这些小微企业,每年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岗位,吸纳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今年的岗位减少直接导致岗位不足,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进行裁员,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将会与大量企业裁减员工共同竞争岗位,而这些员工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相对而言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企业一线观察数据显示,2016 年以来,中小企业聘用硕士以下毕业生的几率越来越小,2020 年第一季度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值,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如果国民经济形势好的话,企业的发展将是长期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来开拓新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但中国近两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人数将受到影响,且就业流动情况也在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流动主要包括公务员、外企、民营企业、国有单位或自由职业者。

 从下面大学生流动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途径主要是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不是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工作的就业,而是包括各种企业和灵活创业的比率。其中,自主创业占 0.3%,想去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不多。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很多,但他们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北京大学 2013 届毕业生预期就业单位调查显示,国有企业(58.8%)、国家机关(35.2%)、外资企业(33.9%)和事业单位(31.5%)所占比例较高。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只有 16.7%,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的约 4.2%。

  4 0%10%20%30%40%50%60%国企 国家机关 外企 事业单位 民企 图 1.3 大学生就业方向意愿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时不仅表现出了一定的企业单位选择意向,还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综合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11 个省市只占据了国土面积的 14.2%,却居住着五成以上的全国城镇人口,西部地区虽然囊括了56.5%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却不到两成。

 [5]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人口流动不合理造成了东部地区人满为患、西部地区门庭冷落的现象。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超过 60%,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的两倍。其中,人才吸引力指数是某个区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大小的具体体现。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的是直接的生活压力,如何获得理想的物质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与西部地区的后发相比较,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拥有更为完善、健全的薪资与福利制度。因此,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更符合大学生在物质资源方面的需求。

 020406080北京 西部 东部沿海 图 1.4 毕业生工作的期望地点 2. 留学生回国,就业压力增加

 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导致大量留学生回国,回国留学生一段时期内无法出国,他们不得不与国内高校大学生竞争,在国内寻找工作,这对国内的大学生产生了新的压力。按照目前国外新冠疫情的发展来看,一些国家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并暂停普通签证业务受理,导致许多打算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不能顺利拿到签证,只能放弃出国计划,据估计,今明两年我国出国留学生规模将会相对减少,会有更多学生选择留在国内高校就读,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5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 一 )

 国家政策方面 1. 就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通

 目前,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仍然缓慢,全社会没有稳定就业的良好环境。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也存在着供需体系保障方面的问题。我国缺乏知名的统一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等渠道,信息管理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大学生利用大型招聘会,以虚假内容欺骗大学生,甚至要求大学生支付参加招聘会的门票。这样,不仅招聘效果很差,而且效率很低。大量用人单位不根据当前社会现实用人,而是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的毕业生,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一些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考虑外籍人才。这种地域歧视和不公平竞争的就业原则对中国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2. 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缺少高效的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中的融资困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尽管当前我国政府提供有贴息贷款的政策,但是实际上给到大学生的贷款额度都不高,同时大学生在申请贴息贷款时还受到户籍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已经成功转型为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商业机构,在提供给客户贷款时自然需要在资金安全上进行非常系统化的严格评估,一旦申请贷款的客户评估结果显示为高风险系数,那么银行将对提供贷款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举例来说,一学生表示曾经参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创业项目,向省农业银行申请贷款,但被银行以本金很难回收为由拒绝了其贷款申请。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创业时融资难的困境。

 ( 二 )

 高校师资力量欠缺,专业与市场错位 1. 师资力量欠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大学生就业受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教育水平的合理表现对高校的定位有很大影响,保证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平衡。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发展定位不明确,盲目跟风追求融合,对于社会各界的真正发展,没有相应的具体政策规划,无法培养出特色人才。同时我国大多数高校只注重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技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当代大学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却没有理论的现象,而“纸上谈兵”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大学学生的就业。

 2. 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

 大学生就业受学科专业结构的影响。根据 2016 年教育部、中央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法学专业相比,工科专业就业率处于领先地位,而教育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体现就业增长趋势的是文学类专业。目

  6 前,许多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参考也很少。

 [6] 它只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封闭状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 三 )

 用人单位过分重视名牌大学生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着重“名牌”、轻“一般”、“重学历”的怪圈。在市场经济的...

篇二: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与探讨2021年2月(上)/ 总第278期

  165引 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福祉。当前,疫情经济给社会运行带来的明显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1]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迎难而上,化解就业困境,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工作。1 疫情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在疫情经济背景下,给大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是对时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1.1 就业岗位减少受疫情经济影响,企业遭遇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企业不断延迟复工,但同时还要保证现有员工的权益,进而导致企业用人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使岗位需求明显降低,就业机会急剧减少。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2020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874 万,这 874 万还未画上句号,909 万 2021 届毕业生已经进入战场[2] 。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需求与供给出现错位,供求矛盾突出,导致今年大学生就业工作难上加难。1.2 供需错位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招聘难”与“就业难”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闫柄伏 梁宇光 *  李■骁 *(1.内蒙古医科大学;2.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3.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摘 要:

 疫情经济使高校就业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岗位减少、供需错位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影响,教学、招聘形式转变、大学生就业焦虑,通过开源拓岗,做好就业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职匹配、调整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调整就业心态,走出“慢”困境应对对策,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保障高校就业工作高效率完成。关键词:

 疫情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双重困境,一边是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才,另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由此造成“企业招聘满意度低,学生择业成功率低”的双输局面。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发展差距大,地域经济失衡。二是学生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模式、学生能力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产业发展和人才供应供求错位。1.3 受疫情影响,教学、招聘形式转变就业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2020 年受疫情影响,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无法正常进行[3] 。另外,教育部明确疫情期间暂停高校现场招聘,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给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产生了极大的不便,例如,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笔试和面试等招聘环节是考验大学生自身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线下招聘的暂停,使用人单位不能很好的对求职者进行有效选择,进而导致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1.4 大学生就业焦虑2020 年,受疫情经济影响,人员不能正常流动。“宅”在家中的状态使多数学生产生了懒散和惰性心理;春季招聘会、双选会,学生见习、实习活动的暂停,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产生了负面情绪、引起了强烈的就业焦虑;另外因疫情冲击导致部分公司用人成本增大、营业利润减少等,使得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事业单位”,严重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基金项目: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多措并举做好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项目编号:YKD2020XSGZ012。

 166

 2021年2月(上)/ 总第278期闫柄伏,梁宇光,李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对之策2.1 开源拓岗,做好就业政策落实2020 年因疫情影响,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国家为帮助毕业生就业打出政策组合拳,扩岗位、搭平台、拓渠道。首先是扩大政策性岗位招收规模,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推动就业。扩大硕士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特别是面向国家战略、民生领域的专业人才。增加“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收数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好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工作。其次,大力开拓市场性岗位。针对中小企业出台减税、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招聘岗位。加强校企沟通和合作,“积极主动请进来,全员参与走出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教师、家长的优势,举全校之力共同推动、促进就业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职匹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健康持续发展。运用经济、法律、政策手段,通过学费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困难地区、到中小企业建功立业。高校在专业架构和学科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着力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应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更新就业观念,及时调整自身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主动权,实现就业[4] 。2.3 结合疫情,调整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当前我国疫情经济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疫情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常抓不懈,毫不松懈[5] :(1)做好在校生就业指导和岗位选择定位,详细、客观地为学生介绍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严峻的就业现状,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观念,完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在疫情经济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等部门联合行动,协同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调整教学计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适当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实习的学时,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前对工作环境、市场环境有清晰认识,以便更好、更早的融入社会、转变观念。(3)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借助我国“互联网 +”带来的技术变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力宣传新兴就业岗位,引导学生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针对重点未就业群体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学生诉求,一一击破难关。主动走出去,联系用人单位、了解用人需求,再引进来,邀请企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2.4 调整就业心态,走出“慢”困境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学生和家长更应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在全力协助所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面掌握学校就业工作情况,抓住机会,实现就业。学校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常指导学生应对挑战,在岗位选择时,需要考虑自身水平和职业技能,进行优先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高校应建立完善线上就业信息系统,这样大学生就可以“闭门不出”但实时掌控招聘信息。线上的就业信息系统除了涵盖信息发布(发布招聘信息、通知公告)以外,还包括以下功能:①线上辅导,用于线上就业课程讲座、就业指导等;②线上招聘,线上宣讲会、面试等;③线上调研跟踪,可以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心理,使求职过程全面呈现;④线上互动交流,用于求职就业的线上解答咨询。

 加强毕业生心理疏导,引导就业观念。完善心理支持和网络辅导服务,开设大学生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的咨询平台、咨询热线,老师、家长都应参与其中,多方联动,关注不同毕业生群体。针对困难家庭学生群体、疫情严重地区学生群体、求职能力弱的学生群体,提供咨询渠道,为其疏解焦虑情绪,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积极适应求职形势和求职方式的变化。作为就业指导部门要正常引导大学生中慢就业人群,通过对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以及组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不足,调解其自身就业心理,使学生建立就业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自信心[6]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应当审时度势,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高校教书育人最后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共同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就业政策目标。参考文献[1] 万维 , 柏慧 , 纪明悦 . 疫情背景下经济转型对就业模式的影响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42(05):97-98.[2] 吴树新 . 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走势与稳就业的路径分析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2020,34(10):38-46.[3] 王玉刚 , 王璐 . 新冠肺炎疫情下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J]. 昌吉学院学报 ,2020(04):93-96.[4] 刘猛 . 疫情冲击下发达经济体如何促就业保“饭碗”[N]. 中国财经报 ,2020-09-19(006).[5] 莫荣 , 李付俊 . 新冠疫情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影响分析 [J]. 新金融 ,2020(09):4-7.[6] 糜红缨 . 疫情背景下“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33(12):99-100.

篇三: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Ac a d e m ic F o r u m / 学术论坛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致使国内外整体经济水平明显下滑,并且对社会稳定性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凸显,这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萎缩,导致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这需要各高校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高校不仅应该努力协助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认清当前形势并且总结工作经验,以创新思维做好下一步大学生就业工作。1 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1.1 就业机会减少(1)就业市场供给状况。受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的影响,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这也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签订就业合同的渠道基本关闭。毕业生申请工作的时效被压缩,导致就业压力集中释放,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应,使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更严重,并导致更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2)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首先,受疫情影响,某些行业与经营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或减少,或迫使其改变原有的商业经营模式,从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或者将线上和线下业务相融合,从而导致正常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骤减;其次,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蔓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严重影响,以及部分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只能被迫退出市场。企业经营模式受损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可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所下降,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明显低于供给。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2 加重就业成本(1)加重物质成本。因部分国家疫情依然十分严重,所以,疫情防控仍然是当下的首要任务。基于此,国内企业复工率明显降低,招聘岗位数量也在持续下降,各大企业都在推迟招聘时间,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间相应延期,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加大了毕业生的等待成本。同时,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无法快速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毕业后仍然需要持续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花费,相应地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2)加重机会成本。倘若没有发生疫情,许多毕业生已经开始工作或者正在实习,能够拥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但因疫情蔓延,部分毕业生只有选择待业,但是,待业期间毕业生并未获得的经济收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大环境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3)阻碍就业渠道。通过比对大量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有近 60% 的毕业生,需要学校就业办提供就业信息,或者参加学校就业办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虽然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但是多数毕业生还是习惯依靠学校就业办提供就业内容。不过,因疫情影响,许多高校都实现延期开学。而且,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也遭到相应影响,原定的招聘岗位被无限期推迟。此外,部分毕业生对于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不全面,很难快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基于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毕业生寻求工作的渠道。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面爆发对我国的社会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暴发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合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高校要在研判形势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就业工作。同时,要更新技术,做好线上线下就业服务。要认清大学生就业中的薄弱环节,巩固就业指导的内容,促进特殊时期大学生顺利就业。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徐明宇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南通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68学术论坛 / A cad em i c Forum(4)加重就业心理压力。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工作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大学生的流动率正持续下降,他们主要在家里通过网络求职。但是,这种长时间的居家生活特别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舒适心理,造成毕业生长时间处于待业状态。并且因为某些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政策。而且,目前有许多公司已经倒闭,加剧了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并且许多毕业生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面临无学期、毕业论文难等问题,让他们倍感挫败,更加重了恐慌心理。(5)就业结构出现矛盾冲突。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对我国经济运行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疫情暴发最严重时期,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基本上完全处于关闭状态,导致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毕业生无法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互联网技术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部分软件公司及时开发出网络课堂教学、蔬菜水果配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系统,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比较乐观。这也严重凸显了就业结构的矛盾性,呈现出个别行业就业前景堪忧的现状。(6)降低就业质量。①工资标准降低。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下降,多数行业的经济水平都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许多行业都采取降低员工工资标准和缩小经营模式等方式来解决经营压力。其中,毕业生初次进入职场,不具备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工资标准。②未明确职业生涯。目前,受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逐渐升高以及学生的学历不断升高,部分毕业生需要接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挑选就业岗位,很有可能是在短时间内随便选择一个企业。基于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出现毕业生不了解用人企业或者自己所应聘的岗位。这导致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综合技能不符合应聘岗位,自身没有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工作满意度。③工作稳定性降低。许多企业在暴发疫情前,都拥有很好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明显下调。基于这种情况,新入职的毕业生会对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以及这份工作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怀疑。2 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1)落实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就业办需要强化领导与学校学工,教务人员、人事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从而更好地保障就业服务。在培训就业指导时,要重点帮助与引导三类人:一是,针对求职毕业生,就业办要综合考虑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寻找更多的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自身技能水平的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就业;二是,针对就业现状了解不足的毕业生,就业办需要明确与学生讲解利害关系,积极与毕业生家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并且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自信心;三是,针对家庭困难、心理障碍学生,在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就业专家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解除毕业生的就业阻碍,协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需要合理联合校企合作、校友资源等就业资源最终起到促进效果,通过交流与合作,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落实好就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许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地方企业和职权部门要落实好毕业生的用工政策,依据政策类型实现精准地安置人才以及人才招聘。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包括出国留学、考研、公务员考试、参加科研项目、参军、基层工作、单位定期招聘、自主创业、自由就业等。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做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关就业渠道以及职业规划。高校就业办需要完全掌握国家利好政策,并且帮助毕业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就业渠道。在疫情影响下,高校需要全面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策,协助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式。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国家提出的小额贷款、减免部分税收等多项政策,激励企业增设招聘岗位,以及要协助高校召开线上招聘会,真正意义上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3)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觉悟。毕业生就业效果是由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以及就业满意度决定的。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建立事业观。只有毕业生明白建立健全的事业观才能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才会更加愿意接受高校就业办的帮扶,从而帮助毕业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阶段,毕业生需要清晰意识到就业和求职是完善自身价值以及谋求未来家庭发展的前提条件。3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1)各级联动保障大学生就业。现阶段,疫情防控处于常态,要求高校就业办及时调整就业方案,并且根据当地的就业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首先,要构建中专院校、学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努力的联动工作系统。做到全员联动,共同搜寻就业信息,全力找寻岗位资源,完善就业方式,并且积极调动全员参与,利用各种方法帮助毕业生快速就业。其次,要始终了解毕业生的

 69Ac a d e m ic F o r u m / 学术论坛就业状况,高校可以成立毕业生就业回访调查组,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化建议以及专业性的指导,更好地确保毕业生可以快速就业。(2)引导学生迎接新机遇。这场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大量可以招收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相继减少。另外,个别新兴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而衍生出庞大的就业市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后,不仅导致经济出现短暂的停滞不前,而且呈现出全新的经济形势、全新的产业类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大数据技术被快速应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带货、远程办公、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就业办要积极加强与新兴行业的工作交流,开创全新的就业实习基地,开拓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强化对毕业生的宣传力度,让毕业生更全面的了解新兴产业,补充新兴产业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新兴产业就业。(3)搭建云平台,线上线下就业方式联动。疫情对原有的就业形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高校都在尝试各种办法,最终发现最适合的方式是通过创办多种渠道共同促进就业的云服务。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全面普及,高校就业平台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如搭建网络云以及创新工作方式都拥有了全新的发展。云服务已经成为支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平台。其拥有成熟的网络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工作岗位。另外,在确保疫情稳定的前提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网站资源、专家资源以及校企资源,合规开展校园招聘会。(4)完善就业指导内涵。①加强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整。疫情的蔓延彻底打乱了毕业生原来的就业模式,导致许多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出现焦虑等情况,必会降低就业质量。在这种特定形势下,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事业观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使毕业生在疫情暴发前可以客观了解目前的就业问题,根据现状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使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就业。②强化职前教育,提升毕业生素质和能力。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高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情况,注重人才的合理培养,极大程度上强化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的契合点。在不久的将来,应该积极促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课堂和虚拟训练营等模式,对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综合技能。③加强毕业生的网络求职能力。现阶段,网络求职方式已经全面普及,并且已经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式。然而,利用网络求职同样需要求职技巧,部分毕业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例如:不熟悉网络应聘流程、电子简历等求职材料质量差、缺乏网路面试技巧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4 结语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努力做到比别人准备的更充分、更有针对性。同时,在国家、社会、学校给予的各种扶持、鼓励与优惠政策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可能赢得人生中第一个职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疫情的发展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并得到阶段性胜利。同时,国有企业已相继复工复产,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深化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最终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作者简介:徐明宇(1982-),女,籍贯:江苏南通,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疫情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SJB0778)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侯文哲 . 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J]. 中国商论 ,2020(22):22-24.[2] 赵友平 . 新冠肺炎公共危机中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论略 [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04):8-10.[3] 钊翊 .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应对策略[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0(11):28-29.[4] 崔弘 , 闵令珍 .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J].人力资源 ,2020(18):118-119.[5] 刘梦琳 .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J]. 人力资源 ,2020(10):122.[6] 曹树春 .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J]. 赤峰学院学报 (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7):76-79.

篇四: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将成为一种常态的形势,这种常态形势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困境,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对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会变成一种常态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就业心理、所面对的就业环境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给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疫情

 防控常态形势下更加高效、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与压力。

 )

 (一)

 毕业生心理压力增大,消极就 业现状严重。首先,各高校自疫情发生以来增加了对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防疫健康情况的检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状况的了解,给本来就处于毕业和就业焦虑中的学生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各类关于毕业生就业的信息量过大,学生要完全从网络上获取招聘信息、就业指导课程等等,对这种学习形式的不适应给学生造成了的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其次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疫情期间“找工作难”、“就业形式严峻”等描述成为了学生脑海中的标签,这让部分毕业生为自己的消极就业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就业稳就业的措施,部分学生消极就业的现状依然严重。

 (二)

 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剧增,企业招聘模式急需转型。一是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展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状况和就业形势受到重大冲击,大量企业停产停工,第三产业的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这对我国中低等收入家庭,尤其广大农民工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国务

 院采取了扩大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提高基层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比例,扩大高校研究生招收比例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以及长时间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用人单位的新增岗位减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随之剧增。

 二是企业招聘模式的转变。线下面对面的招聘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停止,但不少企业对线上招聘的流程不熟悉,招聘信息的发布也不及时,直接导致了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给毕业生求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部分企业的招工难。因此企业招聘的模式急需向就业数字化转型。

 )

 (三)

 现有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一是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团队由辅导员组成,但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指导就业余力有限,并且有些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相对欠缺,资质不足。二是就业指导形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绝大多数的就业指导都是只针对毕业生,形式也更多的是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的推送,但毕业前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已基本定型,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引导学生对就业形成初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只在毕业前夕进行简单的就业岗位的推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三

 是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理论性强,实践性少,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防疫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与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未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将是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最大的难点。在防疫常态形式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让我们的就业指导既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又能与时俱进,真正适应疫情的现实环境;既注重就业指导形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也要考虑指导的方式被学生认可,效果能及时显现。

 (一)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凸显政策性就业宣传实效的法宝。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以及大学生入伍等政策性就业是国家扩大基层就业规模,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在就业指导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就业與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优秀表现,充分的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把这些中国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战斗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升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感与使命感,

 从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贡献个人的青春和力量。

 (二)

 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缓解疫情形势下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在防疫常态形式下,毕业生的心理焦虑与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会因对社会民生、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等方面认识的变化,对生活、工作的选择和意义上有了新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类因就业引起的心理焦虑、心理压力大、情绪失控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对于来自重点疫区的学生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和重建的措施,还需制定一对一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措施,尤其是对家庭遭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同学, 必须积极地接触和照顾, 指派特殊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以便学生对自己和自我定位有正确的认识。将疫情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

 就业指导要及时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云服务。一方面面对防疫常态的形势,高校的就业指导要及时转型,进一步推动就业数字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招聘岗位进行精准分类,实现岗位精准推送,保证企业方和求职学生双方的供需信息的及时对接,全力实现岗位信息精准匹配。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的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利用

 职业就业意向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对个人的就业信息与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和个人的就业意向给与更客观有效的建议。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求职意愿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予包括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内容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把眼光拓展到更多新兴领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在就业过程中寻找新机遇,切实将就业指导的云服务落到实处。

 (四)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更有实效性,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導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的设置也应该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年级的特点变的更加有针对性。对大一的学生应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对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转变曾经单纯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模式,把学生视野引导到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个人所学专业与职场所需的视角,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对于大二的学生,在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与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交流和与企业人直接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优秀和职场,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于大三的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则可以引入专业领域,帮助学生明确跟所学专业对应的

 职场的需求和特点,及时修改个人的求职意向,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就业政策,为大四求职做好准备。对于大四的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则应该更倾向于就业政策、就业心理、职业道德以及具体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操性的课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该多以实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就业现状并提供就业选择。例如: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在本次疫情中,互联网行业、在线消费、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无人经济等领域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领域中有很多适合年轻人的岗位和机会。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事情原有的节奏,尽管在遭遇疫情之初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疫情之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的到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大计,同时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必须及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方法,才能让毕业生就业工作突破困境,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引和服务。

推荐访问:关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疫情 大学生就业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