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8篇

篇一: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例

  摘

  要:随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增多,通过教育者和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反思,议题式教学正在不断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但主要运用在新课教学中,高三复习课实践较少。本文尝试以高考复习为目标,以时政热点为议题设置情境,布置活动任务,提升高三政治课堂一轮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应以适合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为着力点,力求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社会实践经历。并特别建议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和路径、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近几年,议题式教学在新授课教学中运用广泛,但在高三复习课中却很少。因此,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教学实践,紧扣时政热点,紧跟立德树人教育导向,创新复习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下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例,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设计。

  一、析内容、考情,确定教学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一课,是2019年版新增的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两目内容,核心概念是“党的领导”。本课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层面讲述了前两个单元有关人民民主知识的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因和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更为后面三课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学习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说明党是领导一切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关于党的知识,近年来,主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反腐败、加强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建设成就、依法治国等来考查。党的基础知识(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等)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而周年纪念类的素材又是全国1卷偏好的素材,如2017年全国1卷选取了香港回归30周年素材;2018年全国1卷改革开放40周年素材;2019年全国1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2021年又是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所以选择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这个素材来突破关于党的知识的复习。

  二、定目标、环节,明确教学路线

  本课作为复习课,教学上力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高考热点来尝试突破关于党的知识。围绕“深圳奇迹内在密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主议题,设置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课任务。第一环节“基础趣味式巩固”作为前置活动,首先通过“必备知识抢答”来引导学生熟悉党的基础知识;其次,通过近三年高考题中的“易错点判断”来提高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快速辨识能力;最后,通过“知识体系建构”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直线思维,对教材知识进行有逻辑的重构,明确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识记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及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使学生对平铺直叙的教材知识建构新的意义以加深记忆。

  第二环节“知识情景化运用”:分别围绕“为什么说办好深圳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党建改革创新,深圳有哪些新举措?”和“深圳是如何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个子议题实现师生间议学结合,实现对高考高频考点的二次重构和再运用,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环节通过“素养演练中提升”:围绕高考题的训练巩固提升,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涵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

  【结构示意图】

  总议题:深圳奇迹内在密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知识情景化运用

  基础趣味式巩固

  素养演练中提升

  高考题

  党的基础知识和结构图

  为什么要坚持党领导一切?

  怎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最本质的特征

  判断

  整合

  解释与论证描述与判断分析与综合

  识记

  课后

  探究

  组内

  商议

  巩固提升

  三、重过程、互动,确保素养目标

  环节一:基础趣味式巩固

  必备知识抢答(设计理念:通过精选关于党的必备知识,以抢答的前置形式把学生迅速带入关于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易错点判断(设计理念:通过高考高频易错点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辨识能力和答题准确率)

  知识体系建构(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重构,打破原有教材逻辑,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环节二:知识情景化运用

  子议题1:为什么说办好深圳的事情关键在党?

  视频导入: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视频)

  议学情境:党在深圳1979——2020年期间不同阶段的意义。

  议学活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办好深圳的事情关键也在党。观看视频、结合上述表格,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办好深圳的事情关键在党。组内商议,完成学习任务单,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议学提示:通过“理论必要性”和“现实重要性”两个角度分别推理论证“为什么办

  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和“为什么办好深圳的事情关键在党”(制作表格)

  设计理念:推理论证是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根据这样的能力要求和新课标的理念,设计这样的议题,然后选取具有时代风尚的热点素材——深圳经济特区和党的关系,引导学生推理论证党在不同时代赋予了深圳不同的意义,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的具体原因。

  子议题2:推进党建改革创新,深圳有哪些新举措?

  议学情景:深圳特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议学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深圳市推进党建改革创新的举措有哪些。组内商议,完成学习任务单,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议学提示:根据材料,筛选深圳特区党建的具体创新举措,一一对应找出理论依据。(制作表格)

  设计理念:描述判断是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深圳市在党建改革创新中有哪些举措?然后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这么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同时,党建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普遍实施的措施,也是高考热点,更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子议题3:深圳市是如何“招贤纳士”的?

  议学情境:深圳市委组织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启动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制定工作。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

  意见,并于2017年由市人大常委审议通过,决定11月1日起实行。(材料)

  议学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的出台是如何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组内商议,完成学习任务单,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议学提示: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结构图;《条例》出台过程和对应的理论依据,一一对应(制作表格)

  设计理念:分析与综合是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所以本环节要根据党牵头立法来分析这个《条例》的出台如何体现党的领导;过程中有没有民主;《条例》的整个出台过程是否程序正当,有法可依;最后综合一下,整个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环节三:素养演练中提升

  在环节二知识情景化运用中,我们复习的难点知识是党建问题,所以环节三中的评价案例为了突破难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就选择两道关于党建的2020年高考题来巩固训练,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题的模式和解题思路。

  而针对重点知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知识的巩固,就用一道18年关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的素材。通过“第一步:读问题,快速提取知识模型(30秒)”、“第二步:结合知识模型,解读材料(1分钟)”、“第三步:提炼材料,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模型中的知识(2分钟)”、“第四步:根据二三步作答(4分钟)”等来训练学生高考题答题思维。

  【知识小结】

  议题式教学作为新时代政治教学实践的新事物,虽然现今在高三复习应用不多,但其引导学生情景化理解必备知识,活动式掌握并提高关键能力,培养政治素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今后的高三政治教学实践中必能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全文完-

篇二: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议题式教学的设计模板

  一、用议题分解内容,形成“议题串”

  1.以教科书内容的背景形成议题。

  2.以教科书内容的呈现逻辑确定议题。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逻辑思路。

  3.以教科书内容的教学重难点确定议题。

  二、用情境充实议题,构建“情境集”。情境是试题的丰富和拓展。议题的情境为学生深入理解教科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1.从情景内容构成上,要注意社会生活情境与文本类情境的恰当选择与组合。

  2.从呈现方式上,要注意情景设计的多样化。可采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音像资料等方式呈现。

  3.从情景的结构上,要注意简单情境和复杂情境的结合。

  三、用目标引领设计,激活“目标群”

  1.准确进行目标定位

  2.形成目标体系

  3.确定实施细节

篇三: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

  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

  议题式教学的“四要素”是:议题、情境、问题、活动。

  议题是所有教学的基础。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包括基本的价值观点,既具有开放性、针对性的特点,又能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在设计议题时,要以大局观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提炼,提出具有高价值的议题。

  情境是教学议题呈现的载体。情境的创设要具备一定真实性、价值性、可讨论性、代表性等特点,同时要求结构设置合理完整。

  问题是教学线索的呈现,是议题与情境素材的桥梁,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议题,得出结论。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能将议题、情境、问题等内容完整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完整教学。

篇四: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谈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合理设计

  摘要:随着教育革命的全面实施,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更新逐渐成为必然。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内容,影响了高中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形成。更有教师不关注课堂师生互动,未曾连接课内内容与课外时事,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活力不足。引入议题式教学模式,对高中思政课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多多思考,多多参与,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课堂;互动;思考;议题式

  前言: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课程,更是德育课程。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习得学科知识,更获得思想观念,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明确个人道德观念方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并没有使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突显出来。利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具有思想政治课程参与感,在课堂成为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者,才能使思想政治学科更有魅力,更受欢迎。

  一、紧贴教学内容,确定议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就要确定具体议题。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应当符合教学内容的具体主题和特点。课堂中的议题与教学主题具有一定的区别,议题的针对性更强,且更加具体,学生能够在明确议题之下进行开放讨论,深入思考,有效互动。像高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爱、集体”等相对宏观的主题,而这些宏观的主题是不符合议题式教学模式需求的。在这些宏观主题之下,确定像父母之爱、同学之爱、班集体、个人与国家等具体化的议题,才能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展开讨论。议题的内容和形式并不固定,在一个学习主题之下,可以有许多个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选择议题是其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选择科学有效的议题,将议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能够提高教学过程的系统性。

  在统编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之中,每一个章节所涉及到的政治知识十分丰富,但都有相关联之处。教师可以结合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主题加以明确,从而确定与之相关的议题,使学生在每堂思想政治课堂中,都有发言的兴趣和机会。像在讲解第一册书时,几乎所有内容都有“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相关,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小节的内容,设计“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议题,使学生结合议题说出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点,对议题进行升级。不要拘泥于课前设计的议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调整教学所用议题,有利于交流氛围的浓烈化,更能让学生在下课之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紧贴课堂议题,组织教材

  在课堂议题确定之时,政治课堂的教学大方向已经明朗起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围绕议题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形成有关于议题的文本内容。这些文本资源,不仅要尊重教材的教学设计理念,还要从教材中优先选择。作为改革过程中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搜索课外教学资源,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材料组织起来,形成议题化的政治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在阅读课内外学习素材时,积累丰富的学科见识和学习经验。学生的政治相关阅读量增加了,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才能在读到相关内容时,将课内知识与课外见识联系起来,深入理解。

  像在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为课堂议题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整理课本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课本中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内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内容、当代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都与议题密切相关。从这些课内内容出发,给学生搜集更多与中国一路走来相关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资源,让学生更多参与议题讨论的知识积累,才能使议题式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丰富思想政治内涵的学习实践。

  三、设计针对问题,提高效率

  问题的设计针对性强,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和方向,提高其学习过程的高效性。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板块多,内容丰富。如果综合所

  有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讨论,会让高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足,造成时间浪费。利用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借助问题组织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在讨论问题时,找到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点。在不同年级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提出议题问题,使学生对每一个精细之处进行深入思考。

  像在讲解“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高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探究。在设计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政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的作用”这一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思考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分析背后的推进力量。在推进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哪些力量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哪些力量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指导性的?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何处?”等层次性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模式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在议题式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大,接触到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议题,灵活使用教材,科学设立问题,促进学生在参与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归纳与整理政治知识点,在掌握的同时主动应用,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美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思政议题式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1(24):57-58.

  [2]王霞.浅谈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3):196-198.

  [3]米卫娜,李彩芳.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37(6):61-66.

  [4]甘晓萍.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程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4):57-59.

篇五: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行策略

  为全面贯彻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倡实行“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为逻辑点,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改变思维方式为重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有有统一指向、无标准答案的议题,以思辨的方式推动教学,营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形式。议题式教学既是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哺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还是提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重要渠道。议题式教学客观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突破原有模式,依托“活动”将“内容规定”与“教学提醒”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动化。

  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比,在问题式教学中中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有参考答案。而议题式教学则是在课前由教师在课标研究、教材解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拟定的可以统摄课程的议题,往往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突破了单一问题局限,使议题分析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议题式教学与两难式教学法相比,两难式教学重要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对的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议题式教学并不只是追求价值冲突,而是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科知识的议题,让学生形成对学科价值的认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相比,在主题式教学中,重要是统整课程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拟定出一个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的主题,它的知识面也许很广,并且会有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而议题式教学相对来说,更加侧重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议题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零散的,都是聚焦某个具体议题展开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议题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和中心,也是连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纽带。据此,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的的重要方法。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进行的教学,通过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问题

  的能力。议题式教学的实行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

  一、依据课程目的设立议题

  1.设立子议题,使议题具体化

  议题式教学的实行离不开恰当的议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教学建议”栏中共为四个必修模块设立了34个议题,这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载体。解决这些议题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完毕的重要任务。但是,这些议题普遍比较抽象和宏大,具有综合性。教师假如在教学过程中不加解决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议题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因此,对议题进行细化并设立适当的子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可以取得成功的前提。

  2.细化子议题,使议题多元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版)》指出:“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全面理解议题的内涵至关重要。从形式上看,议题可以是问题式,也可以是辩题式。由是可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立不同形式的教学议题展开教学,或探究因素;或探究措施;或评价概念/作用等等。这些议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议

  题也可以是辩题式的。从地位上看,议题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核心问题。它是教学中所有问题聚焦的中心,也是所有活动聚焦的中心。从功能上看,议题既要承载学科知识,又要承载学科素养。相较于以往教师提问,学生给出具体解决方式的模式,议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既需要学生整合书本知识,形成自己观点,又需要在探究中逐步形成对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梳理子议题,使议题素养化

  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各个议题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所要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的,分析达成素养目的的障碍或困难所在,拟定拟设立的子议题或子议题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定议题细化表,以更好地服务于议题式教学的开展。

  在对议题进行具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子议题的设立应从简朴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步解决各个子议题,最终实现综合性议题的解决。

  议题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师是该环节的选定者、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因此在选择议题时要注重生活性和参与性,这就规定教师要在平常生活中做学生的“同龄人”和“先行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中的“流行文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取适合其身心

  发展能力的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提高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愿说的参与度。

  议题为载体教学的策划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的教学取向,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不拟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加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敏锐度。由于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大纲,使学生的学习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整个过程需要精心的策划,特别对于议题的选择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规定。虽然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去积极学习,有很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去探讨议题,符合他们的学习规定、爱好和能力,但这并不表达教师便可置之不理。相反,在融洽的师生互动气氛下,教师需要一直从旁留意学生的探讨进度。当教师觉察到学生探讨出现困境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便需要提供思绪和援助,帮助学生做适当的解决或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和质疑,尽量积极积极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能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最终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策划议题为载体教学时,必须从头到尾不断自我提问,要有问题意识,比如“这议题为什么值得探讨”、“牵涉到

  什么问题”、“想带出什么内容的学习”、“学生会不会对这议题感爱好,和他们有何关系”、“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数据提供学生作理性、逻辑的探讨”、“要编排多少时间才干对这议题作充足的讨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各项需具体考虑的因素:

  (一)议题为载体教学盼望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正如本文开始对于议题的定义所指出的那样,设定一个议题进行探讨,这个议题应当是“有争论性的探讨”,并需围绕下列目的进行:是否引导学生厘清一些概念或培养一些价值观和态度或审议一些社会问题或是通过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讨论“如何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的议题时,需要厘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在讨论“我们如何当家做主”,便需要先讨论人民当家做主的意义。在讨论“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便需要审阅当下出现的一些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社会问题的成因,及人们对问题的理性及感性的觉知。教师设定议题时,需要对目的有清楚的定位。

  (二)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爱好和能力

  若要学生积极进行议题为载体学习,先决条件是学生要有学习的动机,所选择的建议是否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学生会不会感爱好?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般高中生也许太难,所以课程标准教学提醒建议创设辨析性情境,减少思维难度。而“如

  何保护环境”对一般高中生也许太容易、太欠挑战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的西藏有什么改变”议题范围是否太宽等等,教师对此应先作慎重的考虑。此外,教师还需考虑这些议题是否经常受到争议,是否社会大众都关注并需要有所解决。这些都是策划时需关注的项目。

  (三)应当选用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应根据议题的性质、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环境,选择一些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适合议题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有适合学生个人进行的,有适合小组团队合作进行的,由师生互动的,有课堂内的。尚有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可组织参观本地的高新技术公司,制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最终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或者组合性使用,视乎议题的性质,教学环境、资源是否充足、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而定。大前提是能促进学生意见的交流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符合探究学习的精神,最终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四)如何善用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和引用,对进行议题为载体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要考虑资料的内容、深浅限度是否符合教学所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有系统的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这

  些数据,以供探究之用,并在教师指导下,引用数据进行论证,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五)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议题为载体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需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从旁指导,因此这些教学方式需要足够的时间才干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假如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不仅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并且知识也无法贯彻到位,这与新课程的实行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巧设议题,引导活动

  议题选择是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会直接影响活动和教学的效果。好的议题往往能较好激发学习爱好,使活动开展事半功倍。那么如何的议题才干激发爱好呢?(1)应当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爱好。思维动起来了,课堂才干活起来。(2)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3)应当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通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我。

  2.进一步探究,组织活动

  议题拟定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前探究活动一般涉及理论材料的搜集和社会实践体验。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以是一个信息互换,资料整理——观点形成,交流论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隐性的,又是无处不在

  的。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也可以是教师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思考探讨、观点交流——总结归纳,价值引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显性的,扮演着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方面有所提高。

  3.总结提高,内化于心

  围绕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学生观点的表达和解释为结束节点的。在学生的表达中也会出现各种现象,或思维定势,观点单一;或流于表面,思考不深;又或观点零散,聚焦不明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做好总结与提高。涉及知识内容的整合和对的价值观的确立。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所生成的可以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这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这种情况下,如何检查所创设情境是否为有效就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就需要引入逆向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出自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Grant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McTighe)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byDesign》)一书,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的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

  活动然后逆向运营到学生开始上课时的状态。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这种基于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依据的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实行过程和目的实现的不拟定性。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拟定预期结果;阶段二,拟定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指导。

  在这里,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情境设立都指向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目的,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情境创设的不拟定性,大大提高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而原本不可测量的核心素养目的,也有了显性的任务载体,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完毕情况来测量素养目的的实现情况。

  三.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实现活动设计的序列化

  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行的重要抓手。根据“新课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行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涉及提醒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活动型学科课程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故意义学习理论”,要实现故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

  观念。教师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足考虑议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结识状况和生活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结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序列化的活动设计。

  需要特别指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活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思维活动;既有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涉及课堂上进行的实践体验式活动和实践模拟活动等。采用何种活动类型,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等来综合考虑,切不可追求盲目而忽略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

  议题、情境和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三大要素。其中,议题是灵魂,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都要围绕议题、服务于议题;情境是载体,议题的解决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干进行;活动是关键,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是检查议题设立和情境创设是否恰当的衡量标准,更是直接关系到议题式教学能否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行,并最终实现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的。

  议题为载体教学效应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系统地、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系统性,由于整个学习计划及流程,从设计到实行,是经精心策划,且具明确目的和环节的一整套教学活动;它亦具有灵活性,由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不同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及环境,涉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特性是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探究,符合现代的启发式教学精神。在这方面,可以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引证议题为载体教学的有效作用。布鲁纳是近代提倡探究教学最得力的一位学者,他说过:“求知是一个过程而非成果,学生并非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并且还应当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协助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并从多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亦因此而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学习动机;透过自我研究和讨论,学生更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之处,作出适当的改善,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学习趋渐于积极,启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接受各种挑战,培养他们建立自信、坚毅、进取的态度,成为逐步迈向成功的终身学习者。

篇六: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2021年第5期总第521期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No.5,2021SumNo.521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设计唐璞徐州江苏·221116)(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j.cnki.kjwhb.2021.02.069交织结合应用的庞杂的教学系统。沈雪春认为,“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2]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是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群体,并将教学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嵌入教学内容中以促使学习成为学生间思维与行为互相碰撞融合的活动。学采取实践活动、互助合作、生深入序列议题进行思辨学习,发展合对话分享、体验探究等方法建构学科逻辑知识体系,在深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作、沟通、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简言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议题进行活动探究,以掌握学科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摘要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思政课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发展思政型课程,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探寻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设计有效性的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议题先决条件;亲历型实践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中心环节;链的结构性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枢纽;反思性升华展望是议题式教学的归宿。教学设计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TheDesignofTopic-basedTeachingin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ANGPuAbstractTopic-basedteachingisanimportantteachingmethodforimplementingactivity-based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underthenewcurriculumreform,andpromotingstudentstodevelopthefourkeycompetencie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subjectbasedonmasteringtheknowledgeofthesubjectandachievingteachinggoals.Exploringthetopic-basedteachingde-signof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isarealisticre-quirementforimplementing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of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Itisalsoaninherentneedtoimprovethekeycompetenciesofseniorhighschoolstudents,anditishelpfultoenhancetheteachingeffectivenessof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hedesignofaneffectivetopicistheprerequisitefortopic-basedteaching;hands-onpracticalactivi-tiesarethecentrallinkoftopic-basedteaching;thestructureofthetopicchainisanimportanthuboftopic-basedteaching;re-flectivesublimationandprospectsarethedestinationoftop-ic-basedteaching.Keywordsseni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opic-basedteaching;teachingdesign2议题式教学的意义2.1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现实要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倡施行围绕序列议题,围绕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解决议题进行协作探究,整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社会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的教学场域呈现开放性的特质。从课标要求的角度看,实施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活动型学科也是贯彻推课程、涵养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进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是新时代高中教与学的全新探索,在思想方法上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2.2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从学科意义的角度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直面现实情境和问题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围绕真实性议题展开的真实性的学习方式。议题式教学不仅具有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的功能,还为高中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协作探究,易的热情。学生在序列议题的引领下问辩思考、提升素养。此外,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实议题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科课程内容的滞后性,弥补了思想政治教学在现了高中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践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2.3提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议题式教学连接着学生与社会生活,通过真实性议题让学生对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使学生直面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出在实践创新中不断现的困境和问题,推崇真理,敢于质疑,增长才干。议题的辨问思考促使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当前达成共识,勇的现状,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地肩负起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在对议题的学习中强化对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普通高中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作为逻辑和实践的起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又展示价值判断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1]学习难点。”议题是学科教学内容和价值引领观点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的问题,议题的统一体。议题的本质是以“议”不同于普通的问题和辩题,是聚焦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主议题式教学也题的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序列。因此,不纯粹等同于案例或者问题教学,是一个可与其他教学法唐璞(1997—)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生,作者简介:,女,江苏常州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课教学。151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度理解,提高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3议题式教学的设计探寻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有助于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3.1有效性的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前提议题式教学的议题来源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有效的议题设计需要具备“四性”原则。3.1.1学科知识性《新课标》提倡施行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的延伸,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而课程本质仍属学科课程。有价值的议题设计首先要为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承载明确的学科知识内容。为达成这一目标,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可以在议题中加入所学知识的关键词,使学生在思考议题时一目了然。有效的议题,不但不能脱离学科知识,还应蕴含丰富的学科教学价值;既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又要以此为基点进行更深入的知识拓展;既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又有利于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1.2生活情境性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围绕议题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基于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议题式教学离不开真实的、富于思维张力的、难易适度的系列化情境,有效的议题要深扎现实土壤,遵循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统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贴合,具有浓厚的生活和时代气息。只有具备生活底蕴的议题,才能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议题的现实基础,让高中生在围绕议题进行学习时,避免闭门造车、无的放矢带来的不良影响。3.1.3理性思辨性有效的议题在实质上体现着批判性的思辨价值,为学生提供了理性的思维框架。社会各类思想文化的激荡冲突使当代学生的思维日渐活跃,易受各类价值观的影响。只有尊重高中生自主辨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围绕议题进行协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性表达,在观点的碰撞交锋中澄清价值观点。议题式教学强调自主辨析、拓展思路,促使学生跳出非黑即白式的思维禁锢,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多变,通过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进行多维度探索,实现在思辨中建构学科知识,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从而进入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3.1.4价值引领性思政课教师作为国家基础教育重要课程的实施者,应依照《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理念,促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议题的探究辨析、比较鉴别、澄清价值,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选择,促使价值引领从空洞的说教走向学生亲身体验后春风化雨般的内在认同。另一方面,议题的选择设计要应谨慎使用负面的案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积极向上的案例引导学生,谨防教学案例给高中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随意模仿,在思想价值观上产生矛盾冲突。1523.2亲历型实践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高中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科知识有机融入实践活动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在亲身历练中感悟真理。金字塔学习理论认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远远不及团队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有效的思政课堂是学生亲身实践以及认知建构的场域。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师生亲历的活动。实施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围绕议题充分发掘吸引学生的教学资源,如名人趣事、社会热点、时事政治,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专题海报绘制、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辩论会、情境表演等课堂活动,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设真实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除了课堂内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参与志愿劳动、职业体验、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社区服务、访问参观等,在社会场域的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活动感染学生的心灵,润物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3.3议题链的结构性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议题探究担负着达成教学目标、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任。议题是具有结构性的问题组,而不是零散的、没有逻辑结构的问题碎片。议题难度的多样性导致单一的议题并不适用于所有高中生的学习,因而在进行议题设计时,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仔细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议题的学习,避免因议题难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的无效议题虚置,从而降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一堂思政课中,教师可聚焦唯一的主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在主议题之下设置三至四个具有逻辑序列的子议题,让学生通过深而广的结构化子议题链的探究学习,层层深入探究,思考讨论以发现、解决问题,提升思维水平,深化学习新知,发展学科素养。3.4反思性升华展望是议题式教学的归宿思想政治课程既是学科课程,更是德育课程。议题的选用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议题的延伸更要回归现实生活。因而,议题式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现有书本知识的掌握,更要通过高中生对议题的讨论思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议题的展望思考,促使高中生重新审视自我的发展,直面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出现的困境和新问题,进一步思考、展望未来,了解国家和社会当前的现状,凝聚共识,肩负起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努力在实践创新中不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悟人生智慧,实现思想的升华。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议题式教学将成为未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待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育学者继续研究、不断探索反思。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公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7(7):13-16.编辑李金枝

篇七: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议题式教学的单元设计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要做好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就要正确理解议题和议题式教学,正确认识活动型学科课程中活动设计与学科内容的关系,不“为活动而活动”。在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中,要精致设计议题式教学的问题链条和展开流程,充分体现教学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议题式教学的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素养培育的明确导向。

  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中的一个亮点,而课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活动课程的重要抓手。但是,对于如何理解问题导向教学,如何精巧地设计和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教师们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想法。因此,本文拟对课题式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教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供参考。

  一

  议题式教学的单元设计2要理解议题式教学,必须首先对于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界定有明确的认识。什么是议题?议题与话题、主题和问题等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老师们首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而要解答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课程标准本身。因此,我们就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依据(文中引用,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新课标”),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

  要理解议题的本质界定,我们可以从“新课标”的若干规定中找到根据。在“新课标”中,首次提到“议题”,是在“基本理念”部分。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部

  分的说明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的要求。这里将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作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手段,是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不理想教学方式而言的。议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问题。所以,议题有别于话题、主题和问题,但与它们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话题是引入和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事”内容,主题是由议题式教学承载的“学科”内容,而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也就是说,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议题都必须用疑问句的方式来表现,而那些“将教材的陈述句变成学案的疑问句”的方式提出的所谓“问题”,也不能称之为“议题”。

  关于议题是否要保持价值中立的问题,“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法。“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从这些表述我们可以看出,议题应该有充分的可讨论的空间,但这种讨论应该是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议题式教学要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但不能就事论事地泛泛而谈,而是要明确这种讨论背后的学科支撑和讨论所期待实现的育人价值。我们对于议题的讨论,不是泛泛地问“元芳你怎么看”,而是要问“元芳你为什么(或者凭什么)这么看”。议题式教学作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按照这种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基础表现是“以议为形式,以育为内容”的,其理想状态则应该是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合一”的课堂推进状态。

  在议题式教学的实现形式方面,“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这

  里从具体方法、理念指向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为议题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指导。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展开议题式教学的设计,就可以让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落地”,这对于议题式教学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议题式教学是要学生去“议”的,而“议”的具体形式,就是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展示学生通过活动实现的学科内容的学习与落实。这是实现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形式。

  二

  议题式教学的单元设计5在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活动设计与学科内容的关系,明确活动设计是为落实学科内容而展开的。“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了“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要求,强调“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这里所说的“开展活动的议题”,是教学设计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键,也就意味着基于活动的议题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充分理解这一规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被明确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类型,前者生动但肤浅,后者深刻但晦涩。而此次课改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新理念,并明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按照这种理解,议题既具有“活动”的属性,又具有“学科内容”的属性。对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说明:

  从形式上说,“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议题式教学设计,就要思考和解决活动设计与教学设计是“渗透”还是“融入”的问题。议题式教学的设计

  与实施,是为了实现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而设置的。因此,议题的选择和设计,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根据这种从属关系,活动设计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融入”活动展开的全过程。就本次课改的推进而言,这种“融入”是比原来的“渗透”更为深入的一种表现状态。按照这种理解,议题式教学不是应景的标签,而是教学设计的必要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落实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基本要求。

  从内容上说,“活动设计”成为“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议题式教学设计,就要关注和重视活动设计与学科内容是“隔绝”还是“交融”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活动与学科内容往往被处理成“水”与“油”的关系,将二者彼此隔绝,导致很多课堂前半段轰轰烈烈搞活动、后半段死气沉沉记知识。这是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意图背道而驰的。在议题式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只有与其所承载的学科内容成为“水”与“奶”的关系,彼此交融,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有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又有深入的思考与提升。这样,才能告别“假活动”“假讨论”的状态,让议题式教学真正指向学科内容的有效学习。

  三

  议题式教学的单元设计在设计课题式教学时,一定要精心打磨,充分考虑活动推进和思维推进的渐进性和上升性,以及教学发展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课题式教学顺利开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选题的基础、选题的呈现方式和选题的方向。

  从议题展开的基础来说,议题式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开始在哪里”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相关议题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了解学生对

  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一要求表明,我们对于议题的选择,不能忽视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和认识基础,以及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只有在对这些内容充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成长需要,选择合适的议题展开讨论。议题“浅”了,学生会“不屑于讨论”,议题“深”了,学生会“不知咋讨论”,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议题呈现的方式来说,议题式教学应该贯彻和落实序列化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规定:“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一例到底”的设计,用“连续性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教学效果优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这里所说的“序列化处理”,不仅仅是“一例到底”的意思。除了这种“后来怎么了”的连续性故事,还应该有“还会有什么”或者“还会怎么样”之类的延展性故事。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议题呈现的展开逻辑,进而确定议题设计情境和相关学科任务的不断复杂化,让学生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展开过程中,真正实现对于相关内容的充分关注。

  从议题指向的方向来说,议题的确定要关注“学生应到哪里去”的问题,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和需要。“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大千世界,故事很多,每天发生的事情也纷繁复杂。而只有具有育人价值的问题,才能进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些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具体案例,进行适当加工,以创设更能清楚体现教学逻辑、符合教学需要的议题与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情境的学习与讨论,推进学科内容的学习。这种加工,应该适当有度。学生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接触到的案例,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但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辨识能力,先期进行筛选和设

  计,以确保“生动的故事”所承载的“深刻的道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四

  议题式教学的单元设计1议题式教学设计应该有一个坚持不变的尺度和标准,即议题式教学是为实现教学优化服务的,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与议题式教学设计相适应的,就是在教学评价中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业成就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单纯地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特别是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主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听老师的话”,是不是在死记硬背方面“肯下苦功夫”。随着考试评价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做法越来越没有效果。有些教师就开始陷入比较茫然的状态,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和衡量学生的进步。议题式教学的推进与实施,也需要在这个方面有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作用,体现其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新课标”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这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这就明确了议题式教学“教育合一”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求同”所实现的共性要求和“求异”所实现的个性表达,都是将恰当教法与育人指向结合起来的必要形式。“求同”所追求的“有统一标准”与“求异”所实现的“无标准答案”,都是对议题式教学实施情况的可选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既可以是过程性的,也可以是终结性的。正如“新课标”所说,“既评价达成基本观点的过程,也评价实现教学设计的效果”。这种“基于学生”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的转化,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方向。

  从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议题式教学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能在“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新课标”提出应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这里的五个“不同”,强调的不是差异,而是个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议题式教学的生动形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了。当然,这种“不同”不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但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思维,的确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育人方式来说,议题式教学设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超越知识”的素养培育追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要求。这里涉及的思想内涵、道德认识、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问题,都不是靠死记硬背一些固化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所以这里所说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也对议题式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育人价值来说,议题式教学的所有设计,最终都要服务于我们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我们是无法打动学生的,更别说让他们形成价值观念的升华了。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展开正好可以在这个方面大有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议题式教学实施与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根据。

篇八: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围绕议题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有许多关键问题,让该模式能够取得最佳样式。尤其是,在实施议题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几个主要关键问题。

  首先,可以思考议题本身,即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了什么样的议题或主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以及背景和可能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机会。

  其次应思考的是教学方法,在议题教学模式中应有效利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法,如口头论述、探究分析、团体讨论等,使学生参与其中,以实现有效率的教学目标。

  第三需要思考的是评价方式,在议题教学模式中,评价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可衡量性,深入考察学生的想法,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以更加合理的评价结果。

  最后,有必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便在议题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通过引导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在进行议题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需要考虑以上几大关键问题,建立有效而完整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便使学生可以通过议题教学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推荐访问: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 议题 式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