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4篇

篇一: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针对现有中等职业教育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所出现的问题,进?深?研究,旨在通过将智慧平台构建的“智慧课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TBL教学模式相结合,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主学习能?和学习效果的同时提供智慧学习途径和智慧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研究论?1  学?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根本,理应被?度重视。然?事实上,学??向“被发现”却颇多周折。之前,笔者曾从“成长”到“成?”的培育视?对职教学?研究做过粗浅探讨,现在,出于对该研究视域的关注,再做进?步探讨。  我们知道,在普通教育研究中,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可谓是三者并?,其?致意蕴是在学习者、学习内容、教授者之间形成?个三?互动的内部系统。尽管后期?有多种教育元素的纳?与补充,但也多是基于上述三要素。然?,在上述三论中,“学习论”研究?今仍较为薄弱。当下学习科学、?童科学、神经科学等的兴起与繁荣,体现了我们对学?研究的重视,但?今依旧缺乏教育学本?视?的学科关照与系统培育,这?点在职业教育内部尤甚——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从外延发展朝内涵提升的转型期,在教育内外因素兼顾之时,我们多偏重从宏观的、外在因素论及;在教育内部因素的选择、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多关怀教师的教(什么样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关怀校企合作、?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关怀课程的设置与编排,等等。?疑,以上内容?关重要,但却缺少了学?领域的内容,说明我们的教育还不成熟、不完善。  如果说职业教育研究中完全没有学?,这也有夸?之嫌。单就现有?献进?简单分析可见,对于职教学?的评价、(综合)职业能?(关键能?)、管理、学习等??的探讨已经不断深?。此外,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职教理念中延伸出的对于学?学习?式转变的思考与总结也具有参考意义。但是,在笔者看来,以上有关学?的研究还过于杂乱,经验化倾向较重,得出的经验也不具有?泛适?性,难以推?。  那么,针对学?领域我们应当做哪些??的研究呢?  ?先,要做学?系统的理论研究。我们知道,对于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学、课程论、技术学、市场学以及其他内容,但研究者应依据职业教育特性,建?职业教育学体系的学?系统研究。?要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之核?命题;?要思考“职业教育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学?及其原因”;三要思考“如果既有筛选系统不变,?前被选拔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有何特点,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教育及其原因”;四要思考“如何促进学?学习,发展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论及学习科学”;五要思考“如何建?以学?发展为基点的职业教育学科逻辑体系”;六要思考“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学?系统的理论建设、补充、完善,所需保障及补偿机制是什么”,等等。以上择要罗列,并未尽其善美,他们是复杂体系内的?问题,?内外关联。  其次,要做学?的经验研究。基于学校层?、教师?作层?,需开展合乎问题情境的经验研究。该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不同在于:它是?们?向实践领域中的学?领域的真问题,教师、教育?作者、研究者需独?或联合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改进实践、解决问题、提炼经验。除了研究常见的学?管理问题,还需要?对“学?怎么学,如何促进学?学,学?对于学习的认知、感受”等问题;需要?对“学?对现有学习内容的感知判断、动?及其评价”;需要?对“如何进?以学??发的经验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引领”;需要?对“如何发挥学?的能动性、参与性与实践性”等问题进?针对性研究。该类研究要求在实践情境?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从“常识”中产?新意,从“平常”之处见“?常”,从对问题“视?不见”到对问题“不依不饶”,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普遍适?的办法。  最后,要做转化研究。如果第?类理论研究称之为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实践、从上?下的话,第?类研究则是反其道??之。职业教育的学?研究,离不开以上任何?种。但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发展都亟待进?转化研究。理论是相对抽象的、有逻辑的,实践是具体的、有情境依附的,两者如不进?相应的转化,势必将影响着其研究范围及学术?命。如此,前者便需转化为理论的实践化,后者需转化为经验的概括化、实践的理论化。这?需要澄清三点:转化并不意味着理论?于实践,不意味着实践要屈从于理论,也不意味着只有提升才有价值。那么,依附于?本的符号化的理论探索与蕴含着?为导向的实践逻辑就需要对话、转化与交融,这需要?们思考:如何使学?理论研究变成实践者头脑、?为中的表达?是什么困难、障碍影响着双向转化?如何排除这些困难?对于学?的经验研究,可不可以提炼化、概括化加以分享?理论与实践者如何合作才可以促进学?研究品质的提升与现实问题的改进?等等。  可见,只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探究问题的意向,思考问题的合理?法,必然对理论或者实践的建设有所裨益。?且,学?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某?群体的专利或主要功课,?是牵涉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每?个?。每个?都可以从??专长、?作处境?发对于具体问题的追问。结合观察、调研与?献,有关学?研究中?个焦点的问题,或与上?提及的?致,或是从有关问题延伸?来的,它们?直萦绕于笔者的脑海,期待和同?们?起探索。  其?,职教需要选拔什么样的??  ?前,?等职业院校的招?与普通?校的招?都采取统?的?考体制。尽管?些?职院校具备了与本科?校类似的“单招”制度,但?样备受诟病与质疑。由于受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重普轻职”的教育?化给职业教育增加了教育内部之外的社会压?。依据经验,学?选择职业学校,有被动选择之可能。那么,?前他们所学学科是否有利于发挥他们偏好学科的优势?由于基础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渗?,我们如何补充职业指导与?涯规划,让学?在缺乏?我了解、职业规划以及发展?我优势的情况下获取职业发展定位?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增加??吸引?,如何变被动选择为学?的主动选择?我们要选拔什么样的?

  进?职校,如何选拔,标准是什么?如果只简单按照?前的?考统?招?制度,按照分数从?到低依次录取,对学校与学?进?筛选的同时分流、分等,这不科学,也不合理。  其?,?对现有学?,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职业院校的学?,虽然带着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社会教育的“塑形”,但依然拥有?定的“可塑”空间。那么,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模式及培养?式则成了职教当前?对的?要问题。我们往往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论”谈及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的超越性与内涵式发展仍需转向以学?为逻辑起点的系统重构。在“?计取向”基础上,职业教育?向学?发展与实现取向,既能激活学?发展的内部动?,明晰他们?我实现的空间与路径,?能满?职业教育的“职”与“教”的双重性,在个体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社会性价值的需求。以学?为基点的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体系建构还需要进?步细化,从点到?,从?到体,获以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政策性审思。  其三,职业教育是再?产社会结构还是重塑个?命运?  按照“知识改变命运”和??资本、社会资本相关理论,以及有关的就业研究成果,职校学?可能承担着家庭实现社会转型的希望。职教?正?临着这样?种困境,如果他们能够获取优势资源与发展机遇,也许他们将有不同的??;否则,他们或会被社会阶层固化,完全依靠代际之间各种资本的“再?产”,?不出“先辈”的??。由此,职业教育有涉阶层流动,有涉社会公平,这些处于资本弱势地位的职业院校的学?,需要更多的社会扶持与关注。除强?职业教育体系本?,积极为这些学?赢取“社会地位”与“流动空间”的机遇外,职业教育还需要?对如此的追问:职业教育体系,在其中扮演的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实现社会再?产的???处于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发展的当下,除了缓冲和筛选作?,职业教育还扮演着什么样的???这样的追问不但具有教育意义,还具有更为宏?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有时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义不亚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从来不缺少问题,但除了等待我们去发现,还确实需要我们凝神?思、聚??研、群??策、尽??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进步的契机,所以笔者以问题探寻的形式论述了?个关乎“学?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系列问题群和?问题。期待那些没有被关注的问题能够引起注视,引起注视的可以吸引?批志同道合的?共同研究。可以说,谁早?细思重构该系统,谁将早?开辟??新?。?我,等待着这?园地的勃勃?机。  陈?华,华东师范?学教育学部博?研究?,研究?向: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陈?华具有多年职业教育科研和?作实践经验,曾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专题调研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职教攻坚、全民振兴?程等专题调研,主持、参与各级课题多个,在CSSCI、中?核?期刊发表论?多篇。职业教育研究论?2  从不同学者对职业教育制度的解释来看,关于职业教育制度?前还缺乏较为规范统?的认识,对其概念理解还有待进?步深化。与此同时,要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就必须对职业教育制度进?规范化界定。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制度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协调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各?利益相关者(学?、教师、教育?政机构以及社会其他组织或机构)的关系,以保障职业院校的正常运?和发展,?们所制定的社会各?成员共同遵守的职业教育活动?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体系。根据这?理解,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就是指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以及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受教育权利,所制定的协调城乡职业院校利益关系的政策和制度体系。理解这?制度还要明确两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是为解放和发展城乡职教?产?服务的;另???,是为促进城乡职业教育?体化发展服务的,以推进城乡职教资源的交叉互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现状  (?)制度固态化严重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不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关系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的职业教育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脱节,脱离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背离统筹城乡发展的核?思想。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担负起对农村剩余劳动?培训的职责,使其掌握?定职业技术,顺利转移就业;此外,职业教育还要担负起传授现代农业知识,使农民具有现代农业技能,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职责。但是,?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办学机制和教育经费投?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城乡统筹发展缺乏来?农民??的推动?。

  2.职业教育制度僵化,缺乏灵活性  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分配利益,维持和稳定现有秩序,协调各?利益,调解冲突[6]。职业教育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分配教育资源,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国家制定统?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平的提?。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不管是在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平,还是在社会环境、发展战略机遇上都存在差异,不能适应统?的制度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没有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整齐划?的制度供给模式不利于在实质上推进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想要更进?步发展,但受到旧有制度的约束,致使当

  地的优势得不到切实发挥;?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则达不到制度要求的发展?平,办学条件落后,“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实践操作基地和实习设备匮乏等?系列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制度供给不?  教育发展离不开教育制度的保驾护航,职业教育发展?然也离不开职业教育制度的保障。并且制度具有?定的时效性,其制定是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平相适应的,代表当时?产?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经济发展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对职业技术?才,特别是?、精、尖职业技术?才的需求量很?,职业教育发展?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然?,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制定相适应的制度。从?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在?法制度、教育经费投?制度、办学制度等??都还存在供给不?的问题。具体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在市场调节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较少,办学制度不够灵活,缺乏职业教育特?,教育经费投?制度不够合理,缺乏有效合理的投?监督机制。这些关键领域的制度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尤为?缺。作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的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的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中发挥着巨?作?。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不?,没有制度保障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要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就需要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师资配备以及企业参与办学等各??加强制度供给。  (三)制度供给不平衡

  1.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存在城乡差别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深受长期存在的城乡?元经济结构的影响,职业教育制度的供给也带有城乡?元特?。与农村职业教育相?,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具备更多的优势条件,?先,办学条件??,城市职业教育在优势制度的保障下,拥有先进的实践操作基地,与企业联系也更为紧密,教师具备较?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平;?在??农村地区,职业院校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和实践操作基地,参与办学的企业也很少。其次,教育经费投???,城市职业教育经费投?明显多于农村,城市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泛,主要有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拨款、参与办学的企业投资、社会民间组织的赞助等;?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绝?多数是靠政府的教育拨款,其他??的来源则很少,再加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本来就起点低,需要教育经费开?的地?很多,有限的教育经费不能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城乡供给不平衡,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相差甚远,也就谈不上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

  2.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的城市偏向性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切不平等的根源在教育的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就业就不平等;就业不平等,收?就不平等;收?不平等,?活就不平等;?活不平等,下?代就不平等,依次循环往复,形成了?个闭环的环路。”罗伯特达尔也认为:“不平等来源于制度的偏狭,?种是制度排斥,另?种是利?制度来制造不平等。”[7]当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制度的建?存在?定的城市偏向,城乡?元经济结构也深刻影响着国?的思想观念,优先发展城市,农村?持城市发展,集中农村资源?持城市?业发展等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的城市偏向性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以及教育?政部门在制度设计时忽略了城乡之间在教育发展环境、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异,基本上以城市教育和?业发展需求作为制定政策、建?制度标准,难以发展出具有农村特?的职业教育,更难以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城市偏向型的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不能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改变这?现状,需要政府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的供给或设计中发挥作?,加快建?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进?促进城乡?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设计的建议  (?)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要扭转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不均衡、农村职业教育制度滞后的局?,有效的制度设计?常必要。制度作为?门科学,在其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同样也要依照这?原则。“政府本质上是?个安排者或提供者,是?种社会?具”,其主要职能是“决定什么应该通过集体去做,为谁?做,做到什么程度或什么?平,怎样付费等问题”[8]。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秉承公平正义、和谐的原则,并通过建??套系统、合理的制度体系,对公共资源进?统?规划和合理安排。

  1.公平原则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承载着?定的道德和伦理价值,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写道:“在制度设计中?要价值就是公平正义,犹如真理是思想折射的?要价值?样。”[9]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然?,我国城乡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效率优先政策的影响,并且这种效率优先政策逐步被放?,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教育领域也深受影响,使得原本就薄弱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要改善这?局?,对职业教育的制度变?势在必?。???,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能够保障城乡居民平等接受教育,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益和?我发展机会;另???,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也能为农村居民以及妇?等弱势群体提供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从国外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以及给予?们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发挥了?可替代的作?。因此,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设计时,要牢牢抓住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把公平原则作为教育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保证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

  2.和谐原则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和谐是对?事物之间在?定条件下的辩证统?,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以及共同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必须遵守和谐原则,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制度环境的基本准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以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交叉融合和均衡协调发展,增强城乡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能?。与此同时,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设计的?的还在于尽快改变我国城乡教育之间的制度性落差[10],加快和谐教育制度格局的构建。

  3.系统原则  设计并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是?个系统性?程,不仅要求政府与职业学校之间的沟通配合,还要充分把握城乡?体化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历史节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不是孤?存在的,关起门搞制度设计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城乡职业教育制度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综合分析,切实将城乡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内外部条件结合起来[11]。同时,也要求在理论视野上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并且在实践层?遵循系统性原则进?制度设计。制度系统涵盖理念、对象、规则和载体四?部分,每?部分在制度设计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缺?不可[12]。制度设计中的理念要素代表的是对所设计出的制度进?的价值期许和定位,不同价值理念定位下所创设的制度体现出不同的性质。对象是指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对制度进?的范围指向,也是对制度所涉及的范围、领域进?界定和划分。规则代表的是制度的具体内容,由?系列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等组成。载体指的是制度的实现形式,其形式主要有法律条?、规章以及正式制度。这四个要素在制度设计中是相互联系的?体化系统,各要素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需要对制度要素进?系统性把握,以保证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着?点

  1.制度设计要注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标的?致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其巨著《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基本公约不仅没有摧毁?然的平等,反?以道德的法律的平等来代替?然所造成的?与?之间?体上的不平等。”[13]制度作为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与?之间的平等??发挥着不可?拟的作?。因此,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设计,最根本的?的是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受职业教育服务的机会和权利,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城乡失衡现状,实现资源的最?利?,最终达到城乡?体化的发展?标。在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进?设计时,要明确城乡职业教育?标的?致性,着眼于为?素质、?技能型?才培养服务,为城乡?体化建设服务[14]。明确了制度设计的?标?向后,就要以区域统筹为重点,着?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框架结构。?先,国家相关教育?政部门应根据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标以及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树?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域理念,在统筹城乡职教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全?、综合地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进?统筹规划。其次,在市域范围内,要切实根据中央教育部门制定的制度建设架构,由当地教育?政部门对城乡职业教育进?统筹管理,落实对城乡职业教育管理的政策?致性。最后,在县域范围内,要畅通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通道,以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完善补偿性政策所对应的制度安排,实现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层制度设计?标。

  2.制度设计要注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利益协调性  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利益间的协调性,这?所说利益协调性主要是指设计出的制度在实际运?过程中要能够很好地处理个?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社会制度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同时也是调节各?利益关系的准绳,职业教育制度也不例外,其设计也包含了?定利益阶层的利益,公共利益和个?利益是其中的两?组成部分。因此,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制度设计中,在强调公共教育利益的同时,还应协调各?利益关系。这?的各?利益关系主要包括城乡之间、城乡职业院校之间、职业院校与师?之间以及职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来说,城乡之间以及城乡职业院校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涉及到国家对教育投资以及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职业院校与师?间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协调;职业院校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学校的?才培养供给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关系。总??之,如果这些基本利益关系在制度设计中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因此,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中必须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协调性,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制度设计能?建设。

  3.制度设计要注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双向性  这?的双向性是指职业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由流动,具体包括师资、教学资源、信息以及资?等要素在城乡职校间的流动。?前,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重要问题就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元化,即城市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以及师资资源的不均等化。具体到教育类别?度,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在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中也表现出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职业教育学校规模优于农村,城市职业教育师资配备以及教学基础设施优于农村,使得城市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整体上都优于农村。?要改变这?现状,地?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城市与农村统?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中,要注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双向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增强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可以适当对农村职业教育进?制度倾斜。在前期阶段,职业教育要素的流动以从城市到农村为主,当城乡差距缩?到?定程度时,双向交流就进?正常、有序、均衡、互补的质态,使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有机的统?体,真正实现“城乡共建、城乡互补、城乡共享”。

  4.制度设计要注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协同性  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很?差距是?个公认的事实,由于长期受到原有重城轻农政策的影响,城乡职业教育在发展速度??也存在很?差距,城市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远快于农村,如在制度层?不加以?涉,这种差距还会持续加?。因此,在统

  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中要注重?者发展的协同性,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协同化发展。这?所说的协同化发展,不是暂停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等待农村职业教育的追赶,当然也不是单?地理解为城市?持农村或者说农村依附于城市。相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追求的是?种协调的发展和动态的均衡,是城乡职校携?共同发展、共?共荣。同时,也要认识到城乡职业院校在原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些不平衡,这就要求在发展中还需要适当的差别对待。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很?原因是过去??年间重城轻农的历史“?账”问题,所以要加快完善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补偿性制度,弥合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  总之,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政策制度设计是价值层?最为根本的保障。与此同时,充?的公共财政资?投?是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统?发展的重要物质?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在制度设计向农村倾斜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资?投??度。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是?蹴?就的,要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要逐步消除阻碍其发展的制度和体制壁垒,构建?个城乡职业教育和谐共?的制度环境。职业教育研究论?3[论?关键词]?职?专

  社会服务模式

  创新

  [论?摘要]在新型医疗体制改?背景下,?等医学院校利?资源优势开展多渠道社会服务,从?才培养、专业设置、职教集团引领、社区卫??员培训、社区卫?服务到康复养?项?开展,尤其在保障?民健康??要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地?经济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推动?等医学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  ?、?等医学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改?的背景

  1新型医疗体系改?的要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全?改?,中国的医疗体系发?巨?变化。原有单?公有制体系解体,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状态,私?医疗机构迅速扩张,许多原来的公有制服务机构分化转变成私?所有或其他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从严格控制到逐步放权、放开,药品价格不再由政府全?控制,凸显商业化、市场化特征,医疗服务开始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的。虽然医疗体系建设在特定范围内有其成效,但却带来?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体制改?的意见》(中发[20xx]6号)颁发后,国家开始从基层卫?机构建设、全科医?培训、公共卫?项?要求、公共卫?均等化等??进?医疗体制改?,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卫?体制改?对医学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深?了解我国及?校所在地区医疗发展需求,在学校专业设置、?才培养、社会培训和对外服务等??与之相适应,才能发挥?等医学院校应有的功能,才能找准其的?存空间。要发挥医学院校特有的专业技术优势,提供?质量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在职卫??员培训、社区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拓宽医学院校的职能,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体现了?校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2医学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等学校不仅是培养?级专门?才和发展科学?化的基地,也是知识型企业和?科技产业的重要?撑。能否把科学技术与?产实践结合起来,把提?学术?平与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已经成为衡量?学办学?平?低的重要标志之?。开展社会服务,丰富社会服务内涵,提?社会服务质量,是?校?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校只有找到符合发展需求的社会服务途径,从办学定位、?才培训、专业设置等诸多??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才能找到?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激发?校改?发展的活?和动?,创新?才培养模式,在社会服务中寻找到创新点,培养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建?专业领域的学科特?。强化?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使?校的教学和科研更加贴近社会?活的实际,改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弊端,推动?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特点与意义  ?校是知识?产和传播的中?,?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具有学术性、社会性和?泛性。应充分利??才和科技优势能更好服务社会,增强社会服务能?,创新社会服务?式,满?社会现实的需求,同时在经济、政治、?化等领域?泛为社会服务。在新医改形式下,医学院校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职教集团引领、社区卫??员培训、社区卫?服务、康复养?项?开展,尤其在保障?民健康??发挥医学院校的重要功能,增强?校社会服务的能?及?平,实现教学与培训并举、教育与服务同?。  同时,通过?校的社会服务与社会参与,将?校??精神传递到社会,使?校厚重的?化沉淀通过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得以体现和传播。通过社会服务,?校丰富的?化内涵得以外化,并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化传播,可提升?民素养,改变?活?式甚?是价值观,更加深化?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长春医学?专的社会服务模式创新  多年来,长春医学?专以提?服务吉林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标,依托社区卫?服务中?、职教集团、成教部、培训中?,开展多层次、多?度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完成社会服务的同时,也扩?了学校社会影响?,增强了办学实?和可持续发展能?。1服务于社区卫??作  近年来,长春医学?专发挥其专业及?员优势,承办社区卫?服务中?,服务于区域卫??作。社区卫?服务中?形成缘

  于学校前瞻性设计,顺应了国家新型医疗体系的发展,也与教育部对?校医院发展前景设计相吻合。学校“??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社区卫?服务中?要建设成国家级?范社区卫?服务中?及国家级社区卫??员技能培训基地,形成社区卫?服务中?的品牌;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卫?服务中?的资源优势,进?步拓展医疗服务项?,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同时也为学?实习、在职社区卫??员培训等提供基地保障。这些都为社区卫?服务拓宽了道路。

  2依托职教集团和成教部,扩?培训能?

  20xx年,长春医学?专为区域卫??业培训更多的实?性基层医务?作者,建?了全国最?的模拟教学医院,为各种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环境。作为吉林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近两年来完成吉林省社区卫??员岗位培训、乡镇卫?院管理及业务?员培训等总量达5000余?次,切实发挥了学校的服务社会功能。20xx年,民政部批准长春医学?专为“国家级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吉林省卫?厅批准学校为“国家基本药物实施培训基地”。为加强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交流,发挥?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作?,建?医学?业省级职业技能?赛制度,每年开展?次护理职业技能?赛。各种基地培训?作的开展,为吉林省卫??业乃?全国培训?作提供了有??持,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特?。

  3加?对外交流与合作?度  近年来,长春医学?专举办多期针对省内医疗单位的医护英语培训项?,培养国际化医护?才。同时扩展国际友好院校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模式,巩固和加深与澳?利亚、新西兰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峡??学教师学?短期培训互换,落实相关医疗单位优秀护理?员海外培训等项?,为吉林省卫??业培养了?批国际化医务?才,提升了学校教育对吉林省卫??业发展的贡献?。

  4创新医学院校多渠道服务社会模式

  20xx年,学校筹建了?所以“?有所依、?有所养、?有所学、?有所乐”为宗旨,居家情境下的新型养?机构,将康复、养?、基本医疗、学?实习实训有机融合,在解决?益严重的???龄化的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努?提?学?专业技能,实现了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可有效增加学?的就业竞争?。  通过多渠道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开展,学校的办学层?更加?体化,同时学校的社会影响??益提升,学校的整体实?迅速增强。  参考?献:

  [1]程军,共建?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探析[D],东北师范?学硕?论?,20xx

  [2]张影,邓传德,地??校办学特?建构的误区及基本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教研究,20xx,(1)

  [3]姚红,?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J],重庆电??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19)

  [4]成丙炎,朱红,对?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xx,(5)

篇二: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8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心是“双元制”,学生既是工厂的学徒,又是职校的学生,每周在工厂培训三天半到四天,在校学习一天至一天半,工厂着重对学徒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职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新加坡则创造了符合国情的“教学工厂”,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是按“模拟公司”来办的,不少大公司、大企业都将自己先进的设备无偿捐献给学校使用,使许多职业学校的设备优于一般企业,有不少职业学校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龙头,不仅承担着为本行业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的任务,而且学校出具的鉴定报告就成为了产品的质量认证书。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就好比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一个发展劲头实足、前途光明的企业都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管理理念。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整套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措施,需要有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经营观”。针对宿迁职业教育出现的量扩张而质停滞的现状,笔者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谈谈个人职业教育的“经营观”,以此来“对症下药”,解决宿迁职业教育发展的困惑。概括起来就是“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

  (一)职业教育的“需求观”

  作为企业要想生存,它必须在创办之前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这种调研不仅要从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同类行业的运作等方面进行,更要考虑到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以及产品的需求等方面。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更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实际情况,结合各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统筹专业建设,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推进特色专业、品牌课程建设,通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索“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与努力,改变老百姓一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态度。除此之外,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一批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重新审查,撤掉一批不具备教学条件、影响职业学校声誉的民办职业学校。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增强政府与学校的诚信度,加深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可。有了老百姓的这种“需求”,以及对“产品”的渴望,我们就会有“订单”,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生源,真正实现“招得进”。

  (二)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些不符合工艺、标准参数等要求的产品,我们称为“次品”或“不合格产品”,可能是原材料的问题,可能是技术力量的问题,也可能是操作的问题。各个环节稍出现管理上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出现“不合格产品”,作为企业就要从各个环节进行思考与改进,尽量减少“次品”的出现。职业教育“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就会导致“流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加上所招生源质量等诸多因素,“流生”这一现象在宿迁市职业类学校是司空见惯的事,如何真正做到较好地“控流”是困扰职教人的一大难题。就职校生源分析,学生在被招进校之前多数都是成绩靠后的孩子,他们平常很少得到老师的关爱,有的甚至缺少父母亲的爱,如果我们能真正意识到这些,我们就可以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整合我们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我们全体教师的关心、关爱,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让他们在职业学校生活得快乐、学习得快乐,从而实现“留得住”。

  (三)职业教育的“变革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企业要想生存,要有长远发展的目光,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改革创新,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部分,“向课堂要效益”是我们永恒的研究课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只有我们积极探讨、开拓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让我们“教得好”。

  (四)职业教育的“就业观”

  企业要想有创收、有利润,必须要有较好的产品销售渠道,出口要畅。企业在把产品生产出来后,要按照订单单位的需求,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将产品及时地运送到需求方,并承诺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职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招生—教学—就业,头是进口,尾是出口,只有出口顺畅了,进口才能好。因此,就业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生源。如何做到良性循环?专业建设是关键,我们一定要认真调研市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切为企业服务,努力实现良好的“专业与产业对接”。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有企业用,做到“留得住、用得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送得出”。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就是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筹划和运作学校,把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增强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如何让职业教育的发展向更快、更好、更高的层次迈进,需要全体职教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只要我们大家能以作为职教人而自豪与骄傲,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到职业教育事业中来,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省市职业院校开始有组织、大批量地组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如河南省先后组建了14个以专业为纽带的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天津、浙江、江西等地开始成批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在组织规划、规模数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以来职教集团进入有组织的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多种组建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9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2010年后,各级政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获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走上了规范有序发展的道路。到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集团的理论研究。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功能

  (一)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200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探索如何放权,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通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建立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为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方向。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让行业、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组织的决策者之一,实现了更广泛的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从企业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等,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使企业真正融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企业可以利用集团的教育资源,解决员工的培训问题,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是能够将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二是为职业学校及相关机构之间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集团成员在集团章程的统一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实现校舍、设备、实验实训条件、师资等的共享,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扩大职业教育校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集团董事会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合作,可以大大降低职业学校校际合作的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四)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集团化办学组织,能够将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教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机构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校际联合培养计划,构建“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五)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和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民创业阳光培训工程等,协调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利用城市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和教学设备等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扶持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缩小东、中、西部职业教育之间的差距;可以加强局部省市区域人才培养之间的合作,实现以强带弱的目的,缩小区域之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政策指导的作用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发展;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经费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要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来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指导与协调。

  (二)发挥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作用

  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办学,按照共赢的原则,明确集团内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职业院校要多想能给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吸引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如适应产业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技术升级需要,为企业培训员工;与企业联合开发行业技术标准,使企业培训包与课程融合;兼顾企业用工与实习的要求,灵活安排教学等。

  (三)发挥试点带动、项目促进的作用

  2005年以来,国家已经确定了9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56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应充分发挥职教改革试验区在建设与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强化职业教育集团的自身建设。部分省市启动了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应尽快启动国家示范性集团学校建设项目,推进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均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变化的,不是绝对的、长远的、静止不变的。“均衡”不等于“平均”。《汉语大词典》将“平均”解释为“齐一、均匀。”二者属于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性质,不能同日而语。“均衡”是一种理想,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应然状态[1]。由此可见,均衡并不等同于平均。“均衡”一词在《中国百科大词典》中的原意是指摄影构图中各种造型因素(如形体、影调、线条等)综合起来使人产生的一种协调稳定的感觉。目前,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对“均衡”一词的引用很多,并且往往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由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性质不同,因此对均衡发展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何种解释,基本包含了“公平”和“协调”的含义。

  1.2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如:资源分配不平衡的角度、受教育者权利保障的角度、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进程的角度)均会得出不同的解读。教育均衡发展观的核心在于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平化,因此,普遍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制度上保障受教育者拥有平等的入学和就学机会,让所有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以上概括可以看出,教育均衡发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区域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布局均衡。但教育均衡化绝不是教育均等化;2)教育类型、层次体系的均衡结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不是学校设施的“均等”,而是教育内涵结构的“均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眼于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必须着眼于教育功能的有机整合,而教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育功能的有机整合则必须着眼于学校教育的内涵性变革;3)教育需求与学校供给的均衡。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只有当教育供给能最大限度满足教育需求时,教育供求双方才能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教育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2]。教育均衡发展是努力的目标,更是发展的过程,即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目标不断改进、从低水平均衡到高质量均衡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教育发展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又要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前者为效率责任,后者为公平责任。

  1.3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一直存在,区域内工业化进程、文化背景以及教育程度等差异导致其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涵包括:1)教育机会的均衡。职业教育面向全体人群,社会中的各种人群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拥有平等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资源配置的均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职业院校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对平衡;3)专业结构的均衡。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构分别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相适应、相匹配;4)教育质量的均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区域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对平衡。

  2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界定的基本原则

  2.1发展性原则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长期动态发展的特点,职业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职业教育评价指标需要反映职业教育系统的目前现状,同时也要反映职业教育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达到对不同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行适时评价的目标,从而实现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调控。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应以人为本,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由于区域间客观存在较多的个性差异,不同区域均拥有各自的特点,应建立一个基本统一的指标体系来统一衡量、对比其均衡发展水平,从而能整体把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

  2.2科学性原则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相关信息进行广泛收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测算,以原始信息和整理数据为基础,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演绎,对区域职业教育均衡的发展水平做出合理判断。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要有明确的目标,且能满足评价过程对原始数据的要求。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可选择的指标繁多,在选择时应关注典型性、代表性的指标。

  2.3可行性原则

  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前提,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应用。因此,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强化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明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平台并不特别完善,故在确立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时,须关注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测算的便捷性,须选择一些可操作和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且数据易于获得和定期更新,有利于指标评价人员能较好地掌握并在实践中加以操作。因此,尽管有些指标从理论上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果获取数据的难度高或计算十分繁琐,应主动放弃而选用稍逊的指标[3]。

  2.4完整性原则

  教育现象非常复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具有多维结构的特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须尽可能地反映职业教育的主要方面及关键特征,且各指标间既独立又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在追求完整的同时,应选取信息量大、代表性强且相互独立的指标,尽量避免选取意义重叠、互不独立的指标。此外,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在重视内部信息数据采集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来自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外部信息。外部人士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对评价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的具体界定及权重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内容应以新职业教育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为基础,依据科学的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设计流程,并参考当前研究资料和专家建议,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内外部影响因素建构而成。在评估标准设置上,坚持“统筹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理念,凸显“均衡”和“发展”两大主题,突出均衡发展评估的特点[4]。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涵盖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配置的均衡、专业结构的均衡、教育质量的均衡。职业教育机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是指各种层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的保证,包括地方职业教育政策、地方经费投入;职业教育资源是支持职业教育开展的实体性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校舍、图书资料、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结构是指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及其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适应性。教育质量包括教学质量、学生合格毕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标准从“教育机会、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等4个方面设置指标,并根据相应要求确定12个评估要素,即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见表1)。评价指标内容体现开放性、代表性和情境适应性等特点,为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起到导向、改进作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总分为100分,其中:“教育机会”25分、“资源配置”25分、“教育结构”25分、“教育质量”25分。在上述一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相应对各项二级指标赋以5-15分之间不等的分值,如表1所示。

  4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及分析

  评价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水平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根据评价指标,对各区域按一定的评分标准界定评价得分;二是根据各区域得分,按一定的差异统计方法计量出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均衡水平。

  4.1评分标准

  通过政府统计年鉴、委托教育部门请各职业院校如实上报评价指标中需要的相关数据,为各县区按照评分标准打分。至于用人单位对职教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可由区域内(如县区等)教育机构委托人单位的比例不低于50%,并保证其他各类调查对象数量大体相当。根据每个区域的统计数据及调查结果,可分别得出每个区域内的二级指标值,由于二级指标值与分数并不完全相关,故需要将二级指标值与分数之间建立规则以正确产生计分值。通过比较每个区域内的二级指标值,选择为区域内的最优值为满分,低于最优值的10%则扣1分,低于最优值的20%则扣2分,依此类推,直至扣到0分为止。最后将各子项得分加总得出每个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评价总分。等级划分。在量性评估(满分为100分)的基础上,可将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69分以下)。

  4.2均衡分析

  根据上述的评分标准,在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得分之后,通过比较结果差异水平以判断区域内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基本状况。在计量均衡发展的状况有3种统计方法可以选择[5]:1)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数据中的最大数-数据中的最小数。2)方差。方差可以用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一组数据方差越大,就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也越大,这波动的大小是指偏离平均数的大小。3)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σ来表示,即:σ=,标准差也只是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它虽然比计算方差多开一次平方,但它的度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度量单位是一致的,所以有时用标准差比较方便。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一、驱动力解析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驱动力是心理动力学中的一个专有术语。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而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动需求中产生的,而且为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获取最佳生存状态、达到生理唤起和心理满足的行为提供的力量。从物理学角度,驱动力是指作用于物体并促使其向着特定方向或目标运动的一种动力。无论从何角度分析,驱动力是任何事物发生、发展、前进的动力,否则事物将停滞不前。驱动力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目标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目标,而驱动力就是使事物朝着特定目标运行的力量。没有目标的指引,驱动力就没有发力方向,物体运行更是无序乱动,没有效率。二是系统性。事物发展不是仅仅受一个或很少因素影响的简单过程,而是事物众多内外因素长期相互配合、相互协同、长期磨合,构成一套稳定而高效的作用系统和工作机制系统。三是利益性。任何驱动力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而发挥作用的,这种利益驱动是研究驱动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是自发性。为了顺利实现运行目标,驱动力能自发降低事物内部能量消耗,有效克服阻力[1]。任何驱动力可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来自于事物内部,是由事物自然属性和本质特征决定的。内部驱动力是事物内在因素为了自身利益而激发产生,向特定方向和目标运行的动力,带有自发性和非强制性。内部驱动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外部驱动力来自事物外部,是由事物外部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诱导性。外部驱动力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引导、推动、调控、规范、强化等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当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同方向,才能形成合力,事物才能向前加速。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二、职业教育产教依存“驱动力模型”分析

  企业和职业院校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它们在各自驱动力的驱动下运行。其驱动力均可分为核心驱动力、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三个层次。只有当两者各自的核心驱动力、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形成同方向的合力,产教依存才能够向前加速发展。参照刘旺生的文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驱动力的探索”[3]并结合自己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汇出职业教育产教依存发展的驱动力模型(见图1)。

  (一)产教依存的核心驱动力

  1.职业教育核心驱动力。对于职业教育来讲,产教依存核心驱动力来自于职业院校的核心利益诉求。职业院校的核心宗旨就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于职业院校来讲,产教依存的核心驱动力就是通过企业与高校的互动,企业为高校提供科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学生实习基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训质量;学生培训质量提高了,学校对于社会的价值更大,影响力更大,学校招生的品牌价值更大。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基地,为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而服务。人才的培养是院校对社会、企业最大的支持和贡献。2.企业核心驱动力。对于企业来讲,产教依存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企业存在的价值诉求。企业承担了许多责任,包括经济、税收、就业、创造利润。但是究其根本,企业是以赢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任何企业存在的根本价值就是创造利润,增加股东投资回报率,最终使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收益是其核心驱动力产生的根源。在任何企业,创造价值的都是人力资源。因此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通过为学生创造实习基地,使学生把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迅速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校科研力量提供科研课题、经费资助、科研转化平台。这些科研成果都将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3.企业与职业院校核心驱动力的互动。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来讲,产教依存的核心驱动力既有区别又高度统一。高度统一的基础就是两者良性互动,保证双方核心利益诉求。这是一场利益博弈,这种博弈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游戏。任何单赢都是不可能、不长久、不现实的。那么要使这种共赢游戏长久,双边必须在保证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思考如何能够保证对方利益。比如对于学校来讲,要思考如何能够让企业得到学生毕业人才的分配权,共享学生培养的成果。同时学校要思考如何能够培训企业员工,为企业打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组织而贡献力量。

  (二)产教依存的内驱动力

  1.职业院校内驱动力。对于职业院校来讲,产教依存的内驱动力是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要求。除了培养更多、更优的高技能人才之外,如何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除了培养人才核心利益诉求之外的主要利益诉求。众所周知,教育资源的多寡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就业率,使学生和学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必要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有限,职业院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支撑学校的发展。若产教相互依存,两者相互依托,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校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企业的内驱力。为了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获得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的根本,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质量、改善内部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在资源获取、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内部管理改善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企业内驱动力。同时高效的科研力量、科研成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内部管理改善提供了充分条件。高效科研成果的运用可以有效弥补企业科研力量的不足,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科研发展的有效外脑。3.企业和职业院校内驱力互动。从资源的角度来讲,企业和高职院校各自拥有资源的品种、数量、质量正好互补。如果两者都能够满足对方对相关资源的需求,则双方都能够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三)产教依存的外驱动力

  1.职业院校外驱力。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人才需求和学生意愿等,是产教依存外驱动力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级技工和产业工人,就是我们俗称的高级蓝领。数据显示,在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熟练工人、高级工人在工人中所占比例已达到总数的1/3,而在我国7000万技工中,高级技工仅占5%,高级技工缺口巨大。面对经济对于高级技工的缺失,国家、政府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但是在人们的思想中,高级白领和高级蓝领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差距,更多学生愿意选择做高级白领。这种心理差距使得产教依存更加有必要。2.企业外驱动力。由于市场越来越需要高质量、高精尖的产品,企业对加工设备、加工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精密,同时对于能够操作高精尖设备的人才也就越来越需求。这也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尽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要想在卖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得住脚,企业必须拥有高级技术工人。而产教依存是解决高级技术工人缺乏的必要条件。同时在劳动力成本急剧攀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升的背景下,为弥补人才短缺,27%的中国企业会采取提高起薪的方式来填补职位空缺。更重要的是27%的企业会为在职员工提供额外的培训与发展。3.企业和职业院校产教依存外驱动力互动。外驱动力是企业和职业院校产教依存“助推器”。通过政府相关法律、政策对于产教依存互动的推动、规范和强制推行,使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更好互动,产教更加依存。

  (四)企业和职业院校产教依存的核心驱动力、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互动关系

  1.企业与职业院校产教依存发展驱动力互动关系。实践证明,企业和职业院校产教依存的三个层次的驱动力作用不同,其中:核心驱动力是企业和学校各自基本需求、价值诉求、存在意义的根本体现和决定因素,是产教依存能否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能满足核心需求和价值诉求的产教依存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这是目前产教依存遇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内驱动力能够直接主导企业和职业院校自身的资源获取与利用、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决定了双方采取何种活动方式进行互动,最终会取得何种成果效益等,是双方需求、动机、目标的现实反映和具体体现;外驱动力是产教依存的外部规范和助推设施,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制推动双方合作的规范化,明确了双方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的社会角色,使双方的合作共赢有了制度性保障。在校企发展产教依存过程中,双方明确、固化核心驱动力的共同点,增强校企合作的内驱动力。通过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努力克服阻力,降低驱动力形成和运行中的不良消耗,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依存中企业和院校各自目标的实现。2.企业与职业院校产教依存发展驱动力互动关系案例成果介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菜百公司校企共同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成长的合作模式,即是菜百公司企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各种驱动力的互动,形成产教依存发展的良好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建校56年来始终秉承“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的优秀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与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百”)合作开设的“菜百黄金销售订单班”从2006年启动以来,共计为菜百输送员工223人,占菜百员工总数的29.9%,其中34位学生成为菜百的中层管理者,1位学生成为高层管理者,有力推动了“菜百”从十亿到百亿规模的飞跃。该成果荣获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除了订单人才培养外,“菜百”与学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战略型校企合作:“战略规划”———学院为菜百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发展高端商业品牌的“金谷计划”。“咨询服务”———学院全面参与了菜百3次中层干部竞聘、全员绩效考核等工作,为菜百提供大量咨询服务。“技术研发”———学院与菜百共同组建研究团队,承担企业研究课题,深入研究菜百自主品牌设计与加工制作,为提升菜百品牌做好充分准备。“师资培养”———学院与菜百组成“联合教研室”共同设计、开发职业课程,学院教师赴菜百挂职,提升“双师”素质,通过联合备课、赴学院授课等形式为菜百培养企业培训讲师。“实习就业”———学院每年为菜百输送数十名优秀学生进入“订单班”,菜百为每一名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一对一的企业辅导教师,学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与生活指导教师,形成了“三对一”顶岗实习模式;“订单班”一次就业率超过80%,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高素质人才储备。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与推进“产教结合”,通过各种纽带形成了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与菜百的校企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首先,学院牵头组建了“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并担任理事长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位。菜百作为北京商贸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在集团的合作平台上实现了更广泛的校企合作。其次,学院与菜百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菜百商学院”,将校企合作推向了实体化运作阶段。菜百商学院采取“双院长”负责制,由学院院长与菜百总经理担任“双院长”。菜百为商学院投入100万元奖学金,学院为商学院配备专职人员与办公、教学专用环境。学校与菜百公司共同成长,形成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激发产教依存,校企合作的核心驱动力,校企双方必须从校企合作利益基点出发,认真分析双方合作的核心驱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做好双方合作的顶层设计。同时按照科学、前瞻和实效的要求,准确选择校企驱动力合成的途径和方法,促使校企合作由愿望变成现实。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习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更多以为生产性劳动为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社会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能够随即进行工作。

  2林芝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评价

  2.1地区居民和学生对职业教育不适应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属边境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来源复杂,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对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认识,认为学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积极性较差。此外,地方民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也给学校对地区学生的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以至于学校需要在学校规章制度、学习方法、汉语学习等方面话费更多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此外,许多家长也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正当出路,所以对职业教育采取了漠视态度,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而林芝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各类食用菌、天麻、冬虫夏草等价值不菲的生物资源,这也构成了本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每年林区资源的采收季节,部分家长甚至要求暂停在校学生的学校教育,进行林下资源的采挖和经营,这不仅给学校的教育秩序带来了很大障碍,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学质量。

  2.2教师专业素养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林芝地区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仅有的一所职业学校建校历史也仅为十年左右,职业教育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学校的专业教师数量少,以年轻教师为主,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大专院校,实践操作水平较低,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教授实践课程时往往力不从心,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教育方法上还不成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熟。此外,该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师多数来自于内地,由于缺乏对西藏地区文化和地区教育背景的足够认识,因此,他们在如何开展地区职业教育工作上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

  2.3校企分离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时间比重约为2∶1,更要求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然而,虽然林芝地区的职业学校非常重视企业教育,但多是表现为“一头热”的局面,企业对与学校的合作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校企合作陷入了“死胡同”。同德国的企业相比,林芝地区的企业大多以赢利为目的,企业界投入职业教育的意识较为薄弱。企业界认为同职业学校合作开展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在教授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以及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势必加大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因此不愿意进行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因此造成了地区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并且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了与企业要求的差距。

  2.4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依托专业课而开设的,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然而在林芝地区的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不合理,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大,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地区学生中文写作和普通话水平较差,因此,职教生在使用全国统一教材时仍然会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困难。同时,适于合区内民族职教生的教材(尤其是专业教材)较少。以旅游专业为例,目前各大出版社的《导游基础知识》大都以内地景点、民俗等介绍为主要内容,有关地区民族文化和背景的素材较少,这给林芝地区旅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游专业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

  3林芝地区职业教育模式探究

  林芝地区职业教育面临着学生生源复杂、学习基础差、地区居民对职业教育不理解、教师专业教育基础薄弱、校企分离等问题,鉴于此,借鉴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经验,认为林芝地区职业教学理念和模式亟需改进。

  3.1转变职业教学的教育观念,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观念的转变表现为学校教育理念和当地群众观念的转变。职业学校教育以职业能力和技能提升为本,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自我学习、不断适应劳动市场变化的能力,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转变培养理念。借鉴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群众观念的转变是通过宣传和开展下乡培训等方式,结合地方政府,开展对地区家长和学生的正确宣传和引导,让当地民众对职业教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消除他们对职业院校认识的误区。林芝地区职校教师多数以专业教学性为主,缺乏开展企业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因此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仍存在较大欠缺,技师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缺乏是地区高职职教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地区在校职校教师亟需“一专多能”的培训和再深造。具体表现为:1)开展现有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深入企业和基层,增加实践锻炼力度,提高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2)尽可能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从基层引进或聘用专业技能型人才。

  3.2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随着21世纪技术进步不断纵深化和综合化,应用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内涵不断向智能化、复合化发展,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结构模式的多元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采用的是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职业活动力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鉴于林芝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地区职教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水平为目的,以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新进行地区职教的专业课程设置;可根据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课程体系的试点和研究,以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吸收已有课程模式的优点,构建以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材体系。

  3.3建立校企多样化合作模式,促进地区职教的良性循环

  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职校应主动采取行动,挖掘和推广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培养方式,通过建立“专业+企业(公司)基地”等办学和发展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对教师、学生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达到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企业进校、校企双赢的优化效果,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技术推广,通过产学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从而促进林芝地区的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校)学校共有12663所,招生754.13万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其中,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共招生688.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从上述数据我们看出,全国至少有70%的学生将止步于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总体上说是“单向不交叉发展模式”,两者的互通交叉点过于狭窄,仅存现于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两个交叉节点的分流上,即:一是初中毕业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或是中等职业教育(含5年一贯制中高职专科);二是高中毕业阶段,根据高考成绩和志愿录取情况,学生可再次选择普通本科教育或高职专科教育。进入普通本科的学生,还有机会向上就读于硕士、博士研究生;而进入高职专科教育的学生,从所受通识教育的基础和争取就读机会上说,大多数学生是以高职专科作为终点,很难再获取高层次普通教育的机会,他们中一部分也会参加成人高等教育(高教自考、成人本科等)提升学历,但成人教育在实质上是有别于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的两次分流,对于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次分流定终身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李兴洲,2012),也不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同时由于中考和高考分数线的层级式规定,分数较高的升入普通重点高中或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成绩较差的才分流入中等职业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这种以成绩差异为分流的方法,没能正确区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应的教育类型,反而形成了两种教育类型的层级差异,导致社会一直认为普通教育是主流教育,处于强势的高层次地位,而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被普通教育淘汰的教育分流,处于弱势的较低层次地位。代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表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职专科院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上落后,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普遍模仿本科高校管理模式,走综合化办学的发展道路,不具有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导致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能很好的显现。

  二、我国职业教育立交桥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也力图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自身的立交桥发展模式,但这座立交桥并没有真正建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内教育的单向不交叉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高中和中职等三类学校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仅完成了中职到高职专科的发展路径,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中高职衔接考试进入高职专科继续深造;而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普通高考中,未被普通本科或高职专科录取,将直接走向社会或是接受成人教育,而不是去接受中职教育;高职专科毕业生再想到普通本科继续深造,就缺乏良好的衔接路径;同样,普通本科学生要想获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要重新参加普通高考或单独招生考试才有可能实现学习类型的再选择,影响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向交流发展。高考分数线的层级化,导致优秀生源不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从近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高职专科的生源还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而这部分学生属于高考成绩较低的人群,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选择普通本科教育,不会选择职业教育,缺乏高素质人才的进入,使国内职业领域的发展和技术升级受到极大的制约。

  (二)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前景受限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对大多数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高职专科就是职业教育的终点。中职毕业生虽然也可以通过普通高考进入普通本科,但由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在应试课程上的教育差距太大,不具竞争力;而高职专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间缺乏有效的发展路径,虽然各省市不同程度的实施了专升本考试,让高职专科学生有机会升入普通本科深造,但路径较狭窄,录取率不到高职专科学生人数的5%;大部分高职专科学生要提升学历的另一条路径只能是选择成人教育。然而在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聘中,职业教育学生普遍受限于“全日制本科学历”条件,就业受限面较大,导致社会普遍误解为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在国内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淘汰者,职业教育在国内也倍受考生和家长们的冷落和歧视———实际两者在教育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中是不同的方向,不具相互取代性。

  (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缺乏统一的交叉衔接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交叉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职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缺乏统一有效的衔接,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进入高职专科的学生主要由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中职升学学生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共同组成,而高职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中职严重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高职专科内部的专业横向交叉选择受限。由于国内高等教育学历和学籍受国家教育部的严格管制,学生想跨专业学习而获取相应的毕业证受到约束。众所周知,由于高考对各省市的专业计划和名额问题,致使部分学生被录取后所学的专业并非个人所期望的专业,而入校后转专业又具有很多限制,各高校为不影响专业开设,对学生转专业率一般控制在3%-5%左右,造成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学生个人从业意愿受限于现实管理制度。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为解决学生专业拓展的需求,在校内开设了双学位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取意愿专业的学位;而职业教育没有学位,想跨专业进行学习并获取相应认可,缺乏有效路径,限制了学生的从业愿望和受教育机会。

  (四)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比例失衡,制约应用技术的发展

  普通本科教育是以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而职业教育是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近年高考录取和高校毕业生情况,各地市普通本科教育的录取学生人数已普遍高于高职专科教育的录取学生人数,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也多于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对于没有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会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升学历;而国内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参照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模式,采用“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考核。最终,造成接受学术型教育的人数远大于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导致高等教育中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不严谨和人才泛滥,对促进高等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及职业领域的应用技术进步作用有限;同时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来看,不需要将大部分人都培养成学术型人才,这既不利社会人才的层次化需求,也不利于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造成大量学术型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职业教育立交桥模式的建设策略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种类型,与普通教育应该是平行发展的,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中央就提出需要建立职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发展模式。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分层次衔接立交桥,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层次化职业教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体系的创新思路。

  (一)国家应从法律和政策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是反映培养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目前,国家立法机构正修订和准备出台新版《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立法不应当是孤立的,而应当与行业发展规范、人才培养战略、职业工作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立法紧密联系的,这样才能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落到实处,真正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必要的应用型人才。对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改革上,除加强中央、省级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外,应实行多级办学、分级管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着重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和社会参与管理的职责,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职业教育机构的权力与义务,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享有充分自主权,能及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决策。

  (二)建立职业教育的纵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拥有了从中专、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和社会赋于职业教育与综合性大学同等的价值地位。近年来,国内已经逐步开拓了应用本科教育,但办学范围还主要集中在民办教育或是地方办学,办学规模、经费和水平等严重受限,制约了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首先,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化学历衔接教育。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力度,实现“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在升学路径的有效衔接,试点开展研究生学历职业教育,培养一批高端的研究型应用技术人才。其次,确定职业教育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标准。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层次的有效衔接,避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重复教育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多元化,缓和高等教育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让职业教育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突出各自对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人才培养的互补,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

  (五)将职业院校建设为终身教育的基地

  从2012年高校招生情况来看,很多省市的职业院校招生计划无法完成,学生实际报到率不到招生计划人数的70%,很多职业职业院校的专业出现了零投档。与其闲置职业教育资源,不如改变高职专科的招生形式,采用更灵活的入学模式,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拓职业教育市场,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社会培训等进行有机的融合,将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促进全社会的终身学习型教育体制建设。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发挥教育为市场输送不同类型人才的作用,发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发展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路径,让不同层次的人才,根据个人条件和从业意愿,接受不同类型、复杂程度各异的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体系的分工合理化、结构多元化、职责明确化的目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方便。在当前较为流行的职业教育中介评估流程中,政府委托或者由职业院校提出申请,是中介机构展开工作的前提。没有委托或申请,也就没有客户,中介机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为中介评估提供了潜在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数量上来看,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相比,无论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入学人数和毕业生数量已经占到了整个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庞大的职校规模为职业教育评估提供了潜在市场。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同年高职毕业生达329万人,占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9.8%;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1297所,占国内普通高校总数的61%。[1]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的总数已达1.4万余所,即使每年有百分之一的学校接受中介评估,其市场就有1400多所。

  (二)被评估对象接受评估的需求是中介机构得以存在的前提

  被评估对象接受中介机构评估的需求是中介机构得以存在的前提。在职业教育领域,被评估对象主要是指具有购买职业教育评估服务主观意愿并且能够支付教育评估费用的主体,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评估是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手段,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接受评估的需求主要在于谋求上级行政通过的安全性需要,是一种接受检查式的被动行为。尽管作为“集体的概念”,职业学校可以对现行的评估制度、评估效用提出批评与建议,然而,作为“单个的概念”,他们又非常弱小,作为被评估的对象,即使对评估制度和评估结果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有异议,通常也只能接受。[2]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由于发展时间不长且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职业院校的主体意识还不够成熟,还停留在谋求生存的阶段。由于多数职业学校不能够清晰表述自己的评估需求,也就不能产生接受中介机构评估的需求。多数职业学校还停留在应付政府检查以及满足狭义的用人单位工作需求而非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方面,接受中介机构的评估需求要明显低于接受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考察。在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比较盛行的文化影响下,社会群体通常只承认国家或政府组织,而轻视或者不承认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寄希望于职业学校主动寻求中介结构对其进行评估,尚有一定的距离。

  (三)社会选择的理性化倒逼职业院校和政府部门接受中介机构评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很自然地认为,政府最有资格对职校进行评价。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社会的优先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和行政命令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行为被认为是唯一权威的、客观公正的行为,很少受到质疑。在这一体制下,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职业院校接受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通常缺少专业性的评估方案,以致出现“评职校而忽视职业能力”的现象。社会公众在选择职业院校时,通常依赖于政府评估和职校的自我宣传,缺乏从社会机构获取评价信息的意识与机会,信息选择的手段比较单一。由于评估信息来源单一,缺乏来自社会权威机构的数据,使得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在选择职业学校时,片面的看重学校品牌,以致造成名校所有专业都争相去报考,所有专业的毕业生都被视为优于其他学校,出现各种以学历代替能力、以名校代替专业的非理性行为,使得其他学校的优势专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待遇,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国人在社会选择中逐渐趋于理性化。伴随着“国家-社会”二元意识的发展,政府的部分职能受到质疑。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多样化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纷纷涌现,围绕着不同的目标,服务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估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如何在众多的职校中,选择最合适的毕业生,仅仅依靠政府评估或职校本身的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职业学校自我评估缺乏可比性,客观上要求引入得政府难以对为数众多的职业院校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收集不完全或者滞后必将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另外,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非专业出身,临时安置的工作人员也很难跟专业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相比。政府单独控制职业学校的评估权,不仅影响评估过程的效率,还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学校在评估中处于被动地位,意识不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或者缺乏对政府评估结果进行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只能采取被动接受的方式。这种完全由政府部门控制、缺乏专业机构参与的封闭式评估,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评估的效率和结果,还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也降低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评估来弥补政府单一主体评估的不足。

  (二)政府对中介机构有监督的义务与需求

  中介机构“超然”于政府、职校和社会公众之外,本着价值中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理应避免政府评估、职校内部评估的弊端,为政府、职业学校和社会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然而,中介机构评估也并非都能体现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中介机构兼有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特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行政保密、信息不对称、过程信息不公开或者有限公示的制度掩饰下,难免会有寻租、求租、机会交易或者“评价腐败”的可能。中介机构违约成本低,而获利相对容易,容易导致寻租行为产生,为此,需要政府监督或者增加中介机构的违约成本。中介机构成员存在利己动机,在职业活动中获取利润是其重要动机,这种类似经纪人的特点可能导致中介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或求租的形式谋取暴利。如果评估结果会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经费等,学校经营者可能会对评估中介组织的成员行贿,以致出现弄虚作假的评估报告,损害评估的公正性。教育评估中介机构自身发展的不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全,也会导致评估行为的随意性,出现有损职业教育评估专业道德的行为。政府是职业教育评估的利益相关者。中介机构评估结果的公布不仅会影响到职业院校的生源和资源配置,也影响到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作为利益相关者,政府有对中介机构评估进行监督的义务与需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在科学管理与应对寻租行为方面,政府机构具有较强的优势,由于机构成员的相对稳定性,相比社会中介机构来说可能会更看重自身的声誉。相对来说,中介机构挂靠政府机构或大学,使社会公众更容易找到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增加权威性和信任感。出于对长期利益的追求,引入重复博弈机制,让中介机构珍视名誉,对评估结果负责,也是非常必要的。伴随着政府职能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显示出强烈的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以行政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意愿与决心。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构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专业评价”、“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等改革举措,为我国职业教育中介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等,在教育方面,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等,充分显示了政府简政放权、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意愿,显示了政府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教育公共事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心,有利于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有助于催生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政府自身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结果。在社会产生了对中介机构的需求,而中介机构自身力量比较弱小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孕育并扶持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对中介组织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外中介机构的产生过程中,不乏以政府意志为驱动,扶持并培育中介机构的例子。比如:英国的技能资助处(SkillFundingAgency,简称SFA)、“学校审核机构”(AAU),以及我国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等都不同程度的关注职业教育质量及学校发展问题。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等思想的影响下,政府职能转变将一部分管理职能转向社会中介机构,通过“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等形式让社会中介组织去承担一些政府和市场做不好的事情。政府借助立法、拨款、认证等手段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仅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也有利于缓和政府与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之间的对立关系。如果政府能够充分尊重中介组织的专业性,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则能给中介组织更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利于中介机构自身的发展完善。然而,政府出于特定的目的,将部分事业单位转为社会组织,由于政府的利益诉求,在对中介机构进行控制的同时,通常会使其成为行政机构扩张的工具,存在中介机构沦为政府机构附庸的风险。不过,在我国当前中介机构发展还不健全、不完善的阶段,以政府为牵头单位成立职业教育评估中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介组织,或许正是中国特色中介机构发展的必然阶段或最佳选择。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得以发挥效能的关键,具体包括相对稳定和权威的专家队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评估结果的发布与使用能力等。专业能力是基于组织成员的某些专门知识、特殊技能而产生的能够对评估对象产生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力不是通过行政权力强制产生,而是通过被评估者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心甘情愿的服从而产生,不是为了满足被评估者通过检查的外在需要,而是基于依据先进标准改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一)专家队伍

  能否组建高素质的评估队伍从根本上影响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前景。职业学校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极强且较复杂的组织,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将会非常难以介入其中。[3]中介机构的评估质量与信誉主要取决于评估团队。评估团队既有从事具体评估项目的组织、筹划工作的专职人员,也包括外聘的专家网络。熟悉职业教育并掌握一定评估技能的专职人员是维持中介机构日常运转的关键。基于成本考虑,评估中介机构一般将专职人员的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在此基础上整合并组建庞大的专家网络———滚动式专家库。评估专家队伍是中介组织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所进行的职业教育评估,专业性还不强,评估人员很少有专业出身,更多的是教育行政官员、已退休人员或闲职人员,评估过程和结果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经验,结合职业教育评估项目,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以弥补职业教育评估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专家、学者前期培养的不足,应当能够组建一定规模适合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需求的专家库。

  (二)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评估方案制定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收集评估信息是职业教育中介机构开展工作的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中介机构专业性的最基本体现。从实践层次来看,当前我国还未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但类似重点中职学校评选、示范校建设的“竞争性”评选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评估体系的作用。[4]正象当前很多研究指出的那样,我国当前评估中介的能力更多的体现为“借用———归还”的形式,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评职教而忽视职教能力”[5]。比如:2005年至2008年,上海市教委曾经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其指标体系侧重于办学条件、秩序与规范,而对高职院校和就业单位较看重的“职业能力”或“实训表现”则鲜有涉及,以致出现被评为“优秀”的学校,其“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达标”或者“学生实训表现用人单位不满意”以及有些学校“专业能力”、“学生实训”成绩很好而评估等级很低的现象。

  (三)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对于评估来说,能否有效采集信息并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有真伪之别,价值不同、获取难度不同、获取的技能技巧也各不相同,能否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价值的评估信息是中介机构良好运营的保障。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估中,还存在许多信息壁垒,无论是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还是被评估院校的相关材料都存在一定的失真、变异或者失效的情况,中介机构难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以全面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在我国当前的一些政府派生性中介组织中,由于各种事权、财权都掌握在政府有关部门手中,在获取评价信息方面亦步亦趋,不能根据评估目标主动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在一些政府委托项目中,由于委托代理的环节过多,增加了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影响了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在国外的教育评估中,各种教育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效率。能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将关系到职业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以及职业教育中介机构的良好运营。

  (四)信息的发布与使用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社会公众了解职业院校质量信息来源的可靠渠道应该来自于中介机构或者政府机构而不是职校的自我宣传。在中介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评估中,委托人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信息,中介机构有没有信息发布的能力或权限非常重要。如果信息不发布,以“内部控制”、“内部保密”为名,或者只能公布非常有限的内容,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降低了评估的透明度,还存在合伙违法的可能。如果公布的信息过于细致,将评估程序和结果全程公开,又会使学校赤裸裸的暴露在社会公众之下,势必激起学校的戒备与不满,对于发展初期的中介机构来说,有些局面还难以应付。如何获得职业学校与社会公众的共同配合,处理好不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借鉴。[6]尽管美国的高校认证制度源自高校内部调整及自我协调与约束,但其终极目的也向社会透露了大量有用信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有关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利益。美国的高等教育中介评估机构不仅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并随时为学生、家长、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高校投资捐助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服务理念为中介机构自身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不仅认可这类机构,还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机构组织的各类评估活动,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中介机构的作用,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加强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综上所述,尽管在当前的教育评估中,政府几乎控制着教育评估的所有资源,但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加快、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与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适合我国职业教育中介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正在形成。然而,我国的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出现较晚且受到很多行政因素的影响,自身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行政依附性过强、专业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公众参与等,真正能够按市场机制运作的评估中介机构非常有限。与西方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自然发展路径不同,我国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产生、发展将带有明显行政推动的印迹。在我国,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要得到社会认可与公众支持,首先离不开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特色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健全机制培育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逐步建立起政府评估、中介机构评估和职业院校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会是符合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评估机构产生与发展的路径。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来,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划、不同的经济,发展重点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例如,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应紧紧围绕煤电而设置,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农林为主等。职业教育对师资要求也较高,既需要专业的理论教师,也需要过硬技术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更需要集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但是,这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难,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更适用的师资培训机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为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或其他人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既在企业上岗工作,学习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技能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和,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目标,从招生、培训、到培训经费的承担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德国的“双元制”有三种培训机构。一是学生所在企业,一是职业学校,一是跨企业培训基地。有资格的企业招收学员,在企业工作并发放一定的工资同时学员还需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另外,学员在企业的某一岗位只能学习一种技能,其他技能无法学到,所以,学员还需到夸企业培训基地学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二)“双元制”学习年限长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3年,技师培训1.5年,技术员培训2年,扣除工作时间,单纯地培养一个技术员需要6.5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技师也需要4.5年的时间。德国企业也热衷于培训员工,每个员工都有进修的时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双元制”有两类教师

  “双元制”的教师包括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是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才能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践课教师,主要任务是上实习课和实践课。

  三、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借鉴德国“双元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省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一)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建设的实训平台,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企业的投入。1.政府应给予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杠杆,给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2.提高企业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将职业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让企业的培训可以获得回报,让企业乐于培训。同时,构建公平的分配体制,让员工的学习能够获得回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3.学生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在职业教育毕业后在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该企业工作五年,待遇与其他员工一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也保证了学生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

  (二)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企业要不断的提高工人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增加工人的收入,并加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距离,使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而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不是现在这样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竞争相同的职位,这就相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也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三)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人才,但是,真正能达到双师标准的教师则少之又少,而且培养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又很难,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人往往会有许多好于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的工作,职业教育留不住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另行开辟新的教师来源。例如,可以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从企业中选择“工作能手”在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以吸引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职业教育中来兼职,为学生介绍先进的技术。

  (四)实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发展及需求做出预判,指导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及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毋庸置疑,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这背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尚需要相关部门及教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使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篇三: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三篇

  篇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现状

  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初见成效;专业数量猛增,专业更新步伐加快,各校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注意加强学生综和能力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初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在学校建设方面,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硬件水平跟不上学校转型的要求;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还不够协调,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习场地和配套设施不够,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师资建设方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够规范等,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渐突出。

  二、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对策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程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一要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即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即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满足了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双重需求,即是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

  2.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高职学校的特色发展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查分析,制定完整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和毕业生质量标准,突出地方办学特色;以体现就业为导向和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来设计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要以应用为主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内容要与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有效接轨,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行业企业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规划调整和改善专业设置;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多方支持,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经费的投入。

  2.2加强职教师资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等教育的扩招同时带来了师资数量和结构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职教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另一方面,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也不尽合理,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占教师比例的绝大多数,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应以掌握职业技术为目标,实践性课程占相当大比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有,要成为既懂理论﹑会教学,又熟悉生产一线,会应用的双师型教师。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合作企业和培训中心开展教师的再培训和在岗实训;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老师,实行专兼结合;建立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促使职业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

  2.3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核心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各行各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建设上应围绕拓宽公共素质课﹑改进专业基础课﹑革新专业核心课程几方面来深化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职业岗位的流动性和更换频率大大增强,为了长期的职业发展,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适应性,公共素质课应涵盖人文﹑自然﹑

  社会等全方位的基础知识,考核方式可以更加自由灵活。随着知识更新﹑技术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专业基础课应不断补充前沿的发展成果,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借助多媒体﹑讲座等方式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专业核心课程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应岗位需求,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积极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好地与工作岗位衔接。

  2.4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增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资,大力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优化学生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构建优化﹑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二是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规范标准,严格考核和检查。对学生实行学历毕业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双证制”,要求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核。三是实行产教结合,建立校办企业,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委托培养。

  三、小结

  产学结合绝不仅仅是实践环节的内容,它应当贯穿于从业环节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不断推进学校与用人单位各种层次的合作,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并利用学校知识密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协作。在产学结合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学校﹑学生﹑企业和政府四方面的积极性。

  篇二:高等职业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思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规模到重内涵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和基本阵地。高职院校和高

  职院校的毕业生,正在为我们国家的新兴工业化以及我们工业的升级换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不少差距。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不足,特别是基础能力建设较为薄弱。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仅占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30%左右,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院校和职教集团;二是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实习岗位严重不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办学难以推进;三是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偏紧﹑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短缺﹑专业课教师补充和引进困难。这些不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约着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按照市场的需要办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造特需的专业,培养新型的人才。

  二、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关键在于人才。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可以助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带来大量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物流业﹑物业﹑营销﹑建筑装璜﹑学前教育﹑餐饮﹑酒店管理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就业空间巨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就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次,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就业岗位,大多数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和素质。但进入到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却很少,将很难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第三,城镇化建设将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外,还

  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延长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目前,部分劳动力一方面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劳动收入相当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增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的存储器,可以吸收和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而且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前储备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3.1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的发展态势;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工程建设,通过整合﹑扩建﹑迁建﹑引进等方式,建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学结合,融职教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引导企业和行业参与,组建多元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结构﹑专业设置﹑育人质量上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推进城镇化建设。

  3.2面向新型城镇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引企进校,全面推行“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教学﹑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两项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与城镇化建设接轨,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职教资源,着力抓好大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做

  出新的贡献。

  篇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

  一、地方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地方经济整体水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必然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都要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大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只有当地方经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分条件时,高等职业教育才会发展壮大,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壮大是不现实的。同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也受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等。如果地方经济疲软,提供不了这些条件,或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时,必然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地方经济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

  不同地方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术的密集化,对有知识有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这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考验,进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产生影响。

  (三)地方经济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生源、吸纳就业

  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居民用于教育的支出一般较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较高,这就相对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同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员迫于压力而选择继续教育或培训,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其再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条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毕业生就业将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导致第一产业毕业生就业人员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毕业生

  就业人员比例逐步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注重就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可见,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地方企业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阵地,以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它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性等特征。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人才的培养标准难以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导致其毕业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经费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需改善

  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模较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相对于普通高校,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较少,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如科技信息化程度和教学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由于财力不足,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比较落后,使得培训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不合理,缺乏实践性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上,学科型教师的比重较大,而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比较低。随着这些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地扩大,对于教师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许多教师来自中专、中职、大专等学校,或者是刚刚走出高校校门的年轻人,要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要么缺乏实践能力。

  (四)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缺乏适应性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社会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不相

  符合,比如专业设置重复、混乱,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甚至简单地套用本科学科专业目录,这种专业设置远离了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也不符合职业教育重实践的特点,且缺乏适应性。由于专业设置缺乏对与市场适应性,导致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

  (五)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不紧密,校企合作不深入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即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企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主题,也是直接受益者。而目前,高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升学,忽视与企业间的联系,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所需,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办学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先明确其办学定位,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训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市场需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得到改善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去,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在不断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之处,完善自身,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多元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机制

  相比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偏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需要较多较好的实训设施,也就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多种渠道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用以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改善教学条件。

  (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其教师不仅要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即具备双师型素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拥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6]一方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分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定期检查,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能,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针对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限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面向社会和企业外聘专业技能型人才,扩大双师型比例。

  (四)对接地方经济,优化专业结构

  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取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在对市场及岗位需求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对于老专业进行改造,实现其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五)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由学校、企业和社会来共同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标准,为行业、社会、企业培养人才,同时,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产学研各方共赢。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7]显然,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校、企业、社会的积极性,调解三方的矛盾,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篇四: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精选9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一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面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压力,在思考、在分析、在探讨,究竟什么是职业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之路与专科的职业教育区别在哪,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技术技能的培养,才能在国家发展政策中立足。带着这些基本的认识来反思我院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的转型之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专业目标的定位

  在考虑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定位的时候,不应该盲目地去学习其他广告学专业的定位策略,面对职业教育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应该立足教育产业、结合自身专业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专业的位置和职业教育的可能性。

  1、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一下本科教育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把广告学专业归类为新闻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认为广告学是信息传播,在这里似乎忽略了广告营销的本质,广告其实是在运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营销活动。因此,由于广告学的边缘学科特性,放在其中一个学科领域当中,都不能够完全诠释广告的特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具有传播性,又有着经济性和文艺性的属性,纵观广告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它与经济的相辅相成,可以称之为“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广告专业定位在经济类才是科学的。我院的财经特色正好给广告学专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应该更加看到广告在经济中晴雨表的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2、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大学本身的内部因素。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必须要迎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处大学的路向。现在所处环境是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我院对于财经依托的职业教育,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明确指出教育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我院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在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下,做好财经特色的职业教育。因此,突出财经特色的职业教育转型,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是广告学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3、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外部因素。也就是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笔者更习惯从广告活动的角度,去描述学生,学生就像是我们的产品,产品的出路何在,应该是我们目标定位中的重点考虑问题,因此应该把握学生就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相关行业的大体趋势,也更符合国家所提出的技术技能型职业教育理念,就是想让学生毕业之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通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广告行业急需五类人才,分别是为了解国际市场、熟知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的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策划、设计和制作的专门人才。结合我院学生生源和自身特点,就业方向更加适合于第三类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和影视广告制作人才。

  结合学科的经济类归属、专业的内外因素几点来看,应该加强技术技能在广告学专业的理解,才能确定出财经院校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技术技能型的含义是对项活动,尤其是对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它涉及的是专业知识和专门领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工具熟练应用。在广告学中也就体现出要熟知广告的活动流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应用;具备专业的广告知识和广告专业的分析能力,并且对相应的工具能够熟练应用。面对活动的流程和广告知识和专业的分析能力,是在广告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中能够培养的,在以往的广告教育中,也都做到了这点。而基本技巧和工具的熟练应用则是我们定位的主题。因此将我院广告学专业目标定位的理念是夯基础、弱理论、强技能,使我们的学生头脑充实、脚步扎实、手法灵活。基本技巧更多是夯实基础知识和每个环节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弱理论是指要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灵活应用技巧;强技能则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头脑充实是学生对于广告活动流程的掌握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脚步扎实,就是一条腿强文案能力,即广告文案、商务文案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案,另一条腿强策划能力,即广告策划、营销策划、活动策划和公关策划;手法灵活就是强调动手能力即平面设计能力、影视广告制作能力和社会化媒体广告的制作人。结合这些理念和就业需求我们确定了“精文案策划多技能,更加侧重强影视后期制作的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

  二、教学平台的建构

  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专业目标,应该加大平台建构的力度,从教师的组建到各种平台的搭建,从以下几点思考平台建构的设想。

  1、加强师资队伍平台。只有将教师置于教学、科研、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目标。首先,加强教师的培养,积极参加广告业界的各种经验交流会,了解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将新思想和新发展运用于教学和科研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其次,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积极参与到各种相关知识的培训课堂和进行硕士、博士的深造。最后,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利用假期时间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对广告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更好地给学生以理论融会实践的示范。

  2、完善资料获取平台。广告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广告人对于资料的更新极其重要,因此就需要为学生完善资料获取的平台,更好把握行业的发展,也就是学生阅读平台的搭建,学院应及时购置广告学期刊和更新书目,丰富学生的视野,院系的图书馆都应为学生开放,更大范围提供学科资料。

  三、教学体系的搭造

  结合专业目标和教学平台的建构,要搭造一个系统的、层次性的和可执行性的专业课程体系。

  1、知识结构的合理。我们以国家教育部过规定的广告学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为核心,按照学科性质组成经济、艺术和文化课程群。在课程设置上包含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几类。在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后,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各个知识面的经典元素运用到广告创意策划中。并且开设一些前卫的,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比如新媒体广告研究,来了解当代经济环境中的最新动态,在行动上保持与广告学专业发展的一致性。

  2、理论与实践的并举。结合我们的专业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把课程从专业知识技巧的模仿转变为对专业创意作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与认识,然后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我们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堂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参加广告的实践活动。真正地转化为学生实践创作潜能的挖掘。

  (1)在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有实践学时的体现,并认真执行,在讲中练,在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穿插在一起,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举。

  (2)体现全程制教学,在基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同时,每一学期都有相应的实训课程进行深化。

  (3)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这里主要包括统一安排学生到广告活动的现场,观察活动流程,使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广告事业有一个大体的感知。以及聘请业界人士进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业界的广告人带来的实战案例分析,感受广告作品背后的策略。

  (4)学生的自主实践实习,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工作并且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像真正的广告人一样,一方面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前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飞跃。

  (5)举办校园广告类的文化节目,比如“校园广告节”,在活动中,从主题口号挖掘到获奖作品颁奖的全程策划,都由广告专业的学生负责,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这完全符合一个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会使学生的策划实战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也符合我们对于“精文案策划多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6)案例资料库的完善

  为了突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提出了案例资料整理的构想,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面我们进行了调整,精文案策划是我院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将专业核心课程广告策划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课时进行提升,以来加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广告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最为常用和经典的教学方法,在广告行业中,任何一个成型的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案例资料库,而文案和策划能力的培养,是文字内容较多的东西,不是在课堂案例中,就能够熟记和掌握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去记忆整篇的文案和策划的内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本专业的案例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分门别类,比如,地产、服装、服务、食品、家电等详细的分类搜集文案和策划的内容。老师进行整理和挑选,将经典的案例进行汇编,共享给每位同学,要求记忆并进行考查。笔者相信这样毕业的学生,就业时面对20分钟写出30条广告语、当场创作广告、策划构想的时候会执笔成文,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二

  摘要:学徒作为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其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英国现代学徒制度是对其古代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为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各种人才资源。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启示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一)雇主的主导地位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由雇主、学徒、企业协会共同参与。学徒必须到相应的继续教育执行机构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法和成绩评估方面,企业雇主占据主导地位。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学习培训的内容。工会通过与雇主协商来监督和影响学徒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在学徒的培训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用人单位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学徒取得学历认证后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学徒制的等级制度

  (三)培训与考核的能力和标准

  (四)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过渡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也为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不仅鼓励学校获得企业的财务支持,还帮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同时,学校还能了解公司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开展适应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中等技能工人的模式。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使其占主导地位

  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体系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缺乏兴趣,并没有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职业院校和政府在主导现代学徒制。我国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供需错位: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适合企业内部需求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着力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体系获益并吸收合适的人才。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设计培训框架

  从英国学徒制的框架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学徒制教学体系过程中赋予了行业协会或企业更大的权利。行业协会或企业有权根据行业内部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来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方案,评估和考核标准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2.建立培训样本

  行业协会或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公司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框架,建立相关的学徒制培训样本,公司可以根据行业或自身组织的需求进行变更,这样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加强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在进行学徒制框架设计时,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提高知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深入企业的一线去了解徒弟和各行各业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合适的技术和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十分灵活,无论是在培训方式、地点、时间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都有很大的弹性。而且,对于学徒的年龄没有具体的限制。学徒在每一层次完成学徒训练,通过培训考核,即可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国,一些职业学校仍然使用过时的培训方法,学徒的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1.改变教学方法

  尽管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倡导教学和教育体制,但大多数院校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方面依然十分缓慢。应该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内容。现代学徒制辅导体系是一种双重辅导体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讲师相互配合进行学徒培训。灵活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徒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徒弟学习的质量。

  2.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改善学徒培训的机构应该为学徒提供更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渠道。其次,注意学徒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徒和导师的地位、角色和任务,并将学徒置于项目的核心。最后,除了发展学徒制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学徒综合能力。

  3.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

  除了商业机构和职业机构,还应该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可能偏重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学徒自身的发展;学校主导的学徒培训容易过于侧重理论,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徒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与政府和行业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地使用时间框架,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新实施方案。

  (四)课程评估模式

  评估具有诊断、指导、激励、认证和指导的功能。在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采用了自我评估和各种行业的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强调对技能的评估,有利于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方式相比,我国对学徒的评价标准相对滞后,评估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权威并且具有实践导向的评价标准,为学徒提供努力的目标,也为企业提供人才选拔的标准。

  (五)建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推广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被企业高度认可,政府提供的强大法律保障十分必要。在中国,相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地建立健全,上个世纪末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条款补充,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亟待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现在学徒制中的各方利益。

  1.建立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包括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教育指标、资本投资、教师培训和管理模式。虽然在其中一种程度上这些政策文件可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基础,然而,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没有足够的强制性,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应运用法律条文列举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规章的严格约束力,并对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职业教育的地位、资助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规定。

  2.更新法律框架

  利用西方国家有关学徒制度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便对学徒制的所有方面提供详细的条例,并及时加以修订,以确保该法律及时有效。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框架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综上所述,现阶段包括现代学徒制在内的法律法规相对稀缺,依赖零散的政府政策文件,不属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

  (六)摆脱传统观念

  中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致使很多人对职业资格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根深蒂固的认为从事一线技术岗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低;固化的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如高等院校学术型人才:这些传统思维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树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徒以技能大师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工作,着手建立权威的宣传机构,搭建企业与学徒之间的沟通平台。总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视实践教学是其中重大障碍之一、一方面,这种教育现状致使很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技能型人才和合适的员工。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需要完善政策支持并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来确保学徒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现代学徒制要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提高高技能学徒工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社会和政府积

  极参与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第二,真正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观念上、制度上对终身学习加以引导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深入人心。第三,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之间的衔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 调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