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经济规划9篇

乡村振兴经济规划9篇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方案(2021-2025) 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省市、县级、乡镇级总体规划,结吅市和镇实际,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济规划9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济规划9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振兴发展规划方案(2021-2025)

 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省市、县级、乡镇级总体规划,结吅市和镇实际,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叱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店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劢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承接周边市民生活、文化、娱乐转移,加快镇和特艱村庄建设,拉劢全村经济增长及榆林生态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条件 1.乡村概况 乡村位亍市西北 10 公里处,山路崎岖、土地贫瘠、环境闭塞等,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曾经是省级贫困村。现在村里还有丌少红石筑的院落和房子,都记录着村子贫瘠的过往。乡村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行政村位亍市西北部,距市西北 10 公里处,处山脚下,紧依南水北调观光带。乡村到城区约 12 公里,有三号、四号路直接相连,距高速出口 5 公里,交通及区位情况良好。目前自然村有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是以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

 2.人口情况

 全村总人口 3487 人,耕地面积 2525 亩,本级村组织是支部,有 6 个小组。全村人口中,18 岁以下以学生 686 人,20 至 60 岁人口有 725 人,60 岁以上老人 134 人。

 3.主要资源 境内山脉,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矿产资源已禁止开采。地质公园、火车道及装卸站台、部分石房、南水北调水渠两边等旅游资源。

 4.地貌特征 乡村位亍后镇西北方向山南部,山系嵩山余脉,以山脊为界,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缓倾斜状。地貌现状浅山区。

 5.气候土壤 地处亚热带到暖渢带的过渡地带,属北渢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日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渢 14.3℃,年均降雨量 711.1mm,无霜期 217 天,但降水年内分配丌均;山上土壤质量较差。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经济收入:乡村内无企业,村民多以农时耕田、闲时就地务工为经济来源。其中就地务工人员约 1100 人左史,主要在村周边从事电瓷电器、小浴柜、卫生陶瓷等行业。在外经商 70 多人,主要从事电器、运输、陶瓷浴柜销售等行业。2019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6425 元。

 农业方面:粮食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著等为主。耕地 2525 亩,人均 0.74亩耕地。大部分土地已流转。

 教育卫生方面:全村有 1 所中心学校,在校学生共 323 人,有教师 25 人;有 1 个村级卫生室,有村医 6 名。

 (三)经济发展现状

  由亍受历叱、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乡村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一是村内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全村共辖 3 个自然村,11 个村民小组,957户。2019 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425 元,不 2019 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14140 元相比,占比 45.4%。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瓶颈”制约明显。截止目前,村内道路已基本修通,只有个别户门前是土路,出行困难,有文化广场 1 个,基础设施差,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

 三是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教育方面:条件设施有徃完善。卫生方面:卫生环境丌达标。文化方面: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脱节。科技方面:农业技术方面欠缺。信息方面:网络覆盖面丌够大。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差,农民增收十分困难。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群众增收困难。由亍地处山区,外出打工人数多,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接收新事物能力丌强。

 (四)致贫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较差。乡村属典型的山地微波地型,土质差,旱季缺水; 二是干旱、缺水现象严重。微波地型决定该蓄水条件差,水流走失现象严重; 三是水利基础脆弱。水利化成庙丌高,水利设施严重老化,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四是产业底子薄,农民增收难。贫困群体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丌高、市场化意识丌强,产业分散,难亍形成规模化,无法进入竞争市场;

 五是社会事业薄弱,就医、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体系丌够健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特艱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突出机制创新、资源整吅、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素质提升、组织建设等重点,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增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能力素质提升等建设,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制定规划,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特艱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生态环境等建设内容,强化资源整吅、分步推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突出重点。立足实际,突出优势和特艱,将扶贫开发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吅,不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结吅,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吅,统筹推进区域科学发展。瞄准本村贫困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聚焦扶持重点村组、贫困群体,因村因户施策。

  综吅开发,整体推进,突出做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建设,促进本村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部门协作,吅力攻坚。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丌乱、用途丌变,相互配套、形成吅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各类资金,

 构建政店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不,行业部门协同攻坚的良性格局,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政店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政店统筹主导作用,始终坚持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不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劢贫困地区干群的主劢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建设任务 乡村紧依山脉、南水北调运河穿境而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村把旅游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在各级政店的帮劣和支持下,乡村按旅游产业发展要求,高标准打造基础设施,进行了道路拓宽、新建及两侧绿化等项目,乡村也成立了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使乡村旅游产业有了质的提升,旅游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改善交通环境,乡村已改造提升庘旧矿坑,打造山脉地质公园及影视基地,目前已吸引影视栏目组、广播电视台等到此拍摄节目。乡村旅游产业已欣欣向荣。

  四、增收产业发展工程 增收产业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业、种植业、服务业。主要任务是帮劣村民增收,尤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育增收。以规划为引领,开展产业发展,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

 1、发展乡村旅游业。

 根据乡村拥有山脉风景区的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聘请与业旅游项目设计单位,对山脉地质公园风景区、自然村,进行总体旅游与项规划设计,打造“千亩花海”、“骑行游”,“大地景观”,“自劣小火

 车游”等综吅性旅游为一体的山脉风景旅游区。引导群众建设“农家乐”、“特艱旅游小商品庖”等旅游项目,以旅游产业实现贫困户群众稳定脱贫。聘请高端与业机构对旅游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依托乡村、山脉村 3000 亩山地,发展生态农业采摘园和农场体验园;利用山坡地形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修建骑行赛道;对山脉村居民村落进行统一规划,一户一品,突出乡村原朴特艱,发展农家乐;利用当地现有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郑家门景观水系;挖掘历叱名人文化资源遗产修建文化旅游景点;配套建设自然村内道路和泄洪排水渠、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使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和乡村旅游相互融吅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能吸引市等周边游客前来游玩,日游客量为 1 万左史,带劢 30--50 农户发展农家乐,做好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也能带劢山区农民 500 多人就业增收致富。乡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乡村面积约为 60 公顷,总面积约为 85 公顷(1275 亩),规划将适当整吅周边地块进行整体协调规划。

  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农家乐与业吅作社。用项目示范、能人带头、支部引领、公司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增收产业发展和培育。村集体实现销售收入 100 万元。

  2、支持发展周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周边企业发展。新创造至少150 人的就业岗位。

  3、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1)果树种植。激励支持在南水北调水渠两边建设果树采摘体验园,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争取达到 800 亩。

 (2)景观作物种植。在适宜种植蔬菜的小组种植种植景观作物 1000亩。

  4、紧抓规划设计,突出山脉特艱 ,打造中原第一村。为了使发展有目标,丌盲劢,在旅游局、镇政店指导下,我们经过和村民代表充分讨论,最终确定全村以山脉元素、百年铁路和文化为特艱,结吅离高速比较近,而丏是镇境内唯一一庚山的区位特点。由设计院分别做了中原第一村规划,村庄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规划,打造乡村慢生活,周未休闲游等。

  5、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开展乡村振兴发展。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三农”发展新篇章。为加快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承接周边市民生活、文化、娱乐转移,加快镇和特艱村庄建设,拉劢全村经济增长极我市生态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乡村共规划六个提升改造项目,分别是:

 (1)西部坑塘垃圾填埋场整治提升项目; (2)山脉地质公园山间小徂环形贯通项目; (3)山脉地质公园景点节点生态绿化提升项目; (4)山脉文化展览馆项目; (5)乡村民宿改造提升项目; (6)乡村小型污水处理站项目。

篇二: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1 2021 年- 2025年)

 ××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 xxx,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 29.8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40 户,3574 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5 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村建设成为

 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 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XX”农产品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xxX 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三、主要任务 推进生态宜居攻坚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 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 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 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 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 深化平安××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 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 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 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 加强文化阵地建 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 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五、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 xx 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村奠定坚实基础。

 2023 年,实现××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xxx 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xxx”品牌农产品稳步推进。到 2023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 2 万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绿色农产品种植加深加工。到 2023年底,杂粮种植面积 5000 亩,并建成深加工厂三间,新推500 亩果树地,建设 80 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 1000 吨果库 1 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 1000 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 3000 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到 2022 年,完成羊养殖1000 只、猪存栏 500 头,土鸡养殖 2 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 1 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 300 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村

 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通村主干道路 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 2 公里,生产道路硬化 25 公里。404 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 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 200 盏。改造卫生厕所 300 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 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七、坚持落实“三变”改革政策 2019 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篇三: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是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发展态势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愿景谋划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到2050年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乡村生活空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兼具生态功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严格保护生态空间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集聚提升类村庄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城郊融合类村庄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特色保护类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特色保护类村庄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

篇四: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1 页共 23 页 两篇 某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方案 (精编版)

 第一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 XX 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有效、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结合 X 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委综合研判,拟定 XX 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XX 精神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有效、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 XX 村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二、

 目标任务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2 页共 23 页 三、

 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 县 X 部,距 X 县城 25 公里。全村面积20 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 1.5 亩,年人均纯收入 8000 元。全村有 6 个村民小组,共 380 户 1140 人。XX 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0 户 50 人,X 年已实现村摘帽 150 户脱贫。

 四、

 发展建设原则

 1 1 、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 2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 3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 4 、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 3 页共 23 页 五、 发展规划内容

 按照“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 X 村实际,重点做好“5 篇”文章和“6”个实施。

 “5 5 篇 ” 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村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 1 、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旗帜领航,突出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旗帜”。引导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推广使用当建“E 网通”,充分利用“当建+大数据”模式,实现当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 2 、强化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 3 、发挥 “ 支部先锋 ” 作用,增强当员 “ 存在感 ” 。通过老当员在地方威信,充分发挥其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作用。通过丰富经验,广泛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建议,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 4 页共 23 页 . 4. 实施 “ 星火培育 ” 计划,增强支部 “ 生命力 ” 。深入调研支部建设情况,结合实际,针对性提出支部建设意见,重点强化从年轻群众、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后备人选,通过青年人才支部或本支部发展相结合方式强化发展培养,强化支部“血液循环”,增强支部生命力。

 5 5 、强化村组干部能力培养,通过感情培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村组干部凝聚力,强化村组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

 (二)

 夯实基础建设,做好固本强基文章。聚焦 X 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1、X 村堰渠项目建设。新修堰渠 2900m,其中 30*30 规格 Xm(蜂包堰建设 500m,X3 组 800m,X1 组 300m,X5 组400m),40*50 规格 900m(X2 组泄洪沟 400m,X1 组泄洪沟500m)。维修堰渠 400m,30*30 规格(X3 组 200m,X1 组200m)。

 2、X 村生产便道项目建设。新建 3m*0.15m 生产便道 1公里(X3 组),2.5m*0.1m 生产便道 2 公里(X1 组)。

 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设精品节水灌溉 600 亩,100 立方米压力池 4 个。

  第 5 页共 23 页 4、X 村水窖工程项目建设。新建 10 立方米水窖 80 口,200 立方米水池 9 口。

 5、生产广场项目建设。硬化 600 平方米,堡坎 50 立方米。

 6、D 级危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 D 级危房全改造。

 7、“厕所革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传统厕所全改造。

 8、X 村“明亮”工程项目建设。X 村人口聚居集中区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 盏。

 9、X 村“银杏大道”项目建设。沿主干道,规范栽植银杏树 5000 棵。

 10、X 村山坪塘项目建设。维修山坪塘 5 口(X2 组),新建 500 立方米山坪塘 1 口(X3 组)11、X 村“民生茶厂”建设。改造 X 小学基础设施,采取引进技术、市场模式,建设标准化茶厂一处。

 12、X 村林场公路建设。在现有林场路基础上,铺设3m*0.2m 水泥路面 6 公里。

 13、X 村风貌塑造工程。沿主干道,规范风貌塑造 15000平方米 14.“X 庄”项目包装建设。将村委会打造为游客接待中心,改扩建接待中心 300 ㎡(将现有村委会进行打造,综合利用);修建休闲观光垂钓区 40 亩左右,建休闲亭子 4 个,

  第 6 页共 23 页 步游道 2km,美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垂钓区、生活区、采摘区三个区域中心。

 (三)

 推动3 “3 产 ” 发展,做好惠民兴村文章。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枇杷、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1 1 、强化种培结合,补足产业发展后劲。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的思路,扩大“3 产”种植面积,实现产业满载发展。二是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土专家”作用发挥,突出管理季节性,全面开展“3 产”管理技能培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 2 、落实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按照“园区示范”思路,建设老鹰茶示范园区 100 亩,生态茶园示范园区 100 亩,猕猴桃自由采摘园区 50 亩,枇杷采摘观光园区 300 亩。同步探索有条件农户发展民宿 5 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 3 、狠抓龙头建设,促进产业高效发展。狠抓产业合作社发展,下大力气规范合作社运行,全力推进合作社在产业管理、包装、营销等方面统领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

 4 4 、突出特色发展,探索产业品牌效应。依托现有茶叶资

  第 7 页共 23 页 源优势,探索“X 生态茶”品牌发展,突出抓好“老鹰茶”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农户”协议经营模式,实现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工厂加工、市场营销。

 5 5 、培育发展载体,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取“筑巢引凤”模式,探索 X 村“民生茶厂”、“X 庄”项目包装建设,通过“政府搭台、老板唱戏”方式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

 大兴文明新风,做好文化繁荣的文章。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实现 X 村“大融合”发展。

 1 1 、强化阵地建设。强化村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把活动室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学习、宣传阵地,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强化“农民夜校”建设,配套软硬件设备设施,畅通办学渠道,拓宽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农民夜校变为倡导文明新风的主战场。

 2 2 、创新载体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与“三月三文化节”、“五一劳动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春季“农民运动会”、三月“采茶节”、五月“枇杷节”、八月“猕猴桃节”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第 8 页共 23 页 3 3 、突出示范引领。开展“示范岗”、“五行文明户”、“X 好人”、“产业发展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自觉形成良好文明新风。

 4 4 、加强 队伍建设。加强村文艺队、老协、活动小组等团体组织建设,通过“传、帮、带”作用,提高村民参与支持村级事务和生产发展积极性。

 )

 (五)。

 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全面进步文章。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1 1 、教育扶贫。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率,确保贫困户子女就读政策全覆盖。

 2 2 、卫生扶贫。加强对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贫困户就医费用微支付。加强卫生医疗巡查力度,由卫生院牵头,定期开展上门问诊。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3 3 、文化扶贫。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集宣传文化、当员教

  第 9 页共 23 页 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 4 、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X 年培育 3 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3 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 5 、社会救助保障。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 6” 个实施:

 (一)

 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壮大形成“村品”,重点做好豇豆、红仁鸭蛋、花卉、老鹅,百香果、胭脂红番桃、山油茶、大青枣、万亩果业等品牌产品。

 2 2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 XX 特色建筑村落、休闲农

  第 10 页共 23 页 庄为依托带动周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开发多元功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活力。借助 XXX 度假区、,打响独厚的名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最大化。

 3 3 、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机制,培优扶强,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力推动 XX 农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做大做成广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加工项目落成,利用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扩大养殖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合作经营肉鸭、蛋鸭、鱼养殖,打造村级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拓宽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渠道。

 (二)

 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1 1 、开展乡村 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督促管好用好镇级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热解站,及时清运各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加快污水处理厂运行进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作用,提高群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不断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 2 、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溪

  第 11 页共 23 页 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水库和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 3 、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三)

 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文化长廊,珊瑚、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

篇五: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xx 市 xxxx 县 xx 镇 xx 村 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1 2021 年 年 8 8 月

  依据《xx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 xx省委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xx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产业规划编制指南》等文件要求,xx 设计有限公司接受委托,编制本规划,以此指导 xx 村产业发展。

 扉页

 I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简介 ......................................................................................................................... - 1 - 1.1 村庄区位 ....................................................................................................................... - 1 - 1.2 资源条件 ....................................................................................................................... - 1 - 1.2.1 交通资源 ........................................................................................................... - 1 - 1.2.2 自身资源 ........................................................................................................... - 1 - 1.2.3 气候资源 ........................................................................................................... - 2 - 1.2.4 基础设施 ........................................................................................................... - 2 - 1.3 辖区人口 ....................................................................................................................... - 3 - 第二章 规划背景 ......................................................................................................................... - 4 - 2.1 指导思想 ....................................................................................................................... - 4 - 2.2 编制依据 ....................................................................................................................... - 4 - 2.3 地方布局 ....................................................................................................................... - 5 - 2.3.1xx 市布局 ............................................................................................................ - 5 - 2.3.1xx 县布局 ............................................................................................................ - 7 - 第三章 产业发展现状 ................................................................................................................. - 9 - 3.1 产业发展基础 ................................................................................................................ - 9 - 3.2 现状产业存在的问题 ................................................................................................... - 9 - 3.3 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 - 10 - 3.3.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 ................................................................................. - 10 - 3.3.2 区位条件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 - 10 - 3.3.3 人文底蕴厚重,环境资源良好 ..................................................................... - 11 - 第四章 主导产业选择 ............................................................................................................... - 12 - 4.1 产业选择 ..................................................................................................................... - 12 - 4.2 产业发展定位 ............................................................................................................. - 12 - 4.3 主导产业发展前景 ..................................................................................................... - 13 - 4.4 市场空间 ..................................................................................................................... - 15 - 4.5 竞争优势 ..................................................................................................................... - 15 - 4.6 产业发展规划 ............................................................................................................. - 16 - 4.6.1 三园:蓝莓园、花卉园、经果林园 ............................................................. - 16 - 4.6.2 三区:畜禽养殖区、产品深加工区、休闲娱乐区 ..................................... - 18 - 4.6.3 二塘:环山塘、连二塘 ................................................................................. - 19 - 4.6.4 一树:油茶种植基地 ..................................................................................... - 20 - 4.6.5 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 - 20 - 第五章 产业发展目标 ............................................................................................................... - 22 - 5.1 总体目标 ..................................................................................................................... - 22 - 5.2 近期目标 ..................................................................................................................... - 22 - 5.2.1 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壮大 ................................................................................. - 22 - 5.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 - 22 - 5.2.3 组织经营模式灵活高效 ................................................................................. - 23 - 5.3 远期目标 ..................................................................................................................... - 23 - 5.4 产业空间布局 ............................................................................................................. - 23 - 5.5 重点建设任务 ............................................................................................................. - 24 - 5.5.1 基础设施配套

 ................................................................................................... - 24 -

 II 5.5.2 公共服务设施

 ................................................................................................... - 26 - 5.5.3 科技创新

 .......................................................................................................... - 27 - 5.5.4 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

 ........................................................................................ - 28 - 第六章 投资效益分析 ............................................................................................................... - 29 - 6.1 投资估算 ..................................................................................................................... - 29 - 6.2 效益分析 ..................................................................................................................... - 30 - 6.2.1 经济效益

 .......................................................................................................... - 30 - 6.2.2 社会效益

 .......................................................................................................... - 31 - 6.2.3 生态效益

 .......................................................................................................... - 32 -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 - 33 - 7.1 环境影响识别 ............................................................................................................. - 33 - 7.2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 - 34 - 7.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 35 - 7.3.1 施工期影响 ...................................................................................................... - 35 - 7.3.2 营运期影响 ..................................................................................................... - 36 - 7.4 环境保护措施 .............................................................................................................. - 37 - 7.4.1 施工期措施 ..................................................................................................... - 37 - 7.4.2 营运期措施 ...................................................................................................... - 38 - 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 39 - 第八章 保障体系规则 ............................................................................................................... - 40 - 8.1 支撑保障措施 .............................................................................................................. - 40 - 8.2 组织措施 ..................................................................................................................... - 40 - 8.3 资金支持 ..................................................................................................................... - 41 - 8.4 基层党建保障 ............................................................................................................. - 41 - 8.5 用地保障 ..................................................................................................................... - 42 - 8.6 人才支撑等措施 ......................................................................................................... - 42 - 第九章 运作模式 ....................................................................................................................... - 44 - 9.1 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 ................................................................................................. - 44 - 9.2 以村庄集体平台为载体 ............................................................................................. - 44 - 9.3 实施产业融合,不断提档升级 ................................................................................. - 45 - 9.4 推进产权共有,推进三股改革 ................................................................................. - 45 - 9.5 利益联结机制 ............................................................................................................. - 46 - 9.5.1 构建共建、共享、共管、共益的产业发展机制 ................

篇六: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乡村振兴五年规划( 2021 —5 2025 年)

 ---Word 文档, 内容有通用性,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镇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全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部署,结合 XX 村情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农村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党组织带民富民水平、生态环保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二、基本原则

  —— 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根据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为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总体蓝图。

 ——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我村现行实际条件,分区域规划产业、完善设施、整治环境。

  —— 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加大本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 村民主体,多方协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本村建设,并加强与镇党委、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确保规范落实落地。

  ——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提升全村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三、总体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提升建设水平,在 2025年底前,成功建成四大特色产业区,全体村民收入稳定;彻底根治乱倒、乱排、乱挖问题,环境卫生整洁干净;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实现完善配套;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社会保障健全有效;着力坚强组织队伍,党建引领功能见实见效。

  四、基本村情

 XX 村由原 XX 村和 XX 村合并而来,位于 XX 城乡结合部,

 距县城 10 公里、镇政府驻地 1.8 公里,地处川区地带,平均海拔 1860 米。辖区内 XX 国道、XX 道、XX 路和 XX 高速贯通,交通便利。全村辖 XX 个村民小组共 XXX 户 XX 人,现有耕地面积 XX 亩、人均 XX 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植、劳务和租赁业为主。2013 年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 XX 户 XX 人,贫困发生率 XX%。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X 万元,全村贫困人口全部退出。

  五、主要任务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围绕全村乡村振兴目标,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产业升级富民工程 。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全村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改造升级产业模式,探索产业发展新形式、新路子,积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为全村振兴发展提供重力加速度。

 1. 提升种植养殖。持续巩固传统种植业,积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动连片耕种,稳定玉米、马铃薯、油料种植面积,并依托冷链蔬菜物流园项目,鼓励发展蔬菜大棚和林果种植,逐步形成 XX 水浇地蔬菜大棚、XX 山地林果园、XX 全膜玉米三大种植区,建成玉米、油料、林果加工车间,增加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在 XX 和 XX 社 XX 规划养殖区,鼓励农户发展牛、羊、猪、鸡养殖,力争到 2025 年底,全村养

 殖大户达到 20 户,养殖奶牛 100 头、肉牛 160 头、羊 2000只、猪 500 头、鸡 10000 只。

  2. 壮大劳务产业。多方衔接举办劳动力培训班,提升劳务技能;及时向农户发布劳务信息,鼓励农户利用农闲时间务工增收;积极招商引资,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将“走出去”的劳动力“请进来”,建设 XX、改造 XX;尝试引进来料加工业务,方便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创新形式,尝试注册劳务合作社,组建乡土人才务工队,揽活创收。

  3. 做强商 贸物流,依托交通便利优势,鼓励 XX 社、XX社大力发展仓储货运,推动现有货运商铺、快递公司规范化、规模化运营;大力发展汽修汽贸,明确沿国道“南修北贸”的汽车业布局,进一步规范化、特色化;大力发展批发零售,对沿街商铺规范、规整,亮化、净化,着力将 XX“交通十字”打造成“商业十字”。

  (二)基础巩固便民工程。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持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全村振兴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 健全公共设施。对所有麦场、旱池、场地排摸清查,“留足农用场,清出活动地”;在急弯、巷口、广场、主干道增加太阳能照明灯

 盏、监控探头

 个,确保全覆盖、无死角;联系公路、交警等部门在 XX 老漳县路口和国道 XX

 路口、XX 路口、XX 公路口设置指示牌、减速带、人行道,确保村民出入安全;为所有垃圾箱喷字开展公益宣传并检修破损旧垃圾箱;为 XX 社、XX 社、XX 社各配备喇叭 2 个。

 5. 便捷生活设施。为 XX 社 7 户村民和 XX 社 10 户村民改造供水管线,保障日常供水量。全面实施小巷道硬化工程,对

 条

  米破损巷道维修加固、对

 条

  米泥泞巷道实施硬化。争取实施村庄排水管网配套工程,力争 2025年底在 XX 坪、XX 坪、XX 沟分别沿通社主干道修建排水主管网

  米、

 米、

 米。继续实施改灶、改炕、改小火炉“三改”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实现“三改”率 100%;整村推进卫生厕所改造行动,并在 XX 坪、XX 坪、XX 沟各配备移动公厕 1 台,到 2025 年底全村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 95%以上,建成卫生厕所改造示范村;加强扬尘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督促工地围挡、物料堆放遮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减少村内扬尘;加大农作物秸秆、家畜粪便乱堆乱排整治,净化官场、巷道、通社道路等公共区域环境。

  6. 完善生产设施。加强土地管理,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厂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行为,并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全面硬化、沙化 XXX 共

 米村级生产道路,方便农户运送农耕生产资料和农作物;在 XX 川地新修灌溉渠道,方便村民种植灌溉,提高川地生产保障;改造升级全村电网,

 在保障村民生活用电的同时,实现动力电全覆盖,满足产业发展和生产需求;积极向上争取,拓宽改造 XX 国道 XX 至 XX道路,辅助美化、亮化、绿化,打造 XX 商业街、示范街,为沿线商铺、经营户、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三)环境整治宜民工程。坚持把村净、树绿、天蓝、水清作为美丽 XX 建设总目标,着力抓好垃圾治理、河道整治、村庄绿化、庭院林果等工作,为全村振兴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7. 整治生活垃圾。全力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和镇环卫队衔接签订协议,将村道沿线垃圾全部纳入镇环卫队清运,并在 XX 配备大垃圾箱 8 个,在曲家沟道路沿线配备小垃圾箱 20 个,满足村民日常垃圾手机需要;充分发挥“一元钱”垃圾管理费和公益性岗位、党员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者作用,对剩余垃圾点垃圾定期清理;健全完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特别是巡查机制,靠实各社长、公益性岗位和网格员作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巡查检查,巩固垃圾清理成果;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农户签订“三包”责任书,加大宣传和奖惩力度,制止乱扔乱丢、乱倒乱排、乱挖乱采行为,确保村内环境卫生整洁。

  8. 绿化山田道路。坚持能绿尽绿、见缝插绿、逐路配绿的绿荫化思路,结合冬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统筹实施植树造林、道路绿化、庭院林果工程,对 XX 公路路段、XX 路路段

 和 XX 林地绿植进行补栽,在 XX 进村公路和

  、XX、XX社上山道路两侧栽种绿植,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发展林果经济,力争到 2025 年底,实现全村主干道路 100%绿化,林草面积稳中有增,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9. 净化河床河岸。积极对接镇政府和水务部门,新修 XX河 XX1.2 公里、XX 河 1.5 公里护坡,分别配套硬化沿河道路1.2 公里、1.5 公里;严厉整治河道乱挖滥采行为,疏通河道、增加绿植,净化河流;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护河员职责,定期巡河,组织公益性岗位清理河道垃圾,对乱丢乱扔、乱倒乱排行为严厉处罚;对 XX 河便桥进行美化装饰,附以文化和旅游价值。

  (四)基层治理利民工程。坚持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带领人民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为全村振兴发展提供最稳定的社会环境。

  10. 加强思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向村民灌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村民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村民诚信素质。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通过“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事迹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谈一点道德感悟、送一份吉祥祝福”等形式,引导

 村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集体观;挖掘优秀家风家训,宣传乡村德高望重、遵纪守法、崇善重孝优秀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群众感恩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狠抓党性教育,引导村民感恩党的领导、感恩社会主义,成为中共共产党最坚定的拥护者。

  1 11 培树文明新风。以“文明家园”创建为载体,鼓励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推崇乡贤典范,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深入开展“优秀家训进农家”活动,打造“门有楹联、家有家训”的人文乡村,带动全村破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力争 2025 年底建成家风家训示范村;围绕民风建设,教育引导全体村民成为“爱党爱国爱家乡”和“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新型农民;积极开展“两争”(争做新型农民、争做致富带头人)“三好”(好婆婆、好媳妇、好村民)“四美”(最美共产党员、最美公益奉献着、最美家庭主妇、最美村干部)评选活动,让崇善向上的社会新风沐浴孙坪全民;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12. 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孝老敬亲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推进婚丧礼仪改革,坚持“三个倡导”,即: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

 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13. 完善文化载体。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在 XX 新修“党建+乡村振兴”主题文化广场 1 处,配备乡村舞台、文化墙、健身器材;通过募捐、购置等途径为村图书室配备图书、书架、桌椅等;充分发挥好文化阵地和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在每个社组建一支文化宣传队,用以活动宣传、文艺表演、文化交流,并加强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提高队员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每年举办一次绘画、书法、武术、象棋、篮球、广场舞等文体娱乐比赛活动,让村民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14. 强化基层治理。建立健全长效化管理和发展机制和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抓好村庄经营和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全面化解村民之间、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将发案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在通村主干道、文化广场设立“法律宣传长廊”和“发力宣传栏”,并通过村民微信群向村民普及宪法法律、政策法规知识,提高村民整体尊法守法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深化平

 安孙坪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的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两参”人员、长期缠访闹访非法上访等重点人员和形势分析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15. 保存传统记忆。实施文化记忆工程,保护和展示孙坪乡村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实物等文化资源和记忆。坚持旧村居痕迹有机利用,积极融入新业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把旧村居痕迹保护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在基本保持传统文化痕迹和旧村居格局的前提下,按照实用性、舒适性要求,对旧村居进行适当改造,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五)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保障村民生活所需,为全村振兴发展提供最广泛的群众支持。

  16.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排摸出的

 户

 人易返贫致贫边缘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分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及早发现、精准帮扶。跟进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

 逐步实现由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17. 全面落实保障政策。坚持严格审查、规范评选和“三榜公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和动态管理下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按时上报人口信息,兑现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上学奖补资金,开展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确保卫生健康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新型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政策,动员村民积极缴纳“两险”,配合...

篇七: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2021 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范文3 (3 篇) )1 2021 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 1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1 2021 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2 22018 年 4 月 11 日至 4 月 22 日,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 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 10 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士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

 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一、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二、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三、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四、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十九

 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1 2021 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3 3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务院、省、沧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长丰镇紧紧围绕《任丘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20xx 年的工作目标: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力争乡风文明更加浓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围绕产业兴旺,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一)成立专门机构,落实组织责任。成立了以镇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农村振兴发展办公室,建立健全全镇土地纠纷调解架构组织,致力于优化产业布局。在已完成 3.5 万亩土地流转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年底争取新增土地流转 1000 亩。(二)建设农业品牌,打造农业名片。打造长丰农业品牌,20xx 年12 月完成任丘蜜桃、黄庄蜜桃、任丘小蜜梨 3 个地理标志申请。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镇种植、养殖行业,借助锁井、四蔡村等蔬菜大棚种植平台,辐射带动周边蔬菜大棚发展,打造绿色健康蔬菜园区;以北

 张村志勇肉鸡、士京养殖和生猪养殖大户等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中心,整合现有养殖资源,推动全镇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三)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科技农业。继续推进道路、水利、电力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合理降低使用化肥和农药。持续抓好雨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原有绿化种植的基础上,保障万亩方和千亩方苗木成活率,20xx 年全镇实现森林覆盖率 50%以上,种植强筋小麦 4000 亩,产量预计 0.16 万吨,力争在 11 月份完成。二、围绕生态宜居,打造乡村环境新面貌(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严格落实镇村网格管理机制。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管控好镇域秸秆禁烧,降低燃煤污染,严厉打击小塑料等“散乱污”企业加工摊点: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河长制管理措施,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在沟渠、河道维护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镇域河渠水面、堤岸两侧干净整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倡导良好卫生习惯,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厕改率。结合镇村实际,抓好各村改造厕所的复查维修,积极主动配合施工队伍,按照分批推动、连片实施的工作方案,力争 20xx 年底卫生厕所改造普及率达 76%以上,确保改得好,用得住。

 (三)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抓好环卫公司日常保洁的基础上,立足我镇实际,制定《长丰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整治内容,开展民居院落“四清五化”整治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项目的建设。20xx 年 4 月底完成村庄春季清洁行动,重点解决村庄内外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 9 月底前完成村庄“五清”任务;在年底60%的村完成“三建”任务。三、围绕乡风文明,构筑美丽幸福新格局(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平台,面向镇村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领域有代表性的家庭,广泛征集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二)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各村文化广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围绕“春节”、“国庆”、“重阳节”等节日活动,推动长丰大鼓等传统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艺术魅力,强化传承与保护。(三)助推农村文明村庄创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文明办“十个”要求,以柳村美丽庭院为标准,大力推进全镇美丽庭院创建。在柳村、袁庄、寇村、金元村、四蔡村 8 个精品村庄的基础上,以点

 带面,有序推进,20xx 年 12 月底完成长丰村等重点村美丽村庄打造,力争在 20xx 年我镇文明乡村达到 50%。四、围绕治理有效,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 20xx 年全镇农村“两委”换届完成的基础上,坚持以党支部为统领,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级各类组织(村委会、村监会、民调会、妇联、团支部等),从业务指导、办公场地、人员配备、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鼓励和激发各类组织发挥作用。20xx年底全镇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架构占比达到 100%。(二)加强社会治理。积极建立“两会一约”,有效发挥全镇 32 个村村规民约作用,提高各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覆盖率,20xx年年底力争达到全覆盖。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主动化解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严厉打击“黑恶痞霸赖"和邪教组织,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三)建立完善调解机制。严格落实精准服务群众机制,坚持领导干部每日接访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镇村网格管理责任制,压实责任,关口前移,固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确保北京不去、河北不聚。五、围绕生活富裕,推进民生事业新发展(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原则,强化扶贫领域纪律监督,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20xx 年继续巩固 20xx 年帮扶成果,对已脱

 贫的 79 户 134 人跟踪服务,做到脱贫不脱钩,防止返贫;对 49 户 94人未脱贫户,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努力探索扶贫工作新路径,确保 20xx 年全部脱贫。(二)全力服务社会民生保障。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关心...

篇八: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振兴工作计划(精选 6 6 篇)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1

  一、20xx 年工作总结

  (一)脱贫现状和总体成效

  XX 镇辖 X 个村 X 个社区,20xx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户,贫困人口 XXX 人,无贫困村。截止 20xx 年底,全部脱贫。经过动态调整,至 20xx 年 10 月底,有已脱贫户 XXX 户XXX 人,边缘户 XX 户 XX 人。其中:低保脱贫户 XXX 户,XXX人;五保脱贫户 XX 户 XX 人;一般脱贫户 XXX 户,XXX 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和因残。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建立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对易返贫致贫农村人口开展监测管理,严格监测程序,将符合纳入监测对象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全面核查系统内有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的稳定性,对标注“风险消除”但重新出现风险的监测对象要进行风险再标注。建立以村干部、村民组长等担任网格员,主要负责网格内日常动态监测管理,做到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措施。

  2、集中排查工作开展情况。我镇分别于 6 月和 9 月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大排查工作,要求各村、社区按照网格分片开展集中排查工作,以“四个聚焦”为主要内

 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共排查了 XXXX 户农村人口,发现问题 XX 条,制定整改措施XX 条,已全部整改到位。

  3、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XX 镇结合“354+N”问题整改和“大排查大攻坚”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核查,全面查漏补缺,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全镇建档立卡对象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同时对有诊疗需求的脱贫人口做到“应签尽签”,共计签约家庭医生协议 XXX 人。全面解决脱贫户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问题,整改住房安全问题 XX个,帮助 X 名脱贫户安装并接通自来水。

  4、全面落实到户项目。XX 镇严格按照“户申请,村级申报,乡级审核,区级审定”的程序,实行“三公示一公告”,积极帮助脱贫户申报产业、就业扶贫项目。共申报产业振兴到户项目 XXX 个,合计补助金额 XXXXXX 元。为脱贫户和边缘户落实金融振兴项目,截至目前共放贷 XX 户,XX 万元。申报交通补贴 XX 人 XXXX 元;申报就业补助 XX 人 XXXXX 元;申报辅助型岗位补贴 X 人 XXXXX 元。20xx 年申报四员岗位补贴 XX 人 XXXXXX 元,组织 XX 名贫困户参加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

  5、全面落实到村项目建设。XX 镇全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xx 年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完成 X 条村级道路建设,出台《XX 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工作意见》。大力培育和扶持绿品果园家庭农场、国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结合各村实际,谋划发展农光互补、芦笋种植、黄金茶、标准化养殖小区等特色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6、制定和调整帮扶措施。根据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家庭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现全镇 XXX户脱贫户、XX 户边缘易致贫户均已制定并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在集中排查期间优化调整帮扶措施 XX 条。

  7、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平台,结合脱贫户经营愿望和自身能力,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认购”活动,为他们销售土鸡蛋、葛粉、特色苗木等扶贫产品提供爱心摊位,帮助增收近 X 万余元。

  8、档案归档完成情况。按照 XX 区文件要求,对本镇脱贫攻坚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并广泛搜集反馈脱贫工作中形成的图片等各类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现镇级脱贫攻坚档案已全部完成归档工作,村级脱贫攻坚档案归档工作已全面启动,基础好的村已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归档工作。

  9、做好防范返贫致贫工作。一是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二是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脱贫户联系人

 继续履行包保责任,根据家庭实际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三是继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组织贫困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四是继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积极申报乡村振兴项目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到村产业项目申报。五是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发生。

  二、20xx 年工作计划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继续开展精准帮扶,抓好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二是继续落实各项到户、到村项目,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切实提高脱贫户和边缘户收入,激发内生动力。三是坚持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继续组织贫困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四是开展村级自查,进一步提升村级基础工作,不断补充和完善扶贫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2

  一、xxxx 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xxx 区内 xx 个行政村,其中 xx 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 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

 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 x 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 xxxx亩,辐射带动 xx村约 xxxx农户对全镇约 xxxx 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 xxxx 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 人,带动村民增收约 xxx 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 xxx 万袋,年产香菇 xxxx 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 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 x 个行政村 xxx 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 xxx 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xxx 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 xx 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 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 x 罗

 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 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 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xxx 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

 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

 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二、xxxx 年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

 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

篇九: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振兴 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 X 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加快本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进程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我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村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立足当前,发展长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大会研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状与 发展需求

 ( ( 一) ) 基本情况

  X 位于 X 乡二龙路中段,距离集镇 5 公里,拥有版图面积 28.4 平方公里,占全乡版图面积的 1/9,辖 9 个村民小组,340 户,1349 人,劳动力 798 人,耕地面积 1105 亩,海拔935 米,人均纯收入 3350 元,其中 3000 元以下为 150 户,595 人,住在深山不通路的农户有 96 户,335 人,是 X 乡经济最为贫困的村之一。

 近年来,该村逐步形成烤烟和核桃两大产业,并且这两大产业已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撑点,2012 年全村发展烟叶种植 400 亩,核桃基地建设 1100 亩,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核桃产业,年初被县委、县政府列为专业村重点建设项目。预计 2012 年底村集体经济将突破 8 万元,

 全村人均收入达到 3500 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个系统性工程,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

 结合本村实际,我们认为乡村振兴建设存在一些集中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种植单一,转化率低;招商引资难度大,支柱产业单一,农民增收困难,扶贫开发的任务艰巨。

  其次,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对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民对乡村振兴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农民“等、靠、要”的意识还比较严重。二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能力有限。当前,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导致部分家庭负担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的参与能力。三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相对缺失。目前农村大部分有能力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务农的有相当多的是没有文化、不善经营、不懂技术的。四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利益保障较少。一些惠农政策缺乏配套,农民感觉实惠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三)

 乡村振兴 建设的发展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在产业发展方面,40%的农民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例如烟叶、蔬菜;20%的村民认为应大力发展养殖业;30%的村民认为应该发展第三产业,更好地解决剩

 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的村民认为应该先解决水利设施问题;30%的农民认为应该着力解决道路硬化问题,尽快建一所老年活动室。

  在公共事业上,大部分村民认为应该建设专门的文体娱乐场所,增设更多的娱乐设施,老年人对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二、总则

 (一 )规划目的

 1、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及其广大的农村腹地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用以支撑各项行动的科学实施。

  2、为民改善村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建设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为了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合理、科学的发展农村事业,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

 村庄建设规划是村庄建设的蓝图,凡经过乡人民政府批准后,便作为该村庄建设的法律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实需要变更的,需分别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同意,乡人民政府可以对集镇、村庄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但涉及村庄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村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学服从规划管理。

 ( 二 )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努力把 X 村建设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村。

  ( 三 )规划的基本原则

 1、有利生产、繁荣经济的原则。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 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

  2 合理选址、避开灾害的原则。村庄建设用地选址应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地震断裂带和河流溢洪区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的地段,避开底下开采区。

  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充分利用非耕地进行建设,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4、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原则。村庄内要有净化环境的绿化用地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设施用地,工副业建设项目必须和生活区保持合理距离,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5、生态优先、节约资源的原则。不砍树、不劈山,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利用太阳能和沼气,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6、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原则。在进行村庄规划时,既要满足实用要求,又互不干涉,功能明确;既要考虑建筑密度、道路宽度的要求,又尽量不扩大建设用地。

 7、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生活的原则。规划中重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上做出合理配套,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8、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原则。不照搬本本,不主观武断,充分尊重村情民意,注重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

  9、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 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应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 四 )规划期限

 自 2012-2015 年力争把本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

 ( 五 )规划的发展目标

 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传统农业区、经济作物区、畜牧养殖区、居住区等 5 个区域,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具体目标如下:

  1、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全村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持续高于全乡平均水平。

  2、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电话入户率达到 100%,有线

 电视入户率达到 100%,互联网入户率不低于 40%,新型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农户用水实现安全饮用和“一户一表”。

 3、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到 2015 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面达到 98%以上,使 98%的青年农民至少掌握一项专业技术,80%的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改善文化娱乐设施,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促进乡风文明

  4、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加强道路建设,硬化全部主干街道,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实施绿化工程,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 25%以上,合理建设和配置垃圾清倒和收集设施,做到垃圾进池,及时清运,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

  5、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规范执行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三、建设重点

 (一)抓结构调整。结合本村实际,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到 2015 年全村烟叶面积发展到 600 亩,突出“一村一品”,加快发展核桃产业,成立 X 村的“核桃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实现农户自主入社,分户经营核算,统一对外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 二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硬化道路,新建文体活动

 中心一个和一个休闲活动广场、蓝球场、体育器械、健身场、图书室等场所。

  ( 三 )抓村容村貌整治。在村庄主要街道安装路灯 20余盏,粉刷墙壁 25000 平方米,实现亮化、美化,村庄两侧两侧建花池 10 个、栽塔桧等苗木 200 余株,加大卫生保洁 力度,兴建 3 个垃圾池,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理,并且建立全村环境管理和维护制度,形成长效的环卫保洁机制。

  四、规划实施管理

 村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巩固治理成果,必须加强村庄规划的法制建设,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服从规划管理,加强宣传,通过传播媒体和各类展览形式,多层次地广泛地宣传规划,全面提高村民的规划意识和素质,增加规划的公众参与程度,从而使他们自觉服从规划,并严格执行村庄建设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对按照法定程序取得“ 一书一证”后的用地行为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成立村主任长效管理理事会,以农户自主管理为主,卫生保洁员管理为重,村理事会监督管理为辅;建立奖励制度,定期开展生态知识、环境知识、节能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及宣传教育活动等,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其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乡村振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大“两推一选”力度,建立和完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合法权益,规范党组织的生活制度,创新村级党组织活动方式,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不段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 ( 二)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要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不断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

 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四)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增加投入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在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本村要通过村民集资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同时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积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五)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立足本村特点,围绕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建设一条主线,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三个重点,强化 宣传动员、完善机制、加强领导、筹集资金四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努力推进村中各项事业再上新的台阶,迈上新阶段。

  X 村村委会

  X 村党支部

  2012 年 3 月 5 日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经济规划 振兴 乡村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