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6篇

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6篇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X县绿色食品加工业调研分析报告 一、X县食品加工业总体概况 (一)食品企业规模。全县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X家,占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的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6篇

篇一: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县绿色食品加工业调研分析报告

 一、X 县食品加工业总体概况

 (一)食品企业规模。全县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 X 家,占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的 7%、位列全市第 3 位、全省 X 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 61.1%、位列全省第二方阵第一位。食品生产企业中规模工业企业 17 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的 63%。2020 年,食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X 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 X%,实现增加值 X 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X%。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资产总额达 X 亿元,2020 年实现加工总量达 X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达 X 亿元。

 。

 (二)产业结构分布。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包括茶叶生产企业、包装饮用水、大米和其他类食品生产企业。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 X 家,市级龙头企业 X 家。食品生产企业共登记使用“X、X、X、X、X、X”等商标 52 个,其中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 1 个(X),“X 省名牌产品”的 5 个(X、X、X、X、X),“X 省著名商标”X 个。从产业规模上看,形成了以 X 镇为核心,X、X 为支撑的茶产业集群,登记获证企业达 100 余家。

 。

 (三)食品加工项目。目前,全县在建食品加工项目 X 个(500万元以上),分别是 X 产业生产加工项目、X 食品开发项目、X 拼配加工中心建设项目、X 全产业链建设项目、X 加工厂建设项目、X 茶旅一体化项目。“十四五”期间拟规划实施的食品加工类项

  目 X 个,主要包括茶叶、肉牛、辣椒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近 X 亿元,计划用地 X 余亩,项目内容涉及基地建设、厂房建设、加工车间以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绿色食品发展。全县于 X 年实现全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其中,种植业认证面积 X 万亩,占全市 X%、全省 X%,认证企业 X 家,占全市 X%、全省 X%。截止目前,我县已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 X 家,占全市 20%、全省 5%,证书 X 张,产品 X 个,产量 X 吨,面积达 X 亩;全县有机获证企业 X 家,认证基地规模 X万亩(含水产)。已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 X 个(X、琊 X、X、X),其中 X、X、X 地标产品面积达 X 万亩,年产量 X 万吨,产值达 X 亿元。

 (五)政策扶持措施。为支持全县工业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县委 X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十条措施》,设立 X 万元的资金池,全力保障绿色农产品企业发展。近三年来,争取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 X 万元用于食品工业发展;争取上级资金 X 万元直接用于 X、X 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争取扶贫资金 X 万元用于肉牛屠宰和茶叶加工项目 X。为入驻经开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减免厂房租金达 X 余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X 县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凤冈食品工业加速发展,为扩大就业、农业发展和助推县域经济等做出重大贡献,以茶叶、肉牛、大米等为龙头引

  领的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食品加工业起步较晚,导致与其他食品工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品牌创建等还需快速改善提升。

 (一)整体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精深加工不足。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以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的多为初级农产品、大众化产品,名优产品较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效益低。目前,全县深加工产品占整个产业的比列不足 4%,其中,X、X、X 三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由于市场原因已停止生产。

 二是总体规模较小。从产业布局上看,除茶叶、大米加工业外,其他类食品企业处于“小、散、弱”格局,生产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带动能力不强。统计显示,2020 年,销售收入超过 8000 万元的只有 3 家。

 三是市场竞争力弱。全县食品加工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较差,未形成全产业链的集聚集群发展。除茶叶外,其他食品销售主要偏向低端市场,即本省及周边县(区)。近年来,随着食品原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减,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渐偏弱。

 (二)品牌创建不够,要素保障不足。

 一是品牌创建不够。在品牌宣传方面,大多数食品企业对自身的品牌宣传和营销运作始终是一种模糊性,投入少、宣传少。政府部门对食品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大、方式单一。在品牌培育方面,食品生产企业自

  主品牌的培育和建设能力不足,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定位不准,农产品有品质无高价,有市场无品牌。例如,X 茶叶销售市场供不应求,部分茶叶加工企业存在代工现象,产品无法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二是人才保障不足。人才缺乏是当前县域食品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在管理人才方面,全县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满足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在市场人才方面,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销售人才紧缺,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营销发展滞后。在产品研发人才方面,由于受待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型企业吸引不了高层次产品研发人才。例如,X 茶叶企业主要难题是缺乏新产品研发团队。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调研发现,自有资金少,资金回笼慢,季节性流动周转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企业的规模和产业效益。例如,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于发展资金不足,产品加工设备长期未更换,工作效率低,产出效益低。同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金融机构贷款的抵押物和信用额度低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企业管理粗放,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大多数小微食品加工企业小农思想严重,受短期利益驱动,大多以销量破产值,慢慢的形成“稳扎稳打”的状态,不愿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规模,担忧一旦发生市场风险便“血本无归”,对于设备更换、技术改进、产品创新等缺乏长远眼光和发展意识。

  例如,全县茶叶加工“小作坊”技术人员大多为经营者本人,年龄在 40 至 60 岁之间,学历较低,技术改进提升方式单一,工艺简单粗放。

 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研发现,部分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管理粗放,管理制度不严格,加工规程不规范,加工环境较差,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例如,X 农产品有限公司防虫、防鼠设施不全,未建立规范的自检体系,这些粗放型食品加工企业处于低水平竞争。

 三是产品包装混乱。大多数企业的农产品包装过于简单,没有突出的标识,认知度不高,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例如,针对中小型茶叶企业,2017 年制定了“X”通版包装样式,部分小微企业使用较少,散装茶叶随意包装,存在乱用标识的现象。

 (四)检测技术落后,规范引导不够。

 一是缺乏长效监管。食品加工业包括源头、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隶属于多部门监管,部门协作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监管、指导、服务的“一张网”,这是食品加工业乃至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职能部门无法对食品生产企业做到全方位和全时段的监管,导致企业在食品加工上存在阶段性的规范生产。

 二是食品检测 技术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设备不先进,高层次人才缺乏,检测技术不够,检验检测能力低下。同时,由于县级层面缺乏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产品检测需送至市级检测,检测经费保障不足,严重制约食品检测工作的发展。

 三是宣传引导不够。大部分食品加工小微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知晓政策信息的统一渠道,

  “等靠要”思想严重。业务主管部门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属地管理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关心较少,培育引导力度不够。

 (五)产业配套不完善,发展支撑不足。

 一是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物流产业是影响我县食品工业的重要配套产业之一,我县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不够发达,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包括货物中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没有具备全省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物流企业。

 二是食品包装业滞后。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的迅猛发展,食品包装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优势逐渐凸显,我县食品包装的缺口逐年增大。我县食品包装业发展落后,现有的包装企业只是粗放的纸质包装,技术质量低。截止目前,全县无 1 家成型的食品包装企业。三是原料供应不足。调研了解,X、X、X 等省级龙头企业 85%以上的原料是从安徽、湖北、江西和东北等省份和地区进购,企业自身的原料基地远远满足不了消耗量,X 农产品有限公司、X 食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鸭蛋)85%从外省进购,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的企业。

 三、加快 X 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生态”已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选择,

  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发展绿色食品的市场潜力巨大,为把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结合食品加工业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理清发展思路。

 一是注重统筹规划。政府层面,建议制定 X 县食品加工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逐步建立起若干个覆盖面广、有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制定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县绿色食品加工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市场宣传、行业监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力争到 2030 年打造成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打造成全省有影响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注重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严格按照“四新一高”发展思路,培育、推广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广使用种养新技术,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销对接,让“X 食品”“X 净菜”进餐厅、进超市、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聚焦“X 食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三 是注重项目谋划。加快推进 X 食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落地落实,以园区化发展为载体,实现食品加工业的集中监管、集中发展,力争到 2030 年打造以 X 为中心的全省一流的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园区,为全市乃至全省绿色食品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十四五”规划,

  加紧谋划一批经济效益高、前景效益好、资源优势大的食品加工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绿色。

 标准,加速融合发展。

 一是坚持标准化发展。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支持企业加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做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食品等违法犯罪。加快推进大数据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构建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坚持绿色化发展。严格按照绿色标准、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发展新型食品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双有机”战略,将宣传重点聚焦到有机产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树立“良心产业·有机凤冈”品牌形象。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着力加强农产品“两品一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力争 5 年内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 100 家,努力打造“中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坚持融合化发展。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逐步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围绕“旅游+产品”,加快休闲食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发特色优势旅游休闲食品,重点围绕茶饮料、肉牛产品、桑葚饮料等开发即食性、休闲化、时尚个性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

  品附加值。

 (三)做大做强主体,做强做优品牌。

 一是加强主体培育。围绕做大市场主体、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培育主体为重点,研究制定培育扶持计划,通过扩大生产线、拓展市场来培育和孵化一批线下企业,让小微企业尽快成长为规上企业,培育食品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完成35家食品工业入规入统。对现有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最终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

 二是加大品牌创建。帮助和支持现有食品龙头企业的品牌创建,争创名优品牌,创建一批具有 X 原产地、生态特色的绿色食品,树立“凤冈品牌”形象。加大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企业的品牌意识,研究注入地方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实施品牌整合,打造“X”“X”“X 米”等区域性公共品牌,提高凤冈食品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争创贵州食品名城。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挥凤冈绿色、生态、有机的天然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在 X 集团、中粮集团、第一食品等一批有影响力、有带动力、有支撑力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全力在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上率先突围。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将“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和方向,通过产业大招商增添发展新动能,更好推动全县经

  济高质量发展。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紧盯投资大、效益好的食品加工企业,全力做好有效承接。

 (四)做实服务保障,助推产业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政府工...

篇二: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1 -

  关于我县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求,县政协常委会把“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调研的参政议政课题,为此,县政协组成以副主席赵钱、孙李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会同县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等有关部门,于*月上旬至*月上旬,就该专题展开调研,听取了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情况汇报,先后深入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深入座谈交流,全面掌握企业发展情况,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建议。经调研组研究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列为五大经济首位发展,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门类齐全,重点行业优势突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机械机床、煤化工等产业在全省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技改行动和*****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工业发展的基础持续增强,质量效益逐步提升,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传统动能基础稳固,转型升级成效初显,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积蓄了力量。

 一是 工业贡献不断加大。20**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工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约为**%。A 县先后被评为

 。

 二是 产业

  - 2 - 结构不断调整。深入实施工业技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20**年全县实施的* *个过千万元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个完工,**个技改项目列入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20**年,机械机床、煤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亿元、***亿元;玻璃深加工、食品轻工、新材料等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0*亿元、**亿元。**成功创建我县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三是 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积极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在新三板等实现挂牌企业达到**家,但主板上市仍旧空白;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 个,其中行政认定*件、司法认定*件。2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 亿元、* 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 2 家、**家, *家企业纳税超 2 亿元, **家企业纳税超 5000 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 *家企业被评为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被评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评为省新材料领军企业* 强及全省民营百强企业。

 四是 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 。深入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先后推荐 *名企业家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学习, * 名企业家赴上海大学参加 企业家专题培训班, *名企业家 参加省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名企业家被评为“市优秀企业家”,* 名企业家荣膺“A 县十大优秀企业家”称号,**名企业家被评为“A 县发展功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跟随“一带一路”脚步,先后组团参加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俄罗斯国际机床展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孟买国际机床展览会等国际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展会,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五是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

  - 3 -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从财政扶持、产业培植、企业培育、创新发展、市场开拓、减税降费、人才培养、融资担保、企业上市、“两化融合”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在起草制定这些实施意见的过程中,专门征求了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确保政策举措更接地气、更易落地、更具操作性。依托县企业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达到近* 家次、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余人次。

 另一方面,新动能逐渐发力,在部分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拓展了空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工业领域各个方面发展良好,成为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一是 新 技术引领作用明显。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更多高水平技术成果在我县转移转化。20**年,共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 项,完成 *项,**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被认定为省 创新型企业。*成功申报 20**年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

 二是 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围绕重点产业、四新经济,深化与央企、世界500 强、大型民企合作,*二期、*电力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给产业发展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落地,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三是。

 新业态发展潜力巨大。依托 A 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了 A 县 云平台工业互联网 , 云平台工业互联网被工信部确定为

 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被纳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 4 - 贯标试点,*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公司认定为 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企业上云平台注册审核通过企业达到**家。

 *个产品完成软件产品认定,其中**认定为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 ,*家企业获得双软企业认定。* 服务平台列入省首批物联网示范平台。全县列入市级 企业数字数字化智能化推进计划企业达到 *家。

 四是 新 模式不断涌现。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化,近年来工业电子商 务销售额年均增长 20%左右。个性化定制模式加快推广,涌现了**等一批典型企业。服务型制造不断壮大,一批制造业企业实现了从单纯出售产品向“产品+服务”的转变。目前,全县中小企业已达***万户,累计提供* 多万就业岗位,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企业的比重达到**.*%。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A 县工业的产业结构是长期形成的,有自身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当前,我县传统动能稳固,新兴动能正在发力,实现 A 县工业更快更好发展,恰逢其时,恰在其势,必须深刻把握新常态的大逻辑,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认识和分析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照“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与先进县市转型升级的形势相比,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力度还不够大、步伐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顺,环境营造存在缺位 。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对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把握不够,视野不宽、眼光不远,政策措施不够实、工作力度不够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有的企业对“四新”经济不敏感、不适应,把握产业发展前沿趋势、跟踪

  - 5 - 国际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的企业引资引技引智的层次水平还不高,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力度还不够大。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政策引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政策引导、公平竞争环境营造等方面还无法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政策扶持方式,让政策更加精准有力。与南方相比,我县简政放权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精准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不够浓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市场主体特别是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抱团发展意识需要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是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产业化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我县只有**家。企业总体上存在研发投入总量不足、强度偏低、渠道单一,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规上企业投入占比仅为 2%多一点。特别是中小企业差距更加明显,创新投入强度为 0.*-0.*%,技术研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较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差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量户均不足*0 人,高层次专家人才仅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高端技工极端缺乏。不少企业引进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没能和市场紧密结合,研发的成果不适应市场需求。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畅,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仅有 20%左右 A 县中低端普通机床产能达到*万台,占全部产量的*0%,其中中小钻铣床产量超过 50000 台,多数企业产品雷同;高端数控机床产量占比仅 20%。研发投入少,

  - 6 -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仅维持在 2-*%,多数中小企业靠抄袭、模仿生存。

 三是“ 四新”动能渗透不足、跨界融合不够。信息技术渗透融合能力不足,农业机械、轻工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端产品占比不到 20%;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约**%、产量数控化率只有 2*%左右;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在市内排名第一,但是指数低于全省十几个点。新业态新模式虽然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推进,但应用还是不广,如中国机床海淘网*0 家企业注册,体量还不大。信息产业相对不发达,高附加值的光纤等行业基本空白状态。大数据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数据资源丰富,但还没有充分挖掘利用,需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大数据与工业的融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

 四是 品牌建设存在短板、 产业发展外向度不高 。影响品牌的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环境等要素存在不足,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价值低。中国驰名商标仅有*2 个。只有约 20%的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外商投资仍以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传统方式为主,引进跨国公司特别是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较少。“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企业集中在资源开发、运输、机械机床、纺织等行业,产业高级化投资尚未成为主要目标。一些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影响,部分商品对美出口受到抑制,订单减少,企业效益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玻璃行业全行业亏损严重,亟需帮扶渡过难关。

 三、建议和意见 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在高质量发展上,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国内苏浙粤发达县市借助新技术加速培育新动能,A县正好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分界线上,做好工业高质量发展文

  - 7 - 章,重塑工业新的辉煌,既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站位,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明确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环节,全力以赴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眼产业协同,在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调整上求突破。实施工业强基、重点产业聚集、产业链提升、新一轮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工程。以发展趋势为指引、以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为导向,进一步分析论证我县工业发展中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和推进措施,坚持走“改造提升、新旧兼顾”的路子,不断完善机械机床、煤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和大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工业技改行动,紧紧抓住企业技改这个“牛鼻子”,引导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注重用新技术、新成果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品质提升、结构优化、实力壮大,实现“老树发新枝”。同时,切实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和突破口,统筹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等项目建设,以全新业态、全新面貌推动全县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聘请企业家作为政府智囊,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在出台产业相关政策的同时,多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代表的意见。

 二是着眼动能积聚,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上求突破。要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文章。围绕重点产业,尤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出击,紧盯国内外龙头企业、知名公司,积极实行叩门招商、以企招商,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大企业、大集团来 A 县落户。对我县招引的符合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 8 - 和重点扶持的工业项目,特别是投资额*亿元以上或者世界 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建议我县出台政策给予直接供地,或者土地指标实行单列,不计算入每年的项目用地指标内,并在政策、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倾斜。鼓励支持经济开发区、园区及工业地产项目建设,为外来项目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栽好“梧桐树”,增强各镇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另外,严防忽略实际,对热门产业招商“一哄而上”却“消化不良”。

 三是着眼载体建强,在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上求突破。要高起点编制高标准园区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科创园、**产业园的建设,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园区承载力上,不断完善与整合我县各类优质资源,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发展。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信息化、生态化的理念,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统一政策,不断提升开发层次,优化空间布局。同时,要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规模小、质量差、回报率低的项目一律不得单独供地;对入园企业要制定奖优罚劣政策,对那些长期占而不用、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要坚决予以退出。

 四是着眼梯次培育,在壮大工业企业群体上求突破。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区域发展的“推动器”。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在培大育强上下功夫,倾力打造一批能够影响全局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群体。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企业,要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

篇三: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 工业发展现状

 1、 工业运行现状。

 据统计, 截至目前,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 317 户, 能保持常年纳税 的企业有 170 户左右,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53 户。

 2013 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 130.8 亿元, 其中产值过亿 的企业 25 户。

 全部工业上交税收 1.66 亿元, 纳税超百万 的企业 21 户, 其中过千万企业 2 户。

 全县用电量首次突破 2 亿度, 达 2.3 亿度, 其中工业用电量 1.52 亿度, 分别增长 18.7%、 18.3%。

 工业占 GDP 比重达到 47.1%, 同比提高 6.1 个百分点, 拉动 GDP 增长5.1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三年翻番”,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23.9 亿元, 增长 13.9%;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111.7亿元, 增长 8.74%;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 11.46 亿元, 增长 20.6%。

 2014 年 1-5 月, 全县工业总产值 54.54 亿元, 全部工业上交税收 7729 万元, 纳税超百万 的企业 9 户, 其中过千万企业 1 户。

 全县工业用电量 4936 万度, 下降 13.5%。

 规模工业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 6.41 亿元, 可比增长 12.3%;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26.32 亿元, 增长 15.73%; 规模工业实现利税 3.16 亿元, 增长7.38%。

 预计 1-8 月份, 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 14.89 亿元, 可比增长 13.5%;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61.64 亿元, 增长 17.9%; 规模工业实现利税 6.85 亿元, 增长 16.2%。

  2、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2013 年, 生物医药、 金属制造、 新型纸业、 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02 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量 的 78%。

 年内新增四大主导产业企业 13户, 总数达到 130 户, 其中新增生物医药企业 3 户, 总数达 35 户, 新增金属制造企业 5 户,总数达 50 户, 新增新型纸业企业 2 户, 总数达 10 户。

 新增绿色食品企业 3 户, 总数达 35户。

  (1)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 我县发展最好、 效益最佳、 前景最广 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普正集团、 三力、 驰邦药业为龙头, 已形成集中成药、 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 保健药品、 兽药制剂、 香料精深加工、 医疗器械及中药种植 的产业体系。

 现有企业 35 户,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9 户。

 2013 年, 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 21.5 亿元, 上交税收 2448.2 万元。

 2014年 1-7 月, 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 13.6 亿元, 上交税收 1809.8 万元, 增长 19.5%。

  (2)

 金属制造产业。

 金属制造产业是 我县成长最快、 比重最大、 税收最高 的支柱产业之一, 主要从事铜、 铝、 钢铁、 希贵金属生产与销售及矿山采掘。

 现有企业 50 户,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3 户。

 金属、 铝业生产正常, 实业今年以来一直未开工生产, 其他铁矿企业由于铁精粉价格下跌, 生产不正常。

 2013 年, 金属制造产业完成产值 85 亿元, 上交税收 10208.9万元。

 2014 年 1-7 月, 金属制造产业完成产值 38.5 元, 上交税收 5790.7 万元, 下降 7%。

  (3)

 新型纸业产业。

 新型纸业产业是 我县最具潜力 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纸业为龙头,主要生产涂布白板纸、 牛皮纸、 瓦楞纸等。

 现有企业 10 户, 产能超 50 万吨,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4 户。

 今年由于市场行情不好, 产品价格下跌, 企业生产就意味着亏损, 部分企业生产也只是为了稳住现有员工, 加之企业存货较多, 占用流动资金大, 大部分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现象, 企业生产很不正常。

 2013 年, 新型纸业产业完成产值 6.5 亿元, 上交税收 235.3 万元。2014 年 1-7 月, 新型纸业产业完成产值 4.2 亿元, 上交税收 145 万元, 下降 8.3%。

 (4)

 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是 我县传统支柱产业, 也是富民产业之一, 以工贸、油脂为龙头,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

 现有企业 35 户,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4 户。

 2013 年, 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 5.4 亿元, 上交税收 43.2 万元。

 2014 年 1-7 月, 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 5.2 亿元, 上交税收 52.6 万元, 增长 163.6%。

  3、 项目建设现状。

 今年以来, 新进区在建项目有 3 户, 总投资 5 亿元, 年产中药饮片 3000吨 的药业, 办公楼、 宿舍楼、 两栋厂房已完成; 晶体电子科技已完成土方平整工程; 纸业土地已平整, 土地已挂牌。

 续建项目有 7 个, 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及设备安装; 科技、 药业正在进行试产; 机械办公楼和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 正在进行外部粉刷;机电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 5 栋已封顶, 6 栋在建; 原计划 10 月份试产, 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影响建设工期; 纸业计划 12 月份试产。

  二、 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 尽管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工业基础薄弱。

 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 龙头企业少, 经济总量小, 产业化水平低, 产品科技含量低, 创新能力不足, 形不成规模效益, 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 53 家规模企业中,税收过千万 的企业只有 1 家。

 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 产业结构单一, 产业链条短, 以资源型、 粗放型加工、 劳动密集型为主, 资源利用深度不够, 技术含量较低, 附加值不高, 企业竞争力不强。

  2、 差距较大, 形势逼人。

 横向比:

 上半年, 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总额差欠序时进度较多, 分别差欠 24.38 个百分点、 27.59 个百分点、 17.09 个百分点, 按目前发展速度, 完成全年目标压力非常大。

 纵向比:

 上半年, 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三项指标总量仅高于井冈山, 不足新干、 吉水、 永丰 的一半; 全县工业用电量也仅高于井冈山, 略高于永新, 下降 13.42%, 增幅在全市垫底, 形势逼人。

  3、 工业项目少, 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今年全县投资 1000 万元以上工业竣工和在建项目仅有 14 个, 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5 个, 其中新开工项目寥寥无几, 只有药业、 机电产业园两个项目, 纸业迟迟未开工, 等项目建设工期过长, 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4、 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服装等劳动密集性企业增多, 大量挤占劳动力资源, 园区企业用工难凸显; 企业融资渠道少, 融资成本过高, 银行恐贷惜恐严重, “财园信贷通”业务进展缓慢, 目前只放贷 2735 万元, 与 1.61 亿元 的目标差距较大; 用地难也是制约工业发展 的瓶颈, 工业用地存量较少,用地指标供需矛盾突出, 造成项目等地落户 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成效, 今年在谈和签约 的多个项目急需解决用地指标。

  三、 加快工业发展 的建议

 1、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

 一是坚持工业经济运行月分析制度, 对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梳理, 对照年度目标, 迅速将各项指标分解到月, 强化调度, 逐月落实。

 同时狠抓企业开工复产, 充分挖掘生物医药、 针织日用等发展势头较好产业 的潜力, 督促企业加大马力生产, 弥补差欠,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强化县用电量预测会商制度。

 每个月

  9 日, 由县工信委、 县统计局、 县供电公司三家共同会商, 认真分析全县用电变化趋势、 存在问题及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

 同时加强对金属加工、 铁矿、 水泥、 造纸等重点行业 的调度, 促进重点行业用电量增长。

 三是积极做好企业申报入规工作。

 做好新入规企业申报工作培训, 督促各乡镇、 各单位尽早准备, 尽早摸底, 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了解新开工投产企业筹建状况, 帮助解决申报过程中 的实际困难。

 拟对县利德福服装、 胜宏纺织、 县鑫源纺织、 县瑞和兴康药业、 日盛生物科技等 5 户企业进行申报入规。

  2、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抓好项目开发储备。

 要根据国家投资政策, 集中精力谋划、筛选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充实完善项目库, 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提高项目成熟度, 为争取更多 的项目提供保障。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推进。

 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 的跟踪、 分析、 协调、 服务, 及时掌握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 的有关问题和情况, 找准重大项目推进 的重点和难点, 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 帮助纸业、 电子科技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督促药业、 纸业等项目尽早竣工投产,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3、 破解工业发展瓶颈。

 一是破解项目用地难题。

 强力推进园区增面扩容, 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确保扩区调区项目通过省发改委、 省政府批复。

 加大征地扩容力度, 制定园区征地工作机制, 提高征地效率。

 建立用地退出机制, 对闲置 2 年以上或未达到投资要求 的企业,依法收回土地或按一定比例收取土地使用税, 确保盘活闲置工业用地 200 亩以上。

 二是破解融资难题。

 做优担保平台, 拓展县育财担保中心担保业务, 积极做好财园信贷通工作, 力争通过财政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 5000 万元以上, 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 5 亿元以上。

 三是破解用工难题。

 进一步创新招工方式, 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校企交流合作, 针对企业用工需求, 为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训, 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4、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 的理念, 自觉增强服务意识, 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 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审批 的原则, 改进、 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 的政策措施。

 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 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督促落实已经制定 的各项优惠政策。

 要积极创造更加宽松 的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工业项目备案制, 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 减少办事环节, 减化审批程序, 对以各种理由和名义到项目单位乱收费、 乱罚款、 乱摊派等扰乱项目建设环境 的, 要严格追究责任, 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 的服务、 创造一流 的环境。

  四、 当前工业发展中急待市里解决 的问题

 (一)

 项目用地问题

 1、

 我县扩区调区尚未批复, 工业用地指标不足。

 随着 我县工业发展, 工业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

 我县城南园区由于受地势影响工业用地指标将用完, 后续工业项目将向工业园区转移, 但园区 1.2 万亩规划用地没有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 导致 我县扩区调区工作未能批复, 且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建议请市政府协调解决。

  2、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鼓励 的新能源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需用地面积 600 亩, 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路条已通过, 环评已经通过省专家组评审,但由于 我县用地十分紧张, 导致项目用地未能落实, 建议市政府协调解决本项目用地 600亩。

 2、 医药化工产业是 我县重点发展 的产业之一, 从 2008 年起, 县就着手筹建医药化工产业园, 总规划面积 4600 亩, 已规划面积 1600 亩, 落户企业 35 户, 形成了以普正集团为龙头, 集中成药、 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 保健品、 兽药和农药生产为一体 的产业体系。

 2014年 3 月份, 省工信委批复县为省医药化工产业基地, 建议市政府协调将 我县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列入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 同时协调解决县医药化工产业基用地指标 3000 亩。

  3、 省驰邦药业有限公司于 2007 年落户县镇, 占地面积 150 亩, 建筑面积约 2 万平方米,是一家集科研、 生产、 经营及进出口于一体 的现代化医药化工企业, 与印尼等国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十分注重投入, 二期已竣工投产, 规模不断壮大。

 公司又与美国达成合作,拟新上三期, 扩大规模需征地 500 亩, 建议市政府协调决三期用地指标。

  4、 县新型纸业产业园位于县镇, 在现有 的造纸产业园位址上拓展规模。

 产业园规划面积约 1500 亩, 拟开发面积约 1000 亩, 现已调规面积 402.44 亩, 征收土地面积 363 亩, 其中纸业 94.44 亩、 纸业 162.53 亩、 纸业 88.75 亩。

 目前, 全县在建或拟建 的造纸项目有 5 个,其中在建项目 2 个, 分别是纸业、, 拟建项目 3 个, 分别是纸业、 纸业、 纸业。

 纸业兴建年产 10 万吨涂布白板纸于 2012 年 1 月开工, 该项目预计今年 11 月份试生产。

 年产 10 万吨瓦楞纸于 2012 年 8 月开工, 该项目预计年底试生产。

 拟建 的 3 个项目正在着手平整土地、 基础设施、 环评、 立项等前期工作。

 项目用地指标未全部落实, 还相差 187 亩, 其中造纸产业园差欠 83 亩, 纸业占地 156 亩, 已征收土地 102 亩, 差用地指标 54 亩, 占地 117.5 亩, 已征收土地 105 亩, 差用地指标 50 亩。

 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上述用地指标问题。

  (二)

 污染物排放指标问题

 目前 我县造纸产能只有 70 万吨, 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且在市政府批复 70 万吨造纸排污指标内 的纸业新上年产 20 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 纸业新上年产 10 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 纸业新上年产 10 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等几个着手建设 的造纸项目, 至今尚未解决污染物排放指标。

 建议市政府尽快协调解决上述三个企业排污, 同时重新批复 我县污染物排污指标, 将现有 的 70 万吨造纸产能扩大到 200 万吨。

  (三)

 企业融资难问题

 1、 县实业有限公司是 我县一家生产特种钢 的大型企业, 公司 2010 年开工建设, 2012年竣工投产。

 项目正常生产年用电量高达 6000 万度, 该项目 的投产, 对 我县乃至全市工业用电量将有较大提升。

 但由于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 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紧缺, 生产极不稳定, 另外企业生产许可证一直办不下来, 导致该企业今年来未开工生产。

 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生产许可证及流动资金 5000 万元。

  2、 县年产 10 吨专利药项目自 2012 年开工建设以来, 进展顺利, 预计年底竣工试产。

 目前该项目环评、 安评还未通过批复, 势必影响项目投产, 建议市相关部门加快项目环评、 安评 的批复, 同时项目面临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建设资金 2000 万元。

 3、 县年产 10 万吨瓦楞纸项目为 2013 年市领导挂点调度项目。

 该项目于去年 1 月份开工建设, 项目前期进展较快, 主体厂房已竣工, 部分设备已安装, 但由于建设资金紧缺, 导致

  项目停滞不前,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建设资金 1000 万元。

篇四: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统战部关于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影响和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原因,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和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县委统战部、来凤县知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走访了*家企业,深入*个部门,召开了*次座谈会,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反映普遍的难点问题,进行“点对点”对接和解剖式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 ( 一) ) 工业经济概况 1、主要贡献:截止*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共*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县 GDP 比重为*%。县属工业企业共纳税*万元(已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额的*%,其中规上企业纳税*万元,占工业企业纳税额的*%。工业企业提供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工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万名,占全县总就业人数的*%,其中规上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名,占全县总就业人数的*%。全年工业用电量为*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行业及产品情况:*年工业行业增加值“三升三降”电机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电力、热力、燃气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枯竭及环保政策限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减少。主要产品产量“四增二减”。水泥产量同比增长*%,钢化玻璃产量同比增长*%,石灰石产量同比增长*%,人造板产量同比增长*%。硅酸盐水泥熟料产量同比下降*%,碳化钙产量同比下降*%。

 3、项目与投资情况:*年全年计划开工工业项目*个,占全年计划项目(*个)总数的*%,年计划投资*亿元。截至年底,已开工项目*个,占项目数的*%,完成投资*亿元;未开工*个,其中完成招商*个,存在用地问题*个,办理手续推进缓慢*个。*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减少*%,其中:完成采矿业投资*万元,同比减少*%;完成制造业投资*亿元,同比减少*%;完成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投资*亿元,同比减少*%;完成工业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减少*%。民问资本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减少*%。

 ( ( 二) ) 规上企业概况 1、行业分布:*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家,家居建材*家,清洁能源*家,电子信息*家,民族工艺品*家,其他*家,其中五大支柱产业企业占比*%。

 2、区域分布:规上企业主要分布在桂花树工业园区*家,四合工业园区*家,翔凤镇辖区*家,其他乡镇*家。

 3、运行情况:*年规上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的*家,停产的*家,半停产的*家,正常运行率为*%。*家规上企业中有*家*年退出规模工业企业序列。所调研的*个行业(产品)中,有*个行业(产品)效益良好,其它*个行业(产品)效益出现下滑或亏损。

 4、产值情况:*年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产值过亿的企业*家、过*万的*家、不足*万的*家(这*家已确定*年退出规上企业库),且*年我县无一家新增规上企业。

 5、纳税情况:税收过千万的只有金凤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家,过*万的*家,过百万的*家,过*万的*家,税收大户主要集中在能源、建材产业企业约占工业税收的*%以上,有*家规上企业*年纳税几乎为零。

 6、企业获标认证情况:截止目前,全县获得地理标志商标*件、湖北名牌产品*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件、“无公害产品”*个。“有机食品”*个,“三品一标”认证在全州排名靠后。恒茂茶油、腾升香料*家公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 三) ) 要素配置情况 1、融资情况:截止*年底,全县共有*家国有投资公司、*家担保公司、*家参股融资担保公司,多家民间小额贷款和担保机构。全县存款余额为*亿元,贷款余额为*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年县域调度资金共*亿元,通过县财政国库借给*家县属企业。截止*年底,按规定全部如期归还到位的企业只*家,占借贷企业总数的*%,金额为*万元,占总额的*%;归还了部分借款的企业*家,金额为*万元。总还款为*万元,还款比为*%。*年按照《来凤县域经济调度资金使用实施办法》,对*亿元县域调度资金使用进行改革,采取委托银行借贷方式,先后给*家企业进行资金借贷,金额为*万元,占总金额的*%。*家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家,借贷资金合计*万元,占放贷资金的*%。重大产业发展基金额度为*亿元,除安排*万元用于过桥资金外,余下*万元用于支持*家企业,但至今无一家企业还款。省财政厅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万元拨付到国有控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增加股本。

 3、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历年来共报批工业用地总量为*亩,目前已供应工业用地*亩,未供应面积为*亩,未供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管理区域。

 4、不动产证办理情况:截止*年底,全县共有*家工业企业涉及到办证,其中有*家没有申请办证,已办理不动产证的*家,办理土地使用证*家,在办理土地使用证的工业企业中,因无房屋规划建设许可证、环评许可等而不能办理不动产证,没有完全办理不动产证的企业占应办证企业总数的*%。

 ( ( 四) ) 经济开发区情况 经济开发区于*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基本形成一区三园”,目前重点建设桂花树工业园和四合工业园。两个园区累计投入资金逾*亿元,征用土地*亩。桂花树工业园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四合工业园实现“三通一平”。*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纳入开发区统计范围的企业*家,入驻园区企业*家,其中桂花树工业园*家,四合工业园*家。截止*年底,入驻企业中正常生产企业*家,停产半停产企业*家,在建企业*家。

 ( ( 五) ) 工业经济软环境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清理规范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多项。一是对基建项目行政审批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减少申报材料、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了联合审批、部门协同的办理机制,形成规范化的基建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一张图”和项目审批收费“一张表”。二是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了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编制的《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规范》和《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行政服务类地方标准空白,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三是行政审批领域“容缺预审、容错免责”、“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得到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来凤之狠”成为来凤的靓丽名片。四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来凤县推行审批服务“四办”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施方案”,“来凤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这次调研情况分析,我县整体上发展意识不强、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足、要素作用弱化、平台建设滞后、发展环境不优、企业素质不高,导致工业经济发展乏力。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有资源和区位的客观实际,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支持和引导原因,需要我们认真剖析和面对。

 (一)发展意识不强。一是我县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普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重视不够,信心不足,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二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多,落实不够。三是服务工业经济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部门合力不够,服务环境不优。四是服务意识不够,部分干部没有把服务企业当作应尽之责,缺乏专业能力与担当精神,死守条条框框多,灵活创新少。五是干部、企业对发展普遍缺乏信心,对工业经济发展方向不清楚,对发展前景悲观。调研中发现,少数来凤本土企业开始转移到周边县市发展。截止*年*月,宣恩县宣南工业园共进驻企业*家,其中从来凤引进的有*家。据介绍,还有*至*家来凤本土企业有进驻该园区的意向。

 (二)工业基础薄弱。由于历史的原因,来凤形成了以卷烟工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而卷烟工业这一支柱的坍塌,立刻暴露了来凤其它方面产业的脆弱和薄弱。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从三产业结构看,工业产值占比只有*%,现价绝对额只有*亿元,在全州排名倒数第二。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链条短,以资源依赖型,粗放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三是产品结构单一。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广泛的拳头产品。四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绿色食品加工、家具建材、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民族工艺品五大产业中规上企业最多的才*家,最少的只有*家,只有*家企业税收过千万。

 (三)资源禀赋不足。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特色产业基地达*万亩,但与其他县市和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基础来说,差距还很大。其他自然资源蕴藏量并不丰富,目前正在开发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有水能、风能、页岩气、煤炭、重晶石、萤石、陶土等,还有少量的铅锌矿和铁矿,风能还在测风阶段,页岩气还在勘探之中,其他资源开发价值不大。在水能方面,全县水能蕴藏量经反复勘测和技术处理,理论上也只能达到*万千瓦,既使实现极限开发,增长空间也有限。在矿产方面,无论是煤炭,还是重品石等资源,其

 储量都不能保证一个规模以,上企业持续正常生产需求。总体说来,我县工业有资源缺产业,有产业缺规模,有产品缺品牌,对农村经济带动能力弱,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工业发展能力弱。

 (四)要素作用弱化。土地资源缺乏和供应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工业用地存量不足与项目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资金回笼周期长,企业普遍流动资金不足。绝大部分企业存在不动产办证的困难,无法进行银行抵押。安普罗、民生集团等企业的社会融资问题,给来凤的金融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积极性不高,合作银行签约难。受抵押物的限制,财政资金发挥的引领带动作用有限。

 (五)平台建设滞后。一是经济开发区现建设管理范围与原核准区不符,且桂花树、四合工业园发展空间不足,严重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二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项目建设自主能力,自我滚动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开发区管委会职能弱化,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难以服务好企业。机构设置不科学,很多职能无法履行,服务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招商引资企业落地难。

 ( ( 六) ) 发展环境不优。一是为发展服务、为工业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行政效率低下。工业经济涉及的职能部门之间统筹不够,没有形成服务的合力。二是部门监管职能缺失,职能交错、边界不清、事中事后协同监管难,信息不共享,部门之间存在办事相互推诿、各自为阵、协作不够等问题,政企沟通渠道不畅通,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常效机制没有形成。三是对企业解困行动大都停留在靠会议、靠表态和文件支持,后续工作没跟上,落不到实处。四是干部作风不实,业务素质不高,一些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等问题。五是部分干部对工业经济基本情况不熟悉,对政策研究不深不透,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六是法制和诚信环境有待治理,少数人阻碍干扰项目实施和企业正常生产,造成项目难推进、企业发展受影响。

 企业反映,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落地后不兑现承诺,在发展中遇到困难请求解决时,部门间不是“推”,就是“拖”,让你干着急。

 ( ( 七) ) 企业素质不高。一是队伍建设弱化。没有专业管理团队,缺乏人才,大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的,甚至是作坊式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管理方式落后。现代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三是研发意识弱化。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力量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市场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在企业发展中主要精力没放在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热衷于跑部门、找领导、要项目、套资金,过度依赖政府和部门。五是少数企业盲目投资、一味贪大。另外还存在些不讲诚信,借贷不还变为“老赖”,有的企业纳税意识不强,只要支持不讲奉献,社会责任感欠缺。

 三、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 一) ) 强化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 1 1 、将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来凤最大的实际。我县在州内、省内、武陵山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劣势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巨大。特别是今年全县要实现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工作任务异常艰巨。这需要我们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县情实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感,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变困境为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现来凤县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用工业反哺农业,用工业带动第三产业。

 2 2 、立足县情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立足我县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破思维定势,更新发展理念,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恢复和增长,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成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藤茶、油茶、小水果、生姜、大头菜、面条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不断扩大...

篇五: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1 -

 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我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工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纵深推进“333”产业培育和“51445”企业培育工程,精心谋划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一 )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202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 11%、11%、11%。今年 1-2 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实现 111 亿元、11 亿元、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11%、11%;重点调度的 111 家工业企业,11%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盈利面达 11%;重点监测的 11 种工业产品中,11%产量同比增长、11%价格同比上升。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 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 11%。两大主导产业实现整数突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111 亿元、1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11%,成为拉动我县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器。六大优势产业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亿元,增幅皆在 11%以上;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亿元。**产业被评为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

 (三)骨干企业贡献凸显。2020 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1家,总数达到 111 家;11 家企业纳入市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11 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 10 亿元,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 2 - 亿元,同比增长 11%;16 家企业纳税总额超 1111 万元,累计纳税 11 亿元,同比增长 11%,骨干企业财税贡献能力稳步增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 一 )

 着眼“强实体、增实力”,狠抓龙头带动、骨干培植。突出政策助力。出台了《关于推进“51445”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等企业资源库,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突出要素保障。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分析,狠抓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新增 11 家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企业,为企业节省电费1111万元;先后组织企业参加11个国内外展会,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 11 余万元。

 突出培养提升。依托县企业服务平台,举办了 11 期专家培训班和 8 期讲堂,累计培训企业家 111 人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1111 次。11 名企业家被评为年度“市级优秀企业家”、“县级优秀企业家”。

 ( 二 )

 着眼“强基础、 换 动能”,狠抓招大引强、项目建设。突出精准招商。围绕“333”产业培育,强化与世界 500 强企业、央企合作,抓成了一批能给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根本性改变的工业大项目。其中,投资 11 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创造了当年洽谈、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大项目建设新速度;化工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已正式落户我县,一期 11 亿元资金已到位。

 突出招才引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带动项目运作,依托我县“双创中心”,与清华、北大等 20 余家高等学府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建成清华创新研究院和北大研究院,引进千人计划等各类专家人才 11 位,孵化高科技企业 11 家,实现产业化项目 11 个。

 突出项目 服务 。汇编了《重点建设工业项目名录》,完善了重点项目联席会议、节点分类推进等制度,创新了联合交办督查、代办协

  - 3 - 办前期手续等服务措施,促进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服务更加周全完善,做到“围墙外的事包办到底,围墙内的事帮办到位”。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 11 个,完成年度投资 11 亿元。

 ( 三 )

 着眼“扩规模、提质效”,狠抓创新驱动、技术改造。突出创新驱动。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 111 个,完成 111 项,11个项目列入省计划;创建 2 家省级企业中心、4 家市级企业中心,11 个产品列入省产品推广目录。我县“双创中心”获评省“双创”示范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11 家。

 突出技术改造。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企业技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工业企业技改行动,引导企业围绕设备改造、智能装备等五大方面开展技改。2020 年,我县完成技改投资 111 亿元,同比增长 11%,高于全市平均值 11 个百分点。其中,111 个重点技改项目,111 个竣工,20 个列入省计划。

 突出 两化融合 。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公司完成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评定,2 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4 家企业被评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或试点企业。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加之环保督查、化工等因素,企业搬迁入园、环保装置升级改造投入加大,运行费用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关停限产,影响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正常运营。

 (二)工业发展动力不强、后劲不足。受土地、资金、市场等因素制约,大项目建成投产的偏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化工技改项目因安全环保督查影响,建设成本增加,实施进度受限。

  - 4 - 企业对新增投资持谨慎态度,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限贷、压贷、抽贷现象仍然存在,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问题仍较突出。

 (三)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非常艰巨。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能源型企业占比依然偏高,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较低,工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企业“群龙无首”,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产品层次低、质量不高、同质化较重、竞争力不强。

 四、下一步打算 2021 年,我县将以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打造“现代产业强县”新定位,纵深推进“三大工程”、深入开展“三大行动”、健全完善“六大平台”,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11%以上。

 ( 一 )

 坚持政策引导,纵深推进“三大工程”。纵深推进产业培育、企业培育、企业家培育等三大工程,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1 家以上,确保主营业务收入过 11 亿元企业 1 家、过 11亿元企业 11 家及重点培植各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以上。

 ( 二 )

 坚持统筹协调,深入开展“三大行动”。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技改行动,全年计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 111 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 111 亿元。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医药产业园发展。

 ( 三 )

 坚持服务为先,健全完善“六大平台”。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市场营销、融资担保、协同创新、项目承载、公共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服务企业不少于 111 家次、为企业节约成本 1111 万元以上,帮助企业有效破解各类发展难题。

  - 5 - 五、有关建议和意见 一是建议省工信委加大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政策的培训力度,更好地促进基层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议对已认定省级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持续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真正扶持到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培养成为全省亮点。

 三是建议从省级层面指导地方与江浙等发达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城市结对,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

篇六: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 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牢牢把握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四个关键环节,突出抓技改优化存量,抓招商扩大增量,工业经济取得良好成绩。在十三届县委第八次会议上,县委将培强做大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受疫情和世界经济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补齐短板,勇挑重担,大胆作为,扎实推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县工业企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工业经济基本维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X 户,较十二五期间增长 X 个,平均每年增长 X 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X 亿元。从结构上看:电力 X 个,铸造企

 业 X 个。从性质上看:国有企业 X 个,民营企业 X 个。从实现的总产值看:电力 X 亿元(占比 X%),铸造业 X 亿元(占比 X%),较十二五期间增长 X %。从全州工业发展的情况看:XX 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州排名第 X 位,XX 年上升到第 X 位。

 二、我县工业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质量不高。县内工业企业总量和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工业企业缺乏产业链支撑,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附加值低、创新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发展动能不足。境内地下天然矿产资源不丰富,缺乏发展重工业的优势条件,县内常住居民人口少,消费能力弱,自身造血功能低,现有工业企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三是亮点不突出,特点不鲜明。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以 XX 得天独厚的阳光资源优势研发利用不够紧密,缺乏产业链,未形成聚研发、生产、加工、组装为一体的集群式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存在上述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加之,我县属长江中上游保护地区,且自身矿产资源等工业原材料匮乏,制约着我县工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县内一些工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协调解决不及时。加之,对自身资源禀赋和招商优势研究不深、思谋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工业招商落地项目少,难以招到大项目、好项目。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张牌”的发展思路,让我们迎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的战略,发扬“钉钉子”精神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苦熬不如苦干”的 XX 精神,充分发挥好 XX 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国阳光城”的阳光资源优势、“XX 北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绿色生态县”的产业优势、广阔的国土空间优势、“彝族赛装源”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五大”优势,抢抓国家、省州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遇、系列“稳增长”“六稳”“六保”的政策性机遇、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联动机遇、XX 进入“动车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和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叠加的赶超机遇等“五大”机遇,持续加强“五网”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加之,根据 XX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XX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的通知(云工信园区〔XX〕X)号》。XX 年 X 月,我县将园区按照空间布局

 原则上不超过 3 片,地块原则不超过 6 块的原则,面积从原有 X 平方公里调整到 16.93 平方公里,将工业园区调整为“一园三片区”(“一园”指 XX 工业园,“三片区”指工业循环经济片区、生物加工产业片区、永攀物流综合产业片区)的空间结构,真正达到瘦身强体,形成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制造、仓储物流和相关配套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工业园区。

 三、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打好“ 绿色” 牌。我县作为长江中上游保护区,作为限制开发区,属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是主题,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发展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我县的县情特点而言,要围绕“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来谋划工业,发挥 XX 阳光资源优势和滇中电力交换枢纽的优势,把 XX 打造成面向我国大西南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链的核心区。要瞄准大西南和印缅越消费市场,借助攀枝花钢铁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土地资源、电力和交通区位优势,聚焦铸造和组装工业,帮助现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商品率。要融入国际国内生活消费市场,聚聚周边县市农特产品资源,突出“永字号”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一产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做精“ 引资” 功。借助外部资源发展我县经济是当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筑巢”提升工业园区竞争实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一是要盘活“一园三片区”。要吃透中央和省州精神,围绕我县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突出“绿色环保”,创新思维,精准定位,找准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采取 ppp 等融资模式,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实现“拎包入住”的目标。二是要精准招商。要发挥 XX 比邻攀枝花“钢城”和“特色水果”较多优势,围绕先进装备制造、零部件生产组装、农林产品加工等工业产业,瞄准我国大西南及印缅越的消费市场,把一批“北上广”相对应的优质企业引入县内。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扶持县内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每年有 1—3 个工业项目落地 XX。

 (三)做足“ 服务” 课。要按照“发展工业、企业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只有以优质服务的提升,才能助推企业的发展。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企银沟通协作,发挥园区融资平台作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问题。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 PPP 等多种模式,争取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竞争实力。二是健全驻企帮扶制度。进一步建立干部驻企帮扶制度,压实责任,开展一对一帮扶,要求干部职工“常串门、多听问、知实情、解厂忧”,做企业的“贴心人”;健全新建项目落地“一站式”代办帮扶,让干部多跑腿,

 让企业少跑腿,做企业的“放心人”。三是共创和谐园区。加强与社保、司法、安监等部门协调与联系,通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资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的排查和调处,让更多企业和员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努力推进和谐园区的共建。

 (四)做牢“ 保障” 网。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四种意识”,落实“两个责任”,将园区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园区党建工作整体布局,着力发挥企业“党建+”作用,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使党建工作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见缝插针”式寻求争取资金的潜在机遇,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州产业引导、技术改造、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贴息等政策扶持。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按照“六稳”“六保”及相关政策措施,依据企业投资强度、财税贡献等方面,建立完善从房租减免、税收奖励、装修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不折不扣的兑现到位。

 (五)做实“ 规划” 图。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研判县情,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州县的有关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发挥XX 优势,围绕省委“三张牌”、州委“1133”战略、“XX 名片”和“一城一门一区”建设,把“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深度融入

 到全县发展大局中,融入到发展长江经济带、成昆经济带“两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攀西经济圈“两圈”中谋划,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强的短板,超前谋划好确保“十四五”期间有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中央和省州的规划盘子。

推荐访问:县绿色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工业发展 情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