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今天下午,上万第一节课后,我们学校组织了观看感动*的节目,再感动*里有许许多多人,做出了非常大的感人的故事,有为了帮助别人献出生命的,有为了祖国献出贡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今天下午,上万第一节课后,我们学校组织了观看感动*的节目,再感动*里有许许多多人,做出了非常大的感人的故事,有为了帮助别人献出生命的,有为了祖国献出贡献的……

  在这个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王锋,有一天,深夜,大家不知道危险正在面临着他们,他们租着一个房子,在一楼,就在这天晚上,放在中厅里的电动车正在充电,可是电动和短路了,引起了一场非常的的火灾,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知道,他抱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冲出火海后,急忙跑进去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就在这时她想到了二楼的邻居,他急忙再一次的冲进火海里,当二楼的邻居被救时,他冲进去,把房东,和剩下的20户邻居就出火海后,邻居们都*安无事,而他,身上的百分之九十八都别烧伤了,后来他被送到医院,经过4次大手术后依然没能给治好,但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来捐款,后来送到首都北京治疗,在病床上他挥了挥手,第二天,病情加重,最后100多天的治疗无效,最后王锋死了。

  这个事情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王锋,明明可以冲出火海后逃走,和妻子去过**安安的生活,可他选择了帮助别人,让别人的救,就这样他帮助了别人,可没想到的是他自己却被火烧的不成样子。

  以前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遇到是不帮助别人,只要自己好就行了,我看了这回的感动*,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要多为别人着想,我要向王锋学习。

  这回的感动*,真实太感人了。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因为在追逐个人名利与权势时,他们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1)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今日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十分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始努力学习游泳。

  在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最终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终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始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比赛中似乎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为训练过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了七级的水*。他每一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这也激励我必须要继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顾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险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后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终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但能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们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带我们观看了2015感动*,到现在还让我难以忘怀。

  首先讲述的是一位磨刀老人的故事,这位老人名叫吴锦泉,他的家住在农村,自己家有一片小菜地,种的菜也就够自己吃,他家境贫寒,自己靠磨刀赚的钱也就是一元一元的硬币,他都积攒下来放在一个袋子里。谁也不知道这位老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这位老人立刻回到家,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年多的一千多元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灾区。可能大家会说一千多元钱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贫穷的老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更何况这些钱是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是他磨了上百甚至上千把刀所攒下来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啊!

  还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张宝艳与秦艳友两个人,他们曾经在一次商场购物时把自己家的孩子给丢了,当时就是他把两个人急哭了,经多方努力,孩子总是在一个月之后找到了,但是这一段经历让他们体会到了丢了孩子家长的心情,于是乎他们自费创办了“宝贝回家”网站。从创办至今,已经有十三万人在这个网站里注册,寻找丢失的孩子,虽然最终找到孩子的家庭只有几千个,但是张宝艳与秦艳友两个人说:“今后还要继续宣传这个网站,还要让更多的家庭团圆”。

  像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感动*节目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体悟到什么呢?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一个个小事做起,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2)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3)

——最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最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实验室的,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志向坚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无异于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目标,人生才会转向真正的成功。杨振宁放弃物理实验研究转向理论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选择是他的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转身。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4)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世上的爱,有很多种,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长辈对晚辈的爱,还有亲人的爱,朋友的爱。说起爱,人人都知道,但我就觉得,世界上有一种爱甚至比父母的爱还要无私,还要伟大,那就是对陌生人的爱。

  就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由于我想买一款电脑游戏光盘,所以我们就去电脑城。到了那儿,东西可多了!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在一家柜台前,我眼睛一扫,很快就看到了我想要的那张光盘,我拿起来问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说:“二十五元。”我有些舍不得,因为这钱是我从爸爸妈妈*时给我的零花钱中一块钱一块钱地节省下来的。可是我又实在太喜欢这款游戏了,就在我准备付钱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面马路上又是敲锣又是打鼓,“好像挺热闹的!”我说,“走!去看看!”我急忙跑出去一看,呀!一个铺着红布的台上放着一个箱子,上面写着:“献爱心,支援地震灾区人民!”现场,人头攒动,“我捐10元!”“我捐7元!”“我捐30元!”大家热情高涨。“哦!是为灾区捐款,我在学校已经捐过了!”我说。可我仍被这热闹的场面所吸引,没有离开。

  “这没什么可捡的,快走吧!”忽然听见一个人说。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脸上爬满皱纹,衣服破旧不堪,浑身脏兮兮的老太婆,背着一个装满废纸壳的编织袋,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阿婆,你来干什么?”主持人问她。“我来……”只见她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布包,双手捧着,送到台上。她把布包打开,里面是几十张一角,二角的,还有几张一块两块的,“我捐钱,共十五块。”说完,她把钱塞进捐款箱里,转身就走了。人们惊呆了,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子,自动让出一条路来……

  这时,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大家纷纷捐钱捐物,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为素不相识的灾区人民献出一片爱心。我也很激动,在妈妈赞许的目光中毫不犹豫地把准备买游戏盘的那二十五元钱塞进了捐款箱。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文化的醇香越来越浓,我不禁陶醉其中。

  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雕刻得龟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候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飞的爱国之声回响在大地山河间,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浩然有爱国之气。纵然忽必烈亲自出马,他仍正气凛然。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执着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于是我领悟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我想一提到爱国大家吐出来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气势磅礴的豪言壮语吧!是的,爱国这个词好象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好象爱国只能表现在语言世界里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

  但是我们错了,其实爱国与否的表现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例如:你在早上上公车的时候,去翻你的口袋,你好不容易才翻出一张一圆的,你的前脚已经跨上了车门。这时你却突然的发现地上有一个一角的硬币,这是你会怎么办呢?去捡,会不会显的自己很穷酸?不捡,又是不爱惜人民币。这时你一定处在两难的境界吧?也许听了这个故事你就会做出决定,我的外婆的邻居是一个84岁老人,鹤发童颜,十分健康,让你猜不出他的年龄。他告诉我外婆:”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老母亲*军飞机所投的炸弹炸死了,又没有多久他的妻子又*军。在两度丧亲的悲痛下,他毅然决定跟随*抗日!最后终于日军败退了。他也尽到自己所有的力量。”也许你不能够去轰轰烈烈的打仗,也许你也不能像一些伟人一样为国捐躯。可是你也拥有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权利。你只要一看硬币背面的*,就会想起*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的双手就会轻轻的把它拾起,擦去它表面的灰尘,心中涌起了爱国之情,其实爱国就在生活的一瞬间中。

  下面我讲的是一个反面教材,其实热爱流行的同学不难发现,现在精品店中有一种带侵略性质的日本旗的头巾。街上也有很多女孩都带了这种头巾,并且认为这就是流行,这就是所谓的“哈日”

  我觉得她们错了,在祖国这种逐渐的开放的情景下也并不是不允许这些人的存在。只是人应该学习他人好的一面而修正错的一面。如果把那一段日本人都自以为辱的历史拿来当做*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面那你是不是太傻了呢?*现在已经日渐发达,如果一些人还把一些有损于国家的事拿来宣扬,那么这将是*的悲哀,我们的悲哀和他的悲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惯成为自然。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爱国进行到底!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4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观看感动*年度人物后,感动应该是每个观众最*常最真挚的感受,但是我觉得,除了感动,更应该有所感悟,甚至于感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从中体会人生,进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从科技到、从军人到医生、从建国之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他们让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他们让一个古老民族的声音在世界的东方一天天响亮起来。

  李剑英,在16秒的时间内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机毁人亡的画面在脑海里定格,震撼人心的感动在心头荡漾。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生命与责任发生冲突时,选择放弃生命、承担责任的人该是一个怎样大写的人啊!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挚爱,带着对飞行事业的眷念,带着满腔报国热血??他走了,那颗本该跳动的心永远地停留在了42岁这条完美的生命线上!用一个人的牺牲换回一个村庄几千人的生命;用22年的飞行生涯,换来16秒永恒的瞬间。“生为国荣,死为国荣”,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不朽的赞歌!

  孟祥斌“风潇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十八岁的青春、永恒的使命,妻子、女儿的哭喊声,被救女子的忏悔声,千万人民的赞叹声,他却永远没有了回音,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温暖的人间。感动*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动*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好人”称号。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20年,刘秀祥先后荣获“*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好人榜”,也成为“*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6

  时年25岁的郎*横扫各大赛事,职业生涯正盛,本该蓄力再创巅峰。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被伤病折磨。郎*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1985年,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郎*毅然选择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后与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学。

  出国前,郎*是排球赛场的王者,但是,经历了一无所有的生活后,她要历练成为生活的王者。郎*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衡。……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后,郎*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仅仅一年,她就率领*女排走出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锦赛亚军。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前,郎*曾因过度疲劳、血液含氧量过低,跟队员说话时突然晕倒,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上场,稳定军心。

  在郎*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女排两次大赛都闯入决赛,不过最终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屈居第二。后来郎*辞职了。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7

  感动!面对一次次的感动,我们应该要懂得很多很多。

  感动!《感动*》令我一次次落下了热泪,一滴滴的泪水源于无限的力量与奉献。《感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电视节目,它更代表了*人的心声。朱光亚对科学的热爱,胡忠对孩子们的深厚感情,吴孟超的精湛医术,刘炜的身残志坚,杨善洲对大自然的热爱,阿里木的爱心,张*宜的善良,孟佩杰的孝心,吴菊萍对生命的呵护,刘金国的临危不惧,白芳礼的无私奉献……他们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能拥有这种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他们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伟大的人,更是真正的*人!

  感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动,令人们感动的不是从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片段或文章,也不是某些人做过的n次好事。学会感动,就会知善恶;学会感动,就会无忧虑;学会感动,让我们更加坚强;学会感动,让我们*人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学会感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

  《感动*》中被提名颁奖的并不是天生就决定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也不是为追求名利而扬名的人;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是他们做好人好事几十年如一日,甚至终生,才会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令人瞩目的焦点,才会真正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人的一生不在于自己的银行卡里有多少钞票,不在乎自己富贵或贫穷,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一生充满信心和力量。

  学会感动,用一生的时间去奉献自己的所有。无论是金钱,还是精神,分享给大家才是最快乐的。面对人生的一次次挫折,我们应该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活着已值得庆祝”这句话同样是我的心声。刘伟虽然在困难面前曾失意过,但他没有双臂照样活得多姿多彩,残疾人是值得任何人尊重,可某些健全人却失去了被别人尊重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会感动,真正面对面的对待人生!

  感动!人间处处充满大爱,我们面对无私奉献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把每份爱传递给世界上的每个人!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8

  十个小人物用自己的故事让13亿人的心灵感到颤动,他们的灵魂高度都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林俊德便是这样的人物,一生为科技事业付出,在他眼里惟有把鲜血洒在*科技才值得。

  在影片中,林俊德很早就投身于核实验中,见证了我国核实验的发展历程,就是*对他也有极好的评价。可他于一年前被查出患癌,治愈的几率不大,他得知自己的病情,非常淡然地继续工作。过了不久,他的病情恶化,躺在了病床,四五根管子深入他的血肉,痛自然是不可免的,可他说:“躺在病床上的是病人,坐起来的是正常人”,家人搀扶着他坐起来,他勉强地将两只手放到电脑的键盘上,这时,他身上仍然插着各种输管,嘴上还带着一个呼吸罩。他全心地投入于科研工作的编程中,在他的身旁,医生护士都在为他担心着。这样一直过了很多天,2012年5月30日下午,他感到已经无法继续坐在病床上工作,便让人办公桌搬到了病房中,坚持工作了5个小时,他终于得到了休息。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他在坚持工作了长时间后,久别于人世。

  林俊德把自己的生命付诸于了科学事业,拿自己的时间,他把能够拥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他的脑海里只有科学的实验计划,其实他对国家的付出够大了,他又为何如此执着,将生命献出呢?或许在他眼里,一条命换来一个科学计划,科学计划能换来*未来科学的发展,一条命值这么多,鲜血洒得如此灿烂也便是值得的。他去世前曾说过将自己埋于马兰,马兰是个黄沙漫天的地方,而他的故乡却是一个温暖可爱的地方,他的心里已经被爱国情怀彻底霸占了。

  最后,那一根柱子上赫然地出现了一句诗:纵死终令汗竹香。即便战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册上千古留名,我还记得一句话“为国当军,捐躯于国家是当然的,鲜血洒于*之上才更为耀眼”。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顾诵芬院士投入航空事业70年,在我国航天事业仍处于“一张白纸”的背景下,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为*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70载风雨兼程,从青丝到白发,他将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员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不懈追求。广大青年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精神,立志做“请党放心”的优秀*员。

  信念坚定,传承一片丹心为祖国的爱国情怀,做青春追梦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幼年时,从小小的航模开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属于*人自己的飞机!”的铮铮誓言,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中,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无畏前行,如利剑出鞘般执着而无畏,丝毫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解决了一个个飞机技术难题,在科研一线上奋斗不止。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的辽阔蓝图,脚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气和毅力,践行心中不变的理念,保持着迎难而上、不怕艰辛的冲锋姿态,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荡胸生层云”的旷达,以“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凝练坚韧的信念支撑,多打打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让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

  在过去,田径项目一直都是我们的短板,由于这是一项直接比拼人体素质的运动类型,因而几十年来,国内体育人士一直都希望能够在田径赛场上有所突破,从当初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后,也顺势打开了*体育的一项新的大门,而如今在男子百米短跑项目里,苏炳添的出现,也令*田径再次看到能获得奥运奖牌的机会

  是的。我为奥运喝彩,源于我们对更高,更快,更强的无限崇拜。也许正是因为它,人类才能不断超越极限挑战自我。也许正式因为它,才有了成功者和失败者。无论是否成功,无论是否失败,他们都是英雄!奥运会不仅仅属于那些成功者,也同样属于那些令人叹息的失败者,金牌并不令人感动,真正让人感动的一定是那为跋涉奥运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因为所有参赛选手多自己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使得奥运会多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喝彩!

  是啊,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所以我们无法在奥运场上竞争,但是,我们也从成功者和失败者身上汲取了许多养分。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要求自己洅更高更快更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我为奥运喝彩,源于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公*。在奥运五环下,在奥运圣火的照耀下,各大洲人民走到了一起。心连心,手拉手,在这17天里,他们忘记了战争,忘记了金钱忘记了利益。他们只铭记着和*,公*,公正。在公*的赛场上,在奥运圣火的照耀下,他们同样点燃自己的鞥想,也许,这才是人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5)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时年25岁的郎*横扫各大赛事,职业生涯正盛,本该蓄力再创巅峰。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被伤病折磨。郎*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1985年,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郎*毅然选择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后与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学。

  出国前,郎*是排球赛场的王者,但是,经历了一无所有的生活后,她要历练成为生活的王者。郎*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衡。……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后,郎*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仅仅一年,她就率领*女排走出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锦赛亚军。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前,郎*曾因过度疲劳、血液含氧量过低,跟队员说话时突然晕倒,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上场,稳定军心。

  在郎*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女排两次大赛都闯入决赛,不过最终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屈居第二。后来郎*辞职了。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托起孩子们的梦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轻的心。

  这是感动*组委会给予你的颁奖词,是对你十八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评价。我无法清楚地诉说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动、庆幸,同时又有些不解。我感动,感动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担,18年风里来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庆幸,庆幸我现在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留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个月大的女儿时。这个穷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断了你的翅膀,夺去了你小女儿的宝贵生命。

  为何?为何?为何你不选择离开?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个破旧的教室里,望着孩子们吃着你为他们准备的午饭时那明媚的笑颜,我才深切明白,有种东西,叫做坚守。

  坚守,坚守那一根带来知识的扁担;坚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讲台;坚守那一块残破不堪的黑板;坚守那一双双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坚守你为孩子们死撑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蓝天。

  《感动*》的主持人敬老师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只是善梦者才杰出。

  而你,张玉滚,你是一个杰出的织梦者,你用无私与关爱为孩子们织就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同时,也造就了自己,一个杰出的自己!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着那根窄窄的扁担,你是否颠簸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你是否仍旧担着沉甸甸的课本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额头上却早已细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孩子们的深切感激,你浅笑安然。你想的是,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不求感动*,只求无愧于心!

  感谢你,令我这颗焦灼而无处安放的心沉静下来,我将挥开眼前的阴霾,乘风破浪,坚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荡,无愧于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曾经有多少婴儿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医生中一块不倒的铭碑,给所有人都竖起了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快90岁了,他的每次汇款虽然都是用几十来计数的,但这些钱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饭菜中节省下来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为持生活,他的钱来之不易,是自己捡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塑料瓶,去卖掉后换取来的辛苦钱,他自己不用这些钱,却用这些钱去汇款给那些捡来报纸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给他的补贴费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够了,再去汇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就是饱经风霜的刘盛兰老爷爷。他的汇款是给所有*人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他们永远是*人的骄傲。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因为在追逐个人名利与权势时,他们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的力量是风的力量,轻轻荡涤着人的心灵,温暖而隽永。尽管获选的十大感动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震撼人心的真、善、美。正是这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他,日夜潜心于科学研究,废寝忘食;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书写量子通信的科学新篇章;他,悉心于自己的学生后辈,培养可造之才;他,为国锻造通信领域的超级科技。他就是东阳人——潘建伟。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还有奋不顾身,冲入火海的王峰,扎身山区的教师支月英等等,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向这些模范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课改,努力探讨三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4

  樊锦诗先生围绕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结合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一代代莫高窟人为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时还与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生动,让广大领导干部对于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敦煌市领导干部学习先进榜样、普及敦煌文化知识的热情。梁建明等领导在敦煌市分会场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

  据了解,樊锦诗先生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荣获100位新*成立以来感动*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文物保护领域终身成就奖、薪火相传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同时,还在前不久获得了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 樊锦诗一直很忙,从北京到香港、从厦门到巴黎……但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她说。 “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无比广阔,内容无限丰富。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 是吸引,更是责任。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投身沙海,为保护敦煌倾尽一生心血。 “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他们就是精神符号。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没有了。‘莫高精神’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樊锦诗说。 如今,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甘愿奉献。他们说,“莫高精神”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第二宝藏”。 “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儿”樊锦诗充满感情地说。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

  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国工匠。

  ——题记

  他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身上和他的家庭都散发着天空的味道。他们全家都是光荣的,都是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航空集团工作,可以说他也不例外,他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说实话,他的工作我连知道都不知道竟还会有那么危险的工作——在导弹筒里雕刻火药。只要自己不小心触碰到火药,就会引发爆炸。他的雕刻可以精确到0.02毫米,那么那么的小,但是功劳却是无限大的。如果,要是发生了火灾,想要跑都跑不及。他有一个同事,是因为雕刻时没注意,不小心触碰到了其他的火药,引发了爆炸,把自己的青春丧失在这车间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跟他一起在这里工作的同事都调到别的岗位了,只有他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人问他,这么久为什么不调到别的岗位,他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他们把生命交给这整形刀,可这整形刀却不尽人意。28年的锻造,是它的青春在这车间里度过,一直趴在那陪伴他很久的长长的导弹筒里,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如果,我们现在坐在这么舒服的教室里,直起身板都感到累的话,那他们呢,他们不就更累了吗?他们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么多年,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我们不就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吗!?他们的坚持告诉我们,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我们还是学生,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学习学好,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大后,我们要像他那样,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要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国多良材!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6)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5篇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

  她们中的每一个全是那麼令大家打动,那麼令大家尊崇。殊不知最令我打动的是这在其中的刘伟。

  刘伟十岁时易触电事故出现意外丧失双臂,但他坚强的挺了回来,并学会了弹钢琴,22岁时他走上了巴黎金色大厅演出舞台,让全球印证了*男孩的惊喜。假如你觉得一个人的故事就那么简易,那麼我要告诉你:你错了。

  十二岁那一年,刘伟被强烈推荐到北京伤残人游泳队,开始了游水训炼,刘伟的残废水*在这儿是最大的,努力的艰苦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沉下来,坚强的仰起头,再沉下来,再用劲仰起头,他顽强的身体一次次从水中爬出来,与运势坚强不屈的斗争。一年后,刘伟终于站在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总冠军获奖台上。就在刘伟寻找自身的人生理想、信心百倍迎战2008年残运会的情况下,千万沒有想起,又一个极大的悲剧来临在这个本来早已残缺不全的身体上他得了了比较严重的"过敏性紫癫,不可以再做运动过量了,一想着拿奥运会金牌的刘伟不可以游水了,它是他丧失双臂后运势给他们的又一次致命打击。他深陷深深地的茫然,这时的他多麽期盼找寻到一个新的方位。决不放弃的刘伟再次开始,再次挑战命运。以便适用孩子的理想,刘伟的爸爸妈妈借款买回来了电子琴,却由于找不着会教他的钢琴老师,十九岁的刘伟无可奈何开始了通过自学,从非常简单的单音学起,一开始就碰到了难点,因为脚的拇指过度粗壮,超出了钢琴键的总宽,按下来的情况下常常会带键,之后想到的方法是将它立起来,随后斜着摁,可是,更大的难点是,因为脚指头难以*,连最基础的三和弦音都弹不上。刘伟理性分析自身的标准,他察觉自己能运用的脚指头仅有三个,但是,三个脚指头怎样才能做到别人用五个手指的实际效果呢?他想到的方法是二只脚一块去,靠速率来转换这一八度的物品,那时一天要训练七个钟头之上,最终腿都抬不起来了,脚也打磨血泡了。应用自身设计方案的弹法,刘伟的演奏竟然拥有调式,一年后,刘伟弹钢琴做到了用力弹钢琴七级的水准。

  刘伟,用客观事实告知大家,勤奋就会有将会。今天的*,有没有什么励志小故事能追上刘伟的电子琴声!当幸运的绳子默默地捆住他的手臂,当别人的眼睛哀叹生活的悲伤时,他仍然坚持着翅膀为理想,用两只脚在钢琴键上写: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柔的节奏,更是他勤奋翱翔的运动轨迹。

  我觉得,我已不用再表达大量的感受了,由于相信一切一个人看过刘伟的小故事,都是打动,都是为他的坚强钦佩。

  大家始终也不如他的坚强,由于他悲剧了,而大家所遭遇过的艰难在他的悲剧眼前真是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但大家不用跟他比,只必须学习培训他的坚强。在碰到困难的情况下,想一想他的个人事迹,像他一样,理智思索,就一定能寻找处理的方法,摆脱困境。

  坚强这两字屡次被大家提及,它是一种幸福质量。大家不用放弃它再去开发的幸福质量,刘伟的个人事迹告知大家,它始终都不容易落伍。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4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5

  昨天晚上,我一边流泪一边观看《感动*人物颁奖盛典》,有几位获奖嘉宾对我的印象比较深。

  其中一位是72岁的孤寡老人名叫胡盛兰,每月收入只有三百元,仍坚持给贫困学生捐钱,虽然只是二十元、三十元的捐,但对胡盛兰老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二十年来他共捐助了一百多名学生,捐助资金达到了十多万元,他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心里暗暗的想要和胡盛兰老爷爷一样,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我要先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能力帮助别人。

  还有一位获奖嘉宾,是一名在大山里的门巴族女教师名叫格桑德吉。格桑德吉是唯一一名从大山里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她为了山里的孩子,毅然放弃了更好的前途,回到了大山里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当时我感到了老师的伟大,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老师。

  还有一位是一名老医生名叫胡佩兰,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她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坚持上班,为病人看病。胡佩兰医生医术高超心地善良,事事都为病人着想,从她手里开出的药方很少超过百元的,遇到经济实在困难的病人,胡佩兰医生经常会为他们垫付医药费。看了她的事迹以后,我特别的尊敬她,不仅尊敬她的医术,更尊敬的是她的医德。

  还有很多的获奖嘉宾我就不一一叙述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以他们为榜样,象他们学习,争取将来和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7)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8月1日晚上八点五十分东京奥运男子百米飞人大赛正式上演,由于苏炳添半决赛以九秒八三的成绩成为了首个在奥运会闯入决赛的亚洲人,这场比赛自然引起了全体*人的极大关注,我也聚精会神地全程看了比赛,八人参赛,气氛紧张得空气像要凝固,让我想起了观看刘翔参加一百一十米烂伦敦奥运会决赛有极为类似的心情,因为实在太紧张了有一名选手抢跑,本次比赛对抢跑是零容忍,这名运动员被直接罚下失去了比赛资格,决赛只剩七名运动员发令枪再次响起。

  七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射向向终点,苏炳添虽然拼劲全力还是始终没有取得领先,最终以九秒九一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让*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的成绩单,我没有感到意外只是能够理解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苏炳添自己的选择,是他根据自己的`实力现实地选择了让自己最好的状态以最好的成绩九秒八三确保能够进入决赛以实现零的突破,而不是留在决赛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向这位三十一岁的老将致敬。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8)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今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与往年一样,感动*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民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结束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9)

——《感动*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

《感动*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做一个伟大的人,并不是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是要用生命去祭奠。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伟大而又*凡的人。他们从不为自己做过的骄傲,只是一直在默默地为这个社会付出,哪怕只是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在他们中,有一位九旬老人,用夕阳余辉温暖失学儿童,是那样的无私奉献,心比金坚……

  刘盛兰是一位很普通的孤寡老人,没有子嗣,老伴也在老人七十三岁那年悄然离世。偶然的一次,老人在报纸上注意到了失学儿童的"报道。起初只是抱着“想有个人送终”初衷的盛兰老人默默开始了自己的助学之举……一向节俭的盛兰老人为了能够尽快的帮助到这些孩子,每天捡烂菜叶回家煮清水汤。“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为那些失学儿童资助了七万多元巨款,要知道那些钱可是老人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中一点一点“抠” 来的……

  日子就这样匆匆而去,就像指间的细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盛兰老人已经孤身一人度过了六千多个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已经鲐背之年的他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前一直用各种理由推辞不去福利院的盛兰老人最终还是妥协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一道道划痕,仿佛是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老人——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他没有一分存款,所有家产都捐给了孩子们,可他与多数孩子从未谋面。

  如今因腿病已无法下床的盛兰老人,依然用微笑告诉我们——他很好,他没事的。可是又谁知道,老人多年不治的腿病又犯了。他总是在群众面前表现的很坚强,可没有人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在2005年的一天夜晚,一场大火将老人所有的积蓄及孩子们的来信烧的一干二净,老人为了抢救那些信,左耳不幸烧伤……

  到这里,我真的不忍心再写下去了。老人真的再一次深深打动了我。

  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感动*并不遥远,其实人人都可以很伟大。记得颁奖词中这样说过——“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没错,我们都应该闭上双眼,思考片刻,自己到底与老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吃大餐时,老人在吃白水泡饭;我们游山玩水时,老人在拾荒;我们呼呼大睡时,老人在担心那些失学儿童……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能让我们感动的人,从小事就能看出。捡起教室里的纸屑,是为了教室的卫生;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为了他人的舒适;栽一盆花,是为了来往人群的好心情;打扫好学校的卫生,是为了大家共同拥有的良好环境。他们都很伟大,足以让我们感动,其实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也能做让他人感动的那种人。

  盛兰老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发出警示与呼吁:以老人做榜样,我们要争做生活中的善人,行动上的快人,学习上的智人。

  感动*,感动你我。我会牢牢记住老人的名字——刘盛兰,他伟大,让我感动……

《感动*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的汇款单,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什么时候起,你已不再陌生。二十载,15万多元,资助百余名学子。您-刘盛兰,拾荒捐助助学子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您的“善”:苦了自己也得帮助贫困学子。

  不管刮风下雨,恶劣的天气如何阻碍着您,都会骑着那破旧的自行车,到处去捡破烂,再拿去卖钱。几乎几年都没舍得给自己煮一顿肉食,吃着别人扔在菜市场的菜叶,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给自己买。对自己如此“吝啬”的您,为的是能为贫困学子多省下一点钱。

  “他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这是刘盛兰的一个亲人说的。

  是的,只有近距离接触过您,就会知道您过得连拾荒人的生活都不如。心疼您的同时,更加为您所做的事迹感动。

  您说过:“我有一分钱我就会捐一分钱,我有一口饭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没错,正是您这个倔老头,在贫苦交加的20年里,慷慨地将自己所有的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现在,您仍在给贫困学生和需要帮助的人寄钱。您的脚步,没有停下。您仍在继续,您感动了我,您感动了无数人,您感动了*。

  “感动你我,感动*,这世界有爱才会有永恒……”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

  您用您的故事告诉了我,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民族大爱,什么是*的大爱。大爱是一个精神支柱,它可以支撑着一个人,它可以支撑着一个民族,它也可以支撑着一个国家。您还用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力量。”您的汇款单,是整个国家的希望,是整个国家的大爱。

  感动*,感动我心,您都是我们的刘爷爷。我在这里为您感叹,为您歌颂。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篇(扩展10)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想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想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推荐访问:观后感 年度人物 感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