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8篇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8篇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土地规模流转汇报提纲 为加快推进落实我县建设百万亩产业带工程,搭建土地规模经营平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我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8篇

篇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地规模流转汇报提纲

  为加快推进落实我县建设百万亩产业带工程,搭建土地规模经营平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我县按照省市县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抢抓机遇,动员和带动农民走土地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路子。现将我县现代专业农机合作社组建情况和土地流转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处东经 124°18′—125°21′、北纬 46°44′—47°29′之间,属于第二积温带上限。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 400 毫米,日照 2740 小时,年有效积温为 2700℃,无霜期 123 天。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碳酸盐草甸土为主。我县大力实施抗旱保收田项目建设,开发水源工程,全县现有机电井4391 眼,其中大井 3554 眼,小井 837 眼;现有大中型拖拉机 35383台,配套农机具 54635 台,大型收获机械 98 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73 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 40 个(千万元以上 3 个,百万元以上 37 个)。全县水、电设施完备,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交通便利,公路网四通八达,G015 国道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全部畅通。全县下辖 5 乡 3 镇 3 个林牧苇场,农业人口 21 万人。幅员面积 349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8.5 万亩,草原 120 万亩,林地 50 万亩,有芦苇 48 万亩,有水面 32 万亩。

 二、耕地规模经营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按照我县打造百万亩产业带总体规划,结合我县实际,计划在农业种植标准化较高、积极性较好的乡镇率先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到 2014 年末,全县新组建千万元 14 个,其中在*******三个乡镇,组建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 9 个,每个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为 5 万亩左右耕地,规模经营土地 70 万亩,**镇实现整镇推进,使全县农业整体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合作化和标准化。

 (二)详细规划。

 2012 年土地流转近期规划及现状。今年,我县计划建设涉及三个乡镇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5 个,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21.6 万亩。其中,**镇在 8 月份之前,共计划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2 个,分别东风村、和平村,实现土地流转 8 万亩。东风村合作社将辐射带动朝阳、工农、东发、巨贤四个村共 4 万亩;和平村合作社辐射长青、合乡两个村 4 万亩;三合乡土地流转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中,已流转土地 5.4 万亩,大部分是以村民自愿为主,该乡军马场水稻生产合作社连片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年底以前,三合乡计划实现土地流转 8.6 万亩。该乡建华村水田农机合作社正在申请办理之中;**镇中心村,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核心面积 10000 亩,辐射带动全镇辐射连片 5 万亩。2013-2014 年末规划。我县将在 3 个乡镇成立农机合作社 4 个,流转土地 29.9 万亩。其中,在**镇成立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1 个,流转土地面积达到 6.9 万亩,在全镇范围内完成土地规模经营;在花园镇组建农机合作社 3 个,规模流转土地 23 万亩。其中,以火箭村为中心,辐射丰收村、卫星村成立一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集中连片 8 万亩;以齐心村为中心辐射向前村、发展村、永远村,组建合作社,集中连片 10 万亩。以前进村为中心辐射光明村、永久村组建合作社,集中连片 5 万亩。

 三、进展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克服任务量大、时间紧迫、信息不足、经验匮乏、群众认识不到位等不利因素,将组建合作社做为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举措,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争得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当前,我们重点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强化宣传。

 一是深入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在***镇、***镇和***就农户是否愿意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到农民担心和最关注的问题,调研后,我县形成了调研报告。二是广泛宣传。我县以电视、会议、座谈等形式,深入探讨和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以最快捷的形式让老百姓了解;各乡镇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会和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 20000 余份,反馈意见 17000 份,实现了宣传的全覆盖。

 三是算账对比。各乡镇帮助农民算经济账,即土地规模经营加入农机合作社后,各项惠农补贴农民依然享受;小型农机具耕作与大型机械对比;基础设施耕作的成本帐;土地折资入股与分红收益与自身耕种收益对比帐;走出土地二次就业创收帐。通过算账对比,土地规模经营惠农政策真正深入了民心。

 (二)明确主体确定方案。

 (二)明确主体确定方案。在考察、调研及宣传的基础上,落实了经营主体。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

 村子,由村集体领办组建合作社,支部书记先行代理理事长职责,落实了农民大户人选和选址问题,广泛吸纳农民以地入股,力争实现整村入社,资源共享。

 成立了筹备小组。以村委会为主,吸纳种植大户,成立了筹备委员会,负责组建筹备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吸纳一些大户和群众参与,以便确定合作社名称,制定合作社章程,宣传动员农户入社,制定入社协议,申报农机合作社装备、筹建场库棚等工作。

 选定了组建地点。按照千万元合作社建社标准,原有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新建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在国道、辅路两侧成立,交通方便。明确了经营形式,即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实行“七统一”,即统一整地、统一选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明确了组建形式,即以村集体领办,大户牵头,农民以地入股的形式组建合作社。明确了土地流转形式,明确了土地流转形式,即在不改变农民承包地性质的前提下,本着自愿流转的原则,采取两种形式流转土地。一是反租倒包租赁土地。以整块地为一个单元,按照市场价格,整体租赁给合作社;二是农户带地入股。同样以整块地为一个单元,农户以土地折资入股,成为社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打造平台强化服务。完善了土地流转机制,做到土地流转程序化、组织化、法律化。完善了土地流转机制,做到土地流转程序化、组织化、法律化。在农业局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在各乡镇成立分办公室,在各村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同时,在农机局、国土局备案,形成三局互动,三级联动,农业局牵头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农业局成立土地流转供需平台,对经营主体、

 土地供体建立详实档案,并及时通过媒体、文件形式及时向外(主要面对各经营主体)、向下宣传(主要面对有土地流转倾向的乡镇、村、农民)。强化了服务职能,做好政策咨询、调解合同纠纷的“中间人”。强化了服务职能,做好政策咨询、调解合同纠纷的“中间人”。经过严格调研、多方取经,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明确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双方权益。加强政策学习,强化自身服务管理主体职能,调解纠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为据、以理服人。

 四、推进措施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在深入调查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大户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情况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我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保证本年度、近期发展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共组建 14 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将三个重点乡镇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耕地全部实现大型机械作业,提高土地产能和农民收入,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有序发展。

 (二)加大投入扶持推进。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方式,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能够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优先予以安排。由县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进行奖励。我县争取上级在水利设施、电力设施、技术培训、补贴等方面重点向合作社投放,扶持其健康发展。

 (三)宣传动员引导推进。我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单和入户算账对比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宣传各级对农机合作

 社的重视和支持政策,让百姓认识到成立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激发他们组建或加入合作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加强服务合力推进。在整合用好市县各级组织提供的服务基础上,镇村成立了农机、水利、农技、劳务服务队,建立了与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互动机制,建立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定期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及时了解发展经营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把握发展方向,发现解决问题。

 (五)强化领导保障推进。我县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当前农业重点工作,成立了土地流转领导小组,负责土地规模流转的指挥、督导工作。加强工作督导,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检查、认真验收,科学总结,确保土地规模流转工作取得成效。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县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举措,梳理问题,总结经验,加快推进步伐,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措施,申报项目。在筹备机制成熟的基础上,按照程序,根据种植品种,选定机型。由农机合作社向农机管理部门申报。

 (二)强化督导,建场库棚。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督办力度,充分发挥领导组织的工作职能,督促各乡镇抓紧施工建设。

 (三)强化宣传,整合土地。以沿路、沿线地块为主,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为现代农机合作社统一整地提供有力保障。

篇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区农民合作社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通用

  今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粮食生产建设,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搞好服务、良性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土地流转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家,入社成员达.万户,带动周边农户.万户。今年以来,新注册登记各类农民合作社家,是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较快的一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 县委、县政府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主

  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土地流转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年初,我县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工作会议,调整充实了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工作指导意见,将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每季度通报各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中召开一次全县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充分调动了乡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领导的重视支持,为全县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和助力。

 二、部门协调,上下联动 我县全面整合各种资源,互相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搭建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促进。县委农办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责,一方面坚持搞好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掌握全县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的底数、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

  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协调各级各部门,把部门力量、部门优势凝聚到一起,形成了共同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合力。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民合作社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主要职责、运行机制等,全县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党支部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名,发挥了党组织在合作社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县委农办、团县委、信用社三家联合举办了年度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农民合作社优先提供不高于万元的优先授信及贷款利率优惠。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畜牧局等单位分别组织讲师团,为乡村干部群众进行农民合作社业务培训,全县各部门累计完成培训期、多人次;县供销社积极帮助乡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农业局建立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网点”的土地流转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合作社及时掌握土地流转信息,目前全县土地流转达万亩以上;县农机局正在组织全县有条件的农机服务合作社,组建全县农机服务合作社联合社;网通、移动、电信等通信部门,定期对合作社成员发送产品供求信息、分享管理经验;县电视台定期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无公

  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供免费宣传。各级各部门的良性协作、积极配合,在全县形成了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支持、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政策扶持,提供支撑 一是财政项目扶持。县财政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市场营销及基地建设等试点工作;相关部门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时,也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对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进行安排。县委、县政府还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与该项工作相结合,优先予以安排,逐步使农民合作社成为承担各项农业重点工程和农技推广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二是资金贷款扶持。我县针对合作社贷款难问题,积极向市委农办和市、县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探索创新合作社担保方式,组织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担保基金,放大五倍给予合作社贷款。目前,已有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两家合作社获得金融部门万元贷款支持,其

  余合作社贷款项目正在由金融部门考察落实。三是税收优惠扶持。三是税收优惠扶持。为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税务部门建立完善了税收登记、管理和政策扶持体系,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办理免税手续。截至目前为合作社减免税收共计万元。四是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流转土地的奖励和扶持办法,并规定凡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面积连片亩以上,龙头企业流转土地亩、亩以上,乡(镇)、村成方连片流转土地亩以上,流转期限年以上的,县政府分别给予万至万元不等的奖励,有效促进了全县土地流转积极稳妥、有序开展。

 四、规范管理,高效运作 一是建立制度,规范指导。以制订章程和建立成员账户为重点,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二是健全档案,规范管理。二是健全档案,规范管理。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基础资料备案工作的通知》,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组织各乡镇对

  全县农民合作社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纸质和电子档案,有效规范了全县农民合作社的档案管理和运作程序,提高了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家,省级示范社家,市级示范社家。年新增国家级示范社家、市级示范社家。三是联合力量,共抗风险。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我县借鉴外地经验,帮助引导各乡镇创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社协作发展新机制,在建立农民合作社联合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目前,已组织在镇率先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全镇各类合作社,涉及小麦种植、特色种植、农资供应和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通过资源互补共享,实现了合作共赢。四是突出特点,建立品牌。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社提高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注册商标家,其中年新增家;无公害农产品万亩,绿色食品万亩,有机农产品.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个。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胡萝卜被农业部评为“最具

  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小麦产业等优势,加快合作社发展进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培育品牌,促进农民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推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健康蓬勃发展。

篇三: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乡 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领导和同志们:

 龙店乡 地处武邑县城西北部, 全乡 51 个行政村, 2. 95 万人, 共有耕地 7. 32 万亩, 人均耕地不足 2. 48 亩。

 人多地少矛盾比较突出。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 近年来, 我们在做好土地延包工作、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 按照依法、 自 愿、 有偿的原则, 引 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目 前, 全镇通过出租、 互换、 转让、 转包等方式共流转土地 980 亩, 占全镇耕地的 1. 3%, 签订流转合同200 份, 形成了 码头新纪元蔬菜种植基地、 朱庄蔬菜大棚基地 2 处。

 流转土地每亩年均效益达到 2 万余元, 有力地加快了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 加强引导、 规范规程、 完善机构, 积极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近年来, 随着我镇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不断增多, 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 土地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 不少人开始自 发地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

 为了 规范流转秩序,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镇党委、 政府因势利导, 针对我镇农业生产实际, 不断引 进和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规划了 田口 养猪基地, 刘庄甜瓜制种基地,鼓励农民按照规划, 把土地向种、 养专业大户 、 优势产业集中, 以提高产业经营的规模。

 为此, 我们出台了 《关于鼓励

 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和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的通知》 等文件, 成立了 由镇长任组长, 农经、 司法、 土地、 农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的领导小组, 具体指导土地的流转工作。

 我们统一制订了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 按照“政府引 导、 农户 流转、 规范合同、 依法鉴证” 的流转办法, 把重点放在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明确流转双方责、 权、 利上。

 对单个农户 之间零散土地的流转, 按照双方意愿, 当好中介, 做好参谋; 对大面积土地的集中流转, 坚持以农民自 愿为首要原则, 按照涉及农户 的多少, 分别召开所属村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 形成决议后再逐步实施。

 对积极性不高的农户 , 采取以优换劣的办法, 先以其他农户 的土地与之置换, 然后再参加流转,确保所有农户 均达到满意。

 同时, 我们还组织农技人员 组成专门工作组, 对流转土地进行等级测定, 按常产和市场价格为农户 与受让方或承租方提供流转参考价格, 并坚持由农户直接与土地承租、 承包人签订流转合同, 流转所得直接归于农户 。

 为保证土地合法流转, 我们坚持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逐一审核, 定期检查, 凡发现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规的, 一律予以制止, 责令恢复原承包经营关系。

 不仅如此, 为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全镇土地流转, 我们以镇经农经站为依托, 投资

 余万元, 建成了 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在全镇

 个行政村设立了 土地流转服务站。

 该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土地流转规划、 收集各服务站传来的土地流转信息并对外发布, 规范

 土地流转程序, 开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为更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中心还设立了 土地纠纷调解庭, 对农村土地纠纷进行调解, 维护了 农村稳定, 有力推进了 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 因地制宜, 分类推进, 实现了流转方式的多样化和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农民以土地为本, 把手中的土地视为生活的基本保障,不愿轻易变更、 交换经营权。

 为此, 我们提出土地流转要以人为本、 以效益为中心, 促进土地在流转中升值, 通过流转给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

 在各类规模化经营项目 中, 我们按照产业开发的要求, 因地制宜, 采取了 多种流转模式。龙珠大枣基地建设中, 我们主要采取了 互换和转包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

 亩, 使基地外的

 户 农户 通过土地互换进入了 基地, 实现了 集中连片发展。

 土地形成规模后, 我们立即投入人力、 物力, 进行了 集中整治, 不但新增有效耕种面积

 余亩, 还全部完成了 农田基本设施配套建设, 使原本较为贫瘠的耕地得到全面改造。

 土地流转主要采取了 出租的形式, 户 农民将

 亩山地以每年每亩 350元的价格租给

 进行规模开发。

 在

 基地, 则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 基地规划区内的

 户 农户 以

 亩土地折价入股,创建了 、 、 、

 三家养殖公司负责经营。

 基地总投资

 万元, 共建有标准养殖大棚

 个, 农户 以土地折价的股金年可分红

 余万元, 亩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提高了 近

 倍。

 采

 取这种流转形式,

 200 年, 通过引 导群众进行土地经营权转包, 我们在

 等

 个村共流转土地

 亩, 建成了 一处

 园。

 三、 扩大规模, 优化结构, 加快了高效益农业建设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 我们坚持以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推进农村城镇化为主要方向, 坚持围绕建设新型农业项目 搞流转, 围绕提高农业效益搞流转, 使土地这一存量资产得以盘活, 取得了 多方面的成效。

 一是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目 前, 全镇已建成了

  准化生产基地

 万亩, 以

  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12 万亩, 果树面积达到

 万亩, 建成各类养殖小区

 个, 现代化养殖大型基地

 处, 年出栏各类畜牧产品

 余万头(只 ) , 基本形成了 “南菜、 中牧、 北果” 的产业结构布局。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各现代化基地的建设, 实现了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标准化、 专业化,农业经营实现了 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高效益、 集约化发展, 带来了 “农民成‘股民’ , 土地变资本” 的可喜变化,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三是加快了 农村劳动力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的步伐, 拓宽了 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土地流转, 解除了 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束缚, 目 前, 全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达到

 余人, 外出经商、 务工人员 达到

 余人,个体工商户 达到

 余家, 从业人员 达到

 余人。

 领导和同志们, 虽然我镇在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 但是,

 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下一步, 我们将借这次领导调研的机会,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开拓创新, 不断把这项工作引 向深入, 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 年 2 月 23 日

篇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20年第8期 64一、发展现状截至2019年12月底,定西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57.8万亩,流转率20.5%;从流转方式方面,出租72.6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46%;转包42.0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26.7%;转让、互换、股份合作、其他等形式共36.5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27.3%。流转去向方面,农户流转92.4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8.6%;合作社流转37.08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3.4%;企业流转19.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5%;其他主体流转8.5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4%。二、主要措施(一)全面开展土地确权推动全市土地确权工作从2013年试点开始,历经6年,现已全面完成,基本做到了应确尽确,实现了“确实权、颁铁证”。定西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7.83万本,颁证率达98.9%;有力推动了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二)出台相关政策

  促进土地流转定西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方案》,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推行使用全省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统一文本,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指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户合法权益。(三)建立健全服务机构

  促进土地流转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定西市7县区均依托县经管站建立了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9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全市7县区均成立了县级农村土地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人员总数99人,其中农民委员14人,聘任仲裁员179人。同时,各县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解仲裁庭,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均做到了“三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办公设备到位,不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增强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四)建立产权交易市场

  促进土地流转定西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意见》《定西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有效推动了农村产权市场建设。目前,各县区均已挂牌设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落实了交易场所,配备了工作人员,制定了交易规则,部分县区在乡镇设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在村级设立了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初步建立;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农村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交易,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三、典型做法全市普遍围绕“社员如何组织、土地如何集中、服务如何开展”等关键性问题,开展了探索和创新。作者简介:刘艳萍(1984-

 ),女,甘肃定西人,农经师,主要从事农经管理和农村深化改革工作。定西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 刘艳萍定西市农村经济指导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摘 要:定西市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多举措、多形式、多方位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土地流转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的发展路子。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论坛 ·农业经济

 2020年第8期 65论坛 ·农业经济(一)联合经营模式以区域和行业为依托,有实力、有发展意愿的同行业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发展形式多样的联合经营。(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标准、产品保护价回收、担保贷款等形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三)托管经营模式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联耕联种等专业服务,建立“耕种收关键环节由合作社负责、日常田间管理由社员负责”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发展一次性集中流转的租赁经营,提高了农业的科技聚集效应,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如各地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园+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四、存在问题(一)土地流转不规范乡镇土地流转专职人员不明确,土地合同不规范,纠纷调处体系建设滞后。有些流转主体之间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有的没有到乡村备案,为引发矛盾纠纷留下了隐患。(二)土地流转成本高由于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开展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法律咨询及流转交易等服务,部分地方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如:有的水川地800~1  000元/亩左右,流转200亩10年一次性付清就达160万元,加上300~600元/亩的用工成本,使流转成本过高,种植效益难以实现。(三)流转主体融资难全市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迟、起步慢、基础弱,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押担保资产,且现有的储藏设施、日光温室、库房、农机具等农业设施因评估缺失,在市场上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押资产,加之甘肃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没有进展,贷款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经营主体规模扩大、持续发展、有效带动群众增收的主要因素。(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近年来,尽管定西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耕地零散、偏远,田间道路不通,不利于机械耕作,种植难、收获更难,加之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致使部分耕地撂荒,集中流转难上加难。五、工作对策按照土地流转工作有利于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一)明确机构和人员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由县区明确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机构和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每个乡镇至少确定3至5名工作人员,由乡镇副职领导担任站长。(二)建立流转风险防范机制根据文件精神,建立土地流转资格审查、分级备案制度。在乡镇流转服务站对流入主体资质、农业经营能力、生产经营项目、租赁土地用途、流转合同履行等进行资格审查并备案的基础上,根据流转面积多少,相应在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省级农牧主管部门复核备案,严防流转土地非农化和非粮化。(三)着力解决土地撂荒建议县区将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靠实乡镇责任、增强部门合力,强化动态管理,对个别撂荒严重的,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有关规定,采取扣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办法,促进撂荒地流转。(四)搭建平台加大金融扶持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由金融办牵头各金融机构研究制定农业机械、农业设施评估抵押担保贷款的办法,并实质性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 (编辑:刘诗吟)

篇五: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湖南省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 1 (一)

 土地流转现状 .................................................. 1 (二)

 湖南省土地流转特点 ............................................ 2 1. 低端流转形式占大头,过程趋于市场化 ............................ 2 2. 流转操作机制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 ............................ 2 二、 当前湖南省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经验和做法 ............................ 2 (一)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 .......................................... 2 (二)

 确权登记农村土地,依法依规进行管理 ............................ 2 三、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 4 (一)

 农民对土地依恋程度高,拥有土地的传统观念未减 .................. 4 (二)

 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的基层机构不多,土地流转服务滞后 .......... 4 (三)

 受让土地经营承受风险较大 ...................................... 5 (四)

 土地流转的审查评价标准制度缺失 ................................ 6 四、 关于湖南省省日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 .......................... 6 (一)

 宣传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增强农民流转意识 ........................ 6 (二)

 加强政策措施扶持,推动土地流转 ................................ 6 (三)

 帮助更多城市资源流入农村,推动土地流转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

 目

 录

 1 一、湖南省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一)土地流转现状 近年来,全省坚持“稳定农户承包经营权,放开土地经营权”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趋势普遍向上。这些体现在一个,逐年增加的流通领域。2013-2015 年全省耕地总面积分别为 1379 万亩、1449 万亩、1894 万 400 亩。2016 年度全省耕地总面积为 2137 万 2600 亩,占总承包面积的 41.71%,流转面积稳步增长。土地流转正逐步向大规模流通和向新的经营实体转移。在 2016,流通面积超过 451 英亩 2000亩,3014 在 1000 至 2000 英亩,5125 在 500 至 1000 英亩,30475 在 100-500 亩。两者的流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全省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包括分包、转让、交换、购销、出租等形式,其他方式占比重相对较低。2016 年度转让 681 万 3300 亩,转让 64 万 4400 亩,调换112 万 9100 亩,租 1018 万 1200 亩,入股 154 万 4300 亩,其他 103 万 2700 亩。耕地转移主要是分包和出租,分别占耕地的 31.87%和 47.64%。三是趋向多元化的主体。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主体。据统计,共有耕地 2016, 9 万亩,农民占 66万600,耕地占农民耕地专业合作社的45.2%,712万9300亩,占耕地总量的33.36%和283万 7200 亩,占耕地的 13.27%。土地为工商企业,另有 8.15%亩为 174 万 1900 亩。四是流通价格每年都在增加。最近几年来,因为价格的作用,使得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每年都增加。目前,全省土地价格从 200 元到每亩 800 元不等。因为经济进步程度的区别,使得土地流转价格都有特定的区别。平均土地流转价格在 300 元至 500 元之间。这个省很多的区域都包含在这个类型里。郊区的土地出让价格在每亩 600 元 —800 元之间,工业发展区较好,长沙、株洲、湘潭大部分地区属于多数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旅游目的地县,地价相对较高,如韶山、南岳村、凤凰等村的部分地区,流转土地价格最高可达每亩 1000 元;经济欠发达地区,流转土地价格。低,每亩 100 元到 300 元。农村青壮年很多都在外面去打工,未能开展耕种活动,存在自由流转情况,避免撂荒。五,在最近几年来,流通体系得到了较多的优化。截至十二月底,共有 2645 名县级土地仲裁员、6483名乡镇调解员、74722 名村委会调解员和 74722 名农村调解员。在所有涉农县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委员会,有 1698 个乡镇成立调解委员会,28460 个村成立调解小组,形成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中层,制定量身定制的工作制度。

 2

 (二)湖南省土地流转特点 1. 低端流转形式占大头,过程趋于市场化 湖南市统计局的报告曾经这样阐述,最近几年来,湖南土地管理权流转每年都在提高,已经构建了流转市场。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而言,它有个特别关键的特点就是对其开展市场化操作,大部分都表征在运用价格机制等市场机制来转移农民分散的土地。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关于龙头以及经营企业的。这个省的政府统计机构指出,最近几年来,不仅仅存在之前的个体农户、户外以及育种,还生产出一些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租赁土地使用权和投资农业的强大力量。

 2. 流转操作机制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 因为土地流转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流通环境以及老旧观念的作用,在湖南地区,还是存在很多的农村土地流转难题。通过省统计局信息可知,现在,农民并未对流通产生较大的兴趣。土地包含了 3 个关键的功能,一是保险,二是收入,三是就业。在上述期间,农民对于地球以及自然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即使湖南农村土地流转已经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不过很多区域都没有形成优化的配套制度。就市场培育而言,湖南区域也未能构建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市场,不存在较多为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未能很好地传播信息,土地流转无法大范围地开展。这些都会造成农民虽然具备土地转移的念头,但未能寻到最适宜的受让人。

 二、当前湖南省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之上的丰富发展。最近几年以来,湖南省各个市县区都在不断践行国家以及党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关于农村以及农业工作的,借助对新农村管理制度的优化,促进土地流转的加速。督促农户能够快速融入股份管理的理念,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变成股权,构建农民跟企业、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获得长期可靠的收益。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有机结合,在

 3 财政上扶持培育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农(林)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将分散经营转为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多形式土地流转。

 (二)确权登记农村土地,依法依规进行管理

 在中央已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湖南省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最近几年来持续在农村开展现骨干工作的颁证、确权以及登记工作,从而给高效的流转打下良好的铺垫。并且,湖南省构建了一个创新的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如果某流转地需要给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就需要通过经营管理组织来开展及时有效的登记以及变更手续,从而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得到明确。2009年,湖南省政府农办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并引发到省内各市州委农村部,政府农办,以及经管,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提高了合同签约率。

 4 最近几年来,不同的县市区大体上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土地流转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于乡镇而言,其打造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并且还配置了专门的信息员来对相关工作进行负责,使得每个行政村都能高效开展工作。在出现经营纠纷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优化的调解处理。

  三、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对土地依恋程度高,拥有土地的传统观念未减 大多数农民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认为土地是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许多人喜欢选择各种各样的收入,粗放的管理甚至放弃。他们不想转让经营权或从事两个或三个行业,让土地转让给其他农民。转型模式下,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管理,导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难以扩大,造成部分耕地资源的浪费。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性,稳定性较差。农户长期转移土地的意愿不强,土地流转周期普遍较短。制约了农业经营规模

 5 的稳定发展;土地流转未能高效地运行,在湖南省并不存在较多的专门处理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部分当地村官还过度使用职权,导致土地“被流转”情况的出现。

 (二)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的基层机构不多,土地流转服务滞后 现在,因为不具备优化的基层流转服务机构,并且未能构造以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的情况下,土地流失和信息流入是找不到的,而农民往往是故意出土,却找不

 到合适的管理主体,而不是新的管理主体。农村的土地很难找到有意愿转移土地的农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没有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些城镇没有建立流转账户,即使在农村和农村地区未签订、存档、存档的合同、协议,也没有相关的备案登记和转让手续,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文本尚未统一,导致农业部和中国农业部。从部门到当地流转很难掌握实际情况,一旦发生土地纠纷,因为没有依据,不能进行审计,不利于及时解决纠纷。此外,一些县、乡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如果出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却未能得到有较大执行力的调解仲裁组织来开展相关的调解工作,无论是哪方的流转都会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从 2009 年起,湖南省从上到下都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组织优化以及完善,构建了 2 级农村管理制度以及体系。三年度,全省 2/3 个省、县、乡、村建设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合同。传输信息系统。在调查的 6 个县市中,5 个县市建立了土地出让办公室或服务中心,1 个县正准备建设。不过上述组织一般都仅仅具备了一个土地流转管理的名号,很多区县都没有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现在,基本没有基层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三)受让土地经营承受风险较大 参与调研的土地受让主体,特别是大型农户和农业投资企业的负责人普遍认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存在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然风险。近年来,虽然农业基础有所改善,但农业还没有摆脱“以天为粮”的被动局面。当前,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许多大家庭承包承包土地承包,分散的土地,租赁分包难,不便于统一的布局和管理,制约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此外,租赁分包的大部分耕地是低

 6 洼地、土地复垦、废弃池塘、基础设施老化、抗自然灾害能力低、近年来极端天气,在开展农业生产的时候,都会存在特别大的自然风险,并且都较为严重。二是资本风险。这一般代指的是资金困难,部分粮食产量较高的大户提到,目前固定数量的双季稻米都存在特定的物化成本,一般一亩具备大约五百元左右的成本,假如提高,那么成本会增加。如果要对一百亩田进行打造或者建设,需要投入 6~7 万元的资金,不过目前农村贷款都存在很多的难度。三是政策风险。在土地流转里,它一般都表征为的经营权。按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发展理念,所有家庭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土地的发放。不过因为农村具备特别繁杂的情况,某些干部在没有征得村民认可的情况下,变做出了很多擅自的行为。曾经遭遇过 2008 次,如金融危机,大批农民工返乡,农民手政策请愿,往往使大粮田无租金。"鸡飞蛋打"。据一些基层人民法院有关人士介绍,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村民反对流转和合同终止引起的纠纷占了很大比例。

 (四)土地流转的审查评价标准制度缺失 当前,对土地流转规模缺乏统一认识,有些地方盲目追求大规模、超大规模流转,个别地方还出现强制流转土地的情况,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有些地方土地受让者经营不善或粗放经营,导致土地产量低,效率低,甚至放弃这种局面。同时,虽然国家需要依法审查土地流转,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审查标准,土地转让审查的科学评价标准普遍缺乏,特别是缺乏实质性的审查和监督。f 土地用途的使用。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流转速度的加快、流转客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多元化,一些地方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土地流转的“非农”和“非粮”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土地流转中。他比较发达的地区和郊区,有的产出率明显下降。即使以“农家乐”的名义,“圈地”的现实也导致了农业的转型。从长远来看,“非农”的趋势,特别是“非粮”倾向,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四、关于湖南省省日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 (一)宣传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增强农民流转意识

 7 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方式,加深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同时可以印发宣传单、村干部在村民大会多加宣讲,广泛宣讲《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引导提高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对政策进行有效的执行,借助调研村民以及上门访谈等不同的措施来就目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流转工作规范及扶持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且也能够对土地有偿流转后的功效进行大范围的阐述以及推广。当对土地流转进行推广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对典型案例进行培育,在对当前典型案例进行归纳以后,要提高引导水平。借助多样的宣传措施以及方法来构建土地流转良好氛围,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农民流转意识。

 (二)加强政策措施扶持,推动土地流转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篇六: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鼎新镇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2009 年 3 月 15 日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农村经营机制改革的一个难点。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农民双赢的新路子。

 一、我镇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我镇辖 11 个村58 个村民小组1 个街委会农村人口13121 人3370 户 43149 亩耕地。2008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2.54 亿元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 1.4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852 元。自 2004 年合乡并镇以来我镇共有 961 户5793 亩土地发生流转其中返租倒包 18户 83 亩转包 539 户 1027 亩出租 104 户 4100 亩互换318 户 583 亩。

 二、主要做法 我镇的土地流转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方式探索三条路子。

 一是返租倒包。全镇有 83 亩土地采取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 1.5。返租倒包形式主要是为了发展日光温室等设施高效产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合同

  2 的规范性,手续的完备性租金比其它租赁方式高一些每年每亩在 500 元—700 元。二是出租。全镇有 4100 亩土地采取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 71。出租流转形式主要是镇村集体农场、 种植大户与农户签订出租合同 租金每年每亩在 300元-600 元左右每年出租一次或一次出租多年。三是互换。全镇有 583 亩土地采取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 10。互换流转形式主要是农户与农户之间为了种植方便把零散的土地相对集中经营种植一般都没有签订流转合同属私下流转无法律保障。四是转包。全镇有 1027 亩耕地采取转包流转形式占流转面积的 17.5。转包流转形式主要是外出务工、随子女进城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从事非农经营而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流转期限不确定大多都是一年以上双方口头商量具多适当给予经济补偿一般是每亩每年转包费平均 250 元左右。

 2008 年我们针对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在返租倒包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一些农户因经济基础条件较差想建而无力建在连片规划区内有土地但因没有劳力而不愿建的情况积极创新思路发动全镇能人大户采取出资集中返租倒包土地建成日光温室再承包于农户的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止目前友好村一组流转的土地 83 亩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 30 座分别承包给 16 户经营今年又计划新打建日光温室 10 座。在友好村土地流转中我们突出抓了三个环节

  3 一是积极宣传发动。2008 年镇上通过加强宣传、学习观摩、重点动员等措施先后组织全镇乡村干部、年收入在10 万元以上的 18 名致富能人和企业老板、村民代表召开了全镇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并先后 3 次组织到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较好的肃州区总寨镇、玉门市赤金镇、高台县及我县的东坝镇柴门子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鼎新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兴源棉业公司总经理王学兵在经过县镇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动员后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在发展日光温室产业、推进土地流转当中群众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资金实力强的优势积极出资整体返租倒包土地打建日光温室。为了使群众能积极流转土地支持个体老板打建日光温室 镇村两级分别在友好村召开了党员和村民小组会议向村民讲清了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和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既激发了企业老板、能人大户带头推进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搅活了干部群众的思想从而为推进土地流转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依法推进土地流转。为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降低建设成本、便于配套服务的日光温室产业建设目标镇上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并组织个体老板与在规划区内有地的农民进行谈判协商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每亩土地适当高于当地土地租赁价格的一致意见 最后由王学兵以返租倒包的形式按每年每亩 700 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并经镇司法机构进行了公证。同时对率先出让土地的农民

  4 镇村两级承诺日光温室建成后优先给予承包。对个别难缠户镇村两级和个体老板分别动员队长、党员、亲戚、朋友由他们与农户换地让不愿出让规划区内土地的群众在他们的承包地内按照亩数基本一致的原则任意挑选通过以上措施共流转土地 83 亩为推进日光温室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集中建设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工作完成以后支部书记王学斌筹资 106 万元组建打建队招聘打建技术人员按照规划集中进行了打建并于 8 月份全部完成了打建任务。同时镇上积极引导发展专业经合组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注册成立了“鼎新镇多实多种植专业合作社” 并发展会员 35 户合作社下设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经合作社会员协商以每棚 6000 元的价格100 米棚承包给合作社会员。同时为了实现品牌效应确保种植质量合作社实行向种植户统一供应种苗、统一调整种植茬口、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销售的管理服务方式,切实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在生产管理上由多实多瓜菜种植合作社负责管理会员负责种植。合作社统一安排种植计划全程提供种子、农膜和预苗统一组织施肥、浇水、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并把多实多种植专业合作社出产的蔬菜注册了 “深茂”商标。这些做法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产品销售上合作社采取集中会员产品统一组织上市销

  5 售的方式由合作社组织专门的销售人员全程免费负责集中销售合作社仅收承包费 销售收入全部返还种植农户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有效避免了种植农户分散经营、竞相低价销售的弊端。同时在产品收购、挑选整理、包装储运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止目前头茬棚均收入已达到 6000元预计棚均年收入在 1.5 万元以上。

 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感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各种资源合理配臵生产发展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和谐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探索:一是走好鼓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路子。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激励”的原则努力消除农民变市民的制度性约束建立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制度促使有条件的农民下决心放弃土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转或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向城镇集中,加速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去年在集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 18 户使全镇个体工商总户达到 462 户。

 二是走好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调整推行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

  6 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我镇,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上片、中片、下片三大农业区培育现代制种、蔬菜、果品、草食畜牧业、棉花、孜然等六大优势农业区。上片双树村、芨芨村、夹墩湾村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理位置隔离的优势突出制种及草食畜产业发展。中片上元村、洪号村、新西村、头分村要充分发挥果品种植面积大、交通运输便利的优势注重果品产业及孜然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下片进化村、东明村、新民村、友好村要依托现有温棚种植基础和瓜菜种植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在瓜菜种植上求突破逐步形成专业化布局。

 三是走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引进龙头企业或产业带头人,采取承包、返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投入土地流转工作中。同时培育本地致富能人大户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促进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或多村一品、多村一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增加农民收入。

 三、主要成效 我镇的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刚刚起步探索但我们已经感觉一是土地流转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搞好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近年来我镇采取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土地流转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用地矛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我镇友好村采取互换的方式统一规划新建 198 套高标准小康住宅配套建设绿

  7 化、硬化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土地流转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镇承包土地流转后大部份用于蔬菜、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涌现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在今年的日光温室产业和葡萄产业发展中农户采取互换、返租倒包的方式将有意愿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和葡萄产业的农户集中起来通过土地互换形成 3 个日光温室建设点和 6 个百亩葡萄种植示范点全镇落实日光温室 56 座葡萄种植面积 600 亩以上。三是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田能手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友好村王学兵采取租赁的方式从 18 户农户手中租得 83 亩土地全部用于日光温室建设新建了多实多瓜菜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产值 60 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土地流转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我们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集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步伐促进农民增收。2008 年全镇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 3362人实现劳务收入 2354 万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五是土地流转推动了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我镇友好村村民每年每亩土地租金收入 700 元另一方面通过农忙时节下田“打工”也可收入 1000 元累计每亩收入约 1700 元 既提高了土地规模效益 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存在问题

  8 一是在土地流转中缺乏龙头企业和能起带动作用的致富能人大户。如像我镇友好村王学兵在日光温室小区管理中既要支付租地资金又要发展壮大现有规模资金缺乏问题突出造成刚刚起步的多实多合作社运营艰难为了鼓励发展还请市县给予大力扶持和资金奖励。二是农民恋土情绪太重不愿流转。

 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绝大多数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加之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一些私下流转出去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三是市场中介组织匮乏不易流转。当前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相当匮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为数甚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也发挥得很不够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四是流转机制不健全难以流转。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我镇农民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习惯于靠种地养活自己担心流转土地后会失去生活的依靠。

  9 五、几点启示 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必须符合中央土地改革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我镇土地流转办法既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也符合我镇农业发展的实际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必须要确保农民的利益。我镇在土地流转中把解决农民无力投资发展设施农业的问题作为着眼点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实践党性活动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大户的带头作用既解决了能人大户的投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民无钱投资的问题 实现了老板和农民的双赢。

 三是推进土地流转必须要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推进土地流转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镇在推进土地流转后对去年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 83 亩土地全部打建...

篇七: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p>

 龙潭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指向,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转移农村劳动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期就龙潭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开展了 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当前龙潭乡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龙潭乡 位于思茅区西南部, 距思茅 60 公里, 辖 6 个村委会(其中一个为易地移民村), 54 个村民小组。

 2011 年末总人口 10582 人、 农业户 2029 户 、 10079 人, 有耕地面积 23883. 4 亩, 人均耕地面积 2. 37亩。

 龙潭乡 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村有 2 个, 流转耕地面积6022 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25%。

 其中:

 龙潭村 5625 亩, 转包 1584 亩,转让 4068 亩; 转包 370 亩。

 一、 存在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看, 当前龙潭乡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有:

 一是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不足。

 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一旦流转出去, 将难以收回, 因此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

 一些长期在外经商务工的农民, 有的甚至举家外迁, 不再以土地为生,但仍然把土地当作最终退路, 对有关政策也心存疑虑, 流转意愿不强。

 二是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一方面现行的土地承包法律政策造成了 各家各户 承包耕地较为分散, 好坏地插花, 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 有些农户 自己不想种, 也不愿别人种, 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也造成了 极少数土地的抛荒。

 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定落实不够, 还存在 “几年一调整”现象,

 2 这也影响了 农户 的流转意愿和业主的稳定预期。

  三是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程序不够规范。

 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流转程序不规范, 流转信息不畅。

 二、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

 加强领导, 宣传发动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事关农村的改革、 发展、 稳定大局。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 我乡 努力做到合力推动:

 一是加强领导。

 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 林业、 财政、 国土、 水利、 劳动、 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宣传发动、政策指导、 招商引资和规范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是宣传发动。

 利用入户 宣传发动等形式, 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成功事例, 有针对性地宣传市、 区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及其流转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 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营造了 良好环境。

 三是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目 标管理责任制, 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年度目 标管理。

 (二)

 规范流转, 服务促动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 全乡 各地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做好二轮承包后续完善工作。

 扎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和承包合同签订的扫尾工作, 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 制度基础。

 二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以农业部门及其经管机构为依托, 深入开展调查摸底, 建立土地流转档案, 为农村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供求信息、 法律政策咨询、 流转价格评估和合同签订指导等服务。

 三是切实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充分尊重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依法、 自愿、 有偿的流转原则, 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 做到“三个不得”, 即: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切实保护了 农民的合法权益。

 3 (三)

 招商引资, 项目 带动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 带动一批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 促进了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培养了 一批新型农民。

 另一方面, 有组织的农村土地流转解除了 外出劳力的后顾之忧, 促进了 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 农民通过进城务工、经商、 办企业等, 另辟致富渠道, 其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远远高于原来的务农收入。

 三、 几点建议和意见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为此, 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意见:

 (一)

 广泛宣传, 积极引导。

 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 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 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 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发 展生产力, 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

 要通过典型示范, 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 从而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二)

 加强管理, 搞好服务。

 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 切实做到三个规范:

 即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

 二要加快建立区、 乡 、 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

 (三)

 加大扶持, 提供保障, 不断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空间。

 一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 实质性向二、 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让大量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 挣到钱, 留得住, 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有效的空间。

 二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强以农

 4 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 大病救助、 子女教育、 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进而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源整合, 带动农户 搞规模经营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

 加强领导, 协调配合, 不断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环境。

 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 程, 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 综合协调、 统一领导本地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把农村土地流转同新农村建设、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篇八: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关于克山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国家相继减免和取销了农业税 并对农民予以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克山县紧紧抓住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为加快发展现代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 年全县共流转土地 218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72.2%规模经营 194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64.3%。

 一、克山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克山县属典型农业县份 幅员面积 3320 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302 万亩辖 15 个乡镇122 个行政村666 个自然屯9.5 万农户,36.5 万农业人口。综观克山县的土地流转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 年—1987 年 。这期间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始阶段农民对国家赋予的土地承包权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缺乏认识加之当时粮价较低、种粮成本较高很多农民不愿种地只好把土地委托给亲朋代耕个别农民甚至弃耕被其他农民捡种但面积都不大流转收益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第二阶段1988 年—2003 年 。这期间农民承包地除要缴纳农业税还要缴纳提留、统筹和“两工一车”等费用加之集资、摊派等农民负担大多按承包地面积收取种粮成本偏高。农民小规模转入土地使用权的积极性不高 较大规模转入土地使用权的能力不足。

 所以土地流转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发展缓慢。流转土地的规模小、期限短延缓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第三阶段2004 年至今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国家免征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省、

  2 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之粮食价格恢复性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大幅提高。克山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农村政策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从 2004 年的 80 多万亩增加到 2009 年的218 万亩增长了近 3 倍涉及 7.6 万农户22.85 万农民分别占农户总数和农业人口总数的 80%和 62.3%。

 流转模式主要有六种 一是大户经营。即以熟悉农业种植技术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民通过租赁承包的形式承包农户流转的土地并实行规模经营这些大户是克山县土地流转的主力共经营土地 113.6 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52.1%。西河镇保胜村王银巨兄弟四人依托机械实力强的优势承包本村农户土地 8000 亩经营规模为全村耕地的 73%。西河镇清政村魏相奎拥有大型拖拉机 2 台大型收割机 3 台小四轮 4 台及配套农具接包本村农户耕地达 2100 亩。二是专业合作社经营。即一方面由多户农民联合向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手中土地实施规模经营。2009 年初成立的克山县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民 3.5 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 36.8%全部实施规模经营。另一方面依托农机作业合作社组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西联乡采取这种方式组建了 8 个大豆专业合作社并做到了“六统一” 实现了整乡流转。全县采取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共经营土地 66 万亩 占总流转面积的 30.3%。

 三是股份合作经营。由能人带动成立土地经营股份公司 农户以土地、 资金和机械入股年终按股分红。全县组建土地经营股份公司 48 个经营土地 15.7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7.2%。曙光乡兴光村由能人张建军牵头成立土地经营总公司下设 5 个分公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公司按照总公司订单安排生产年终按股份多少以农产品或现金两种

  3 形式分红。2009 年总公司共经营农户流转土地 2569 亩每个分公司覆盖 10—30 户和 300—700 亩耕地。西河镇保胜村袁占东等四户农民投资100多万元购进12台套大型机械及配套机具成立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 8000 亩年收入可达 200 万元。四是集体经营。即村集体依托集体机耕队或农机合作社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全县实施集体经营面积达 8.9 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4.1%。北联镇新兴村于 2003 年开始将全村 2.13 万亩土地全部流转并由集体经营 使全村 1280 名劳动力走出土地 年增加农民收入 2000 万元。古北乡更新村集体经营土地 2100 亩古城镇志程村集体经营土地2400 亩西联乡新乐村集体经营土地 5134 亩全部实行“六统一”的经营模式经营效益逐年增加。五是企业化经营。即企业以长期租赁、价格机动的形式承租农户承包地用作原料基地。克山县嵩天薯业公司在双河乡和曙光乡等乡镇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 6.5 万亩金鼎集团在西建乡和西城镇等乡镇建立亚麻种植基地 6400 亩。

 全县企业化经营模式共经营土地 9.14 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4.2%。六是场县共建经营。

 即依托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种植水平较高的优势积极开展场县共建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克山农场在西城镇建立 1000 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帮助农户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同时每年还为克山县农民代耕土地 15 万亩以上推动了规模经营实现了农场和农户“双赢”的目标。

 二、克山县土地流转主要做法 一壮大机械实力加快农技推广解决流转后地怎么种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几年来克山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扶持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有利契机采取上级扶持、财政匹配、信贷支持、民间帮扶、农民自筹等措施累计投入 7065 万元

  4 先后组建了 26 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并巩固加强 5 个集体机耕队和40 个农机大户更新大型农业机械 1391 台套使全县大中型农业机械总台数达到 6915 台 配套农具达到 12431 台套 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 91%为推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又通过争取省里支持在原有北联镇新兴村 1 个千万元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争取到 15 个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使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土地大规模流转有了更加坚实的机械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农机技术推广。定期组织土地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养机户开展农机培训着力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几年来全县先后推广 1.1 米垄上四行精量点播、大豆垄三栽培、 马铃薯大垄密植等农机新技术 40 多项 为农民提供农机技术服务 2800 余次很好满足了流转后种植户的农机技术需求。

 二发展劳务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流转后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规模经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干什么怎么去增加收入以达到使农民转出土地后既能增收又无后顾之忧的良好效果这个问题在克山县得到有效解决。那就是通过加快劳动力转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劳动力转移上以推进劳务经济模式化乡镇建设为载体加强劳务档案建设、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和劳务基地建设使劳务输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组织化推进、网络化服务、标准化培训、市场化对接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2009 年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 13.4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67%实现劳务收入 9.8 亿元直接流转土地 108 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49.5% 其中 90%以上流转给了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有效

  5 促进了土地流转。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进一步扩大了农村低保覆盖面将农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县共纳入低保户 2215 户。同时将农村所有弱势群体全部免费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彻底解决了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使他们不再担心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通过这些措施解除了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减弱了他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积极主动把手中土地向种田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流转切实为土地流转扫除了障碍。

 三加强组织引导强化全方位服务解决怎样规范管理流转的问题。一是成立领导组织。县、乡、村均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责任并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  实行县乡领导包扶责任制全县共结成包扶对子 258 个帮助乡村和土地规模经营大户解决难题 1500 余件。

 同时通过召开各层次会议、 组织乡村干部入户走访和规模经营大户现身说法、给农民算效益账、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发放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规模经营的意义及相关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对发展规模经营认识更清晰、了解更深入为推进规模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制定扶持政策。为吸引农民和大户参与流转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克山县连续 4 年修改完善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奖励办法尤其 2009 年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设立了规模经营先进乡镇奖 2 个 每个乡镇奖励 5 万元;先进村 2 个 每个村奖励 3 万元先进屯 2 个每个屯奖励 1 万元先进农机作业合作社 2 个每个合作社奖励 5000 元规模经营大户 2 个每个大户奖励 5000 元。而且凡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重点项目优先向整乡、整村流转的倾斜对规模经营大户优先承包机动地并在信贷

  6 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落实上述政策县财政已拿出扶持资金200 多万元协调信贷资金 2 亿多元。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同时健全完善了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即县里设立土地流转服务办公室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强人员配齐设备划拨经费专门负责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审查受让方资质、 指导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登记土地流转台帐、开展土地流转合同鉴证、监督土地流转合同履行、调处土地流转纠纷等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2009 年全县共签订流转合同 7.6 万份签订率和鉴证率均达 100%调解土地流转纠纷 34 起纠纷化解率达 98.6%。

 三、克山县土地流转取得成效 一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由于土地使用权适当集中打破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而全的种植模式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快速发展。西联乡、曙光乡、古北乡 3 个乡镇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实现了整乡规模经营北联镇新兴村、河南乡学习村、 古城镇志程村、 河北乡新安村等 15 个村实现了整村规模经营全县涌现出整屯和整组规模经营 214 个扶持发展 200 亩以上经营大户 3716 户 其中 5000 亩以上 12 户 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依托县内龙头企业全县共建立“公司+农户” 、 “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合体 28 个 拉长了农业产业链 拓展了龙头企业发展领域。如嵩天薯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 6.5 万亩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让广大薯农吃下了“定心丸” 。昆丰油脂公司依托新组建的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豆近 100 万亩并以代储的方式定单收购社员大豆既保证了企业原料供应又解决了农民售粮难题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7 二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面提高。以往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极低全县光耕地堑沟就有 20 多万条致使近 2.8 万亩耕地不能产出。实施土地流转后实现了连片经营这些堑沟随之彻底消失2.8 万亩堑沟全部成为实实在在的耕地年可直接增加粮食产量 840 万斤。特别是机械化伏秋整地松、 翻、 耙、 旋相结合 不但有效改善了土壤耕层结构 建立起了“土壤水库” 还极大提高了土壤通透性 使土地抗旱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产出率得到显著提高。据测算机械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土地产出率就能提高 5 个百分点克山县所有耕地全部实施大机械作业后年可增加粮食产量 1.2 亿斤可谓潜力巨大。

 三科学种田水平极大提升。土地流转后实现连片种植大机械作用充分发挥2009 年全县规模种植大豆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缩短播期 5—9 天亩节省种子 1.5—3 公斤节约生产费用 2—10%。而且土地规模经营还为农业科技搭建了平台。几年来先后推广农业新技术 100 余项 推广优良新品种 80 多个 标准化种植水平提高到 98.5%。古北乡更好村实施集体经营后通过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2009 年大豆平均亩产达 320 斤比周边村屯农户分散种植高出 60 公斤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兴起农村生产力得到有效解放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 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期的 53.317.828.9 变为 41.2 30.2 28.6。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13.4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67%其中异地转移 11.5 万人就地转移 1.9 万人。在本地转移劳动力中除一少部分被雇佣继续为土地规模经营者出卖劳务外绝大部分离土不离乡发展起二三产业。比如北联镇新兴村 85%的

  8 劳动力彻底脱离土地其中 70%去了异地务工创业15%在本村另外择业在这 15%就地转移的人员当中有 78 户专门从事黄牛、生猪和山绵羊养殖90 户参与集市贸易12 户创办各类加工企业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劳动力布局有效调整 农民增收...

推荐访问: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汇报材料 流转 汇报 农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