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范本(通用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范本(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范本(通用4篇)

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4篇

【篇1】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

12字基本方针为:服务、协调、激励;

管理、监督、控制

12字方针的内涵:服务 为蒙牛集团全员实现成功人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促进业务发展的资源整合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保障正常运作的综合管理服务协调 协调蒙牛集团与外界大环境的关系:各级政府、行业、新闻、   金融、公众等 协调事业本部之间、事业本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关系 激励 在集团内部培育和推广以实现双赢为目的、具有蒙牛特色的   激励文化 在集团内部建立和推广面向全员、有形和无形价值相结合的  激励体系管理 负责高层人力资本管理:集团内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任免、   考评、培养、发展   负责蒙牛核心品牌管理:“蒙牛”品牌的CIS开发与执行管理、  企业形象宣传、品牌维护

监督 对事业本部的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对事业本部的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 的监督和检查

控制 深入研究集团发展战略,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战略控制    建立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篇2】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必须尽快恢复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  

漫天海 2009/9/20  

看了恽仁祥网友的“一条有轰动效应的好新闻”的文章以后,让我深有感触,我认为大学白上了的现象,不单是大学的问题,而根本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针的问题。  

还是在几年前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我和家人亲友学习交流十六大文件时,谈到了教育制度的问题,我提出了对教育制度改革的看法,当时我姐夫说你的想法很好,应当给中央写信提出建议,我说要写你写吧,目前教育的问题中央也不是不知道,写了也是白写,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闲聊天的话题而已。我姐夫是一个三八式的老干部,是一个十分负责任的人,经常给中央和各级政府写信提建议,现在已经八十多近九十岁了,每天还在为国家和社会操劳分忧,令我敬佩。  

素质教育已经嚷嚷了好多年,可是当前还是在评价学生看分数,评价老师和学校看升学率,总之,学生、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被考试和分数的指挥棒搞得晕头转向。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难道只有高分数、高学历的人才算是人才?让我们来看一些事实吧,爱因斯坦在中学时数学不及格,可是在26岁时创立了相对论;
比尔盖茨大学不读了自己创办公司,他的视窗操作系统领导了全球的计算机,图形界面让幼儿和文盲都能操作电脑;
再说我们国内,青岛的码头工人许振超只有中专文化,他的技术革新让国际的专家都钦佩不已,他说得好,我们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知识。特别最重要的是来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只是一个湖南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他却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几千年私有制的统治,创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并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有史以来空前的盖世无双的伟业。我说这些并不是说不要学校教育,而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就是联系了科学技术实际,许振超就是联系了生产劳动实际,而毛泽东更是联系了人类社会伟大变革的实际。  

而我们教育的现状又是怎样呢?简单的说就是,分数是总纲,文凭是方向。在这一教育纲领的统领下,人们就不约而同的追逐名牌大学和高学历,以至于拼命的与国际接轨,向发达的资本主义教育看齐。于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牌,成了好多人要达到和向往的目标。媒体还宣传美国的那些大学,培养出来了多少美国总统,以显示其大学的水平。为什么就不大力宣传湖南师范,培养出来了一个盖世无双的毛泽东呢?美国的那些大学培养出来总统,只不过是那些大资本财团的奴仆,称霸世界的霸主,而湖南师范培养出来毛泽东,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大救星,是世界劳动人民求解放的导师。不同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有根本性质的区别。  

这一教育纲领严重偏离我国当前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特别是那些广大的弱势群体,还被新的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子女哪有条件去拿高文凭、闯名牌。他们子女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的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有保障的就业,至于更大的发展那是以后的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是首先应当是面向实际,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的实际,教育必然会走向单纯的精英道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要遭殃。劳动人民的子女首先需要的是就业,以保障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需要精英,但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的,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精英,而不是相反。张维迎是从农村背着干粮上北京考大学的,在美国度金以后回国就成了主流经济学家,他大势贩卖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他说他是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说穿了他就是替富人说好话,为穷人办坏事,这样的精英就是当前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此类精英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前的主流不提阶级,也不讲政治了,但是总可以提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吧。主流们以前只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现在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这些说法都对,但是要具体分析。尊重人才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才,像张维迎之类的人才不但不应该得到尊重,还应该进行揭露和批判。在这几个尊重当中首先要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发展了生产力、劳动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动是一切发展进步的原动力。由于对劳动不够尊重,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工人下岗,把农民工当作赚取高额利润的廉价资源的现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当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按照这一方针办教育,就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首先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就业得到保障,进而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全面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一基本原则,就必然只是培养出一些为权贵服务的少数精英,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只能在就业、失业的生存线上争扎。因此必须尽快恢复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  

现在主流精英们动不动就说,要与世界接轨、这是国际惯例。几百年来资本主义是世界的主流,为什么不说社会主义要与资本主义接轨,而是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难道教育就不应该有中国特色吗?其实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就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我试图提出一个教育改革的设想。概括的说就是:认真切实的搞好九年义务教育;
取消高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先说认真切实的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教育是基础,我们现在基础教育的主要弊端就是,精英导向分数挂帅。从小就开始培养精英意识,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当大官、做大款、赚大钱,根本没有一个做合格的劳动者的意思。为了扭转这一偏向首先就应该端正学习教育的目的,要大力贯彻,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的思想。为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就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单纯知识的高分是不可能胜任合格的劳动者的。  

主流们说教育的关键是老师,我认为关键是教材,我们现在义务教育的教材内容过深难度过大,是一些主流专家为培养少数精英而制定的,不适合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基础教育的教材应当注重基础性,做到比较全面、浅显够用、容易接受就行了,现在学生的负担过重,教材不合适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了合适的教材,只要能弄懂教材的内容并会讲解,就可以当基础教育的老师了。明确了学习教育的目的后,就必须纠正与基础教育向违背的倾向,要停止把学校分为普通学校、重点学校,停止在学校内分快慢班和什么文科理科,更要停止办什么英才学校、双语学校……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少数精英,同时愚弄广大劳动者歪门邪道。  

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必要分初小、高小和初中,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为了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可以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划分,不准按照分数排名次,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来学习,不至于为一分一名之差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以前是评比三好学生,今后就可以按照德、智、体、美、劳评比五好学生,学习成绩只要能及格,素质能具备三好,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
学习成绩良好素质具备四好就是一个好学生;
学习成绩优秀素质具备五好,就是一个优秀学生,但是不论是三好、四好都不能缺德,素质的其他几项再好但是德不好也不能评为好学生,只要是合格的学生不用考试就可以自然升级和毕业。评价老师和学校也不能单纯看升学率,要把贯彻素质教育的成绩,学校的校风,老师的表率和讲课的方法与水平等综合要素,作为评价的标准,因为是不用考试自然升级和毕业,升学率的标准也就自然消失了。  

再说取消高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突破性的举措,是保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的关键,必须加大投入下大力搞好,条件成熟时也应当纳入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取消高中,因为目前的高中不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只不过是为了培养少数精英而准备生源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入中等职业学校,不能直接考大学。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劳动者,更是应该切实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办学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专业设置、教材编制上都不能脱离实际,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革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既能动手,又会动脑的劳动高手,但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劳动者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这样的职业教育,既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劳动者的就业,也为高等教育准备了强大的后备军。学生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在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随着工作成绩的积累和知识技能的提高,福利待遇也会不断增加,劳动者如果这样已经知足,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直到退休,如果不满足现状有了更高的追求,就可以工作一年以后考大学。这样的大学生源,既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又有明确的学习深造的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普通高中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  

还要说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问题。当前的高等教育不应当是扩招更不能是普及,而是要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由于盲目的扩招,不但降低了教育的质量,还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和就业的困境。  

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当前最需要的是:要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
要有广阔优质的生源;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专业素质高并有开创性思维的教师队伍;
还要有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教学环境。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只要认真贯彻就能端正方向,使高等教育走向正确的轨道。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不论是专才还是通才,大多是从事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劳动还要生产出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教育普遍的最根本的原则。取消了高中,高等教育的生源更广阔了,质量更优秀了。凡是有一年以上工作或劳动的经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在业或待业青年,都是高等教育的招生对象。大学有各种类型和等级,各类大学又有各种不同的专业,对于招收的新生不能要求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其实一般的文科和文艺体育类专业,有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水平就基本够用了,对于要求数理化水平较高的理科,特别是高深科技专业,即便是高中的水平也不够用,这可以采取延长学制,增加预科班的办法来解决。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本身就要又红又专。要有正确的思想灵魂,不能用封资修的错误思想误导学生。要紧跟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的吸收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实和武装自己,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带领学生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勇攀世界文化科技高峰。还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不要只是传授知识评定分数,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的广阔天地,到生产劳动第一线,到街道社区,到市场,到社会的公共场所,进行调查研究,感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要研究的课题,回到学校再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几个反复,最后完成一个高水平的课业,这比一个满分的书本答卷更有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应当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当然那些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验室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是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也可以扩大招生,甚至在全民中普及高等教育,人人都有大学文凭,到那时仍然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精英只是少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也不能改变。  

以上所讲的只是常规教育体系一个概括的构想,如果要付诸实施就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我认为除了要搞好常规的教育以外,还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以保证公民素质不断地提高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中央号召建设学习型社会,不要像素质教育的口号那样,几年来只是停留在空喊上,主管教育的部门应当负起责任来,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真正贯彻落实到社会的最基层,乃至每个家庭和个人,让学习的风气遍及全社会,教育的成果惠及每个人。  

我这几年的想法汇集到一起就这些了,前几年是和我的亲友聊天,现在就算是在和我的网友聊天,教育改革折腾了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我对教育改革也就没有什么信心了。我的想法可以给网友提供一个聊天的话题,如果某些有良心的、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家,对我的想法有兴趣的话,就算是我抛出的一块引玉的砖吧!

【篇3】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

十九教育方针内容54字十九教育方针内容

分类:

制度法规 | 标签:教育方针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八大)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六大)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范文二:新时期教育方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认真回顾我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系统率先拨乱反正,从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水平。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两大突破”,取得了“两大成就”,形成了“一个教育品牌”。“两大突破”:一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城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是办学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一无、两有、三配套”(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三配套)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目标的全面完成,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到农村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17.3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了164.31万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两大成就”: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07%。二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

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成人和职业教育体系。全市6县(市、区)全部通过完成省“科教兴(乡)县工程”验收。“一个教育品牌”:就是全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全省和全国现场会先后在我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对我市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全市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正在向教育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了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更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尤为紧迫。

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上得了”向“上得好”转变,由单层次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八是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较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已经启动实施。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我市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服务多元化,终身学习全民化,到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中心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结合晋城教育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上有新突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十二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到2021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一是逐步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1年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市全面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和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校建设,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三是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向城市、县城集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到2021年,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园实现标准化办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条,建设有符合标准的食堂、宿舍、厕所和卫生室,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6县(市、区)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三是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高中办学条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升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三是要在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市实际,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实现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校际差距。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内师资、办学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积极推进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增加城镇和市区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县城和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制度。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迟缓的县(市、区),要进行问责。要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推进和制度保障,促进各地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二要持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通过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三要坚持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编制定期调整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结构比例。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关键在坚持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加强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我们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系统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晋城做出全市教育系统更大的贡献~

一、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三、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自强 好学善思 勤劳节俭 感恩助人

四、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教育方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认真回顾我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系统率先拨乱反正,从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水平。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两大突破”,取得了“两大成就”,形成了“一个教育品牌”。“两大突破”:一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城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是办学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一无、两有、三配套”(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三配套)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目标的全面完成,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到农村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17.3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了164.31万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两大成就”: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07%。二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和

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成人和职业教育体系。全市6县(市、区)全部通过完成省“科教兴(乡)县工程”验收。“一个教育品牌”:就是全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全省和全国现场会先后在我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对我市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全市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正在向教育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了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更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尤为紧迫。

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上得了”向“上得好”转变,由单层次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较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已经启动实施。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我市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服务多元化,终身学习全民化,到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中心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结合晋城教育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上有新突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十二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到2021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一是逐步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1年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市全面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和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校建设,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三是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

源和办学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向城市、县城集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到2021年,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园实现标准化办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条,建设有符合标准的食堂、宿舍、厕所和卫生室,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6县(市、区)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三是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高中办学条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升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三是要在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市实际,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实现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校际差距。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内师资、办学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积极推进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增加城镇和市区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县

城和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制度。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迟缓的县(市、区),要进行问责。要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推进和制度保障,促进各地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二要持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通过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三要坚持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编制定期调整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结构比例。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关键在坚持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加强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我们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系统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晋城做出全市教育系统更大的贡献~

【篇4】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

十九教育方针内容54字十九教育方针内容

分类:

制度法规 | 标签:教育方针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八大)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六大)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范文二:新时期教育方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认真回顾我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第 1 页 共 24 页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系统率先拨乱反正,从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 2 页 共 24 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水平。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两大突破”,取得了“两大成就”,形成了“一个教育品牌”。“两大突破”:一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城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是办学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一无、两有、三配套”(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三配套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第 3 页 共 24 页

盲后目标的全面完成,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到农村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17.3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了164.31万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两大成就”: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07%。二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
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成人和职业教育体系。全市6县(市、区全部通过完成省“科教兴(乡县工程”验收。“一个教育品牌”:就是全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全省和全国现场会先后在我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对我市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全市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正在向教育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第 4 页 共 24 页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了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更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尤为紧迫。
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第 5 页 共 24 页

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上得了”向“上得好”转变,由单层次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八是加强教
第 6 页 共 24 页

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较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已经启动实施。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我市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服务多元化,终身学习全民化,到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中心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结合晋城教育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上有新突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十二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到2021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一是逐步普及学第 7 页 共 24 页

前教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1年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市全面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和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校建设,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三是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向城市、县城集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到2021年,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第 8 页 共 24 页

园实现标准化办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条,建设有符合标准的食堂、宿舍、厕所和卫生室,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6县(市、区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三是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高中办学条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升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三是要在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市实际,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实现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校际差距。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内师资、办学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积极推进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增加城镇和市第 9 页 共 24 页

区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县城和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制度。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迟缓的县(市、区,要进行问责。要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推进和制度保障,促进各地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二要持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通过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三要坚持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编制定期调整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结构比例。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形成以聘用第 10 页 共 24 页

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关键在坚持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加强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我们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系统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晋城做出全市教育系统更大的贡献~
一、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 11 页 共 24 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三、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自强 好学善思 勤劳节俭 感恩助人 四、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 12 页 共 24 页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教育方针
第 13 页 共 24 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认真回顾我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系统率先拨乱反正,从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第 14 页 共 24 页

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水平。主要成第 15 页 共 24 页

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两大突破”,取得了“两大成就”,形成了“一个教育品牌”。“两大突破”:一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城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是办学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一无、两有、三配套”(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三配套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目标的全面完成,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到农村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17.3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了164.31万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两大成就”: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07%。二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和
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成人和职业教育体系。全市6县(市、区全部通过完成省“科教兴(乡县工程”验收。“一个教育品牌”:就是全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全省和全国现场会先后在我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对我市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第 16 页 共 24 页

全市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正在向教育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了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改革人才第 17 页 共 24 页

培养模式,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更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尤为紧迫。
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上得了”向“上得好”转变,由单层次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第 18 页 共 24 页

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较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已经启动实施。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我市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服务多元化,终身学习全民化,到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中心和实第 19 页 共 24 页

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结合晋城教育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上有新突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十二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到2021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一是逐步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1年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市全面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和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校建设,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三是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
第 20 页 共 24 页

源和办学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向城市、县城集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到2021年,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园实现标准化办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条,建设有符合标准的食堂、宿舍、厕所和卫生室,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6县(市、区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三是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高中办学条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升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三是要在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市实际,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实现市第 21 页 共 24 页

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校际差距。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内师资、办学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积极推进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增加城镇和市区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县
城和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制度。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迟缓的县(市、区,要进行问责。要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推进和制度保障,促进各地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第 22 页 共 24 页

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二要持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通过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三要坚持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编制定期调整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结构比例。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关键在坚持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加强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我们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系统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第 23 页 共 24 页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晋城做出全市教育系统更大的贡献~


第 24 页 共 24 页

推荐访问:范本 方针 通用 主题教育12字方针范本(通用4篇) 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 2023主题教育12字方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