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5篇

篇一: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牛家良(全面负责校本工作)

  组员:崔运安

  赵联忠

  马贺华、徐元坤、时睿君、李敏满孝纯(具体负责校本工作)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2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7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时)

  三至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6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4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劳技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

  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3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

  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4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工作,我校根据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摸索,形成了一份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学校校情的分析: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附设1个学前班,有14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学校地处南昌县广三公路旁,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校园内生机勃勃,香气宜人。学校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是三江镇一个花园式的农村学校。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以“德育为首,教学为核心,强化内部管理,争创学校特色,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秉承“勤学、苦学、博学、乐学”的校训,倡导学生以“正直、善良、谦虚、诚实”的校风坚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追求下,对原有的学校课程组织形式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校校园文化单调,家庭缺少父母关爱,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调查与访谈,从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求知欲望等学生有很大的需求。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学校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我校整体规划了校本选修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发展。

  四、学校课程内容的开

  1、我的童年音乐组

  2、少年红色影院组

  3、国学金典颂读组

  4、象棋、军棋、五子棋类组

  5、乒乓球组

  6、临摹、室外写生组

  7、剪纸、书法组

  8、学校合唱团

  9、中国梦写作组

  10、我爱阳光田径组

  五、课程实施步骤

  1、教导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校本课程(选修)花名册》,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六、课程评价要求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教导处审议。

  2、每次上课前备出简案,学校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教师要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全体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教导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教师结合小组学生平时活动等一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查,作为学生综合整体素质考查的一个总要依据。

  8、每学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5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成员:d(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篇二: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1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

  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把解决教什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课程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则:

  1、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从教材出发

  2、拓展要与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要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拓展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自然、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三、参与年级:一至六年级

  四、参与教师:全校所有任课教师

  五、拓展内容:

  语文学科

  1-3年级根据教材内容以字词拓展为主,适当加进一些国学方面的词语、典故、诗词等;4-6年级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分类拓展。

  数学

  主要以趣味数学为主、把数学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义、性质的巧妙运用,数学中的多解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数学中的偏题怪题,作为拓展的主要内容,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然学科

  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标本制作、简单的学具制作、科技小发明、思品学科

  主要以国学为主,《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教会学生做人。

  体育与艺术学科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巩固太极拳、葫芦丝、巴乌、国画、剪纸、布贴、十字绣取得的成果,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据班级实际要以学生自主拓展为主,教师要对拓展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拓展时要定内容、定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带动差生参与到课程拓展中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3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

  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

  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4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

  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国学立品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

  特色。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

  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5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

  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

  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

  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

  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篇三: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房山区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房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体化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区教委“1123”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规范地方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引导学生增强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了解,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建设有我区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二、课程目标㈠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符合我区区情和学生需要的优质课程,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

  ㈡承袭、弘扬我区优良的文化传统,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人才,为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㈢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执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㈣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开发的原则㈠发展性原则。

  地方课程既要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自我完善。

  ㈡地域性原则。

  地方课程所选择的内容应与当地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地域特色和地区需求。

  ㈢时代性原则。

  /地方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促进学生认识现实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

  ㈣实践性原则。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

  四、课程设置及说明依据北京市课程规划、地方课程设置原则、房山区社会、文化资源以及房山区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发展实际,在落实北京市健康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基础上,开发了《房山——我为你骄傲》(小学)和《房山区地理》、《房山文化》(中学)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内容涉及房山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如乡土地理、民风习俗、历史文化、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要求进行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确保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在确保北京市专题教育课时总量的同时,严格按照北京市区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平均每学年约31-33的课时要求开课。

  其中《房山——我为你骄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12课时;《房山区地理》单独开课或与国家地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36课时;《房山文化》单独设置课程,安排独立课时,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初中18个课时,高中36个课时(具体说明见附件二)。

  五、课程实施㈠单独安排课时,独立实施学校在确保课时总量和师资平衡的前提下,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利用单独课时开展地方课程教学。

  同时,依据学科教学需要,设立教研组、学科组等机构,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㈡与相关国家课程整合实施《房山区地理》、《房山文化》和《房山——我为你骄傲》在内容上有很多都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育主题相关联,在实施时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些学科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连接点,适时拓展,将2地方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置换、渗透、缝合、延伸等方式整合到国家课程中实施。

  ㈢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施在地方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讲座等实践活动来实施课程。

  六、课程评价地方课程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和发展的动力。

  采用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方式,促进多主体共同成长。

  学业考核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周期性地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区地方课程工作小组定期评选地方课程优秀作品和先进学校。

  七、课程管理成立房山区地方课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地方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地方课程的规划、保障和监督等工作;地方课程工作小组负责地方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工作。

  教研部门建立教研交流制度,建设地方课程资源网络系统,加强地方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做好地方课程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学校在课程管理中,要根据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不应用国家课程或校本课程来挤占地方课程的课时,不应随意提高或降低国家、地方规定的课时标准,充分发挥地方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

  /八、保障措施㈠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规划并组织好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及教师的培训工作,依据“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加强培训资源建设以及对地方课程师资培训的研究工作,广泛发动和组织教师教育机构3人员、教研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等,对地方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逐步形成“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地方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㈡加强研究,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加强对地方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地方课程的建设。

  要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㈢加强考核,确保课程开足开好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三级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实施的情况纳入督导评估内容,督促学校尽快开齐开好,对严重违背课程设置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要鼓励相应学科教师积极承担地方课程的开设,实施地方课程的工作量也要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地方课程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同样享有评优、评先资格。

  地方课程的学习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对接,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学业水平档案。

  附件:

  1.房山区地方课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名单及职责

  2.《房山区地理》、《房山文化》、《房山——我为你骄傲》课程设置说明房山区教育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附件1:

  4房山区地方课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名单及职责

  一、地方课程领导小组组长:

  郭志族组员:

  /赵瑞兰米忠诚刘立钦周靖合职责:

  1.制定与地方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2.明确地方管理课程的职权

  3.建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课程(包括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的指导、监督、检查等)的规章制度

  4.组织地方课程建设的队伍

  5.组织地方课程的评价、监督工作

  二、地方课程工作小组组长:

  米忠诚副组长:

  周靖合组员:

  武玉章杨凤娟刘占喜覃遵君武维民石桂梅职责:

  1.确定地方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2.制定地方课程开发规划

  3.明确地方课程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主要内容、课程形态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4.组织地方教材的立项、申报和编写

  5.课程资源建设,包括组织编写相应种类的教学资料,收集和利用好各类课程资源

  6.组织地方课程教师队伍培训

  7.检查、指导地方课程的落实

  8.制定地方课程的评价方案附件2:

  5《房山区地理》课程设置说明

  /一、课程性质《房山区地理》是地方课程中乡土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国家课程统编教材内容的延伸和实证,是整个新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房山区地理》定位为北京市中学地方课程教材。

  二、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逐步养成地理观察和区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房山区地理》以部门地理阐述为主线,具体内容分成七章:

  首都的西南门户;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发展中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迅速崛起的新型工业;蓬勃兴起的旅游业;蒸蒸日上的商业、教育和卫生事业;房山的未来。

  四、教学建议主要由地理教师来授课,把《房山区地理》与国家地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36课时,占2学分。

  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

  在授课内容上可以不拘泥于《房山区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可根据本校师资情况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做适当取舍,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本校区域特色的内容。

  正确处理好地方课程资源和国家课程资源的关系,坚持以《房山区地理》为核心,综合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五、评价建议学业评价可以采用考试和考查的方式。

  考试主要是指把讲授内容纳入期中、期末考试,最后纳入综合评价。

  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比如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能力、在调查、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等,方法上建议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房山文化》课程设置说明

  6一、课程性质《房山文化》作为国家教材《文化生活》的补充教材,是对《文化生活》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是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房山文化》定位为北京市中学地方教材。

  二、课程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精神,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国家课程《文化生活》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了解房山文化,致力于为传承和发展房山文化做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房山文化》共设有六个专题:

  走进房山文化;领略房山地理文化;回首房山历史文化;纵观房山教育科技文化;欣赏房山艺术文化;继承发展房山文化。

  四、教学建议《房山文化》单独设置课程,安排独立课时,主要由政治教师授课,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初中18个课时,高中36个课时,并占2个学分。

  分学段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力求让目标的制定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心理及能力状况相适应;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在课程的学习中,应体现学生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

  五、评价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要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体现鼓励性和肯定性,保持开放性和多元性,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建议采用开卷测试方式,了解和评价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等)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课程学习与文化素养发展记录等,了解和评价学生文化知识与能力素质以及人文素养发展的情况。

  《房山——我为你骄傲》课程设置说明

  /7一、课程性质《房山——我为你骄傲》是在我区小学实施的一门地方课程,它以房山历史、自然资源、非物质文化为基础,有效整合了地区教育资源,是对传承和弘扬本区域文化的有力补充。

  二、课程目标《房山——我为你骄傲》以知房山、爱房山、建房山为实践总目标,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为主要任务,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合作探究,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房山——,我为你骄傲》共有四个主题,即家乡的历史、家乡的旅游、家乡的物产、家乡的民俗文化。

  每课内容首先用简短的文字做一简要概述,随后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主题内容,给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读一读”对主题进行拓展,最后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

  《房山——我为你骄傲》主要由综合实践学科教师授课,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五年级上学期使用,共12课时。

  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实际可以适当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探究活动。

  五、评价建议将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即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教师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8

篇四: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

  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

  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

  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

  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

  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

  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

  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

  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

  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

  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

  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

  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

  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保证学校课程开发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

  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

  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

  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

  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

  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

  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

  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

  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

  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

  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

  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

  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方案二: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于

  20xx

  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

  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

  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

  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

  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

  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

  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

  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

  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

  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

  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

  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

  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

  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

  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

  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

  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

  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

  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

  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

  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

  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

  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

  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

  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

  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的建设。

  方案三:凤凰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

  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

  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

  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

  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

  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

  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

  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

  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

  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

  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

  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科学、语文、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

  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

  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

  35周,学校机动时间

  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

  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

  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

  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

  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

  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

  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

  、《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在四年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

  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

  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

  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

  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

  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

  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

  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

  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

  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

  课时,上课不超过

  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

  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

  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

  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

  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

  2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

  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

  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

  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

  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

  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

  27课时,任课教师人均

  15课时。

  2、附:凤凰小学教师任课情况

  方案四: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

  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

  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

  与“航运”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

  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

  定基础

  二、设置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

  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

  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

  程。

  三、课程目标:

  (一)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

  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

  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内涵解读:会学习——养成主动

  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

  运用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

  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

  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

  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

  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

  习不少于

  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

  小时;

  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

  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

  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

  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组

  长:曲保华

  副

  组长:张荣义

  组

  员:朱海石、杨宝霞、冯丹丹、信超男、任丽丽等

  校长负

  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

  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各部门在课

  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

  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

  验。

  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

  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

  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

  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

  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

  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

  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五、课程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建立、完善以教师、学生为主的发展评

  价指标体系,实现课程的目标。

  (一)学生评价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须努力”、记录,提倡鼓励性评价。

  2、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

  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学习的情况。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

  出等形式展示,获得者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收获园内做记载。

  (二)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

  目标。

  3、教导处(德育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

  对教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

  “优良,合格”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登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

  有一定科学性、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

  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

  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

  谐发展。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www.kj-cy.cn)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kj-cy.cn/htm/2014113/66492.htm

篇五: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

  1、要体现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2、要体现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四、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区划;

  3、自然资源;

  4、季节特征;

  5、风土人情;

  6、交通运输;

  7、政治、经济;

  8、工业;

  9、文化、教育;

  10、商业、科技;

  11、畜牧、养殖;

  12、旅游、环保;

  13、历史;

  14、名胜、古迹;

  15、主要成就

  五、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3―6年级每周1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成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导组,完善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5、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6、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0、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课程。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2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21年9月~2021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3我校于2021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4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国学立品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

  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

  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5一、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二、数学学科发展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第九单元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三环七步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索(整理有效信息--列式--理由--试做)、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

  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有关的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①整理有效信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从多个信息中选择必需的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信息选择不准确必然导致算式的错误。选择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体现出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真正理解和明晰。

  ②列式: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各个有效信息的内在关系,列出算式。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③理由:让学生解释自己所列的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信息,算式的前后有哪些联系。解释理由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解决问题的理解,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

  ④试做: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进行检验。

  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分享他人的想法,彼此交流、讨论、补充、提示。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⑤交流:通过小组内交流,彼此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⑥汇报: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的成果,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结提升(优化):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和优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成共识并确定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6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把解决教什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课程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则:

  1、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从教材出发

  2、拓展要与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要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拓展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自然、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三、参与年级:

  一至六年级

  四、参与教师:

  全校所有任课教师

  五、拓展内容:

  语文学科

  1-3年级根据教材内容以字词拓展为主,适当加进一些国学方面的词语、典故、诗词等;4-6年级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分类拓展。

  数学

  主要以趣味数学为主、把数学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义、性质的巧妙运用,数学中的多解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数学中的偏题怪题,作为拓展的主要内容,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然学科

  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标本制作、简单的学具制作、科技小发明、思品学科

  主要以国学为主,《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教会学生做人。

  体育与艺术学科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巩固太极拳、葫芦丝、巴乌、国画、剪纸、布贴、十字绣取得的成果,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据班级实际要以学生自主拓展为主,教师要对拓展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拓展时要定内容、定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带动差生参与到课程拓展中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推荐访问: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课程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