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7篇)

篇一: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评语(共12篇)

  第1篇:信息技术课评语

  聪明伶俐,尊师守纪的你,在校能够认真完成老师教给你的任务。希望你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完成更棒的作品。

  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本学期你在计算机操作上有非常棒的表现,令老师赞叹。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计算机知识还是比较快的,若你能在学习上再下功夫,一定会更棒的!

  你聪明伶俐,若你在学习中也能认真投入,做到不懂就问,善于发现计算机中的知识,相信你在计算机方面会有突出的表现。

  你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总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并可以帮助其他同学,你很棒!

  你,反应灵敏,经常能发现一些计算机上的小技巧,望今后你可以多帮助其他同学。

  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喜欢你上课专心听讲,勤奋好学的劲儿,不要骄傲,好成绩会一直跟你交朋友的。

  你是聪明伶俐的乖孩子,若你在学习上能够更加主动,上课多举手发言,老师相信你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高。

  你是非常招老师喜欢的学生,能够尊师守纪,对自己也要求严格,你很棒!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本学期你的计算机操作上有很明显的进步,继续加油!

  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大胆地举起你的小手,计算机操作很熟练,你很棒!希望你可以更加的又创造力。

  聪明伶俐,尊师守纪的你,在校能够认真完成老师教给你的任务。希望你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完成更棒的作品。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计算机知识还是比较快的,若你能在学习上再下功夫,一定会更棒的!

  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管不好自己。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印象中,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若你能戒骄戒躁,老师相信你会有不错的成绩。

  性格文静的你,学习上比较刻苦,但是容易在细节上出错,不过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很活泼聪明,接收新知识比较快,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老师希望你能够踏实认真点,这样你会更棒的!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老师能看出你很喜欢计算机,加油吧!你会很棒的!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希望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

  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希望你可以克服自己的缺点,在课上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会非常出色的!

  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管不好自己。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印象中,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若你能戒骄戒躁,老师相信你会有不错的成绩。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老师能看出你很喜欢计算机,加油吧!你会很棒的!

  性格文静的你,学习上比较刻苦,但是容易在细节上出错,不过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很活泼聪明,接收新知识比较快,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老师希望你能够踏实认真点,这样你会更棒的!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明白:一份汗水换一份成功。希望你能够认真对待学习,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第2篇: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

  上一篇下一篇2021年06月11日10点06分|(分类: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课,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有些共性的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因此评价信息技术课,要照顾到共性与特性。

  共性方面: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性方面:信息技术属于技术,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具体知

  识的运用,要掌握操作本领。人们掌握一门新技术,要经历入门—逐渐熟悉—提高的过程。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考虑,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以往人们最关心的),而且要关心学生如何学会的(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

  入门阶段,教师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制定和督促执行必要的纪律。教师要认真,不随便。把学生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好奇逐步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练习中来。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要反复强调,解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护设备、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牢记规定)。让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要尽量简单容易。学生通过模仿,逐渐认识计算机,消除神秘感,产生成功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要再演示。教师不厌其烦地演示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入门阶段可以采用,经历了入门阶段后,再这样做,对学生学习不会有什么帮助。教师的演示要放在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操作或新的操作技巧,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开始就要有准备,有意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演示讲解内容上,数量逐渐减少,要求学生探索,自学的逐渐增加;在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开始让学生自学比较容易的内容,逐渐增加让学生自学的困难。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学习。

  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师生交互方式。教师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主导思想不同,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多少也不同。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并学会深入掌握技术的方法为主要课程目标。问题的类型应该主要包括记忆类、操作类和探索学习类,记忆类问题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必须牢记的知识、操作要领、快捷方式等;操作类问题指操作方法和

  技巧;探索类问题是指为学生设置疑问,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索、常识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三种问题各有其作用,不能简单说哪个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主旨,灵活使用不同的问题;其次,提问的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需要记忆的内容。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简单操作后,可以适当增加操作类和探索类问题,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具备了探索能力时,教师就要多设计探索类问题。那种不考虑学生情况,不注意教学阶段,不注意学习内容,随意提问无关问题或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的提问式教学,表面看似“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实剥夺了学生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而这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探索能力的最好方式和途径。我的意见,如果在计算机房上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独

  立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应该占四分之三以上,让学生守着打开的计算机,不让操作,学生会怎样考虑?(还不要说空耗的资源和计算机对学生的伤害)。对于那些不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房面对打开的计算机。

  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练习有别于语文、数学和其他学科。应该以掌握、巩固操作技能为中心。作业要考虑到教学阶段和学生差异两个方面。入门阶段,练习作业的内容一般以模仿为主;以后逐渐增加教师提供原则,学生自主设计或合作完成的作业。入门阶段要求要尽量统一,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凸显,教师要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可以布置两种或以上作业,其中基本作业(最低要求),为必须掌握的操作练习。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又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是学校要培养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课同样有此责任。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利用优生,发挥生生互教、优生代替教师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好方式,但又不是唯一的好方式,不要不分学习阶段和内容,长期固定采用小组合作,其次,小组合作要避免“能者多劳”,别人看热闹的现象。如果组织指导不当,就难免出现越不会的,越不愿做的现象,这只能加速“两极分化”,失去了团结互助的小组学习本意。小组学习应该建立在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并最终以促进个人独立获取知

  识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用积极的作品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是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评价时不仅注意到具体技术的应用,还注意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生活社会常识,美学的综合运用,注意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不注意到这些,就会走向单纯技术的道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集体的和谐发展,评价要避免教师一言堂,避免挑剔,不能用刻薄的语言对待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评判式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入门阶段和对待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评价是为了发展,为了进步。即使是对待优秀学生,或完成了入门阶段后,评价原则依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教学是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的体现。敬业要表现在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为最高原则。任何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言行都不应该出现。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认真地思考。学习新知识,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思考自己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发展自己,完善自我。

  第3篇: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

  东瓜中心完小2021—2021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3~4年级)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逐步建立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规定的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结合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编写的《新刚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我对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的评价方案如下: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一)情感态度(平时评价)----评定方法

  总分100分,基本分20分,没有达到或违反下列项目,不加分和扣分。在此基础上,出现下列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和扣分。

  学习习惯

  :

  1、无故迟到或缺课(-1~-2)

  2、上课无故讲话、大声喧哗,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纪律(-1~-3)

  3、捣乱影响他人上课学习的(-1~-2)

  4、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以外的事(-1~-3)

  5、删除或擅自偷看、修改他人文件,侵犯他人隐私(-1~-5)

  6、故意破坏机房设备或窃取学校财产(-1~-5)

  7、故意使机房机器感染病毒(-1~-2)

  8、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校获奖(1~3)在区或区级以上获奖(2~6)

  9、课后帮助整理机房(1~3)

  10、上课发言特别精彩(1~3)

  自主学习:

  11、上课不带应带的学具的(如:教材)(-1~-2)

  12、不完成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的(-1~-2)

  13、课堂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有深度有价值的(1~2)

  14、每次自觉预习教材知识,表现突出(1~2)

  15、对信息技术有深厚兴趣,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兴趣活动(1~2)

  16、课外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得成果,创作的作品有创意和有突破的(1~2)

  合作学习:

  17、主动帮助他人学习的,辅导他人上机的(1~2)

  18、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经常帮助他人改正缺点(1~2)

  19、在合作小组中,能够起领导组织作用,表现突出(1~2)20、在学习中自高自大,讽刺挖苦他人的(-1~-2)

  21、在合作小组中不与其他人配合,表现极差(-1~-2)

  22、认真填写上机使用记录表。(2~5)

  每个人基本分均为15,因此在态度情感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在

  基本分的基础上增减,超过20以20计算地,低于0以0计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

  (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评价

  这里的评价可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在平时上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张和自己写得较好的作文用拼音输入法录入电脑并保存,要求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内容充实、技术性艺术性强。

  1、交作业两份,作为基础成绩。

  2、平时表现成绩。

  3、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在一节课里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张和一篇文章的排版。

  本次考试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在学分认定中所占比例为5:5,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各自独立操作,终结性评价全校统一进行,实行等级评价:85分以上为A等(优秀),84-75分为B等(良好),74-60分为C等(及格),59分以下为D等(不及格)。

  第4篇:信息技术课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

  信息技术课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

  彭南京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该模式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特征,又适合其工具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尤其适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与活动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出发,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评价,以便充分发挥评价、导向、调控和激励功

  能.。

  一、信息技术活动

  教学模式概述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具体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课程整合、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协作、创新学习等思想为指导,构

  建出的一种新型活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展的过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题性活动项目及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其具体模式图如下:

  具体来讲,该模式的操作步骤是:

  一、教师分析信息技术活动目标

  二.设计具体的整合活动任务。

  三、教师呈现活动任务。

  四、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活动设计;

  五、小组协同学习:

  六、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

  七、教师总结评议,八、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依靠信息技术的帮助,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的知识和体验性的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实现多学科,多知识的整合。

  从活动空间来看,活动教学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在校外社会实践中进行,同时学生也可以广泛地选择活动内容,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内容上看,活动教学主要是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亲身

  实践和亲身体验。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亲身探索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

  根据以上活动教学模式的特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采取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两部分。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掌握科学的数据.了解教与学两

  个方画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过程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活动成果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考核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1.活动过程评价

  在活动过程评价中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以促进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活动课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二、体验分享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意见和看法,将个人的收获转变成大家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个体评价和集体中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要评价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的表现,还应对活动的组织工作参与评价。

  四、非等级评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具体应做到:采用口头评价或口语评价法,不采用等级评分法。评优不评劣,遵循以上评价原则,具

  体活动过程可参照表1。

  2.活动成果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成果评价的任务主要以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应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采用体现形成性的考查方式和采用体现总

  结的考试方式两种形式。

  考查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检查后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是形成性评价。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及教学媒体的不同而灵活地采取考查方法。考查的基本方法有:课堂提问、书面答题、作品评价、上机操作等,集中体现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形式,一般是在期中、期末或本学科结业时

  进行,是总结性评价,考试结果是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可分为答题和上机操作两种;对于基本知识或基本概念可以用卷面测试的方法来考核;对于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可以用上

  机操作测试的方式来考核。

  考核标准可按等级划分学习成绩水平:

  一、基本知识可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基本知识达到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够记住或复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对基本知识达到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或直接运用。对基本知识达到运用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用新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二、基本技能可分为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三个层次。对基本技能达到初步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速度较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错误)、对基本技能达到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对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熟练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水平较

  高的、熟练的操作:

  三、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活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

  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教学目标

  教学日际能否实现.在判断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信息技术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一、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四、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

  术学科和课程整合的特点,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活动任务的设计及导人)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信息技术活动课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同时要具有层次性。适合由于条件差异而引起的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通过活动任务的导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开展活动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语言的启发性、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设计,积极开展探

  究活动,出色地完成任务。

  3.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活动课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一、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课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活动课教学。

  二、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三、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活动课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补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4.教学效果

  活动课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的形成、基本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形成。

  二、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

  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模式教学评价表,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动课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只是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不能直接作为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评价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

  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第5篇:信息技术教师评语

  在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时,你能快速准确地把算术式计算出来,说明你学习认真细致。并且这种学习精神一直贯穿于整个学期学习当中,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在自学文件管理的理论知识时,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中可见你的计算机基础和自学能力都不错。但是学期后半段有点松懈,希望你能一往直前,加油!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当中你都很努力,把握了每次提高发展的机会,老师很高兴看到你在不断地前进和进步,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你定会有所收获!

  虽然课堂上默默无闻,实际上你很要求上进。很高兴看到你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现在打好地基,将来就能成就高楼大厦,继续努力!

  你的画图作品画得不错!学期前半段表现优异,但是后半段表现一般。学习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能扬起风帆,不断向前!

  在学习计算机中计算器软件的使用时,你是班上第二个准确算出算术式结果的学生,说明你反应敏捷、做事细心。这种学习习惯和态度将会使你受益终生,继续努力吧!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每次课堂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很少见你提问题,但是你的习题作业质量都挺高,说明你基础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希望能多交流,多总结,争取更大进步!

  你运指如飞的输入速度令人惊叹!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毅力,定能勇攀高峰,加油!

  很高兴你参加了网页制作的学习小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你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理论基础和操作都不错,在网页小组中也帮了老师很多忙,老师很感谢你。希望新的一年能继续一如既往!

  你是个活泼外向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突出。希望能保持这样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勇往直前!

  你是个尽职尽责的科代表,在学科学习上也能认真专注,在老师心目中是个好学生。望能更勤于实践,你定能做得更好!

  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靠你的聪明才智很快迎刃而解。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更高些,更远些!

  本学期有关文件的理论学得不错,但是操作上相对就比较薄弱。信息技术是理论结合操作的课程,希望你能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勤于实践,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在老师的成绩本上,留下了你这学期以来每个坚实脚步的印记。高楼平地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你学习主动认真,电脑基础好,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错。希望你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老师的成绩登记表上,你只留下了理论练习时的成绩。学习是需要付出汗水才能有所收获的过程。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见到你辛勤播种的过程。

  在自学文件管理的知识时,你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信息技术的理论、操作都能轻松掌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油吧!

  你的画图作品有新意,画得不错,每次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你是一个文静的孩子。虽然很少见你提问题,但是老师的成绩登记表上记录了你撒播汗水的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老师得成绩本上,留下了你这学期以来每个坚实脚步的印记。高楼平地

  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你是个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布置一些操作任务时,你总是能自主探究出操作过程来,只是对理论部分的重视不够。希望全面打好基础,勇攀高峰!

  电脑基础比较扎实,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抓住重点,习题作业的完成质量高。希望你再接再厉,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你的学业就会更上一层楼!

  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细流,广博的学识全凭日积月累。希望你能在青春道路上撒下你的汗水,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你是个聪明勤奋、有目标有追求的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把握了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凭着这种契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定能不断向前!

  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不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专注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使学业成绩得到更大提高!

  上课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较好。但是学习上自主探究的精神还不够,知识要靠积累和总结,只有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加油!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和更新自我的努力过程。要把握每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前进,才能有所提高。老师衷心地祝愿你学业有成!

  你运指如飞的输入速度令老师和同学们惊叹!理论基础也不错,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希望能更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相信你会有大的飞跃!

  从文件管理的学习中看出你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相当不错。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使学业成绩得到更大提高!

  这个学期以来,你在键盘输入、理论学习、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高楼平地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在信息技术方面,你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能用心地完成每一次练习。只要坚持对学习的投入,我相信你定会有大的收获!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每次课堂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时,你快速正确地得出了算术式的答案,看出你做

  事认真细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希望继续发扬。

  你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很突出,无论老师设置了多少学习上的障碍,你都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轻松跃过,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希望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周围同学一起提高!

  你运指如飞的速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错,希望再接再厉!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每次练习都能认真完成。老师欣喜你的每一次进步,加油吧!

  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非常优异,无论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有突出的表现。希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你的电脑基础不错,能自如地使用操作计算机,也具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如能在理论学习方面再花些工夫,定能有更大的收获,努力吧!

  快速的键盘输入速度说明你对操作计算机并不陌生,操作基础良好。但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很不高,你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是吗?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一位朴实、勤学、上进的学生。能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练习和作业,只要你坚持对学习的投入,我相信你定会有大的收获!

  你电脑的操作基础和理论基础都不错,课堂学习游刃有余。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使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希望今后你在学习中大胆施展自己的才干,表现自己!

  还记得课堂讲到录音机的用法时,当其他同学都寂静无声时,你自告奋勇上台示范,这样的精神和态度让老师印象深刻。这种自主、勇于挑战的精神将受益终生,加油!

  你的文件管理理论成绩是全班最棒的一个!但是其他方面呢?为什么就甘愿让它们空白着。希望能有所调整,撒下汗水,才能超越自我,有所提高!

  凭着对电脑的兴趣,以及较好的电脑基础,课上的练习作业你都能按时按质完成,看着你不断进步,老师很高兴。希望发挥你的自主能动性,早日制作出你个人风格的电脑作品。

  第6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迁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与技术也有所不同:

  1.自我调节式评价。对于由教学目标决定的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进行此类评价可以比较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学习状态,判断其是否取得进步。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暗示引导作用、与答案相连的提问,具有跟踪、记录功能的联系单元或一些必要的测评量表。学习者可以进行一些提问自答、练习自测和量表自评等。

  2.计算机辅助测验。它是指用计算机编制和实施独立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客观性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具有生成测验的功能,教师只要设计并录入试题的具体内容,测验模板就能按照所选择的形式和格式自动生成教师所需要的测验。通过多媒体作业与考试系统提供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学习者通过使用一些按照不同组题策略选出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做联机测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和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测试成绩,发掘教学过程信息,学生借助统计图表进行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发掘诊断学生学习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

  3.电子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各项信息,包括非优秀的但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各种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映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通过这个档案袋教师不仅可以对其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档案袋的主人可以从自己的档案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建立电子档案袋系统,减轻教师建立和管理档案袋的工作量,可以推进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估。

  目前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计算机网络已经走入了课堂,对于将评价过程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在实际运用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些电子支持的评估系统在实践中应用。例如:由湖南托普信息学院开发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由Sunburstcommunications开发的学习者档案袋系统(LearnerProfile);由JacksonSoftware公司开发年级快速管理系统(GradeQuick),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发展性评估系统等都是将计算机运用于支持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尝试。

  第7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反思

  黔江职教中心——王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1-2021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实际,我针对自己在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写出如下反思报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用笔书写,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网上书写,通过网络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最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算”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内涵和外延极大的扩展。很好的把握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

  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调动学生,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思维得到开发,这就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

  1、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几年来,计算机组在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探究方法来进行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就某一“学习问题”自觉地、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于是教师从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动的。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会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因为学生、教师的推动,任务的本身也会发生一些事先不可预知的变化,可能发

  生更为深层次的拓展。

  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是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从理想的状态来讲,整合型课程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计算机组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整合进来,在课堂上不仅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且涉及多学科知识,将各类学习看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促进和实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真正联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例如在讲解软件时,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求Excel中的内容。

  这类课型其优势在于:首先,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所熟悉的或喜欢的知识有关联时,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识就立即变得开阔起来,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形成突破口,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整合课型促进了多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创造的源泉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才具有创造的基础,才

  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创设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身临其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五一劳动节到了,让学生设计庆祝自己父母节日的图片;学校要召开运动会,让学生设计本班啦啦队的标语牌以及设计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学校要召开辩论会,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讲等等。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创造的源泉,又有创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作潜能。学生的能力也会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环境。

  开展基于主题研究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是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环境的一个好方法。创设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完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和交流,完成对某个主题的了解、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不仅要创设主题,还要设计符合学生情况和学习环境的任务。而且主题和任务要有实际意义,要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例如,“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不同的任务: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环保专刊”或有关环保的演示文稿,介绍和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环保建议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网站等。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高二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

  免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用Flash这个软件又如何制作动画效果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课外活动小组中学生做得一些Flash动画,通过观看,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如果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本学期主要讲授了Flash动画的使用,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臵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七、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

  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八、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庞大资源库和对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处理信息的意识;各学科的考核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加深学习效果,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论坛中与网友讨论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如各学科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某知识点内容的参考网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上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和学习这些网站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各种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拓展了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渠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方面这学期我做的还很不够,以后在这方面要多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助教学这一功能。

  九、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务,就去指导学生操作,而没能及时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评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目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

  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臵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8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今年上半年,我担任了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本人历来对信息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非常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给我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调

  查,对于时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其次,把学生知识点内容也结合时来;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将要学习的某些内容,同时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更改了一些内容,例如:智能机器人的教授,由于学校的电脑硬盘容量不高,装不了这个软件,只好暂时删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最后,我又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本学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幻灯片的简单制作

  在教授幻灯片的制作时,我会使计算机与其他科学相整合,例如: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在制作课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且大都完成了幻灯片的制作,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地理的巩固。

  (2)网站建设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班集体,班上的事丰富多彩,仅仅在教室这个空间真的是不能展示同学们的丰采。要是能把班集体搬到网上那该多好!所以我就利用这种心理,带动同学们着手建立他们的班级网页。在整个教学中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有一同学甚至在全县班级网页制作中荣获第一名呢。

  这就是我这个学期以来所教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现行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只属于考查科目,加之每个班的人数都在六十人左右,又由于机房设施只能供应三十几台电脑正常运行,因此难免给教学带来困难,但我一定会克服这些外在因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第9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探索激励法”

  张清林

  “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首先,教师要创设情景,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

  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探索”。

  如在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和文字工具时,首先创设情景,展示一幅“春景图”,让学生联想到大自然中的景物大多是由曲线构成的,然后提出两个“探索点”:

  1、通过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工具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从而探索发现曲线的画法技巧;

  2、使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探索其使用方法和不足之处?当学生最终通过自己和小组的合作,探索总结出“曲线”工具的使用规律和文字工具的使用弊端时,同学非常兴奋。还有同学指出“画图”中的文字形体比较单调,可在Word中做出漂亮的艺术字复制到图画中。在积极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发现,这种自我探索获得的新知比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在实施该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疏导学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并且不断使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如对第一个有所“发现”的同学,授予“探索星”的奖励;对勇敢展示作品,与同伴分享自己“探索”成果的同学,经学生的评议予以不同星级的奖励。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趣味性强,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第10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故事

  信息技术课教学故事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破坏力是与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成正比的”,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及机房维护经验,使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信息技术一上课时,常常会有学生向你报告:

  “老师,我的鼠标动不了”。

  “老师,我的电脑开不出来了”。

  “老师,我的显示器颜色不对”。

  ……

  管理好一个机房也是不容易的,我也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计算机老师发牢骚,学生经常把计算机搞的乱七八糟,一天到晚来管理这些电脑,他们也为此发愁,寻找一些比较好的计算机还原软件。他们碰到的问题我也很清楚,也经常碰到,不过我从不为此发愁,因为我们学校的计算机都有还原卡,不管你在电脑上怎么操作,安装什么软件,删除重要的系统文件,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一律还原成最初安装时模样,呵呵,从此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前些日子一个新的故障又出现了。一位学生向我报告:“老师,我的电脑显示器上什么都没有显示出来呀。”我过去一看,典型的“黑屏”现象,有修过几回电脑的老师一定心中有数,十有八九不是显示松了,就是显示器连线没有接好,我心里也是这样想,正要低下身去,检查显示连线,且慢!显示屏一角有些微光线闪过!!再定睛一看,显示器上的指示灯是绿的,不对呀,如果是显示出了问题,应当是指示灯变黄才是,看来显示信号是正常的,转念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被上一节课哪个调皮的学生把显示器上的对比度、亮度一律调节到了0,这样整个屏幕仍然有“显示”,只不过显示出来的是一片漆黑就是了,看来自然就和“黑屏”一样了。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的方法就很简单了,把对比度和亮度调成正常就是,熟悉的Windows桌面立即呈现在面前。

  低年级学生第一次上机时个个小心翼翼,听从老师安排,可是高年级的同学就不同了,随着他们技术能力的提高,探索计算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更多的计算机故障,让我在教学中头痛不已,一节课中总要花上几分钟去修理调试计算机。不过只要不是恶意破坏硬件,我都轻轻一笑,不去深究,我相信,爱动手探索是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不让学生大胆的操作接触电脑,学生是学不好的。

  第11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大赛——参赛作品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电子报制作

  三河中学:马成龙

  一、课例描述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电子报》是《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中大多数已经过初中阶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2000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子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第12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刘雪梅的工作室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教研活动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二: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篇三: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评语(共12篇)

  第1篇:信息技术课评语

  聪明伶俐,尊师守纪的你,在校能够认真完成老师教给你的任务。希望你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完成更棒的作品。

  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本学期你在计算机操作上有非常棒的表现,令老师赞叹。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计算机知识还是比较快的,若你能在学习上再下功夫,一定会更棒的!

  你聪明伶俐,若你在学习中也能认真投入,做到不懂就问,善于发现计算机中的知识,相信你在计算机方面会有突出的表现。

  你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总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并可以帮助其他同学,你很棒!

  你,反应灵敏,经常能发现一些计算机上的小技巧,望今后你可以多帮助其他同学。

  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喜欢你上课专心听讲,勤奋好学的劲儿,不要骄傲,好成绩会一直跟你交朋友的。

  你是聪明伶俐的乖孩子,若你在学习上能够更加主动,上课多举手发言,老师相信你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高。

  你是非常招老师喜欢的学生,能够尊师守纪,对自己也要求严格,你很棒!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本学期你的计算机操作上有很明显的进步,继续加油!

  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大胆地举起你的小手,计算机操作很熟练,你很棒!希望你可以更加的又创造力。

  聪明伶俐,尊师守纪的你,在校能够认真完成老师教给你的任务。希望你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完成更棒的作品。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计算机知识还是比较快的,若你能在学习上再下功夫,一定会更棒的!

  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管不好自己。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印象中,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若你能戒骄戒躁,老师相信你会有不错的成绩。

  性格文静的你,学习上比较刻苦,但是容易在细节上出错,不过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很活泼聪明,接收新知识比较快,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老师希望你能够踏实认真点,这样你会更棒的!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老师能看出你很喜欢计算机,加油吧!你会很棒的!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希望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

  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希望你可以克服自己的缺点,在课上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会非常出色的!

  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管不好自己。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印象中,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若你能戒骄戒躁,老师相信你会有不错的成绩。

  你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老师能看出你很喜欢计算机,加油吧!你会很棒的!

  性格文静的你,学习上比较刻苦,但是容易在细节上出错,不过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很活泼聪明,接收新知识比较快,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老师希望你能够踏实认真点,这样你会更棒的!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明白:一份汗水换一份成功。希望你能够认真对待学习,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第2篇: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

  上一篇下一篇2021年06月11日10点06分|(分类: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课,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有些共性的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因此评价信息技术课,要照顾到共性与特性。

  共性方面: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性方面:信息技术属于技术,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具体知

  识的运用,要掌握操作本领。人们掌握一门新技术,要经历入门—逐渐熟悉—提高的过程。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考虑,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以往人们最关心的),而且要关心学生如何学会的(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

  入门阶段,教师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制定和督促执行必要的纪律。教师要认真,不随便。把学生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好奇逐步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练习中来。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要反复强调,解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护设备、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牢记规定)。让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要尽量简单容易。学生通过模仿,逐渐认识计算机,消除神秘感,产生成功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要再演示。教师不厌其烦地演示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入门阶段可以采用,经历了入门阶段后,再这样做,对学生学习不会有什么帮助。教师的演示要放在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操作或新的操作技巧,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开始就要有准备,有意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演示讲解内容上,数量逐渐减少,要求学生探索,自学的逐渐增加;在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开始让学生自学比较容易的内容,逐渐增加让学生自学的困难。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学习。

  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师生交互方式。教师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主导思想不同,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多少也不同。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并学会深入掌握技术的方法为主要课程目标。问题的类型应该主要包括记忆类、操作类和探索学习类,记忆类问题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必须牢记的知识、操作要领、快捷方式等;操作类问题指操作方法和

  技巧;探索类问题是指为学生设置疑问,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索、常识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三种问题各有其作用,不能简单说哪个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主旨,灵活使用不同的问题;其次,提问的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需要记忆的内容。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简单操作后,可以适当增加操作类和探索类问题,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具备了探索能力时,教师就要多设计探索类问题。那种不考虑学生情况,不注意教学阶段,不注意学习内容,随意提问无关问题或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的提问式教学,表面看似“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实剥夺了学生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而这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探索能力的最好方式和途径。我的意见,如果在计算机房上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独

  立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应该占四分之三以上,让学生守着打开的计算机,不让操作,学生会怎样考虑?(还不要说空耗的资源和计算机对学生的伤害)。对于那些不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房面对打开的计算机。

  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练习有别于语文、数学和其他学科。应该以掌握、巩固操作技能为中心。作业要考虑到教学阶段和学生差异两个方面。入门阶段,练习作业的内容一般以模仿为主;以后逐渐增加教师提供原则,学生自主设计或合作完成的作业。入门阶段要求要尽量统一,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凸显,教师要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可以布置两种或以上作业,其中基本作业(最低要求),为必须掌握的操作练习。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又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是学校要培养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课同样有此责任。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利用优生,发挥生生互教、优生代替教师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好方式,但又不是唯一的好方式,不要不分学习阶段和内容,长期固定采用小组合作,其次,小组合作要避免“能者多劳”,别人看热闹的现象。如果组织指导不当,就难免出现越不会的,越不愿做的现象,这只能加速“两极分化”,失去了团结互助的小组学习本意。小组学习应该建立在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并最终以促进个人独立获取知

  识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用积极的作品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是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评价时不仅注意到具体技术的应用,还注意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生活社会常识,美学的综合运用,注意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不注意到这些,就会走向单纯技术的道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集体的和谐发展,评价要避免教师一言堂,避免挑剔,不能用刻薄的语言对待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评判式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入门阶段和对待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评价是为了发展,为了进步。即使是对待优秀学生,或完成了入门阶段后,评价原则依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教学是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的体现。敬业要表现在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为最高原则。任何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言行都不应该出现。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认真地思考。学习新知识,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思考自己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发展自己,完善自我。

  第3篇: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

  东瓜中心完小2021—2021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3~4年级)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逐步建立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规定的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结合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编写的《新刚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我对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的评价方案如下: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一)情感态度(平时评价)----评定方法

  总分100分,基本分20分,没有达到或违反下列项目,不加分和扣分。在此基础上,出现下列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和扣分。

  学习习惯

  :

  1、无故迟到或缺课(-1~-2)

  2、上课无故讲话、大声喧哗,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纪律(-1~-3)

  3、捣乱影响他人上课学习的(-1~-2)

  4、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以外的事(-1~-3)

  5、删除或擅自偷看、修改他人文件,侵犯他人隐私(-1~-5)

  6、故意破坏机房设备或窃取学校财产(-1~-5)

  7、故意使机房机器感染病毒(-1~-2)

  8、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校获奖(1~3)在区或区级以上获奖(2~6)

  9、课后帮助整理机房(1~3)

  10、上课发言特别精彩(1~3)

  自主学习:

  11、上课不带应带的学具的(如:教材)(-1~-2)

  12、不完成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的(-1~-2)

  13、课堂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有深度有价值的(1~2)

  14、每次自觉预习教材知识,表现突出(1~2)

  15、对信息技术有深厚兴趣,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兴趣活动(1~2)

  16、课外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得成果,创作的作品有创意和有突破的(1~2)

  合作学习:

  17、主动帮助他人学习的,辅导他人上机的(1~2)

  18、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经常帮助他人改正缺点(1~2)

  19、在合作小组中,能够起领导组织作用,表现突出(1~2)20、在学习中自高自大,讽刺挖苦他人的(-1~-2)

  21、在合作小组中不与其他人配合,表现极差(-1~-2)

  22、认真填写上机使用记录表。(2~5)

  每个人基本分均为15,因此在态度情感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在

  基本分的基础上增减,超过20以20计算地,低于0以0计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

  (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评价

  这里的评价可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在平时上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张和自己写得较好的作文用拼音输入法录入电脑并保存,要求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内容充实、技术性艺术性强。

  1、交作业两份,作为基础成绩。

  2、平时表现成绩。

  3、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在一节课里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张和一篇文章的排版。

  本次考试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在学分认定中所占比例为5:5,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各自独立操作,终结性评价全校统一进行,实行等级评价:85分以上为A等(优秀),84-75分为B等(良好),74-60分为C等(及格),59分以下为D等(不及格)。

  第4篇:信息技术课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

  信息技术课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

  彭南京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该模式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特征,又适合其工具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尤其适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与活动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出发,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评价,以便充分发挥评价、导向、调控和激励功

  能.。

  一、信息技术活动

  教学模式概述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具体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课程整合、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协作、创新学习等思想为指导,构

  建出的一种新型活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展的过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题性活动项目及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其具体模式图如下:

  具体来讲,该模式的操作步骤是:

  一、教师分析信息技术活动目标

  二.设计具体的整合活动任务。

  三、教师呈现活动任务。

  四、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活动设计;

  五、小组协同学习:

  六、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

  七、教师总结评议,八、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依靠信息技术的帮助,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的知识和体验性的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实现多学科,多知识的整合。

  从活动空间来看,活动教学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在校外社会实践中进行,同时学生也可以广泛地选择活动内容,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内容上看,活动教学主要是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亲身

  实践和亲身体验。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亲身探索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

  根据以上活动教学模式的特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采取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两部分。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掌握科学的数据.了解教与学两

  个方画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过程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活动成果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考核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1.活动过程评价

  在活动过程评价中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以促进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活动课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二、体验分享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意见和看法,将个人的收获转变成大家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个体评价和集体中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要评价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的表现,还应对活动的组织工作参与评价。

  四、非等级评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具体应做到:采用口头评价或口语评价法,不采用等级评分法。评优不评劣,遵循以上评价原则,具

  体活动过程可参照表1。

  2.活动成果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成果评价的任务主要以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应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采用体现形成性的考查方式和采用体现总

  结的考试方式两种形式。

  考查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检查后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是形成性评价。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及教学媒体的不同而灵活地采取考查方法。考查的基本方法有:课堂提问、书面答题、作品评价、上机操作等,集中体现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形式,一般是在期中、期末或本学科结业时

  进行,是总结性评价,考试结果是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可分为答题和上机操作两种;对于基本知识或基本概念可以用卷面测试的方法来考核;对于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可以用上

  机操作测试的方式来考核。

  考核标准可按等级划分学习成绩水平:

  一、基本知识可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基本知识达到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够记住或复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对基本知识达到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或直接运用。对基本知识达到运用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用新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二、基本技能可分为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三个层次。对基本技能达到初步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速度较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错误)、对基本技能达到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对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熟练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水平较

  高的、熟练的操作:

  三、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活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

  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教学目标

  教学日际能否实现.在判断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信息技术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一、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四、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

  术学科和课程整合的特点,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活动任务的设计及导人)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信息技术活动课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同时要具有层次性。适合由于条件差异而引起的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通过活动任务的导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开展活动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语言的启发性、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设计,积极开展探

  究活动,出色地完成任务。

  3.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活动课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一、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课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活动课教学。

  二、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三、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活动课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补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4.教学效果

  活动课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的形成、基本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形成。

  二、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

  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模式教学评价表,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动课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只是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不能直接作为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评价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

  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第5篇:信息技术教师评语

  在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时,你能快速准确地把算术式计算出来,说明你学习认真细致。并且这种学习精神一直贯穿于整个学期学习当中,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在自学文件管理的理论知识时,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中可见你的计算机基础和自学能力都不错。但是学期后半段有点松懈,希望你能一往直前,加油!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当中你都很努力,把握了每次提高发展的机会,老师很高兴看到你在不断地前进和进步,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你定会有所收获!

  虽然课堂上默默无闻,实际上你很要求上进。很高兴看到你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现在打好地基,将来就能成就高楼大厦,继续努力!

  你的画图作品画得不错!学期前半段表现优异,但是后半段表现一般。学习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能扬起风帆,不断向前!

  在学习计算机中计算器软件的使用时,你是班上第二个准确算出算术式结果的学生,说明你反应敏捷、做事细心。这种学习习惯和态度将会使你受益终生,继续努力吧!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每次课堂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很少见你提问题,但是你的习题作业质量都挺高,说明你基础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希望能多交流,多总结,争取更大进步!

  你运指如飞的输入速度令人惊叹!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毅力,定能勇攀高峰,加油!

  很高兴你参加了网页制作的学习小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你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理论基础和操作都不错,在网页小组中也帮了老师很多忙,老师很感谢你。希望新的一年能继续一如既往!

  你是个活泼外向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突出。希望能保持这样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勇往直前!

  你是个尽职尽责的科代表,在学科学习上也能认真专注,在老师心目中是个好学生。望能更勤于实践,你定能做得更好!

  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靠你的聪明才智很快迎刃而解。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更高些,更远些!

  本学期有关文件的理论学得不错,但是操作上相对就比较薄弱。信息技术是理论结合操作的课程,希望你能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勤于实践,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在老师的成绩本上,留下了你这学期以来每个坚实脚步的印记。高楼平地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你学习主动认真,电脑基础好,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错。希望你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老师的成绩登记表上,你只留下了理论练习时的成绩。学习是需要付出汗水才能有所收获的过程。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见到你辛勤播种的过程。

  在自学文件管理的知识时,你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信息技术的理论、操作都能轻松掌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油吧!

  你的画图作品有新意,画得不错,每次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你是一个文静的孩子。虽然很少见你提问题,但是老师的成绩登记表上记录了你撒播汗水的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老师得成绩本上,留下了你这学期以来每个坚实脚步的印记。高楼平地

  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你是个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布置一些操作任务时,你总是能自主探究出操作过程来,只是对理论部分的重视不够。希望全面打好基础,勇攀高峰!

  电脑基础比较扎实,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抓住重点,习题作业的完成质量高。希望你再接再厉,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你的学业就会更上一层楼!

  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细流,广博的学识全凭日积月累。希望你能在青春道路上撒下你的汗水,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你是个聪明勤奋、有目标有追求的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把握了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凭着这种契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定能不断向前!

  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不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专注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使学业成绩得到更大提高!

  上课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较好。但是学习上自主探究的精神还不够,知识要靠积累和总结,只有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加油!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和更新自我的努力过程。要把握每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前进,才能有所提高。老师衷心地祝愿你学业有成!

  你运指如飞的输入速度令老师和同学们惊叹!理论基础也不错,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希望能更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相信你会有大的飞跃!

  从文件管理的学习中看出你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相当不错。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使学业成绩得到更大提高!

  这个学期以来,你在键盘输入、理论学习、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高楼平地起,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更上一层楼!

  在信息技术方面,你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能用心地完成每一次练习。只要坚持对学习的投入,我相信你定会有大的收获!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每次课堂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希望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时,你快速正确地得出了算术式的答案,看出你做

  事认真细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希望继续发扬。

  你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很突出,无论老师设置了多少学习上的障碍,你都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轻松跃过,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希望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周围同学一起提高!

  你运指如飞的速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错,希望再接再厉!

  学习上你脚踏实地,每次练习都能认真完成。老师欣喜你的每一次进步,加油吧!

  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非常优异,无论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有突出的表现。希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你的电脑基础不错,能自如地使用操作计算机,也具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如能在理论学习方面再花些工夫,定能有更大的收获,努力吧!

  快速的键盘输入速度说明你对操作计算机并不陌生,操作基础良好。但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很不高,你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是吗?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一位朴实、勤学、上进的学生。能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练习和作业,只要你坚持对学习的投入,我相信你定会有大的收获!

  你电脑的操作基础和理论基础都不错,课堂学习游刃有余。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使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希望今后你在学习中大胆施展自己的才干,表现自己!

  还记得课堂讲到录音机的用法时,当其他同学都寂静无声时,你自告奋勇上台示范,这样的精神和态度让老师印象深刻。这种自主、勇于挑战的精神将受益终生,加油!

  你的文件管理理论成绩是全班最棒的一个!但是其他方面呢?为什么就甘愿让它们空白着。希望能有所调整,撒下汗水,才能超越自我,有所提高!

  凭着对电脑的兴趣,以及较好的电脑基础,课上的练习作业你都能按时按质完成,看着你不断进步,老师很高兴。希望发挥你的自主能动性,早日制作出你个人风格的电脑作品。

  第6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迁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与技术也有所不同:

  1.自我调节式评价。对于由教学目标决定的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进行此类评价可以比较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学习状态,判断其是否取得进步。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暗示引导作用、与答案相连的提问,具有跟踪、记录功能的联系单元或一些必要的测评量表。学习者可以进行一些提问自答、练习自测和量表自评等。

  2.计算机辅助测验。它是指用计算机编制和实施独立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客观性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具有生成测验的功能,教师只要设计并录入试题的具体内容,测验模板就能按照所选择的形式和格式自动生成教师所需要的测验。通过多媒体作业与考试系统提供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学习者通过使用一些按照不同组题策略选出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做联机测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和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测试成绩,发掘教学过程信息,学生借助统计图表进行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发掘诊断学生学习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

  3.电子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各项信息,包括非优秀的但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各种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映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通过这个档案袋教师不仅可以对其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档案袋的主人可以从自己的档案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建立电子档案袋系统,减轻教师建立和管理档案袋的工作量,可以推进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估。

  目前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计算机网络已经走入了课堂,对于将评价过程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在实际运用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些电子支持的评估系统在实践中应用。例如:由湖南托普信息学院开发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由Sunburstcommunications开发的学习者档案袋系统(LearnerProfile);由JacksonSoftware公司开发年级快速管理系统(GradeQuick),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发展性评估系统等都是将计算机运用于支持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尝试。

  第7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反思

  黔江职教中心——王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1-2021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实际,我针对自己在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写出如下反思报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用笔书写,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网上书写,通过网络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最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算”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内涵和外延极大的扩展。很好的把握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

  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调动学生,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思维得到开发,这就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

  1、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几年来,计算机组在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探究方法来进行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就某一“学习问题”自觉地、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于是教师从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动的。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会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因为学生、教师的推动,任务的本身也会发生一些事先不可预知的变化,可能发

  生更为深层次的拓展。

  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是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从理想的状态来讲,整合型课程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计算机组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整合进来,在课堂上不仅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且涉及多学科知识,将各类学习看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促进和实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真正联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例如在讲解软件时,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求Excel中的内容。

  这类课型其优势在于:首先,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所熟悉的或喜欢的知识有关联时,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识就立即变得开阔起来,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形成突破口,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整合课型促进了多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创造的源泉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才具有创造的基础,才

  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创设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身临其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五一劳动节到了,让学生设计庆祝自己父母节日的图片;学校要召开运动会,让学生设计本班啦啦队的标语牌以及设计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学校要召开辩论会,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讲等等。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创造的源泉,又有创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作潜能。学生的能力也会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环境。

  开展基于主题研究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是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环境的一个好方法。创设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完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和交流,完成对某个主题的了解、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不仅要创设主题,还要设计符合学生情况和学习环境的任务。而且主题和任务要有实际意义,要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例如,“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不同的任务: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环保专刊”或有关环保的演示文稿,介绍和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环保建议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网站等。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高二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

  免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用Flash这个软件又如何制作动画效果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课外活动小组中学生做得一些Flash动画,通过观看,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如果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本学期主要讲授了Flash动画的使用,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臵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七、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

  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八、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庞大资源库和对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处理信息的意识;各学科的考核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加深学习效果,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论坛中与网友讨论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如各学科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某知识点内容的参考网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上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和学习这些网站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各种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拓展了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渠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方面这学期我做的还很不够,以后在这方面要多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助教学这一功能。

  九、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务,就去指导学生操作,而没能及时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评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目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

  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臵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8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今年上半年,我担任了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本人历来对信息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非常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给我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调

  查,对于时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其次,把学生知识点内容也结合时来;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将要学习的某些内容,同时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更改了一些内容,例如:智能机器人的教授,由于学校的电脑硬盘容量不高,装不了这个软件,只好暂时删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最后,我又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本学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幻灯片的简单制作

  在教授幻灯片的制作时,我会使计算机与其他科学相整合,例如: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在制作课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且大都完成了幻灯片的制作,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地理的巩固。

  (2)网站建设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班集体,班上的事丰富多彩,仅仅在教室这个空间真的是不能展示同学们的丰采。要是能把班集体搬到网上那该多好!所以我就利用这种心理,带动同学们着手建立他们的班级网页。在整个教学中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有一同学甚至在全县班级网页制作中荣获第一名呢。

  这就是我这个学期以来所教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现行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只属于考查科目,加之每个班的人数都在六十人左右,又由于机房设施只能供应三十几台电脑正常运行,因此难免给教学带来困难,但我一定会克服这些外在因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第9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探索激励法”

  张清林

  “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首先,教师要创设情景,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

  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探索”。

  如在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和文字工具时,首先创设情景,展示一幅“春景图”,让学生联想到大自然中的景物大多是由曲线构成的,然后提出两个“探索点”:

  1、通过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工具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从而探索发现曲线的画法技巧;

  2、使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探索其使用方法和不足之处?当学生最终通过自己和小组的合作,探索总结出“曲线”工具的使用规律和文字工具的使用弊端时,同学非常兴奋。还有同学指出“画图”中的文字形体比较单调,可在Word中做出漂亮的艺术字复制到图画中。在积极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发现,这种自我探索获得的新知比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在实施该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疏导学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并且不断使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如对第一个有所“发现”的同学,授予“探索星”的奖励;对勇敢展示作品,与同伴分享自己“探索”成果的同学,经学生的评议予以不同星级的奖励。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趣味性强,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第10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故事

  信息技术课教学故事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破坏力是与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成正比的”,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及机房维护经验,使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信息技术一上课时,常常会有学生向你报告:

  “老师,我的鼠标动不了”。

  “老师,我的电脑开不出来了”。

  “老师,我的显示器颜色不对”。

  ……

  管理好一个机房也是不容易的,我也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计算机老师发牢骚,学生经常把计算机搞的乱七八糟,一天到晚来管理这些电脑,他们也为此发愁,寻找一些比较好的计算机还原软件。他们碰到的问题我也很清楚,也经常碰到,不过我从不为此发愁,因为我们学校的计算机都有还原卡,不管你在电脑上怎么操作,安装什么软件,删除重要的系统文件,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一律还原成最初安装时模样,呵呵,从此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前些日子一个新的故障又出现了。一位学生向我报告:“老师,我的电脑显示器上什么都没有显示出来呀。”我过去一看,典型的“黑屏”现象,有修过几回电脑的老师一定心中有数,十有八九不是显示松了,就是显示器连线没有接好,我心里也是这样想,正要低下身去,检查显示连线,且慢!显示屏一角有些微光线闪过!!再定睛一看,显示器上的指示灯是绿的,不对呀,如果是显示出了问题,应当是指示灯变黄才是,看来显示信号是正常的,转念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被上一节课哪个调皮的学生把显示器上的对比度、亮度一律调节到了0,这样整个屏幕仍然有“显示”,只不过显示出来的是一片漆黑就是了,看来自然就和“黑屏”一样了。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的方法就很简单了,把对比度和亮度调成正常就是,熟悉的Windows桌面立即呈现在面前。

  低年级学生第一次上机时个个小心翼翼,听从老师安排,可是高年级的同学就不同了,随着他们技术能力的提高,探索计算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更多的计算机故障,让我在教学中头痛不已,一节课中总要花上几分钟去修理调试计算机。不过只要不是恶意破坏硬件,我都轻轻一笑,不去深究,我相信,爱动手探索是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不让学生大胆的操作接触电脑,学生是学不好的。

  第11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大赛——参赛作品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电子报制作

  三河中学:马成龙

  一、课例描述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电子报》是《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中大多数已经过初中阶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2000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子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第12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刘雪梅的工作室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教研活动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四: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JIAO山西电教“整合”天地·ZHTD信息技术与课整程合的晋城教市电化学教育馆评朱红价梅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改革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本文从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条件、整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内涵信息环境评价体系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36·SXDJ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将信息技术融于其他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站在“占领教育制高点”的高度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要素,并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人们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在从事整合实践时,有必要首先弄清整合概念的内涵。(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整合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SHANXIDIAN

  山西电教SHANXIDIANJIAO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二)在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本身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在新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隶属于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者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这种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师更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有关信息技术内容和应用的教学。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当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尤其要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课程,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对象、学习工具以及教师的教学工具这三种功能融为一体。例如,美国的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可以自己制作各种几何图形,测量图形的长度,也可以对自己所作的图形进行各种操作处理,如缩短、拉长、旋转等,甚至可以设计作图程序,引入多媒体图像和声音。通过这些操作,学生可以创作各种ZHTD·“整合”天地特殊的图形,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一软件,制作各种呈现信息和演示图形的动画。同时,这一软件中所包含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本身也值得学生学习。美国有的学校曾经利用这一软件改革中学几何教学,进行所谓的“发现几何学”教学。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种用途,就能灵活而富于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最终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目的。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时涉及课程文本与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不仅要被整合到学习内容中,也要整合到学生获得经验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之中,使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变化,逐渐改变课程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仅限于学科课程,还要涉及活动课程;不能仅限于显性课程,还要涉及隐性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科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必须与这些课程整合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课程是学校依据自身现有条件和学生认知特点所开设的课程,这种课程旨在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表现为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包括课内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辅导等,活动内容包括网页制作、电脑编程、电脑美术与动画、校园信息周报、等级考试、信息学奥林匹克等等。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涉及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在学校环境中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地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这种课程是学校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不教之教”,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为学生传递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硬环境是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建设,软环境是指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行为以及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使两者在一个系统内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使整个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课程在一个系统之内都起到了不可37·SXDJ

  DIANJIAO山西电教“整合”天地·ZHTD或缺的作用,使系统最终获得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二、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提高认识,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即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整合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且是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次,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再次,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很多学校公开课流行的为直观而直观,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此外,还应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避免从教师唱独角戏走向完全忽略和漠视教师引导作用。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才更有效。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举足轻重。(二)优化环境,建设适应整合的软硬件平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要位置,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的、必要的硬件环境建设,我们必须38·SXDJ重视和抓好;此外,还应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和资源建设等软件环境的建设,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搭建基础平台。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硬件环境。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贷款、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根据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研水平等建设不同类型的校园网,装备计算机网络机房、多媒体班级教室及电子备课室,优化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满足教学及学生学习需要。农村地区规模较小的中心小学可建立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农村地区教学点可通过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实现“校校通”。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教育、经济发展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电教手段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其次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果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会上网,不会操作Word软件,就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因此,教师培训是推动整合的关键。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如对Office基本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及网络基本应用等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学科素养、学科教学论及教育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第三是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资源建设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资源短缺是制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瓶颈因素。建设城域宽带教育信息网络,依托市教育信息中心,把各校真正好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库供全市各级中小学共享使用,这是解决资源紧缺的最佳途径。在教育信息网络开通前,中小学资源建设有几种途径:一是将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适应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收集、整理网上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外购大量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四是教师自制、开发一部分教学资源。只有资源丰富了,教师使用起来才更方便、更快捷,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才会更高。三、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减少整合过程中的盲目性,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健康发展,是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的研究课题。(一)课程整合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课程改SHANXI(如教学设计

  山西电教SHANXIDIANJIAO·“整合”天地ZHTD革发展,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在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二)课程整合中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教材;)教学情景营造、教学活动组织、学习方法指(2导、课堂管理调控、教学反馈、教学评测的策略与方法是否恰当、巧妙、有效;(3)能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自主参与的广度,能否积极提问和思考,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协对整合中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但是,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整合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合的重要一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首先应当考察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整合思想,即是否体现对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来评价一节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1)教学目标能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2)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学生活动的设计能否从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出发,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3)能否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能否提供多个评价维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即优势智力领域),获得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应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评教”,向新课程背景下“评教”与“评学”并重转化。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1)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作学习,能否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3.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创设,而且包括软件资源的选编组织及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1)是否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及其组织形式选择了合适的物理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或网络环境),能否适当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位和电脑的排列方式;(2)能否通过收集、整理、改编或创编等形式组织恰当、丰富的学习资源,软件资源是否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并且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3)教学氛围: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否多角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否能对所有学生表现尊重和赞美的情感;是否正确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主张加强动态评价,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但并不是完全忽略课堂教学的实效,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是否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完成,能否提高教学效率。(2)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主学习。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分出等级,而是通过评价验证课程整合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促进教师发展,促使教师及时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目前仍处于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阶段,我们要根据新的理念和目标,积极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最终达到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的目的。“

篇五: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

  全面:体现“三维”目标要求;

  2.

  准确:符合课标要求,明确具体;

  3.

  适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4.

  空间展示明确、突出。

  教学内容

  1.

  利用空间呈现出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拓展资源,达到有序性、科学性、直观性;

  2.

  知识结构:简单明晰,科学性、逻辑性强,便于学习、掌握;

  3.

  问题设计:兼顾三维目标,设问科学、巧妙、有效;4.联系拓展: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经验知识,利用网络空间有效拓展;

  5.重点难点:重点突出,利用信息化有效突破难点,措施恰当。

  教学环节

  1.

  能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清晰呈现;

  2.

  环节符合课型要求,完整明晰,设计灵活多样;

  3.

  各环节任务明确,活动充分;

  4.时间分配合理,过渡自然。

  教学实施

  教学素质

  1.

  语言规范,教态自然,举止端庄;

  2.

  情感丰富,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热情与爱心;

  3.

  情感投入自然恰当,与教学内容基调吻合;

  4.利用空间创设情境效果、方法、手段好,空间教学熟练高效,过程直观生动。

  教学方法

  1.

  网络空间为载体,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2.

  重视合作学习,能够利用空间科学地组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3.

  方法灵活、有效;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重点、难点的科学措施。

  4.

  教学技术

  (1)、创新应用网络空间;

  (2)、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恰当;

  (3)、操作规范、熟练。

  教学过程

  1.

  能够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体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等内容及各环节要求,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达成目标;

  2.

  灵活机智,调控有方;

  3.

  顺畅有序,节奏分明;

  4.

  多元评价,激励性强;

  5.

  重点突出,高效准时;

  6.兴趣浓厚,教学相长,7.围绕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

  效果

  (学习

  水平)

  学习氛围

  1.

  民主和谐,张驰有度;

  2.

  主体意识强,自主学习时间较为充足;

  3.

  思维活跃,学生有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

  4.课前利用空间预习的效果好。

  学习态度

  1.

  积极主动、热情参与;

  2.师生信息化教学认同度高。

  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空间:1.自主、合作、探究、互动;2.预习、倾听、接受、巩固。

  认知水平

  1.

  知识掌握准确、牢固,学习习惯良好;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灵活解决相关

  3.能够运用信息化提高知识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评价

  1.

  树立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整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熟练应用信息化手段巧妙解决本章节、本课时重点、难点及抽象问题,努力提高信息化“教案”设计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施教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辅导能力,能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3.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能够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篇六: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JIAO山西电教“整合”天地·ZHTD信息技术与课整程合的晋城教市电化学教育馆评朱红价梅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改革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本文从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条件、整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内涵信息环境评价体系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36·SXDJ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整合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将信息技术融于其他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站在“占领教育制高点”的高度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要素,并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人们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在从事整合实践时,有必要首先弄清整合概念的内涵。(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整合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SHANXIDIAN

  山西电教SHANXIDIANJIAO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二)在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本身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在新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隶属于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者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这种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师更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有关信息技术内容和应用的教学。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当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尤其要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课程,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对象、学习工具以及教师的教学工具这三种功能融为一体。例如,美国的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可以自己制作各种几何图形,测量图形的长度,也可以对自己所作的图形进行各种操作处理,如缩短、拉长、旋转等,甚至可以设计作图程序,引入多媒体图像和声音。通过这些操作,学生可以创作各种ZHTD·“整合”天地特殊的图形,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一软件,制作各种呈现信息和演示图形的动画。同时,这一软件中所包含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本身也值得学生学习。美国有的学校曾经利用这一软件改革中学几何教学,进行所谓的“发现几何学”教学。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种用途,就能灵活而富于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最终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目的。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时涉及课程文本与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不仅要被整合到学习内容中,也要整合到学生获得经验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之中,使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变化,逐渐改变课程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仅限于学科课程,还要涉及活动课程;不能仅限于显性课程,还要涉及隐性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科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必须与这些课程整合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课程是学校依据自身现有条件和学生认知特点所开设的课程,这种课程旨在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表现为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包括课内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辅导等,活动内容包括网页制作、电脑编程、电脑美术与动画、校园信息周报、等级考试、信息学奥林匹克等等。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涉及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在学校环境中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地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这种课程是学校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不教之教”,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为学生传递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硬环境是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建设,软环境是指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行为以及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使两者在一个系统内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使整个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课程在一个系统之内都起到了不可37·SXDJ

  DIANJIAO山西电教“整合”天地·ZHTD或缺的作用,使系统最终获得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二、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提高认识,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即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整合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且是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次,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再次,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很多学校公开课流行的为直观而直观,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此外,还应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避免从教师唱独角戏走向完全忽略和漠视教师引导作用。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才更有效。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举足轻重。(二)优化环境,建设适应整合的软硬件平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要位置,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的、必要的硬件环境建设,我们必须38·SXDJ重视和抓好;此外,还应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和资源建设等软件环境的建设,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搭建基础平台。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硬件环境。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贷款、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根据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研水平等建设不同类型的校园网,装备计算机网络机房、多媒体班级教室及电子备课室,优化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满足教学及学生学习需要。农村地区规模较小的中心小学可建立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农村地区教学点可通过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实现“校校通”。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教育、经济发展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电教手段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其次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果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会上网,不会操作Word软件,就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因此,教师培训是推动整合的关键。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如对Office基本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及网络基本应用等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学科素养、学科教学论及教育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第三是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资源建设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资源短缺是制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瓶颈因素。建设城域宽带教育信息网络,依托市教育信息中心,把各校真正好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库供全市各级中小学共享使用,这是解决资源紧缺的最佳途径。在教育信息网络开通前,中小学资源建设有几种途径:一是将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适应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收集、整理网上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外购大量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四是教师自制、开发一部分教学资源。只有资源丰富了,教师使用起来才更方便、更快捷,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才会更高。三、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减少整合过程中的盲目性,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健康发展,是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的研究课题。(一)课程整合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课程改SHANXI(如教学设计

  山西电教SHANXIDIANJIAO·“整合”天地ZHTD革发展,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在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二)课程整合中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教材;)教学情景营造、教学活动组织、学习方法指(2导、课堂管理调控、教学反馈、教学评测的策略与方法是否恰当、巧妙、有效;(3)能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自主参与的广度,能否积极提问和思考,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协对整合中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但是,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整合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合的重要一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首先应当考察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整合思想,即是否体现对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来评价一节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1)教学目标能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2)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学生活动的设计能否从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出发,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3)能否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能否提供多个评价维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即优势智力领域),获得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应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评教”,向新课程背景下“评教”与“评学”并重转化。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1)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作学习,能否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3.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创设,而且包括软件资源的选编组织及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1)是否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及其组织形式选择了合适的物理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或网络环境),能否适当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位和电脑的排列方式;(2)能否通过收集、整理、改编或创编等形式组织恰当、丰富的学习资源,软件资源是否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并且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3)教学氛围: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否多角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否能对所有学生表现尊重和赞美的情感;是否正确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主张加强动态评价,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但并不是完全忽略课堂教学的实效,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是否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完成,能否提高教学效率。(2)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主学习。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分出等级,而是通过评价验证课程整合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促进教师发展,促使教师及时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目前仍处于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阶段,我们要根据新的理念和目标,积极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最终达到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的目的。“

篇七: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语言表达准确、规范。

  2、教学技能娴熟,教法灵活多样;课堂应变、调控能力强。

  3、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熟练运用各类媒体辅助教学。

  5、教态亲切自然,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善于与学生建立情感。

  6、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7、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发展学习能力。

  8、处理教材有整体性,注意本学科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使用教材有创造性;重点突出、难点化易。

  9、教学步骤严谨有序,符合认知规律。

  10、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布局得当、合理。

  11、教案编写规范、具体、实用性强,具备个人特色;媒体准备充分,利于操作。

  12、.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设计精当,具有实用性、综合性、诱导性和指向性。

  13、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动手操作热情高,教学事件的驱动效果好。

  14、教师能够明察学情,难易掌握适度,并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教师应变能力强,语言表达与示范操作精当、点拨到位。

  16、教学方法选择得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17、辅导细心、到位、有针对性,并能抓住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及时、准确地加以纠正。

  18、恰当、适时地在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19、时间利用有效,达到预期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20、绝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氛围宽松和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教师

  评价要素

  班级:

  课题:

  情感体现

  (24分)

  时间

  教师行为

  (22分)

  年

  月

  日

  第

  周

  课型

  教材处理

  (12分)

  得分

  主体地位

  (42分)

  每位学生都目标准确、全知识、技能符明确自己的学习产生学习动面、清晰、具体、合大纲和教材要教学目标

  任务;知道学什力和求知欲。

  有层次;符合学生求,并兼及相关的(14分)

  么、怎样学、学到

  (4分)

  的实际情况。

  能力、方法和习惯。

  什么水平。

  (2分)

  (2分)

  (6分)

  得分

  每位学生都围绕目标,创体现本课教材有充分思考(操积极参加各设情境,组织有效的地位和作用,充作)的时间和机项学习活动,并教学过程

  合理的学习活动。分挖掘教材的内会。通过手脑并用从中产生成功的(34分)

  指导有针对性、启涵。由浅入深,循

  的智能活动获取喜悦。

  发性、可操作性。

  序渐进。

  知识,形成能力。

  (8分)

  (8分)

  (3分

  (15分)

  得分

  根据教学内掌握一定的注意力集容选用恰当的教能指出难点,学法并能灵活使教学方法

  中,能主动发现法、手段,指导学突出重点,抓住关用。学生各尽其职(27分)

  问题,提出问题。

  法及演示标准。讲键,释除疑点。

  参加学习活动。

  (6分)

  课语言有学科特(4分)

  (9分)

  点。

  (8分)

  得分

  学生能参与学习动机、对操作结果提问或学生操教学评价,知识、技能兴趣、态度、意及时进行评价反作符合教学目标要结果与教达到预期效果,能志等情感因素都馈。有适当的激求,难度适中,数学评价

  力得到提高。

  得到发展。

  励。

  量恰当。

  (25分)

  (12分)

  (6分)

  (4分)

  (3分)

  得分

  总体得分

  评语

  评课人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课型类别表示方法:A、学课,B、习课,、C创课,D、展评课。

  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评价,学生就得担负责任,有责任,学生就得身心投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评价也是课堂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保障。人都有被信任、被认可的心理,学生更不例外。学生需要被评价,需要得到认可。基于此两点,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应树立两种观点。

  (1)“全程评价观”:对学生学习全部过程实施动态跟踪,进行全程评价;

  (2)“全部评价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切因素包括行为、意识、思想、素养进行全部评价。

  (二)应遵循三个原则

  (1)“事实性”原则:评价应尊重事实,不能盲目评价。

  (2)“及时性”原则:评价要及时,反馈要及时,若耽误最佳时机,则收效甚微。

  (3)“鼓励性”原则: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功能,多些鼓励,少些批评。

  (三)评价方法及实施

  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看他们是否具备了进行某项教学活动的条件。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测定评价对象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指出没有掌握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终结性评价是指当某一项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的成果做出判断。它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给学生评定成绩。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学评价怎么写 信息技术 融合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