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优秀范文】

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14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篇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14篇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优秀范文】

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14篇) 目录 筑梦开放新高地——XX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综述 一江碧水向东流——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XX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绿色经济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开局之年的亮丽答卷——20X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绘就新时代长江图景——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共舞长江巨龙——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奋楫扬帆涌新潮——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奋楫破浪劲扬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笃行不怠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XX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14篇)

目录

1.筑梦开放新高地——XX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综述

2.一江碧水向东流——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3.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XX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4.蹄疾步稳迈向新发展 勇毅笃行绘就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数说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6.绿色经济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7.历尽天华成此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8.开局之年的亮丽答卷——20X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9.绘就新时代长江图景——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10.共舞长江巨龙——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11.奋楫扬帆涌新潮——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2.奋楫破浪劲扬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3.笃行不怠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4.XX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筑梦开放新高地——XX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综述

眼界有多宽、心胸有多广,舞台就有多大。

近年来,XX以港航、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契机,用世界的眼光,以国际大市场为舞台,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数据显示,近十年来,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了2.89倍,出口总额增加了3.7倍,近三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超百亿元。

放眼XX大地,一派勃勃生机,扑面而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阵阵新风。

外向型经济正引领XX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十年增加近3倍

改革不停步,开放再跨越。

作为内陆城市,近些年来,XX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开放平台,努力打造投资热土,外向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外贸成绩单: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5.3亿元,其中出口3.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6亿元,出口总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7%;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02.3亿元,其中出口87.3亿元,出口总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5%。近十年来,XX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了2.89倍,出口总额增加了3.7倍,XX外向型经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发展壮大。

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XX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0.6亿元,20XX年为106.9亿元,20XX年为102.3亿元,实现了连续三年超百亿元。

今年1月至7月,全市进出口总额55.3亿元,其中出口46.1亿元,进口9.1亿元,7月份当月实现外贸进出口额9.1亿元。从各月情况看,5月份之前呈下降趋势,5月份以来保持稳定增长。从主要市场看,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表现“亮眼”。从产品类型来看,“拳头”产品出口扭转颓势,农产品出口拉动明显。作为XX传统出口“拳头”产品,XX市化妆刷今年以来扭转颓势,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期,纺织服装出口9.6亿元,农产品出口6.1亿元。

近几年,跨境电商无疑是一匹“黑马”,已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20XX年,XX市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12.7亿元,增幅43%,提前两个月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过去的一年,XX市成功创建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其中3个国家级示范县升级版;全市共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9个,电商进农村实现县域全覆盖。

20XX年,XX市正式组建商务局,有力促进了全市外贸进出口工作。10多年来,XX市相继创建了“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河南省纺织服饰产业出口基地”“河南省食品调味品产业出口基地”,为全市进出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成为对外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海关开通报检业务方便企业通关

7月11日,一张自助打印的RCEP原产地证书从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寄出。凭借此份证书,日本客户购买的女式衬衫可享受1.1%的进口关税减让。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半年来,XX海关为辖区企业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23份,价值超1.36亿元的货物从XX发往日本,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装上了“新引擎”。

记者了解到,20XX年1月,XX海关开关,正式对外办理海关业务。XX海关的建立成为XX对外开放和外贸进出口新的里程碑,XX从此有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出海口”,有了解决进出口业务的职能,因而外贸进出口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前,XX市的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各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340多种。

2018年,按照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和队伍整体划入海关。20XX年6月20日,XX海关完成业务交接,7月当月受理进出口报检合计398批。机构改革之前,XX市的进出口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需要到漯河、郑州的口岸办理,造成了不便,增加了成本。这次海关机构改革扩展了检验检疫职能,为XX市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近几年来,XX海关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制定《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六条措施》,为辖区“白名单”“专精特新”等重点进出口企业设立“一对一”企业协调员,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做好问题收集反馈工作,并建立“问题清零”台账,由企业协调员出面协调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XX市临港经济发展、打造“豫货出海口”和走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子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XX海关强化信息化平台应用,指导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或“互联网+海关”办理海关业务,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通关服务。

目前,XX海关辖区内备案企业1300余家,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300多家,拥有益海粮油、金丹乳酸、三利食品、阿尔本制衣等众多外向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XX最具活力的进出口主体。近年来,XX海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主动作为,在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中贡献海关智慧与力量。

三、“黄金水道”为外贸插上腾飞的翅膀

9月1日上午,XX中心港至印度蒙德拉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70多吨室内新型装饰墙板从XX中心港码头出发,27天后会抵达印度蒙德拉港。

XX中心港自开港运营以来,立足“豫货出海口”和“海货入豫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积极拓展多式联运业务,加入海河联运港际合作联盟,开通了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大丰港、凤阳港六条国内集装箱航线,与淮河、京杭运河、长江沿岸等多个大型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通了美国洛杉矶长滩港、非洲加纳特马港集装箱国际航线,真正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

近几年来,沙颍河航运量突飞猛进。20XX年,XX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915万吨,占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1%。20XX年,XX中心港集装箱吞吐量26946标箱,是20XX年的3.3倍。今年1到8月,XX中心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7177标箱,比上年同期增长51.3%。

“要树牢XX不是省际边缘而是开放前沿的理念,向先进地区看齐、以一流港口为范,推动临港经济加快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临港经济区,把XX打造成为中原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市委书记张建慧强调,XX要凝心聚力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重要支点。

众所周知,港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资源。作为已经建成的河南省内最高等级航道的最内端港口,XX港及下游水路运输通道对沿岸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布局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来,XX依托沙颍河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呈现了建设大港口、实现大发展的宏大格局,可以说,XX港的运营为XX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交通、区位短板变优势,XX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然迎来新的机遇。可以说,XX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条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现出建设开放型临港经济大市的光明前景。”XX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伟表示。


一江碧水向东流——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交融,一江碧水沿着163公里岸线奔流向东,所过处玉宇澄澈,沙鸥翔集。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6年来,XX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6年来,长江经济带腹地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我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居全国第4,长江干流XX段和湘资沅澧干流基本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一、治“沉疴痼疾”, 守护好一江碧水

元旦假期,岳阳东风湖周边新开售楼盘成为全市“最火”楼盘,“就是冲东风湖美景来的。”前来看房的吕女士展臂示意,她所指之处,广阔湖面清波荡漾,候鸟翩翩。

从6年前污染洞庭湖和长江的最大黑臭水体,变为如今一方生态宝地,东风湖治理是我省勾画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宏伟蓝图的小小一笔。

地处长江腹部的XX,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棋局中,地位极为重要。

按照《中共XX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决议》要求,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超常规举措,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污染治理“4+1”工程、湘江保护和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等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向城镇污水、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全面“开战”。6年来,“一江一湖四水”391个砂石码头一举取缔,小散泊位254个全部拆除,27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全面完成,非法采砂全线杜绝,长江XX段38家沿江化工企业和4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完成关停搬改,尾矿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隐患逐一消除。

20XX年,我省继续把“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内容,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销号成为根治“沉疴痼疾”重要抓手。截至目前,20XX年警示片披露的17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20XX年19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0XX年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7个。

二、抓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目前,超过20万只越冬水鸟来到洞庭湖湿地。

“湖里的鱼明显多了,鸟跟着来得多。”在南洞庭万子湖,皮培奇打捞河道垃圾时看见一只白鹭捕鱼,高兴地吹起口哨。皮培奇曾在洞庭湖捕鱼40多年,见证了洞庭湖生态的起伏转变。

长江曾是渔民的生计来源,但粗放式发展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衰退。禁渔成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从20XX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我省坚决落实,建档立卡渔船20376艘、渔民28588人全部退出并实现“转型”就业。

退捕、转产、护渔,全省各地严格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和非法渔获物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创建水生生物保护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000余次。最新监测调查显示,长江XX段及洞庭湖中鱼类种类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从不足90头增加到目前110多头。

20XX年长江XX段两岸种植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74.7万亩,恢复湿地面积3.49万亩,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三、强“绿色理念”,长远实现长江大保护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敲响警钟、立下规矩、划定红线。6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共识。

“一江一湖四水”沿线,大批环境友好型高科技产业项目加速登场——

株洲清水塘整体搬迁治理后,以三一能源装备、绿地滨江科创园等为代表的生态科技新产业崛起;

湘潭竹埠港生态修复成果显著,新兴服务业产业取代原有化工产业;

岳阳对沿江化工企业实施“零准入”,聚焦12条,成功引进新金宝、华为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优势产业和文化旅游项目。

“双碳”风潮也加速涌动。目前,我省正推动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更长久的绿色力量。


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XX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XX省委省政府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开拓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全力推进工业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换。十年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转型加快、动能转换加速,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步伐加快。

一、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实力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工业中高速增长,规模稳步扩大、效益稳步回升,为全省经济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速度保持中高速运行。

20XX-20XX年,XX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除了2020年疫情影响增长4.5%以外,均保持在8.0%左右,20XX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列十个经济大省第6位。十年间,XX规上工业年均增速达到9.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0个百分点。

(二)工业规模持续壮大。

20XX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5428.2亿元,是20XX年的1.6倍,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1%,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2.3%。20XX年末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611户,较20XX年末增加2892户。其中,世界500强本土企业1户,中国500强本土企业14户,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实现从无到有;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33户,较20XX年末增加9户,“工业挑大梁”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工业效益稳步改善。

20XX年以来,我省工业品价格随全国趋势开始长达4年多持续下跌,企业收入持续回落,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至20XX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不断回落,但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价格逐步回升,20XX年筑底成功。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4215.01亿元,比20XX年增长72.5%,年均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4546.72亿元,比20XX年增长94.8%,年均增长7.5%。

二、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工业质量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加快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突出发展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有力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五大现代产业迈上“新台阶”。

XX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这五大产业,并构建它们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20XX年至20XX年,五大现代产业营业收入由3.8万亿提高到4.9万亿,占规上工业比重82.8%。20XX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611.5亿元,产业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紧跟电子信息产业上万亿后,食品饮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30.2亿元,成为XX第二个跨入万亿级的产业,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正向万亿元级迈进。

(二)高技术产业跑出“加速度”。

XX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20XX年,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9.4%,增速高于规上工业9.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2016年提高3.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年均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44.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2.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9%。

(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叫响“新名片”。

XX积极抓抢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突出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清洁能源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拿得出、叫得响的新“名片”,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20XX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6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速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快5.2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产业增长58.0%,晶硅光伏产业增长63.0%。实现利润总额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晶硅光伏产业增长3.2倍,钒钛产业增长83.0%。

三、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制造业扛起大旗。

XX将“抓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筑牢稳定经济大盘“压舱石”。20XX年,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占规上工业比重为79.9%,比20XX年(78.4%)提高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7%,高于规上工业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

(二)清洁能源底气十足。

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发电能力显著提升。20XX年,全省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67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规上工业企业清洁电力发电量达到3666.5亿千瓦时,增长3.8%,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等一大批大型水电项目相继投产发电,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三峡电站。全省深入推进“气大庆”建设,天然气产量529.2亿立方米,增长15.6%,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天然气产量均稳居全国第1位。

(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

传统行业通过产业链价值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不断实现转型发展,以白酒生产、电子制造、建材生产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进一步彰显。20XX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1.7%、9.8%、9.2%,分别比20XX年提高4.0、3.3、2.3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20XX年白酒产量364.1万千升,占全国比重为50.9%;电子计算机整机9817.6万台,占全国比重20.2%;水泥14147.1万吨,占全国比重6.0%。

四、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工业活力逐步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XX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活力逐步释放。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十年下降,20XX年末为55.1%,比20XX年下降6.3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20XX年末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3.7天,比20XX年减少1.2天;降成本方面,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2.1元,比20XX年下降3.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3%,比20XX年提高1.4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工数量逐步减少,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293.3万人,比20XX年(386.3万人)减少93万人。

(二)工业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顺应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部分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实现从无到有,20XX年,服务机器人产量为48套,比上年增长1.7倍;民用无人机1672架,比上年增长14.1%。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品快速增长。20XX年,光电子器件产量达34.5亿只,比上年增长34.5%;太阳能电池246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3%;多晶硅6761.4万千克,比上年增长30.4%。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也为新兴产品带来了广阔市场和光明前景,20XX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4万辆,比上年增长1.1倍;智能手表1256.7万个,比上年增长96.1%;平板电脑2011.1万台,比上年增长5.0%。

(三)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XX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98.59亿元,比20XX年增长154.3%,年均增长10.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5502.59亿元,比20XX年增长78.4%,年均增长7.0%,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发展壮大,20XX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096.18亿元,比20XX年增长116.3%,年均增长7.2%,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企业整体水平1.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XX年,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59.22亿元,比20XX年增长102.8%,年均增长9.4%,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XX省委省政府带领下,XX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努力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蹄疾步稳迈向新发展 勇毅笃行绘就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对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数”见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这十年,全市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里程的跨越,从20XX年的2305.8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4715.7亿元,现价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到5.5%;人均GDP从20XX年的11.5万元跃升至20XX年的21.8万元,基本实现翻番;地方财力更加充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XX年的375.5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552.0亿元,年均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贡献突出,支撑有力。

(一)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牧业生产实现质效双升。20XX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1亿元,是20XX年的1.7倍,年均增长3.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456.7千公顷,较20XX年增长14.0%,连续十年稳定在400千公顷以上;粮食播种面积324.9千公顷,较20XX年增长29.0%;粮食产量201.0万吨,较20XX年增长43.3%;蔬菜产量42.9万吨,较20XX年增长24.7%。全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验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农牧民稳定分享了产业收益。

(二)工业经济支撑有力。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XX市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加快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先行区。20XX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39.6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5.7%,占GDP比重达60.2%,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6.73亿吨,较20XX年增加了3000多万吨,总量占全区64.8%,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一市之力承担18个省区市、7个盟市冬季用煤保供,以实际行动彰显能源大市的使命与担当;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1300.9亿度,是20XX年的2.3倍,总量占全区22%;煤制油、聚乙烯、聚丙烯、氧化铝、汽车、液晶显示器等新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20XX年分别达到339.4万吨、128.6万吨、136.3万吨、43.6万吨、54488辆、9115万片。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XX始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大力发展服务业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大盘”之中,与一二产业统筹发展、一体推进,铸就业态创新的“动力泵”,延伸产业融合的“新里程”,助推服务业全面扩容提质增效。20XX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89.4亿元,年均增长5.9%。商贸市场发展繁荣,王府井百货、万达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入驻,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8.3亿元,是20XX年的1.6倍,十年年均增长6.0%。交通运输更加发达便利,20XX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铁路通车里程、民航运营航线分别达24884公里和2660公里和51条,分别是20XX年的1.4倍、2.1倍和1.3倍。文化旅游更加丰富多元,东康伊城市休闲度假区、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草原风情文化旅游带、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带、红色研学文化旅游带等新格局正在形成,20XX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7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0.3亿元,正在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和避暑度假胜地。

二、“数”见转型力度,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十年来,XX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耕产业布局,加强对外开放,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一批优质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实施,产业布局更加绿色低碳,发展短板不断补齐。

(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十年来,XX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58.7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26.9亿元,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蒙苏经济开发区强势崛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远景科技、隆基绿能、美锦国鸿、上汽红岩、上海捷氢、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入驻,“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链发展图景正在展开,有效提升了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二)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煤炭产业“绿色”转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XX年的65.8%提高至20XX年的69.9%,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1%。不断延伸煤的产业链,推进煤发电行业绿色化、煤制气行业规模化、煤制油行业现代化,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制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陆续投产,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转变。非煤能源“绿色”起航。20XX年全市生产天然气2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截止20XX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2944.8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实现413.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287.3万千瓦、风电装机44.5万千瓦、水电装机76万千瓦、生物质装机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三)经贸交流“互融互通”。

十年来,全市全面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出口以汽车、羊绒及制品、电子产品和化工产化品为主,进口以机械设备、原绒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20XX年XX综合保税区获批成立,跨境电商贸易成长壮大。进出口总额从20XX年的4.2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13.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20XX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9.0亿美元,进口总额由20XX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4.8亿美元。区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已全面铺开、顺利推进。

三、“数”见民生温度,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近年来,XX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改善民生,让生活在XX的人更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

(一)教育发展更加普惠。

十年来,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建设国家西部教育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XX年底,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较20XX年增加2所;普通中学82所,较20XX年增加18所,其中普通高中23所、普通初中59所;普通小学146所,较20XX年增加24所;学前教育339所,较20XX年增加83所;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38.9万人,较20XX年增加10.1万人。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医疗水平有效提升。

十年来,全市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截止20XX年底,卫生机构数达1773个,较20XX年增加3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468张,较20XX年增加3799张;卫生技术人员17550人,较20XX年增加3876人。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改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三)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十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140元增长到53676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416元增长到23583元、实现了翻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38平方米增加到41.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从40平方米增加到53.6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从62辆增加到101辆,每百户农牧民拥有家用汽车从25辆增加到60辆。群众收入高了、日子有奔头了,居住越来越舒适、出行越来越便捷。

十年成绩来之不易,赓续奋斗只争朝夕。回顾往昔,全市上下直面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经验宝贵成果丰硕。展望未来,转型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双碳目标的蓝图等待绘就,在党的“20D”即将召开之际,全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征程。下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向内革新,向外突破,深耕发展,努力打造面貌一新的美好XX,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数说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化解内外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为建设现代化美好XX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发展基础支撑有力

经济总量连跨新台阶。十年来,全市生产总值(GDP)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XX年实现1972.7亿元,是20XX年的2.4倍,连续跨越11个百亿台阶,由全省第11位升至第9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国、全省,领跑皖北,年均增长8.6%,分别快于全国和全省2.0和0.5个百分点,居皖北六市第1位。人均GDP由20XX年的16724元提高到20XX年的39509元,年均提高2532元;年均增长8.2%,分别快于全国和全省2.1和0.4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实力大幅提升。十年来,全市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促进金融业与经济互动双赢,金融行业实现稳健运行,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亿元,比20XX年增加92.6亿元,是20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12.7%,快于全省5.0个百分点;20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47.5亿元,比20XX年末增加2034.4亿元,是20XX年的3.5倍,年均增长14.9%,快于全省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42.9亿元,比20XX年末增加2315.7亿元,是20XX年的6.4倍,年均增长23.0%,快于全省7.8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咬紧牙关,一以贯之、尽锐出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其中谯城区、蒙城县为全省首批摘帽县区,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累计减贫54.8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助资金27.3亿元,资助19.2万人次,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惠及906.0万人次,综合补偿比91.6%;完成危房改造8.1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8处,545.6万农村居民实现安全饮水。

二、经济结构升级优化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年来,全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8:34.5:51.7,与20XX年的21.3:37.9:40.8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向三产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比重快速提升,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十年来,全市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六个一”工程,农业经济发展良好,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20XX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8亿元,比20XX年末的317.8亿元净增180.0亿元,年均增长4.8%。20XX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30.1万千瓦,年均增长1.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6%,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691个、认证个数居全省前列。

全市粮食总产量保持持续稳定,并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小麦亩产“千斤市”和粮食生产“吨粮市”,粮食总产量由20XX年的453.3万吨提高到20XX年的514.6万吨,稳居全省第2位,年均提高6.8万吨。涡阳县、利辛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

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效果显著。十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工业企业由“小而散”向“大而优”转变,结构优化转型、新动能加快孕育,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使得工业经济总体得到长足发展。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快于全省1.1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4家,是20XX年末的1.8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个百分点。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快于规模工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20XX年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4%,较20XX年末提升3.6个百分点。

“两大引擎”优化升级。十年来,投资、消费“两大引擎”优化升级,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经济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投资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十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9%,快于全省1.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看,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逐渐增加,由20XX年的53.9%提高到20XX年的75.2%,投资结构比例由20XX年的2.5:43.6:53.9调整为20XX年的3.3:21.5:75.2。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XX年的6.5%提高到20XX年的10.0%。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十年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快于全省0.7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20XX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12.7亿元,是20XX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7.4亿元,是20XX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1%。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等(即吃、穿、用三大类)基本生活类零售额合计占比为22.5%,比20XX年的27.9%下降5.4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末,全市电商网点774个,培育电商示范镇8个、电商示范村31个、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龙头企业10家。

三、居民收支稳步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年来,全市牢牢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紧紧围绕“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市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并于20XX年突破万元大关,20XX年提前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XX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工作目标。20XX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是20XX年的2.4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XX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9元,是20XX年的2.1倍,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XX年的2.51降至20XX年的2.23,收入差距低于全省。20XX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77508元,是20XX年的2.1倍,增加了40426元,年均增长8.5%。

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74元,比20XX年末增加7422元,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18元,比20XX年末增加11037元,年均增长7.1%。食品烟酒、衣着、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基础消费占个人消费总额比重有所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居住等升级消费占比进一步增加。20XX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较20XX年末增加了10.8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较20XX年末增加了29.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年来,全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方面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解决人民工作生活后顾之忧。20XX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5万人,比20XX年末增加35.1万人,年均增长14.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2万人,比20XX年末增加11.4万人,年均增长5.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0万人,比20XX年末增加19.4万人,年均增长10.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8万人,比20XX年末增加4.3万人,年均增长2.8%;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98.2万余人,参保率达99%以上。20XX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7万张,比20XX年末增加1.9万张,年均增长8.3%。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医保政策,回归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城乡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十年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3平方公里扩大到118平方公里,增加了1.7倍。全市常住人口由484万人增加到498.6万人,城镇化率由32.2%提高到43.2%,朝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快速推进。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20XX年末市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43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697万平方米,公共供水管道长度1214公里,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绿化覆盖面积4698公顷。高铁新城、涡北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看海”问题基本解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461公里、农村公路1万公里,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组组通硬化路,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美丽镇村展现新姿。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改厕34.2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获批省级特色小镇5个,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55个,人工造林37万亩,实现动力电“村村通”。

四、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十年来,XX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支出再上新台阶。20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亿元,比20XX年末增加200.1亿元,年均增长8.8%。民生支出321.1亿元,比20XX年末增加173.9亿元,年均增长9.1%,民生支出占比达85.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实现支出62.0亿元,年均增长11.4%;教育支出77.2亿元,年均增长7.3%;卫生健康支出55.8亿元,年均增长10.3%;节能环保支出7.0亿元,年均增长12.1%。

交通运输邮电业成绩突出。20XX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434公里,比20XX年末增加7591公里,十年来年均增长6.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公里,比20XX年末增加105公里,年均增长4.5%,客货运的周转便捷度大幅提升。民用汽车拥有76.1万辆,比20XX年末增加50.1万辆,年均增长12.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66.3万辆,比20XX年末增加44.9万辆,年均增长13.4%,市民出行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

20XX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49.5亿元,与20XX年末相比增加28.2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9.8%。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455.4万户,比20XX年末增加229.1万户,十年来年均增长8.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0.3万户,比20XX年末增加147.5万户,十年来年均增长25.0%。

教体文卫事业快速发展。十年来,财政累计投入891.7亿元,推动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现了根本性提升。XX师专成功升格为XX学院,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双减”政策有序落实,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职业教育提质培优,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突破1万人。20XX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368所、专任教师6.7万人、在校学生118.0万人,分别是20XX年末的1.2倍、1.5倍、1.2倍。建设乡村智慧学校323所,并与省智慧学校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健康XX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稳步实施,“北华佗”中医药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20XX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8万张、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分别是20XX年末的2.2倍、2.9倍、3.2倍。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共有公共文化场馆14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8个、覆盖率99.5%,乡镇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77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组组数据,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XX骄人的成绩,饱含了XX人民奋力拼搏的汗水和足迹。站在党的20D召开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建设“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用新的奋斗去开启新的征程,努力开拓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奋力谱写XX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20D胜利召开!


绿色经济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绿色,是三明最靓丽的底色。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推进“三提三效”落地见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文旅经济、体育经济,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全省绿色经济重要增长极。

1月29日,我市按照打好“八大攻坚战役”的部署要求,制定下发《三明市绿色经济发展攻坚战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经济发展“八大体系”,将市绿色经济发展攻坚战役 28 项年度攻坚任务细化分解为 50 项任务,增创绿色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绿色金融赋能绿色经济

“没想到收费权也能办理贷款。感谢宁化联社,这笔贷款对我们企业来说太重要了!” 6月16日,宁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宁化县沙坪水库管理处电站发放“收费权质押”贷款50万元,公司负责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融资不畅是制约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宁化县沙坪水库管理处电站成立于1991年,目前电站装机容量1825千瓦时,平均年发电量600多万度。但近两年受降雨量偏少影响,电站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发电量大幅下降,加上缺乏抵押物担保,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只得向国网公司请求倒送电以保障正常运转。

宁化联社金融助理了解到企业困难后,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收费权质押”授信方案,提供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

这笔贷款的投放是我市履行绿色信贷政策,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林票碳票+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已投放首笔“福农·碳票贷”30万元;积极向银行业机构推介分布式光伏发电、尤溪城南工业园热电联产等新能源项目,目前兴业银行三明分行为尤溪城南工业园热电联产授信1.6亿元,投放贷款9000万元,发放沙县华电小吃城产业园光伏项目贷款860万元;通过市场化模式对我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贷款授信并签订合同56亿元,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对全国林业改革综合试点(福建三明)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发放首笔贷款1亿元。

同时加大产品模式扶持力度,从绿色金融专项资金中划拨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福林贷”贴息,引导特色产品增量扩面,带动绿色信贷有力增长;对成功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按募集资金总额的0.4%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行绿色债券。

二、文旅康养扮靓绿色经济

眼下,“中国绿都·全宴三明”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每道菜品都有笋元素,造型精美,还将美食与永安的笋竹文化相结合,很有永安特色。”5月20日,“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月月飨“永安全笋宴”美食推广月启动仪式暨“山区明珠·诗画霞鹤”趣味乡村跑活动热闹举办,游客钟子军对全笋宴赞不绝口。

美食唱戏,旅游搭台。借着“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活动契机,永安市还精心推选了霞鹤生态农庄、槐南安贞堡景区、燕江楼等20个“福往福来·福美永安”网红打卡地,将“美景+美食”串点成线,推动永安旅游美食发展提升,进一步打响了永安文旅品牌。

今年2月起,我市联合各县(市、区)创新推出“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月月飨“美食+互联网”主题营销活动,每月在一个县(市、区)开展一场美食推广活动,逐一向游客展示融汇三明山水精华与厚重历史的清流全羊宴、大田全猪宴、永安全笋宴、三元全鸭宴、尤溪菌菇宴、建宁全莲宴、将乐全菇宴、泰宁全鱼宴、明溪淮山宴、宁化贡鸡宴、沙县全牛宴,形成“周周有全宴,月月有活动”氛围,不断丰富人们绿色生活方式,让“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成为助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今年端午假期,对泰宁县中太旅行社负责人罗继承来说有着美好的回忆。6月4日当天,旅行社接待了6月份首个大型团队500余人来到泰宁旅游观光,极大提振了罗继承的信心。

为加快复苏振兴全市文旅市场,6月1日,我市发布《三明市促进文旅消费十条措施》,包括实行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月、开展百场网红打卡地抖音直播活动、推出千桌“全宴三明”旅游团餐、启动万人“全闽乐购·惠游三明”消费满减活动等重磅惠民惠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政策出台后,沙县小吃文化城、泰宁大金湖、尤溪侠天下景区推出的消暑纳凉、亲子互动、夜游体验等产品受游客青睐,假期旅游市场回暖,文旅消费活力十足。

6月3日至5日,全市端午假期共接待游客9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6.5%。

三、水上体育激活绿色经济

金溪碧波见证镛城岁月流淌。从当年商贾往来的排筏、船只云集,到如今河面上“洋气”的皮划艇、蹼泳等水上运动,这一脉潺潺碧水正激荡起将乐县全新发展活力。

连日来,在将乐县体育中心游泳馆内,江苏省蹼泳队队员正进行常规训练,保持状态,备战即将到来的各项体育赛事。

以体育经济为龙头、以绿水青山为载体,将乐县不断发掘体育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按照国家比赛标准打造品牌赛事核心场馆,建成运动赛事指挥中心、攀岩训练基地、滑板运动场等运动场所,成功吸引国家蹼泳队、中国女子水球队等将训练基地设在将乐。

用心用情,以诚意换合作。每一支运动队来到将乐,县里都有专人专班对接服务。逢年过节,市县领导的慰问、周边百姓的关心,更让这些离家千里的运动员们感到特别暖心。

有的运动员还就在这里落了户。武帅原来是北华大学龙舟队的主力队员,并获得过全运会龙舟赛冠军。研究生毕业后,这个高大帅气的北方男孩选择了将乐这个秀美的小城,并在这里落户安家。

如今,十多支省市皮划艇队和国家蹼泳队、女子水球队,已经把将乐作为长期集训的地方。将乐县借此契机连续举办4次全国蹼泳锦标赛、2次全国水球锦标赛,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消费,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体育发展之路。

人气聚了起来,商机也就接踵而至。目前,赛事经济已为将乐带来了明显的收益,仅在当地开展训练的专业运动队,直接带动消费就超过4000万元,体育赛事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持续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在青山绿水间,绿色动能的不断汇聚,正为三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三明大地徐徐展开。

历尽天华成此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10年。10年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盛夏酷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三湘四水,进工厂、下车间,入农家、到地头,感受全省各地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一、描绘“山乡巨变”新画卷

7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100余名作家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见证村民的幸福生活,著名作家莫言用手机拍摄村民载歌载舞的场景。

2013年11月3日,***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苗寨的面貌,迎来历史巨变。

湘西州牢记***殷殷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1742支工作队到全州1110个贫困村和632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5万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20XX年,65.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诗和远方’就在家门口!”在矮寨奇观旅游区务工的村民陆金竹,见证了深山苗寨的巨大变化。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湘西州创造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

怀化集结“四支队伍”,联村县领导和县直联村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驻扎贫困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等精准扶贫,87.07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脱贫,13个县市区全部摘帽。

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去年底,怀化375.49万农村居民纳入“防贫保”,34.35万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2个,落实转移就业4.93万人。今年6月,怀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邵阳市8.5万多名党员干部进村结穷亲,赢得民心和口碑。114万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脱贫人数为全省之最。

消除“贫困”,摘去的是“帽子”,搬走的却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山。娄底54.22万贫困群众奔上小康路,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善。

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景色新。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涟源市湄江镇湄塘村、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昔日重点贫困村,变成了一个个“美丽花园”,吸引大批游客“赏香花、尝果子”,不思归。

二、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XX年4月25日,***来到岳阳,留下“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种子在这里蓬勃生长。

岳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缔华龙码头等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码头;停产234家造纸企业,完成35家造纸企业制浆产能退出,关闭淘汰47家苎麻纺织企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岸线绿化2.8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站在长江岸边,满眼芦苇摇曳,耳边鸟鸣啾啾,“微笑精灵”江豚逐浪嬉戏,成为一道动人风景。

“美丽的常德就是企业最好的会客厅。”湖南琉深投资集团总裁周峰感慨道,这10年,常德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10年来,常德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建成一座可“自由呼吸”的海绵城市。凭借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和丰厚的湿地资源,常德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打通城市内部水系,常德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让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让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更带动沿河商贸业快速发展,河湖沿岸商圈加快形成。

今年9月,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张家界举行。立足绝版山水、红色文化、多彩民俗资源,张家界深化“旅游+”跨界融合,打造等级景区、文旅特色小镇和乡村、自驾车营地等多个旅游支撑点,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树立起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典范。

盛夏时节,沅江市草尾镇的稻穗弯下了“腰”。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通过收集数据,以算法作出农事决策,比传统农耕亩均增产15.4%。

“云”上管理,网上“出圈”,益阳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型。益阳推进智慧农业“5G产业链”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一批智慧育秧工厂、现代智慧农机作业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智能服务。

三、“制造名城”升级“智造标杆”

华灯初上,灿若星河,湘江两岸繁华绽放。

长沙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6399.91亿元攀升至2021年13270.70亿元,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

6月16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三一、中联、山河、铁建毫无悬念蝉联。10年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

长沙突出智能制造统领推动转型升级,22条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形成工程机械、食品、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旅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摘得“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移动互联网第五城”“中国芯片第四城”等系列桂冠,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智轨、双层动车组、磁浮、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一系列尖端科技产品相继涌现,株洲制造持续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株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位列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硬质合金产量全球第一,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42位,连续两年获评全国10个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明显的市州。

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全面冲锋,株洲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崛起。

改革、转型,国企改革走向深水区。

湘潭老工业基地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向“1+4”(智能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新兴产业迈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XX年25.8%提升至2021年38.3%,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

强创新、优环境,“衡阳制造”再腾飞。

围绕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与区域中心化发展思路,衡阳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兴项目、强链条、优环境,迎来“衡阳制造”再腾飞。1000千伏级世界最大容量单相1500兆伏安特高压变压器等“大国重器”,一次一次突破“卡脖子”技术,让世界瞩目。从“制造”到“智造”,衡阳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高精技术环节延伸。

四、“朋友圈”遍布全球

南阻五岭,北迄洞庭,不沿边、不沿海的湖南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不断扩大“朋友圈”。

7月7日,汽笛声响,中越铁路进口水果冷链列车首次抵达怀化。当天,装满“湘品”的“怀化—河内”中越出境班列,驶出怀化国际陆港。昔日封闭的山城,如今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中老、中越国际班列双向开行。

怀化国际陆港通过铁海、铁铁、公铁多式联运,紧密连接北部湾港、广州港、中老边境磨憨口岸至东盟各国,将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货运集结中心、湖南对接RCEP的重要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重要载体。

通江达海看世界,岳阳先后开通至香港直达航线、至重庆集装箱航线,构建立体物流网络和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拓展对外开放通道,“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加强与日韩、欧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对接,打造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和开放崛起的“大商圈”。

“凌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资兴市滁口镇高山村太阳蔬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该镇纪委书记程浪介绍。

作为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郴州筑巢引凤,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地,90%以上的招商项目来自大湾区;培育龙头,着力打造农副产品供应地,80%以上的外供蔬菜销往大湾区;擦亮名片,着力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80%以上的省外游客来自大湾区。

5月27日,永州至中欧班列、永州至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首发,这是湖南首个以铁路内支线与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对接的范例。

“南大门”变“桥头堡”,“朋友圈”不断扩大。永州加快建设以国际陆港为龙头的开放合作平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高铁经济圈,以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为对接重点,不断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

沿着***指引的方向,三湘儿女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描绘“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美新画卷。


开局之年的亮丽答卷——20X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亦是XX振兴发展克难奋进、积厚成势、攻坚突破的一年。

这一年,XX经济社会发展答卷,亮丽喜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一位;

20XX年,我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20XX年、20XX年两年平均增速较20XX年同期高出46.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恢复速度居全国第一位;

近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XX》显示,20XX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在全国上升9位,上升幅度全国最大,位列东北第一;

沈佳高铁白敦段正式通车,穿梭于林海雪原的和谐号列车,将长白山带入了高铁时代;

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提升4.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及空气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XX蓝”成为常态……

一、稳中向好,“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建党百年的激励鼓舞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坚实稳健、成效显著,推动XX振兴发展进入“上升期”、驶入“快车道”,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着眼“十四五”率先突破,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XX人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辛丑牛年上班第一天,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如期召开——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像守护健康一样建设营商环境,成为全省上下一致的共识。

人勤春来早。20XX年3月25日,全省84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比往年更早吹响了项目建设的嘹亮号角。

在当年7月召开的中共XX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XX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容充实调整的背后,是紧扣发展阶段的演进变化。

随后11月召开的中共XX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则审议通过了《中共XX省委关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决定》,为加快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一年,中国一汽不断带给我们收获的喜悦,年末时,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正式落成,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投产,XX玲珑全钢一期首条轮胎启模下线。

而XX冰雪年度大戏——第六届XX雪博会也在通化市拉开帷幕。XX人向广大冰雪爱好者发出诚挚邀约……

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果,项目开工更加密集,消费拉动更加强劲,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动能转换更加顺畅,粮食生产更加高效,民生改善更加普惠,XX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二、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增长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省将“稳”与“进”聚焦聚力于高质量发展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冬季的寒风凛冽,省内各地最低气温已下降至零下20℃以下,但众多大项目的“迎寒跑姿”却更加矫健,延续了过去一年火热的建设势头。

经历了1天多的作业,1月10日晚上8时左右,沈白高铁白山浑江特大桥15号主墩承台的首次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

“经过我们对整个浇筑过程的全程盯控,目前来看,此次浇筑工作圆满完成!”中铁上海工程局沈白高铁二分部书记徐孝忠高兴地说道。本次浇筑工作完成标志着该特大桥主桥阶段性施工取得重大进展,也为沈白高铁后续冬季施工积累了经验。

而在白山市经济开发区,占地10万平方米的施慧达药业新厂区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在室内粉刷墙面、装铺地砖、调试机器。

新厂区引进了三条德国乌尔曼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扩大4倍产能,年产60亿片药品,用于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创新药物。

沈白高铁、“陆上风光三峡”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长春都市圈大环线、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长白铁路提速、长白山机场扩建等项目相继完工……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省投资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XX年,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进”是关键词。

“全力以赴促消费”是20XX年我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法宝”之一。

定好闹钟,上线抢券。20XX年以来,我省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首届XX“98消费节”等方式,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密切配合,激发了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更好地促进了消费。

为了升级壮大餐饮、文旅、体育、美妆、家政等服务消费,我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同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旅游体育消费、农民进城购房等优惠政策,全方位提振消费。

三、产业升级加速孕育新动能

作为老工业基地,努力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我省心无旁骛。

去年11月,一汽红旗E-QM5新能源换电汽车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启了新篇章。现如今,造型别致的新能源出租车行驶在长春市的大街小巷,格外引人瞩目。

紧跟潮流的靓丽车型、经济实用的车辆性能,刻不容缓的转型升级促使共和国汽车长子时变时新,在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中勇立潮头。

同样屡传捷报的还有XX化纤。去年一年,XX化纤年产15000吨碳纤维项目多条生产线相继试车成功。

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跃进,昔日的工业“老大哥”正华丽蜕变。

同时,我省还提出,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扩充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打地基、筑承台、立风机……过去的一年,新能源各方建设的画面在广袤的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建设,未来可期。

在万里高空俯瞰地球的卫星上,在跨越洲际飞速奔驰的列车上,在充满科技感和东方美学的红旗汽车上,在精密加工机械发射的激光里……XX装备制造业昂扬前进,焕发蓬勃活力。

1月5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天。省内多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迎冬奥主题活动,与冬奥同频共振,共赴冰雪之约。

年初以来,XX冰雪延续20XX年猛烈的发展势头,坐着高铁游长白山、冰雪跨年夜、雪地电音节、迎冬奥倒计时等冰雪新玩法五花八门、新体验层出不穷。

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召开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全省服务企业大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20XX年,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3.6万户,增长50.6%,增速居全国第三位。

提起“吉事办”,XX人已耳熟能详。进出超市、医院等公共场所扫个“吉祥码”,是一年来XX人不断重复的动作。

现如今,“吉事办”掌端服务应用已达200多项,掌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将“吉祥码”作为“数字XX”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在全省累计设置各类扫码站点超120万个,累计扫码超12亿人次,已有2520余万人申领“吉祥码”。

同时,我省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现在办理政务事项越来越方便了,全程网办一步到位,省时又省力。”企业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就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最好诠释。

加速市场主体生成,创新创业亦功不可没。

前不久,在通化市融创双创产业园的共享直播间里,主播胡晶晶正在销售东北特产。

胡晶晶原本从事企业后台运营工作,一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她得知通化市融创双创产业园举办直播培训课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培训。

几个月的时间,她的直播能力越来越强,不仅组建了自己的直播运营团队,粉丝数与点击率也不断攀升。

包括胡晶晶在内,通化市融创双创产业园先后举办了八期就业创业直播培训班,近200名学员从中汲取了创业的智慧。

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我省出台“双创”再升级政策,举办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实施“吉人回乡”工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扩面提质,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7户。

政策、人才到位,引入作为发展血液的资金也是我省过去一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第六届全球吉商大会、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20XX中德汽车大会、第三届全球制造业服务外包峰会、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等重大活动……

相关活动频次之密、层次之高,足可见我省招商引资所下的力气之大,强有力地推动了到位资金持续增长。

五、乡村振兴夯实发展根基

开局之年仓廪足。20XX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均创新高。

这得益于我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围绕构建“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农业是我省最大优势,是全省振兴发展的根基。我省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和“黄金玉米带”,坐拥享誉世界的黑土带核心区,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20XX年以来,我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户外虽凋零,温室作物盛。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化育苗中心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培育的新苗已移入18栋智能连体温室,茄子、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

眼下,公司的智能连体温室在播种、灌溉、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工作人员在大数据中心就可以把控各个环节。

回眸20XX年,我省聚焦畜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承担的使命任务,发挥畜牧业的中轴产业作用,全省上下通过抓专班推进、抓责任落实、抓政策扶持、抓项目实施,全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让肉牛产业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县域经济突破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另外,20XX年,我省还下大力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六、民生改善增强群众幸福感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近年来我省的总体规划中从未缺席。

20XX年,我省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服务等方面重点实施50项民生实事。

20XX年最后一天,长春市民迎来好消息,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东延线工程通车运营,3号线全线运营里程由原来的31.9公里增至34.1公里。

此次通车可以说是长春市过去一年轨道交通建设的缩影。随着多条线路在建、相继通车,长春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也是在去年,XX至长春、德惠至长春、长春至公主岭、通化至集安等多条城际公交开通,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多地相关行业间的交流。

“家”是一个亲切、温暖的字眼,是避风港。住房条件的改善,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狭小到宽敞,从有房住到住好房,20XX年,我省千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一个个改造项目,一幅幅百姓选房画面,一次次惠普民生的行动,谱写了XX“广厦千万间”的美景图。

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20XX年,XX人民民生保障稳步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实现年度目标;

多项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贫困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救治实现由农村向城乡延伸;

全面落实“三孩”政策,深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

支持77个文养结合试点,服务老年人200多万人次……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2年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展望前程,全省人民定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白山松水新的荣光。


绘就新时代长江图景——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巨龙”长江,在XX蜿蜒奔流163公里。隆冬时节,这一带水鸟翩翩,百舸争流,气象万千。

20XX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声声嘱托,催人奋进。6年来,XX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宽阔大道,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一、破旧立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眼下,洞庭湖茫茫芦苇荡中,收割机驰骋,芦花飞舞。

在常德安乡县,一块块金黄、光洁、高强度人造板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下线。谁能想到,其原材料竟是令人伤透脑筋的芦苇?

在益阳沅江市,芦苇的嫩苗芦笋加工成清水罐头,已从野菜蝶变成都市人的“湖鲜”。

多年来,芦苇主要用作造纸原料,高峰时洞庭湖周边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有234家。企业废水处理不到位排放河湖,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的水体产生大量污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XX年1月,***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两个月后,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对XX作出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

彼时,XX沿江沿湖地区,过度依靠重化工业和矿产资源“吃饭”,留下大量废水、废气、废渣。

正在爬坡过坎的XX,掀起了一场壮士断腕、向新而生的自我革命!

重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向“地条钢”宣战!

这6年,XX忍痛淘汰落后产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全省查处“地条钢”生产企业24家,涉及粗钢产能约500万吨;关停1000多家非煤小矿山;退出烟花爆竹企业1200多家,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规模企业5000多家。

“保护动物越来越多,还来了白腹锦鸡。”穿梭密林间,湘潭昭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更雄见证了昭山生态蜕变。

昭山地处长株潭“绿心”,截至20XX年,区域内30家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开发保护相结合,昭山镇七星村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XX年的2.5万元增加到如今的4.5万元。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而是要绿色发展,要高质量发展。

XX破困局、立新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洞庭湖畔,岳阳巴陵石化己内酰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化工围江”难题实现新突破。

在湘江流域,曾经烟囱林立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脱胎换骨,工业遗址公园、保税物流中心和生态公园呼之欲出。

禁渔之后,渔民跨界,从“水上漂”到“网上红”。

20XX年,全省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万亿元,同比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

二、“三个高地”催人奋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宽阔大道

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XX两大产业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实力拔尖;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万家,进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开局之年,“三个高地”建设全面铺开,XX交上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XX年9月,***在XX考察时,赋予XX“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XX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关切。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XX年11月,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为新发展阶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XX省委、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凝心聚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势得到巩固提升;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数量,均居中部第一;信创工程、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近日,在攻克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后,国内首款基于自主碳化硅的汽车“芯”在株洲发布,开拓新能源汽车的广阔“蓝海”市场。

20XX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万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科技创新“引擎”风驰电掣。

自20XX年9月获批以来,XX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新设企业10981家,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一站一次”办理新模式等一批全国首创成果涌现,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元旦刚过,好消息传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

XX正积极开展长江流域(XX段)文物资源调查,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保护弘扬长江文化开启新篇章。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高质量发展大道,XX阔步向前。


共舞长江巨龙——XX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XX洪湖市螺山镇袁家湾村与XX临湘市江南镇鸭栏村,隔长江相望。

1月6日,江水滔滔,1000千伏荆门至长沙特高压工程跨江工程施工正酣。不久后,这两个村庄将由铁塔银线相牵,湘鄂省际间电力交换能力将大幅增强。

水相连,人相亲,路相通,业相融。

20XX年1月、20XX年4月、20XX年11月,***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牢记殷殷嘱托,XX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区域联动,构建共抓大保护合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一、协同联动,逐梦“重要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XX、XX、江西沿长江比邻而居。

20XX年,国家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列入“十四五”规划。

3月,XX党政代表团接连走访江西、XX;5月初,XX党政代表团赴江西考察学习。

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构建区域高标准市场体系……20XX年,三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加强协同联动,逐梦“重要增长极”。

6月18日,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开通,湘赣红色旅游升温;

“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达84家,特色农产品“走红”湘赣边24个县市区;

12月26日,1000千伏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竣工投产,XX、江西电网联络进一步增强……

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湘赣边革命老区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发展新机遇。

两湖一家亲。我省与XX共同编制《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携手推进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在打击非法采砂、产业协同、跨省公路建设等方面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省工信厅介绍,XX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武汉光谷,工程机械零部件省外采购部分50%以上来自XX。

与此同时,XX的食品原材料、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产品热销XX。

近日,湘鄂赣3省20城在岳阳签署协议,成立旅游行业联盟,建立常态联动机制,共同开发精品线路,文旅产业“航母”破浪前行。

二、制度创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隆冬时节,湘江一级支流渌江碧波荡漾。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曾是劣Ⅴ类水质的黑臭水体。

渌江,江西萍乡和XX醴陵共同的“母亲河”。这条河流全长168公里,发源于萍乡,江西境内80公里名萍水;流经XX88公里,名渌江,最终汇入湘江。

20XX年7月,湘赣两省签署《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交界处金鱼石断面水质为依据,水质月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XX补偿江西100万元;水质劣于Ⅲ类,则由江西补偿XX100万元。

现在,金鱼石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渌水变绿水”,堪称省际合作典范,也是机制创新的样本。

近年来,一系列制度设计向“深水区”发力,全省构筑共抓大保护合力——

印发《XX省关于贯彻落实***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制定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实施《XX省洞庭湖保护条例》……

20XX年,国家出台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XX随即出台实施意见,加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在西洞庭湖保护区,“退养还湿”的水面原承包个人每亩每年补偿500元,对村组集体水面每亩每年补偿350元,为全省乃至生态效益补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西洞庭湖20XX年接待生态旅游人次1.4万人次,生态旅游综合收入710万元,是鼎盛期2010年生态旅游收入的两倍多。

在雪峰山区,引进市场主体成功打造了穿岩山、阳雀坡、山背花瑶梯田、虎形山大花瑶景区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2个3A级景区,村民的古宅老院也变成了游客乐园。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故事在潇湘大地持续上演,一江碧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奋楫扬帆涌新潮——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近年来,XX市高擎南梁精神大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正在按照“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谱写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XX篇章”。

一、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奏响新乐章

XX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旱作农业示范区。近年来,XX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集群发展,全面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草药八大主导产业,“一县一业”格局初步形成。

20XX年肉羊饲养量达到438.3万只、肉牛56万头、生猪126万头、肉鸡3562万羽,分别增长32.4%、17.8%、21.1%和40.2%;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年产量达到135.3万吨,现代农业集群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环县跻身国家第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XX市集中精力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产业链条、畅通营销渠道、打造产品品牌、提升经营效益上下功夫,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当前,当地聚焦强化新时代“陇东粮仓”的地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壮大苹果、肉羊、肉牛等八大主导产业,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打造肉牛、肉羊、生猪、肉鸡4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工业绿色化,能源开发实现新突破

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甘肃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煤矿核桃峪煤矿投产、7大煤炭资源井田区块即将招拍挂……XX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开发领域好消息频传。

“资源富集是XX的比较优势,工业强市是XX的战略抉择,工业绿色化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XX市委书记黄泽元说,XX市紧盯国家“双碳”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节约为导向,全力推动能源绿色开发、高效开发。

在XX,几乎每一寸土地的肌肤里都有资源的因子。数据显示:XX石油资源储量78.8亿吨,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天然气资源储量2万亿立方米,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8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可满足15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需求。20XX年,XX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生产原煤240万吨。

此前,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在XX启动建设。据悉,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万吨,可产生落地投资超1000亿元,年税收4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8万个。

与此同时,XX市承担起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的任务,还成为规划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三、文旅融合化,三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XX市突出政府主导和规划引领作用,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联合天水、定西、陇南、平凉组成陇东南文化旅游联盟城市,与关中平原12个城市共同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宣言”。参加《魅力中国城》城市竞演,荣获“十佳魅力城市”称号,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XX市启动编制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XX市建设保护规划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承载XX乡土文化的作品,着力打造“高天厚土·红色XX”旅游品牌。建成环州故城等景区景点,2个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华池县南梁镇被评为“20XX中国最美村镇”。

当前,XX市秉持融合发展理念,强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融合和要素禀赋支撑,加快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红色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形象。抢抓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更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培育建设有较强吸引力的消费中心城市。

四、“四建”强支撑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拉开新架势

银西高铁开通运营、甜永高速开通运行、XX机场航线连接北上广深等10多个城市……近年来,XX交通运输行业累计完成投资750多亿元,公路总里程逾1.6万公里,6个县区通高速公路,4个县区通铁路,116个乡镇通等级公路,银西高铁直达沿海及内陆7个大中型城市。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XX市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商环境建设和民生福祉建设,全力夯筑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

“从20XX年到20XX年,XX市连续7年造林730万亩,加上‘固沟保塬’、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XX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15%。”XX市林草局局长闫焕智说,20XX年,XX启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和“一村万树”工程,日前投资3.23亿元的XX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全市再次唱响“绿歌”。

聚焦加强营商环境建设,XX市启动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推行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群众评价、查处举报等制度,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亲商爱商的开放环境,努力让XX成为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围绕加强民生福祉建设,XX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XX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10.7%,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办结,“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高效推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

五、D建强引领,干事创业焕发新活力

为提升基层D建质量,XX市大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完成所有党支部星级命名。全领域推进“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1.4%。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87.1%。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6.6%、82.1%。

今年,XX市启动实施基层D建“五大融合”行动,即实施“强乡富村”农村D建融合行动、“美好家园”城市D建融合行动、“效能提升”机关事业单位D建融合行动、“红色引擎”国有企业D建融合行动、“党旗领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D建融合行动,努力把基层D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全过程,推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同时,XX市把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管党治党的总抓手,集中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突出问题,依法依纪处理腐败涉案干部,政治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转入常态化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阶段。


奋楫破浪劲扬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调试水电消防、地面面层处理、栽种花苗……9月11日,安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8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为保证工程准时完工,这个假期大家放弃了休息。”安平高新区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张朝说。

不仅在工地,也不只是项目,节日期间,我市的众多劳动者步履不停,和这座城市一起拼搏前行。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拼搏奋进,只争朝夕,推动了一系列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大事,干成了一系列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要事,办好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了衡水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十年,我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积蓄了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总量呈现出积极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888.6亿元,到2014年跨越千亿元大关,20XX年已达到1703.1亿元,较20XX年年均增长6.9%。人均GDP稳步提高,20XX年人均GDP达到40561元,是20XX年的两倍。

财政实力明显提升。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7亿元,到2017年突破百亿大关,20XX年达到136.6亿元,是20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6%。政府财力的增强,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XX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81%,比20XX年年末提高15.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8个百分点。20XX-20XX年城镇人口年均增加6.3万人,有效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20XX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2%,比20XX年年末提高15.1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这十年,我市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第一产业较为稳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加速发展的新格局。

农业农村经济态势良好。随着“果蔬进京”“中化来衡”等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农业丰收、粮食保障的“定海神针”作用持续发力,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9.5亿元,较20XX年增加88.9亿元。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75.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2%。20XX年粮食总产44.1亿公斤,创历史新高。20XX年年末,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较20XX年增加23家。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3-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截至20XX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焕发出澎湃活力,2018-20XX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22%的高速增长。

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呈现出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良好,现代物流、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与商务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业成为新亮点的发展新格局。20XX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8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7%,占比较20XX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三、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这十年,我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深化对外开放,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内需,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坚持“项目为王”,坚持全生命周期抓项目建设,全过程抓项目管理服务,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公路、公共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多元带动保持投资快速增长。2013-20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9%。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个数由20XX年的259家增加到20XX年的327家。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大数据、移动支付的兴起活跃了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7年和20XX年分别跨越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13-20XX年累计消费4463.8亿元,20XX年达611.3亿元,较20XX年增加294.9亿元,年均增长8.6%,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全市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XX年旅游总收入达141.3亿元,较20XX年增加107.9亿元。

对外贸易发展成效显著。我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活力日趋增强。20XX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39.7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出口总额217.1亿元,年均增长2.7%。

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这十年,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20.3∶43.7∶36.0调整为20XX年的14.0∶34.3∶51.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5.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61.3亿元,较20XX年增加20.7亿元,年均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1.4%,较20XX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由20XX年3.9亿元增加到20XX年17.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XX年的1.1%提高到20XX年的6.2%,提升了5.1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不减。20XX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4家,总数达到636家;新增8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7268家。全市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重点实验室3家。全市组织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232项。专利授权6513件,有效发明专利1092件,商标注册13338件。签订技术合同数由20XX年的8份提高到20XX年的415份,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XX年的302万元提高到20XX年的26.1亿元。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这十年,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惠民为要,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城乡收入大幅增加。我市坚持重点发力、精准落实、多措并举做好城乡居民增收工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18504元增加到20XX年的35748元,增加了17244元,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6167元增加到20XX年的16912元,增加了10745元,年均增长了1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倍差由20XX年的3.0降至20XX年的2.11,缩小了0.89。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坚持把稳就业和保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各类就业培训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20XX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较20XX年下降0.2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有效开展。20XX年年末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5.3万人,较20XX增加3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1.6万人,较20XX年增加1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50.9万人,较20XX年增加27.5万人。

六、共享发展拉高“获得感”

这十年,我市加大医疗、教育、文化领域投入,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取得重大突破。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大幅增加,20XX年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890个,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较20XX年增加1.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万张,较20XX年增加0.8万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XX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4所,主城区普通高中统招人数增长25.5%。20XX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5万人。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在校生分别为40.4万人、36.8万人、12.5万人,分别较20XX年增加14.9万人、4.5万人、4.8万人。

文化事业呈现新气象。全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20XX年年末,全市有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不可移动文物点119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七、生态环境更美更优

这十年,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湖清的美丽衡水,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聚焦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XX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8%,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体现了全市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更多的经济发展。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下降0.3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03%。

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大。20XX年我市完成营造林2.1万公顷。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自然保护区达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由20XX年的80.35%提升到20XX年的9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化覆盖面积13895.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XX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257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2微克,下降17.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15.7%。

回首十年路,踔厉奋发的足迹历历在目,湖城大地高质量发展长卷如画。

展望新征程,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风帆高悬势正扬。聚焦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衡水儿女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20D胜利召开。

笃行不怠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奋进争先立潮头,实干担当开新局。

火红五月,流光溢彩。行走在雄关大地,到处洋溢着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者们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农业产业园区里,菜农果农给蔬菜苗木施肥除草;老旧小区里,处处旧貌换新颜,居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始终保持发展定力,稳中求进、奋勇向前,推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1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2个首次突破”“4个稳居第一”,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2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稳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稳居全省第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863元、24726元,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

一、攻坚克难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四强”行动和“五链融合”工作安排部署,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发展“2+6+N”产业链集群(钢、铝两条千亿元级产业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清洁生产、精细化工、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支柱、现代农业等六条百亿元级产业链,N条十亿元级以上产业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推进产业链提质扩容增效。酒钢天成彩铝铸轧铝深加工、索通预焙阳极二期、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81个。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考核验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获省科技进步奖、专利奖35项,科技引领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加快“三化”改造,酒钢7号高炉优化升级、悬浮磁化焙烧选矿等项目相继建成,双相不锈钢、锌镁铝板材等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西部重工3D打印绿色智能铸造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工业园区通过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终期验收,连续9年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年1至2月,全市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2.7亿元,同比增长27.4%;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13.5%,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31.2%,与上年同期相比高出7.7个百分点,与1至2月全省平均增速相比高出25.2个百分点。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进展顺利,方特丝路神画、关城里景区等建成运营,国内首部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上演,关城文物景区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百强,国际铁人三项赛、短片电影展、房车博览会等特色节会成功举办,第三产业年均增长4.7%。

二、蓄力赋能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守正创新、蓄力赋能,不断拓展发展的纵深和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受理、不来即享、帮办代办、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方式,191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144项“省内通办”、108项跨部门联办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审批办理时限缩短68%以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水平居全国296个城市第73位。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植树造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今日“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西部新城。

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开展森林抚育、植被恢复、景观提升等重点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9.2平方米,“出门能见绿、行路能见景”已成为嘉峪关的亮丽底色。建成南湖文化生态园、讨赖河生态园、明珠文化生态园等大小水面数十座,人均水域面积20.65平方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区2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每年都在80%以上。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低保、社会养老、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7.7%、39%、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报销比例达到75%。“康养引领、居家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我市投入近5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改薄等项目31个,新建改建校舍12万平方米,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7.8%,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92.8%。

下大力气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累计投入4.6亿元,建成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嘉峪关中医院住院部、酒钢医院住院部和门诊楼等重点项目。酒钢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晋级三级甲等医院,三镇卫生院均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深化平安嘉峪关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试点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全面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等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和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40.6%和63.4%,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也是全国9个社会治理典型培育城市和率先创建的平安中国示范区。

三、踔厉奋发 全力再创新的辉煌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三地两点”功能定位,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新征程。

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凝练形成“三地两点”功能定位,研究确定“2+6+N”产业体系集群,明确全市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产业体系。通过建立产业链链长制,集中力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市场前景的重点产业。深入落实省委抢抓新能源机遇的部署要求,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主动服务酒钢(集团)公司加快酒嘉局域电网建设,积极探索钢铝产能指标跨省置换壮大消纳产业,推动钢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切实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立足城市大、农村小、城乡融合基础良好的市情实际,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型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积极探索全域城市化实现路径,精细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全力打造百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全省营商环境2.0升级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把加强地企合作作为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局观、“一体化”发展观,建立与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地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打造“嘉快办·逾难关”等政务服务品牌,加快项目选址和资金落实,数字政府、智慧雄关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积极落实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对建设酒嘉双城经济圈和共建省域副中心的要求,推动酒泉、嘉峪关两地实现优势互动、差异互补、错位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五量”文章,以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工作安排,统筹分析发展战略机遇、现有产业基础、项目投资趋势,立足“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求突破”,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20D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XX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夯实园区发展平台,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优的良好态势。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XX年XX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工业投资增长25.9%,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44户,总数突破1000户。

如今,放眼XX,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正带动着XX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一、做大工业规模

3月31日至4月1日,我市召开2022年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流动现场会暨“3+3+N”重点产业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此前,XX提出“全力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为制造强市战略明确了方向。据了解,今年上半年,XX市计划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1542亿元。

频频行动彰显了我市“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决心。

项目建设是发展引擎,事关社会民生。为了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我市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招商指南,系统梳理15个领域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招商需求,明确重点目标企业230个。大力举办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各县(市、区)大抓工业、大抓项目。

同时,我市聚焦招大引强和做大做强,做足“增量”和“存量”文章。

大力招商引资。去年我市坚持“招大引强”,提升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赣锋锂业高纯锂盐及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浙江正凯乙二醇项目等一大批项目的落地。全市连续10个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0%,工业投资增长对全社会固投增长贡献率达到近60%。全年召开产业推介会20次,签约引进制造业项目213个,投资总额达到2218.9亿元。

狠抓企业培育。我市分类建立主营业务收入上台阶、升规入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组织召开企业培育现场推进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XX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XX化工公司进入四川省制造业100强和“贡嘎培优”培育名单。全年新培育超50亿元企业1户、超10亿元企业6户、“专精特新”企业达125户。历史上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突破1000户,跨入全省“千户俱乐部”,位列成德绵后,居全省第四位。

二、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我市工业经济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

走进位于大竹经开区的川环科技生产车间,只听到机器轰鸣,却不见工人身影。川环科技副总经理文勇介绍,他们已建成投产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生产车间,加快提档升级、产能提高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瓮福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车又一车磷石膏源源不断地运到XX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华新水泥(万源)有限公司、四川兴顺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曾经让人头疼的磷化工工业废渣磷石膏,将被运用于生产水泥缓凝剂、水洗石膏等方面。

近年来,我市将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推进措施。去年,推动20户“散乱污”企业完成环境问题整治。新排查燃煤小锅炉195台,通过拆除报废、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实施淘汰改造。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工业企业进行“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改造。立足富集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延链补链引进重大项目,产业、企业之间初步建立了一定的上下游关系,工业废弃物初步实现了无害处理、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执法监督和查处力度,实现了全市钢铁、水泥全覆盖,推动高能耗设备(生产线)主动节能或退出,倒逼企业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我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做优做强新型工业。我市围绕“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3+3+N’现代产业集群”目标,制定和实施产业培育年度行动方案,建链、补链、强链、壮链开展招商引资,集群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我市为各县(市、区)个性化定位主导产业,以差异化促发展。如支持宣汉县立足天然气、硫黄、锂钾资源,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渠县发展轻纺服饰产业……

在XX做优做强新型工业的部署中,除了布局建设“3+3+N”现代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强园区被视为“关键一招”。我市提出要引导优质资源向园区配置,夯实发展平台。

20XX年,XX高新区进行了扩区调位、优化布局,新设立了XX东部经开区,剑指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园区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将逐步形成,成为XX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三、提升服务效能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全力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舒心创业、安心发展的优良营商环境,让每一位投资商专心创业,这既是企业家们纷纷来XX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XX打造工业强市的根基所在。

“场平已结束,各项基础设施已完成,赣锋锂业公司现正做地质勘探、厂区设计。”一直忙碌在锂钾指挥部和四川赣锋锂业有限公司的项目现场,负责对接项目落地的“服务专员”陈代文说,企业落地的前期工作阶段性告捷,自己总算能“歇口气”。

“项目取得进展,多亏了这帮好朋友。我们不仅感受了一个月从洽谈、签约到开工的招商速度,更体会到了3天时间从提出问题到有效解决的一流环境。”四川赣锋锂业项目现场负责人邹明建说。今年2月8日,他去项目现场查看进度时,发现水还没有进场,便告诉了陈代文。第二天一早,陈代文就拉着供水企业兴源水利站和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仅3天,就将农业用水变更为工业用水,成功接水进场。

良好的口碑,是各园区、各部门单位用真心打造出来的;投资者的认可,也成为鞭策园区、单位不断完善服务效能的动力。

20XX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十条措施,持续优化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配置,打造生产要素价格“洼地”,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人才招聘、“双创宣传周”等活动,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大力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坚持季度通报金融机构排名,积极向银行机构推荐“五健康”企业融资需求,提高企业融资率,20XX年全市以制造业、电力、矿业等为主的工业贷款余额99.47亿元,同比增长19.51%。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20XX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

对于企业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服务工业发展的职能部门,市经信局将始终致力于为企业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为企业发展壮大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工业强市注入强劲动能。

回望过去,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步履铿锵,成效显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XX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的工业支撑。

推荐访问:汇编 综述 经济发展 14篇经济发展工作综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