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7篇

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7篇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帐篷》教案 安丘市吾山小学 郑玉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单了解作者,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7篇,供大家参考。

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7篇

篇一: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篷》 教案

 安丘市吾山小学

 郑玉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简单了解作者, 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次诵读, 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诗歌的同时感受建设者坚韧顽强、 乐于奉献、 以苦为乐的精神,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体会诗句含义, 领会作者以“帐篷” 来歌颂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风餐露宿、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白杨》 是袁鹰写给那些服从国家需要,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的;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艾青的这首诗歌—— 《帐篷》又是写给哪一些人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 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作者简介:

 艾青, 原名蒋海澄, 号海澄, 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诗选》。

 二. 读一读 1.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目的;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找出优点, 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包括两方面——理解和朗读)

 2.师生点评 (明确优缺点, 重在改进)

 3.教师范读 (诗歌的韵律, 每节的重点词, 读出重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学生齐读 三.议一议 (课件出示问题) 1.诗中的“我们” 指的是谁? 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的? 用“——” 线划出。(板书:

 “我们”)

 2.诗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 用“~~~~~” 划出诗中描写“家” 的有关句子。(板书:

 “家”)

 3.“我们” 对“家” 的感情怎样? 为什么这样? 用“

 ” 划出。

 4.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可在讨论中解决。

 四. 讲一讲

 (首先, 小组汇报; 然后, 其他小组补充; 最后, 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精讲点播。)

 1.诗中的“我们” 指的是谁? 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的? ( “我们” 指建设者。

 从诗句中“探索、 开发、 架桥、 修路、 盖楼” 等词语可以知道。)(出示在各个工地的建设者图片)

  2.“家” 指的是什么? (帐篷;诗中描写“家” 的句子:

 “流动的家”、“荒原最早的住户, 野地最早的人家”)(出示建设者在帐篷的日常生活图片)

  质疑:

 “流动”、 两个“最早” 都说明了什么? (建设者们居住的环境差, 生产条件非常艰苦, 创业艰难。)

 3.(1)“我们” 对这样的“家” 感情怎样? ( “任凭风吹雨打, 我们爱自己的家”)

 质疑:“任凭” 什么意思? (听凭、 由着。)“风吹雨打” 指什么? (环境艰苦, 条件差, 风餐露宿。)

 3.(2)“我们” 为什么爱这样的“家” 呢? ( “它是这样的敏锐, 反映祖国变化”“换一个工地, 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 留下的是繁华”)(出示荒凉与繁华的对比图片)

  质疑:

 建设者把荒凉的土地变成繁华的都市需要怎样的精神呢? (吃苦耐劳, 坚韧顽强, 乐于奉献, 以苦为乐……)

  小结:

 由此, 我们知道袁鹰是借白杨歌颂了建设者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而本诗的作者是借帐篷歌颂了建设者的吃苦耐劳, 坚韧顽强, 乐于奉献, 以苦为乐。

 五. 练一练 (一)

 朗读检测 对诗歌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让我们把对诗歌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1.

 学生朗读(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2.

 学生点评并示范改进朗读 3.

 教师总结 (二)

 口语练习 我们的家乡 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身后又有着谁的辛劳, 我们又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赞许?

 六. 布置作业 朗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做到大致理解, 感情朗读。

 七. 板书设计

 我们

 爱

 家

 ‖

  →

  ‖

 建设者

  奉献

  帐篷

篇二: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扬功臣的诗

  赞扬功臣的诗

 篇一:支远:诗 赞功臣友人

  支远:诗 赞功臣友人

  两次二等功,立在军营中。

 转业到地方,感谢党恩情。

 篇二:有关赞颂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的对联

  有关赞颂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的对联

  1.、---------- 集群圣之成,振玉金声,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3、-----------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4、-----------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5、-----------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6、-----------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

 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闲时抱膝,梁父成吟,吴宫魏阙半消磨,眷念真王,九洲幸有先皇帝;

 尽瘁鞠躬,佳儿足继,裴注陈书多刺谬,凭谁假托,两表常疑后出师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誓欲龙骧虎视,以扫荡中原,惊风雨,泣鬼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时当地裂天崩,求缵承正统,失萧曹,见伊吕,西汉功臣,东汉功臣。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已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7、----------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庶

  梨桃数百棵,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

 8、----------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灯影幢幢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

 9、-----------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

 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

 10、----------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挂弓扶桑 ,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11、-----------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

 溪山尤壮丽;

  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2、-----------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3、-----------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家、念人。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14、-----------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15、-----------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16、----------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7、----------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几有,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18、----------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

 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逆臣

  2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2、----------开辟荆榛千秋大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23、----------翻天覆地.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篇三:歌颂建筑工人的诗歌

  歌颂建筑工人的诗歌 ——献给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建筑工人的使命 便是奉献在建筑工地 简单的作为 却有非凡的杰作 对于建筑工人 他们是高楼的奠基者 却住不起高楼 他们是安逸的奉承者 却享不了安逸 建筑工人的命运 是根植在别人舒逸下的使命 用自己的艰苦 促成别人的舒逸 建筑工人 是都市的贫民 高楼的居者或许永不将想起他们 但,不变的是 他们是幸福的缔造者 穿行在建筑工地 总能看到那些身影 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 在扛着钢筋 在提着沙石 他们平凡的身影 铸就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在画里 他们

 在劳动 因为劳动 才有了都市的高楼林立 高楼的崛起 便是建筑工人心力的合成一砖一瓦之间都有他们的情建筑工人啊 你们平凡,因为建设建筑工人啊你们伟大,因为来公司快一年了,每当经过凝聚着我们宏茂人智慧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时,每当看到那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建筑施工场面时,我总忍不住注视那些默默工作的一线建筑工人,也许他们很普通,在工地上随处可见,你很容易便可找到他们:衣着普通、语言朴实。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有他们的身影在空中飞舞;有沾满粉灰的安全帽在跃动;宽敞的路基上,满面尘埃的脸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变色的工作服上尽是泥土。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词来歌颂他们,就用以上这首散文诗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佩吧。

篇三: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2卷第2期20 0 9 年6 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 u rn a lo fH U B E IC o r r e sp o n d e n c eU n iv e r sityV 0 1. 22 N o . 2Ju n . 20 0 9论十七年诗歌的特征李永青(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新乡4 530 0 7 )【摘要】

 十七年诗歌在特殊的历史境遇和理论倡导与约束下, 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内容上形成了以颂歌和战歌为特色的当代形态, 形式上, 继承古典诗歌的整饬性和音乐性的艺术传统, 学习民间民歌的叙事化方式, 语言上追求大众化、 口语化。

 最终形成十七年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关键词】

 十七年诗歌; 内容:

 形式; “当代形态” 特征中图分类号:

 1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1- 59 18 ( 20 0 9 )0 2- 0 155- 0 2d o i:

 10. 3969/j. issn . 167 1—5918. 2009. 02. 07 6本刊网址:

 h ttp:

 //w w w . h bx b. net建国后的十七年( 即19 4 9 年至19 6 6 年)诗歌伴是随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这段时期的诗歌是对中国新诗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同整个中国文学一样, 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 新诗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转折” 的征象,广泛表现在各个这方面; 而主要表现则是, 4 0 年代新诗多种艺术构成的关系发生重要重组, 出现了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统一规范的强大要求, 并由此出现了具有“当代特征” 的诗体形态。一、 诗歌理论的指导与约束在新中国成立这一大的背景下, 不可避免的要求诗歌理论的建设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

 理论主张把诗歌活动与政治任务相配合, 强调诗的“时代性” 。

 19 56年周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 中强调“我们需要的是人民的诗歌。

 我们的抒情诗, 不是单纯地表现个人情感的, 个人情感总是要和时代的、 人民的、 阶级的情感相一致。

 …抒情是抒人民之情, 叙事是叙人民之事” 。

 这种单一的颂歌原则顽固的约束着新老诗人的创作, 直到19 56年, 毛泽东“双百方针” 的提出, 及其在《诗刊》 创刊号上发表了诗“应以新诗为主体, 旧诗可以写一些” 的看法,才使一些诗人及诗评家大胆冲破“禁区” , 解放思想, 使得诗坛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活跃局面。

 但从根本上来讲, 以政治伦理标准来规范诗人身份和诗歌的“抒情形象”的原则没有变, “社会生活和政治伦理, 也就是诗的美学伦理”的要求没有变, 诗人要深入到生活中去, 自觉的充当阶级的代言人, 真实地反映工农兵的生活, 为人民讴歌。

 理论指导创作,理论也约束创作,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诗歌理论的推动下, 十七年诗歌在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特征和艺术特征时, 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 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革命现实主义是中国在那个特定时代所提出的一种现实主义称谓, 在它的倡导下诗人要强调客观存在, 隐藏主观意识。它决定了当时的诗歌以诗歌形式进行叙事。

 在初读这些叙事诗时, 如同在读叙事文, 不同的只是文字的排列方式。

 如李季的《客店答问》 就是以文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姑娘远赴新疆探望自己未婚夫的故事, 全诗用的都是最口语化的话语, 描绘出了一幅两人问答的真实对话画面。

 这种真实是革命现实主义所营造的。

 不光是叙事诗, 许多抒发豪情的短诗也采用的这种创作手法, 如牛汉《真理》 :

 “我从黄河北岸冒雪回夥半夜了,李林庆同志/还披着老羊皮袄/在昏黄的灯光下/写着他参加省农代大会的感想……” 。

 这些诗完全是写实诗,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

 在十七年诗歌的时候, 最大的感受就是诗歌的写实性很强, 和真实画面抒发真实情感。收稿日期:

 20 0 9 —0 6—15作者简介:

 李永青, 女, 河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三、 诗歌内容上的“当代形态” 特征在诗歌理论的指导和规范下, 十七年诗歌创作自然衍生出两大类作品:

 一是对时代风云和政治运动呼应和阐释, 抒发昂扬的政治激情. 起着“炸弹和旗帜” 作用的政治抒情诗; 二是直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寻觅诗情, 及时反映祖国工农业建设崭新面貌, 展现人们改天换地的时代精神的叙事写实诗。

 不管是政治抒情还是写实叙事, 都是围绕着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这一主旋律而歌唱的。

 不管是老一代诗人, 还是新一代诗人, 他们都“干了久积于笔端的血水, 泪水, 饱蘸欢乐的酒浆, 写起光明之歌、 解放之歌、 建设之歌” 。

 他们代表时代、 代表人民,向祖国母亲献上了贺礼。( 一)颂歌的时代1. 歌唱祖国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 宣告了祖国母亲真正完成了“凤凰涅磐” , 实现了“浴火重生” , 全国人民歌唱祖国时, 诗人们也谱写出一曲曲颂歌。

 在五四时期盼望祖国像风凰涅磐得到再生的郭沫若, 在《新华颂》 以激情洋溢地赞美“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

 甚至当时正受到压制、 批评的胡风,也在开国大典后一个月 就开始创作达30 0 0 多行的“英雄史诗三部曲” 《时间开始了》 , 抒写自己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的懂憬。

 谁也不会怀疑这些诗歌中情感的真实性, 尽管艺术表现上不乏空泛, 也缺乏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但由于它们真实地纪录了共和国诞生初期人们的心灵变化和情感波澜, 所以具有某种特殊的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2. 歌唱党和新的社会制度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指引, 中国人坚信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的救世主, 诗人们生活在群众中, 也感受到了人民对党的热爱, 他们用文字表达人民内心的欢喜, 谱写了社会主义这一主旋律。

 比如李光天的< 一滴蜜》 :

 “共产党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共产党教我们穿暖吃、 饱/今天的生活正如一滴新蜜/明天的滋味比蜜还要美好。

 ” 全诗以—个傣族的传说为开始, 引出主题, 赞颂党, 赞颂甜如蜜的新生活。3. 歌唱工人, 歌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 诗人们纷纷走向工厂、 农村、 工地、 军营, 或长期扎根体验生活, 或短期参观走马观花。但不管何种形式的实践都让他们在内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劲头感慨, 他们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歌颂工业建设。

 像“石油诗人” 李季于19 52年冬到玉门油矿建立自己的生活基地后, 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石油中提炼诗意, 创作出大批反映石油工人劳动生活的“石油诗” , 如诗集《玉门诗抄》 、 《致以石油工人的敬eL }、 《玉门诗抄二集》 。

 青年诗人邵燕祥以一名新闻155万方数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 0 9 )第22卷第2期工作者的政治敏感, 到工厂和矿山去挖掘诗情, 他的诗集《到远方去》 和《给同志们》 记录了建设者的英雄业绩, 也歌唱了他们蔑视困难的满腔豪情。

 部队诗人雁翼深入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创作了歌颂筑路工人征服险山恶水的壮举和《大巴山的早晨》 。

 徐迟也跑遍大半个中国, 为勘探工人、 铁路工人讴歌…4 . 歌颂边疆少数民族生活50 年代中期, 《天山牧歌》 称得上是颂歌中表现边疆少数民族农牧生活的代表作, 诗人最初将这些诗作结集命名为《生活的赞歌》 , 歌唱生活, 赞美时代。

 此后, 诗人们纷纷奔赴山南海北, 表现各地生活风情, 像田间的诗集《马头琴歌集》 、 阮章竞的组诗《新塞外行》 、 《乌兰察布》 , 张志民的行吟诗集《西行剪影》 等。19 58 年的新民歌可以视为颂歌的变奏。

 它的加入使颂歌的内容作了极大的开拓, 除了歌颂党、 领袖、 时代、 新生活, 还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劳动人民改天换地地的豪情壮志等。

 不过大跃进时期也有很多作品歌颂的是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共产风, 形成一定恶劣喧动。( 二)战歌的海洋转换时期的诗坛上, 与颂歌交错的唱晌的是战歌, 而军旅诗人的诗歌唱的是最嘹亮的。

 建国初最早的战歌是以志愿军战士未央为代表的表现抗美援朝题材的诗作。

 他的作品以火热的激情讴歌抗美志愿军, 揭露侵略者行为, 号召人们反侵略保家国。

 诗歌《枪给我吧》 《驰过燃烧的村庄》 等像战鼓一样,催人奋进。

 五六十年代, 军旅诗一直是战歌的主体。

 形成这种诗歌范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疆诗人的努力。

 他们大多是在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入伍的,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铁流到祖国的边疆的。

 他们中有歌唱在西南的公刘、 白烨等, 也有保卫南国边陲的李瑛、 张永枚等。

 他们接受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风土民情和民间传统的滋养, 创作出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这些诗主要抒发驻地军人的高度责任感, 反映部队紧张而有意义的生活, 歌唱军民鱼水情, 勾描祖国河山的美丽姿态。

 其中最突出的诗人如公刘, 他的《佧佤山组诗》 《西双版纳组诗》 《西盟的早晨》 等诗, 以劲健的歌声歌唱出边防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而李瑛更是十七年军旅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一直生活在部队, 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唤醒他的激情, 他“从战士的脚步获得了节拍, 从炮火的红光获得了色泽” 。

 他是以战士代言人的身份, 反映着部队生活的丰富多彩, 抒写军人的性格和胸襟。

 从19 6 3年起, 由于阶级斗争形势变得日益严峻, 战歌已经不仅仅是属于军营, 此时, 高昂激越的战歌取代了轻盈秀美的颂歌在诗坛的主流地位, 重大的政治命题成为诗人反复吟唱的对象, 诗歌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职能得到极端强化。十七年诗歌在内容上出现过一些虚假性, 但大多数诗歌所反映的现实是真实的, 诗人所传达的新生也是真实的, 诗歌完全是在走一条现实主义道路,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新诗创作。四、 诗歌形式上的“当代形态” 特征——“古典+ 民歌” 的范式“新诗革命” 打破了古典诗词的体制、 格律, 实行“诗体大解放” , 此后“形式” 问题, 就一直为新诗写作者和诗论家所关切。

 19 39 年关于诗歌民族形式的讨论中, 萧三明确指出发展民族形式应有的两个源泉, 一个是传统古典, 一个是民歌。19 50 年由《文艺报》 组织的新诗问题笔谈上, 普遍被接受的意见是构建新诗艺术形式, 既要继承古典诗歌传统, 又要向民间参考文献:文艺形式、 民间歌谣学习。

 中国新诗的创作也一直实践着这样的理论, 但“古典+ 民歌” 诗歌风尚的形成还是在十七年时期。( 一)古典传统的彰显第一整饬性十七年诗歌多数在诗体外在造型上有一种匀称和谐的建筑美, 讲求节与节的匀称, 句与句的和谐, 而且把艺术追求衍化在一度流行的楼梯式, 歌谣体新诗中, 使十七年诗在诗体上呈现一种整饬的美学风格。

 另外。

 与诗体形式相联系的是排比手法在十七年诗歌中的大量运用, 有助于增强诗歌外型的整饬性。

 如胡风作于19 51年的《睡着的村庄这样说》 :

 “我的皮肤在严寒和酷热里面烂过肿过/我的眼睛在羞涩和屈辱里面烧过痛过/我的胃囊在饥饿里面打过抖/我的心房在仇恨里面滴过血。

 ”第二音乐性十七年诗歌整体上讲究韵律, 而且押韵多为开口声韵。

 押韵的方式, 或一韵到底一气呵成, 或两韵交叉节奏舒缓, 或以相同的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如郭小川《秋歌》 中的片段:

 “秋天来了, 大雁叫了/晴空里太阳更红, 更娇了//谷穗熟了, 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 更好了……” 。“这种带有古典主义美学特征的风格和艺术境界, 是诗人的一种总体的艺术追求。

 ”( 二)民歌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诗歌的叙事化方面。

 与西方相比, 中国的叙事诗相对贫乏, 但中国民间和少数民族中存在大量的叙事歌谣,其对十七年诗歌产生极大影响, 促进其产生了大量的民歌体叙事诗和叙事化的抒情诗。

 如张志民的《听房》 :

 “有新娘好奇怪/不坐花轿走了彩没陪送, 没嫁妆/怀里揣着本记工缈饭没吃, 茶没喝/先帮婆婆去做活……” , 这是一种典型的叙事体民歌的形式。其次表现在语言的民歌化。

 十七年诗要为工农兵服务, 实现语言的大众化就成为基本趋势。

 而民歌的语言自由朴实, 朗朗上口, 能顺畅传达民间生活的情趣和审美趣味, 所以也成为十七年诗歌学习的范式。

 《听房》 的语言就明显体现出这种艺术追求和大众化诰言的美学特征, 它全用口语、 灵动、 活泼, 富有生气和情趣。“古典+ 民歌” 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 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 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

 构建“古典+ 民歌” 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 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十七年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显示出了诸多特征, 它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新诗做到了很好的发展。

 只是由于当时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过于密切, 革命现实主义垄断了诗坛, “双服务” 的提倡,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十七年诗歌的艺术性, 诗歌写作过于“洋板化” , 诗人过于被动, 刻板的现实主义模式下做诗, 诗歌情感略显做作, 有些诗歌过于平实, 削弱了诗歌语言的优美性, 这些都是十七年诗歌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

 但十七年诗歌是当代诗歌的开端,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诗歌和中国新诗, 它的功与过都是留给后来诗人创作的一笔遗产。

 积极向上的内容、 昂扬的情绪扭转了一些诗歌内容上的偏差, 这些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中的主架, 后来的诗人正是踏着它的足迹一步步的走向进步的。[ 1]洪子城, 刘登翰. 中国当代新诗史[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0 5.[ 2张志民.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M 1.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 9 0 .[ 3]谢冕. 他的诗, 由钻石和波涛组成[ J]. 诗刊. 19 7 9 , ( 10 ).( 43洪子城. 当代诗歌的艺术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8 6156万方数据

篇四: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02016年是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2周年。22年前,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站在三峡工地一个临时搭建的土堆上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从那时起,数以万计的三峡建设者怀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壮志豪情,日夜奋战在三峡工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今天,高峡出平湖的宏图已经绘就,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三峡梦已经实现,长江安澜,国泰民安,三峡枢纽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峡大坝已巍然耸立,建设历程仍历历在目。三峡工程开工之初,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建设大军迅速汇集到这个只有15.28平方千米的三峡坝区。当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按照新型管理体制的要求,业主单位与几十家参建单位之间没有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的行政隶属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如何号召、动员、激励全体建设者用长达17年的时间去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的艰巨任务,是摆在三峡工程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当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工程的业主,后发展为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的决策者们认为,要完成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仅靠科学的组织手段、严格的经济合同和完备的技术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追求。如果说经济合同是业主单位与参建各方的经济纽带,那么,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全体建设者的精神纽带。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就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是如此,一个民族工程的建设也是如此。为此,三峡集团响亮地提出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口号,高举起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大旗,并立即得到全体建设者的响应和认同,成为三峡建设者的共同心声和精神支柱、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正是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全体三峡建设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甲职工文化建设助推三峡工程梦想成真文 / 裴成新方还是乙方,正式工还是农民工,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十几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无数险阻,用自己的勤劳、汗水和智慧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为了让这面浸润着爱国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三峡工程职工文化建设便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工应运而生。自从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三峡集团就十分重视职工文化建设,把职工文化活动作为弘扬三峡精神、宣贯核心理念、凝聚职工队伍、引导追求目标、激发首创精神、规范职业道德、选树劳动楷模、提升职工素质、展示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工区、建设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通过搭建各种职工文化活动平台,创新职工文化活动形式,丰富职工文化活动内容,打造职工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让决策者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各种衍生文化落地生根,变成为广大建设者的观念自觉和行为自觉。建设五大基础工程奠定职工文化坚实基础构建领导体制机制。由于三峡集团与各参建单位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创造性地成立了三峡坝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各参建单位的党、工、团组织负责人组成,同时党工团组织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共同理念指引下,既发挥各个组织的优势开展活动,又统筹协调,统一布置,共同推进。建设文化宣传阵地。创办《中国三峡工程报》和《三峡工程建设》杂志,建设三峡门户网站、三峡党建网、三峡工会网、三峡青年网和三峡职工文化网,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进行职工文化的宣传展示,广泛宣传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的最新成就和广大建设者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建设职工教育阵地。建立建设者培训中心,开办职工夜校、农民工夜校、班组学习室、职工书屋,建立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等学习教育培训平台,为开展职工思想教育、业务技能及各类学习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建设文体活动场所。投资五千多万元建设包括综合体育馆、室外体育场、影剧院、游泳池、网球场、篮球馆等各类文体设施,对两万多名建设者免费开放,充分满足建设者在长达17年的施工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需要。建设职工文化队伍。举办各种工会干1997年9月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组织实施的三峡工程劳动竞赛启动大会在三峡工地召开。2002年4月25日,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奇生在三峡工地为优秀建设者颁奖。2003年9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北京接见三峡建设者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DUJIA CEHUA 独家策划· 重构职工文化

 051部、团青干部以及企业文化师、社会体育辅导员、各单项文艺体育骨干队伍培训,提高他们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之成为职工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上述五项基础工程的建设为全面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打造职工文化品牌广泛开展职工文化实践活动为实现职工文化建设的功能目标,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集团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和三峡特色的职工文化,打造了一批深受广大职工欢迎的职工文化品牌,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全面实现了职工文化的价值引领、素质提升和精神愉悦作用。大力选树劳动模范,用劳模精神引领人。劳动模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时代普通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企业和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年,三峡集团的决策层就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在三峡工地评选十大优秀建设者,并为他们披红戴花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从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开始一直到2009年主体工程完工,三峡集团每年在全体三峡建设者中开展一次优秀建设者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15年一共评选出了245名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涌现出了10名全国劳动模范、3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以及一大批省部级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三峡精神,我们在三峡工地多次召开劳模事迹报告会,并到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创造性地持续开展劳动竞赛,用竞赛活动凝聚人。三峡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管理体制新、科技含量高,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初期,建设好三峡工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广大建设者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和爱国奉献。为此,三峡集团在全国总工会的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的新思路,从1997年开始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划地持续开展了13年,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和激励机制,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一起共同构成三峡工程“4+1”的工程管理体制,通过劳动竞赛把所有参建单位紧紧凝聚在一起。三峡工程开展劳动竞赛的成功经验随后在国家其他重点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2006年全国总工会在三峡工地召开了有青藏铁路、西气东输、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奥运项目、上海世博园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参建单位参加的劳动竞赛经验交流会。实践证明,三峡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有力调动了广大建设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三峡工程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用强大力量激励人。由于三峡工程的特殊性,自从开工之日起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它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牵动世界的神经,引来各国媒体的关注,同时也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它独特的魅力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也让这里成为中央和省市文艺团体为三峡建设者加油鼓劲的大舞台。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中央和有关省市文艺团体在三峡工地举办20多次大型文化活动、50多次慰问演出,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五一”晚会、中秋晚会、中国职工艺术节等,这些文化活动一方面让建设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欣赏到了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得到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慰问,带给了建设者极大的信心和力量,有力地增强了全体建设者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组织建设者文艺演出,用文艺作品鼓舞人。除了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日,三峡集团还要组织所有参建单位开展建设者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活动。比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55周年、60周年、喜迎香港和澳门回归、庆祝“五一”劳动节等,我们都要举办大型群众歌咏晚会和文艺演出,以激发广大建设者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表达三峡人热爱三峡、建设三峡、愿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每年春节来临之际,策划组织一台三峡建设者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建设者自己创作的歌曲、小品、相声、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把每一年的建设成就、先进人物、阶段目标以及核心2008年9月25日三峡建设者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峡岁月》主题诗歌歌咏晚会。1999年9月28日三峡建设者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歌咏晚会在三峡坝区体育馆举行。2007年8月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三峡杯”全国职工声乐展演、京剧演唱活动在三峡坝区举行。2002年4月底,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在三峡工地隆重举办主题为《世纪彩虹》的大型文艺演出,并于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1997年9月26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第二次来到三峡工地,举办主题为《和祖国心连心》的慰问演出,并于10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052理念等艺术地展现给观众,打造出一台台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精品,不断将三峡的职工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举办这种职工文艺演出,一方面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鼓舞广大建设者一路向前。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用体育精神锻炼人。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是三峡工地精神文明建设、职工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弘扬三峡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我们通过建设场馆设施、组建各种体育协会、培养骨干队伍、搭建网络平台、提供资金保障等措施,采用“工作统一谋划、场地规范管理、活动分级开展、工会牵头组织、协会具体承办”的30字工作方针,组织开展了200多次职工体育交流比赛活动,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太极拳、棋牌、钓鱼等,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建设者的业余文化生活,锻炼了体魄,锤炼了意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遵守比赛规则、遵守体育道德、增强团队精神、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用职工文化陶冶人。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我们一方面组织开展比较大型的文艺体育活动,营造强大的声势气场,另一方面也开展许多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我们多次举办演讲比赛、摄影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引导青年朋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展示青年职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面貌。邀请余秋雨等一些文化名人和刘长瑜等一些艺术家来三峡工地举办文化艺术讲座,提高三峡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开展征集歌颂三峡工程和水电建设者的歌曲活动,结集出版了两本《三峡放歌》(一本歌词集,一本创作歌曲集),一批优秀歌曲在三峡工地和其他水电建设工地开始传唱。组织广大文学爱好者开展文学创造活动,结集出版了多套职工文学丛书。这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使三峡的职工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用文化交流激发人。为进一步提高三峡人的文化素养,展示三峡人的精神风貌,我们还经常组织三峡建设者外出参加地方省市、电力行业及全国的各类文化交流和体育比赛活动,通过交流比赛激发三峡建设者的斗志。在这些交流比赛活动中,三峡人曾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桥牌赛、羽毛球比赛、全国能源系统网球赛、国际太极拳交流赛等多项冠军及其他各个等级的奖项。在第二、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上,三峡人更是获得戏曲类、声乐类、舞蹈类、摄影类等多项大奖。三峡京剧票友协会还多次参加全国京剧票友比赛交流活动,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鸣惊人》戏曲比赛中,凭借精心创作、精益编排、精美呈现,一路过关斩将,从周冠军到月冠军,最终获得年度总冠军,三峡京剧票友协会也成为三峡集团的一张文化名片。开展职工关怀活动,用真情实感温暖人。三峡建设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长年生活工作在三峡工地,为了建设伟大工程,他们长期不能照顾家庭,不能抚养孩子,不能赡养老人,不能与家人团聚。三峡集团从工程建设伊始,就十分重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除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外,每年还开展夏送清凉、秋送月饼、金秋助学、春节慰问活动,关心青年职工婚恋,举办集体婚礼等,通过这些暖人心的活动,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广大建设者的心坎上。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养、精神引导,从而达到一种行为目的。三峡工地的职工文化建设通过上述八大措施,基本达到了价值引领的目的。坚持六个结合理念建立职工文化工作长效机制20多年来,三峡集团始终坚持两坝同筑(物质大坝和精神大坝)理念,在三峡工地大力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为促进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点工程建设中职工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做好“六个结合”:1999年12月31日,118对三峡建设者“迎新世纪三峡良缘”青年世纪婚礼在三峡坛子岭举行。三...

篇五: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URSER LITERATURE2011.2头上有天,脚下有路·金秀梅· 报告文学头上有天 脚下有路—— — 记呼伦贝尔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兼省道 201线主任侯仰慕□金秀梅“ 路 是 一首歌,唱出来,有超越梦想的缠绵;路是一首诗,写出来,更有似水柔情的浪漫;路是一杯酒,酿进了筑路人的四季感怀;路是一段情,讲不尽建设者的牵肠悲欢。”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蓝天澄净,苍野茫茫的绿茵上点缀着零星的白色蒙古包,省道 201 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一级公路仿佛琴弦,在草原绿浪的弹击下,奏出一曲曲雄浑激越的乐章!建设这条宽阔整洁的公路,离不开一位四十多岁的公路人的辛勤付出,他就是省道201 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一级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 — 侯仰慕。昔日农村娃 今朝筑路人今年 46 岁的侯仰慕出生在阿荣旗那吉屯镇。小时候屯里很贫困,通向外面的唯一道路便是那条泥泞崎岖而又狭窄的小土路。小土路坑坑洼洼,车子很难走出去,自然也鲜有车辆入屯。道路的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小目睹屯里的乡亲们出行的不便,和在贫困的生活中煎熬,孩童时代的侯仰慕就下决心要走出去。走出农村的侯仰慕终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目睹拥有一条优质宽广的道路对脱贫致富的深远作用后,他坚定了为家乡修筑一流公路的愿望。出于这个朴素的愿望,1984 年,侯仰慕报考了交通部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并被顺利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呼伦贝尔勘察设计院工作。初入交通事业的侯仰慕,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献给了工作。在他的监督检查下,没有一条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道路。在工作中他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取得了今人瞩目的65

 COURSER LITERATURE2011.2报告文学 ·金秀梅·头上有天,脚下有路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然而,有着一股子韧劲的侯仰慕不愿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不愿成为一个被年代定格了的人,他要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不断追求更高、更远、更难的目标。他常说:“路在我们的施工下可以延伸长度;人只有在读书创新中才能增加厚度。”所以无论是紧张的施工期间,还是闲暇的休息时间,侯仰慕身边常备几本业务书,一有时间就埋进书堆里,孜孜不倦地吸取着书中的营养,给自己充电。凭着这股不懈的学习劲头,在工作期间他又考上了天津大学技术经济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而后,又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道桥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公路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就这样,他从一个专科生到一个研究生,从原有的施工技术员提升到正教高级工程师,侯仰慕以他的坚韧和执着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跨越。从 1986 年开始工作至今,侯仰慕先后任市公路管理局重点办公室主任、任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兼工程师职务。当年侯仰慕便立下誓言:即然选择了交通工作,就要为交通事业铸就辉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 20 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秉承修好路,修国家满意、人民认可的优质路的信念。多年来,他参与、领导修建了多条顶尖优质道路桥梁。他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全市公路系统最年轻基层领导干部。然而,侯仰慕却并不从此止步,他先后任 301 国道指挥部海满段高级驻地监理和工管部主任;省道海拉黑口岸公路副总指挥和总指挥;海拉尔东山机场路工程建设总指挥;301 国道甘博段工管部主任;111国道腾大段项目法人、总指挥;111 国道那尼段项目法人、总指挥;省际公路碾博段项目法人、总指挥……基本情况:1.从事公路设计、监理、管理二十多年,成绩显著。所主管项目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2. 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111人才工程顶尖路桥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是政府领导授予的公路桥梁资深专家。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4.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公路工程行业著名专家委员。5.2005 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交通厅授予“全区交通科技英才”。6.2010 年 7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2010 年 7 月中共呼伦贝尔市交通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8.2000 年 10 月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优秀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情况:1.高寒地区岛状冻土软土地基处理研究,交通厅科研项目,通过交通厅专家组鉴定,获 2000 年呼伦贝尔科技进步二等奖;2. 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研究,2008 年 7 月已通过呼伦贝尔市科协科技成果鉴定;3.严寒干旱地区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处治技术研究,2008 年 10 月已通过交通部科技成果鉴定;4.高寒地区沥青面层低温抗裂性能研究,对沿线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改善和恢复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公路隧道施工围岩分级方法及非接66

 COURSER LITERATURE2011.2触量测技术研究,以该成果为依托,参加了安徽省地方标准《公路隧道施工非接触量测规程》的编写工作。目前该“规程”已在安徽省公路建设中广泛使用,是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地方性法规;6.高寒季冻区盐渍土软基筑路处理技术研究,正在实施研究;7. 路面减速设施及减速标志的研究,正在实施研究。主要学术技术成果:1.主编《高寒地区岛状冻土软土地基处治》(2000 年 10 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主编《建设项目管理新方法的应用研究》(2009 年 9 月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3.参编《公路隧道施工非接触量测规程》,2009 年 12 月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4. 参编《置换墩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5.参编《内蒙古地区公路路堑边坡设计技术指南》,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6.主编《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论文在 2003 年 2 月公路运输杂志发表, 并获西部发展专业委员会技术进步论文一等奖;7.主编《公路建设中的试验监控》,论文在 2003 年 7 月公路与运输杂志发表;8.独著《高寒地区下湿地软基强夯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在 2005 年第 5 期《公路与运输》杂志发表;9.独著《高等级公路限速方案及其应用》,论文在 2010 年第 2 期中国交通信息杂志发表;10.主编《寒冷地区岩土动本构关系研究》,论文在 2010 年第 8 期公路交通科技杂志发表;11.主编《大粒径碎石冻胀破碎特性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论文在 2010 年第 9 期《公路交通科技》杂志发表。侯仰慕知道,书籍是人类学习的直接来源。也是最方便的来源。为此,他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有用的经验和积累知识编制成书籍。之所以从不放松学习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才能够修出优质的路桥来。心与路相连接 为民不怕苦侯仰慕曾说:

 “我修路不是为了升官,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好,让我们的人民能够方便,奔小康,感受新时代。”是啊!他修的不只是路,还是一条让百姓与财富和时代的连接。“我的心连着路,路连着世界。拌和机卷走我的青春;摊铺机摆平我的梦想;压路机压实我的希望;环刀一声声敲击我的心脏!在路与路相通,桥与桥相连的地方,是我路桥人梦想的天堂!”这首歌颂中国修路人的诗歌,在侯仰慕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炎炎夏日,在地阔天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大地被太阳烘烤得烫手,草原上的草都被炙烤得垂下头,而在那条生命之路上却有着一群汗流浃背的的工作者,他们的总指挥侯仰慕也在其中。他流着汗,用沙哑的声音检查指挥工作。刮风下雨天,他同其他的工人一样,卷着裤腿,站在风雨中,用他低沉坚毅的声音鼓励支持工人。草原上风沙极大,使得工作更加艰苦,但是侯仰慕的团队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领导而骄头上有天,脚下有路·金秀梅· 报告文学67

 COURSER LITERATURE2011.2傲,以侯仰慕为榜样,下基层,下一线。对于侯仰慕来说,下基层、接触基层才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及时地想出办法提出对策。“修出好的公路不是领导者坐办公室开几个会,下发几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亲眼验证,要实地考察指挥,检查漏洞,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才能修出顶尖优质的路,才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对得起自己所在的位置!”修路不只是热情,不只是执著,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那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是一个公路人坚持不懈的信念,是为人民服务的卓越品质。离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不远处有一个嘎查(奶牛村),嘎查办公室里住的是侯仰慕带领的省道 201 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一级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走近办公室驻地,可以看见那些宿舍,说明公路人是跟着公路走的。公路在哪里施工,他们就在哪里安家。侯仰慕虽是领导,但是他却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大锅饭。在这茫茫的草原上,四周看不见一处人家,没有休闲娱乐,没有自来水。他带领自己的队伍,每天仰望的是天,俯视的是草原,面对的是工作。有人曾问过侯仰慕累不累,苦不苦。他是这样回答的:

 “说不辛苦、不累,那是假的。但是每当我在工地上能看到蓝天、白云,还有美丽的大草原,能呼吸到大草原的空气,能喝到清澈的山泉,能生活在一种新鲜而自由的氛围中,这是城里人所不能享受到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我有一群和我共同奋战的兄弟姐妹们,我和他们心心相印、风雨同舟。看看现在工地上整齐的板房、节奏有序的钻机,看着工人们纯真朴实的笑容,想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起畅通无阻,笔直的宽敞的一级公路、雄伟的大桥,我累点,辛苦点心里也是高兴的。我将带领我的队伍继续建设这片土地,将来公路建设成功,就算是离开这里,我也绝不会忘记自己曾经在这里奋斗过。而一条条宽敞的一级公路见证了我的存在,我作为一名公路人感到光荣、感到骄傲!”严谨认真 工作一丝不苟侯仰慕工作上可是一点不讲情面。他曾说:

 “原则的东西不能丢,该做的一定要做好,要尽职尽责,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顾大局。”省道 201 线是内蒙古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呼伦贝尔和兴安盟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是新巴尔虎旗和呼伦贝尔市经济往来最便捷的通道。该段公路穿越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对带动和发展草原旅游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该段公路通过已建成通车的阿木古郎至阿日哈沙特口岸公路与中蒙口岸相连,对发展口岸经济,促进中蒙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侯仰慕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未雨绸缪,紧紧围绕省道 201 线公路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市交通局“1553”总体目标要求。他继续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着手,切实将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他有报不完的计量,理不清的台账,早晨站在桥梁高处眺望,夜晚淹没在资料中,就这摊子繁琐业务让一般人都会感到头晕目眩,可他就像这块工地的大保姆一样,从工程一开工,他就全面落实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2010 年是省道 201 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一级公路项目各参建单位陆续进行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的关键时期,为报告文学 ·金秀梅·头上有天,脚下有路68

 COURSER LITERATURE2011.2从根本上预防路面用材料严重缺乏的实际困难,侯仰慕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就召开了冬季工作会议,对路面材料冬季采备工做了详细安排部署,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组织能够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一定数量的碎石材料进场,以满足工程全面开工后施工进度的需求。同时组织各施工单位在 1 月 8 日前完成了水泥购货合同的签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完成了沥青招投标工作,进行了购货合同的签定。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原材料保障。最主要的是公路勘测时,侯仰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路线曲直的科学建议, 为国家节省了资金1670 万元。使建设路线更适合呼伦贝尔的发展。他不仅要抓工程质量和进度,更要把建设的公路实现低碳环保施工取得实效。由于省道 201 线海阿一线公路尤为重要,施工中坚持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极为重要。他在施工中坚持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严格保护草原绿色植被,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环境,施工区内不乱堆乱放,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对取土场及施工便道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目前全线取土场及施工便道植被恢复工作已初见成效,实现公路与环境和谐统一,美丽与发展双赢。铁汉也柔情 公路人一家亲在工作驻地有一处菜园,不了解的人也许要问,工作地方怎么会有菜园?没有到过草原的人不知道,草原地广人稀,只有一些牧民,蔬菜是很珍贵的食物。侯仰慕为了让大家吃上绿色蔬菜便组织开垦了一个菜园,里面种有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十余种蔬菜,那里没有一丝杂草,蔬菜的果实上都有侯仰慕的辛劳汗水。有时候,他还亲自下厨做菜给大家吃,并教后厨师傅各种做菜的方法。这位地道的内蒙古汉子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公正不阿;在生活上却又有着这样的柔情体贴的一面,让大家非常佩服。草原上人家很少,职工们除了驻地就没别的可去的地方。侯仰慕为了让大家在工作之余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常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比如乒乓球比赛、歌唱比赛等等。让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使大家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团结友爱,和谐共处,同时也增添了生活趣味。侯仰慕也从不忘关心施工基层工人。酷热的夏天,他派省道 201 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一级公路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施工工人们发放防暑降温的药品和饮料、白糖,还给他们送去大量的绿豆,在工地的食堂上给工人们熬好绿豆汤送到施工现场。认识侯仰慕的人都说他是个称职的领导、负责的干部,还是一个好人。2010 年 4月 14 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 级强烈地震,灾区学校教学楼不同程度受损,影响了孩子们上课。侯仰慕带头开展了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送温暖、献...

篇六: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新生活的颂歌 1. 50 年代初期诗歌的主潮 新中国的诞生, 迎来了中国诗歌的新岁月。

 一种以颂歌为主的诗歌潮流占据了诗坛,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延续到新时期之初,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训。

 建国初期, 不论是在国统区获得解放的诗人, 还是从解放区进入到大城市的诗人, 乃至解放后刚刚登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无不怀着一种成为国家主人公后的喜悦, 热烈地歌颂新中国的崭新面貌和各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 歌颂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

 艾青的一段话可以代表诗解放后人们的心境:

 “我们告别了苦难的岁月。

 /我们走上了新的路程。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歌声。

 /过去唱着悲愤与抗议的诗人们, 进发出了新的热情,歌颂新的国家, 新的生活, 歌颂胜利了 的人民。①” 艾青的叙说, 也为我们阐明了 颂歌产生的社会背景。

 这一时期的颂歌有着鲜明的思想特征和美学规范, 是“五四” 新诗诞生以来一次明显的变异, 但在内容和诗人情感表达上又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

 即诗人们仍把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作为己任, 为社会的巨大变革尽情放歌。

 但诗人各自的情感领域则相对缩小, 艺术手法也趋向单一, 以更多的艺术共性代替了多彩的艺术个性。

 具体说来, 有以下几个特点:

 题材的广泛性与约定性的结合。

 50 年代初期的颂歌内容十分广泛的, 既有对党和领袖及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又有对工厂、 农村、 建设工地、 连疆哨所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新的生活面貌的赞歌。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 又增添了不少对志愿军英雄人物和事迹赞颂的诗篇。

 这些诗歌以颂赞新时代、 新生活作为主旋律, 对社会阴暗面的暴露和对社会矛盾揭示很少。

 这就严格约定了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层面和事物必须是光明的, 积极向上的。这是“五四” 新诗所不曾发生的一种主导创作倾向。

 说到歌颂新生祖国、 歌唱党和领袖的诗作, 当时影响较大的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艾青的《国旗》、《我想念我的祖国》、 朱子奇的《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和公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 等。

 作为新诗奠基人的郭沫若, 曾在黑暗中呼唤火中凤凰的再生, 渴望人民中国的诞生, 但当其理想变为现实时, 他却走入了概念化的窠臼。

 尽管心潮澎湃, 唱出的歌还是用的抽象的带有骈骊特点的语言:

 “人民中国, 屹立亚东。

 / 光芒万丈, 辐射寰空。

 /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 生者众, 物产丰, / 工农长作主人翁。” 倒是他稍晚些时写的《骆驼》 和《郊原的青草》 诗味更浓。

 甚至他怀着满腔政治热情在 50 年代后期写的《百花齐放》, 虽有具体物象作依托, 但多是政治观念的化身。

 而具有充沛的激情, 艺术上又有较强形象性的当属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他曾在 30 年代写过象征味儿很浓、 调子轻柔的《预言》 和《爱情》 等小夜曲, 到解放区后诗风为之一变, 写出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和《生活是多么广阔》 那样明朗欢快的诗作。

 但从诗的宏伟气势和内在力度来看,

 ① 艾青:

 《中国新诗六十年》, 《艾青全集》 第三卷, 第 494 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1 年版。

 自然都比不上《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这首刚目睹了 开国大典盛况就由诗人挥洒成篇的百余行的抒情诗, 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新中国诞生对世界的震动, 以及广大群众对党的领袖的无比热爱和继续前进的雄心壮志。

 诗人一开始就发出宏亮的歌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 /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 /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世界的声音……” 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概括出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内心的激情进射而出。

 但由于作者对社会生活体验的不足, 思想艺术成就还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而诗人 1954 年写的《回答》, 更是一首意蕴深邃的杰作。

 诗作“非常真实地表达了 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苦闷, 他们热爱新的生活, 却又不能放弃个性, 特别是与生命扭结的长期养成的审美习尚①”。

 ——正是在这一点上, 它取得意外的成功在歌颂新生活方面, 李季、 闻捷描绘石油战线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作品为诗坛吹进一股新鲜气息。

 他们那种叙事性较强的生活短歌, 为青年诗人开拓了一条描写生活光明面并追求一种意境美的情境诗所走的路子。

 如邵燕祥写公路建设的短章, 梁山泉、 雁翼写巴山蜀水工地生活的作品, 公刘、 白桦等写部队营地生活的赞歌, 严阵写江南农村生活的诗章, 从中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热烈明朗的调子与绚丽多彩的着色相统一。

 基于颂歌在内容和题材上的规定性, 这一时期的作品, 调子是热烈而明朗的, 色彩是绚丽而多彩的。

 诗人们把对光明的礼赞, 采用一种响亮的音响和艳丽的着色来表现。

 如艾青开国前夕写出的《国旗》, 诗人称它是“美丽”、“庄严”、“革命”、“团结” 的旗, 是“四颗金星/ 朝向一颗大星/ 万众一心/ 朝向人民革命”, 以热烈奔放的语调表达内心的挚爱之情:“我们爱五星红旗/ 像爱自己的心/ 没有了 它/ 就没有了 生命”。

 虽比之他在建国前写的《黎明的通知》 等形象性略显薄弱, 但诗人炽热的情怀还是可感的。

 在歌颂新中国诞生的颂歌中,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是具有史诗性规模的作品。

 作者自称为“英雄史诗五部曲”, 分为五个乐章:《欢乐颂》 写新中国诞生前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光荣赞》 是对为新中国诞生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赞歌; 《青春曲》 写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大地的喜悦之情; 《英雄谱》 (原为《安魂曲》 )写对先烈们的悼念; 《胜利颂》写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盛况。

 全诗规模宏大, 感情热烈, 调子昂扬, 色彩鲜亮,具有较大的概括力。

 诗人写道:

 “今天/ 为了 你的新生/ 我奉上这欢喜的泪/ 为了 你的母爱/ 我奉上这感激的泪”,“今天/ 在激动你的时刻/ 也许你忘记了过去的一切/ 但过去的一切/ 使你纯真得像一个婴儿/ 仿佛躺在温暖的摇篮里面/ 洁白的心房充溢着新生儿的恩惠”, 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流露。

 再如, 对经过重重苦难而获得新生的祖国, 诗人欢唱道:“黎明/ 像一个花苞/ 她吐着清丽的香味来了 / 黎明/ 像一个爱情/ 她亮着温馨的微笑来了 / 祖国, 祖国啊/ 黎明的处女的光波/ 照到了 你的身上/ 你抬起了 愁苦的头”。

 这些诗句不但调子明朗, 而且色彩亮丽, 代表了当时颂歌的基调。

 应该说, 在新中国初期的诗坛上, 这首长诗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诗学价值。

 其不足是, 由于篇幅过长, 提炼不够, 又受着特定的颂歌观念的规范, 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空泛和理念化。

 但这种明朗热烈的调子和带亮丽色彩的描绘, 成了覆盖整个诗坛的景观。

 在当时, 带有某些伤感、 抑或表达诗人

 ① 谢冕:

 《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 诗卷》 序言, 第 4 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版。

 内心隐秘感情的作品, 以及那些揭露现实生活矛盾的作品, 诗坛上是难以见到的, 这就为尔后诗歌的健康发展埋下了 危机。

 比如邵燕祥的《贾桂香》、 流沙河的《草木篇》 的遭遇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 郭小川在中国作协召开的诗歌创作座谈会上曾批评过种情况, 指出许多作品“避开了或无视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只一味地叫喊伟大、 伟大, 也只能是①” 可惜这一情况在当时并未得到纠正, 以致在席卷全国的“大跃表面的轻浮的‘歌颂’。进民歌” 运动中愈演愈烈, 到处是浮夸式的“颂歌”, 而一些抒写个人心灵天地的作品则销声匿迹了。

 直抒胸怀与触物生情式的艺术方法之定型。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艺术方法和表现方式上, 由于歌颂光明和描绘生活的需要, 基本上采用了直抒胸怀与直摹生活的抒情状物手法。诗中出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基本上是阶级和集体的代言人, 诗中的“我” 是带有阶级共性的“大我”, 而不是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诗人自己, 不是“小我”。

 即使是像艾青这样有艺术个性的诗人, 在歌唱新中国的诞生时, 也会把“自我” 隐去。

 如他在 1950 年国庆一周年时, 于莫斯科写的《我想念我的祖国》, 虽然也描绘了 国庆节夜晚在异国他乡 思念祖国的感受, 回顾了旧中国受欺凌的历史, 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热烈的欢庆场面, 但他仍是以中国人民的代表身份出现的, 诗人的感情带有明显的共性特征。

 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 当时还有一首影响颇大的长诗《和平的最强音》。

 这是一首反映国际斗争题材的抒情长诗, 作者是在新闻部门工作的石方禹。

 这首诗之所以受到诗坛广泛关注, 不但因为它的主题重大, 具有很强的政论性, 而且在诗中展示的历史画面广阔,气魄宏伟。

 诗人代表中国人民, 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向战争贩子进行斥责, 并发出了 严正的警告。

 诗人在出版后记中说:

 “那时候我每天接触的是从世界各个角落发来的卷帙浩繁的电讯稿。

 我是带着激情来编那一张报纸的。”②诗人满怀激情, 以直抒胸怀的方式发出正义之声:

 “我们是平凡的人, / 华尔街的老板/ 从来听不见我们的名字, / 而我们却把/ 名字/ 写在/ 和平呼吁书上, / 我们指着他们的鼻子:

 / 不许用炮弹筒/ 舀着我们的鲜血/ 解渴……/ 我们是平凡的人; / 但我们是/ 不可侵犯的人, / 因为我们的名字/ 就叫/ 人民。” 诗句是豪迈有力的, 气势如虹, 具有一定力度。

 但由于是政治诗, 因而也显得平白率直, 带有某些政论色彩。

 作为历史的产物, 这种直抒情怀的抒情手段, 不但适应了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颂歌的需要, 而且一直延伸到“文革” 时期乃至新时期到来后。

 以贺敬之、 郭小川的诗歌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的蓬勃兴起, 正是这种直抒情怀的抒情方式的集中体现。

 贺敬之、 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都是热烈地直抒胸臆, 使诗情直接宣泄出来, 读者和听众不用更多地思索, 即可把握其内在真谛。

 以后, 到了“大跃进” 时期,在文艺界掀起向新民歌学习的浪潮中, 不少诗作仍然采取这种直接倾泄感情的方式。

 直到新时期到来, 那些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揭批“四人帮” 一伙的诗作, 也还有一些作品仍采用了这种抒情方式。

 可见, 在 50 年代初期颂歌主潮中形成的这一抒情手段的影响是深远的。

 与此同时, 在反映新生活的颂歌中, 一些诗人又采用了触物生情的表现手段。

 即在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和事件的描绘中, 尽力设置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美情境, 展示诗人内心

 ① 《沸腾的生活和诗》, 《文艺报》 1956 年第 3 期。

 ② 石方禹:

 《和平的最强音》 第 55 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版。

 的赞美之情。

 这是 40 年代以来在解放区形成的写实风格和叙事诗创作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这方面的代表诗人当属李季、 闻捷和田间、 阮章竞等。

 年轻诗人中, 李瑛、 严阵、 雁翼、梁上泉、 公刘、 张永枚等, 也大都采用这一抒情手段, 抒发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和喜悦之情。

 诗人们把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同某种感人的情境融合为一体, 情为景动, 情景交融。

 这比之某些直接呐喊的诗更具感人力量。

 不足之处是, 有些作品还只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对生活的开掘不深, 有些作品存在着某些掩盖矛盾、 粉饰生活的倾向, 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

 时过境迁, 也就使人淡忘了。

 基于颂歌模式的需要和制约, 本时期诗歌在语言上大都率直热烈, 且不避讳在诗中出现政治术语。

 即使一些描绘新生活变革的作品, 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往往在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情境之后, 加以理念的升华, 去点破题旨。

 语言大都平实明朗, 不追求含蓄和委婉, 当然更无晦涩之嫌了。

 这一切都符合诗人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政治形势要求的。

 颂歌的产生和流行, 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从诗人的主观创作动机来看, 大都是发自内心的由衷之情。

 来自解放区的诗人们, 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 他们早就渴盼着新中国的诞生, 比如何其芳, 建国前就呼唤过:

 “新中国呵, / 百年来的梦想的新中国呵, / 不管还要经过多少曲折, / 你将要在我们这一代出现!/ 你给了我们最大的鼓舞, / 最大的晕眩!”(《新中国的梦想》 )这道出了 广大诗人真诚的心声。

 而来自国统区的诗人们, 一旦从黑暗的牢笼走到明媚的阳光下, 其内心的激情自然会澎湃涌出。

 从诗歌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 颂歌又是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承袭和扩展。

 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怀着对党和领袖、 对新生活的热爱, 谱写了一曲曲颂歌, 比如著名歌曲《东方红》,就是由民间歌手李有源创作、 传唱, 并由诗人公木补充修改而完善的①。

 何其芳、 艾青都在解放区写过热烈的颂歌, 李季、 阮章竞、 田间、 贺敬之、 郭小川也写过颂歌。

 对他们来说, 解放后继续写颂歌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 更重要的是, 本时期颂歌的发展同解放区文学所形成的一种创作规范有密切关系。

 即以“歌颂光明” 为主旋律, 充分肯定颂歌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取向, 认为这样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 推动时代的前进。

 反之, 对揭露生活阴暗面, 讽刺、 批判某些落后习俗和人们缺点的作品, 则加以批评、 压制。

 如建国初期, 少有揭露、 讽刺生活阴暗面的诗作出现, 偶有所见, 即大加挞伐, 如对沙鸥诗作《驴大夫》 的批评, 对何其芳《回答》 一诗的批评和对邵燕祥的《贾桂香》 的批评等。

 以沙鸥②为例, 原系根据批评华北人民医院为一位作家的小孩误诊而死的一则报道的《驴大夫》构思而成...

篇七: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当代文学史2009年9月

 第一编1 949年—1 976年文学第一章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基本态势

 第二节 建国十七年诗歌• 一、 建国十七年诗歌发展概况• 二、 建国十七年诗歌个案分析

 一、 发展概况(一)

 建国初期的颂歌(1949—1956)

 :从新华颂到建设者之歌到生活的赞歌;基调高昂, 形象绚丽, 情绪欢悦, 创作思维和主题风格狭窄、 单一(二)

 双百方针与诗坛的短暂繁荣(1956—1957上)

 :诗风从热烈走向深沉, 从欢呼走向思索。(三)

 大跃进民歌(1958)

 :左倾思潮的表现, 大跃进的产物; 图解政策和政治口号; 虚空幻想与空喊(四)

 生活赞美诗(50年代末—60年代初)

 :虽取材现实生活细节、 自然景观, 但多有粉饰现实(五)

 政治抒情诗(50年代末—1963—文革) :1、 重大的政治命题, 强烈的时代精神, 高昂的格调;2、 “阶级” (或“人民” )的代言者;3、 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4、 大量的排比句式, 渲染、 铺陈, 节奏分明、 声韵铿锵, 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 , 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 排比方法, 以加强形式感和鼓动性。

 (一)

 建国初期的颂歌“凡是能开的花, 全在开放, 凡是能唱的鸟, 全在歌唱”(严阵《钟声》 )

 • 新的时代气象使诗人们异口同声地唱起了 欢快热情的颂歌。

 尽管处境不同、 心情不同、 歌唱的动因不同, 但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加入或卷入了 这一颂歌浪潮。

 共和国初期的诗坛上呈现了空前的一致性, 颂歌成为压倒一切、 淹没一切的声音。

 (此状况一直维持到1956年)

 颂歌的兴起, 并迅速成为诗歌创作的巨大的主导性的潮流, 是这一阶段诗歌创作的最突出特点。

 所有诗人的歌唱, 汇成了 一曲光明颂。

 此间, 颂歌的基本主题经历了 一个从新华颂到建设者之歌到生活的赞歌的演进和扩展过程。

 颂歌, 其基调是高昂的, 形象是绚丽的, 情绪是欢悦的, 起点是积极的,终点是胜利的, 挫折只能是暂时的, 阴影只能是微小的。

 这样一种诗歌创作的新的美学规范, 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潮流,是必然的。

 • 郭沫若《新华颂》• 人民中国, 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 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艾青《国旗》• 美丽的旗/庄严的旗/革命的旗/团结的旗• 四颗金星/朝向一颗大星/万众一心/朝向人民革命• 我们爱五星红旗/像爱自己的心/没有了心/就没有了 生命• 我们守卫它/它是我们的尊严/我们跟随它/它引我们前进• 革命的旗/团结的旗/旗到哪里/哪里就胜利

 • 阅读:• 李季《致北京》 (1953年)

 • 到 远 方 去邵燕祥•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爱的同志送我/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告别天安门广场。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还只是一片荒凉。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那声音将要传到北京, /广场上英雄碑正在兴建啊, /琢打石块, 像清脆的鸟鸣。跟这里的声音呼应。

 /

 心爱的同志, 你想起了什么? /起了 刘胡兰。

 /如果刘胡兰活到今天, /你正是同年。哦, 你想她跟你要唱她没唱完的歌, / 你要走她没走完的路程。

 /我爱的正是你的雄心 / 虽然我也爱你的童心。让人们把我们叫做 / 母亲的最好的儿女, / 在英雄辈出的祖国, / 我们是年轻的接力人。

 •我们惯于踏上征途, /鞍, /青年团员走在长征的路上, /几千里路程算得甚么遥远。就像骑兵跨上征我将在河西走廊送走除夕, /我将在戈壁荒滩迎来新年, /不管甚么时候, 只要想起你,/就更要把艰巨的任务担在双肩。记住, 我们要坚守誓言:

 /后于时间!

 /那时我们在北京重逢, /或者在远方的工地再见!谁也不许落1952年11月23日

 • 颂, 回避了 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停留于辉煌的表面和胜利的结局, 把一切表现得尽善尽美,成为表面化的轻浮的颂歌。

 并削弱了诗歌的美刺相结合的功能, 导致诗歌创作思维和主题风格的狭窄、 单一。• 诗坛上, 没有低沉的调子, 没有温柔缱绻的轻歌漫唱, 也没有对个人命运的吟哦与惋叹, 甚至没有关于爱情、 友谊、 山川景物的讴歌。

 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 都比较单一。

 但当时没有人感觉到缺少什么, 因为时代的最响亮的音符已压倒一切, 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精神空间。

 (二)

 双百方针与诗坛的短暂繁荣(1956—1957上)诗坛风格悄悄改观。

 诗风从热烈走向深沉,从欢呼走向思索。

 • 诗风变化的动因:• 客观, 外部环境:

 “双百” 方针。

 主观, 心理动因:

 对诗坛题材的狭窄、 风格的单一, 不满, 要求拓宽诗歌发展的道路, 其中情形如下:• 1、 来自解放区的, 颂歌唱得较自如(较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心理负担)

 , 而后, 感到了 单调狭窄。• 2、 来自国统区的, 虽虔诚改造, 但未能完整地接受新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规范, 艺术个性难以舒展;虽模仿着颂歌, 但内心深处渴望自由歌唱。• 3、 建国前后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 一方面, 一代新人, 热情、 昂扬、 乐观而单纯, ——追求真理;另一方面, 缪斯的魅力, 对艺术的虔诚, ——追求艺术。

 1、 “干预生活” 的批判锋芒:

 对官僚主义、 教条主义、 家长作风等政治生活内容的关注。

 如:

 公木《据说, 开会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开会》• 2、 走向内心的人生思索•如:

 穆旦《问》

 • 问 (一)••生活呵, 你握紧我这支笔一直倾泻着你的悲哀,可是如今, 那婉转的夜莺已经飞离了你的胸怀。在晨曦下, 你打开门窗,室中流动着原野的风,唉, 叫我这支尖细的笔,怎样聚敛起空中的笑声?•1957年

 • 穆旦《问》 (真实表达诗人内心苦闷、 哀伤和矛盾)

 ; 《问》 这首诗写出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在“夜莺” 离开、 不能再抒写生活的悲哀之后,如何面对“原野的风” 写“空中的笑声” ? 这隐约透露了 自己是否能承受“颂歌式” 写作模式的怀疑。

 有意思的是诗中把“生活” 人格化为强大的“你” , 写作的人被暗喻为被握的“笔” (生活呵, 你握紧我这只笔)

 , 结尾以反讽的手法(唉, 叫我这只尖细的笔/怎样聚敛起空中的笑声)

 质疑了“生活” /“我” /“笔”之间的关系, 这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创作反映生活” 、 “作家是政治的工具” 等观念的暗中消解。

 (三)

 大跃进民歌(1958)• 新民歌运动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 夸张并不是一种粗陋的修辞形式, 而是人类想象的出色表达。

 但《红旗歌谣》 所代表的夸张性修辞并不仅仅停留在艺术虚构的层面上, 而是表现为「促进生产力」的现实策略。

 这种策略的结果是, 要么浮夸的社会操作形式被推向荒诞的极端(徒劳地企图把不可能性现实化)

 , 要么艺术虚构变异为现实的虚构, 也就是精神的真实变异为历史的虚假(把不可能性虚拟成现实性)

 。

 • 新民歌总的来说主流是不健康的, 左倾思潮的表现, 大跃进的产物。

 充满了 对主观力量的迷信, 与对大自然、 对客观规律的藐视。

 甚至演变成一种荒谬无边的虚空幻想与空喊。• 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按照图解政策和政治口号的命题来创作, 夹着大量的标语口号和政治概念,在发表过程中又经过了各级干部和文人的不断加工, 早已失掉了民间诗歌质朴、 刚健、 清新的基本特质。

 (四)

 生活赞美诗(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政治、 经济形式严峻。

 三年困难时期, 国民经济处于危机之中。

 但诗歌创作, 反映的是另一番景象:

 春风和煦, 莺歌燕舞、 欢声笑语, 生活充满无限诗意。

 风格:

 轻盈、 优美。

 • 如:

 张志民:

 《倔老婆子》 、 《剪窗花》 、 《公社一家人》 、 《扫街队》 、《栽杨柳》 、 《对对子》 、 《推菜车的人》 。

 李瑛:

 诗集《花的原野》 、 《静静的哨所》 , 严阵:

 《江南曲》 , 梁上泉:

 《彩色的河流》

 形成的原因:复杂、 矛盾。一方面, 现实处境所致:

 干预生活者, 被打成毒草、 右派; 真情实感抒发者, 受批判, 如蔡其矫《雾中的汉水》 、 郭小川《望星空》 等。另一方面, 文艺政策调整的积极效果, 创作大环境有所改善。

 总之, 歌颂是既定的主题, 必须如此, 诗人别无选择的选择。

 但又不满足于50年代初的热烈欢呼和放声歌唱, 于是努力发掘自然、 生活的美。

 虽取材现实生活细节、 自然景观, 但多有粉饰现实。

 (五)

 政治抒情诗(50年代末—1963—文革)初起阶段, 与 生活赞美诗并行,1963年后(1962、 9、 八届十中全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 压倒生活赞美诗, 领诗坛风骚。代表诗人郭小川、 贺敬之。

 政治抒情诗的创作特征:• 一、 诗歌内容上:• 取材:

 革命斗争历史、 井冈山、 延安、 红军长征的道路、 抗日战争的青纱帐、 解放战争的战场、 英雄的故乡 、 先烈的遗物……。• 主题:

 重大的政治命题, 强烈的时代精神, 高昂的格调, 战斗的主旋律, 为革命贡献一切的精神, 使红旗永不褪色的信念, 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决心,反帝反修继续革命……。• 构思:

 回顾过去, 歌唱现在, 展望未来。

 过去与现在未来、 国际与国内, 相联系, 抒豪情。

 托物咏志,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时代波澜、 政治风云。

 二、 诗歌形式上:• 1、 “诗人” 往往以“阶级” (或“人民” )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 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 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2、 在诗体形态上, 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 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 抽象的概念, 但用了 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 而“形象” 也逐渐演化为“抽象” 的、 象征化“符号” 的性质。• 3、 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 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 铺陈。

 讲求节奏分明、 声韵铿锵。

 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 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 排比方法, 以加强形式感和鼓动性。

 • 2、 政治抒情诗发展的原因:

 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A、 适应时代情绪。

 社会主义事业前景壮丽,虽有挫折, 但人民志气未挫, 与中共共维时艰。

 严峻的国际斗争, 更增强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昂扬斗志。

 • B、 社会生活政治色彩加重。

 声势浩大的反右,轰轰烈烈的三面红旗运动, 反右倾, 反帝反修,开大会、 贴标语、 大游行、 红旗、 口号、 锣鼓……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社会生活处于一种狂热状态。

 当然影响到诗人诗作。• C、 当代诗坛的曲折道路的警示。

 反右、 大跃进后, 片面强调配合政治运动、 反映重大题材;歌吟山水、 心灵隐秘、 爱情, 受限, 当作资产阶级情调受到批评、 干涉。

 适者发展。

 其他道路障碍重重, 这条路上绿灯闪闪畅通无阻。

 便在这里找出路。

 • 3、 政治抒情诗的歧途:

 风靡一时, 影响所及甚至中小学生, 延续到文革。

 思想深度不够, 缺乏有个性的形象, 缺乏真挚感人的情感, 多靠时兴的“豪言壮语”铺陈排列。

 这种空泛的以阐述流行的政治概念为目的、 往往以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政治抒情诗的风行, 在我国当代诗坛上产生过不良影响。

 二、 诗歌个案分析• 闻捷• 贺敬之• 郭小川

 • 闻捷(1923—1971)

 :1940年去延安, 做记者、编辑, 1944年开始写作,1949年随军到新疆, 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 1953年任《文艺报》 记者、《人民日报》 特约记者。新疆这段生活使他创作了《天山牧歌》 、 《复仇的火焰》 。

 • 《天山牧歌》 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 其主题正如作者在序诗中所说, 是为了“记载下各族人民生活的变迁” , 来歌唱刚刚揭开帐幕的新时代。

 它具有那一年代的颂歌格调, 但却有着真切朴实的生活气息。

 诗人创造了 柔和、 轻快、 明朗的牧歌风格, 通过提炼单纯而明朗的艺术形象和生活情节, 抒唱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地方风情和精神生活, 如《吐鲁番情歌》 、 《博斯腾湖畔》 等, 都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取材, 配制出清新优美的诗篇。

 东湖瓜田百里长,东湖瓜名扬全疆,那里有个种瓜的姑娘,姑娘的名字比瓜香。枣尔汗眼珠象黑瓜子,枣尔汗脸蛋象红瓜瓤,两根辫子长又长,好象瓜蔓蔓拖地上。年轻人走过她瓜田,都央求她摘个瓜尝尝,瓜子吐在手心上,带回家去种在心坎上。

 年轻人走过她身旁,都用甜蜜的嗓子来歌唱,把胸中燃烧的爱情,倾吐给亲爱的姑娘。充满爱情的歌谁不会唱?歌声在天山南北飞翔,枣尔汗唱出一首短歌,年轻人听了 脸红脖子涨——

 “枣尔汗愿意满足你的愿望,感谢你火样激情的歌唱;可是, 要我嫁给你吗?你衣襟上少着一枚奖章。

 ”•1952-1954年乌鲁木齐-北京

 舞会结束以后• 深夜, 舞会结束以后,• 忙坏年轻的琴师和鼓手,• 他们伴送吐尔地汗回家,• 一个在左, 一个在右……

 • 琴师踩得落叶沙沙响,• 他说:

 “葡萄吊在藤架上,• 我这颗忠诚的心呵,• 吊在哪位姑娘辫子上? ”•• 鼓手碰得树枝哗哗响,• 他说:

 “多少聪明的姑娘!• 她们一生的幸福呵,• 就决定在古尔邦节晚上。

 ”•

 • 姑娘心里想着什么?• 她为什么一声不响?• 琴师和鼓手闪在姑娘背后,• 嘀咕了 一阵又慌忙追上——•• “你心里千万不必为难,• 三弦琴和手鼓由你挑选……”• “你爱听我敲一敲手鼓? ”• “还是爱听我拨动琴弦? ”

 • “你的鼓敲得真好,• 年轻人听见就想尽情地跳;• 你的琴弹得真好,• 连夜莺都羞得不敢高声叫。

 ”•• 琴师和鼓手困惑地笑了,• 姑娘的心难以捉摸到:• “你到底爱琴还是爱鼓?• 你难道没有做过比较? ”

 • “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 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 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 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

 ”••选自《人民文学》 1955年第3期

 闻诗特点:• 1、 叙事与抒情达到了 完美的融合。

 在富有地方色彩的风景画中, 通过一个戏剧性的片段,表现美好的生活和感情。

 明丽的风景画+简单的人物情节+抒情, 尤其是写青年男女在恋爱中的心态(于细微...

推荐访问:歌颂工地建设者诗歌 建设者 歌颂 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