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亲的祭文3篇

写给父亲的祭文3篇写给父亲的祭文 22 祭十二郎文 【背景材料】 一、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给父亲的祭文3篇,供大家参考。

写给父亲的祭文3篇

篇一:写给父亲的祭文

2

 祭十二郎文

 【背景材料】

  一、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

  唉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 “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 ”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任职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

  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 “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 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知道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灵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 “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

 ”我说 “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

 ”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 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 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

 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办了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 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 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 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人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人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 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请享用祭品吧

  二、 《祭十二郎文》赏析敏泽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 “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大历十二年777 年 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现在广东韶关 。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 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

 自 “诚知其如此”起笔锋一转直至段末是韩愈为此而悲痛、失悔还有得到侄儿死去的消息后将信将疑的复杂情绪以及为此而发出的深挚的慨叹。写得跌宕有致情思深沉感人至深。这一大段可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意在痛悔自己的去取。接着痛悔又深入一层回叙自己父兄的早死和侄儿本来有可能多在一起呆些日子共享天伦之乐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一小段中为了说明自己身体的病弱一连用了三个“而”字 “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不仅加重了语气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反衬并强调了本段末提出的问题加强了作者的失痛感。

  接着思绪又深入一步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描绘了自己内心感到的无穷的惶惑这不可能是真的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准是传的信不确切。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奴仆名的报告又怎么放在“我”的身边呢在这一段对于内心惶惑的叙述中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侄儿之死所引起的情感的剧烈震荡不仅为结尾的天命无常的慨叹加重了分量而且为下段的痛悔准备了心理条件使下段的责备、失悔、哀惜、慨叹语语仿佛从肺腑中沛然流出使悲伤的情感逐步达到高潮。

  自“汝去年书云”起至文末包含几个小段一是用回叙的手法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及去世的日期二是对于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三是表示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的心迹最后则是深切的寄哀。

  在这一小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祭文接着述说了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 “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皆在现在的河南境内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既属叙事又是抒情。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尚飨” 是祭文中常用的结束语意谓请你来享受这祭品吧。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年版有删节 【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2注意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理解课文词句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与翻译能力。

  2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祭十二郎文》被古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解决办法

  1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2抓住贯注全文的—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至少朗读两遍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第一课时仍以诵读、翻译为主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读懂文字。

  3第二课时反复诵读、揣摩把握文章情感脉络、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古代散文的鉴赏需以读懂文字为前提。本课时在初步疏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重在解析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司马迁以来影响最大的散文作家苏轼曾以“文起八代之衰”的话来赞美他。他主张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以现实生活为土壤。

 《祭十二郎文》是他为壮年夭亡的侄儿十二郎所写的祭文写得不落俗套情感浓烈。开头几句是祭文开篇的固定形式正文共分三部分

  一2—3 段写作者与十二郎的骨肉深情。

  二4—9 段写十二郎之死字里行间渗透刻骨铭心的悲痛之情。

  三10—12 段写自己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待迁葬及教养遗孤诸事表现出难补痛憾的自责之情。

  本课时我们侧重诵读和理解课文字词。理解字词时要辨虚实、明意义诵读时要读出虚词的语气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应有的情感波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教材高二学习文学作品时安排了一个单元的古代散文。它与高一按年代编单元的古文

 学习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是都要读懂文字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不同点是在文章鉴赏方面现在应有较高要求。第一课时我们侧重对课文的基本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

  3提示文章段落层次见“总体感知” 

  4进行语言方面的讲析点拨

  以边读原文边对课文词语进行圈点标记和难字的点拨、诠释为主此处的语词分类归纳是为了帮助执教者把握语言教学的重点而并非按这样的顺序来讲授知识 1生字

  怙 hù

 殁 mò

 孥 nú

 薨 hōng

 遽 jù

 殒 yǔn

  窆 biǎn

 飨 xiāng 2多音字

  丧 sāng闻汝丧

 长 zhǎng及长 省 xǐng不省所怙、省坟墓

 乘 shèng万乘之公相

  3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诚

 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

 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

 吾实为之其...

篇二:写给父亲的祭文

合葬碑文范例

 父母合葬碑文范例

  碑文, 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

 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 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 就不能叫作碑文。

 碑文这种体裁有文, 有铭, 又有序。

 立题时, 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 或直题为某某碑, 或题为某某碑铭, 或题为碑并序、 铭并序之类, 没有固定的格式, 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 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 是碑文的一种。

 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 赞其人, 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

 写这类文章, 往往溢美过誉。

 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 一个是汉朝的蔡邕, 一个是唐朝的韩愈。

 蔡邕曾对卢子干、 马日碑说:

 "吾为天下碑文多矣, 皆有惭容. . .

 顾名思义, 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 当时的碑, 如宫馆中的测影碑, 宗庙中的系牲碑, 墓旁的下棺碑, 都不刻文字, 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 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碑文, 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 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 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 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 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 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 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 凿有窟窿, 以便穿过.

 (一)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 正文、 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 职业等, 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 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

 如“先考王君× ×大人之墓” 。

 3. 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 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 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

 2. 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 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 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 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 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 撰文者姓名, 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需指出的是,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 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 但今天为了 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 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 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

 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 正文、 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

 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

 2. 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 何地、 为何原因、 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 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 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 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 读来琅琅上口。

 叙事简洁, 抒情真挚、 议论有力, 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 所以歌颂功德, 写人记事时, 要客观公正, 不可虚夸事实, 流传谬语。

 不管褒也好, 贬也好, 以不失事实为贵, 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

 特别是碑文内容, 因撰者而异, 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 以时代需要为念, 万不可死拘旧制, 作茧自缚。

 碑文方式(例子)

  1.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 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 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 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 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 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 故岳考某公讳× ×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 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 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 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 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 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 .

 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 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 几乎处处可碑, 事事可碑。

 有山川之碑, 城池之碑, 宫室之碑, 桥道之碑, 坛井之碑, 家庙之碑, 风土之碑, 灾祥之碑, 功德之碑, 墓道之碑, 寺观之碑, 托物之碑等。

 前人实行, 后人效法, 中国的名胜古迹, 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 的民族特色。

 因此, 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 归纳起来, 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 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

 大致归纳起来, 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 功德碑!

  1. 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 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 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 赞其人, 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

 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

 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 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 另一种墓碑除了 表明死者的身份外, 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 功劳过失, 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 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四) 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 、 《林公则徐纪念碑》 。

 (三) 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

  墓碑碑文搞笑大全

  1 )

 生时何需久睡, 死後自会长眠。

 2 ) 本人已死, 有事烧纸。

 3 )

 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 你踩到我了 。

 4 )

 谢谢你来看我, 我会时常上去看你的。

 5 )

 如果可能, 请把我叫醒……

  6 )

 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7 )

 我这里一缺三, 就缺你了 。

 8 )

 我都死了, 你们还要来烦我!

 9 )

 我从前是个胖子, 现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样有骨感!

 10) 我转世在美国, 现在电话还没设定, E-

  mail:***@*****

  范例:

 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 二十日向遗体告别, 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

 天公为其志哀, 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 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

 辗转千里, 驻足青海。

 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 创作歌剧六部, 搜集、 整理、 创作歌曲千余首, 出版歌集八部。

 情音怡神, 中外沸扬, 殊才饰疆, 懿范流光。

 洛宾名重。

 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 和《半个月亮爬上来》 , 为二. . .

 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 仅供参考。

 有需要用的, 请自行对照修改。

 1. 慈父于 1926 年 01 月 29 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 于 2004 年 12 月 07 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 与祖母相依为命, 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 学徒经商, 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 养育了 两儿两女。

 因妻生病, 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 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 慈父劳苦一生, 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

 慈父一生勤勉持家, 乐观开明, 晚年更显慈祥。

 慈父平凡的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 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 我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

 2. 我父***

  于生之时, 上尊长辈,

 尤敬二老, 提壶暖褥, 全心为孝. 养妻及女,

 尽心竭力, 珍妻如体,

 为夫之楷, 怜护爱女,

 言传身教, 日盼成材.

 3. 我敬爱的父亲 XXX 一生奋斗不息, 才华横溢, 聪明过人。

 可惜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4.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奉父百年岂足? 哀哉正当壮年, 何意撒手竟长逝, 只享春秋六六。

 5. 敬其业亦志未酬, 育我身矣恩未报, 愧儿七尺微躯!

 幸也留芳他日, 应是慈颜无相见, 难寻瑶岛三千。

 6. 大思根深, 流长追源远!

 7. 光明邻上树高春深, 荔蓝双溪呜咽涌流!

  8. 天人同悲.

 妈妈, 今天是您离开我们 XX 周年的日子, 早晨我和弟弟一行, 带着鲜花前往八达岭陵园看您。

 一路上,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 继而又飘起了 朵朵雪花, 古老的长城披上了白纱素缟, 宁静的陵园显得格外的肃穆。

 感物思人, 我们的怀念之情更加浓郁……

  9. 无私母爱(百日祭文)

 亲爱的妈妈, 今天是您去世的一百天, 儿女们每时每刻的都在牵挂着您的冷暖, 您在天堂还好吗? 妈妈啊妈妈, 亲爱的妈妈, 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 教我学走路, 教我学说话…………每每想起这首歌, 心中便会想起母亲那对儿女们的无限关怀和对母亲无穷的思念, 母亲总是用她温柔慈祥的目光关爱着儿女们的行程, 我们也在母亲无私的爱中茁壮成长。

 妈妈您是那么含辛茹苦, 为了子女付出一切。

 为了子女们能够有出息, 您与经历了多少的生活磨难, 默默的为子女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无怨无悔。

 10. 爸, 我无法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有的时候, 我真的感觉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我感觉您只不过是去出了 一趟远门而已, 可是随之我又会想起那么多令我痛心的场景和黑色的记忆, 竟然是那么的清晰, 抹也抹不去, 令我不容怀疑, 令我不能心存一丝幻想!

 接受吗, 我只能接受这惨痛的一切吗? 为什么三个月以前您还是健康的, 而短短的三个月之后, 就让我们阴阳永隔? 老天为什么这么快就把您从我的身边夺走了 呢? 是不是还有很多地方儿子没有做好? 是不是您不愿意让儿女们花钱太多才走的这样匆忙? 有很多的人在劝我想开点, 给我讲道理, 其实所有的道理我都明白, 可是明白道理也并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和思念啊!

 还有什么比失去最爱的父亲更能够让人心碎的吗!

 给您烧“二七” 的那天, 姐姐们让我在您的坟前念叨念叨, 让我别再想您了, 而我却没有说一句话, 我不说!

 我情愿就这样不停地想着您, 就这样一直不停地想下去!

 以下碑文, 整自网络, 仅供参考。

 有需要用的, 完全可以对照修改即可。

 1. 先(祖)

 父母合葬墓碑文

  先严张大人, 讳学禄, 陕西武功人。

 生于民国 16 年月日, 无疾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2004 年正月初七。

 2. 先慈路孺人, 讳秀云, 陕西武功人。

 生于民国年月日, 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年腊月初四。

 3. 先祖乡 中缙绅, 雅望闾里, 敬天乐土, 奉书勤业。

 持掌家祖事务, 教家丁卯, 少适耕读。

 先严勤而有度, 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

 至国中遭寇, 外敌叩延关外, 秦中震动, 始辍弃学业, 专心操劳农务, 守祖业于乱世, 直至国改。

 4. 为父母撰写的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

  5. 齐 xx 父母碑文

  先父 xx, 乘甲子, 适孟冬。

 垂髫丧母, 乞荒踵兄。

 颠沛流离, 动心忍性。

 总发拜塾, 刺股炳萤, 拙而不惰, 迟而不凝。

 寒窗数载, 弱冠师宗, 传道解惑, 育人理校, 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6. 先妣周氏 xx, 岁逢丙寅孟冬。

 受诗理, 习织缝。

 淡心如水, 柔情若虹。

 甲午归父, 苦度日无怨, 勤持家有成。

 上奉而下养, 内贤而外明。

 饥弗食而助灾邻, 寒毋衣而予贫穷。

 生四女一男, 乐以德教, 爱以仁导, 继之人兴也。

 适劳极而福至, 噩起壬申仲秋, 正寝寿终。

 悲夫命哉!

 7. 李 xx 父母碑文

  先父讳名李 xx, 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 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 享年八十一岁。

 先父出身农家, 受先祖之教诲恩泽, 以农为业, 为本, 为贵, 躬亲耕作, 颐养天年;以家为职, 为根, 为重, 苦心经营, 终致殷实。

 忠厚老实待人, 安分守己处事, 耿直无媚, 俭朴不奢。

 含辛茹苦一世, 兢业操劳终生。

 八十一载平凡普通, 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 荣耀于列祖列宗, 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8. 张 xx 父母碑文

  家严张公讳 xx, 癸亥孟春二十九生, 庚辰孟夏初九卒, 享年七十八岁。

 幼孤罹难而志远, 躬耕自学而不倦。

 入杏林以济世, 涉梨园以教人, 勤谨豁达一世也。

 虽一介农夫, 其知其风, 可师可表.

 9. 邢 xx 祖父碑文

  先祖邢公讳 x, 庚申一九二零年季冬初八生, 戊辰一九八八年仲冬初三卒, 享年六十又八。

 先祖幼贫未塾, 博闻见丰, 佣耕垄亩, 园艺庖丁。

 贫而乐道, 勤谨至终。

 暮时谆谆,典史启蒙, 侪辈逢霖, 与日俱成。

 鳏夫老矣, 天伦融融。

 然乐未极而悲生, 肺痼起而寿终。

 山号水泣, 心摧骨恸, 疚面深思, 顿首涕零, 其辞曰:

 ******

  10. 王 xx 祭父亲文

  维农历二零零三年岁次癸未, 季春二日孝子王 xx 等牲酒时羞致祭于显考王公府君之灵前曰:

 呜呼, 父秉性兮, 孝友德全。

 生儿育女兮, 训诲渊源。

 余冀父寿兮, 亿万期年。

 11. 张 xx 祭父母文

  父亲(张 xx)

 出身农家, 兄弟四人排行老三。

 幼时窘迫贫寒, 衣食无着。

 八岁即放羊喂牛, 打短工, 拉长工。

 伯父叔父被抓壮丁后, 杳无音信。

 他就支撑家业, 下苦力谋生, 奉养祖父、 祖母、 曾祖父、 曾叔父。

 建国后, 先后做过生产队长、 保管员、 贫农代表。

 母亲(边 xx)

 祖籍河南省 xx 县 xx 镇 xx 村, 家境穷苦。

 一九四零年家乡 遭遇黄河决口之灾,她与家人逃荒离散, 只身流落陕西, 佣工乞讨, 漂泊无所。

 十八岁嫁到张家。

 ******

  12. 李 xx 父母碑文

  先父幼入村学, 聪颖貌恭, 好学强志, 孳孳不苟, 束身自修, 颇为师喜父爱。

 及壬辰十五, 厄运天降, 凶岁三丧:

 祖父母相继作古, 伯母接踵病殇。

 先父抱戚衔哀, 辍学而躬耕。

 越二年, 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 xx 乡 。

 传道之余, 怜病者之蹒跚, 悯患者之呻吟, 遂弃教研习诊脉于 xx 联合诊所。

 苦读揣摩, 临床实践, 三载未尽, 受 xx 县卫生局医

 护员。

 明年, 入 xx 县红十字协会, 兢兢从医, 脉脉待患, 扶伤五载, ...

篇三:写给父亲的祭文

外公的追悼词

  悼词是在死者追悼会使用的文体。那么写给外公的悼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几篇写给外公的追悼词

 致外公的追悼词一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感谢大家来和我们一起为我的外公送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的外公。

 外公,我最最敬爱的外公,您走得太急,走得那么匆忙,您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我们还有很多话没来得急跟您说,您还没有充分享受子女的孝道和天伦之乐,就走了,匆匆地走了,叫我们怎么舍得?

 由于父亲死的早,外公 15 岁就参加了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工作,养家糊口,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成家之后,外公的担子就更重了,一边工作的同时还谆谆教导子女,培养他们长大成人;退休之后,外公勤俭持家,把家中生活各方面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五天前早晨六点左右,外公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当他烧完水在后门口劈柴的时候,一辆农用机车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

 外公,您老人家放心地去吧,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孝顺和侍奉外婆,并将您”终生勤劳持家,一世淳朴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永别了,亲爱的外公;安息吧,敬爱的外公。

 您一路走好..........

 您的外孙泣悼

 致外公的追悼词二

 时光匆匆,世事匆匆,人生更匆匆。

 一别又经年,物是人非阴阳相隔各东西。

 清明时节碑前又重逢,无限唏嘘,万千叹,难表情衷。

 忆当年,云堵鹊桥,雾迷津渡,银河望断无觅处。

 风雨替花愁。

 铭感俩老慈爱仁厚,成全了儿女的情志“方舟”。

 此后,云雾散,和风起,暮雨收。

 又记当年知遇情深,促膝夜谈,纵论古今。

 您老一介平民却具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无国和来家”醇醇教诲,记忆犹新。

 老又自言少年身处乱世,国难当头,日寇入侵。

 图存尚且难,发展何其艰。

 中青年时期,虽时逢“解放”,但国家仍困难,儿女待哺养,个中的转辗艰辛,又何足与人道真。

 及至“开放改革”,女成家立业,各有千秋。

 却又暮年已至,病疾缠身,诸多磨难,数十年风雨为艰。

 终未展眉开眼,却依然言不志国,心记挂家。

 另人感触致深。

  呜呼!“林花榭了春红,太匆匆,朝来寒雨晚来风,人生长恨水长东。”

 今日碑前三鞠躬,一壶酒,一柱香,一纸祭文表情衷,千般追思情,尽在不言中。

 香烟绕绕中,未知果真能领尝。

 但儿辈们一定会永远缅怀俩老创业路程之艰辛,感念养育之情深,铭记两老厚德善行,秉承俩老的遗愿,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前进。

 但愿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处处青山皆作伴。

 但愿乘仙鹤仙去西方乐土途中,一路春和景,鸟语花香。

 生命以另一形式在祥和与逍遥中延伸。

 英魂赴天国,风范存人间。

 致外公的追悼词三

 各位领导,各位亲人朋友们,各位来宾:

 时值 3 月。

 春天这个诞生生命的季节,我的外公,周树堂,于 2007年 3 月 9 日中午 12 点 23 分逝世了。

 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悼念外公的逝世,使得他的丧事可以圆满。

 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深切的感谢。

 也对所有在外公患病期间给予他关心的所有医务人员,所有病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外公的逝世,于我们来说,仿佛是早晚的问题了。

 但是,这个噩耗还是让我们无法接受。

 毕竟,他的音容笑貌,他熟悉的样子,还在眼前。

 可是,现在,他却躺在这里。

 没有人可以唤醒,这个时候,除了沉痛,难道我们还能做什么?

 外公的一生是不幸福的。

 辛辛苦苦地来上海工作,用他本不多的工资抚养 4 个儿女。

 拉扯大了,眼见着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了,又因为我母亲工作繁忙,开始领我。

 天天带着我过那条马路,去电缆厂的托儿所上课。

 平时省下好吃的东西,问我要不要吃。

 我总是很固执,这个不要吃,那个也不要吃。

 甚至,每次吃饭的时候,外公夹菜给我,我总是不要。

 我嫌他脏。

 好像这一切都是昨天的事情了。

 我一次一次地看着外公有些难过的表情,沉默后悔之后,还是一样地忘记。

 这一次,怎样再去忘记。

 然后,外公就开始生病了。

 肾不好,于是要做血透。

  冷冰冰的针管那么粗,就这样扎了进去。

 我知道外公是痛的,可是,他要维系生命。

 活着,这个愿望,我不晓得哪里有错。

 医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一次就要几百。

 外公开始吝啬。

 节约下来每一分钱也是好的,也许,一分钱可以维持一秒钟的生命。

 而此刻,哪怕我有的是五百万,我要换外公的生命。

 谁和我换?谁有这个能力和我换?

 外公的一生,那么短。

 他总是想要大家一起来看他,来关心他。

 但,这个所有老人都有的愿望,所有家人都可以帮他实现的愿望,外公也许是实现了吧,实现的日期却是在这几天,在外公死去了,在他永远再也不会对着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到了他的身边,我们流下了眼泪。

 这样轻的眼泪,怎样可以去承担一个老人多年来强烈的希望。

 他终究还是走了。

 我知道,外公是不想走的。

 他也没有等我。

 握着他的左手,想帮他剪指甲,才发现有多久没有握过

 外公的手了。

 以前外公牵着我过军工路,已经是 12 年前了。

 谁也没有想到,再次想到去握住他的手时,血液已经凝固,只剩下一具躯壳,没有回应,没有感情。

 外公的衣服,睡过的床,喝水用的杯子,牙签,吸管,轮椅,还放在那里。

 保姆推着他进来,大年夜那天,他戴着一顶帽子,坐在轮椅上面。

 后来他就进去了,没有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

 拿到外公的压岁钱,我们几个小辈才进去看他。

 “谢谢外公!”高兴地挥舞着手中耀眼的红包,外公只是躺在床上低低地“嗯”了一声,即便对平时最疼爱的我,也是一样。

 这是最后一次和外公说话了。

 他说:“嗯。”

 妈妈让我去医院看他,我没去。

 然后,3 月 9 号我收到妈妈的消息:“外公走了。”

 一切,真的是很快。

 站在这里,自己先要和外公说对不起。

 哪怕你听不到。

 外公,对不起。

 3 月。

  春天。

 外公走了。

 外公,一定要走好。

推荐访问:写给父亲的祭文 祭文 写给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