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爷爷的故事9篇

回忆爷爷的故事9篇回忆爷爷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的小故事精神: 坚忍不拔“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押送到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忆爷爷的故事9篇,供大家参考。

回忆爷爷的故事9篇

篇一:回忆爷爷的故事

平爷爷的小故事 精神:

 坚忍不拔 “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 中, 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

 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 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

 邓小平知道, 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 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

 1970 年 1 月 1 日, 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

 “从今天起, 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 邓小平说到做到。

 在停止服药的同时, 他加强了锻炼, 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每天上午, 他步行去工厂, 一个来回就是 5000 步。

 午睡起床后, 他在院子里再走 5000 步。

 就这样, 60 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

 一天, 邓小平走完 5000 步, 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 黄文华便问道:“老邓, 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 身体坚持得了吗? ” 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 不行再加五年!” 就这样, 邓小平无论是严寒, 还是酷暑, 从不间断走路锻炼。

 久而久之, 他走出了两条小路, 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 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

 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春天, 是植树的季节; 3 月 12 日, 是植树的好日子。

 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 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 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是建设社会主义, 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要坚持 20 年, 坚持 100 年, 坚持 1000 年, 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

 1979 年的春天, 他对工作人员说:

 “植树节快到了, 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 要包栽包活。” 植树节那天, 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

 之后, 不仅在北京, 全国各地都先后留下邓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

 每年植树节, 他身体力行, 坚持了 11 个春秋, 一直到他 85 岁高龄, 古今中外很少有这样的人。

 如今, 在北京天坛公园, 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 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 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 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 迎着南国的风, 唱着春天的歌, 长得枝繁叶茂。

 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 展示着春天的图画, 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精神:

 热爱人民

 红薯的故事

 1931 年的一个夏日, 一位头戴草帽、 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

 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 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 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 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中午, 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

 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 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 秋粮刚刚收下来, 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 ” 邓小平疑惑地问。

 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

 邓小平这才知道, 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 但都是山田, 土质差, 又缺水, 根本不能

 种水稻, 只能种红薯。

 然而, 即使种红薯, 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 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

 于是, 第二天, 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 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

 随后, 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 并按照好坏均分、 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

 这样一来, 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 前线用粮紧张,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 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 8 到 15斤粮食, 支援前线。

 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 经常煮稀饭充饥, 等到收红薯时, 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心里装着老百姓,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这一原则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

  精神:

 临危不惧

 血战羊儿岭

 1939 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侵华日军于 1939 年 9 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 即以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 碉堡为锁, 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 妄图以此分割、 包围、 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 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 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 以挫败日军的“囚笼政策”, 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1940 年 8 月, 129 师调集了 7 个团参战。

 8 月 22 日夜, 他们以迅猛之势, 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 使日军遭受重创。

 8 月 31 日, 日军在飞机、 大炮掩护下, 调重兵对 129 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 月 2 日, 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 129 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

 不料, 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

 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 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

 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 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 英勇作战, 前后共发起13 次冲锋, 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 日军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 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 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

 经过惨烈的血战, 羊儿岭高地被夺回。

 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 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 9 月 2 日早晨 6 时打响, 整整持续了 15 个小时。

 战斗挫败了日军合围 129 师指挥机关的企图, 掩护了 129 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 使 129 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精神:

 忠心爱国

 “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1980 年 2 月 12 日, 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

 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 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 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

 原来, 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 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 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 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 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在岳王庙的正殿, 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

 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 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 然后, 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

 铁栅内, 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臣的跪像。

 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臣说:

 “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 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 接着, 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这对联写得好, 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篇二:回忆爷爷的故事

-记忆|REDMEMORY爷爷的抗战故事文/张文强张振中我的爷爷张焕文。1920年4两25B出生在莱阳市谭格||主镇托马||主村的一个农民家窿。抗B战争爆发之际。爷爷由地下I作者谭业勤介绍。秘密胡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本树第一个秘密时期党的指导员.看公开参勰八路军l i j 东纵队五旅+三园。功任班长、勖排、特务营排长o21岁时.爷爷英勇牺牲。在20世纪60Efl uC#刃, 我f|、-的父亲先看走i , 方J 30多位老八路、老干部、老烈覆.还原了爷爷的英雄事迹。这里仅将爷爷革命生涯中的n个事件记录下来。以纪念中国抗B战争胜莉70固年。圈圈到1940年初,胶东抗日战争形势愈加艰难。日本侵略军对我胶东抗19根据地进行疯狂的” 扫荡” 。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已经死心塌地地投靠了日伪。日、伪、顽相互勾结,对我胶东主力部队及胶东抗日军民实行频繁的围攻、扫荡,致使胶东抗日根据地经常处于19、伪、顽的合围、夹击之中。胶东八路军和胶东党政军民,在坚持胶东抗战的8年中,经历了千百次的大小战斗与无数的艰险斗争,1940年3月,保卫” 莱、招、栖” 边区抗日根据地的” 窑山战役” 就是其中之一。我的爷爷张焕文参加了这次战役,负伤并荣立了二等战功。是年3月上旬,掖县、招远据点的日伪军,勾结胶东” 反八联军1总司令赵保原和国民党莱阳保安团葛子明,在我” 莱、招、栖、平” 边区革命根据地周围,部署了3000余兵力,肆意地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 扫荡” 。3月9日,掖县、招远据点的千余名日伪军,向招远县霞坞一带的我军主力部队——八路军驻胶东的五旅进行偷袭,我主力部队迅速向招远县毕郭东南方向,即栖、菜地带的丘岭地区转移;11日,又发现赵保原的主力邓、黄两个团,纠合国民党莱阳保安团葛子明部共2000多兵力,向我转移在栖、莱边界吴家泊村附近的主力部队公开进行武装挑衅。我八路军五旅在政委高锦纯的亲自指挥下,迎头对敌痛击。赵保原部等074 l 走向世界仙境烟台被击毙数十人后,又向西逃。14日,我主力部队八路军五旅十三团在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风的带领下,避开了日伪军,于拂晓前迂回到窑山西南线莱西郭家庄村附近,于中午12点,适时对窑山东南的赵保原顽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我双方5000多兵力激战一中午,赵保原部受我八路军夹击,死伤惨重。这股顽军为了逃脱覆灭的命运,于午后力图再向西逃窜。这时,莱招边防指挥部早已奉命东上,截击逃敌。赵保原顽军为了突围,一时来势汹汹。八路军六十二团政委李佐民沉着地做好了战斗部署,亲自带领警卫连冲到了窑山东南侧阵前与敌交战。不幸的是,李佐民被子弹从口部进入从后脑穿出,生命顿息。我军一时失去了指挥,敌人又趁机反扑上来,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这时我八路军十三团三营八连在团长李绍桥的指挥下,迅速从敌军的背后发起攻击,时任特务排长的爷爷利用对家乡地形熟悉的优势,和战士们从敌后打乱敌军阵营,会同主力部队将敌军溃败向南逃窜,夺取了胶东闻名的“ 窑山战役1反“ 扫荡“ 的胜利,保卫了神圣的” 莱招栖” 边区抗日根据地。亲历战斗的同志描述这次战役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弃尸变野! 激战一直持续了一下午,有时出现肉搏,十分惨烈。不幸的是,战斗中爷爷受重伤。窑山战役,爷爷荣立二等战功。按照上级部署,爷爷和战友们开始转战在” 莱招掖边区” ,朝没夜动。1940年5月9日傍晚,八路军五旅十三团特务营八连一排全体指战员秘密进入了莱阳县苗家区灵山后小韩家村,研究新的战斗计划。正当爷爷在对全体同志讲话时,国民党莱阳二区赵峄山率敌军300多人突然包围小韩家村。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爷爷立即指挥大家投入战斗,并带领一个战友掩护谭增瑞及全排同志进行了突围。当爷爷在翻越高墙撤退时,被敌人子弹打成重伤。次日,大水岔村革命群众隋宝发现昏躺在河东泥地上的爷爷,便立即找人,把他抬送到家门口。奶奶当时误认为爷爷已经牺牲,竞要准备后事。本村革命群众闻讯赶到我家,当即由王永仁等人把重伤的爷爷转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第三分所。三分所疏散驻在招远夏甸乔家庄村及周围几个村子里,离北马庄村有13公里的路程。经检查,爷爷右腿挂了彩、右胳膊断了、右手背打的反转了。因成功掩护了全排同志胜利突围,再次荣立二等功。囝蕊1940年9月初,爷爷的伤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思归心切,商量奶奶赶紧给他做套夹衣,争取于八月十五中秋前,正式回归部队。这时,爷爷接到了上级的特殊指示,立即和谭增瑞密会,商量到叛军赵保原的老巢——万第” 拉队伍“ 的事。他化装深入敌人内部,去找我地下党赵作理( 北马庄村人,打入了赵保原的部队当营长) 。接万方数据

 弦” ,往外” 拉队伍” ( 即把我地下党在敌军内部组织好了的,准备起义的人员拉出来,加入我八路军的队伍) 。是年9月7日天黑后,爷爷牵着牲口,驮着打扮一新的赵作理妻子吕淑英,走了一夜。第二天,趁午饭之机,以送来了赵太太为名,混过了门岗,找到了赵作理。经反复计议,决定” 队伍” 暂时不拉出,待条件完全成熟后再行动。晚上,赵作理便把爷爷送出了万第。不料回村后被村里的伪保长发现,并被告了密。1940年9月13日( 农历八月十二)早饭时,爷爷抱着我父亲( 当时父亲还不满一周岁) ,拿着个饼子并一棵大葱,边吃边逗着父亲走出了家门,又顺街走到了自家的西园门口。这时爷爷突然发现敌军王之绍在本村刘方正( 受敌人专门训练的坏骨干) 的带领下从街东十字路口出现,伪保长在那里用手指着爷爷告诉敌军。爷爷立即把我父亲交给了站在旁边的嫂子( 即我大奶奶) ,转身向园里跑去,爬上南墙一看,前街、路上到处都是敌军,并向着我家的住处围了过来。来不及躲藏的爷爷被敌军抓住。王之绍指使敌军将爷爷拖拉到家街门口场地,惨无人道地进行毒打。邻居王祥南之妻意识到敌人要用绳子,立即回家把全部绳子扔进茅坑,不料16岁的一个本家竟送出一根绳子,敌军用它死死绑住爷爷,押到莱西马连庄南一一南岚监狱。敌人用酷刑对爷爷折磨了9天9夜,妄想从他这个特务排长嘴里得到八路军、共产党的秘密,可爷爷始终坚贞不屈。期间八路军地下党人员安排多方营救未果。1940年9月22日,敌军将遍体鳞伤的爷爷全身扒光,拖架到李格庄村( 八路军五支队六十二团政委李佐民的出生地) 一一大沽河畔上。这天,周围村民被统统驱赶到这里,敌人妄想以杀害我爷爷来恐吓百姓,要人们知道当八路军的下场.爷爷赤身挺立,一边对架持他的敌人说” 不用把,我不会逃跑。” 一边大步走向刑场。不料敌人竟从他背后开了枪。可是这一枪只打掉了爷爷的右耳朵。爷爷立即转身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敌人再次开枪,21岁的爷爷光荣牺牲。次日一早,我地下党带领革命群众将爷爷的遗体装殓入棺,搬送到我家。奶奶抱着尚在襁褓中的父亲给爷爷送了葬。事后,我地下党组织通过我的老姑奶奶张桂芝( 即招莱边区游击队队长王芝芳的母亲) ,把我爷爷在狱中9天9夜坚贞不屈的情况转告了我的奶奶。张桂芝对亲友及村民们说:” 小孩子(称我爷爷)有种啊,真是个好样的。” 。1945年春,抗日战争胜利之前,胶东党政军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栖霞英灵山之巅,建立起了” 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 。爷爷的英名被铭刻在高20.7米的巍巍矗立的纪念塔上。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北马庄村要搞水利工程,找莱西县水利员到北马庄村看哪里有水。这个水利员勘察后说,北马庄村所属地盘只有两处有水:第一是我爷爷的坟地处:第二是村西的一个高坡。村党支部一边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从村西高坡处动工挖掘:一边到莱阳县委机关找我父亲商量” 搬迁烈士坟墓一事” 。当时,父亲对村党支部书记宋全斌说:” 为了本村群众的利益而挖平塘,相信我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同意的。”村党支部立即呈报县委批准,县委领导安排我父亲专程回到了原籍,把我爷爷的墓及全村的革命烈士墓都迁到了窑山东南侧的亮山上,建成窑山烈士陵园,并且由我父亲协同村党支部给每一位烈士都竖上了大理石纪念碑。Grandfather’s anti —J apanese storyM{『蒜篆拳器鬟==忠塞‰,Tangezhuang Town,Lai yang Ci ty.WhentheAnti —J apaneseW打brokeout,my grandfatheri oi ned the Communi st PartyofChi na andbecame the fi rstpol i ti cal i nstructor i n hi svi l l agei n ti me ofsecrecy.Hel aterpubl i cl y j oi nedthe 13thregi ment of the 5thbri gadeof theShandongCol umnandacted asthe head of thesquad,deputyhead of thepl atoonandhead of thespeci altaskpl atoon.In theYaoshanBattl emy grandfatherwas awarded thesecond· pri zebattl eachi evement.In accordance wi th thedepl oyment f romthehi gher l evel ,mygrandfatherandhi s fel l ows started tofi ghti n the border areaofLai yang,ZhaoyuanandYexi anCounty.Ontheeveni ng of May9,1940,thefi rstpl atoonof theei ghth companyof thespeci altaskbattal i on i n thethi rteenthregi mentof the fi fthbri gadeof theEi ghthRouteArmy secretl yentered theXi ahanj i a Vi l l agebehi nd theLi ngshanMountai n i n theMi aoj i aDi stri ct ofLai yangCounty.Yi shanZhao,l eader of the second di stri ctof Lai yangof theKuomi ngtangl ed over 300peopl etosuddenl yci rcl e theXi aohanj i a Vi l l age.My grandfather i mmedi atel ydi rected thearmyi nto thefi ghtandbroke theci rcl e.He wasseri ousl ywounded when heretreated.The nextdayBaoSui ,apopul acef romthe Dashui chaVi l l agefoundmy fai ntedgrandfatheron the mudof 也e east ri ver andsoon askedpeopl eto send hi mhome.nerevol uti onary popul acei n thevi l l ageheardabout i t andi mmedi atel ysentmyi nj uredgrandfathertothethi rdbranchoftherearhospi tal oftheEi ghthRouteArmy.My grandfatherwasagai nawarded thesecond- pri zebattl eachi evement forhavi ng successful l ycovered thebreakthroughofthe enti repl atoon.OnSeptember 13,1940(the12thdayof theei ghtl unarmonth) mygrandfatherwal kedal ongthe streetto reachthegateof the westgardenofhi sownhome when theenemynamed Zhi shaoWang appearedi n the eastcrossi ngof thestreetgui ded by Fangzheng Li u(abad corespeci al l ytrai nedby theenemy) fromthevi l l age.My grandfather hadno ti me to escapeandwascaught bytheenemy.Zhi shaoWangorderedtheenemyto beatmy grandfather harshl y.Thesurroundi ng vi l l agerswere al l dri ven here.Theenemywanted to ki l l mygrandfatheri n order to SCare thepopul aceand l etpeopl eknowthedesti nyofbei nganEi ghthRouteArmy man.My grandfatherstood andsai d to theenemy who washol di nghi m:” It i s ul mecessary.1 woul dnot runaway’’andwal ked to thepl aceofexecuti on i nstri des.Unexpectedl ytheenemyshothi mfromthe back butonl y droppedhi sri ght ear.My grandfather then turnedback and shoutedl oudl y:” Longl i ve theChi nesePartyof Communism!’ ’ Theenemyshotagai nandmy 21- year- ol d grandfatherdi edgl ori ousl y.In thespri ngof 1945,beforethevi ctoryof theAnti —J apaneseWar, theparty,army andpeopl e of J i aodongestabl i shed“ theJ i aodong Anti -J apanese MartyrsMemori al Monument” on thetopof the Yi ngl i ngMountai n i nQi xi ai nmemory of the deceasedrevol uti onary martyrs.Thenameof my grandfatherwas i nscri bedOl l the20.7.meter-hi ghtoweri ngmonument.2015.08075万方数据

 爷爷的抗战故事作者:张文强, 张振中作者单位:刊名:走向世界英文刊名:Openings年,卷(期):2015(36)

  引用本文格式:张文强.张振中 爷爷的抗战故事[期刊论文]-走向世界 2015(36)

篇三:回忆爷爷的故事

胡同里的八仙桌找的卧忆}结b晕甏龋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带着一家人自上海北上,搬进北京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的一座庭院。在这个四合院里,叶圣陶度过了他的后半生,相伴在他左右的是孙子叶永和。关于爷爷的记忆,叶永和说并不只停留在爷爷留下的书页之间,也隐藏在爷孙俩相伴的点滴生活中。我的爷爷叶圣陶住进八条胡同后.爷爷应下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一职。初到北京,他换了一册日记本,在封面上题了四个字“北游日记”,可见他是准备游个一年半载,就回上海的。但没想到,爷爷展开教材编写工作后,忙得一塌糊涂,整个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了:爷爷来北京的第三年,我出生了。因为他太忙,我们的相处并不多,更不用说他对我有什么“耳提面命”的教育了。后来总有人问我:大教育家叶圣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想了又想,实在总结不出条条框框的法则来。倒是小院里的那张八仙桌,像个临时课堂,留下了很多琐碎记忆。在八条胡同里,一大家人每天都要围着八仙桌吃晚饭。首先,入席就是要讲规矩的:爷爷和奶奶先坐,小辈们再依次坐下。后来孙辈越来越多,几个小的只能轮流上桌:爷爷在八仙桌上教我识字。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北京烧炉子,屋内暖和些?爷爷一回家就换上棉袍,在八仙桌前坐定,掏出几张识字卡片——他将用过的台历裁成方纸,拿红色的毛笔写上字,教我认。爷爷建议,在饭堂的电话旁放一块小黑板,让我在接到电话后,用粉笔记录通话内容.留言给其他人看。爷爷时刻关注着黑板上的各种小字,遇“佳作”一则,还会在饭桌上表扬一句:爷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爷爷也有严厉的时候:有一次,我急匆匆扒拉了两口饭,放下碗筷蹦达着离开,不小心“咣”地一声摔了门。爷爷“噌”地起了身,厉声叫住我,“重新关一次门”。结果他越严厉,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来:爷爷吃完饭,跑去北屋,揪着我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要求我, “把门再关一l,口述/叶永和 整理/毛予菲次”i我只能老老实实、轻手轻脚地,又关了一次门。这件事情,我现在想起,仍然记忆犹新?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日常,就是爷爷的“教育”。他总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严厉苛刻,跟我们较劲儿,却从不列什么书单,也不过问我们的成绩。1968年,念初一的我去陕北延安插队,姐姐叶小沫已经到了黑龙江依兰,爸爸去了河南“五七”干校,一家人南北东西,互通消息全靠写信。即便如此,爷爷每次回信,都要先一一挑出错别字,发现用法不当的词,还要仔细分析一番÷叮嘱完毕,再进入正题。爷爷说过:

 “我想, ‘教育’这个词,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含义÷”他的宠爱很讲原则爷爷很少责骂我们,那次揪耳朵,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体罚”经历。但他有股劲儿,总让我有点怕二在爷爷面前,我都毕恭毕敬的:直到他退了休,我已经成婚,想找他讨一幅笔墨来,憋了好久也不敢开口:妈妈替我向爷爷求了字,他拎着字来问我:“为什么不自己跟我说,我有那么可怕吗?”后来我们这些后辈们在一起回忆,都说其实爷爷也有宠孩子的一面。爷爷喜欢看电影,上世纪3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他就经常带孩子们“奢侈”一把,去电影院饱眼福。父亲曾回忆,那时的电影院里都有托着盘子的服务生,专卖西式糖果和冷饮。每场演到一大半,银幕上闪过“休息五分钟”,爷爷就大方地拿出两角银元,买来纸杯冰激凌,每人都有一份。姑姑至美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女儿。爷爷对她疼爱有加,有一次竟然想着要亲自给她做身衣裳。他41万方数据

 9各界I我的刚£颇有兴致地叫来至美姑姑,在她身上比划一翻,又拿报纸折出样子,用别针固定住。被一身报纸裹住,姑姑浑身不自在,结果一抬手,报纸全破了:爷爷说:“重来!”折腾了好几次.他终于勉强裁出一件“不太合身”的大衣:后来,姑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一件大衣》,写爷爷看着自己做的大衣,“沮丧得不得了”。叔叔至诚挨的打最多二他是家里的“人东疯”,来客越多,就越闹腾。奶奶为了安抚他,准备了一些水果罐头.哄他去厨房吃:爷爷却是该打就打。这一点,我父亲印象特别深——弟弟每次挨打,身为长子的父亲都要在一旁看着,这叫“陪打”。但其实爷爷用另一种方式“宠”着这个小儿子。读高中时,他在作文里发牢骚: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各有各的要求.一天满满当当,根本记不住⋯⋯好像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老师。书不想念了,要退学!爷爷看了作文,居然不急不气,说道:

 “不念就不念了吧:”于是,他给至诚叔叔办了退学手续,连这篇作文都被刊发到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主编)上。

 “高中肄业”的叔叔,被爷爷送到上海开明书店打杂工,驻守库房,整理杂书÷结果.叔叔将库房里的书看了个遍,后来自己也写出不少好作品。经此一事,辍学便成了我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延续到了孙辈=我大哥i午5岁半时,被送迸一家小学的幼稚班,回家常常又哭又闹,想来是受了严师的责备一有一回,这位严师在他的成绩单上批了8个大字:“品学俱劣,屡教不改j”爷爷看了,回敬了8个大字:“不能同意,尚宜善导。”让接送=三午的阿姨捎了回去:这位严师看了问她:“他们一家是不是都有神经病?”后来我们都明白了爷爷的苦心,他绝不是一味地惯着孩子胡闹,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由衷地认为不只有念书才能称得上“教育”。42抖圣陶知冰.心冰心说“叶老做事是最认真的”严于律己,是爷爷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真”的事迹实在数不胜数:比如:每做一件事情,只要开了头就一定坚持到底:他16岁开始写日}己,天天写,一直写了78年j小到开一个信封,写个便条;大到读书、写文章、讲话,他绝不马虎。他喜欢整洁,无论什么时候穿戴都清爽利落,办公桌上总是干净整齐。有一回他编教材,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入选,其中有一段写自己的书桌“乱糟糟的”,爷爷看了觉得不妥,执意删了这段。冰心老人曾说:

 “在我熟悉的作家中.叶老做事是最认真的,为人是最可信赖的,”这些习惯其实跟了他一辈子j 1913年,爷爷从苏州新式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在家乡的小学当过几年老师,从授课、编教材,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写生活动,都事必躬亲。1923年,他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每天和作家打交道,处理他们的书稿,替他们领取和支配稿费。丁玲的处女作《梦珂》、戴望舒的《雨巷》、沈雁冰(茅盾)的《幻灭》、巴金的《灭亡》,都是在他做编辑时发表的一连茅盾先生的笔名.也是他改的。沈雁冰最初为自己取名“矛盾”, “大概是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吧”,爷爷看了说.没有人姓矛的,就加了个草字头一1931年,爷爷离开商务印书馆,到了好友聚集的开明书店,为全国小学生编写《开明国语课本》.。1949年,爷爷到了北京,又一头扎进教材里:我小时候的印象是,饭桌上、书房里,爷爷和爸爸无时无刻不在讨论课本该怎么改:用姐姐叶小沫的话说就是:“他好像是在家里上班的。”新中围成立后,爷爷提倡语言规范化,每一篇课文都要请北京的老师朗读几遍。我记得,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东西掉到井里了”.老师读得快,念成了“东西掉井里了”?哪种说法更顺口,到底该不该加这个“到”字.他拿不准,就召集编辑开会讨论。

 “课本是要影响几百万学生的,一点都马虎不得。”外人多说爷爷和蔼,他其实是有脾气的,看不过去的地方,一定要呼吁两句:有些狠话,他也敢说.还在任上时,他就批评教育部不懂教育。

 “人家以为教育部为一中央机关,殊为了不起,实则类乎‘空城计’。且戏台上之‘空城计’,除两个老兵而外,尚有诸葛亮:教育部之‘空城计’则并诸葛亮而无之,惟有两个老兵在城门边扫地而已?”意思是:只做门面功夫,里头什么都没有:生活本来就是艺术父亲说过,爷爷将太多精力花在了教材编写上,耽误了自己的写作。早年他在商务印书馆编“学生万方数据

 国学丛书”时,每晚回家都要赶工.写《倪焕之》,在《教育杂志》上按月连载。他的童话《稻草人》,鲁迅称之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创作之路”,同样出自这个时期。这两部早期的作品,一部写“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幻灭”,另一部写“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挽救不了”,都被打上浓浓的现实主义烙印,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爷爷给小学语文课本创作儿歌。其中有一首《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1955年5月9日,他在日记里抄下这首小诗,很“得意”, “意极浅显,而情景不枯燥⋯⋯”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儿歌,零零总总居然有100多首。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没什么波澜的故事,也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充盈着童趣和情调,流露着温情与暖意。爷爷还是个观察家,能把植物写得有滋有味。清新淡雅的小短文,从种子发芽,一直写到花朵盛开。收录进小学语文课本的就有《爬山虎的脚》:“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在我的记忆里,他一直爱摆弄花花草草。我自小住的院子,从初春到深秋,就从未断过花。常见的夹竹桃、百合,名贵的牡丹、郁金香,还有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他每日早上起来,下班回家,都要忙里偷闲,驻足跟前,观察一番。退休后,爷爷还和老友俞平伯、植物学家贾祖璋比赛,互相寄牵牛花花种,各种各的,看谁的花开得最好。而这些花开花落的过程,都被他写进了文章里。爷爷评价文章好坏的方法与众不同。他认为的好+从来不是指辞藻和技巧,而是用词准确、句子通顺、简单明了。他一直提倡,“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是创作的源头,谁的生活充实,谁就是诗人,至于写不写的出来,就看他本人的兴致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家的小辈们大多子承父业,成了编辑,只有我走了“另一条路”,当了工人——爷爷其实一直希望我们能做实打实的工作,生产一两样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过,随着年岁增长,我现在也越来越能领会到爷爷提的“生活本来就是诗,就是艺术”——先观察,然后有感悟,最后才是表达。有生活情趣的老头爷爷是一个事无巨细、严厉又自律的教育工作我的回忆l结}8晕;S煸者,也是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头儿。他酷爱喝酒——6岁跟着他的父亲学喝酒,两年不到,父子俩打成了平手。上学后,他以喝酒自夸, “两斤不在话下”。在《中学生》杂志任主编时,他和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老友王伯祥联合发起了一个“酒会”。爷爷被推举为会长,还正儿八经立下“章程”:一顿能喝5斤以上绍兴黄酒者,才能成为会员。平素好酒的书画篆刻家钱君,听说有这样一个酒会,想要人会。但他的酒量只有3斤半,于是想请会里的人通融一下。爷爷听说后,打趣说:“那就先作预备会员吧。”还鼓励他:

 “要锻炼酒量,早日把‘预备’两个字拿掉才好。”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早饭,爷爷顿顿有酒。我父亲陪他喝,但从不碰杯,各自斟酒,一小口一小口地品。他其实是借着喝酒,和我们聊天。聊天南海北、天文地理、时事新闻,跟我们打听周围的新鲜事。一顿晚饭总要吃上一两个小时。爷爷晚年身体出了点小毛病,最初酒还是照喝不误,逐渐减到每顿小半杯。老人家说:“喝了80多年,如今要算总账了:”1984年,爷爷胆囊不好,住院手术。北京医院的吴蔚然副院长跟他打趣:“我这有瓶国外带回来的白兰地,等到出院你拿回家好好开胃。”这自然是吴院长开玩笑,爷爷回家后十分自觉地把酒戒了。酒不喝了,老友相继离世,健在的大多身体欠佳,窝在家里养病。爷爷的朋友圈就此散了。一时间,生活变得单调。书桌上空空荡荡,没有书也没有笔——因为视力衰退,看书写信都不行了。听觉也越来越模糊.广播里的播音员好像伤风了,嗣着鼻子讲话。老人家自己说,通向外界的两个窗口,渐渐地关上了。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冰心来我家看过一次院子里的海棠。这次相聚,父亲是瞒着爷爷,偷偷跟冰心女儿吴清约好的。那天中午,爷爷午睡醒来,走出卧室一看,玻璃杯擦得锃亮,整整齐齐摆在茶几上。父亲告诉他,冰心要来赏花,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喜出望外”。那年春天,海棠花下,两个老人手握着手,耳朵凑在一起聊着天。第二年春天时,爷爷已经走了。后来每当海棠花开,我们都怀念他。有一年,我的母亲患了糖尿病,眼睛看不见,我摘了花放在沙发旁,问她香不香。老太太说:

 “花每年谢了又开,人走了却回不来了。”■编辑/游铭43万方数据

篇四:回忆爷爷的故事

平爷爷的故事 1、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 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过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2、红薯的故事

 精神:热爱人民

  1931 年的一个夏日,一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中午,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秋粮刚刚收下来,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邓小平疑惑地问。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邓小平这才知道,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但都是山田,土质差,又缺水,根本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红薯。然而,即使种红薯,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于是,第二天,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随后,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并按照好坏均分、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这样一来,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前线用粮紧张,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 8 到 15 斤粮食,支援前线。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经常煮稀饭充饥,等到收红薯时,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心里装着老百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一原则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

 3、血战羊儿岭

 精神:临危不惧 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于 1939 年 9 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妄图以此分割、包围、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以挫败日军的“囚笼政策”,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1940年 8 月,129 师调集了 7 个团参战。8 月 22 日夜,他们以迅猛之势,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使日军遭受重创。8 月 31 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调重兵对 129 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 月 2 日,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 129 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不料,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英勇作战,前后共发起 13 次冲锋,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日军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经过惨烈的血战,羊儿岭高地被夺回。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 9 月 2 日早晨 6 时打响,整整持续了 15 个小时。战斗挫败了日军合围 129 师指挥机关的企图,掩护了 129 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使 129 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4、“邓小平小道”

 精神:坚忍不拔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邓小平知道,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1970 年 1 月 1 日,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

 “从今天起,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邓小平说到做到。在停止服药的同时,他加强了锻炼,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每天上午,他步行去工厂,一个来回就是 5000 步。午睡起床后,他在院子里再走 5000 步。就这样,60 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一天,邓小平走完 5000 步,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黄文华便问道:“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身体坚持得了吗?”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就这样,邓小平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走路锻炼。久而久之,他走出了两条小路,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5、“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精神:忠心爱国

  1980 年 2 月 12 日,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原来,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在岳王庙的正殿,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然后,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铁栅内,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奸臣的跪像。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奸臣说:“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接着,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这对联写得好,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6、“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精神:自强不息

 1986 年 3 月,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盯着书桌上的一份报告,正在沉思。这是我国 4位资深科学家的呼吁:“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不能再落后了”!邓小平拿起笔,毅

 然在报告上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1986 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宏伟计划,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优秀人才。于是,邓小平听取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关于培养博士与博士后的介绍。随后,邓小平明确了要培养博士后的意见。接着,中国逐步建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

  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很快让中国企业受益。广东有一家空调器厂曾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双方合作较为顺利。后来,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遭到日方断然拒绝。于是,这家厂只能请“863”计划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在专家组的支持下,工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这样一来,日本厂商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该厂合作。一位国家科委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珍珠换玛瑙。没有珍珠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7、“一位老共产党员”

 精神:无私奉献

 1992 年 5 月 16 日,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是受一位老人之托,来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留下 3000 元钱后,他们转身就要走。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经过多方查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一位老共产党员”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到了秋天,这位“老共产党员”又向“希望工程”捐款 2000元。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把这 5000 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不久,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这样写道:“邓爷爷,您的工作多忙呀,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山区里的娃娃。我们感到,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很近很近精神:开拓创新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在国际上有着独特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的发展却面临着窘境。怎样使上海再造辉煌,这是摆在中国政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以开拓创新的眼光果断地作出决策。在设计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蓝图时,他把目光移向了上海,他要把上海引上新的发展之路。从1988 年到 1994 年,邓小平在上海连续过了七个春节,在此期间,他作了实地考察,并多次作了指示。

  1990 年 3 月,邓小平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开发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有 20 多个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在浦东落户;有 180 多个外资项目被批准,总投资 8 亿多美元;内资企业新建 700 多个,总投资 9 亿多元人民币;十大市政工程陆续动工,投入资金 140 亿元人民币„„

  1992年春,邓小平南下视察,再次来到上海。在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成就后,他明确指出,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1992年 10 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今天,上海这张王牌正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 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也将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8、

 白猫与黑猫

  精神:实事求是

篇五:回忆爷爷的故事

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作文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作文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前的故事

 这天的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乘凉。这时奶奶轻轻地哼了一首歌这天的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乘凉。这时奶奶轻轻地哼了一首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伴着奶奶的歌声,爷爷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伴着奶奶的歌声,爷爷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爷爷出生在农村,在他小的时候,每天都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结伴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总是美美地享受着嫩嫩的绿草儿,他和其他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嘴里还时不时地哼几句小山歌。爷爷出生在农村,在他小的时候,每天都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结伴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总是美美地享受着嫩嫩的绿草儿,他和其他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嘴里还时不时地哼几句小山歌。

 有一天,当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两个国民党兵,他们走到爷爷和他朋友面前不怀好意地说:有一天,当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两个国民党兵,他们走到爷爷和他朋友面前不怀好意地说:“小孩儿,把你们的羊给我们吧!我们给你们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小孩儿,把你们的羊给我们吧!我们给你们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爷爷还没反应过来,两只羊儿就被士兵赶走了,另一个士兵让爷爷与伙伴们跟着他去拿钱,爷爷的朋友们比他稍爷爷还没反应过来,两只羊儿就被士兵赶走了,另一个士兵让爷爷与伙伴们跟着他去拿钱,爷爷的朋友们比他稍

  大些,好像知道国民党都不是好人,就没有去。可是爷爷当时年幼,不知道他们是坏人,以为是好事,便不顾小伙伴的劝阻,兴高采烈的跟着国民党兵去了。大些,好像知道国民党都不是好人,就没有去。可是爷爷当时年幼,不知道他们是坏人,以为是好事,便不顾小伙伴的劝阻,兴高采烈的跟着国民党兵去了。

 :

 在去的路上,其中一个士兵突然停了下来,狡猾的说:“你回去吧,回去问你们的村长要钱!你回去吧,回去问你们的村长要钱!”爷爷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国民党兵,于是非常疑惑地跑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老奶奶知道了这事儿后狠狠地骂了爷爷一顿:爷爷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国民党兵,于是非常疑惑地跑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老奶奶知道了这事儿后狠狠地骂了爷爷一顿:“傻孩子,你以为你遇上的是共产党的红军吗?红军才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人!你今天是让国民党的人给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傻孩子,你以为你遇上的是共产党的红军吗?红军才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人!你今天是让国民党的人给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爷爷这才明白:原来国民党的人是抢走了他和伙伴们的小羊,他们根本没打算给钱。国民党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欺辱穷人、抢穷人的东西,他们都是大坏人。爷爷这才明白:原来国民党的人是抢走了他和伙伴们的小羊,他们根本没打算给钱。国民党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欺辱穷人、抢穷人的东西,他们都是大坏人。

 这时爷爷顿了顿感慨地说:“爷爷小时候可没想到能过上像现在一样太平、安逸的生活呀!这多亏了共产党呀!爷爷小时候可没想到能过上像现在一样太平、安逸的生活呀!这多亏了共产党呀!”“是呀,解放前,奶奶虽然生活在青岛,日子过的也是穷困潦倒,不太平。是呀,解放前,奶奶虽然生活在青岛,日子过的也是穷困潦倒,不太平。”奶奶接着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奶奶接着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人们都吃地瓜干、吃玉米面等营养很低的食物,要是哪年遇上了天灾人祸或者碰上了饥荒,人们连树皮这样毫无营养的东西都你争我抢地拿来充饥。贫穷的人们都住在草皮房顶的屋子里,夏天,外面下大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人们都吃地瓜干、吃玉米面等营养很低的食物,要是哪年遇上了天灾人祸或者碰上了饥荒,人们连树皮这样毫无营养的东西都你争我抢地拿来充饥。贫穷的人们都住在草皮房顶的屋子里,夏天,外面下大

  雨,屋里就下小雨,人们在屋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接从屋顶滴下来的雨水;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在外面吹着。屋子里四处透风,一家人在床上紧紧搂在一起,互相取暖。雨,屋里就下小雨,人们在屋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接从屋顶滴下来的雨水;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在外面吹着。屋子里四处透风,一家人在床上紧紧搂在一起,互相取暖。

 有一次台风将至时,奶奶的母亲就带着她和她妹妹一起去了一个公共避灾的大房子里,那里面人山人海,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有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孩子,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有带着很多孩子的妇女,还有饱经风霜的中年有一次台风将至时,奶奶的母亲就带着她和她妹妹一起去了一个公共避灾的大房子里,那里面人山人海,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有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孩子,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有带着很多孩子的妇女,还有饱经风霜的中年

  人 人??人们在地上铺着被褥,老人孩子坐在被子上,年轻些的男子妇女就站在旁边人们在地上铺着被褥,老人孩子坐在被子上,年轻些的男子妇女就站在旁边??

 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像我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并且快乐的成长;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政府给发着退休金,可以颐养天年。我心里不禁由衷地赞叹:共产党真伟大!多亏了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平静安逸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如此美好的快乐生活,我们的祖国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像我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并且快乐的成长;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政府给发着退休金,可以颐养天年。我心里不禁由衷地赞叹:共产党真伟大!多亏了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平静安逸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如此美好的快乐生活,我们的祖国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更加繁荣发展。我要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众多党员的一员,为祖国的繁华、昌盛进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周年,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更加繁荣发展。我要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众多党员的一员,为祖国的繁华、昌盛进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青岛七中初二: 刘在锦

  篇二: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1600 字) 作文

 精选作文: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1600 字) 作文

 每当爷爷回来,我都最喜欢他坐在马扎上,听他讲他从前的事情。每当爷爷回来,我都最喜欢他坐在马扎上,听他讲他从前的事情。

 我的爷爷,

 是个老顽童:爱喝酒爱抽烟,更爱笑,每次爷爷笑的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的一起笑!更爱是个老顽童:爱喝酒爱抽烟,更爱笑,每次爷爷笑的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的一起笑!更爱

 !

 一起欢闹,在我的生活里,爷爷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自从爷爷做完手术以后,就很

 少和我坐在一起,给我讲故事了。可是,他从前给我讲的故事,我仍记忆犹新。少和我坐在一起,给我讲故事了。可是,他从前给我讲的故事,我仍记忆犹新。

 我们那

 时候呀,条件木你们这么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看弟弟妹妹。那时候,自己还是小时候呀,条件木你们这么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看弟弟妹妹。那时候,自己还是小

 孩儿呢,就要帮爹娘看孩子。就说你爸那会儿吧,七岁就开始看着你姑,骑自行车带着她,孩儿呢,就要帮爹娘看孩子。就说你爸那会儿吧,七岁就开始看着你姑,骑自行车带着她,

 到处跑,还不知道磕着多少次呢。载的时候,怕连车带人摔下来,你爸就把你姑用麻绳绑在到处跑,还不知道磕着多少次呢。载的时候,怕连车带人摔下来,你爸就把你姑用麻绳绑在

 车座子上,弄得你姑以后再也不敢坐他的车了。我听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在地上打车座子上,弄得你姑以后再也不敢坐他的车了。我听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在地上打

 起滚来,眼泪直流。

 这时,奶奶走过来,很自豪(昂头挺胸)的说:俺上学的时候,学这时,奶奶走过来,很自豪(昂头挺胸)的说:俺上学的时候,学

 习顶尖,上完了一年级上学期,因为学习好,被提到了三

  年级(此时爷爷在偷笑),差距太大

 了,就跟不上了,你老姥爷就说:‘快下来干活吧快下来干活吧’ 然后,我就下来挣工分。听

 奶奶后来说,挣的工分越多,最后过年发粮食发的就越多,至于工分的挣法,奶奶是这么说奶奶后来说,挣的工分越多,最后过年发粮食发的就越多,至于工分的挣法,奶奶是这么说

 的(虽然不太好听,请同学们不要笑,其实这是件很严肃、很不容易的事情):俺干活都是挑的(虽然不太好听,请同学们不要笑,其实这是件很严肃、很不容易的事情):俺干活都是挑

 挣工分最多的那项活的,没别的,就是挑屎挑尿,这个赚工分最多了,我们去称斤,每天都挣工分最多的那项活的,没别的,就是挑屎挑尿,这个赚工分最多了,我们去称斤,每天都

 去,每天都去。这种活,也就是我能坚持下来,换上别人,去一次,就能让他三天吃不下去去,每天都去。这种活,也就是我能坚持下来,换上别人,去一次,就能让他三天吃不下去

 饭!其实听到那个词之后,每个人都会笑,但是,想想奶奶的话,就知道那些小区里的奶奶饭!其实听到那个词之后,每个人都会笑,但是,想想奶奶的话,就知道那些小区里的奶奶

 为什么说奶奶是女强人了。

 是的,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长辈们都是强者,我们现在有真是的,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长辈们都是强者,我们现在有真

 正的强者吗?没有,还真的没有。只有真正经历过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者正的强者吗?没有,还真的没有。只有真正经历过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者

 中的强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他们那时候与我们这时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中的强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他们那时候与我们这时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爷爷说,那时候的经济情况不好,就拿现在的菠菜来说吧,现在几块钱一斤,以前几毛钱甚爷爷说,那时候的经济情况不好,就拿现在的菠菜来说吧,现在几块钱一斤,以前几毛钱甚

 至几分钱就能买一大捆了。妈妈说,她小时候,夏天买冰

  棍。买一支五分钱。我并没有感到

 不可思议,也许我说出这件事,会让很多的人都认为我很怪异,行为思想上怪癖:我曾算过,不可思议,也许我说出这件事,会让很多的人都认为我很怪异,行为思想上怪癖:我曾算过,

 那时的一分钱,在我们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一毛,一毛呢:一元那时的一分钱,在我们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一毛,一毛呢:一元&& 就这样推算下去,那是多

 么惊天的一个结果啊!

 当妈妈让我去买东西时,塞到我手里几张一元钱、一毛钱,我总当妈妈让我去买东西时,塞到我手里几张一元钱、一毛钱,我总

 是要换算一下:买一块糖果,需要一毛钱,那么换在从前,就可以买一顿饭需要的食材了!是要换算一下:买一块糖果,需要一毛钱,那么换在从前,就可以买一顿饭需要的食材了!

 我慢慢回过神来,才隐隐约约地听爷爷说了一句:树叶子都吃光了,还能怎么办!是呀,我我慢慢回过神来,才隐隐约约地听爷爷说了一句:树叶子都吃光了,还能怎么办!是呀,我

 听奶奶说过,她十几岁那年,闹饥荒,地瓜叶子吃完后,就开始煮树叶吃,直到把树叶吃完。听奶奶说过,她十几岁那年,闹饥荒,地瓜叶子吃完后,就开始煮树叶吃,直到把树叶吃完。

 有的人都扛不住了,饿死在那年春天,有的人瘦的皮包骨头,但始终是撑了下来!奶奶呢,有的人都扛不住了,饿死在那年春天,有的人瘦的皮包骨头,但始终是撑了下来!奶奶呢,

 因为吃树叶吃多了,脸肿了好一些日子。

 其实,无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样其实,无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样

 的,他们小时候,都是住在平房里。哪像我们现在,人人住楼,每个人都住单间。我每个星的,他们小时候,都是住在平房里。哪像我们现在,人人住楼,每个人都住单间。我每个星

 期回来,都想搂着妈妈好好睡一觉,这样更有安全感嘛,我、妹妹、弟弟、争着要和妈妈睡。期回来,都想搂着妈妈好好睡一觉,这样更有安全感嘛,我、妹妹、弟弟、争着要和妈妈睡。

 而妈妈说,她那时候,每天都跟着她奶奶睡,被他奶奶带

  大的,给她梳头,带她出去。可是

 那时候的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房间。这当然也是妈妈那那时候的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房间。这当然也是妈妈那

 时一直想的。

 爷爷最后说了一句:还是你们这辈的好,享福,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爷爷最后说了一句:还是你们这辈的好,享福,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

 来考上好大学,让你爸爸妈妈沾沾光,让你爷爷奶奶沾沾光!那你奶奶我成天出去就一直昂来考上好大学,让你爸爸妈妈沾沾光,让你爷爷奶奶沾沾光!那你奶奶我成天出去就一直昂

 。

 着头,我就神气了奶奶露出她那一颗大金牙,笑着说。

 我听着听着,入了迷,好像我在我听着听着,入了迷,好像我在

 梦里见过,又好像...

篇六:回忆爷爷的故事

平爷爷的故事 少年邓小平的故事 1909 年小平 5 岁时, 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 接受启蒙教育。

 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 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 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

 邓时敏有子无孙, 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 用以招收邓族子弟教经读史, 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拨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

  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

 邓小平入私塾时, 名字为邓先圣。

 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 认为大不恭:

 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 小小孩童, 怎么能“先圣” 呢? 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 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那时的私塾, 进行的是老式教育, 教材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以及《四书》、《五经》 一类; 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 即读书、 习字和作文。

  邓小平在翰林院子读了一年多私塾。

 宣统二年 (1910 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

 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

 邓绍昌又将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整个学校 100 多人, 分甲、乙、 丙、 丁 4 个班, 邓小平分在丁班。

 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 算术、 修身、 体操等。

 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 思想激进、 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

 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 的教育, 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拳运动等史事, 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

  在北山小学堂期间, 邓小平还有过一次“偷钱” 的经历。1915 年, 邓希贤 (邓小平小时候的名字)

 考上了 广安县高小。这在当时来讲是很不容易的, 广安县只有这么一所高小, 每年只招一两个班, 能考上的都是优秀的学生。

 广安离家 10多千米路, 邓希贤只得住校, 每周回一次家。

  一天, 在邓家老院子里, 邓文明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他满脸怒气, 大声问道:

 “你们谁做的好事, 快点承认!”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邓文明在查账时, 发现丢了 5 块银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5 块银元可买 5 担谷子。

 院子里空气有点紧张。

 这时, 只见邓希贤站了起来说:

 “是我拿的!” 说着他拿起一根竹片递到父亲手里, 转过身去, 意思是情愿挨打。

 邓文明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偷了银元, 气得脸都变了色,挥起竹片打了下去, 一下、 两下、 三下……母亲想要拉住,一看邓文明那张铁青的脸, 没敢说话。

  邓文明打了几下, 看到儿子忍着不哭, 泪水在眼睛里转来转去, 他想到平时这孩子很节俭, 给他零花钱都舍不得花,怎么偷偷拿这么多钱呢? 于是他放下竹片, 大声喝问:

 “你说, 这钱你干什么用了? ” 小希贤忍着疼痛, 倔强地站在那一声不吭, 母亲着急了 , 拉着儿子的手说:

 “好孩子, 你快

 说, 让我们都急死了 呀!” 邓希贤看着母亲眼里的泪珠滚落下来, 才说出其中的原委。

  原来, 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 他看到有个同学在哭, 哭得好伤心。

 他便走上前问道:“你怎么了? ” 那个同学说:“我妹妹病了, 发高烧, 躺在床上快要死了!” “那快去请医生呀!”听了这话, 那个同学哭得更伤心了。

 邓希贤打量了一下这个同学, 他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 心里明白了 , 没有钱怎么请医生呀!

 回到家里, 邓希贤一个晚上没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拿了 父亲的五块银元来到学校塞给那个同学说:“快去请医生给你妹妹看病!” 父亲听了 儿子的叙述一下子明白了 , 呆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他一把抱住儿子说:

 “你为什么不早说啊!” 小希贤回答说:

 “我偷了 钱是该挨打, 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笔钱在当时可以买 500 斤稻谷, 是邓小平从父亲那里偷来的。

 其实这时邓小平家也不是特别宽裕, 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蚕撑着。

 不久, 邓绍昌便发现丢了钱, 气愤地把全家召集起来查问, 当得知是小平所为时, 邓绍昌操起一根竹片怒打。

 后来母亲知晓儿子拿钱的原因后, 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

 )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 年代初, 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 一些生活用品奇缺。

 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

 艰苦朴素, 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 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

 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 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 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

 虽短些, 可还是挺好的嘛!” 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

 事实上, 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

 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 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

 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 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

 但是时间久了, 裤脚磨破了, 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

 时间久了 , 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 又走过来问道:

 “邓书记, 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 还没有破, 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 现在已经不能用了, 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 “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 !” 邓小平笑着回答。

 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 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 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

 用手挤, 水顺着线纹流下去, 不是比拧更好吗? ” 小吴这才明白, 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 她感到一阵惭愧。

 于是, 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 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精神:

 热爱人民

 红薯的故事

  1931 年的一个夏日, 一位头戴草帽、 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

 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 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 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 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中午, 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

 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 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 秋粮刚刚收下来, 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 ” 邓小平疑惑地问。

 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

 邓小平这才知道, 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 但都是山田, 土质差, 又缺水, 根本不能种水稻, 只能种红薯。

 然而, 即使种红薯, 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 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

 于是, 第二天, 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 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

 随后, 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 并按照好坏均分、 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

 这样一来, 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 前线用粮紧张,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 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 8 到 15 斤粮食, 支援前线。

 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 经常煮稀饭充饥, 等到收红薯时, 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心里装着老百姓,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这一原则伴随

 着邓小平的一生。

  精神:

 临危不惧 血战羊儿岭

  1939 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侵华日军于 1939 年 9 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 即以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 碉堡为锁, 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 妄图以此分割、 包围、 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 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 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 以挫败日 军的“囚笼政策”, 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1940 年 8 月, 129 师调集了 7 个团参战。

 8 月 22 日夜, 他们以迅猛之势, 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 使日军遭受重创。8 月 31 日, 日军在飞机、 大炮掩护下, 调重兵对 129 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 月 2 日, 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 129 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

 不料, 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

 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 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

 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 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 英勇作战, 前后共发起 13 次冲锋, 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 日军用飞机进行低

 空扫射, 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 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

 经过惨烈的血战, 羊儿岭高地被夺回。

 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 9 月 2 日早晨 6 时打响, 整整持续了 15 个小时。

 战斗挫败了日军合围 129 师指挥机关的企图, 掩护了 129 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 使 129 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精神:

 坚忍不拔 “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 中, 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

 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 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 失眠症越来越严重, 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

 邓小平知道, 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 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

 1970 年 1 月 1日, 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

 “从今天起, 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 。” 邓小平说到做到。

 在停止服药的同时, 他加强了锻炼, 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每天上午, 他步行去工厂, 一个来回就是 5000 步。

 午睡起床后, 他在院子里再走 5000步。

 就这样, 60 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

 一天, 邓小平走完 5000 步, 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 黄文华便问道:

 “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 , 身体坚持得了 吗? ” 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 不行再加五年!” 就这样, 邓小平无论是

 严寒, 还是酷暑, 从不间断走路锻炼。

 久而久之, 他走出了两条小路, 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 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

 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精神:

 忠心爱国 “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1980 年 2 月 12 日, 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

 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 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 , 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

 原来, 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 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 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 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 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在岳王庙的正殿, 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

 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 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 然后,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

 铁栅内, 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奸臣的跪像。

 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奸臣说:

 “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 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 接着, 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

 “这对联写得好, 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精神:

 自强不息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

 1986 年 3 月, 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盯着书桌上的一份报告, 正在沉思。

 这是我国 4 位资深科学家的呼吁:

 “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

 邓小平拿起笔, 毅然在报告上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 提出意见, 以凭决策。

 此事宜速作决断, 不可拖延。”

 1986 年,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 国务院批准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 计划), 从此, 中国有了 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宏伟计划, 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维护中国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优秀人才。

 于是, 邓小平听取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关于培养博士与博士后的介绍。

 随后, 邓小平明确了要培养博士后的意见。

 接着, 中国逐步建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

 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很快让中国企业受益。

 广东有一家空调器厂曾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双方合作较为顺利。

 后来, 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 遭到日方断然拒绝。

 于是, 这家厂只能请“863” 计划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

 在专家组的支持下, 工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

 这样一来, 日本厂商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该厂合作。

 一位国家科委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珍珠换玛瑙。

 没有珍珠

 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精神:

 无私奉献 “一位老共产党员”

 1992 年 5 月 16 日, 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

 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 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是受一位老人之托, 来为 “希望工程” 捐款的。

 留下 3000 元钱后, 他们转身就要走。

 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 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经过多方查询,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 而“一位老共产党员” 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

 到了秋天, 这位“老共产党员” 又向“希望工程”捐款 2000 元。

 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 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 把这 5000 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

 不久, 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

 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 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邓爷爷, 您的工作多忙呀, 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

篇七:回忆爷爷的故事

裤和长命毛巾

  30 年代初, 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

 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 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 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

 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

 “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

 ” 小吴笑着说。

 “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 可还是挺好的嘛!

 ” 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

 事实上, 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

 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 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

 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 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

 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 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

 时间久了, 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 又走过来问道:

 “邓书记, 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 还没有破, 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 现在已经不能用了, 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

 ” “有!

 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

 ” 邓小平笑着回答。

 以后几天, 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 而是用手挤毛巾。

 “毛巾是线织成的, 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

 用手挤, 水顺着线纹流下去, 不是比拧更好吗? ” 小吴这才明白, 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 她感到一阵惭愧。

 于是, 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 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精神:

 热爱人民 红薯的故事

  1931 年的一个夏日, 一位头戴草帽、 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

 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

 “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

 ” 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 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 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中午, 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 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 秋粮刚刚收下来, 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 ” 邓小平疑惑地问。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

 邓小平这才知道, 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 但都是山田, 土质差, 又缺水, 根本不能种水稻, 只能种红薯。然而, 即使种红薯, 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 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

 于是, 第二天, 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 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

 随后, 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 并按照好坏均分、 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

 这样一来, 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 前线用粮紧张,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 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 8 到 15 斤粮食, 支援前线。

 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经常煮稀饭充饥, 等到收红薯时, 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

 “心里装着老百姓,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 这一原则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

 精神:

 临危不惧 血战羊儿岭

  1939 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侵华日军于 1939 年 9 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 , 即以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 碉堡为锁, 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 妄图以此分割、 包围、 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 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 129师师长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 以挫败日军的“囚笼政策” , 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

 1940 年 8 月, 129 师调集了 7 个团参战。

 8 月 22 日夜, 他们以迅猛之势, 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 使日军遭受重创。

 8 月 31 日, 日军在飞机、 大炮掩护下, 调重兵对 129 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 月 2 日, 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 129 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

 不料, 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

 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 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

 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 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 英勇作战,前后共发起 13 次冲锋, 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 日军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 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 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

 经过惨烈的血战, 羊儿岭高地被夺回。

 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 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 9 月 2 日早晨 6 时打响, 整整持续了 15 个小时。

 战

 斗挫败了 日军合围 129 师指挥机关的企图, 掩护了 129 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 使 129 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精神:

 坚忍不拔 “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 中, 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

 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 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 失眠症越来越严重, 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

 邓小平知道, 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 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

 1970 年 1 月 1 日, 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

 “从今天起, 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

 ” 邓小平说到做到。

 在停止服药的同时, 他加强了锻炼, 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每天上午, 他步行去工厂, 一个来回就是 5000 步。

 午睡起床后, 他在院子里再走 5000 步。

 就这样, 60 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

 一天,邓小平走完 5000 步, 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 黄文华便问道:

 “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 身体坚持得了吗? ” 邓小平笑着说:

 “先作一个五年计划, 不行再加五年!

 ” 就这样, 邓小平无论是严寒, 还是酷暑, 从不间断走路锻炼。

 久而久之, 他走出了两条小路, 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 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

 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

  精神:

 忠心爱国

 “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

 1980 年 2 月 12 日, 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

 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 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 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

 原来, 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 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 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 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在岳王庙的正殿, 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

 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 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 然后, 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

 铁栅内,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奸臣的跪像。

 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奸臣说:

 “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 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

 ” 接着, 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 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

 “这对联写得好, 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

  精神:

 自强不息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

 1986 年 3 月, 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盯着书桌上的一份报告,正在沉思。

 这是我国 4 位资深科学家的呼吁:

 “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

 邓小平拿起笔, 毅然在报告上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 “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 提出意见, 以凭决策。

 此事宜速作决断, 不可拖延。

 ”

 1986 年,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 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 计划)

 , 从此, 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宏伟计划, 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维护中国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优秀人才。

 于是, 邓小平听取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关于培养博士与博士后的介绍。

 随后, 邓小平明确了要培养博士后的意见。

 接着, 中国逐步建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

 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很快让中国企业受益。

 广东有一家空调器厂曾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双方合作较为顺利。

 后来, 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 遭到日方断然拒绝。

 于是, 这家厂只能请“863” 计划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

 在专家组的支持下, 工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

 这样一来, 日本厂商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该厂合作。一位国家科委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珍珠换玛瑙。

 没有珍珠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精神:

 无私奉献 “一位老共产党员”

 1992 年 5 月 16 日, 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

 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 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是受一位老人之托, 来为“希望工程” 捐款的。留下 3000 元钱后, 他们转身就要走。

 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

 经过多方查询,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 而“一位老共产党员” 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

 到了秋天, 这位“老共产党员” 又向“希望工程” 捐款 2000 元。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 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把这5000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不久, 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 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

 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邓爷爷, 您的工作多忙呀, 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山区里的娃娃。

 我们感到, 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 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很近很近。

 ”

  精神:

 开拓创新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上海, 是中国的第一大都市, 在国际上有着独特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 上海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的发展却面临着窘境。

 怎样使上海再造辉煌, 这是摆在中国政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 他以开拓创新的眼光果断地作出决策。

 在设计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蓝图时, 他把目光移向了上海,他要把上海引上新的发展之路。

 从 1988 年到 1994 年, 邓小平在上海连续过了七个春节, 在此期间, 他作了实地考察, 并多次作了指示。

 1990 年 3 月, 邓小平说,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浦东开发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喜人的成果:

 有 20 多个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 证券交易所在浦东落户; 有 180 多个外资项目被批准, 总投资 8 亿多美元; 内资企业新建 700 多个, 总投资 9 亿多元人民币; 十大市政工程陆续动工, 投入资金 140 亿元人民币……

  1992 年春, 邓小平南下视察, 再次来到上海。

 在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成就后, 他明确指出, 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

 上海在人才、 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辐射面宽。

 1992 年 10 月,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

 “以上海浦东开发、 开放为龙头,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

 ” 今天, 上海这张王牌正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 年, 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浦东也将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 多功能、 现代化的新区。

 精神:

 实事求是

 白猫与黑猫

  邓小平家中挂着一幅《双猫图》 。

 图中的一只猫浑身雪白, 绒毛轻柔; 另一只猫乌黑透亮。

 《双猫图》 的上方, 是几行遒劲有力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 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 这幅图是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

 “不管白猫黑猫, 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反映了邓小平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观点。

 “猫论” 言简意赅, 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形式必须反映内容, 手段必须服从目的, 这个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贯穿于邓小平的治国谋略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 的问题上, 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 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 邓小平强调各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己国家的情况, 走自己的路。

 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 也不能照搬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

 邓小平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篇八:回忆爷爷的故事

邓小平童年生活点滴

 1904 年 8 月 22 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 年6 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 、 《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酷爱读书、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她们坐好自己则站在她们对面学着课堂上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在腰部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不仅如此年少的邓小平还表现出了过人胆识。

 在邓小平家附近有两块高 3 米、宽 1 米的石碑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这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的。当地老百姓对它十分敬畏谁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来祸灾。

 有一天邓小平和村里的一群小伙伴玩耍到这里看着巨大的石乌龟他眼珠一转招呼小伙伴们“我们爬到乌龟背上去玩好不好”别看小伙伴们平时都挺听从邓小平的可这时却吓得纷纷往后退着说“我可不敢听大人们讲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会生病的。”可邓小平却坚决不信这个邪他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果然邓小平在小伙伴惊恐的眼神中爬了上去并高兴地对站在下面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说“真好玩去玩耍。

 这不信神、不信鬼、破除迷信的行为也算是邓小平童年时代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吧

 二、

 30 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真好玩后来小伙伴们看邓小平也没招来什么病灾也纷纷大着胆子爬上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精神热爱人民

 红薯的故事

 1931 年的一个夏日一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中午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秋粮刚刚收下来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邓小平疑惑地问。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邓小平这才知道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但都是山田土质差又缺水根本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红薯。然而即使种红薯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于是第二天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随后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并按照好坏均分、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这样一来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 前线用粮紧张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 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 8 到 15 斤粮食支援前线。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经常煮稀饭充饥等到收红薯时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心里装着老百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一原则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

 精神临危不惧

 血战羊儿岭

 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于 1939 年 9 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妄图以此分割、包围、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以挫败日军的“囚笼政策”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

  1940 年 8 月129 师调集了 7 个团参战。8 月 22 日夜他们以迅猛之势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使日军遭受重创。8 月 31 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调重兵对 129 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 月 2 日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 129 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不料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英勇作战前后共发起 13 次冲锋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日军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经过惨烈的血战羊儿岭高地被夺回。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 9 月 2 日早晨 6 时打响整整持续了 15 个小时。战斗挫败了日军合围 129 师指挥机关的企图掩护了 129 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使 129 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精神坚忍不拔

 “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只能*吃安眠药勉强入睡。邓小平知道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1970 年 1 月 1 日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从今天起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邓小平说到做到。在停止服药的同时他加强了锻炼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每天上午他步行去工厂一个来回就是 5000 步。午睡起床后他在院子里再走 5000 步。就这样60 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一天邓小平走完 5000 步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黄文华便问道“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身体坚持得了吗”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就这样邓小平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走路锻炼。久而久之他走出了两条小路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精神忠心爱国

 “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1980 年 2 月 12 日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原来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在岳王庙的正殿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然后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铁栅内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臣的跪像。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臣说“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接着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这对联写得好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精神自强不息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1986 年 3 月 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盯着书桌上的一份报告 正在沉思。

 这是我国 4 位资深科学家的呼吁“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不能再落后了”邓小平拿起笔毅然在报告上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1986 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计划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宏伟计划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优秀人才。于是邓小平听取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关于培养博士与博士后的介绍。随后邓小平明确了要培养博士后的意见。接着中国逐步建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

 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很快让中国企业受益。广东有一家空调器厂曾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双方合作较为顺利。后来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遭到日方断然拒绝。于是这家厂只能请“863”计划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在专家组的支持下工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这样一来日本厂商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该厂合作。一位国家科委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珍珠换玛瑙。没有珍珠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精神无私奉献

 “一位老共产党员”

 1992 年 5 月 16 日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是受一位老人之托来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留下 3000 元钱后 他们转身就要走。

 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 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经过多方查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一位老共产党员”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到了秋天这位“老共产党员”又向“希望工程”捐款 2000 元。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把这 5000 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不久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这样写道“邓爷爷您的工作多忙呀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山区里的娃娃。我们感到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很近很近。”

 精神开拓创新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在国际上有着独特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的发展却面临着窘境。怎样使上海再造辉煌这是摆在中国政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以开拓创新的眼光果断地作出决策。在设计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蓝图时他把目光移向了上海他要把上海引上新的发展之路。从 1988 年到 1994 年邓小平在上海连续过了七个春节在此期间他作了实地考察并多次作了指示。

 1990 年 3 月邓小平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开发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有 20 多个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在浦东落户有 180 多个外资项目被批准总投资 8 亿多美元内资企业新建 700 多个总投资 9 亿多元人民币十大市政工程陆续动工投入资金 140 亿元人民币……

 1992 年春邓小平南下视察再次来到上海。在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成就后他明确指出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1992 年 10 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今天上海这张王牌正...

篇九:回忆爷爷的故事

祖父

 假如爷爷还活着的话今年也应该九十多岁了。

  也真巧我们家爷爷属马父亲属马我也属马我是爷爷的第三个孙子。

  父亲兄妹三个他是老大下有两个姑姑。奶奶去世早我们兄妹六人连年龄最大的姐姐都回忆不起奶奶的模样听父母、长辈、邻居讲奶奶最善良、最和蔼可她老人家还是没有见到自己最希望看到而却没能如愿而让现在永远都想她、 念她的子孙们 奶奶最终还是撇下爷爷和她的儿孙们遗憾地早早地走了

  爷爷很不容易奶奶去世时我的曾祖父还健在两个姑姑还没有成家。父亲虽说已经成家但却没有立业 奶奶的去世不得不让父母和爷爷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时的回忆永远也抹不掉 从我记事起就跟爷爷住在一起 我们兄弟包括姐姐都羡慕我因为爷爷最宠爱我最心疼我。可能因为曾祖父的“紙艺” 扎花圈和剪纸在我们方圆几十里内小有名气爷爷的毡帽也做的非常出色。但在那个不允许“资本主义尾巴”出现的年代爷爷只有偷偷地做上几顶然后再偷偷地揣到集上去换几个零花钱来补贴家用。因为家里人口多又缺少劳力我们家是当时村里最大的“缺粮户” 生活条件自然可想而知。

  爷爷一生节俭 在我的记忆里他老人家从没有穿过新衣服 可爷爷总是打扮得干净利索特别精神。爷爷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 “人能穷但精神不能短 ”

  打我记事起就经常发现爷爷咳嗽并且常常憋得面红耳赤。每当此时爷爷总是扶着树或者拄着手中的工具一膝跪地艰难地仰天咳嗽现在回想起爷爷当时那种痛苦的表情心中还隐隐作痛。听父亲说爷爷的病是他年轻时争强好胜而又常常吃不饱日积月累落下的病根。以致爷爷的后半生从没有断过药。爷爷过早地去世与他的肺气肿有很大的关系。到后来又添加了高血压的毛病这对爷爷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爷爷最早时跟曾祖父一起住在我们村南的两间小土屋里。那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农田环境十分优雅。

 我记事的时候曾祖父不仅会扎花圈 而且还会做那种工艺非常复杂必须使用模具才能完成的 从民国时期就开始流行的老人戴的那种黑毡帽。

 这种毡帽由六块对称的三角黑绒布缝制而成且顶部有一个黑色的小绒球老人戴上去很好看也显得格外精神所以经常供不应求。爷爷当然也掌握了这门技术可处在“文革时期”爷爷只有靠偷偷摸摸地做毡帽养家糊口了。记得从我上学起爷爷的毡帽就不再做了现在想可能是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曾祖父一身的技艺绝活到爷爷这里再也没有传下来个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爷爷才会知道。

 曾祖父去世以后爷爷便搬到了村里住。这时候热闹了从此以后我便跟爷爷一起住进了“集体宿舍”——我们生产队的大“烟炕” 原来集体专门用来烘烤烟叶的房子 后来大哥、二哥也一起住了进来另外还有我们生产队其他五六个单身汉。集体宿舍里是一个大通铺 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视也缺少其他的娱乐活动 所以我们的大宿舍变成了大伙聚集的好场所。每天晚上便会陆续有许多人到场大家坐在一起说话啦呱、讲故事或者天南地北的海聊。其中有一位老人故事讲得最好他叫王福同可惜他已经作古了。记忆里好多神、侠、怪、盗奇闻异事、传奇故事都是从他老人家那里听到的。现在回想起当时的集体生活还真有点恋恋不舍。

  跟爷爷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很快活。也许是自己不懂事也许是自己粗心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咳嗽的越来越厉害了 有时候走不到一段路就得被迫停下 不得不艰难地咳嗽一阵才能继续行走。当时年幼的我不知道爷爷得了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只知道每当看到爷爷那么艰难地咳嗽时替他老人家担心、 难受 然而自己当时所能做的只能是为爷爷捶背或者给他老人家递上几片药或者说两句安慰的话其他却无能为力然而这样爷爷就非常满足。每当此时爷爷就用他那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脑袋说 “好孩子没事了。

 ”

  爷爷是在八一年的夏天去世的记得爷爷病重的前一天晚上村里唱坠子书贪玩的二哥和我还有四弟玩够以后没有回家陪爷爷一起睡觉 而是跟小伙伴在邻居家的石榴树下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当我们回到家里拿书包时却发现爷爷躺在了地上会动的只是他那双眼睛嘴也不会说话。我和二哥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四弟吓得直哭。后来还是邻居喊来了父亲他们一起把爷爷抬到床上然后送进了医院。爷爷瘫痪了从此再没有站起来也没有给儿孙们留下一句话。由于爷爷的身体太虚弱不到一个月他老人家就离开了人世。

  爷爷的去世我最伤心 因为从我记事起就跟爷爷住在一起 在我们姐弟六人中爷爷最偏爱我。每次爷爷从集上买来好吃的或姑姑孝敬他老人家的好东西他总自己舍不得吃都是分给我们 我又总会每次都能再偷偷地领到一份 为此常常遭到哥哥领着四弟他们的 “打劫” 自然每次哥哥他们都会受到爷爷“严厉”的责备。爷爷的突然离世让我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常常放学后一个人跑到爷爷的坟前流泪 常常独自走到爷爷生前住过的地方默默肃立一连很多天我都是抱着爷爷给我刻的那把十分精致的桃木锏睡觉。

  爷爷一生就照过一次照片 还是村里统一组织的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照相 可连这一张照片也没有保存好 等到我想起来把爷爷的相片修整一下的时候爷爷的相片已经因为受潮模糊的看不太清楚了。我只好在 2003 年找了一位画像的师傅参考爷爷模糊的照片重新画了一张一尺大的尽管有点不太像但却把爷爷慈祥的表情画出来了。没有能把爷爷的相片保存好

 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爷爷您走了您没顾得上享六个孙子孙女的一天福爷爷去世时姐姐刚刚结婚大哥才刚刚参加工作我刚上初一五弟才刚刚学会走路爷爷 您走的太早了为何不能再坚持几年您也能好好地看看您的子孙们没有辜负您和我们没有见过面的慈祥的奶奶

  爷爷今天您若是今天还健在的话该多好 “神七”今年“三匹天马”飞上了太空您如果健在的话您、父亲和我咱们祖孙三代“三匹骏马”还有您所有的孩子们咱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不也是一个奇迹吗可是您„„

  不过爷爷您和奶奶在九泉之下放心好了儿孙们一定争气我们记着您们念着您们您的儿孙们一定会争气的有您二老的护佑我们也一定会走得更好

推荐访问:回忆爷爷的故事 爷爷 回忆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