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3篇

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3篇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 Vo.6No.3娌科铷考麓育教学3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郭坤江苏(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涟水223400)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3篇

篇一: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

.6N o.3娌科铷考麓育教学3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郭坤江苏( 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涟水223400)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学习形式。它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特点、与学科的关系等进行一定的探析.并就物理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关键词: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437(2014)03—0100一01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 作为“ 综合实践活动” 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信息技术教育” 、“ 劳动与技术教育” 则是“ 研究性学习” 探究的重要内容。例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三、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 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 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对象是综合的,它包括生活、物理、社会。( 2)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从知识传授着眼,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是综合的。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可以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 4)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 二) 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三) 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 活” 起来、“ 动” 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 1) 教育时空的开放。( 2) 组织形式的开放。( 3) 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 4) 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 5) 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根本的一点是视野的开放和心态的解放。( 五) 自主性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点:①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②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③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④自已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生成性生成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的迁移,新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活动更富有成效。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都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它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注重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相统一。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四、关于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 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和实践性课程,应鼓励人人参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使每位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师生的互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才能获得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综合实践的关系。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融合关系.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 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感性活动与理性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活动前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如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设计与制作简要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等基础知识。教师既不能“ 教”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并且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努力实现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 四)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中的任何一种活动主题,都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学习等。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需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一100—万方数据

 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作者:郭坤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 江苏 涟水223400刊名: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英文刊名:Science Fans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郭坤 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3)2014,6(3)

篇二: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宇宙的物理论文? 物理这一理科, 怎样写论文?

 解:

 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 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物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有许多研究和成果的, 当然也有论文的。

 如何写论文呢?

 1、 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任何科学研究只有经过周密的科学设计和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工作, 才能写出科学性强、 有价值的论文。

 对论文的要求如下。

 ①独创性:

 科研的灵魂是创新, 论文反映科研成果, 因此贵在创新; ②准确性:

 论文目 的应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不可漫无边际, 含糊其词; ③客观性:

 实验结果要忠于事实和资料, 讨论不可夸张; ④公正性:

 实事求是地评价自 己和别人的工作, 不要高抬自 己, 贬低别人; ⑤确证性:

 结论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要有充分的证据, 能够重复验证; ⑥实用性:

 理论要联系实际, 要注重实用价值; ⑦可读性:

 文字要扼要简明, 论点论据分明, 便于阅读。

 2、 论文写作格式的要求

  论文的写作格式不是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的, 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①标题; ②署名( 包括单位及合作者)

 ; ③摘要( 包括中、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

 ; ④引 言; ⑤材料与方法; ⑥结果( 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

 ; ⑦讨论( 包括结论)

 ; ⑧参考文献。

 2. 1 标题 论文的标题不但要简短明了 , 概括全篇, 便于记忆,

 而且要鲜明、 生动且准确, 富有吸引 力。

 它应当是一个句子, 表达完整的意思。

 一般要求在 20 个字左右, 太长可以考虑用 副标题解决。标题必须准确地概括文章阐述的内容, 反映文章的性质。

 切忌文题与内容不符、 混淆文章的性质及未反映研究对象等。

 2. 2 摘要 为方便读者概略了 解论文内容, 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 字体刊印约 150~ 200 字左右的摘要, 简述研究工作的目 的、方法、 结果及结论等。

 摘要力求精练, 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摘要之下, 根据内容选写 3~ 10 个主题词( 关键词)

 , 主要目 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

 2. 3 引 言 亦称前言、 导言或序言, 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 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 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 现状、 前人的方法、 结果及见解, 对自 己的启发等。

 引 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 , 写引 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

 有些论文或短篇报道可不写引 言, 开门见山阐述问题。

 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 应写明全称, 并要有中文注释。

 2. 4 材料与方法 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 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 型号及规格等。

 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 使读者了 解样本的代表性、 组间可比性、 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

 详细写明实验( 试验)

 步骤的细节, 以便他人重复验证。

 常见的毛病是上述各项交代含糊, 甚至疏忽大意, 让审稿人摸不清头脑。

 2. 5 结果 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 描述必须如实、 具

 体和准确。

 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 试验)

 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

 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 3种形式, 即表格、 图及文字说明。

 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 表的格线应尽可能少, 表的内容清楚, 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标点符号, 必要时应多用统计符号( 如 t, P 值)

 代替文字说明, 表内数据应反复核实,须与文字说明相符。

 图下应有图号图注, 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 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 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

 各种线条图、照片以及各种图象均称为插图, 不应分为“图” 和“照片” 。

 文字的要求:

 文字、 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

 文字应简明、 清楚和明确, 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 正确运用各种符号, 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 应作客观的分析, 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

 2. 6 讨论 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解释、 推论或预测等, 应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实验( 试验)

 研究的所得结果, 或者应用国内外那些根据较足, 但尚未定论的新学说进行学术讨论, 或者用自 己的实验( 试验)

 根据进行讨论, 阐述实验( 试验)

 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 试验)

 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

 2. 7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

 ①论证作者的论点, 启发作者的思维; 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 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 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

 所引 用的参考文

 献篇数不宜过多, 论著类论文要求在 10 篇左右, 综述类文章以 20篇左右为宜。

 所引 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 查阅过的, 并注意多引 用权威性、 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

  3、 论文的发表

  作者在写论文时, 要明确稿件将投送哪个刊物, 并按其“稿约须知” 撰写。

 论文完稿后作者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认真校对, 以使论文在审稿、 编辑及校对过程中顺利过关, 降低退稿率。

 投稿前最好先请本专业的学术小组、 专家、 同事或外单位同行看稿, 征询意见。

 对于修回的意见, 如认为提得正确, 则修改补充。

 必要时可与编辑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交换意见。

 对于还处在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不一定是都要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来进行论文的写作, 只要能将自 己的发现和观点依据一定的实验结论与理论基础表达出来即可。

 附文:

 宇宙 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是无限的, 宇宙是运动的, 宇宙是永恒的。

 传统的二元论观点, 总是以截然相反的眼光、 平面的思维方式看世界。

 如:

 阴阳、 正负、 上下、 有无……, 因而往往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

 所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但其实二元论本身已经蕴涵了 三元论的思想。

 如:

 阴与阳的对称、 和谐、 平衡就是一种与阴、 阳有别的存在形态。

 正因为如此, 阴阳、 五行、 八卦等等易学玄机, 才显得那么奥妙无穷又那么高深莫测。

  一、 宇宙是物质的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世界是物质的, 宇宙当然也是物质的。

 把二元论的“有” 和“无” 再分别的看,“有” 可以再分为“正” 和“反”。如同一张纸, 必然存在着正面和反面。

 于是人们想到了 正物质与反物质。

 我们常见到的正物质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这就是典型的原子三元结构模型。

 既然我们是生活在行星上, 所见到的都是正物质, 那么, 反物质就只可能存在于恒星上。

 这样也就很好理解恒星的发光发热了 。

 巨大的恒星周围巨大的引 力场, 不断捕获与之相反的物质, 进行着大量的正负电荷的中和, 同时诱发核反应导致物质的湮灭。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 恒星将以光和热的形式,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所以, 恒星的表面温度极高, 以至于它周围的“大气层” 温度极高而被人们误以为太阳是个巨大的“气球”。

 据人类有史以来的观测, 太阳的质量没有明显的减少, 就是这观点最可靠的证明。

 同时, 太阳特有的黑子、 耀斑、日 珥、 磁暴等现象, 则极有可能是它捕获大块物质而造成的。

 这就如同我们常遇到的落到地面的陨石。

 进一步推理, 恒星的晚期变成中子星甚至“黑洞” 也就是必然的了 。

 二、 宇宙是无限的

  首先, 宇宙物质的量是无限的。

 至今为止, 人们已观测到的星系数目 就达到十多亿个, 而每个星系都是由无数个恒星、 双星、 星团组成。

 究竟有多少颗恒星、 多少颗行星, 谁也说不清!

 也没必要去说清!

  其次, 宇宙的空间是无限的。

 据说, 人们已经能观测到距离我们

 150 亿光年的河外星系, 但这是宇宙的边界吗? 远远不是。

 在我们有限的认识范围, 只能说宇宙是无限的。

 其三, 宇宙的时间是无限的。

 时间只对于人的认识和感觉才有意义。

 从时间的单向延续性看是一维的, 用过去、 现在、 将来来描述它,也是呈三元特征。

 但它是无始无终的。

 就连我们现在说的时刻对应无限的空间都是无限的, 所以说时间是无限的。

 要说有始终的话, 也就是伴随人类生命的诞生与消亡。

 宇宙的物质、 空间、 时间这三元特征, 绝不会依赖是否被人认识而存在和改变。

 三、 宇宙是运动的

  宇宙是运动的, 这已经为人们的观测所证明。

 最典型的当数“聚集说” 和“膨胀说”。

 万有引 力定律可以解释宇宙的聚集, 大爆炸理论也只能说明宇宙的膨胀。

 聚集也好, 膨胀也好, 只是宇宙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就象我们能看到的物态变化, 是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至于为什么会聚集和膨胀, 应该是“引 力场” 和“斥力场” 宏观表现, 是不同的运动状态。

 四、 宇宙是永恒的

  宇宙是物质的, 同时也是无限的, 这就只能说宇宙是一种客观存在, 没有起源, 没有终结。

 所以说宇宙是永恒的。

 即使推论出二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也只能说是在宇宙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曾经在某“局部”

 发生过一次而已。

 如果把它当作宇宙的起源, 就值得商榷了 。

篇三: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

10 年作文热点素材:

 华裔科学家高锟获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附精彩评论 10 篇)

 1. 事件

  瑞典皇家科学院 10 月 6 日宣布, 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两名美国科学家一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详见本报 10 月 7 日报道) 这是继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 又一位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

 截至 2009 年已有 8 位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分别是五个物理奖, 两个化学奖。

 1957 年 物理学奖 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 , 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1926 年生于上海, 美籍华人, 获奖时 31 岁; 杨振宁: 1922 年生于安徽, 美籍华人, 获奖时 35 岁。

  1976 年 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因发现新的 J/ψ基本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36 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获奖时 40 岁。

 1986 年 化学奖 李远哲

  李远哲因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1936 年生于台湾, 美籍华人, 获奖时 50 岁。

 1997 年 物理学奖 朱棣文

  朱棣文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 1948 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获奖时 49 岁。

 1998 年 物理学奖 崔琦

  崔琦因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39 年生于河南, 美籍华人, 获奖时 59 岁。

 2008 年 化学奖 钱永健

  钱永健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获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 1952 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获奖时 56 岁。

 2009 年 物理学奖 高锟

  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 1933 年生于上海, 英籍华人, 获奖时 76 岁。

 2. 评论

  1. 8 华裔获诺贝尔奖拷问我国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日益浓郁, 教育与学术都趋功利化,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 是一个综合体系,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用人制度与环境, 缺一不可。

 基础教育的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培养, 具有基础性作用; 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与学术规范训练, 可培养一个人的科研精神与正确的学术习惯; 而良好的用人制度则鼓励每个人发挥各自所长。

 以现实而论, 在国内求学、工作者这三者都有缺失。

 2006 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说:

 “去年看望钱学森时, 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 不出杰出人才。

 我理解, 钱老说的杰出人才, 绝不是一般人才, 而是大师级人才。

 学生在增多, 学校规模也在扩大, 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 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

  要解决温总理所谈到的“非常焦虑” 的问题, 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反思教育基本制度。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10月 8 日文/熊丙奇)

  10 月 6 日 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裔科学家、 被誉为“光纤之父” 的高锟榜上有名。

 至此, 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 8 位。

 诺奖获得者的教育经历, 一直是分析家关注的重点。

 而分析这 8 位华人诺奖获得者的教育经历, 或可对我国内地教育改革产生某些触动。

 8 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只有 199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在内地接受过两年基础教育, 之后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

 概而言之, 8 位华人诺奖获得者, 与内地现在的教育及学术其实都关系不大:

 李政道、 杨振宁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求学; 朱棣文、 钱永健生于美国、 长于美国; 另外还有两位在香港接受完高中教育, 两位接受台湾高中教育、 大学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 23. 3%, 但在杰出人才培养上, 我国内地教育必须承认存在不足。

 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产生少数几位顶尖人才, 更重要的是, 在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上, 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始终难以突破。

 (本文来源:

 人民网 )

 2. 中国本土科学家离诺贝尔奖, 究竟还有多远?

 瑞典皇家科学院 10 月 6 日宣布, 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两名美国科学家一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详见本报 10 月 7 日报道) 这是继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 又一位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

 在为同是炎黄血脉的华裔科学家喝彩的同时, 我们忍不住老话重“问” :

 中国本土科学家离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

 我科学家何时获奖? 这个问题已经提了好久

  据已发布的材料,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 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按科技论文数排序,我国自 2004 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 论文数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可是我们每到诺贝尔奖颁奖的时刻, 就不免有一种盼望、 甚至着急。

 正如红网网友所说, 我们不愿意在每年的这个时刻保持缄默。

 据说自 1900 年至 2008 年, 美国已有 274 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占世界获奖总人数的 70%以上, 而其人口不到世界的 5%。

 《新京报》 还指出了一个数字, 从 1901 年到 2009 年, 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8 人是华裔科学家。

 华裔科学家取得的成就, 足以证明中华民族不比其他民族逊色。

 自从 1957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给国人带来荣耀之后, 中国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奖的问题就一再被提起。

 随着获奖的华裔科学家日益增多, 我们依旧分享这份喜悦的同时,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越显得迫切。

 那么, 我们的短板究竟在哪里?

 科研“财力” 之不足

  科研要创新, 财力和人力都不可或缺。

 没有钱, 就建不起一流的实验室、 买不起一流的设备; 没有人,科研创新就更是一场空谈。

 虽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有很大提高, 但我国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仍严重不足。

 正如红网的评论指出, 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 仍严重落后于美国的 2. 8%的比例, 科研收益率也逊于美日等国。

 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必须加大科研投入。

 体制有待创新

  13 亿国人自然也不缺乏聪明才智。

 但值得思考的是, 美国的科学家常常会一辈子潜心于实验室, 而我们不少科研人才在小有成就之后, 就走上了行政岗位。

 正如《燕赵晚报》 指出, 青年科学家创新的鼎盛期不长, 不当官不送礼就难以搞到科研项目的潜规则, 虽只是个别存在, 但他们一旦遇到这种情况, 相信其创造热情、 研究兴趣都会受到影响。

 何以如此? 《新京报》 分析认为, 当前科研创新体制本身就有待创新。

 不能让科技工作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 就把心思放到追逐权力上。

 一旦大权在握就控制了资源, 同时也失去了研究的动力, 再加上被行政事务耗去了大量心力, 因此就没有多少精力花在专业研究上。

 比诺奖更重要的是诚信

  我国的科研事业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那就是令人担忧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科研创新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超越前人、 超出时人, 但这种超出是建立在诚实而非虚假的基础上。

 据《法制晚报》 报道, 今年 7 月, 中科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55. 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科研人员或许可以将“责任” 部分归在不合理的考评制度上, 是否曾真正拷问过自己内心? 所以, 《法制晚报》 的评论感慨, “得诺奖” 或许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令人欣慰的是, 一些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铲除学术腐败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仅对其“严刑峻法” , 而且重视正确引导学生。

 《解放日报》 的一篇评论里就谈到, 新学年伊始, 北大、 清华、 中国政法大学等高

 校, 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就邀请学者主讲学术道德, 对新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

 学校这样做, 希望新生从一入学就能严谨治学, 形成良好学风。

 这一切努力, 或许真能使杨振宁所预言的“中国科学家二十年内获得诺贝尔奖” 成为现实。

 (李坤晟、 李洪磊)

 3. 诺奖是中国人永远的痛吗

  2009 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了, 里面又出现了华人的身影——物理学奖由华人高锟和 2 名美国科学家共同捧获。

 ( 10 月 6 日 新华网)

 虽然说科学不分国界, 但是科学家有国籍。

 高锟是英美双重国籍, 却不是中国籍, 让中国人心喜的同时难免心痛。

 再联想起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 家钱永健 先生在接受中文媒体采访时所谓的“我并不是中国人” 之类的获奖感言, 中国人更心痛了:

 诺贝尔奖, 到底离中国人有多远?

 5000 年的文明就不说了, 缺少科学的基因。

 梁漱溟先生指出, 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 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 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 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 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较量, 产生宗教。

 梁先生认为中国学术早熟, 一开始就不注重解决第一类学术问题, 却直奔第二类和第三类学术。

 先生是从学术上立论的, 实践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河南杞县出个最早的关心地球及宇宙毁灭的人, 却被中国人整成了绵长的讽刺——杞人忧天; 明朝出现一个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却被中国家庭整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榜样——万户飞天。

 所以, 文明很悠久, 却孕育不出近代科学, 甚至与科学渐行渐远。

 近代中国出现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旗帜是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引进多少且不说, 只说成果, 民国出现诸多大师, 而且民国的两位科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同获 195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0 年河东——大搞社会主义建设; 30 年河中——摸着石头过河, 大搞改革开放。

 如果说前 30 年情有可原的话; 那后 30 年无论如何绕不过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迎风招展, 愣是没有招出一个诺贝尔奖来。

 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 甚至大师也与我们无缘。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光研究这些问题, 我们还得三十年吧?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标杆人物—— 陈寅恪 先生当年被邀请担任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时说:“没有自由思想, 没有独立精神, 即不能发扬真理, 即不能研究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必须争的, 且须以生死力争…… 一切都是小事, 惟此是大事……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 再研究学术” 。

 因此先生当所长的第一条件就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 并不学习政治。

 ” “文革”一开始, 先生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与此相反的是, 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做物理研究, 高度关注的是物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接受《南方人物周刊》 采访时声言:

 不做狭隘的物理学家, 能写成套的“三个代表” 文章。

 如此广博, 诺奖还是没降临中土。

 曾经获得诺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 宁老 先生安慰大家说:

 20 年内中国本土定会出诺奖获得者!

 也不知老先生的乐观来自何处。

 有人出主意说:

 中国应该实行双重国籍!

 这样, 这些华裔科学家就不见得会蹬掉中国国籍了, 甚至美日这些老拿诺奖的也可以入籍中国了。

 想法不错, 不只是科学, 艺术上也可以减少尴尬。

 比如《建国大业》 里的众多明星大腕若有了双重国籍, 我们就不会把这电视剧看作纯外国友人的狂欢了!

 (作者为大学教师、 评论人)

 4. 中国人不要太在意诺贝尔奖

  一年一度诺贝尔奖出炉之时, 也是中国人五味杂陈之日。

 2009 年的文学奖、 和平奖、 物理学奖等奖项各有其主, 这些奖又都与中国人无缘。

 令世人感到意外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由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 不仅他国学者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美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不可理解。

 因为诺贝尔和平奖申报截止之日距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才两周。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 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和平奖是为已经作出了贡献的人而设立的,而不是为将来有可能作出贡献的人设立的。

 如此说来,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格是值得质疑的。另外, 再来看看美国对于世界和平的表现。

 他们不仅擅自对伊拉克、 阿富汗两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 涂炭生灵, 摧毁家园, 而且至今仍然在向伊拉克和阿富汗增兵, 并且那里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何谈有利于人类和平。

 如果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送给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委们是比较合适的, 即:

 “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 你就不行, 行也不行, 不服不行。

 ” 因此, 我们不要太在意诺贝尔奖, 别因为西方人的偏见和错误, 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信心。

 说完了诺贝尔和平奖,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当我们了解了诺贝尔文学奖评比的游戏规则后, 就会真相大白, 大可不必悲观, 因为并不证明华语作家水平太差, 而是游戏规则太不公平。

 据台湾作家 余光中 先生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 18 个老头子里, 只有一个懂中文。而其他 17 个人一定懂瑞典文和英文, 也可能懂得欧洲其他的文字。

 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 指望这些西方人把诺贝尔文学奖评给华语作家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 100 多年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半是欧洲人,其次是美洲人, 亚洲人最少, 只有三四个。

 而在欧洲人中, 北欧人占的比例最大, 这是地理上的“自我中心” 主义使然。

 因此,

 余光中 先生提议, 占全球 1/4 以上的华人应该设立世界性华语文学奖, 评选我们自己的奖项。

 我曾在 2008 年 10 月 11 日在新浪网发表题为《支持 余光...

推荐访问:高中生关于物理的作文 作文 物理 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