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篇

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篇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52019年11月(下) 国内刊号CN61-1499/C乡村振兴戴超(中共蒙城县委党校 安徽亳州 233500)立足县情 推动实施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篇

篇一: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 0 1 9 年11月(下)

 国内 刊 号 CN6 1 - 1 4 9 9 / C 乡 村振兴戴超(中共蒙城县委党校

 安徽亳州

 233500)立足县情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为响应中共中央和省市号召,我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县委党校成立课题组,先后到立仓镇、王集乡、岳坊镇、小涧镇、三义镇、篱笆镇等乡镇,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查看图片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1.农业基础更趋稳固。2018年,粮食总产达154.7万吨,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15个,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是皖北第一家上海市市外蔬菜主要供应基地。新增家庭农场442家、合作社306家、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新增省级绿色循环养殖示范场1家、市级15家,被评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发展“虾稻共作”特色产业4.6万亩,辐射9个乡镇,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2.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工程等项目9个,完成“三沟”整治970公里,新建及加固桥涵1347座。投入资金3200万元,深松深翻耕地8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农机服务全程托管模式在全省推广。3.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51个村,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97个村,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29.3万元。创新农业投资方式,成立兴农发展投资公司。农村“一块田”改革入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评选。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农业发展同样面临挑战和困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依然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1.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我县城区基础设施覆盖完善,但是由于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条件与城镇比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充分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造成农村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减弱,发展掣肘。2.农业产业受市场影响较大。果农、菜农、养殖户等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变化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极易受到市场冲击。例如今年小龙虾价格下滑,就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影响。3.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三产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程度较低、层次较浅、链条短、且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融合能力较弱,成长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开发速度依然较慢。4.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农村的发展环境难以满足现在年轻人的需要,大学生受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影响,致使人才资源向本地回流较少。同时本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基本不回村里,造成农村发展缺少活力,也加大了农村企业用人的难度和用人的成本。5.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多数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出现上热下凉的现象,对农村外来投资者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甚至出现排斥现象。三、对策建议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统筹用好各方力量,抓住关键进行突破,锁定目标不断前行。1.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统筹农村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发展,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更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开发产业。2.加大科技对接,增强农业服务技术力量。扶持小农户发展,对“下”开展技术下乡活动,让农林畜技术人员包村,做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对“上”要加强院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丰硕的成果。3.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种植业、养殖业等基础产业,以及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提质增效;二是完善稻渔全产业链项目等基地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三是给予新型农业主体,重点是产业扶贫项目,更多产业发展上的支持。4.创新联结机制,提升防范市场风险水平。以“共建、共创、共享”为宗旨,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广“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等新模式,帮助农民减少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5.狠抓项目带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城市资本和生产要素吸引进农村,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形成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二是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三是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培育一批带动项目。四是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对接旅游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拓宽贸易渠道,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业”,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在线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对接长江三角地区,努力成为该地区的高档农副产品供应基地。7.重视人才要素,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重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优秀人才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带动能力。二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岗位任职,用优惠政策、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人才的工作环境;三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吸引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发展。8.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一是要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把他们的合理诉求体现到乡村振兴的决策中。二是教育和帮助农民,形成和谐友好、团结互助、谦让有礼、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让外地游客和投资者宾至如归。收稿日期:2019-09-18

篇二: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XX

  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28 元,较 XX 年增长 13%,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粮 象 食生产情况

  xx 县 掸 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凰 。XX 年,全县粮食总 鲍 产万吨,连续十年丰产 挞 增收。其中:夏粮单产 比 公斤,居全市第 1位, 羊 连续 7 年超千斤;夏粮 崭 总产万吨,首次突破 1 戎 0 亿斤。XX 年,全县 捞 万亩小麦,总产万吨, 靡 平均亩产公斤,连续 8 医年超千斤,连续 XX 年 主 增产丰收。

 (二)蔬菜 聊 瓜果生产情况

  xx 察 县蔬菜瓜果品种主要包 句 括西兰花、水果黄瓜、 晨 樱桃番茄、苦瓜、丝瓜 菱 、芥蓝、胡萝卜、白萝 腋 卜、白菜、西瓜、甜瓜 螺 等。XX 年,全县蔬菜 大 生产总面积万亩,总产 佣 量万公斤,总产值 24 菌 4405 万元。其中:

 舒 露地菜万亩,产量万公 拯 斤;温室面积万亩,产 焰 量 25190 万公斤; 蔗 大中棚蔬菜面积万亩, 氖 产量 5800 万公斤; 壹 小拱棚万亩、产量 46 原 30 万公斤 26 万亩。

 查

 露地菜 XX 年平均产量 又 为 4200 公斤/亩, 挟 XX 年平均产量 470 鹏0 公斤/亩,每亩增产 宰 500 公斤。其中:付 豪 井、周营、纸店、留福 酪 四乡镇大棚西瓜种植面 诽 积近 4 万亩,平均亩产 比 达 5000公斤。

 (三 猾 )槐山药生产情况

  淋 XX 年,xx 县槐山药 慕 种植面积 XX0 亩,种 胁 植区域涵盖北城、东城 鳃 、白集、新安集、纸店 楚 、莲池、范营等 7 个乡 欣 镇(办事处),以 xx 镐 北城为中心,辐射带动 拘 周口、淮阳、西华、郸 玻 城等县市种植槐山药面 弊 积达 30000 亩。正 项 常年份平均亩产 600 邯 0 公斤,槐山药生产已 崇 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 率 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 帐 四)高粱生产情况

  腥 以 xx 县久酒中梁农业 啥 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 职 XX 年我县开始发展高 汛 粱种植。XX 年,该公 坡 司在 xx 县及周边市、 游 县种植酿酒高粱 12 万 来 余亩,平均亩产 750 梅 公斤,建立了国内最大 孤 的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 悦 地,其中在周营、赵德 迅 营等乡镇的 11 个行政 缓 村流转土地 20900 形 多亩,进行生态酿酒粮 沾 食(高梁、小麦)生产 萄 (种植)基地建设,并 掉 在周营乡建设一个与项 吞 目相配套的占地 300 异 亩、建筑面积 4 万平方 萝 米的具有凉晒硬化场地 蚌 ,库房,职工生活服务 豆 设施和分筛、烘干、脱 诊 壳清理、灭菌、包装等 朵 多个车间的加工基地, 稚 与贵州茅台集团、台湾 哗 金门高粱酒厂、泸州老 靡 窖等酿酒企业建立了

 稳 掖 定的供应关系,年提供 桔 酿酒高粱 1XX 多吨。

 梢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 件 营主体发展情况

  截 剔 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 基 面积 30 万亩。全县在 逆 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 够 民专业合作社达 113 喇 3 家,其中,市级示范 墙合作社 26 家,省级示 衷 范合作社 5 家,国家级 痢 示范社 4 家。在民政部 支 门注册的专业协会 6 个 毋 。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 豆 达46 亿元,合作社成 已 员 14 万户,行业及生 诣 产经营范围涉及畜禽养 拷 殖、蔬菜、林果、粮食 宣 、秸秆利用、中药材、 怪 农机、沼气服务等多个 铁 门类。在新型农业生产 栽 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 讯 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估 。

  1、周口金丝猴 求 乳品农业产业化集群、 鼠 周口永欣生猪农业产业 停 化集群被省政府命名为 馒 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 溢 群,成功开发了一大批 怀 以优质面粉、糖制品、 促 豆制品、面制品、肉制 忆 品、油制品、饮料制品 至 等为主的广受市场欢迎 惋 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 珠 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 壳 、本地与外地相沟通、 决 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 畜 ”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 天 ,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 苞 、高效、安全、生态名 酒 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截

 2、付井镇郭岗村是 微 xx 县 177 个重点贫 糙 困村之一。XX年,该 陌 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到 浇 户增收试点村,经村民 鹊 民主评议,将大棚蔬菜 盛 种植作为该村的支柱产 侨 业。截至目前,该村塑 摸 料大棚发展到 800 余 闭 座,占地面积 600 亩 距 ,年可实现纯收入 70 章 0 万元左右。

 3、 陆 北城以种植槐山药为主 缴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3 鸿 8 家,合作社种植面积 溜 1XX 亩。

  4、北 行 杨集乡林寨行政村在村 贞 支书林峰的带领下,村 琅 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 饲 了 xx 县林家富种植专 樱 业合作社,对林寨行政 孺 村的耕地实行了整村流 客 转,以发展优质小麦、 笛 优质玉米规模种植为主 醒 ,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绝 。

  5、xx 县瑞丰 若 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乃 在石槽集肖营行政村流 狐 转土地 521 亩,建成 缘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伍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 菩 吸引山东金乡客商投资 蜒 100 多万元建成了辣 淤 椒加工厂及冷库。

  狄 6、周口市雪荣面粉有 肄 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 硝 业化龙头企业,在北城 希 、石槽集乡流转土地 1 胀 XX 亩,建立了优质粮 渺食生产基地。

 (六)特 暴 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 霍 规模

  积极引导、强 示 化服务,全县形成了一 冶 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 洋 产业。一是以优质强筋 贞 小麦、油料作物、棉花 舀 生产为主的粮棉油产业 诺 。二是优质马铃薯、棚 甫 菜、槐山药、西瓜生产 骏 为主的蔬菜瓜果产业。

 寅 三是以白术、白芍、薄 赵 荷、桔梗、牡丹、凤仙 忙 透骨草等为主的中药材 奠 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 本 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 砍 抓规模化,夯实现代农 噪 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 戳 结构优化、规模经营作 踢 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 反

 要求,统筹规划,科学 僳 布局,全力推动农业和 忠 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毡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 辐 时,按照规模化生产、 讶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 莎 局的思路,调整优化种 害 养结构,突出抓好了东 税 部酒用高粱种植、奶牛 房 养殖、牛奶、大豆深加 矾工,中部的订单优质小 腊 麦和小麦良种繁育,西 耕 北部的槐山药种植和南 重 部的三粉、三辣优势产 许 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 聪优势特色产业。

 (二) 帚 抓产业化,提高现代农 皱 业综合效益

  坚持用 咬 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 邑 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 言化经营,强龙头、建基 舌 地、构载体,增强了现 栋 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袜 。以金丝猴为主的牛奶 褐 、玉米、大豆深加工产 氧业链;以雪荣面粉、掌 膛 柜食品等为主的面粉生 拈 产产业链;以三闸纺织 楚 、振东纺织为主的棉花 枚 精深加工产业链;以秋 烟 迪糖业为主的科技产业 科 链。目前,全县市级以 蛋 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宇 34 家,其中省级 6 家 仗 ,带动了近 50%的基 柄 地和 8 万农户走上了产 援 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 斜 均增收近 XX 元。

 (三 摹 )抓标准化,增强农产 骇 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 窝 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 早 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 铱 点,不断转变农业增长 元 方式,加快“三个体系 蒸 ”建设,有力促进了农 阵 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提 卖 高。一是抓好农产品质 战 量检测体系建设。突出 支 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 眩 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 秋 量检测三个重点环节, 冶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 蓖 运作

 等方式,坚持定期 主 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 麦 、大中型超市进行抽检 寨 ,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员 控 ,初步构建起了从生产 身 基地到流通市场比较完 农 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 襟 系。二是抓好农产品质 胶 量标准体系建设。使农 菜 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 啃 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挎 目前,目前,全县已认 严 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 皱 食品基地 25 万余亩, 锣 认证无公害食品 18 个 踊 、绿色食品 3 个,涉及 待 小麦、高梁、蔬菜、水 哉 果、水产养殖、冰糖、 啡 面粉等产业。XX 年, 陇 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 觉 基地 4 个、产品 4 个、 汪 绿色食品基地 1 个、省 址 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 郁基地 1 个,获得省级“ 苔 放心菜示范单位”1 个 填 。三是抓好农产品监督 创 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 遭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 砍 检查,深入开展了农产 猖 品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 咏 下乡进村活动,并对农 茂 资市场定期专项整治, 衔 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 蹲 利益。XX 年,我县被 猩 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农 陶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 括 县。

 (四)抓投入,为 敲 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成

 xx 县编制了《x 伴 x 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 垣 工程建设规划(XX- 呜 2020)》,计划到 今 2020 年,在全县范 滇 围内建成 40 个万亩方 莫 、188 个千亩方、4 奔 23 个百亩方,集中打 种 造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 珊 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粟 XX 年共实施 14 个项 折 目,建设面积万亩,涉 烛 农建设资金(项目)投 契 入亿元。XX 年共实施 后 5个项目,建设面积万 桑 亩,涉农建设资金(项 织 目)投入亿元。

 XX 年 瞩 ,计划建设 6 个万亩方 碎 ,建设面积万亩,建设 裁 资金(项目)投入亿元 仓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 养 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 栅况,提高了耕地综合生 然 产能力。同时,大力实 坝 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 鹤 程,XX 年,通过农村 烙 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实 杉 施,培训新型农民 25 涌 10 人,涉及合作社负 悍 责人、种粮大户、农业 杠 生产技术骨干、农村经 得 营管理人员等,全县农 及 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疏 。

 (五)抓土地流转, 甜 增加规模效益

  XX 代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 危 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 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绩 转的实施意见》(沈政 曾 [XX]28 号),明 稽 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指 评 导思想、目标任务、基 弛 本原则和推进措施,县 箍 财政每年安排 500 万 长 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专 辫 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村 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牌 对于当年一次性连片规 拭 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 1 艺 00 亩、有书面流转合 唉 同且流转期限在 5 年以 体 上的,一次给予规模经 蹄 营主体(流入户)1 万 捕元的奖励。以 100 亩 紧 为起点,每增加 100 三 亩,县财政奖励资金增 秤 加 1 万元。截至 XX 年 遏 ,全县共发放土地流转 芭 奖补资金 580 万元。

 郁 XX 年,县政府又下发 仪 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 脂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 灶 模经营加强新型农业经 耿 营体系建设的意见》( 踊 沈政[XX]21 号) 辛 ,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 漓 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序 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 奠 设的扶持力度,土地流 是 转奖补资金列入县财政 纶 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解 操 决集中连

 片流转土地 1 瓣 00 亩以上、流转期限 啤 5 年以上的流转大户区 耳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禁 建设。

 三、现代农业发 吩 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 儒 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 姓 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 栈 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尿 ,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 宇 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 甄 段,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扭 ,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 好 题。

 (一)主要矛盾

 副

 一是农户超小规模经 眉 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 芥 产之间的矛盾;二是农 终 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 逻 模经营的矛盾;三是分 囚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 昭 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 拌 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 怨 。

 (二)存在问题

  琼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侄 ,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洁 水利化程度不高,高产 愉 稳产农田建设比例相对 困 较小,耕地质量和产出 掳 率低,防灾减灾能力不 匣 强,机械化水平较低, 筑 农产品交易、仓储、物 猿 流等设施不全,滞后于 交 生产发展。

  二是结 灶 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 顾 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长 顷期沿袭了传统的种养模 哪 式,地方特有资源没有 脓 得到很好挖掘,分散、 臆 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 中 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歉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铬 ,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 汛 能力弱,只凭本地市场 譬 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 沟 目,经济效益偏低。

 喳

 三是群众文化素质偏 羌 低,现代农业发展认识 猪 不足。部

 分农民文化水 暴 平不高,接受现代农业 券 生产技术水平的能力弱 埔 ,对新兴产业持观望态 刚 度,不想发展、不敢发 酬 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不 咒 同程度存在。农村青壮 逸 年劳动力相对缺乏,农 姻 村农业劳动力不足。

 械

 四是缺乏产品价格保 志 护体系,农民承担较大 撑 的市场风险。当地的农 弧 特产品(如:槐山药、 浆 中药材等)由于缺乏价 天格保护体系,随行就市 训 ,市场价格波动大,价 涣 好之年增产增收,价廉 蛔 之年丰收不增收,挫伤 牲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箍

 五是农产品产销大 乘 户少,利益联结机制不 钧 紧。农产品加工企业数 野 量不多,受生产设备简 斥 陋、技术落后等因素的 劲影响,总体规模和吞吐 桑 量小,品种单一、质量 纯 不稳定、包装不标准, 炕 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惟 。同时,受市场影响, 臻企业与农民的订单诚信 榷 度不高,缺乏利益联结 宾 机制,生产与销售脱节 锭 。

  六是资金投入不 涕 足,推广体系建设滞后 抑 。由于财政困难,无更 隅 多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 惟 和办公经费投入,公益 忻 性服务体系运行举步维 抱 艰,办公条件落后,农 蜕 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 傅 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 侩 套少,成果转化率低, 粟 造成农业技术存在着技 伴 术棚架问题。

  七是 朽 扶持政策尚不...

篇三: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9 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篇 五

 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建设国家“四区一基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区政府围绕“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发展目标,抓扶持强保障、抓主体突重点、抓科技优服务,初步形成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一、基本情况

 (一)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现。打造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培育高端果品、优质蔬菜、特色花卉三大新兴产业,全区蓝莓、茶叶、食用菌规模达 9.2 万亩、8 万亩、3.8 亿棒,带动 13 万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加快建设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建 750 亩世界科技水平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生产工厂,代表了目前国内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最高水平。引进中国农科院纳米农业研究所等一批高端科技项目,培育绿色硅谷等一批无土栽培的现代高端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引入联想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蓝莓全产业链,联想佳沃、绿色硅谷入选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名单,新区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明月海藻集团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国内首家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0 多项。

  (二)惠农扶持政策成效显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青西新管发﹝2015﹞37 号),鼓励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瑯琊榜”,全方位推介“瑯琊海青茶”“瑯琊鸡”“瑯琊台酒”“瑯琊蘑菇”等系列特色农业品牌,灵山岛海参、瑯琊鸡、大村香菇等 10 种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累计扶持 3.6 万农民自主创业。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开展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蔬菜大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累计赔付农民 3197 万元。

 (三)农业科技支撑成效显现。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依托西海岸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心,建设区、镇、村三级电商网络,建成 7 个镇级电商中心、137 家村级淘宝服务站,年交易额 4.1 亿元。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培植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7 家、资产总额 43.3 亿元、销售收入 51.1 亿元,带动基地面积 5.3 万亩、农户增收 3.2 亿元。

 二、存在问题

 尽管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部门、单位对都市现代农业保障供给、改善生态、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等功能认识不到位,推动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奖补政策待落实,《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 5000 万元用于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自《意见》出台以来的各年度奖补资金未完全落实到位,政策的推动力未得到完全释放;规划体系不健全,尚未编制全区统一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造成定位不够清晰、布局不够合理;园区准入标准需规范,多数园区的建设档次较低,投资强度不高,配套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由于区域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外延扩张、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原因,目前全区耕地总面积仅有 86.77 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1 亩,低于全国人均占有 1.38 亩的平均水平,农业生产空间日益缩小;土地流转效率仍需提高,流转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 53%,与南京等先进地区超过 60%的流转比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 59.9 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69.1%,其余耕地基本上是“望天收”,缺少灌溉条件。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特别是滥用农膜造成了“白色污染”,滥施农

 药、化肥降低了土壤地力,农药废弃包装物缺乏回收处理机制形成了二次污染,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复杂,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四)农业科技含量不平衡不充分。目前,除绿色硅谷、中以永丰等少数农业企业外,多数农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有待提升,总体上高端、高品质产品较少,增值效益不高,影响力不大,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议区政府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幸福的美丽新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不断提高政策财政支持水平。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区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努力打造与国

 家级新区相匹配的一流都市现代农业,在《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 5000 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兑现以往年度奖补资金,研究拟列入 2018 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发展步伐。

 (二)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建议区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尽快安排相关部门,编制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指导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总体布局、重点区域、产业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搭建都市现代农业总体框架,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防止碎片化和低水平重复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和核心辐射作用,高标准规范农业园区的发展标准和准入条件,明确建设面积、投资强度、种植标准、配套设施等内容,建立健全检查、验收、考核机制,防止圈地、撂荒现象。充分发挥城乡统筹的促进作用,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民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田园综合体,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农业发展慢、农村不美丽的现状,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

 (三)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产管并举、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坚持严管重罚,加大惩治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生物农药和有机

 肥料,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推开实施,减少传统塑料地膜和化肥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关于印发黄岛区 2016-**年度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高毒农药储备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资金奖补的实施方案》,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生态修复,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治理受污染耕地,减少污染物扩散,强化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四)不断提高科技品牌创建水平。塑造高端都市现代农业品牌,深度推进品牌整合,构建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价值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流通新体系,搭建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市场营销水平,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兴办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打造“互联网+农业”创客成长空间,重点扶持大学生“农业创客孵化器”建设,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升值。

 (五)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健全综合保障体系,明确流转基准价,鼓励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流转带来的实惠,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收入持续增长。严守耕地数量、质量双重红线,严格控制无序开发、乱占耕地行为,努力提升耕地地力,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田水利

 设施建设水平,以“开源”为支撑,加快构建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以“节流”为重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建立种植业户节水补贴奖励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篇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了 了 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 中旬组织部分委员 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 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 先后赴靖边、 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 视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一)

 自 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榆林地处毛乌 素沙漠与 黄土高原 过渡地带, 总 土地面积43578 平方公里, 耕地总资源 1646. 3 万亩, 农业人均 5. 6 亩,常用耕地 956 万亩。

 以古长城为界, 北部为风沙草滩区, 占总面积的 42%, 土地广阔, 地势平坦, 地下水位高, 灌溉农业较为发达; 南部为丘陵沟壑区, 占总面积的 58%, 土层深厚、 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

 榆林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燥, 雨热同季, 四季分明, 适宜谷类、 豆类、 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

 2008年, 全市农业总产值 110 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 60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402 元, 粮食总产量 132 万吨, 农民人均占有粮 452公斤。

 ( 二)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 涵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 明显的区域特征、 特殊

 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

 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 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就是以资本、 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 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 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 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从过程看, 是依靠科技, 培育名 牌, 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 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 从结果看, 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 实现农业的高产、 优质、 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 三)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 一是榆林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

 2008 年人均 GDP 达到4360 美元, 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二是榆林的自 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

 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土地优势、 生产优势、 品质优势、 规模优势、 市场优势、 生态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三是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 四)

 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 榆林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 市政府站在宏观、 全局、 长远的战略高度, 明确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 特色农业富民” 的发展思路和建设 “两基地一中心”

 的发展战略, 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 明显成效。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全市 “三田” 面积达到 410. 8万亩, 其中水地 111. 3 万亩, 坝地 37. 2 万亩, 梯田 262. 3 万亩;建成各类水库 73 座, 总库容量达到 10. 52 亿立方米; 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达到 10 万多台, 农机总动力达到 219. 79 万千瓦; 农村户 用沼气池建设达到 2. 3 万口 ,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明显。

 “十五” 以来,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 100 万吨以上。

 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 部分产品出现区域性、 结构性过剩。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 经、 饲三元结构转变。

 优势明显、 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生产的势头明显加快,“北种、 南豆、东枣、 西薯” 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 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成效渐显。

 近年来,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先后承担中、 省、 市重大科技项目 100 多项( 次); 引 进、 试验、 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 800 多个, 良种覆盖率达到 85%以上; 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 点)

 160 多个, 累计面积达 200 多万亩。

 2008 年马铃薯、 玉米、 蔬菜刷新 7 项全国高产记录, 小杂粮首次创立 7 项全国高产记录。

 4、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5000 多个, 乡 级以上农产品购销企业已有 1000 多家,

 拥有各类农产品营销市场 300 余个。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 各类加工、 营销企业逐步发展, “订单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发展。

 5、 土地流转机制得到不断创新。

 较为典型的有“孟岔模式”和“东坑模式”, 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 182 户 承包的 2142 亩山地流转到 8 户 农民手中, 靖边县东坑镇规模化、 集约化的现代设施农业, 都实现了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全市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5 万多份。

 6、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十一五” 以来, 榆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 长 , 2008 年全市 农林牧渔 业总 产 值达到110. 24 亿元, 实现增加值 66. 11 亿元, 分别是 1999 年的 6 倍和7 倍。

 2008 年全市

 二、 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

 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层面上, 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粮食、 原料、 资金、 劳动力和市场, 还通过价格机制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及后续投资。

 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资金、 技术、 人才等资源配置上形成了 明显的城市偏向。

 在现实发展中, 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 凸显出“三大失衡” 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失衡。

 2008 年我市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 6. 5:

 78. 7:

 14. 8, 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弱、 二产强、 三

 产滞后的特点。

 二是区域南北经济失衡。

 2008 年南六县 gdp 总和 72 亿元, 仅占全市的 7.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2909 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 493 元。

 三是城乡 发展失衡。

 2008 年榆林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 3. 58:

 1, 差距为 8795 元。

 农村在教育、 就业、 医疗、 文化、 卫生、 社保、 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城市, 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滞后明显。

 在工作措施上, 尽管已将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列入“两基地一中心” 三大任务之一, 并制定出马铃薯、 玉米、 小杂粮、 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 任务目 标等, 但县区及乡 镇仍停留于只建点不扩面、 只引 进不创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没有有效地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资源, 行政推动力不强。

 ( 二)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形成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了 整个经济跨越发展, 但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 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

 同时,“三农” 工作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没有得到同等重视、 同等加强、 同等组织、 同等支撑, 缺乏政府的统筹运作。

 在能源化工建设浪潮中, 广大农民不仅没能参与进来, 分享工业利润, 一些农民还因此要成为“生态灾民”。

 生态环境治理法律、 法规和政策缺失, “谁破坏, 谁治理” 的责任难以落实,治理经费“悬空”, 治理基金机制尚未建立。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还停留在行政手段、 政治号召的层面上, 没有形成制

 度机制, 至 2008 年, 全市仍有贫困人口 38. 7 万。

 ( 三)

 农业投入、 资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近年来, 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 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 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看, 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

 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并且过于分散, 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 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 直接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少、 涉及面小。

 一些增产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 新技术基本上局限在示范区内。

 目 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 2%—4%, 发展中国家平均约占 1%, 而我国只占 0. 5%, 榆林市则更低, 不足 0. 3%。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装备简陋, 监测、 分析化验等设备严重短缺, 多数乡 镇农技部门名 存实亡, 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工作条件差,农业科技人员 有技术、 无设备, 缺乏展示技能的平台, 服务手段落后, 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于分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表明, 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多而且乱, 分散在 10 多个部门,约 28 个项目 渠道, 既增加了 管理运行成本, 又降低了 农业资金

 投入使用效率。

 究其原由, 一是由于资金来源分散, 各级事权划分不明确, 资金使用范围模糊。

 部门各自 为政, 缺乏有机协调,导致农业投入混乱,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二是资金分块管理,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 科研、 生产、 流通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造成了 “撒胡椒面” 的现象,财政资金难以合理配置。

 三是政出多门, 监督不力, 农业资金流失严重。

 尽管近几年加强了 农业财政资金的制度建设, 但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

 一方面, 金融资本集中于能源开发地区, 广大农村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窄。

 另 一方面, 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撤并精简也导致了 农村资金投入不足。

 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 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

 再则, 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 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榆林市生财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是陕西省“民营科技优秀企业”, 先后开展了 30 多项农机新技术, 获国家专利 6 项, 省、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7 项,产品辐射周边几个省区, 实用价廉供不应求。

 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因没有银行贷款所需的固定资产抵押, 在微利经营的艰难生存发展过程中, 全是靠高利息与私人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

 ( 四)

 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弱

  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 但布局不合理, 发展不平衡, 整体水平较低。

 相当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 只是一

 种松散的买卖关系, 没有形成长期、 稳定的一体化经营。

 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 传统产品、 低档次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 高科技产品、 名 牌产品少等问题,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 产业化程度较低。

 全市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 集约化生产基地。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 只占总产量的 30%。

 农业产业链短, 产销环节关联度不高, 还没有一项产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 五)

 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不健全,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目 前, 市级农业科研与推广单位有技术人员 462 人, 县均109 人, 乡 镇均 2. 5 人, 30 岁 以下的仅占 4%, 呈“倒金字塔”式的不合理结构, 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科技管理、 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等涉农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 效率低, 一些成果的推广仍然存在着点上增产增收明显, 面上不显著的现象。

 ( 六)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统计资料, 我市农民劳动力中, 文盲、 半文盲 31 万人,占 21. 6%; 小学文化程度 54. 6 万人, 占 38. 1%; 初中文化程度49. 5 万人, 占 34. 5%;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5. 7%。

 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技术种田, 不会配方施肥, 不懂科学养殖, 不会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及各种添加剂。

 在农民素质还未达到现代化

 特色农业要求的情况下, 一方面, 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另 一方面, 市场所需要的优特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 农业结构调整在低水平上重复,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 七)

 自 然生态环境脆弱,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北部风沙侵蚀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南部 85%以上是丘陵沟壑区的山坡地, 自 然灾害频繁。

 基本农田面积小, 全市水地仅占农耕总面积的 17. 2%, 人均只 有 0. 4 亩。

 水资源较为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 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 全市水资源总量 37. 41 亿 m³ , 综合水量 9 万 m³ /k ㎡, 是全省综合水量 21. 35万 m³ /k ㎡的 42. 4%, 全国综合水量 26. 8 万 m³ /k ㎡的 33. 6%。

 用水比例也不协调, 农业、 工业、 城乡 居民生活用水比例为 78:13:

 9。

 农业用水效率低, 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 0. 40, 低于全国0. 45 的平均水平。

 水利设施老化, 水利工程建设滞后。

 机电排灌面积比重小, 农田灌溉无法保证。

 土壤肥力不高, 中低产田面积大。

 三、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 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行动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充分认识现代特色农业与能源化工两个基地同等建设、 地下资源与地上资源同步开发的重要性, 深刻理解地下资源日 渐枯竭后地上资源对推动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当前, 全市能源工业

 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的快速增长, 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因此, 应把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扭转榆林“三大失衡”、 解决“三农” 问题的切入点, 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统筹思考, 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经营理念, 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

 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同等规划定位、 同等设立机构、 同等资金扶持, 严格准入门槛, 建立退出机制, 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 ...

篇五: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纵横J1372018 年 9 月·下杞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何振霞(河南省杞县农技推广站,河南

 杞县

 475200)摘

 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

 杞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 基本情况杞县是豫东典型农业大县隶属开封市,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经济作物为主,总面积 1243 平方公里,辖 21 个乡镇,591 个行政村,8 个居委会。近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2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2.1 认真做好标准良田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2015 年杞县标准良田建设(板木、柿园)于 3 月中旬顺利完工,且仪器设备也已全部购置完成。我局农技人员从小麦播种、田间管理及实打验收都全程参与,进行技术指导,经市农业专家测产验收,均达到了国家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 600 公斤以上高产标准。2.2 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业结构我县近几年引进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矮抗 58、周麦 22、周麦 18、西农 979、开麦13、郑育麦 9987 等;玉米品种有 : 郑单958、蠡玉16、浚单20、浚单22、洛单9号等;棉花品种有:豫杂35、富棉289、中棉12等;辣椒品种有:广东金冠 101、湘研 16 等;大蒜品种有:“金杞”牌大蒜、宋城大白蒜等;花生品种有:豫花 9326,海花 284 等。通过引进种植这些优良品种,粮食总产由2006年54.4万吨增加到2009年84.1万吨,增幅为 35%;粮食单产由 2006 年 346.6 公斤 / 亩增加到 2009 年 440 公斤 / 亩,增幅为 21%。使我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实现广大农民增收增效。2.3 生态农业建设情况一是无公害农业生产方面。目前杞县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0 万亩,11个产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地认定面积 223995 亩,15 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加强无公害标志的使用能充分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价格,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绿色农业方面。我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甲胺磷、3911、1605 等高毒、高残留剧毒农药对人身体的危害性,农药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河南省农药管理办法》,从农药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严厉查禁,收缴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大蒜在我县种植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我县特有的气候和土质使所产的大蒜具有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藏等特点。全县大蒜面积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全县建成大蒜保鲜冷库650 座,所贮藏能力达 25 万吨;建成蒜片、蒜米、蒜粒加工企业 80 多家,年加工能力 7万多吨。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杞县大蒜节”、“中国杞县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扩大了我县“金杞牌”大蒜的知名度,其中苏木乡被评为中国大蒜生产 10 强乡镇。2.4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农机化率近几年,我县通过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广各类大型农用机械和适用农机,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截至 2015 年底,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8.4989 亿元,农机总动力达 162.9531 万千瓦,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7%;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 15 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6 个,农机户 137610 个,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6.1%,农机从业人员达 13.76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4.2 %。杞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5 大力开展农田基本水利建设我县通过多方筹资、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度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我们相继启动了县境内几条重要骨干河道、沟渠的开挖治理工作,每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4 万亩以上,新增除涝面积 5 万亩以上。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全县基本农田基本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3 存在问题3.1 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自然灾害袭击,均使我县的农业经济遭受不小的损失。不难看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生产抵御旱涝自然风险能力低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同时,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获知渠道不多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3.2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因素。在农村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3.3 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任机制,农民发展规模种养和农村中小加工企业难以得到必需的资金和信贷支持,影响了农村规模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4 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优质农产品比重小,特色农业规模不大,标准化农业生产推进缓慢、农业生产的外向度不高、农产品缺乏品牌、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等方面。4 发展措施4.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二是要切实抓好中低产田改造的标准整治;三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四是加快生态林业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五是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县级信息服务站作用。4.2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镇级农业技术推广及植保服务站和各种协会的作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育现代农民,使广大农民参与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发展上来。预计 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覆盖率达到70%,植保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80% 的行政村建有植保专业合作社等连锁植保服务机构。4.3 多渠道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信贷投入,吸收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4.4 大力推行标准化农业生产,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产品生产协会组织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及相关质量标准认证和卫生注册认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万方数据

篇六: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 委员 :

 根据人大安排, 近期, 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 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现场观摩、 向有关部门 、 群众和技术人员 询问了 解和召 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通过多方面走访了 解, 基本掌握了 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明确了 今后努力的方向,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 , 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示范、 推广,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 7 种类型:

 新农村家园、 农村科技园区、 农业旅游园区、 农业产业化园区、 城市型生态农业园、 生态餐厅园区、 农产品 物流园区。

 近年来, 在彬县县委、 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县依托资源优势,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取得了 阶段性成果。

 目 前, 全县已建成以自 然、人文景观为依托, 集农业观光、 休闲 、 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4 个; 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1 个; 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 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 1 个;

 主要涉及 6 个村, 累计投资 5259. 5 万元。

 还有 1 个规划 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 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 一)

 规划设计合理, 突出特色。

 通过调研, 可以看出,为了 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 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 实地调查, 反复论证, 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

 全县 5 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 炭店乡 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 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 饮食文化、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底店乡 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 农事体验、 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 香庙乡 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 文化底蕴、 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 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 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 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 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 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 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 生产优质平菇、 香菇、 金针菇, 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 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 太峪乡 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 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 首家村级人口 文化园, 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 感受彬县村级人口 文化的淳朴、 厚道, 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 二)

 以科技为先导, 园区基础坚实。

 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 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 标, 全

 县先后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村 50 个, 发展科技示范户 1 万余户 , 推广标准化栽培、 测土配方施肥、 保护性耕作以及沼肥综合利用等农业实用技术, 科技对农业贡献份额达到 45%。截止 2010 年底, 全县共建成村级农业信息站 247 个, 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 2964 条。

 同时, 县上相继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32 个, 会员 达到 4000 人, 各合作社累计为会员 开展技术培训 210 期 ( 次), 接待外地客商 1000 人 ( 次),为会员 年均创造收入 1. 2 万元, 带动了 园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 三)

 配套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

 各有关乡 镇、 部门及时成立了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了 主管领导、 包抓人员 , 明确了 职责, 落实了 责任, 同时, 各有关乡 镇、 部门密切配合, 协同作战,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确保了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农发办、 扶贫办、农行、 信用社等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自 身职能为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相应的建设资金; 县农牧局、 科技局开展送信息、 送技术进村入户 活动; 县电力、 水利、 广电网络、 交通、 电信等部门和单位协助各示范园区搞好水、 电、 路、 电视、 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 全县共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 现场会 30 期次, 组织验收检查 27 场( 次), 开展专场培训 20场次, 印发宣传资料 1. 5 万份。

 全县长期在园区进行经营或承包业务的农户 达到 1300 户 。

 目 前, 园区内主干道路及进园道路已进行整修并拓宽、 延伸, 循环路网主要地段全部安装涵管, 园区内给排水管道已铺设完成, 供电线路已全部架

 设完成, 保障了 园区顺利施工生产。

 二、 优劣势分析 通过调查,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优势如下:

 一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 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包括基本农田、 良种繁育、 农业机械化、 农村信息以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都有了 较快发展。

 二是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带动地方财政增幅较快, 工业反哺农业、 财政支持农业的实力显著增强。

 三是县校联合、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大。近年来, 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新技术引 进、 农民培训、 园区建设等方面, 县校合作具有持久活力。

 四是园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园区示范推广的特色产品、 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大和延伸, 主导产品品种和项目 类别向多层次、 多样化过渡, 对进一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 初步成效, 但是, 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

 ( 一)

 宣传引 导不到够。

 一是由于部分乡 镇和部门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想上不够重视, 工作不够主动, 有等待观望、 消极应付的现象; 二是由于个别村干部、 群众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等、 靠、 要” 思想比较严重, 导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类型单一, 质量不高。

 ( 二)

 质量标准不高。

 一部分园区在建设中存在“老、

 低、 小” 等问题。“老”, 即部分园区是过去几年建立, 管理粗放, 特色不明显。“低”, 即个别园区相比之下规划不合理,低水平建设, 科技含量低。“小”, 即一些示范园区建设规模仍然比较小, 示范效应不明显, 带动作用不强。

 ( 三)

 进展不平衡。

 一些农业园区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安排部署不到位, 相互协调配合不力, 群众发动不充分, 致使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推广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进展参差不齐, 不够达到相应的要求。

 ( 四)

 资金投入不足。

 目 前, 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 如贷款、 保险、 外资、 成立有限公司上市等, 融资渠道不健全, 现在主要靠地方财力投入。

 但是地方财力有限,群众经济基础薄弱, 信贷、 项目 资金又偏少, 所以导致园区建设投入不能到位, 工程进展受阻, 标准不高。

 三、 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结合我县农业工作实际, 今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

 ( 一)

 强化宣传引 导。

 县乡 两级要彻底转变观念, 改善作风, 通过广播宣传, 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动员 干部群众切实增强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明晰产权, 理顺机制, 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二)

 狠抓园区质量标准。

 县上应制订出台相关标准,

 引 导各示范园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在追求先进性、 实用性的同时, 更加注重科学性和长期性, 确保园区设施全、 品种新、 技术优, 同时,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在抓好现有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 积极规划和储备新的产品和项目 , 确保新老交替, 使园区建设更具有吸引 力。

 ( 三)

 加大园区资金投入力度。

 县上要立足于改善现代农业园区水、 电、 道路、 田间管网等基础设施,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及时整合农、 林、 水、 电、 交通、 扶贫等部门专项资金, 协调县农行、 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将信贷资金向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倾斜, 在此基础上, 多方争取中省市各类专项资金, 集中财力, 联合办点, 尽快改善现代农业园区广大群众的生产、 生活条件, 从根本上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后劲。

 ( 四)

 园区建设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 7 种类型:

 新农村家园、 农村科技园区、 农业旅游园区、 农业产业化园区、 城市型生态农业园、 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 物流园区。

 我县现在主要发展的是农业旅游园区,发展形式单一。

 今后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 建设农业科技园、 农业产业园等能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 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和农业技术集成、 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生态环境, 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典范。

 ( 五)

 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要按照《农民专业

 合作社法》 的规定,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坚持以“民办、 民管、 民受益” 和“自 主经营、 自 我管理、 自 我服务、自 我发展” 为原则; 坚持以互助互利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 坚持以民主管理因地制宜、 多形式发展, 坚持边发展、边规范, 坚持依法保护等方式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

 要鼓励龙头企业、 农村能人及各类社会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 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功能、 增强实力, 逐步引 导规范, 提升服务层次, 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组织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

 ( 六)

 加强园区管理, 建立园区动态测评机制。

 一是建议园区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方式, 把资本、 土地、 科技、 经营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折合成一定的股份, 并按其所占股份的大小, 进行利益分配,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投资兴办园区的积极性, 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 建立由进园企业、 农民组织和农户 广泛参与的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 降低园区经营风险, 保障园区的健康发展。

 二是制定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规范科学的立项审批、 中期监测、 后期评价与管理的办法,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考核监督机制, 根据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园区进行考核, 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推荐访问: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 农业发展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