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7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7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范文四篇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四篇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范文四篇【篇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7篇

篇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范文 四 篇 与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四篇 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范文 四 篇 【篇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较快,农村富余劳动向城镇转移,这就让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 家中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需要其他亲人及社会的关爱,我兰田社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县妇联、镇妇联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依据自身实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

 一、社区留守儿童现状 我社区共割 18 个居民小组,981 户,总人口 3078 人,适龄儿童 198 人,其中留守儿童 54 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具有以下特征:

 1、营养不良,性格孤僻。

 2、成绩落后、厌学,甚至逃学。

 3、身心发育不健康。

 为了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同时也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社区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寸草心”留守了儿童关爱小组,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二、兰田社区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关爱小组。

 社区每年对全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社区在镇妇联杨彬主任的指导下,成立的关爱小组,巾帼自愿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委员会。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1)开放飞“蓝色阅读希望书屋”我们社区儿童站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至六点对所有儿童开放图书室和活动室,让他们结束、看书、增长知识,丰富见闻。

 (2)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留守儿童之家为儿童购买篮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器材,让儿童随时能到家园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家园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儿

 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儿童在社区中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认真开展家园序列活动。一是开展每周一次的家园活动,让家园铺导员为他们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社会规则等,或让儿童们自由讨论活动的内容,自己主持活动; 或让儿童在辅导员的陪伴下借书看书;或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让每一次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儿童参与其中,快乐其中。二是开展与国家法定节假日相关的活动,比 如中秋节我们开展了“中秋话想念”的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家园爱心视频,爱心电话与在外务工的服务童话,送去节日祝福及对父母的想念之情,还有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活动,让儿童为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自己亲手制止的贺卡和节日祝福,还有世界环境日、三八妇女节等活动。让孩子在节日庆祝中明白节日的意义,同时鼓励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开通爱心电话和爱心视频,让孩子能到家园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家园每周末对孩子开通爱心电话爱心视频,让孩子通过登记就能和父母通上电话,通过与父母约好上网时间就能和父母见一面,这样大大缩短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心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

 (5)认真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寸草心”家园成立爱现帮扶小组,简历服务职责,落实了具体服务项目,成

 员由爱心妈妈及镇、社区干部、学校教师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组的孩子提供帮组。爱心辅导员必须一个月走访儿童两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6)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环保小分队活动。社区通过儿童自愿者报名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小分队,小分队定期、定时、有组织地到社区捡拾各类垃圾、枯枝烂叶,为社区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三新”活动,在社区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7) 开展帮贫扶弱活动。社区组织干部及儿童到五保户、残疾人、低保户家里面帮组他们打扫卫生,并与老人谈心。特别市六组的残疾人李素华感动地说:“谢谢社区干 部、谢谢孩子们,给你带来快乐”。同时又告诫孩子们要听话,不要贪玩,要认真学习,做有用之人。社区还组织干部及儿童到贫困儿童家中慰问,今年 9 月 17 日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及儿童站负责人部分儿童到在车祸中丧失爷爷儿童邱兰家中送去慰问,社区积极动员周边的爱心人士支援优秀贫困儿童就学等。

 由于我们今年才深入开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还缺乏经验,我们管理还不够完善,所以造成许多工作上的不足和不到位。但是基于儿童需要社区的共同关心,我们家园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

 作思路,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家园中每一位儿童快乐成长、健康进步。

 【篇二】

 为进一步解决和改善全市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大力营造关心帮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落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广泛发动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净化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宗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解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安全缺保、学习缺教等问题,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关心关爱对象 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流浪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困难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子女等。

 四、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牵头做好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根据民政工作职责,做好贫困留守儿童、孤儿、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保障贫困留守儿童、孤儿、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纳入低保,并依政策给予临时救助。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供养范围。完善民政、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强化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切实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协同配合开展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在各类慰问活动中要优先考虑慰问留守、孤残、流浪儿童家庭。

 (二)市公安局:严厉打击侵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配合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发现流浪儿童,应当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其中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进行调查、甄别。

 (三)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发现流浪儿童,应当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

 (四)市教育体育局:积极规划、提升改造农村薄弱学校,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对经济特别困难和特殊困难儿童减免学费,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和生活费补助政策。增强对残疾儿童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为入学后的残疾儿童学习、生活提供辅助性帮助,做好残健融合学习教育实践工作。

 (五)市委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困难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子女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提供自我保护教育服务,严厉打击侵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六)市司法局: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依法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法律援助,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七)市妇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开展好贫困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维护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举办慰问送温暖、公益讲座、情感帮扶、结对援助等措施,组织安排具有各自特色的关爱活动,大力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社会关爱服务。市残联要将残疾儿童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康复训练、社会融合等措施,提高残疾儿童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统筹开展为残疾儿童募捐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儿童平等参与教育、文化等社会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温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将做好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二)不走过场,确保实效。各有关单位要深入基层,协调各地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和完善特殊群体

 未成年人档案。根据档案,有针对性地、长效坚持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促进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持续开展。

 (三)按时报送工作总结。各有关单位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

 【篇三】

 为进一步完善贫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 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闽政〔**〕44 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政〔**〕34 号)落实,特制定本行动工作方案。

 一、明确目的意义 关爱保护贫困留守儿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关爱保护贫困留守儿童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贫困留守儿童一个都不掉队,

 用真心用真情做好贫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让每个贫困留守儿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二、落实重点任务 (一)实施“真爱家园”计划 加快救助机构建设,推进已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拓展机构服务功能,2020 年市级培育打造 1 个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各县(市、区)至少成立 1 个开展儿童福利工作的实体机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农村中小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大力推广建宁县客坊中心小学“真爱 6+1”做法,建立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互动平台,实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真情关爱室”“亲情热线”全覆盖。督促指导外出务工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电话、视频联系至少 1 次,并尽量在寒**返乡或接子女前往工作地同住一段时间,增进家庭亲情。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教育局 (二)实施“红烛暖心”计划 突出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深入开展优秀教师“1+N”帮扶和优秀学生“1+1”结对活动。优先、免费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对因残疾等特殊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贫困留守儿童,由学校安排教师送教上门。依托市、县两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组建心理援助队伍,

 开通心理服务专线和心理网络平台专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强化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关爱照料贫困留守儿童能力。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总工会、残联 (三)实施“爱心家长”计划 健全贫困留守儿童信息采集系统,精准摸排贫困留守儿童信息,分类登记,一人一档、一人不漏,实施动态管理。招募“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与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建立“爱心家长”数据库,每个月至少开展 1 次谈心交流、每季度至少 1 次入户看望,给予贫困留守儿童更多亲情关爱。大力宣传“爱心家长”先进典型,号召更多热心群众加入“爱心家长”行列。

 责任单位:市妇联、民政局 (四)实施“青春护雏”计划 推动“希望工程”“驾驶人爱心助学”“日行一善”等公益资金、暑期夏令营名额分配向贫困留守儿童倾斜。依托团属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结合“四点半课堂”,开展贫困留守儿童课后学习辅导。组织心理咨询师、青年企业家、青年志愿者,与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关爱帮扶。

 责任单位:团市委 (五)实施“金盾护航”计划

 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涉及贫困留守儿童不安定因素,有针对性加强安全教育、法治辅导,运用多种形式落实矛盾化解。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受侵害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监护干预机制,依法追究失职父母和侵害人的法律责任,严厉惩处各类侵害贫困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发现、解决无户籍贫困留守儿童落户问题。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六)实施“...

篇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文 4 篇(1500 字 2000 字 2500 字 3000 字)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文 4 篇(1500 字 2000 字 2500 字 3000 字)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 冠 注和深入思考。

 我国“ 瑟 留守儿童”有2000万大 蹈 军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 卢 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 微 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瓢 当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 鉴 、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 菌 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 特 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 间 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 氦 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 护 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 隘 女。

  据2000年第五 从 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监 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 力 亿,到2003年,流动人 框 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 拥 国人口总数的10%。未来 驹 5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 缕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 盂 村中劳动力结

 构以“九九” 越 、“三八”、“六一”三支 亡 军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 觉 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 壁 为突出。

  由于受城乡分 叶 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 砌 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 校 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 记 ,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 笔 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 塔 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 阮 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 靶 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 演 地的局面。据国务院《中国 殉 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显 曾 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 笨 口约1.5亿,18岁以下 龋 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 馒 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 敷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 硅 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 常 我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 跺 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 终 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 丝 到20%左右。这些人中很 蓄 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 谬 、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 掩 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 津 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 猾 .7%。

  留守儿童由于 远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流动 蓬 ,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 晦 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 猪 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 罚 之中。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盅 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调 砍 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 阎 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 疑 起,32.2%与祖父母生 靴 活在一起,4.1%和其他 锡 亲戚生活在一起,0.9% 歉 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而在劳 涌 动力输出规模庞大的四川省 嗅 眉山市,留守儿童中被托付 蹄 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 踏 辈照顾的,占全体留守儿童 重

 的80%,被托付给其他亲 溪 朋好友照顾的,占18.3 媒 %,独自一人生活的占0. 闲 7%。留守儿童由于留得不 四 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产生种 悉 种问题,一度被人们称为“ 鼠 时代孤儿”。

  然而随着 甩 形势发展,留守儿童的规模 斟 将呈扩大之势。2006年 绵 新春伊始,《国务院关于解 稼 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迂 中将明确提出,进一步引导 思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蓖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卉 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 斥 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国内一 杖 些地方也以劳务输出作为加 翔 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 杨 要途径。如老工业基地辽宁 判省鞍山市就在目前年输出劳 厂 动力不到10万人的基础上 平 ,计划2010年每年输出 鸳 农村劳动力40万人,这几 秧 乎实现农村人口每户输出一 阎 名劳动力。而如何解决好农 玄 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则关系 返 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 油 积极性、推动城镇共同繁荣 植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用 “留守儿童”监护不当可造 谗 成社会问题

  专家表示, 沾 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是由于 雅 监护质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 檀 成长,久而久之可能带来一 仇 系列社会问题。

  从目前 肢 的留守儿童监护方式来看, 苯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亲 痒 监护人劳动负担重,对留守 枣 儿童的照顾欠佳;隔代监护 赃 人与留守儿童隔阂深,对留 盗 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落后;上 诽 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情感较 拧 疏远,对留守儿童的管束较 霞少;同辈监护人压力大,由 查 于家长的缺位,留守儿童缺 姨 乏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

 铺

 由于以上监护模式中种 贞 种问题的存在,很容易给留 侯 守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道 迁 德等问题。这些主要包括, 挣 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健康不 李 佳,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管教 锑 缺乏,放任自流,最终触犯 曾 法律。据贵州省调查统计, 著 该省80%留守儿童学习成 首 绩处于中下等,40%是差 定 生。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 匈 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 液 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 嫩 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 屎 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 妖 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 相 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 盟 格,100%的孩子都羡慕 乙 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 硒 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 喳 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 伟 留守儿童中,有过失行为的 盈 占57%,有撒谎行为的占 浆35%,有偷窃行为的占7 趴 .4%,有攻击行为的占3 翠0.6%。这是由于缺乏正 诊 常家庭生活中的管教、关爱 趾 等因素,留守儿童在成长质 潍 量上普遍不比正常儿童健康 笨 。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她 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比例 裹 。在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彭 ,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 瞥 ,留守儿童就占服刑人员的 涯 12%,这比留守儿童占鞍 鲍 山市儿童的比例高4个百分 远 点。相关报道中的留守儿童 膊 犯罪情况也相当惊人,20 假 05年,3个平均年龄不到 眉 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 凉 进湖北大冶市罗桥中学学生 享 宿舍,抢劫了53个在校中 吝 学生,这个震惊全国的抢劫 阁 案中的3名罪犯都是

 父母外 庸 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江苏3 妖 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 非 网玩游戏和抽烟,竟然将一 傅 名烟店老板残忍捅死。这3 凶 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 趟 出打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 鞋的也有3年。

  成都未成 减 年犯管教所教育科在谈到留 季 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时说,如 礁 果没有人去关爱这些“留守 贫 儿童”,帮助他们像其他儿 曼 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 躯 童”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 俞 社会问题。四川省心理学会 种 理事长李小融认为,“留守 跑 儿童”走向犯罪,家庭教育 捣 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时 谩 间见不到父母,这样的家庭 煮 结构,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 豫 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 裸 ,犯罪的种子就会趁机滋生 犹 。通过深入调研,游德良认 搐 为,“留守儿童”正处于道 猿 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 映 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 之 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 埂 一生。因此,对他们予以关 号 爱已是刻不容缓。

 计生 口 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 镶 留守儿童”健康网络

  鞍 腐 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雷 主任杨萍等专家认为,应对 胜 和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中 丑 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学校 险 、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力 根 量的参与,人口计生部门应 厉当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烫 大局出发,在为留守儿童构 屿 建健康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 常 。

  人口计生部门有主导 酋 这项工作的先天优势。由于 早 我国

 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 郁 ,30多年来,人口计生部 砍 门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有利于 蔽 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现 栽 实利益的工作方式,逐步走 堵 上了管理和服务并重、寓管 召 理于服务之中的道路,形成 歹 了一个完整的、遍及城乡的 上 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衣 网络。这个网络在农村社会 抑 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 俐 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备政 且 治、组织、群众和信息四大 贞 优势。在此基础上,我国计 隋 划生育工作的拓展能力也十 譬 分强,从上世纪80年代起 碘 我国相继开展的计划生育“ 练 三结合”、全国农村部分计 弱 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 铀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 款 试点,以及成功参与抗击“ 鱼 非典”等行动,都证明这个 殴 网络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关 倦 注、支持和嫁接、利用,就 吱 能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为 鹅 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踢 做出积极贡献。开展关爱农 萄 村留守儿童工作,为他们构 舍 建安全、健康网络,也应当 凋 成为计生部门今后工作的一 栅 大重点。

  在以人口计生 岂 部门为主的基础上,教育、 铀 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和农村 权 基层组织也应当参与到关爱 方 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要从 耗 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明 谊 天的建设者,其健康成长不 饯 仅关系到个体发展,也关系 切 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角 哉 度出发,把农村留守儿童问 明 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 都 、大背景下进行全面、综合 排 的考察、思考。

  专家还 额 建议,中央应当组织专家、 阎 学者、有关部门专

 门研究留 窄 守儿童问题,并纳入人口战 往 略研究课题之一;地方应将 轩 当地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 蚤 新农村建设和公共管理项目 妇 支持内容之一,纳入总体规 痘 划之中统筹考虑。

  在为 途 留守儿童构建安全、健康体 萎 系上,各基层组织应当根据 扇 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工 提 作。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膀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 菏 体系,分别以学校和村级组 骡 织为中心,对留守儿童实施 祷 特殊关爱。鉴于留守儿童中 涉部分人生活贫困的特点,有 馋 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爱心基 义 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 野 扶持。鉴于留守儿童监护人 雨 生产、生活压力大等特点, 溅 还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 噪 ,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 厦 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好的 入 心情和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与 鼎 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 雄 。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使更 土 多人了解到关注留守儿童的 衷 意义,从而使全社会都加入 郑 到这项工作中来。

篇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 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 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尤其是在四川一些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 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 在学习、 生活、 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 一些问题。

 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 健全、 完善的教育, 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 能够正常地接受亲子教育的儿童而言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 经商, 导致了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 巨大改变, 他们基本缺失了 父母亲对其在衣、 食、 住、 行、 安全、 能力、 爱好、审美、 人格、 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特别是基本缺失了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 所以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的儿童而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 。

 其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 和血缘关系 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 的统一体. 既包括代际结构, 也包括人口 结构, 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

 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 经商, 打破了 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 从而

 导致了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在这种条件下,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 单亲式、 隔代式、 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新方式。

 然而父母亲未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义务和责任, 而是把本应是自 己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留给了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兄弟姐妹、 邻居、 老师等, 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发现:

 一、 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 性格孤僻

  冷漠孤僻, 逆批任性父母作为孩子依恋的对象, 其作用不可忽视和替代, 而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所造成的创伤是挥之不去的, 这使他们心理方面产生了 很大的变异, 容易形成性情孤僻, 自 卑忧郁的性格特点。

 自 卑是与自信相对立的负面情绪, 认为自 己在某方面或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 并且会过分放大自 己的缺点, 对自 身缺乏理性认识,行为上以叛逆方式表现出来。

 亲情的缺失、 同龄人的不相容,更容易使其形成任性自 私, 冷漠孤僻的性格。

 2. 人际交往狭隘 敏感多疑, 缺少朋友留守儿童的父母因家里经济条件落后而长期外出打工, 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隔代抚养的不足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所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 不利于儿童模仿学习人际交往方式; 隔代抚养的另 一个缺点是祖辈对孙辈的教养方式通常过于娇惯、迁就、 护短, 使得儿童性格浮躁、 道德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 父母没有能力, 提到父母时, 部分留守儿童情感冷漠, 没有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求, 在看到非留守家庭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 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 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 对自 己的家庭情况有隐瞒, 说谎的行为,这些都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

 表现为过度敏感、 疑心较重; 缺乏自 制力、 行为叛逆; 内心自 卑, 往往感觉矮人一等, 总是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的感觉, 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 久而久之, 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而不被同学所接纳, 遭遇排斥和歧视, 这更加深了 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3. 人生观、 价值观误导 打工主义, 现实主义在“打工潮” 带来的影响下, 家长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并不关心, 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 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 并且给留守儿童带来了 初中或高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 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 人生理想狭隘化, 固化; 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 宏大的抱负。

 使得城乡 结合部的留守儿童或以谋求财富作为 人生唯一的追求, 或以消极。

  二、 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原因 1、 社会原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 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 这也随之产生了 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

 展的推动下, 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 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 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由此引 发“留守儿童” 问题。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 学校原因 学校是儿童的教养主体, 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理应全面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目 前, 由于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加上农村的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老师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好” 的学生, 而忽略“成绩差” 的学生。一方面,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 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 很难引 起学校、 老师的注意; 加上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 闭, 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 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 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 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另 一方面, 学校里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制管理方式。

 因为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但是, 据调查, 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缺乏寄宿条件, 即使是住校, 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帮助不大。

 3、 家庭原因 经研究表明, 在温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儿童, 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 相反, 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

 则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 导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与父母互动, 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 情感相对冷漠; 性格上较为内向、 孤僻; 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 人际交往能力差, 合作意识不强, 常有撒谎、 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

 调查显示, 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 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 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 他们对留 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 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 监管极不到位。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 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 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后出现了 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有数据表明, 农村留守儿童患焦虑症、 自 闭症、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4、 个人原因 以上原因都是外部因素, 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 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 致使他们的自 卑心理愈加严重, 开始自 暴自 弃。

 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 身的错误认识, 从而导致了 许多消极心理的出现。

 三、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疾病具体措施 1、 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是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 在学校, 老师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有条

 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 专设心理教育教师, 定期对留守儿童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对儿童的心理压力 进行疏导, 引 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 减少母亲的出行率, 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

 如果父母都外出, 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 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 最好每周联系一次。

 在沟通内容上, 不能只谈生活, 应全面了 解孩子的心理、 身体、 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沟通方式上, 除了 电话联系外, 还可采用书信的方式, 这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很有帮助。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紧密配合, 学校应了 解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 孩子出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共同解决问题, 并且家长也应随时了 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 生活、 学习情况, 遇到问题后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

 2. 用 爱心融化学生心灵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 要使用 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外, 老师还要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在思考什么, 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在对孩子们心境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为了 提高教育的效果, 老师要多从感情的角度出发。

 老师在对问题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要利用 加倍的关心去感化他们,进而取得学生的信任, 消 除孩子们的叛逆心理, 同 时老师要维护好他们的自 尊心, 多 对他们身 上的优点进行鼓励, 当 他们犯错误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指导, 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 己所犯的措施, 在和他们进行谈话的过程中 , 要将

 道理讲清楚, 从家庭生活以及前途的角度进行指导,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 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

 3. 使用 心理教育的方法对畸形心理进行感化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心理矛盾最多, 同时也是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主要具有可引 导性强、可塑造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们 充分的引 导和教育, 要充分利 用 谈心、 家访、 走访、 调查、 观察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 解, 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疏导教育工作。

 为了 帮助学生彻底消除内心的障碍、 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老师要把正面教育的方法作为 主要的心理引 导方法, 通过讲道理、 讲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对畸形心里的危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进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中来。

 4. 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感染 积极心理学重要的是围绕他们的优点发展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发挥这些优点和优势的着力点。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 促进他们的自 我表现, 发挥他们的特长、 爱好,使他们在活动的兴趣中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例如, 组织和利用绘画小组、 写作小组、 文艺宣传队、 体育代表队等课外兴趣小组, 利用 “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 等纪念日 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

 事实证明, 课外活动对留守儿童这类问题生的教育作用 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 已成为转化后进生的阵地。

 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进城务工的人数和比例还会持续上涨, 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 而他们的发展将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 稳定以及和谐。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 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前提下, 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 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 的和要求, 这样才符合人民群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基本目 标。

  四川省绵阳高新区兴业路小学

  赵金兰

篇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精选 4 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1

  随着社会癿发展,农村诸多家庨癿学生家长都纷纷外出打工。可以预见,未来癿农村将会出现觃模更为庞大癿留守儿童大军,随乊而来癿是出现这些学生癿家庨教育不学校教育丌协调,加乊受社会丌良因素癿影响,肯定会引起这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癿丌平衡,使他们出现品德和心理上癿障碍,从而影响这些孩子身心癿健庩成长。那么,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癿最基本方面癿每一位班主仸和各课仸教师,该怂么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帮助留守儿童确立远大的理想和近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行劢癿指南,理想是迈向成功癿劢力。班主仸和课仸教师要主劢帮劣留守儿童确立符吅自身实际癿进大理想,同时还要帮劣他们确定出近期目标。在目标癿确立上定位要准,既丌能妄自尊大,也丌能妄自菲薄,要依据自身癿现实条件确立。这些留守儿童一旦有了奋斗目标,就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癿考验,他们在理想癿指引下心无旁骛地前行,就会少走弯路。面对“问题”留守儿童,这项极重要工作更丌可忽规。

  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仸和课仸教师在平时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学生癿怃想劢态,多观察和了解这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庨中癿表现,主劢担负起家长癿责仸。如发现在他们怃想上有了偏差,要及时指正;行劢上犯错误了,要及时帮劣改正。幵时常教育他们在家要听监护人癿话,在校要听老师癿

 话,要遵守纨待,勤奋学习。要多角度,多范围地正确引导,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癿行为习惯负责,使学生始终行迚在正确癿人生轨道上。

  三、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生存

  生存能力只有在丌断磨炼中才能得以培养出来,教师应加强有关癿“教育”。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癿心态来摆脱精神上癿丌适不紧张,以求得心理上癿平衡,指引其另寻途徂来满足精神上、心理上癿需求,如课前听听音乐,课余积极参加有益癿活劢,发展自己癿业余爱好等。事要引导学生发现、珍惜自己癿优点和长处,同时清楚自己癿丌足。三在面对困难时,班主仸和课仸教师应积极加以引导和意境学生开朗、乐观癿性格,如通过学生读、教师讲中外名著《红岩》《鲁滨逆漂流记》 《钢铁是怂样炼成癿》等培养留守儿童坚定癿信念,乐观癿态度和顽强癿毅力。

  四、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加强自我意识

  家庨是孩子生活癿必要环境,但“打工族”癿子女们癿家庨状冴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癿发展,针对这种情冴,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癿言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癿潜能,珍惜自己癿优点和长处,把它们转化为积极迚取癿内劢力。同时对学生实亊求是,表扬不批评相结吅,使学生随时清楚自己癿丌足,以便及时地改正。

  五、不放纵留守儿童的存在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敀意癿伤害戒侵犯他人癿行为。据调查“打工族”癿家庨子女,由二突然缺少了父母癿呵护,极少数孩子一旦在精神上

 戒物质上得丌到满足时,他们就肆意打骂别人,毁坏别人癿东西,敀意给对方造成伤害。新监护人如果丌及时管教,仸其放纵,班主仸、科仸老师如果丌及时癿教育、引导,就极有可能使其行为转化为犯罪行为。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是宣泄紧张、丌满情绪癿积极方式,对儿童癿发展极其有害。教师应采用“转移注意”癿方法,在学生怒气冲冲时,可带他们打球下棋,以消其能量,平衡心理,使其逐渐转移其行为。

  六、激发留守儿童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

  竞争意识能开发学生癿各种潜力,长期癿教育和训练能使其逐步形成自强丌息、顽强勇敢、勇二拼搏癿品质,有劣二学生癿活泼向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留守儿童癿竞争意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癿竞争观念;另一方面吅理组织一些富有竞争性癿活劢,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多创机会,使学生发挥潜能,受到熏陶,力争成为生活中、学习中癿强者。

  七、教师要在留守儿童身上倾注无私的大爱

  要真正关心学生,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学生癿心,只有你真正用无垠癿大爱去关爱学生,学生也才能热爱你,师生乊间也才能成为无话丌谈癿好朊友。如他们中有人生病了,你就要及时去关爱他;生活中遇到困难了,你要奉献爱心,伸出援劣乊手尽力去帮劣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2

  我县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近年来由二严重干旱缺水,为加强综吅治理,政府大力推迚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相继采取节水治沙、

 关井压田等措施。由二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富余劳劢力丌断增多,越来越多癿农民工丌得丌离开敀土到外地戒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癿儿童脱离父母亲癿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已成为目前我县农村学校中一种普遍存在癿现象。由二各方面因素癿影响,留守儿童心理不生理癿健庩成长都面临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癿和谐稏定不经济癿可持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癿教育问题应当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徃研究癿课题。

  一、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深入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留守儿童”癿生活和教育状冴迚行了与题调查。问卷调查癿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共发出调查表 50 仹,回收有敁表格 48 仹。

  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癿学习情冴不其他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习感到有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要依靠老师和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依靠父母。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癿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点癿孩子还要承担家务,学习时间得丌到保障,对学习成绩癿提高自然造成一定影响。在监护问题上,较多留守儿童癿监管人为祖辈,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对学习辅导基本是穸白,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癿监护。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由二父母无暇顾及、监护人监管丌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丌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癿原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这样那样癿问题。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问题

  留守儿童大都和祖辈住在一起。由二监护祖辈不孩子年龄差距大存在代沟,自身又担负大量繁杂癿劳务,孩子出现情感方面癿问题径难找到倾诉癿对象。从表中可见主劢打电话帮父母联系癿儿童仅占丌到 38%,他们又径少不在外癿父母联系,所以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癿情感教育问题。因缺少关怀、倾诉,又径少不外界接触,导致他们感情比较况漠,甚至孤僻、偏激。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内向、自卑、丌善交流等共性问题。

  (事)学习问题

  由二父母在外务工癿影响及各种娱乐场所癿增多,尤其是网吧在农村癿日益普及,使得丌少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丌能自拔。大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乏主劢性、自觉性。据调查,留守儿童癿学习成绩普遍丌好。一半以上癿留守儿童癿学习成绩处在中等以下位置。

  (三)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孩子纵容溺爱,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道德和精神上约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怃想道德上癿放仸自流,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一些丌好癿习惯和道德品行。农村留守儿童中最大癿问题便是,没有人能管得了癿问题儿童。祖辈年纨大,还要种地务农,丌懂孩子癿生理心

 理状冴,难以迚行针对性癿教育;寄居在亲戚朊友家癿,主人丌便对孩子迚行教育;寄宿在学校癿由二缺少监护人,更是忘乎所以;至二不单亲生活在一起癿虽然情冴稍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

  三、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癿实质上也是“三农”问题癿一个表现。外出务工农民由二工作稏定性丌高,收入又比较低,加乊城乡事元户籍制度以及城市昂贵癿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等已成为农民工难以逾越癿鸿沟。经济、环境、家庨和学校因素等成为丌利二留守儿童健庩成长癿因素。

  (一)经济因素

  我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近年来随着学生癿逐步减少,学校面临着巨大癿经济压力,公用经费严重丌足,应付日常开支捉襟见肘,丌同程度地制约教育软硬件条件癿改善。寄宿条件较差,生活教师丌全,班主仸负担较重,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癿学习和怃想教育。

  (事)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吃喝享乐”、“釐钱万能”等丌良习气已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对二自制力弱、内穸虚寂寞、学习成绩较差癿留守儿童来说,网吧、游戏厅成为他们癿最佳逅择不去处,有癿沉溺其间丌能自拔,随乊逃学、厌学、撒谎、偷摸等行为就慢慢形成。

  (三)家庨因素

  父母长期丌在身边,平时对子女疏二管教、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隑代监护中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方式陈旧,溺爱大二

 教育,感情多二理智,祖辈们习惯用自己陈旧癿观念和经验去教育孩子,教育存在缺陷。

  (四)学校因素

  农村学校癿未成年人怃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年龄层次丌明、针对性丌强癿现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盲目性和“一刀切”癿问题。如老师丌能及时向家长了解真实情冴,学校对留守儿童癿日常生活照顾丌周、缺乏必要癿生活关爱和指导,乡镇学校缺乏与职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癿心理问题在学校得丌到有敁癿解决等。

  总乊,我们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癿成因迚行分析,才能深入剖析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健庩发展癿原因,为今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打下坚实有力癿基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3

  一、新时期、新局面,留守儿童的新变化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癿迚程飞速发展,打工族队伍逐渐庞大,为农村经济癿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癿活力,但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癿教育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癿新问题。中央政府对教育机制迚行了改革,用法待条文癿形式觃定义务教育将丌收取仸何费用,对家庨贫困学生迚行生活补劣,这些措施政策癿实施为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癿经费问题提供了保障。国家在高等院校及时地增加了“免费师范生”癿教学方式,及时地运用国家教育机制癿调控手段加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癿构建,用新癿形式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癿师资严重短

 缺癿问题。同时,新时期党对新农村建设癿指导方针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各项鼓劥农民农耕生产癿力度和灵活性都在逐步加强;种粮直补费用逐年增加,农村吅作医疗涉及范围日益扩大,各种惠民利民癿政策在相继推出;对农村生产生活癿科技文化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癿比例也在丌断上升。这些措施癿确让我国癿部分农民改变了生活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但还是丌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癿劳劢力现状。农资价格上涨,吅作医疗制度癿丌完善,长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癿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农民群众手中癿可支配收入,制约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癿本质提高,使得一大部分农民丌得丌又一次踏上外出打工癿征程,继续打造着自己美好生活癿梦想,从而导致原本可能出现转机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农民群众生活问题丌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在留守儿童教育癿问题上丌仅存在资釐、设备等有形资产癿缺失,还存在着师资人才等无形力量癿缺失。在我国癿农村教育中,大部分癿老师都是以前癿民办老师转型产生癿,他们是农村教育癿主力军,然而,他们丌论从知识还是从怃想上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癿发展趋势;他们了解农村学校学生癿学习现状,却没有能力创新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癿教育方法。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家面对癿是“四老”,没有课外辅导,有癿却是溺爱;在学校老师严肃癿面庞,更会导致孩子们癿成绩上丌去,心里癿阴影更为浓郁。

  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零食多了,关爱少了。

  父母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他们劤力地在外工作着,希望家里癿老少能过得好点;但是越是穷癿家庨出去打工癿越多,呆癿时间越长,对孩子癿关爱也越少,孩子癿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当今癿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丌仅是留守儿童癿生存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2.村庄大了,规野小了。

  为了实施国家癿新农村建设,许多村庄吅幵,村庄面积丌断扩大,村庄公路更为密集,由二没有村庄土地癿约束,村民将房屋建设得更为分散,有许多留守儿童由二家庨癿原因,同在一个村庄中却在丌同癿小学。村庄在随着新农村癿变化而扩展,某些小孩可以在一大群癿陌生人乊前泰然自若,某些小孩却因此反而更为胆怯。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1.加大农业扶植力度,促使农民增收。

  我国外出务工癿农民工数量统计数据中,在一段时期内数量有一定癿回落,因为新出台癿直补政策、农业税政策、农产品政府保护价等措施从根本上刺激了老百姓生产癿积极性,老百姓愿意回家种田。但总体上还是处二增涨癿态势,因为随着各项农业措施癿实施,社会各个行业各种物资癿价格都是同时上涨,各种刺激政策丌能冲掉物价上涨给农民朊友带来癿损失,农民朊友为了更好地生活丌得丌再次背上行李外出打工。要生活,要打工,留守儿童乊间癿问题就无法解决。加大对农业癿扶植力度,让农民生活在属二自己癿土地上和自己癿子女在一起,那么留守儿童问题将丌再是问题。

 2.实行产业改革,增加当地就业率。

  我国癿许多农村都形成了一定癿产业结构,具有了一定癿.走产业化道路癿能力。要加快产业转型癿步伐,形成多元化癿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能够当地就业。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迚资釐和高新技术对经济作物农产品开展深加工,优化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样丌仅可以促迚农民增收,而丏可以提供更多癿就业岗位,使更多癿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成功就业,留守儿童问题癿解决将指日可徃。

  3.加强村级机构行政管理能力,引导帮劣留守儿童教育癿开展。

  年青人是未来癿希望,他们癿成长离丌开社会职能部门癿关注...

篇五: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

  一、 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

 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 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

 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 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 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 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 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 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 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

 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 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 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 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

 间托养的形式。

 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 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

 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 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 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 1.3 亿, 如安徽、 河南、 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 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 1000 万人左右。

 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 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 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 一个人想, 一个人笑, 一个人哭。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

 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 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

 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 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 上学期我考了 最后一名, 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

 ”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 读后不免让人揪心。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 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 道德、 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 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 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 由于年龄、 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 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而且他们

 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 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 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父母不在身边, 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 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 13 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

 此外, 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 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 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 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 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

 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 失败、 进步、 忧郁、 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 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 往往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 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 在心理、 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 自暴自弃、 缺乏自信, 上进心不强。

 不愿意与人交流、 性格内向, 不开朗。

 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 斤斤计较, 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 赚钱而抛弃了 自己, 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 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 交流渠道不畅, 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 此外, 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 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二是冷漠乏信。

 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

 根据笔者的调查, 有 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 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 其主要内容是“要钱”, 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1] 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 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 去关爱别人; 心理支持的缺失, 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 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 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 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

 因此, 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 便产生了仇视他人, 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

 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人格方面。《心理学大辞典》 中对人格的定义是:

 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 情绪、 需要、 动机、 兴趣、 态度、 价值观、

 气质、 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 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整体性、 独特性、 稳定性、社会性。

 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

 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 体貌体格、 成熟速率等, 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 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 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常青对江西玉山县 242 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 投射测验、 作业测验三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2], 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 易猜疑、 孤独、 内向、 缺乏自信, 容易悲伤, 自觉性不如别人。

 从性格类型来说, 留守儿童不稳定、 不适应类型占了 38%, 稳定、 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

 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 爱情需要、 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 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 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 21 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 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 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第三, 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 小学生、 初

 中生, 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

 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 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 而托付亲戚照管的, 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 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 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 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

 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 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 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 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 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 在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 如纵容溺爱, 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 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 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 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

 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 不服管教, 违反校纪, 小偷小摸, 看不良录像, 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 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 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 酗酒、赌博、 抢劫等。

 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 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左泽华调查发现, 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 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 破坏公物、 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3] 据统计, 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 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 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 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 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 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 学习问题。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 由于爷爷奶奶

 的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

 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

 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 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 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 日后有出息, 不再走自己的路。

 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 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

 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 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 无人督促学习, 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 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 对学习毫无兴趣。

 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 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 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 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 逃学、 辍学等现象。

 根据四川省妇联 2005年的调研结果, 农村中 14 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 88%, 在初中辍学学生中, 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 60.4%(眉山市), 91% (遂宁市), 成绩优良的只有 6% (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4] 另据笔者对安徽省安庆市与河南省信阳市 8 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 初三年级 16 个班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

 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 4.8%,

 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 16.7%。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 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

 因此, 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 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

 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 学校、 社会、 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

 首先, 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 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如身体、 经济、 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 身体欠佳, 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 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 甚至有害。

 其次,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 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 教育和指导, 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 老师等, 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

 第三, 如果条件允许, 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 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

 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

 第四, 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 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

 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

 井离乡 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 各种吃苦耐劳、 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讲, 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因此, 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 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 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

 因此, 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 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笔者认为,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 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6] 一方面, 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

 无论是国外 Blunrind.D 和 Ainswirth.M 的研究, 还是国内孟育群、 刘金明的研究, 都印证了这一点:

 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 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 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

篇六: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村留守儿童现状之我见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 经商人数的增多, 农村儿童留守农村, 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调查显示:

 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 产生了近 2000 万留守儿童, 其中 14 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 身心、 学习、 成长都面临着失管、 失教和失衡, 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同时, 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我在农村任教 11 年来, 身边接触的学生中有很多就是留守儿童。我统计了一下, 本学期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有 24 人, 他们中大多是父母双方均在宝鸡地区以外打工, 而他们则只能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

 一天中, 爷爷奶奶只管好吃穿, 学习的问题留给学生或是老师,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 所学知识不多, 给孩子也辅导不了, 就任其自由发展。

 就我们宝鸡地区, 都是这一种趋势, 何况是我们所不知的偏远山区呢? 针对这个问题, 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基本概况

  我的家乡 是宝鸡地区的农村。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优越, 自然环境也较为适宜, 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由于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农村人也向往起了城市的繁华生活。

 因此,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 下有小” 的这一类型!

 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

 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 的来源!

  我所教的学校有 119 个学生, 其中就有 30 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

 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 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 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 有娇纵、 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 留守在家由祖父母、 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 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 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 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 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能为力, 只管“吃” 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 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

 这些人群年老、 体弱、 文化低、 见识少、 负担重。

 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 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 喂养猪牛等, 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

 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 洗洗衣而已, 特别到了农忙季节, 连吃饭都顾不上, 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

 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 有时, 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

 至于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听话” 的孩子很满意, 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

 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

 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 需要什么? 有什么感受? 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

 其实, 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

 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 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 家务, 对自己的教育、 成长都无人关心, 使自己本应得

 到温暖、 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

 隔代教育, 只顾“给” 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不在家, 由公公婆婆看着。

 由于代沟所致, 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 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不吃不喝, 也要让孩子玩好、 吃好, 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

 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 怂恿, 严重的说说而已。

 这样, 孩子养成了娇气、 任性,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互爱体验, 怕困难、 怕挫折。

 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 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

 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经常对人无礼貌, 喜欢惹是生非, 学习懒散……。

  (3)

 寄居他家, 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

 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

 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 束手束脚的, 看起来胆小怕事, 很本份, 但一旦离开了亲戚, 就像老鼠离开了猫, 他们就无法无天了。

 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 亲戚根本管不住, 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 亲戚稍微说重了, 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 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 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 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

 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 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 各个家庭、 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 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 我认为做教师的, 就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要有爱心、 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更缺少爱, 更渴望得到老师、 同学、 社会的关注。

 因此,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

 我班有个学生父母离异, 父亲在外打工, 他经常迟到, 上网吧, 逃课。

 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唯唯是喏,转身又我行我素。

 后来, 我给他买早饭; 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 组织同学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 不再迟到、 逃课了。

 俗话说:

 精诚所到金石为开。

 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 有持持以恒的耐心, 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 关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外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 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 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缺少

 父母的温暖和教育, 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 敏感, 性格比较脆弱。

 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 经常往家里寄钱, 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 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 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 逃学上网、 吸烟喝酒、 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 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 孤僻、 暴躁、 蛮横。

 针对这一特点, 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 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 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 体会父母的不易, 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 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办有图书角、 手抄报、 音体美兴趣小组, 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 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 美好。

 另外, 开展心理质询活动,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帮他们少走弯路。

 三、 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 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 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 造成极坏影响。

 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班主任, 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 网络上、 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 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 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 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 70%, 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

 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走上辍学道路。

 可以开展一帮一

 活动, 或给他们开小灶, 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 关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 生活的保护者。

 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 即多与“留守儿童” 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 的亲情缺失; 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多进行家访, 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 “二知” 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 “一沟通” 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

 用关爱、 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篇七: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共 4 篇)

 第 1 篇: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浅析

 近些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工作突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被教育者忽视的重要群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显得非常紧迫。目前,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才能够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1 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1.1 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在对西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而言,都会存在一定的劣势。同时,调查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意见越大,他们逐渐长大,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排斥感,这对他们良好的心理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发现女孩的心理问题要比男孩更为严重。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都很严重。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紧张和忧虑,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且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他们经常表现得比较极端,还有很多初中生比较封闭,不愿意跟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些情况都是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造成的,所以说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1.2 留守儿童缺乏老师的陪伴

 在西北农村的学校中,老师的数量也不多,很多地方学校强调要严抓学生

 的学习成绩,但是并不是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关调查和研究表示,留守儿童如果有老师的陪伴将会感到开心,也就不会出现那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关心自己的学生,不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也才能够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造成的严重影响。此外,很多留守儿童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离开,不能将心思放到学习中,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作为老师,在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解与父母分开的愁绪是非常重要的。

 1.3 祖辈的不合理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影响

 目前,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孩子本身就缺少父母的教育,加之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使得很多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致使他们的成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首先,长辈的溺爱使得很多孩子都产生了“称王称霸”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带入到学校中,将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其次,很多祖辈在管教孩子时,会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致使他们不再花过多的精力来约束孩子,使得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此外,一些处在青春期的留守儿童的观念会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分歧,那么与祖辈之间就更存在严重的偏差,使得两代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这样就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 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

 2.1 增加留守儿童组织工作的强度

 为了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级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心理

 教育工作进行强化,充分的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组建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团队,并由各级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领导和组建。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每个乡镇的负责人,需要对本乡的留守儿童的人数和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为这些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保证对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2.2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在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应该加强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并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素质教育工作当中,加强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强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正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派专业的人员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隐藏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够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此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2.3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尽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是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也是很幸福的。所以,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经常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并能够经常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和鼓励。有条件的家长还应该定期给孩子写一封信,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抒发自身的情感,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 结语

 总之,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的形势下,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秦长会

  第 2 篇:新时期下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3 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留守儿童的数字达到 6100 万;此后,民政部又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标准,将统计年龄设定为“未满 16 周岁”,将统计条件设定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依据此标准,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 902 万,其中西部省份 352 万人,占全国总数的 39.02%。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现状

 1.物质生活已有基本保障,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农业生产收益低,近年来外出务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外出务工大大改变了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广大农村学生也不再拖欠学费。有的家长还给孩子买了学习机、电脑甚至智能手机……与此同时,外出务工的家长离开家庭,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家庭教育缺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沦为问题儿童。

 2.全社会高度重视,但任务依然艰巨

 从 2012 年开始,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开展农村留

 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试点,已经在全国确立多个关爱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市县区,整体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2016 年 2 月 14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总体思路,首次明确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教育部要求,全国教育部门要做到三个优先,即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营养餐供给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交通安全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甘肃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工作考核……雖然全社会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速快、分布广、不稳定,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困境

 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条件艰苦,学校主动承担起教育和照顾留守学生的双重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尽管如此,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留守学生会出现厌学等不良行为,学校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课堂上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教师所布置的课下作业不能准时完成,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统一认识,协同努力。

 1.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拆除城乡户籍壁垒,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让农民工有能力带孩子融入城市生活。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开办亲子园,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提高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长应尽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外出工作的父母要时常与孩子保持联系,经常和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家长也要加强与抚养人、监护人的交流和沟通,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发展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撑起另一个家,让学生过一种家庭式的学校生活,这既是亲子教育缺失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加强“营养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营养问题;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将学校教育主动向家庭延伸;改变学校教育理念,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开通留守儿童倾诉热线,设置“谈心室”;建立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儿童”。

 作者简介:吴志文

  第 3 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探析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指出,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 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的比重为 2188%。近几年,连续不断的留守儿童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

 1.易接触危险

 部分农村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们的安全意识缺乏,

 即使出现安全隐患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也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接触危险。

 2.安全意识薄弱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且老一辈所接受的知识有限,因此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发生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法律意识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监管,他们大部分缺少法律意识,再加上学校也缺少法律方面的教育,致使留守儿童法律意识缺乏,不知道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也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

 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和监管功能的缺失

 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家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留守儿童绝大部分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老人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监管儿童,留守儿童很容易脱离监管,造成悲剧的发生。全国妇联《12 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在 5 年以上的比例最高,并且 305%的父亲和 308%的母亲一年才回家一次,还有一定比例的父母两年或更长时间回家一次。所以,父母和孩子很少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教育。另外,留守儿童一般是同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本身缺乏安全知识,再加上年事已高,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2.农村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很多父母缺乏知识,不能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校就成了儿童教育的关键。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加上师资队伍不足,教育经费缺乏,升学压力大等因素,学校往往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很少涉及安全和法律知识教育。

 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关于兒童保护的法律法规有三十多部,但是缺乏相应的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法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救助的法律法规。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多元文化、腐朽价值观的冲击,再加上网络的一些不良影响,长期脱离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家庭安全意识教育和监管

 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父母或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儿童最大的利益是他们主要关心的事。”父母首先要有安全意识,然后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中,电话联系所占比例高达974%。父母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与孩子多沟通,同时也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2.加强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律方面的教育,加强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学校应该专门成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3.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中出现并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留守儿童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4.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家庭和学校之间安全教育衔接上有“真空”地带,很多留守儿童的安全事件都是发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农村社区,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社区及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推荐访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 留守 农村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