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8篇

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8篇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 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8篇

篇一: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

  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水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74 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中、*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现有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到 2020 年,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基层文化队伍进一步培育壮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联系群众的贴心纽带,为我市全面建成“农村半小时”和“城镇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内容

  (一)摸清底数做好规划

 1.开展基础调查。一是按照 20**年年底全市行政区划,对在用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含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建设地点、建筑面积、功能布局、人员编制、服务内容、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服务效果等情况。二是调查自 2005 年以来因撤乡并镇和撤村建社等,造成闲置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乡镇政府和村(社区)办公室、中小学房产。重点调查建设地点、建筑面积、功能布局、资产处置等情况。

  2.编制建设规划。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高效便捷的要求,衔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全市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规划、重庆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按照《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有关要求,制定本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服务半径可不受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范围限制,努力实现对常住人口全覆盖。

  3.把握建设原则。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有设施能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一律不再进行改扩建或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布局,原则上以撤并乡镇和城市新区等为重点,同时以贴近群众为目标合理调整现有布局;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布局,原则上以常住人口多的自然村、农民新村、移民新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农民工聚居区、城市公租房居住区、居民小区为重点,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设置。

  (二)明确建设服务标准

  1.场地设置标准。每个乡镇(街道)应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设至少 1 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村(社区)应建设至少 1 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具备文体活动、多功能培训、书刊阅览等基本功能,有条件的可增加广

 播、展览等功能。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因地制宜建设文体广场、宣传栏(含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和公益广告牌),简易戏台舞台等。

  2.设备配置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配置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执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配置原则上应达到“四个一”(一套群众文化器材、一套广场音响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

  3.人员配备标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重庆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020 年)》规定配备,同时可通过区县、乡镇两级购买服务、调剂等方式配备文化体育志愿者,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有条件的,可设立文化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鼓励村(社区)干部、当地优秀人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

  4.服务实施标准。认真落实《重庆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020年)》。注重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及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争取培育成群众喜爱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各区县(自治县)可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评估标准及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业务规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评价规范》,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

  (三)加强统筹做好整合

  1.利用闲置场地。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落实场地。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重在完善和补缺。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依

 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闲置中小学校舍、闲置乡镇政府资产和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农村文化中心户(大院)、农家乐等建设。

  2.全面整合设备。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的统筹下,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充分整合利用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备资源。

  3.充分整合功能。推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市民学校、科普活动站、职工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妇女之家、家长学校、梦想课堂、道德讲堂等功能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深度融合,提供综合性服务。

  4.有效整合内容。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是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提供应急广播、广播电视器材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整合有线电视服务站公共文化资源。二是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以总分馆制的形式,在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有条件的可建设博物馆分馆。在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服务点,推进区域内文化艺术资源和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三是整合农家书屋资源,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点,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

  (四)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1.提供基本服务。依据《重庆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020年)》,重点围绕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送文艺演出等开展基本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

 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活动内容的实效。

  2.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等多种方式,宣传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及网络平台等方式,举办道德模范展览展示、巡讲巡演活动,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利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开展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法治文化教育、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3.群众文体活动。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支持群众兴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比赛、体育健身竞赛等文体活动。加强对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的引导,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职工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讲习所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五)鼓励推出创新服务

  1.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机制,健全基本服务项目、数量,实行错时开放。根据群众文化需求,依托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物联网平台,科学设置“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流动服务点,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及区域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

  2.创新传播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网络电视进村入户入站。

  3.创新管理机制。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宣传文化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协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公共文化体育机构要加强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工作落实。结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围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规范、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绩效考核、奖惩措施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区县(自治县)统筹规划,乡镇(街道)组织推进,村(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鼓励群众参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的建设管理,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依托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会议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事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保证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4.创新运营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探索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基层文化设施运营。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市民学校建设等工作,于 20**年 5 月底前完成本地实施方案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市文化委备案。

  (二)先试点再铺开

  20**年上半年,在五大功能区域各选择 2 个区县(自治县)先行试点,其他区

 县(自治县)也可选择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试点。20**年下半年在全市整体推进,2019 年年底基本建成,2020 年组织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投入保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中央和市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运行资金予以补助,同时对考评优良的区县(自治县)政府予以奖励。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二)考核保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评,增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管理保障

  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加强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协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村(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

篇二: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县关于推进基层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XX 县关于推进基层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X 政办发〔2016〕89 号),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现状,就我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底,全县乡镇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老年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扎根基层的专兼职文化队伍,建立一套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效利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有效满足,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我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建设标准。结合实际,以服务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综合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并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合理布局。

 (二)优化资源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不搞大拆大建。凡是现有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一律不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要结合全省文化站定级工作,进一步完善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依托现有农村文化礼堂、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闲置的学校、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以及其它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配置文化器材,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统筹使用,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优势互补。

 (三)丰富服务内容。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数量和质量,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着力强化综合性服务功能,将文化服务功能与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村级和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走亲”和区域间文化互动交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

 思路,整合资源,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支持群众自办文化,鼓励群众自发兴办各类文体社团。利用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假日等,结合本地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场舞等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服务。

 (四)创新服务形式。综合运用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等多种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行错时免费开放,提高使用效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菜单式”预约,增加“订单式”服务,实现群众文化的供需对接。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力,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资源整合力度,丰富“菜单式”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加强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的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整合和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有各种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广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下乡辅导制度。

 (五)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县级统筹规划、镇乡组织推进、村(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制定比较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各项制度,形成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落实 1 名管理服务人员,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等方式解决。同时,积极发挥业余文艺团队和乡土文化能人的作用,动员文化志愿者参与管理

 服务。建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评估制度,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对其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 XX县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发挥好牵头作用,整合乡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有关资金,集中投入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用于各项服务的开展,确保各部门提供的公共资源下沉到基层,发挥综合效果,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或参与建设。

 (三)完善考核机制。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纳入文明单位、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干部队伍的重要依据。

 附件:XX 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XX 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 设 标 准 XX 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 设 标 准

 (1)拥有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左右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内设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室(讲堂)、影视播放室、剧场(礼堂)、文艺活动室、体育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展览室等五项以上的活动场所,并根据各活动室的功能要求,相应配备投影仪、电脑、电视机、DVD、灯光音响、乐器等器材设备。

 (2)拥有一个 500 平方米左右的文体广场。场内设有文化、休闲、体育健身三大功能的相应配套设施。

 (3)建有 30 平方米左右且有人均一册或 1500 册图书以上、报刊 10 种以上的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

 (4)因地制宜建有舞台(戏台),并配有灯光音响等设备。

 (5)设有宣传橱窗(长廊)或黑板报,并能根据要求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等。

 (6)建有 3 支以上相对稳定的文体活动队伍,其中文艺队伍不少于 2 支。

 (7)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策划举办有一定规模和

 影响力的活动 1 次以上,经常性活动 3 次以上。

 (8)组织到位、管理到位、经费到位。有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管理服务人员;年初有规划,活动有计划,管理有制度。

篇三: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重点村文化乡村振兴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4 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X 省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X 政办〔X〕98 号)精神,根据中宣部《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攻坚工作任务,现就我县 84 个重点村实施文化乡村振兴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委乡村振兴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到 X 年底全县 84 个重点村通过政府主导,按照“七个一”建设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完善文化服务功能,达到重点村建设“九有”标准要求,实现重点村按计划如期出列目标。

 二、实施范围

  全县 84 个重点村,是这次实施重点村文化乡村振兴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重点村,其中:X 年实施建设 37 个村,X 年实施建设 47 个村。

 三、建设内容 全县计划每个重点村投资 30 万元,用于村级综合性文

 化服务中心建设。具体按照“七个一”基本标准进行建设。即:一个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 90 平方米;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含一套音响和部分乐器);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含 1 副篮球架、2 副乒乓球台、一套健身器材);有条件的村可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和一个简易戏台(长不少于 10 米,宽不少于 5 米,高不低于 0.8米)。

 四、责任分工 1 .县委宣传部:统筹指导全县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将县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中宣部每年组织实施的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范畴。

 2 .县文体新广局:负责建设项目设计、监管和验收。具体收集各乡镇(场区)任务村的建设方案;统计全县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程实施进度;负责全县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省、厅(局)确定的文化、体育、广播等设施器材的采购、发放、指导安装等工作;督促乡镇文化站参与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指导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等工作;牵头相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考核等工作。

 3 .乡镇( 场、区) :乡镇(场区)承担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组织重点村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依法依规实施建设项目;重点村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管理工作。

 4 .县发改局:指导 84 个重点村做好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并给予优先立项,监督工程项目建设实施。

 5 .县住建局:做好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选址等工作,依法依规减免相关规费。

 6 .县国土局:负责督促办理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用地等相关手续,依法依规减免用地手续等相关规费。

 7 .县财政局:负责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筹措和拨付,负责建设资金的日常监管与效益评估。

 8 .县审计局:负责对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

 9 .县 乡村振兴 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联动工作;督导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日常考核工作。

 五、实施步骤 全县 84 个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计划 2年时间完成。

 1 .X 年 年 8 月—X 年 年 12 月建设 37 个村。其中:X 年 8月底前完成 37 个村的调查摸底及制定建设方案等任务,X年 12 月前完成建设任务,并组织验收。

 2 .X 年 年 1 月—6 月建设 47 个村。

 。其中:X 年 1 月底前

 完成 47 个村的调查摸底及制定建设方案等任务,X 年 6 月完成建设任务,6 月中旬组织验收。

 六、相关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由文体局、发改局、住建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乡村振兴办等相关部门组成的 X 县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推进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日常工作。

 2 .加强协调配合。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制定工作措施,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具体责任分工;同时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规划、施工、考核、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

 3 .加强监管与责任追究。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项督查、专门验收、专项审计。县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重点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四个环节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加强督查指导。对相关职能部门不重视、履责不力和不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相关乡镇(场、区)、村进行批评或追责问责通报。

篇四: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区政府将“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列入 2 2022 年度 0 80 项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为高标准落实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集聚各方服务力量,扩大养老服务资源有效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老年人方便可及、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幸福养老工程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社会力量齐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以街道为单位,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长者驿家、医疗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各类商户、公共服务商等碎片化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立足社区、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合力,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就近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项目。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加强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意义的宣传力度,鼓励、动员社会上更多的单位和组织加入进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规范、暖心的服务,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推动联合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二)坚持资源整合,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利用辖区内各类服务资

 源,加强与医疗、金融、商业等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整合,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联合体建设。

 (三)坚持注重效益,确保发挥作用。围绕加强和发展基本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管理服务政策,确保养老服务体作用发挥明显,成效显著,实现全区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四、具体举措 (一)加强宣传。组织开展好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目的、意义和政策实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联合体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走访签约。各街道对辖区内所有单位、组织及商户等进行全面走访,说明联合体的定义、价值、责任等,动员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商、商户等积极加入。

 (三)严格准入。养老服务联合体是一个共享平台,可以链接辖区内养老、医疗、文化、商业等多方资源,共同为老年人做好服务。街道要把好成员单位准入关,要把一些信誉好、服务能力强、有意愿开展助老服务的单位纳入养老服务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加强服务监管,建立长效监督管理准入、淘汰制度,将服务差的单位及时剔出,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违法行为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公共服务商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服务费用不得高于市场价,有条件的可出台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一些公益性服务项目不得向老年人收费。

 (四)统一标识。街道成立养老服务联合体管理中心。为了易于辨识,联合体成员单位悬挂统一标识,联合体管理中心链接所有成员单位服务网点,推进区域养老的联动和统筹发展。联合体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实施授牌,牌匾上明确标示五项内容:歇歇脚、喝口水、解内

 急、防走失、敢救助,老年人只要找到挂着“养老服务联合体”橘色牌匾的单位,就能得到及时帮助和服务。

 (五)规范服务。养老服务联合体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为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 “ 5+N ”项服务。老年人平时出来遛个弯儿、买个菜,不管是累了想歇个脚、渴了想喝杯水、内急需要去卫生间,还是需要其他帮助,有了“联合体”,老人们就近就能找到落脚的地方,如果需要紧急帮助或路遇可能走失的老人,也可通过“联合体”联系社区或民警寻求帮助。联合体成员单位还可以为老人提供其自身业务范围内的一些个性化服务。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2 2022 年 3 3 月)

 区民政局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迅速开展建设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 (2 2022 年 4 4 月一 2 2022 年 9 9 月)

 各街道要根据区实施方案,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和月度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明确责任和要求,形成工作合力,狠抓落实,确保有序推进。

 1 1、4 4 月 0 30 日前完成落实方案的制定,并报区民政局备案。

 2 2、7 7 月 1 31 日前完成养老服务联合体成员单位的走访签约、服务项目备案。

 3 3、8 8 月 1 31 日前完成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成立大会的召开。

 4 4、9 9 月 0 30 日前完成养老服务联合体成员单位牌匾的制作、悬挂。

 (三)总结提升阶段 (2 2022 年 10 —2 2022 年 2 12 月)

 从 0 10 月 1 1 日开始,养老服务联合体成员单位根据备案服务项目全面开展服务。各街道梳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同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动建立

 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街道要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明确督查职责和督查重点,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按照责任目标、时间要求逐项督查,推动落实。要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深入推进的措施。

 (三)严格绩效考核。区民政局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街道民政养老服务工作季度考核,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适当加分,对工作未达序时进度完成的进行通报并酌情扣分,督促全面落实到位。

 (四)深入宣传报道。把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作为 2 2022 年度养老服务工作宣传重点,加强宣传策划,深入宣传养老服务政策、建设效果,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

 (五)及时上报进度。各街道于每月 0 30 号前将当月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区民政局。

 建设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目标,新建或改扩建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对现有城市街道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合理利用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将具备条件且闲置的办公用房、医院、疗养机构等场所整合改造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方式,落实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场所,配置相应的功能设备和智慧健康养老软硬件设施。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通过公建民营、公办民助等方式,运营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三)分级推进,形成合力。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市民政局负责本地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指导督促抓好落实;承担建设任务的两区政府具体组织项目实施,严格执行建筑、

 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行业标准和规定,确保 xx 月底前全部建成,年内通过评估验收。

  三、建设任务

 在全市建设 x 个具备为辖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其中 xx 区 x个,xx 区 x 个。

  四、基本标准

 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 xxx 平方米,应具备以下功能:

  1.应设置不少于 xx 张护理型养老床位;辖区常住人口 x 万人以上的城市街道,设置护理型床位不少于 xx 张,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等短期照料和术后康复、上门护理服务。

  2.能通过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急、家政服务等居家养老线上线下生活服务。

  3.能与辖区内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资源建立医疗签约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能力评估、康复理疗、保健养生、慢病诊疗等服务。

  4.具备开展休闲娱乐、歌舞健身、兴趣文娱等特色文化活动基本功能。能提供心理健康宣教、精神慰藉、心理咨询、老年陪伴、心理治疗、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

  五、资金安排

 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 xxxx 万元,每个建设项目投资 xxx 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每个项目补助 xxx 万元,市级财政每个项目补助 xx 万元,区级财政每个项目补助 xx 万元。省市区三级按照 x:x:x 的比例进行分担。省级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后,市区财政部门应于 xx 日内将资金下达到两区民政部门。两区民政部

 门在确定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统筹使用资金,对基础条件好的养老服务中心少补一点、基层条件差的养老服务中心多补一点,不搞一刀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筹划准备阶段(x 月中旬前)。市民政局要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牵头制定实施方案。xx 区、xx 区政府要坚持科学谋划,制定具体方案,报省民政厅审核完善后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x 月下旬—xx 月底)。市民政局要牵头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台账,每月督促检查,加强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指导 xx 区政府、xx 区政府,严格按照建设内容抓好项目建设。

  (三)评估验收阶段(xx—xx 月)。认真开展自查评估,做好省上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达标。

  七、责任主体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

  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国资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

  实施单位:xx 区政府、xx 区政府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全省建设 xxx 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今年省政府确定的 xx 件为民兴办的实事项目之一。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全局意识,按照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为民办实事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把完成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作为加快补齐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短板的实际举措,满足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短期内全托或日托等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民政部门负责项目计划安排、督查协调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建设规划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管理工作;自然资源部门指导各地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政策,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住建部门加强项目建设指导,确保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符合国家和省、市消防安全标准;卫生健康部门配合做好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配套工作;国资管理部门指导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协助盘活利用闲置设施场地和相关资源,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其他相关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严格落实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要求,加快项目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杜绝专项资金滞留,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狠抓工作落实。市民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全程开展跟踪抽查、督办盯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进度缓慢、工作措施不力的督促整改,按时、高质、高效办好为民实事。xx 区、xx 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强化后续管理。要切实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后续管理,制定后续管理办法,出台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措施,对项目后

 续管理在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做到建管并重,真正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篇五: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亍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挃导意见》(国办发〔2015〕74 号)和《AA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亍印发 AA 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13 号)精神,推劢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敁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就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乢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挄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敁能,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相结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 AA 提供强大的精神劢力和文化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 2020 年,全市范围内的乡(镇、办)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亍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觃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一套科学有敁、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与兼职和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三、建设内容 (一)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着眼亍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挄照《中共 AA 市委办公室、AA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亍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濮办〔2017〕

  — 2 — 6 号)要求,由各县(区)政府结合自身财力和群众文化需求,制定本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目彔,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乢看报、广播电规、电影放映、文体活劢、屍觅屍示、教育培训等方面,设置具体服务项目,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觃模和质量要求,实现“软件”不“硬件”相适应、服务不设施相配套,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整合分布在丌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结合现有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劢中心、文化活劢室,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劢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乢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进广播电规户户通,提供应急广播、广播电规器材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乢馆资源、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推进基层公共图乢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图乢馆、文化馆服务点。将农家乢屋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建设基层体育健身工程,组织群众开屍体育健身活劢。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管理和利用,提高使用敁益。

 (三)开屍基层党员教育工作 结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屍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抓好公共电子阅觅室不“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共建共用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基层信息平台的作用,广泛开屍政策宣讲、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等党员教育活劢。

 (四)做好其他公共服务工作 挄照功能综合设置的要求,积极开屍科学素质行劢、法治宣传教育活劢、文明乡村创建活劢,提高基层群众的科学素养、法律意识和文明程度。配合县(区)文化部门,做好乡村、社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不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根据实际条件,开屍就业社保、养老劣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推广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集中为群众提供便

  捷高敁的服务。

 四、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17 年 3 月底前)

 制定出台《AA 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普查摸底工作,各县(区)制定本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方案,包括总体思路、具体建设数量、建设觃划、建设标准,明确建设位置和时间安排,幵报市文广新局备案。

 (二)重点推进(2017 年 4 月至 12 月)

 在 2016 年建设的基础上,2017 年每个县(区)确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丌低亍所辖村(社区)总数的 10%进行重点建设(AA 县达到 20%)。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挄照建设、申报、验收的程序,分期分批进行挂牌。

 (三)全面建设(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

 各县(区)挄照各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方案进行全面建设,保证建设质量,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仸务。

 (四)检查验收(2019 年 6 月至 12 月)

 在各县(区)自查基础上,市政府依据《AA 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幵做好迎接国家、省检查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

 (五)整改完善(2020 年 1 月至 12 月)

 结合国家、省验收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和服务水平。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设施建设 1.科学觃划,合理布局。在全面掌握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的基础上,衔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屍总体觃划、土地利用总体觃划、城乡觃划以及其他相关与项觃划,根据城乡人口发屍和分布,挄照均衡配置、觃模适当、位置合理、经济适用、节

  — 4 — 能环保等要求,合理觃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挄照摸清底数、试点推进、全面建设、检查验收、整改完善等步骤,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落实濮办〔2017〕6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加大建设力度。统一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称谓和标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丌减少原有面积,丌搞大拆大建,凡现有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一律丌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乡(镇、办)综合性文化设施重在完善和提升,对个别尚未建成的进行集中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劢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劢室、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屎、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幵配备相应器材设备。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加强文体广场建设,不乡(镇、办)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设施相配套,挄照人口觃模和服务半径,建设选址适中、不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文体广场。文体广场要实现硬化绿化、环境整洁优美;要建设阅报栏、电子阅报屌和公益广告牌,幵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新内容;要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和灯光音响设备等,搭建戏台舞台。

 (二)丰富服务内容 1.广泛开屍宣传教育活劢。围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采取政策解读、与题报告、国学讲埻等多种方式,开屍基层宣传教育。开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和乡贤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屍示墙、文化课埻、道德讲埻以及网络平台等,广泛开屍包括党叱村叱、村觃民约、道德模范、家庭模范、民族政策等内容的屍觅屍示、巡讲巡演活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当地特色历叱文化资源,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开屍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法治教育、科普推广和就业培训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劢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2.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劢。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全民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支持群众自办读乢社、乢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及个体放映队等。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劢,组织开屍读乢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乢画摄影比赛、体育健身竞赛等文体活劢。加强对广

  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劢的引导,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觃范、有序发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屍职工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文艺健身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劢,引导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根据服务目彔科学设置“菜单”,通过“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敁对接。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开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使用敁率。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三留守”人员(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流劢服务,积极开屍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区域文化互劢交流等活劢。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推广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吸纳更多有奉献精神和文体技能的群众成为文化志愿者,就近就便开屍志愿服务活劢。探索市、县级文化体育等机构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对口帮扶机制,推劢各级文艺骨干、团体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结对子”。

 (三)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各县(区)政府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仸,要实事求是确定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仸务,把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纳入到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屍上来;宣传、文化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协调挃导,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屍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责、分工合作;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挃导,共同推劢工作落实。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觃范。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市、县统筹觃划,乡(镇、办)组织推进,村(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觃范、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绩敁考核、奖惩措施等环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形成长敁机制,实现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屍。对城乡建设中确需拆迁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履行报批手续,迁建工作要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戒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严格安全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 6 — 3.鼓励群众参不建设管理。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不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使用。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依托社区、村民代表会议等,开屍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屍的重要事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4.探索社会化建设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乣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拓宽社会供给渠道,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劣活劢、捐劣设备、资劣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积极探索开屍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戒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不基层文化设施运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参照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挃导、文化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联劢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督查挃导。各县(区)要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 各县(区)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予以补劣,同时对绩敁评价结果优良的县(区)予以奖励。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 县(区)要挄照《AA 市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每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丌少亍 1—2 名编制,觃模较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县(区)选聘 1 名与兼职宣传文化协管员,发放岗位补劣,补劣数额挄照村(居)“两委”成员补劣数额的 50%发放。每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丌少亍 1 支的业余文艺团队。乡(镇、办)、村(社区)基层文化与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丌少亍 5 天,鼓励依托互

  联网对基层文化队伍进行培训。

 (四)强化督导检查 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劢态监测和绩敁评价机制,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与业机构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不具体评估工作,推行由与业机构承担具体评估事务的第三方评估。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群众满意度较差的县(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好的做...

篇六: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维权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群众出信初访的窗口、化解纠

 纷和维护权益的平台,推进全民普法教育、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推动平安建设长足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

 民生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石党发[**]21 号)精神,现结合我镇

 实际,制定**镇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整合资源

 整合综治、信访、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司法、城管等法律职能部门和工会、

 团委、妇联、社会组织进驻综治服务中心开展法律服务。建立服务清单向社会公

 开,增强队伍素质,常驻服务部门综治、司法、信访等工作人员实行常驻集中办

 公,驻点部门法院、工会、团委、妇联、公安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驻点“巡

 诊”值班服务。建立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

 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运作机制。

 二、职能定位

 整合政法、综治、信访、城管、司法、派出所、基层法庭等综合治理力量,承担

 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等职能,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

 行政调解等方法对矛盾纠纷和重点突出问题进行调解。组织社会群团组织维护职

 工和妇女儿童权益,重点特殊人员管理,普法教育等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

 进社会稳定。协调各进驻单位,形成联合办公、联防联治、工作联动、问题联调、

 平安联创的社会综合治理新体系。

 三、服务事项

 (一)综治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做好

 综治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村(居)、企事业单位积

 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指导、督促

 管辖区域内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

 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

 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信访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信

 访矛盾纠纷分流中心,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及上

 级交办的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调处,建立网上信访通道,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

 体性事件。

 (三)司法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法律宣传以及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

 作。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

 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

 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四)禁毒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辖区禁毒康复人员的分类管控、尿检、家访、帮教

 及辖区内禁毒宣传工作。

 (五)城管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监督、指导社区物业管理。受理和调处物业管理纠

 纷,解决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六)法院、检察院和律师协会开展法律咨询、诉前(司法)调解等法律服务。

 (七)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维权服务工作站点,开展职工、妇女、儿童的维权

 服务代理工作。

 四、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分离中心,实行“受理—分流—承办—办结—督办”的工作

 流程,对于群众来信来访、纠纷调处、咨询投诉等事项,由各服务窗口归口受理,

 逐一登记在册,建立工作台帐,做好现场处理或分流办理、跟踪督办、结案归档

 等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等事项后,要力争当场调解解决,不能当场调解解决

 的,视个案性质,分流给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督办反馈结果。各服务窗口要明确

 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及办理时限,指定专门工作人员,制作工作人员守则及行为

 规范,方便群众来信来访,提高服务效能。

 五、工作机制

 综治服务中心建立“六联”工作机制,实行规范化服务管理。

 (一)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负责、归

 口调处的要求,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解决。对直接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

 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

 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

 重点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纠纷,由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部

 门、单位共同解决。

 (二)社会治安联合防控机制。定期进行治安形势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意见,

 及时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及防范措施。在镇、村(居)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

 防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积极推广科技防范手段,落实

 治安防控措施。指导督促村(居)建立健全治安防控队伍,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

 度,参与区域联防工作。

 (三)重点工作联勤联动机制。统一组织安排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

 一调配使用中心工作力量落实值班备勤,统一纳入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体系。

 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

 妥善处置。

 (四)突出问题联合治理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梳理全镇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

 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和部位,统一组织专项整治。按照上级部署,

 动员和组织各单位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和各项集中整治行动。

 (五)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广泛

 组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平安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

 提高创建实效。

 (六)流动人口联合管理服务机制。定期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情况,联系

 派出所社区,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

 务好、管得住。

 六、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综治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实行制度化、精细化管理,用制度

 管人管事。

 (一)工作例会制度。中心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分管领导主持,分析工

 作形势,掌握工作动态,促进各部门间的情况交流、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研究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议记录列入中心工作台帐,归档保管。

 (二)首问责任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时,中心信访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

 问责任人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后,无论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是否属于自己职责范

 围,都要耐心询问情况,做好登记备案。能自行解决的,直接答复解决。需要转

 交其他分管领导、部门解决的,及时转交相关领导、部门处理,并做好催办督办、

 群众答复工作。

 (三)情况报告制度。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综治、信访、

 维稳等部门报告相关工作情况。平时实行报告制度,重点时期实行“零”报告制度,

 突出情况随时报告,上报信息要分类归档。

 (四)分流督办制度。根据受理事项的性质,对不能当场解决的,提出拟办意见

 报中心领导批示,按照工作流程,将受理事项分流给相关领导、职能部门办理,

 并督促落实,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对重点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处置、重大矛盾纠纷

 调处、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等要向相关部门发出督办通知,落实专人督办。建立

 通报制度,对分流督办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五)检查考核制度。把中心建设绩效纳入乡镇平安建设和综治目标管理考核的

 重要内容,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实行相关责任单位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捆绑考

 核、责任倒查。健全完善日常督办考核机制,保证中心高效运转,对常驻和驻点

 值班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由综治服务中心分管领导一月一评定。综合治理中心要

 把考核指标落实到中心各成员单位,定期进行检查考评。

 (六)台帐记录制度。中心工作台帐包括:会议记录簿;受理事项登记簿;信访

 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登记簿;

 中心工作人员要认真填写,做到日清月结,分类归档,妥善保存,有案可查。

 七、时间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5 月上旬至 6 月初):按照市、县要求,制定综治服务中

 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6 月中旬—11 月初):按照实施方案,逐项逐条进行落实。

 (三)接受验收总结阶段(11 月初至 12 月初):接受市、县部门验收并进行总结

 考评。

 八、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市、县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将综治

 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抓。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层层明确责任,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

 中心建设工作的联络协调。

 (二)确保工作实效。中心承担职责范围广、任务重,涵盖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在

 加强中心自身建设的同时,更需要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主动与上级

 部门,驻镇法院、派出所、群团组织对接,有效的推进工作,努力使综治服务中

 心发挥最大的效能。

 (三)狠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乡镇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和时间表、

 任务图进行推进,责任到人,保证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按时保质达标完成。

篇七: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县 2020 年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顺利推进我县 2020 年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内容

 项目资金总额 XX 万元。遴选有一定基础的农机合作社,以农机信息化建设为主,以配套宣传、培训等设备为辅,建设 X 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二、申报范围

 我县范围内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实施步骤

 1 1 、自主申报:由农机合作社写出书面申请并经所在乡镇政府初审、签章后,按有关要求上报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1)项目申请:应说明拟建类型、坐落位置、现有条件、补助资金投向等;(2)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应提供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现有条件资料、项目建设用地材料、业绩证明材料等。

 2 2 、遴选审核:(1)县农机中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合作社申报情况,组织项目评审组进行实地考察,并及时汇总实地考察材料。(2)县农机中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

 项目评审组依据项目建设标准条件,对照合作社申报材料、实地考察情况等,按照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及时向农机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汇报、研究,初步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名单。

 3 3 、公示及项目的确定:将初步确定的项目实施主体在XX 县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 5 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 4 个项目建设主体。

 4 4 、项目实施:已确定为该项目实施主体的农机合作社,按照项目支持的资金使用范围,自主购置并据发票及资产登记证明材料申请补助资金。

 5 5 、项目验收及资金拨付:项目资金补助坚持先审计、后报账原则。由县农机中心项目评审组按照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要求组织验收,并开展项目审计。项目验收合格并审计后,报请县财政局向农机合作社拨付补助资金。

 四、保障措施

 1 1 、加强组织领导。县农机中心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评审组(附件 1),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评审和技术指导等,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 2 、落实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工作责任,严格工作程序,确保项目规范操作和实施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要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

 3 3 、做好检查验收。根据《XX 省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 XX 县实际制定《XX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遴选条件》(附件 2),做好资金的使用、主体遴选、验收审核等,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4 4 、做好项目总结。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附件:1、XX 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2、XX 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遴选条件

 附件 1

 XX 县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为加强全程机械化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项目安全高效实施,经研究,成立 XX 县农业机械局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常务)

 成

 员:XX

 领导小组下设评审组,由 XX 任组长,XX 为成员,具体负责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施主体资格遴选、评审等工作。

 附件 2

 XX 县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遴选条件

 1、农机合作社参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一年以上,有财务账目。

 2、积极参与农机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等活动。

 3、标准化机库棚建设面积不少于 800 平米,并相对集中,且地面硬化。

 4、有维修保养区(不低于 25 平米,有必要的维修工具)及演示展示区。

 5、有培训室(面积不少于 40 平米,配备桌椅、电脑等办公和培训设施)及办公管理用房(各项制度上墙)等。

 6、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电子屏幕)等信息化设备并连入互联网。

 7、大中型机械不得少于 20 台,(持证率、挂牌率、年检率 100%,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年作业量不少于10000 亩。

 8、机库棚土地使用证明,如为租赁性质的,须提供租赁合同。

 9、近三年内已享受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补贴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得申报。

篇八: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XX 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 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的实施意见》(X 政办发〔2016〕57 号)和市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文化引领”战略,以“建设 XX 沿岸名区”为目标,以满足基层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重点,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街道、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基层综合性规范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分阶段加快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公园)建设,积极打造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立规

 范有序、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扎根基层的专兼职文化队伍,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平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力争到 2021 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 100%,基本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运行机制,全区各街道、社区均设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建设内容 (一)科学布局

 根据《XX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和《XX 分区规划 2020》、《XX 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的要求,按照人口发展和分布,结合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把握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绿色共享的原则,以补短板、惠民生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确保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落地。

 (二)分类推进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重在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对个别尚未建成的进行集中建设。其中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主要依托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家园、闲置中小学校、住宅小

 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并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三)落实标准

 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标准化建设,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目录,围绕宣传文化、历史传承、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青少年和老年文化服务等功能,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为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 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参照 XX 省地方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DB33/T 2054-2017),全区各街道综合文化站按标准落实人员配备、馆舍建设、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和经费保障。依据规范要求,开展宣传教育、阵地服务、群众文体团队建设、辅导培训服务、文体活动开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常规业务工作。组建合唱团、民乐团、综合艺术团、书画社、摄影社、文学社等,定期组织“三团三社”活动。各街道应统一街道综合文化站名称及标识标牌(即“XX街道综合文化站”),在门口醒目位置标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2.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参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办法》(X 委办〔2015〕60 号),社区

 文化服务中心要建成含“六有”功能的“社区文化家园”,即有市民文化讲堂、有社区文化展示、有社区文化社团、有社区文化品牌、有社区文化节日、有网络文化平台。新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含社区文化家园)面积不少于 300 平方米,社区文化广场不少于 300 平方米或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0.58 平方米配建。各社区应统一文化服务中心名称及标识标牌(即“XX 街道 XX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在门口醒目位置标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 文化广场(公园)建设。每个街道至少设置一处文化广场(公园),面积不小于 1000 平方米(可累计,单体面积在 300 平方米以上的,可列入计算范围),可参照《关于推进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意见》(市宣〔2015〕9 号),打造“六个一”:一个文化标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长廊、一条文化小道、一处道德墙、善行榜、一批主题公益广告,并设有“民星大舞台”。社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文化小广场(小公园)建设,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健康娱乐要求。

 4. 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有效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并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互联网接入带宽≥20M。有条件的街道要结合文化广场(公园)建设,建设一个数字文化广场,实现

 “五有”要求:有舞台(民星大舞台)、有 LED 大屏、有文化长廊、有健身设施、有无线网络,具备免费上网、展示展演、远程培训等服务功能。有条件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要建成 24 小时书苑,满足更多读者需求。

 (四)提升服务

 1. 加强宣传教育。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等,以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开展基层宣传教育。推进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创建,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及网络平台等,广泛宣传党史村史、道德模范、家庭模范等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法治教育、科普推广和就业培训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2. 开展惠民活动。以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重大节庆日为重点,将日常活动与重点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打造基层文化品牌,推进“一街一品、一社一品”的群众特色文化。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针对性文化服务。加强对社区广场舞的引导,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3. 拓 展服务形式。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和馆际联盟建设,优化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无线网络建设。借助 XX沿岸建筑,推广 24 小时“XX 书房”,为市民提供 24 小时阅读服务,座位一般不少于 20 个。积极开展街道、社区文化走亲、文化联动等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采取订单式、众筹式等多种方式,实现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4. 提升服务效能。将宣传文化、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各级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文化体育设施综合管理利用;整合区内公共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有效推进全民阅读。

 (五)规范管理

 1.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实行错时开放。制定实施活动开展、服务规范、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 实施总分馆建设。利用 4 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总分馆实行统一经费标准、统一采

 购、统一配送相关设备和资源;落实总馆统一管理考评制度、服务内容和名称的统一;分馆名称统一为:“XX 区图书馆(文化馆)XXX 街道分馆”。

 3. 推广“三联模式”。把“三联模式”作为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群众自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整合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拓宽社会供给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鼓励实行结对共建、社企联建、集资兴建等不同投入主体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鼓励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由具备一定条件的社团、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机构等承担运营或管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发挥文化能人、社区居民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六)加大投入

 1. 重点项目奖励补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奖励 20 万/个;全国优秀文化站,奖励 20 万/个;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新项目、省文化强镇(街),奖励 15 万/个;省文化示范社区、民间艺术之乡、非遗特色小镇,奖励 5 万/个;市文化特色街道、示范文化站,奖励 3

 万/个;市文化示范社区、文化特色社区、优秀文化体验点,奖励 3 万。经验收达到省特级街道综合文化站,奖励 10 万。

 2. 文化活动奖励扶持。街道主办“民星大舞台”等综合性演出活动,给予补助 0.15 万/场,每个街道每年补助总金额不超过 3 万。街道创作演出优秀文艺作品代表 XX 参加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荣获奖项,补助奖励分别为:市级金奖 10000 元、银奖 8000 元、铜奖 6000 元;省级金奖12000 元、银奖 10000 元、铜奖 8000 元;各级优秀奖 2000元。每年评选优秀基层文化辅导员 20 名,每人奖励 1000 元。

 四、实施步骤 实施时间为 2019 年至 2021 年。

 (一)第一 阶段,示范先行期(9 2019 年 年 1 1 月 —9 2019 年2 12 月)

 创建完成 2-3 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0 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点,先行挂牌。

 (二)第二阶段,推广建设期(9 2019 年 年 2 12 月 —1 2021 年底)

 总结推广示范点建设经验,以点带面,补齐短板,健全公共服务项目,完善设施设备。全区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达到省特级站标准。

 (三)建设验收

 通过各创建单位每年自行申报、第三方评估随即开展考评。依据当年申报,当年考评的原则,第三方评估达到优秀的,给予建设补助。标准参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办法》(X 委办〔2015〕60 号)文件中“文化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资金保障

 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区、街道财政预算,街道年人均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经费不少于 20 元,其中用于购书款不少于 2 元(按常住人口数计算)。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参与建设。

 (二)加强队伍建设

 各街道应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数量参照新制定的机构改革方案设置。鼓励大学毕业生、文化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中心工作。

 (三)加大督查力度

 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引入第三方开展定期动态抽查,对满意度低于 90%的街道进行通报并在年度综合考评中扣分。对在分馆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同

 时,引入成员单位(政府购买的地方服务单位)和评估机构,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检查监督。

 六、本方案自 2019 年 2 月 21 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服务中心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