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10篇

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10篇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X202X年年XXX县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X年全县德育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在县委、县政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10篇

篇一: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二: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202X 年 年 X XX 县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X 年全县德育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德育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深刻践行“XXXXXX”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有礼育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就 XX 县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总体情况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建设全省教育强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逐步向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目标发展,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XX 教育品牌效应在全省范围内的逐步显现。

 目前,全县有中小学 X 所,共有中小学生 X 多名。长期以来,全县各学校狠抓德育工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广大中小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以往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育人方法途径等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方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02X 年,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既充分肯定了以往中小学德

 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总结、梳理了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将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列为县委自主创新改革项目,通过改革“四个体系”,即改革德育工作体制机制、育人方法途径、师生评价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德育内涵,拓宽育人方法途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2X 年 X 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县教育局积极牵头组织实施改革工作,通过召开全县首届中小学德育论坛、组织德育综合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开展德育综合改革督导评估、改革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等方式,全力推进我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德育改革方案、实施计划,以改革“四个体系”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德育改革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二、全县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全面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工作,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并印发了《XX 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县教育局根据《XX 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学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估长效机制,印发《X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制定评价细则,对各学校德育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各学校设立德育处,按照 X 个体系X 条改革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德育改革工作。

 (二)建立保障机制,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建立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经费保障机制,各学校将德育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为改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建立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督导机制,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县教育局以定期督导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改革进程和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三是建立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学校、成员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各成员单位德育教育资源,发挥成员单位教育职责,形成育人合力。

 (三)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创新育人体制机制。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从改革“四个体系”着手,各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制定本校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健全育人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拓展育人工作内容,大胆创新育人方法途径,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改革氛围。通过《XX 日报》、XX电视台、XX 县电视台、新媒体等省、市、县各级媒体,对我县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工作的进程、取得的实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五)选树榜样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开展市、县级美德少年评比活动。开展 XX 市“美德少年”、“夏都美少年”、XX 县“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建设“美德少年”一条街,大力宣传各级美德少年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承中华美德。二是各学校开展星级少年、好少年等评选活动,通过学校宣传栏、微信、召开表彰大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品德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引领广大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育学

 生健全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

 (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铸造高尚师魂。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德育队伍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将各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制度化纳入学校考核目标,创新开展系列德育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德育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成功举办了 XX 县首届德育论坛,举行德育工作专题培训、道德讲堂、师德宣讲等活动,通过外培、县训、校研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教师培训。X 月中旬,举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班,外派 X名班主任赴省外参加培训;X 月中旬,在县会议中心组织 X 名班主任参加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班;各学校组织开展校级班主任论坛、专题培训等活动,德育队伍建设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实现育人队伍的全员培训,锤炼了德育队伍工作的本领。

 三、德育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了实质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我县的教育环境持续向好,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不断提升,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涌现出一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政府加大投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改善各学校办学条件,为德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各学校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大胆创新育人方法,丰富德育内涵,拓宽育人途径,凝练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格局,涌现出了 CCCC 等

 一批德育工作特色鲜明的学校。

 (二)多措并举,德育综合改革显成效。

 1.创新了德育工作体制机制。现在是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际沟通方式由单一方式转向多元化、立体式,因此,建立适应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保障。通过近一年的机制改革探索,各学校在健全“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基础上,整合了信息网络、新媒体、教育资源库等技术资源,为德育网络机制增添了肌肉和血液,为家校共育、部门协同育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完善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机制,对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健康心理品质起到了体制保障。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新构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教师师德考评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范了教师行为。

 2.拓展丰富了德育内容。全县各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深植入学生心灵;通过“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传统美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开发了多部校本教材。结合省情、县情、乡情、校情,增添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治安全教育等内容。XX 中模拟法庭、XX 中法制教育基地、XX 中全国中小学禁毒教育基地等建设,对中小学生法治安全教育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3.打造了校园精品文化。各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主线,建设校园精品文化,贯穿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师生评价体系等,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了校园文化体系,初步实现精品文化育人、优雅环境育人的模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长廊、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师生作品展示栏、校史文化、乡土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XX 小学、XX 小学、XX 镇中心学校、XX 镇中心学校等一大批学校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高雅文化已进入我们的校园之中;寄宿制学校在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已成为我县寄宿制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4.创新了育人方法途径。各学校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加强德育阵地建设,组建各种学生社团,探索学生自治管理,开展了丰富多彩德育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展以孝敬感恩、诚实守信等为主题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成为各学校的必修课。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找家乡文明等活动,增加学生社会体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5.创新了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是我县德育综合改革的又一张名片。各学校建立的学生综合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公民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文体特长、日常行为规范等各方面表现,记录了每个学生细小的、点滴的进步,通过各种创新激励办法,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对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XX 小学建立的“争章评价体系”,XX 小学“XX”德育评价体系,XX 乡中心学校的“青山之星”等评价体系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美德少年、星级少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榜样时时刻刻地激励着广大中小学生。

 6.改革了中考暨高中招生制度。为改变只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状,XX 县对高中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艺术修养、综合实践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德育目标考查,将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与初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建立了学业成绩与素质评价相统一的高中录取机制,中考指挥棒的改变,符合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发展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7.构建了丰富的德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课程体系是主要载体,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要素,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是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根基的重要保障。开发适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德育精品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补充。如 XX 小学开发编写了《XXX》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XXX》、《XXX》X 本两套德育校本教材;XX 第一小学开发校本教材《XXX》,这些校本课程思想性强,内容直观易懂,丰富了德育课程体系。

 8.净化了校外育人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整治与建设,今年以来,县直各机关、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充分发挥育人职能,多措并举,联合发力,大力整治文化市场、网络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净化、优化了育人

 环境。

 9.创新了特色班级建设。德育工作的重心在班级建设,落脚点在班级的每位学生,建立发展要素齐全的班级发展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班集体,是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各学校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中,以加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重点加强班级建设,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倡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形成学生有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良好品质。XX 小学、X 二中、XX 镇中心学校、XX 镇中心学校等许多学校班级建设富有特色,班级管理与建设目标明确,班风正、学风浓,学生集体感、归属感强,德育综合改革成交逐步显现。

 10.学生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各学校落实德育常规,落实各学段学生养成教育目标,抓实、抓细、抓小日常德育工作,强化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纪律意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化,现在的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多了起来,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园、楼道、教室、宿舍卫生干净整洁,学生违纪违规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积极主动地学习已成为绝大多数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四、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之间德育综合改革工作还不平衡。部分学校对德育综合改革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德育要素没有得到优化,德育改革没有侧重点,德育工作缺乏亮点和特色,德育改革工作

 还浮在表面。

 (二)学校之间德育改革成效差异明显。部分学校德育机制的落实、德育实施方法途径、德育质量上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三)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还未完全根除。部分学校管理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教师之中,教师考核、奖励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存在重成绩、轻师德的现象。

 (四)德育常规工作还须进一步夯实。部分学校还需强化德育常规工作,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部分学生还存在行为习惯较差、纪律性不强、学习不主动不刻苦等现象。。

 (五)德育工作实效性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比较单一,注重形式,与生活实际、生产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五、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认识、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推进德育综合改革。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二)抓好德育常规,夯实改革基础。县教育局和督导室加强中小学德育常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继续抓...

篇三: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县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学校布局规划、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等情况,5 月下旬,由县政协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县政协办公室、县教育局相关人员及部分县政协委员,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先后深入 XX 小学等 13 所学校,对“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情况,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妥推进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按照“均衡性、人本性、规范性、适度超前性”的原则,科学研判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学龄人口增长等因素,先后 3 次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新建 XX 三中、XX 四中、第三小学、特教学校,完成 XX 二中、中街小学改扩建,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XX 年以来,新增小学 1 所、撤并 1 所,新增小学教学点 1 个、撤并 7 个,撤并初级中学 1 所、民办完全中学 1 所,改办 2 所九年制学校为完全小学、2 所初级中学为九年制学校。制定《XX 县中小学闲置校产处置管理实施意见》,对布局调整后闲置校产进行妥善处置管理、盘活利用,发挥了闲置教育资源应有效益。

 二是着眼补齐短板,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依托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 X 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 X 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 X 万平方米,修建围墙 X 米,硬化校园 X万平方米,创设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为重点,投资 X 万元,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 X 个,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全部就近入学。持续加大教学设施、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力度,配

 套各类设备 X 多套,全覆盖配备义务教育“班班通”,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加大高中学校活动室、功能室、操场、实验室等设施配套完善,高标准建成高平中学、XX 三中运动场 1.7 万平方米,学校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是建强教师队伍,师资 配置更加均衡。按照“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的原则,近三年累计公开招录补充教师 X 名,引进紧缺型人才 X 名,缓解了部分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组织 X 多名教师赴潍坊、天津、杭州、广州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邀请全国知名院校校长、专家来泾宣讲培训、示范讲课、交流研讨,大力实施 “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积极培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完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职称晋升、评优选模等方面,优先向贫困村教师倾斜,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采取挂职锻炼、交流任教等方式,推动教师在县乡之间、校际之间流动,盘活教师资源,促进教师均衡配置。

 四是持续加大投入,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按照“中心辐射,大村独建,小村附设”的总体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20 多所,全县幼儿园总量达到 X所,其中公办园 X 所,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持续扩充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县第四幼儿园,移交投用

 县第三、第五、第六幼儿园,缓解了城区“入园难”“大班额”问题。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投资 X 万元,新建、改造日托制幼儿园 X 所,全县 3000 多名幼儿享受“两餐一点加午休”的日托制教育。加强幼儿师资建设,采取公开招聘和从中小学转岗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幼师队伍专业水平,促进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择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城区学龄人口逐年增加,学校规模、分布与生源增长态势不相适应,城区小学生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XX 二中班额较大,XX 四中学位空置,校际之间配置不均衡。农村生源锐减,学校规模萎缩,根据 XX 年年报统计,全县农村小学 X 所,教学点 X 个,其中学生数百人以上仅 X 所,学生数 X 人以下小学 X 所,10 人及以下的“麻雀”小学 X 所,“空壳”学校 30 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浪费。

 二是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明显。城区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乡镇中心校与村校教学点之间,在教育理念、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研教改、

 教育质量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择校、择班,“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愈发明显。

 三是师资力量配置不够均衡。由于城乡办学条件差异,农村优秀年轻教师普遍向城区流动,造成部分农村学校教师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加之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师资力量不均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少校医、心理健康教师、营养改善计划及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

 四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受规划条件、人口流动影响,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城区 X 所幼儿园只能容纳 X 名幼儿,而目前在园幼儿 X 名,入园难、大班额的现象突出。幼儿园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全县在园幼儿 X 名,专任教师只有X 名,按 1:10 的师幼比还短缺专任教师 400 多名。随着农村日托制幼儿园的实施,保育员严重短缺,原有幼儿园专任教师既保教又保育,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三、对策建议 1. 突出规划引领,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按照“合理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增长趋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

 局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新建与优质学校改扩建工程,在城区规划建设第四小学,缩小 XX 二中招生范围,扩大 XX四中生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并吴家水泉小学与东街小学、土窝子小学与中街小学,分校区教学,扩大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学区寄宿制中心小学配套建设,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生源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稳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妥善利用闲置校园校舍,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盘活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使用效益。

 2. 坚持普惠健康,不断规范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在城区新建一批公办园,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相关规定,加快推进配套幼儿园移交工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办园,持续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逐步解决“入园难”问题。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强化教具、玩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等设施配备,加快推进日托制幼儿园建设,完善幼儿师资补充机制,加大选调和公开招聘力度,每年为全县公办幼儿园公开补充 80—100 名专业师资,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评聘等方面的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

 3. 着眼优质均衡,补齐义务教育短板。按照“统筹发展、合理规划、特色发展”的路径,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加快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校园文化氛围、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平台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完善城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布局和辐射半径,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大致均衡。建立城镇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结对帮扶机制,推行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之间管理模式、教学活动、评价考核的协调统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名师、名校长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积极推行联校走教制度,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

 4. 优化教师队伍,均衡师资力量配备。深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结合周转编制改革,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实现全县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编制统筹,师随生配”的方式,摸清岗位需求,加大教师招考、引进力度,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补充,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职级制度,试行年薪制、任职

 绩效制等分配方式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激励措施,通过定向培养、定期服务、待遇倾斜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加强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均衡发展的师资力量。

篇四: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教育资源优化提升工作情况 的调查报告

  XX 作为中心城区,伴随着城市改造步伐加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等新形势冲击,受配建标准、建设模式、实施机制等因素影响,基础教育资源累积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欠账,造成了部分热点片区“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盼存有一定差距,亟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据此,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和师资结构优化提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教育部门情况汇报,召集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交流,基本摸清了全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提升底数,着眼教育短板,回应市民关切,找到了全区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X 所,其中基础教育 X 所(幼儿园 X、小学 XX、初中 X、高中 X),在校生 X 人,教职工X 人,在岗教师 X 人,不在岗教师 X 人。近年来,区政府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学位资源不断扩大。通过收回和增设附属幼儿园的方式增大公办园规模,先后收回了 XX 幼儿园等 3 个幼儿园,增设了联合村小学等X 个附属幼儿园,接收了 X 一幼等 X 所民办幼儿园,XX 年我区公办园和公办性质幼儿园从原来 X%提升到 X%,新增学位 X 个;X 红堡小学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智仁中学已经完成秋季招生,投资 X 万元的友谊中学新建综合楼已完工,增加了学位 X 个。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招生制度、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资源布局,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友谊中学在四中成立了南校区,实验小学在金岸红堡成立了分校,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通过名师讲学团送教活动,带动了薄弱校的教学水平提升;投资 X 万元改造稻地镇五所学校基础设施,乡村学校硬件初步得到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 区作为城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义务教育配置优化不到位的问题

 依然存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一)基础教育资 源供给不足 1 、学校布局不尽合理。随着城市的扩容和二孩政策放开以及新小区入住增多,全区 X 所义务教育学校总量明显偏少,且布局不合理。初中:全区共 X 所学校,多数在西部,只有 X 所在中东部。九中距离开滦十中约 X 公里,四中距离开滦十中约 X 公里,不能满足“中学服务半径 1000 米”的要求,造成九中和开滦十中学位压力加大。小学:东西部学校较多,中部学校偏少,实验小学距离万达小学约 3 公里,远超出“小学服务半径 500 米”的要求,造成今年实验小学增加了 4 个班,超负荷运转。幼儿园:共 5 所国办独立幼儿园,其中 3 所在乡镇,市区只有二幼和三幼,且三幼尚未交付使用,造成二幼入园难。

 2 、新建学校进展缓慢。目前,全区在建和谋划建设学校共 10 所,因资金、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原因进展缓慢,减缓了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如:在建的 XX 小学仍未完工;学警 XX 小学、郑家庄小学因土地指标问题,至今尚未开工;城南经济开发区和交大区域需配建的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还在跑办前期手续;规划中的九中北侧小学尚未确定建设主

 体;南湖西北片区已建成的一所小学被区公安分局占用,多年一直未腾挪。

 (二)优质教育资源偏少且过于集中 多年来,市区重点学校九中、XX 中学、XX 中、实验小学、XX 小学、友谊里小学和二幼等经过共同努力,赢得了社会赞誉,家长的青睐,在校学生逐年增加,不但吸纳了辖区的生源,还接受了辖区以外的大量学生,但这些学校大都集中在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和生源过于集中,而其他学校生源不足,场地、校舍闲置。由于区域优质资源不足,居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需求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这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位难求,客观上也带来了诸如交通、安全、管理等隐患。

 (三)教师资源配置不平衡 1 、师资持续紧张。教师编制多年未曾核准,XX 年在校生 X 人,XX 年达到 X 人,增长 X%,教师编制 X 个,多年未变,现聘用代课教师 X 名。教师招聘滞后,目前缺编 X名,8 月 28 号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工作持续 X 个月时间,新聘教师秋季开学不能到岗。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全区共有长期病事假、外借人员等不在岗教师 X 人,部分学校管理层人员较多,个别学校非一线人员比例偏大。

 2 、师资结构不够优化。教师队伍年龄老化,50 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 X%,30 岁以下青年教师仅占总数的 X%,平均年龄为 42.6 岁。高学历占比偏低,大学及以下学历占比为X%,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 X%。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男性教师仅占 X%,女性教师占 X%。代课教师比例过高,代课教师占一线教师的比例为 X%,且代课不足 5 年人员占比 X%,流动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强化顶层设计,抓好教育的谋篇布局,按照学校分布均衡、服务半径适中、服务人口合理的思路,综合考虑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制定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建议原 X 中重新启用,并入开滦十中,以解决片内生源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建议在原新华楼小学区域建设一所小学,以减少实验小学生源压力。加快新建校进度,力争年内学位供给有较大提升。盘活存量,启动区公安分局等部门临时占用小学的腾挪工作,尽快返校于教。

 (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村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等设施设备,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采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联盟、学区制管理等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缩小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在教师配备、教学管理、教研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差距。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引入机制,依据在校生人数对教师编制核准配备,强化动态管理,依据每年退休教师数量,提前拟定教师招聘计划,逐渐清退代课教师。加大校级、中层及后勤人员兼课工作量,借鉴路北、古冶等区经验,制定满 55 岁不退休的女高级教师必须在一线教学的相关制度,缓解结构性缺编状况。

篇五: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2022 年 5 教育创新发展调研报告经验做法特色亮点工作总结

 由 4 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42 名全国著名中学校长、近 400 名优秀教师,分别与口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对帮扶,采取“1530”模式培养本地校长、教师,即 1 个名校长团队培养 5 名校长学员、30 名教师学员。具体操作上,1 个名校长团队由 1 位名校长和 10 位名师组成,负责培养帮扶县(市、区)的 5 名校长、30 名骨干教师。到目前,42 所对接名校派遣教师到各县(市、区)现场指导 216人次,开展线上培训 372 场 口一中实施小组对抗评比,便于教师把握学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巩固庄中学制定“三元七步”精品课堂教学法,把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小组内部合作学习……“我们与名校口口口中学紧密对接,通过专家培训指导、名校观摩学习和跟岗锻炼活动,学习借鉴名校经验,全区中小学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热潮。

 2021 年以来,口市以对接全国优质名校教育资源为路径,大力实施“1530”工程,强力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全市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教育。

 全域对接,名师名校结对帮扶 口七中大力推进艺体和技术模块课程、生涯规划课程、

  2 国际理解课程以及特选课程,通过课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不久前,口教体局对接办主任口一行5 人到口七中跟岗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这得益于口市大力推进‘1530’工程,我们才有机会与全国名校对接。” 2021 年 7 月,口市召开教育创新发展大会,正式提出实施“1530”工程。会上,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口实验基地和 22 个县(市、区)分实验基地成立。由 4 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42 名全国著名中学校长、近 400 名优秀教师,分别负责各自的实验基地,与口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结对帮扶,采取“1530”模式培养本地校长、教师,即 1 个名校长团队培养 5 名校长学员、30名教师学员。具体操作上,1 个名校长团队由 1 位名校长和10 位名师组成,负责培养帮扶县(市、区)的 5 名校长、30名骨干教师。

 这一工程的提出,既是城市发展的要求,更是群众的强烈需求。口基础教育水平曾位于全省前列。近年来,一些县中管理严格但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一些主城区学校教育理念先进但管理相对薄弱;教师学生流失,影响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口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口市将教育作为品质生活之城的基础支撑。

  3 跳出口看口。口决定引入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拉动教育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口市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开展合作。双方开展合作后,很快口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更多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汇聚口。

 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行动。暑期校长教师培训、县域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调研、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分析、高中质量评价专题培训……口市邀请全国知名基础教育专家 50 余人次,通过工作汇报、专家讲座、质量分析、经验分享等形式,对全市教师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累计有 18万余人次参加。

 口市各学校与对接名校之间,以同步教研、教师研修、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学校调研、交流学习、跟岗培训等线下培训活动。截至目前,42 所对接名校派遣教师到各县(市、区)现场指导 216 人次,开展线上培训 372 场。3 个县选派 60 余名校长、教师到对接名校进行跟岗学习,其他县(市、区)都已经制定跟岗学习计划。通过与名校互动对接,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消化改造,优质资源落地生根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扁平化管理经验,结合本地教育现状,我们打破学校传统塔式结构,取消中心校机构 13 个,建立‘一办三中心’,即党

  4 政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家校协作中心。该县核减各级各类管理人员 214 名、干事 95 名,构建了更加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激发了办学活力。

 口各学校与名校对接,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先进经验、好的做法本地化。口说,口制定了“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中学部口联合集体教研”活动表,组织教师开展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口区依托北京第三十五中“朱建民名校长工作室”,实施校长引领、帮扶、提升机制,培训和培养专家型校长;口一中与湖南雅礼中学制定详细帮扶工作表,高一年级 9 门学科教师每周观摩雅礼中学录播课,每月参加两次雅礼中学线上教研活动…… 除了借鉴外地名校的经验,办好口教育还要激发内生动力,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口市为此以学生为着眼点、以教师为着力点、以课堂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活动。

 开展大比武活动。将评比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面向全市城乡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全体校长及全体教师,按照校内评选、区域初赛和全市评审的步骤,开展全市大比武活动,一批好老师、好校长脱颖而出。

 开展大评课活动。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教科所、市教师进修学校、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相关人员,深入 32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听课 852 节,进行评课活动近千次,让教师明

  5 确授课亮点和方向。

 开展“学名师访名校”活动。深入各县(市、区)17 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走访调研,与 52 名“名校长”、305 名“名师”面对面座谈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优秀教研教法。

 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优秀教育资源“内部消化”,在全市形成“学名师、访名校、求进取、争先进”良好氛围。

 政策支持,保障对接活动开展 实施副校长任课、中层干部满量任课制度,校级干部 24小时带班、中层干部 24 小时值班,真正做到“全天候”陪伴;依托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人大附中教育资源,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与能力……2021 年,中国人民大学选派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口和人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李颖到口市挂职,口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口三中党总支书记,李颖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口三中校长。两位教育人才引入口后,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全面创新学校管理,学校面貌为之一变。

 创新方式引进人才尝到了甜头,口市迅速出台指导意见,支持以全职和柔性方式引进教育人才。有了政策指引,各地迅速行动。目前,口聘请名校长任口中学督学和副校长;口聘请 2 名院士为口三中名誉教师、口中学名誉校长;口县请名校长挂职教体局副局长。通过机制创新,让优秀人才把先

  6 进管理经验和教学理念带到口、留在口,孵化出新的教育成果。

 没有政策制度保障,再好的项目也可能半途而废。“1530”工程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保障。为此,口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 360 万元,保障市实验基地运转;各县(市、区)实验基地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承担。资金全部纳入预算,专款专用。

 对口市功勋校长给予 5 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口市功勋教师给予 1 万元一次性奖励;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公务员收入水平;全职在口工作的卓越教育人才每年最高奖 50 万元绩效……口市出台了“1+3”配套政策,共 4 个文件,即口市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尊师重教若干措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加强卓越教育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能为优秀教育人才提供哪些优厚条件,怎么尊师重教,配套政策里都能找到条款。”口说,“打造高品质教育,我们更有底气了。”

篇六: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教育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目 录CONTENT1An Overview Of The Annual Work行业发展概述2Work Completion行业发展环境3Successful Project Display行业市场分析4Next Year"s Work Plan行业现状分析5Next Year"s Work Plan行业前景分析

 行业发展概述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t e m p l a t e01

 01行业定义智慧教育系统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教育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智慧教育系统可将数字资源充分优化利用,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高校以及中小学基础教育)打造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智慧教育虚拟环境可在大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感知物理位置和环境信息、记录教育者与学习者长期教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认知风格、知识背景和个性偏好,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该虚拟环境可以记录学生的考试过程、解题思路、作答时间和作答结果,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合适的学习建议,此外,该虚拟环境还可帮助教师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目前,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平衡、总体的教学效率偏低、以及学生个体教育上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等问题。解决上述教育问题需要从教育方式的改革着手,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可将现有的教育模式、小源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其中智慧教育系统是支持教育问题改革的关键点,智慧教育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运营系统、教学数据分析以及教育管理系统等,该系统可从不同的层面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教育水平。

 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硬件、软件、内容提供商大型互联网企业、智慧教育传统提供商智慧教育系统行业的上游为基础硬件设备供应商、内容供应商。其主要为中游的智慧教育系统服务商提供教育信息化相关软硬件产品。提供智慧教育系统所需要的视频终端(屏幕、服务器、传感器等)、计算机(CPU、主板、内存、硬盘等)、摄像机、通信设备阅读器、指纹模块等基础硬件材料。目前上游行业产品市场较为完备,产品提供商数量较多、竞争充分、供应充足。智慧教育系统行业中游是智慧教育系统供应商。智慧教育系统行业可分为两类提供商,一类是传统的智慧教育系统供应商,另一类是从细分领域切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互联网企业。智慧教育系统供应商通过为教育机构建立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设备,帮助教育机构将线下的课堂转变为线上优秀的教育资源,智慧教育系统供应商数量众多,典型代表有科大讯飞、未来教育、拓维信息等。智慧教育系统行业下游为各类终端教育机构和个人用户。范围较为广泛,目前主要集中在辅导机构、高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大学、中小学、辅导机构、企业产业链下游

 行业发展环境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t e m p l a t e02

 政策环境1《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政策环境2要求完善“三通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扩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民,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比例达到9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经济环境“Sed ut unde omnis iste natuserror sit laka voluptatem ipsaquae ab illo”“Sed ut unde omnis iste natuserror sit voluptatem lahu ipsaquae ab illo”“Sed ut unde optiomnis istenatus error sit voluptatemipsa quae ab illo”行业经济环境随着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针对教育行业的经费投入也持续增长,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中提出,要优先落实教育投入,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除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外,教育行业还处于社会资本的风口,是历年社会资本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被资本市场长期看好。以互联网教育行业为例,2018年全年互联网教育行业吸引资本超过450亿元,同比增长132.07%。

 社会环境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素质教育需求变得愈加迫切,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行业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教育社会需求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教育行业的用户基础,同时也更加凸显教育资源的稀缺。在我国升学路径筛选机制下,优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竞争激烈。

 03社会环境中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平稳上升,为教育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2020后年、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14.2亿和14.5亿。无论是从人口增量、还是人口存量看,教育的社会需求人群广阔,而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在这一社会环境背景下,智慧教育必将迎来一片蓝海。

 1 23 4政策扶持教育部推动智慧教育下沉,教育信息化迎来发展新契机。教育部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点》针对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建设提出了多项任务,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行业繁荣发展。政策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1)提出要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系统建设,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提出要推进网络条件下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2)提出要加强智慧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工作。驱动力但在教育信息化2.0政策驱动、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教育产品及内容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软硬件双重驱动在线教育发展硬件持续升级为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拓展学习场景,打破教学内容瓶颈;语音识别、在线测评、直播互动等技术升级,满足了用户师生互动、答疑等教学基本需求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带来了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使教学管理更有针对性中国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导致中国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技术层面上,智慧教育系统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增强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普及性和贡献性,教育资源可利用智慧教育系统打破城乡、区域间的壁垒,教育资源可真正普及到每个学生,因此,未来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可进一步驱动智慧教育系统的市场需求。新兴技术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智慧教育系统行业可进一步发展。教育信息化产品应用较为同质化,未能给教育教学过程带来巨大的改善和进步,因此,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度和广度需要更进一步提升,目前“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正逐渐显现出优势。行业驱动因素

 行业市场分析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t e m p l a t e03

 行业现状分析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基本普及了基础电子教学设备,但是智慧教育系统仍处于建设初期,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统筹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智慧教育系统建设正从多媒体教室和基础网络宽带逐渐演化到数字化校园、教育区域管理平台、教学优化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及个人学习社区等各种形式。目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多份文件规范智慧教育系统行业,政策监管趋严下,智慧教育系统行业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智慧教育系统等新经济下的教育企业进入下半场,行业资源开始向头部企业聚拢。此外,综合性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教育,给传统智慧教育提供商带来竞争压力。在互联网行业逐渐从C端向B端延伸的同时,教育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综合性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流量与技术积累成为其进入教育行业的优势,这也将搅动未来教育培训行业格局,行业的竞争者不再仅是智慧教育提供商,上述综合性互联网巨头将占据更多份额。

 市场规模“Sed ut unde omnis iste natuserror sit laka voluptatem ipsaquae ab illo”“Sed ut unde omnis iste natuserror sit voluptatem lahu ipsaquae ab illo”“Sed ut unde optiomnis istenatus error sit voluptatemipsa quae ab illo”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智慧教育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以营业收入计)从2014年2,95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4,579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1%。在智慧教育系统行业拥有超过十年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表示,2014-2018年,行业规模增长迅速原因包括:(1)随着教育部重视教育信息化改革,PPP模式开始试点,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及前沿科技逐渐趋于成熟,上述因素都为智慧教育系统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2)源于三四线城市培训机构布局少,课外培训渗透率低。随着中产阶层占比的提升,三四线城市(例如珠海市、海口市、临沂市、呼和浩特市等)付费能力不断增强,智慧教育系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智慧教育系统下游客户对智慧教育系统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中国智慧教育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下游终端采购量不断增加等因素驱动下,截至2019年6月,中国智慧教育系统用户规模达1.4亿。预计中国智慧教育系统行业未来五年市场规模(以营业收入计)将保持13.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智慧教育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508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未来中国智慧教育系统市场前景较好。

 行业现状0%100%200%300%400%500%600%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Series One在线教育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从用户规模情况看,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逐年递增,占网民规模比重高速增长,尤其是手机端;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01亿人,网民使用率达24.30%;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4亿,网民使用率达23.80%。未来,在线教育将成为教育大趋势,用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内容付费意愿加强,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在线教育用户超2亿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市场容量巨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2017年幼儿园、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数量合计超过49万所;在校生超过2.5亿人。从智慧校园的维度出发,宽带校园、校园安防、校园智联等都具有潜在机遇,以“智能终端学生卡”为例,在“一人一卡”的长远趋势下,学生的存量和增量都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其对应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校园和学生市场容量大

 抓住“数据”带来的机遇进入学校,可以实时掌握学校教学师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各项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成为新能源的未来,这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富矿软件、硬件、内容三大板块联动合作教育企业间的产品合作频频,产品布局更“软”,从信息化硬件提供方,转变为软硬件及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数据化趋势渐显抢先获取政府、公立学校资源和公立学校合作,可以打通toB、toC、toG关系链条,向学校输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向老师和学生输出智慧教育产品,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学管理和教育云数据管理储存方案。也可以基于课后教育市场,形成教育产业服务链条闭环行业痛点

 行业前景分析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t e m p l a t e04

 行业竞争格局大型综合性互联网企业占整个智慧教育系统行业的35%,代表性厂商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其特点是:软件产品线较长,涉及信息安全、安监专利、应急、电力、金融、国防、外交、工业等多个应用领域,同时,该企业可提供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运维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这类型厂商中,综合集成业务收入是其主要来源,智慧教育系统为其整体业务的某个分支或业务单元。竞争格局1 1智慧教育系统传统提供商占整个智慧教育系统行业的65%,专注于整个软件服务行业中特定的智慧教育系统市场,代表性厂商有科大讯飞占30%、未来教育以及晓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其特点是专注于智慧教育系统领域,在产品类型、软件功能、收入结构等方面与其他类厂商存在较大差异。在收入构成中,智慧教育系统产品占比超过90%,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竞争格局2 2

 行业发展趋势最终落到实处的教育仍然是在课堂上的教育。利用...

篇七: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xx 市提升教育质量 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的 调研 报告

 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和未来工程。追求高品质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美好期待。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工作,研究和探讨提升 xx 教育质量的思路及举措,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9 月,教科文卫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提升教育质量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仅针对学前、小学、初中、普高阶段),并与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同志一起赴如皋、常熟等地学习考察。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丰富教育内涵建设,创新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总体看,高中教育质量优于义务制教育阶段,义务制教育质量优于学前教育阶段,全市教育质量呈现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 x%,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 x%。义务教育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学业合格率达 95%以上。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xx 中学的学生社团、xx 中学的环保教育、xx 中学的科技小发明等,亮点纷呈、成果斐然;xx 小学最近被选定为 xx 年 xx 省 STEM 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各级各类学校注重挖掘 xx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发展新局面。

 二是学校设施条件跃上新平台。根据上级部署,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四配套”等一系列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小学校布局得到了调整优化,设施设备有了新的提升,校容校貌进一步改观。各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实现了接入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是教育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全市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组成 x 个教育管理共同体,加强了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合体联盟,达到了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小学、初中创新实施“阳光分班”,按照公开、均衡、随机原则,确定班数和学生分组、教师配置,有效破解了“择班热”“择师热”的难题。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能分工,每年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依法履行对中小学、幼儿教师的编制调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交流轮岗、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打破了多年来的人事编制瓶颈。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东疆之春”“江海星光”等五大教科研训平台日益完善,“三段四模块”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影响。定期开展“两个常规”教育督查,发挥综合督导的坐诊、引领作用,为教育发展创设了良好有序的环境。

 四是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新提升。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 x%、x%、x%,高中段本科学历比例达100%,教育硕士比例(含在读)占 x%。全市在职教师中有xx 市级及以上骨干称号的优秀教师 x 名,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x 名、省特级教师 x 名;xx 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18%。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定期开展园

 丁奖、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表彰评比活动。制订学历进修奖励政策,积极实施学历达标工程。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切实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等业务培训指导机构的作用,狠抓暑期校(园)长培训、教师全员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校本教研培训。大力实施“三名”工程,一线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成效明显。

 二、问题和挑战

 xx 是教育大市、强市,xx 教育历来是 xx 人民的骄傲。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和不足。

 (一)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还不浓。一是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的持续性、经常性还不够,没有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长抓不懈。二是教育投入与我市实际需求、与兄弟县市相比明显落后。尽管近年来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大增加,但多数是在还历史的欠账。三是学校被赋予太多与教书育人无关的社会职能,增加了学校负担。政府有关部门众多的主题教育、创建评比等“小手拉大手”活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较随意地进入学校,使师生应接不暇。据反映,有的部门一年就发了十多个文件。这些与教育教学无关且重复无效的工作,个个都要求报材料、写

 总结、传照片,牵扯了学校太多的精力。四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过多干预,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教育教学管理还有诸多提升空间。一是学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城镇化过程中城区教育布点没有跟上,基本是加固或按照原样修建,新建居民区学校配套不足,大班额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学校分布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又因财力资源供给不足而大多成为薄弱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较低,并且难以提高;学校布局结构失衡,又导致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不能实现,整合、统筹各种教育资源较为困难。二是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薄弱学校发展后劲不足。以升学率为标准的社会评价机制、以学生数为依据进行资源配置的政策,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更弱,客观上造成了弱小学校发展的不利外部条件,主观上也使教师、学生、家长丧失了对学校发展的信心。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激情。绩效工资考核普遍存在区分度不高、分配差距不大的问题,不少学校因岗位满额导致教师不能申报职称,影响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有偿家教”、收受红包等师德失范问题屡禁不止。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年年出台禁令,但由于没有执法权以及取证困难等原因,查处较难取得实效,社会反响强烈。

 (三)师资力量总体不强影响了教育质量提升。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教师队伍除了学科专业结构失调外,性别结构、布局结构也严重不平衡。音体美、生物、地理等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优秀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和重点学校,农村学校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地区资源匮乏、福利待遇不高等原因,面临着老教师动力不足、骨干教师留不住、新教师吸引不了的队伍建设困境。为了解决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梯队结构问题,我市采取定向师范生必须去农村从教 5 年的举措,但因为缺少“传帮带”的氛围、职业发展上的有力支撑和家庭生活上的有力保障(如教师宿舍、子女入学、老人就医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教师安心从教的问题。二是教师培训的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后,带回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但受学校、家长、学生等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推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三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待遇、境遇、发展空间等多种原因,大量优秀教师流向上海、南京、苏州等地,仅今年暑假,我市就有 3 名特级教师离职。四是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阶段和地区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由于职称晋升难、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加上大环境的浮躁和社会上追求享乐的氛围,不少教师缺乏进取意识和科研动力,惰性弥漫,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无法有效唤醒。

 (四)基础教育薄弱严重动摇着教育根基。基础教育不扎实、不稳固对全市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因超编长期不招录新教师,新鲜血液无法补充,紧缺专业教师难以如数引进,教师队伍优化困难重重。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同类学校中考录取分数线比兄弟县市低二、三十分,高中生源质量低下,整个基础教育缺乏科学的渐进性、合理的序列性,仅仅指望凭高中阶段的奋起直追、冲刺赶超就能保住领先地位,无异于水中捞月。

 三、建议意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对教育放心和满意的根本在质量。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我市教育质量问题,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准确认识 xx 教育现状,增强重建教育强市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既不能把记忆停留在过去,凭着老观念、老印象,躺在昔日的功劳簿上浅吟低唱、自我陶醉;更不能妄自菲薄,过度放大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否定抹杀 xx 教育人近年来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现实摆在眼前,我们除了正视别无选择。抓发展是抓今天,抓教育是抓明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教育主管部门一家所能。市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

 加支持、投入上更加有力。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教育发展加油助力,协调解决好妨碍教育发展的各类困难和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培育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担负起发展教育事业的大任,做好凝聚人心这篇文章,把全体教职员工的精气神汇集在一起,紧紧抓住每一次教育发展的机遇,时时瞄准先进地区教育发展的水准,收复我市教育领先发展的地位。

 (二)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努力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一要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体制。大力吸引优质高端民办教育机构入驻我市,探索建立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征用、基金激励等政策,激发民办教育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公办为主、公民办并举”的办学格局,整体提升我市教育发展质量。二要优化课堂质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让老师确立“把课上好是最大的师德”的意识,时刻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使每一节课都达到高效。要在规范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课程实

 施水平。三要创新督导制度。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发挥教育综合考核、质量检测导向作用,在分析问题中剖析学校发展现状,在解决问题中明晰学校发展思路,让每一次督导都成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催化剂。四要减少社会干扰。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的归口管理,建议把各级各类的“进校园”活动统一归口到政府办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要减少形式主义,落实学校对“进校园”活动的选择自主权,避免兴师动众,更要避免为完成考核任务或为创新部门政绩而对中小学下达“进校园”的命令。

 (三)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是支撑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在教育上舍不得投入,是最大的浅薄和短视。一要切实加大对办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利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契机,切实改善校舍和装备条件,强化功能教室、专用教室、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所有学校教育装备要达省定标准,并力争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运用广泛、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投入作为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彻底改变我市学校硬件上的落后面貌,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障。二要有力推进幼儿园建设。认真组织力量,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实际,紧紧围绕“扩大优质资源、提升保教质量”两大主题,

 充分论证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变化、人口流动趋势、服务半径、办园主体、规模层次等规划要素,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专项规划,夯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学习借鉴如皋、常熟等地经验,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凡新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须在土地出让时设置前置条件,明确配套幼儿园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其产权在建成后移交给当地政府,确保配套学校与住宅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三是建议尽快实施校园午餐服务工程。xx 地区其他县市区中小学早就实行在校午餐,有效减轻了家长接送负担、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杜绝了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有力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我们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创造条件,办好学校食堂,把开展午餐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尽快推进落实。在实施好午餐工程的同时,要把学生中午在校时间安排好,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午间生活。四是建议积极推行“弹性离校”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逐一摸排每个有课后托管需求的家庭,坚持自愿参加、免费服务的原则,与家长签订课后延时托管协议。按照南京、如皋等地的做法,托管全部实行“校内托管”“免费托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托管场所设施建设、维修费用从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中支

 出,工作补助由财政设立托管专项经费,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拨付。

 (四)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多措并举提升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能打胜战的教育“铁军”。一要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针对部分教师思想松懈、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大力开展好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推行师德承诺制,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使广大教师真正将思想认识凝聚到服务学生...

篇八: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实现教育事业赶超发展、 率先发展, 离不开现代教育设施和装备的助推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 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 推动全区教育事业赶超发展、 率先发展、 内涵发展, 我们对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52 所(含教学点), 在校学生共计 32104 人, 教职工 2824 人。

 其中普通高中 2 所, 初中 10 所(不含格中初中部), 小学 39 所, 职业学院 1 所。

 近年来, 我区坚持以群众路线教育引领教育发展, 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主题, 把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科学规划, 精心组织, 加大投入, 强势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 全区各学校共配置计算机 4488 台, 专用多媒体教室 16 个, 占标准数的 32%, 有互联网接口的教室 512个, 占班级数的 77%; 中小学学生计算机人机比为 11.5:1,专任教师用机人机比为 1.42:1,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实施三大工程, 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实施学校新(扩)

 建工程。

 在大规模校舍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 区政府投入资金 2亿多元, 先后完成了 XX 一中新建工程和实验中学、 XX 二十一中、 东华小学等 6 所学校改扩建工程, 新增建筑面积 11 万多平方米。

 2012 年启动了总投资 5 亿元的 XX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 今年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实现学院大专部的整体搬迁。

 将泊子小学新建工程和 XX 六中扩建工程列为 2003 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 年内实施两所学校的新、 扩建工作,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水平, 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针对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实际情况,2004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 建成了 XX 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在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校校通”, 并通过专用光纤与市教育局网络互联互通。

 2010 年采取招标采购、 内部调配、 升级改造等措施, 新增微机 600 多台, 调配微机 300 多台, 完成了消灭“无微机学校”任务。

 2011年投入资金 60 多万元, 完成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使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校校通”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需要。

 2012 年又投入资金 600 多万元, 实施了“班班通”工程。

 目前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城区 9 所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互联网、 通多媒体, 基本达到“教师人手一机”。

 今年,将投资 550 万元, 为农村中学、 中心小学和部分城区小学配备“班班通”教学设备, 进一步提高城乡现代化教学水平。

 三是实施仪器设备更新工程。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2011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 通过设立专项奖励政策、 集中招标采购等方式, 全面实施了中小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 为中小学配备了实验教学仪器、 理科教学仪器和部分综合实践课程探究性仪器, 解决了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低, 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

 结合仪器设备更新工程, 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采取区、 镇、 学校分别出资的办法, 更换课桌凳 10000 多套,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

 (二)

 强化三项措施, 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富脑工程”。

 教师是推动教育现代化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积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先后举办了 9 期计算机应用骨干培训班、 4 期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短训班和 12 期课件制作与网络使用培训班, 培训教师 2000 多人次。

 结合消灭“无微机学校”工作, 在教师中开展了“人人学电脑”活动, 要求 45 岁以下专任教师 100%拿到计算机初级证书, 50%以上的教师拿到高级证书。

 修订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的相关文件,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作为评选优质课、 职称评聘、 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激发了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

 目前, 全区 95%以上的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自制课件达 1600 多个, 每年有 70 多名教师的课件、

 30 多名教师的论文或优质课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

 二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助推教育质量提高。

 积极寻求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最佳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突破教学重难点, 努力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承担的省、 市课题研究为切入点, 通过召开研讨会、 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展示优秀的课例、 课件, 给全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及时推广优秀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推动了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XX 一中等 2 所学校获省级电教示范校荣誉称号, 8 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电教示范校。

 城关中学、 西关小学获全省“优秀教育网站评选”一等奖, 成为全市 7 所获奖学校之一。

 三是搭建均衡发展的信息平台。

 建立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公文传输网络, 实现了教体局和学校之间文件下发、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在 XX 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了校长沙龙板块,定期刊发优秀校长的读书体会和教育论文, 为校长工作和学习搭建起良好的展示平台。

 开设了专家博客、 校长博客、 名师博客等 5 个层面的博客群, 引导教师通过实施有效的网上研讨与交流, 努力构建面向信息化的学习、 对话、 反思、 培训机制, 促进专业成长。

 创建了协作学习平台, 选拔骨干教师在网上定期开课, 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并利用电子信箱、 留言板等将学习心得、 提出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由教师进行网上个别辅导, 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提升素质。

 开通了远程教育本地直播频道, 定期播放区内优秀教师教学课例、 教研活动、 学科培训等节目, 架起一座“空中课堂”, 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中小学, 促进城乡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

 坚持三个结合, 教育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坚持装备配置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根据学校布局调整“乡镇中学办在城区, 农村小学办在镇街”的总体要求, 对现代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统筹规划。

 在教育信息网建设上, 采取“建成一个中心, 辐射带动全体”的方式, 在教体局建成了网络中心, 各学校在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上免费建网站或下载上传教育资源, 以此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仪器设备配置上, 对于一些规模小、 人数少、 将来需要撤并的学校, 按最低标准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对需要保留的学校, 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将来并入学校的实际情况, 适当减少设备配置的数量, 以便合理优化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是坚持财政投入与开源节流相结合。

 区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切实做到教育投入优先保证, 教育需求优先考虑, 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的基础上, 2010 年以来, 累计投入资金 5 亿多元, 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教育系统也坚持开源节流, 采取对外争取一部分, 学校节省一部分的办法, 全力保障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要。几年来, 争取教育部、 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无偿资金 1457 万多元, 通过挖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潜力筹集资金 850 多万元,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坚持设备购置政府集中招标采购, 既减少了装备配置过程中的盲目性, 又保证了高质量低价格,提高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坚持“硬件”配备与“软件”配套相结合。

 在加快教育现代技术装备的同时,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

 发挥 XX 教育信息网的资源中心作用, 配套建设了网络教学资源库, 供全区教师下载使用教学资料,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把建章立制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常规工作,下发了关于教育现代技术管理使用方面的 8 个文件, 要求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 切实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和应用。

 建立健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考核制度, 将现代化建设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体系, 作为评估学校工作和校长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我区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图书、 音体美设备、 综合实践设备、 通用技术设备、 探究仪器设备配置资金缺口较大。按照国家和省市标准, 我区建设多媒体教室约需资金 125 万元,配齐常规仪器设备、 探究仪器设备、 音体美设备约需资金 2760 万元, 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中小学学实验室建设及内部配套离国家、 省市标准化建设标准差距较大。

 目 前我区中小学实验室除 XX 一中、 格中等少数几个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市标准外, 其它学校的实验室及内部配套均不达标, 主要问题是实验室建筑面积不够、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数量欠缺等。

 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尽管近几年计算机的配置力度较大, 但由于计算机等装备的更新换代较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早期配置的部分计算机逐步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亟需建立更新机制, 定期汰旧换新, 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

  四是现代教育技术专职教师缺乏, 整个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全区义务教育段自 2002 年以后没有新进教师, 除城区部分学校外, 农村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由非专职教师担任。

 同时, 由于目前教师队伍中 45 周岁以上的教师有 914人, 占教师队伍总数的 32%, 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 只能简单运用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 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尽快落实“乡 镇初中办在城区, 农村小学办在镇街”的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要求,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集中精力加强薄弱环节的现代教育装备配备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健全教师梯次补充机制, 继续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健全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教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益, 进一步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步伐, 提升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 内涵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九: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县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创新民办教育体制机制,提高民办教育水平质量,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化管理,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县政协调研议题计划安排,县政协教文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与县教育局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龙台、驯龙、通贤、合义、新世纪、爱儿篮幼儿园等乡镇和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赴宜宾、云南等地考察学习。认真听取了当地政府、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办教育事业现状 (一)办学规模概况。全县共有各类民办学校 x 所(不含民办培训机构x所),占全县各级各类学校x所的73.11%,

 其中幼儿园 x 所,占 98.14%,小学 x 所,占 1.05%,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2 所,占 0.53%,职业教育学校 1 所,占 50%。在校学生 x 人,占全县总数的 11.6%,教职工 x 人,占 17.87%,(其中专任教师 x 人)。民办学校校舍面积 x 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 x 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 x 台(件),图书 x 册。

 (二)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一是民办教育主要是学前教育和培训机构,幼儿园 x 多所占了全县幼儿园的绝大部份,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都很少,不到全县的百分之二。

 二是民办教育对全县教育事业是个有益的补充,民办教育在校学生x 多人,占全县的近百分之十二,如果全部公办则需政府投资建设校舍 x 万平方米、体育场馆 x 万平方米及若干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等,还需配备教职工 x 多人。

 三是办学规模小、投资单一、管理粗旷、教职工交流培训和继续教育很少、教职工变化大。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党政重视,政策措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我县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常召开会议研究,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县政府出台了《xx 县民办学校、医院建设扶持政策的意见》(安府办〔2017〕14 号)文件,在项目推进、用地支持、财税资助、要素保障、人才支撑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扶持意见。水、电、

 气按照民营性质收费,没有上交任何税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民办学校中的留守学生、困难学生,每年都予以资助。2014 年至 2018 年民办教育学生资助资金 1566 万元。对民办学校实施了奖励政策,2017 年至 2018 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100 万元,县级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81 万元,2019年民办学前教育保教费受助 6723 人次,补助金额 260.8 万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寄宿补助受助 1184 人次,资金 64.5万元。xx 民办中职(xx 应用职业技术学校)2019 年截止 10月免学费 53.6 万元,发放助学金 9.7 万元。

 (二)创新机制,规模不断扩大。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全县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相互配合,协作履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和生存环境,较好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xx 柠都伟才幼儿园正在建设之中,xx师范大学附属第六实验学校拟到我县创办民办学校。圣保罗幼儿园、培乐萌幼儿园走高端品牌之路,其硬件设施、管理水平达到了遂宁、资阳、乃至成都一些高档幼儿园的档次。新世纪幼儿园、爱儿篮幼儿园走特色化、大众化之路,适合本县群众需求,生源连年多而不减,声誉持续走高。大风车幼儿园、天骄幼儿园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生源由少变多,规模逐步扩大。

 (三)规范管理,秩序更加稳定。严格准入,扶强取弱。县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县住建、房管、食药监、工商、民政、消防等相关部门,在民办学校的审批上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xx 省民办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试行)》《xx 省幼儿园办园标准》进行审批和年检。新审批的民办学校必须符合我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校点,避免盲目性;标准基本达到省级规定,且提交房屋产权证书、安全鉴定、消防许可、食品安全等资料,然后依法进行审批,将不达标、不具备前置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年检时根据市上制定的年检评分细则量化打分,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不合格学校督促定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近三年来,新批民办幼儿园 30 所,培训机构 30 多所,吊销民办幼儿园办学许可证近 120 所。

 二、我县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一)规划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虽然制定了《xx 县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但民办学校只对幼儿园布局有一些规划,对民办中小学缺少规划,尤其是中职和高端民办教育规划很少,时间也截至 2020 年,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和落实。民办教育在全县教育总量中的比重偏小,主要以幼儿园为主,民办高中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区域

 发展不平衡。随着县城面积的扩大,人口逐年增加,教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办学校负荷沉重,大量学生在县城无法读书,特别是近年来初中毕业生为一万二三千人,能上高中的只有不到一半,大量学生不得不到外地读高中或失学。

 (二)投入不足,发展欠后劲。我县的民办学校均以私人(个人)投资为主,资金实力差,缺乏必要的投入,办学条件较差,不少民办学校的校舍和场地都是租用的,校园占地狭小,校舍不足且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民办学校现有办学条件远远达不到 xx 省规定的标准,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县的民办学校教师全部由办学人自己出钱聘请,政府没有给予公办编制,没有建立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教学的制度,没有建立民办教师同公办教师同考核奖惩,同评职晋级的机制,民办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民办学校由于举办者资金实力不强或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或保险费等现象,甚至未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民办教师群体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三)监督管理困难,办学不规范。民办学校的审批、日常监督管理、非法办学的处罚主要责任都集中在教育主管部门头上,在前置审批过程中,缺少相关部门的审查与把关,在非法招生办学的处置上,缺少相关部门的配合,导致有的

 拿到办学许可证后不去其它部门办理证照或者登记,在处置非法办学上显得孤独无力。多数民办学校在办学上缺乏科学、先进的理念,办学章程简单,或者干脆照搬照抄,办学无特色,牌子打得大,实际管理和水平根本达不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董(理)事会等决策机构形同虚设,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个别学校有乱收费、挪用办学资金、抢揽生源、进行不实招生宣传等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我县民办教育的建议 (一)适度超前,统筹规划,鼓励民间办学。根据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速度、人口及生源变化以及全社会对各类教育事业的需求、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度超前,全域布局,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优先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校点布局规划和建设标准利用非财政性资金,依法独资、合资、合作办学。积极吸引县外、市外、省外资金来 xx 投资办学。联合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积极引导民办教育以发展高段和职业教育为重点,适度举办义务教育,努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完善优惠政策,创新办学体制,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质量。政策经费支持方面。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捐资助学,民营企业自愿无偿向民办教育事业的捐赠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依照规定比例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资金扶持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待遇,资金扶持时以奖代补。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的义务教育任务均按标准配备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等。同时,民办学校用地按教育用地办法执行,经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批准,允许国办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将闲置的校产、房产和设备设施等资源,以国有资产投入的形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或优先、优惠出租给民办学校使用。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用地的监管力度,防止以办教育为名圈占土地或在办学途中转变土地用途谋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简化审批手续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承诺服务、民办校联络员等制度,不断健全服务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人才队伍方面。建立公办学校教师与民办学校教师合理的流动制度和交流制度,给民办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教师编制。将民办学校教师的人事档案、职称、聘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评优评先等,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实行民办教师人事代理

 制度。鼓励民办学校引进和培养名教师、名校长。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公办学校教师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 学校任教。

 (三)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防范市场风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把准入资格、加强教学督导、倡导诚信办学、严格监督管理、认真指导服务。在市场准入、收费规定、广告发布、年检年审、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审批关、财务关、评估关。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采用“三同”机制,即民办校园与公办校园同考核、同指导、同发展,助推区域内民办校园规范发展。加强民办教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全力防范办学风险,逐步建立起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市场规则,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篇十: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2021 关于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 2021 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成调研组,于 9 月下旬对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一中、渠口九年制学校、**九小、银河幼儿园等多个学校和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议、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对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 131 所。其中:高级中学 2 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1 所,初级中学 10 所,九年制学校 5 所,完全小学 85 所,小学教学点 27 个,幼儿园 1 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 25 所(幼儿园 20 所,培训学校 5 所); 全县有中小学教师 3425 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 553 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61 人,初中教师 1010 人,小学教师 1801 人;在校(园)学生 66750 人,其中:普通高中 7473人,中等职业学校 1160 人,初中 16289 人,小学 36424 人,在园(班)幼儿 5404 人。

 ?

  近年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提升国民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构建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教育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通过”危改

 工程”、“校安工程”等教育项目,全县共新建、续建、改扩建校舍总建筑面积累计达 36.7 万平方米,涉及学校 102 所。大部分学校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校园环境优化美化程度走在了全区各县市的前列。**一中、大战场中学等 5 所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百标项目”工程评估验收。

 ?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9 年至 2021 年公开招录农村特岗教师 478 名,2021 年公开招录事业编制教师 75 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落实校长考核制,5 名教师、1 名校长被县委、政府认定为首批“名师”、“名校长”,229 名教师、17 所学校、13 名校长进入第二批“三名”工程创建储备库。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 90%以上。三是城乡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按照“集中县城办优质高中、以乡镇为单位建成示范性初中、村级联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思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中心村为基础,通过合并、撤销、重组等多种方式,撤并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中小学 44 所,城乡、山川教育资源得到有效优化整合。**九小新建,**二中、**六中和职教中心迁建,有效缓解了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的难题。高中教育提前两年实现集中县城办学。四是教育教学成绩有所提高。2021 年高考一次性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 723 人,比去年净增 314 人,上线率提高 9.81 个百分点。中考全县七科合格率比去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700 分以上达 10 人,比去年增加 6 人;

 600 分以上 684 人,比去年翻了一番。小学六年级质量测查语数英三

 科合格率比去年提高 39.5 个百分点。全国数理化、生物等学科竞赛获奖学生数达 199 人,比去年全年获奖人数还多 21 人,位居全区前列。

 ?

  五是职业技术教育初具规模。完成了职教中心续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达 1160 人。紧紧抓住宁夏红、**锰业、万隆公司等企业产业需求,实施“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技能型人才“订单”培养,职业教育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

 二、存在问题

  1、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部分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要求不细,有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重视制度制定,不重视制度落实,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指导等现象;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论了解不多,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够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部分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局部有缺额;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教研目的不够明确,教研方式单调,部分教师对教研热情不高、气氛不浓,“向课堂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够强。

 ?

  2、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县城、山川学校软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资源不够均衡,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管理理念、教学水平、师资状况与县城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部分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低,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村部分

 学校领导和教师办学信心不足,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工作状态不太好,方法比较陈旧呆板,难以适应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快速提升。

 ?

  3、学前教育相对滞后。全县公办幼儿园只有 1 所,大多数孩子在 20 所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

 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缺少相关政策措施;民办幼儿园聘请的部分教师既无合格学历,也无教师资格,专业能力和教育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工作,全县幼儿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不利于幼儿性格的培养;部分学校和幼儿园搬用小学教材,开设奥数、珠脑心算等课程,超越了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

 ?

  4、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我县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职教中心实训设备还不能满足实训课需求,有些学科仍然以文化课设置为主,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制约了技能教学的正常开展;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效益不够明显,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虽然我县对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了“五免一补”政策,但今年的招生形势仍然很不乐观,招收学生 809 名,占自治区教育厅下达任务的 67.4%。

 ?

 三、意见建议

  1、科学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教育资源。认真实施新一轮学校结构调整,

 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及幼儿园,使学校布局与人口结构和学生数量的变化相适应。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改造,使县域内同一类型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达到统一的办学条件和标准。

 二是大力实施“捆绑”联动发展战略。通过以强带弱,选派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交流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强校支援弱校、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等多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

  三是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功能,统一编制远程教育教案,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在专业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其名额分配要高于优质学校比例,为教师发展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稳定优化师资力量,促进城乡、山川教育均衡发展。

 ?

  2、突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更新观念,理清教育教学思路。要发扬校长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加大“三名”工程创建力度,有效实施动态管理,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导、优秀教师为支撑、合格教师为基础、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逐步建立教师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良好激励用人机制。

 二是创新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教学活动感染力和吸引力。实施校长带头听课、上课、评课和议课等制度,定期开展说课、做课、评课活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不断丰富“达标课”、“达标教师”、“达标学校”的内涵,向课堂要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管理,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要以人文管理为基础、制度管理为保障、质量管理为核心、绩效管理为杠杆,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和教学行为,力促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

  3、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学前教育。

 一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如教育、卫生、工商等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对于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管理透明度,由政府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切实发挥监督引导职能。出台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政策,将学前教育财政经费

 纳入公共财政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鼓励社会、企业资助学前教育事业,增强财政体制保障。

 三是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扩建、新建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教学点,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的高水平幼儿园,对不合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限期整改,力争 2023 年每个乡镇建设 1 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四是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从业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身份、编制、待遇、交流、职称、培训等问题,促进全县学前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

  4、下大力气,努力办好职业教育。

 一是提高对办好职业教育的认识。要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认真落实《**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全日制在校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职招生组织领导, 实行中职招生工作责任制,努力使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实训设备。

 二是坚持品牌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要通过扩大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把机电一体化、枸杞深加工、学前教育、护理等传统骨干专业进一步做强。

 三是开展技能型人才“订单”培养。要抢抓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建设现代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转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四是拓展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要根据我县枸杞、红枣、苹果、硒砂瓜等优势特色农业,积极申报特色农业加工专业,着力发展适合我县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专业。

  ? ?

推荐访问:关于优化教育品牌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优化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