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

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究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对于幼儿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

篇一: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究 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对于幼儿的培养至关重要, 它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课程质量不高, 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同时还会影响幼儿的教育水平。

 本文对幼儿教育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10

 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 有引领作用, 并且幼儿教育在家庭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许多家长把幼儿教育看做是孩子的启蒙教育, 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对幼儿有直接影响。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 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科学, 越来越合理, 课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逐渐完善幼儿的教育课程, 才能够使幼儿教育不断优化。

  一、 幼儿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小学化现象严重

 幼儿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中, 人们往往盲目的认为促进幼儿发展就是要开发幼儿的智力, 并且将开发智力的方法落实到读、 写、 算等知识的培养上。

 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是教儿童识字、 算数, 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自身接受能力, 以及儿童是否对此感兴趣, 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领悟。

 幼儿园的许多游戏时间被小学化的课程占据, 对于难以理解的课程问题, 如果教师不进行耐心理解, 反倒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心理, 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1]

  2、 兴趣课程安排不科学合理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 兴趣课程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大部分的幼儿园, 许多兴趣课程的安排都是出于利益的驱

 使, 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 盲目进行兴趣课程的安排, 并且许多幼儿园没有结合自身的接收儿童的特点, 盲目的向其它幼儿园学习, 导致兴趣课程的发展并不乐观。

 许多教师的兴趣课程意识不正确, 单纯地认为兴趣课程就是对儿童艺术、 体育能力方面的培养, 促使了兴趣课程单一, 违背了兴趣课程的安排初衷。

  3、 基础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不明确

 对幼儿尽心培养, 从课程入手是正确的选择。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发展轴线, 一种是直接引进市场上的特色教材, 然后对其进行改进, 发展为园本课程, 另一种就是自己编撰教材。

 园本课程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 照顾本园儿童的兴趣爱好。建设园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基础课程进行补充, 促进基础课程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情况中, 许多幼儿园并没有依据园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课程安排, 而是随意的进行课程的拼凑, 许多幼儿园不是根据儿童的需要设定园本课程, 而是依据教师的教学内容, 进行课程安排, 忽视了儿童的潜能的开发和发展。

 [2]

 4、 课程内容安排失衡

 许多幼儿园从自身考虑, 不断增加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兴趣课程,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没有合理的对其进行安排, 导致这些课程与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发生冲突, 课程计划较多, 导致课程失衡。

  5、 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缺少关联性

 许多幼儿园对于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 只是笼统的设定一个教育目标或者照搬其他幼儿园的教学经验, 将目标与其他幼儿园设定的一样, 在实施过程中, 对于课程的安排却与此毫无关联性, 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清晰目标, 致使课程安排散乱。

 并且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符合自身的发展现状, 生搬硬套, 看见别的幼儿园怎样做它就怎样做, 失去了自己的独特精神。

  二、 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 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课程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 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发现问题, 吸取经验, 充分考虑幼儿的教育需求, 掌握幼儿的心理、 生理发展特征, 从幼儿的全面

 发展考虑, 组织课程安排。

  2、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元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 进行课程改革, 对课程进行设定。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条件, 盲目向其他的幼儿园学习效仿, 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特点。

 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 自有的教学设施, 自己接收的孩子的特点, 进行课程改革。

 创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园本课程, 并与基础课程相结合,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课程要幼儿化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 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小学化。

 要利用儿童的认知方式来进行课程改革, 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经验。

 幼儿化的课程安排, 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性, 依据其成长特点进行课程的安排, 目前来看, 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都引入游戏, 将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极大的引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这就充分利用了儿童的天性, 将课程幼儿化, 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

 4、 课程要长远化

 幼儿的教育要有长远的规划, 不能只看重眼前, 因此, 课程改革要突出幼儿教育的长远性。

 在课程安排上, 要尽量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 每个课程的安排都要有具体的目标, 课程的实施也要围绕目标进行, 课程的效果也要以目标的实现状况作为衡量标准。

 对课程进行改革, 要将幼儿教育的眼光放长远些, 针对幼儿以后的成长, 做出课程安排。

 不能为了自身的便利, 忽略了儿童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幼儿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幼儿教育的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真正的将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课程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 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幼儿园, 幼儿园对课程进行改革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有实效性的课程改革, 避免照搬

 其他幼儿园的经验的现象发生,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使幼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安排课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

 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符合幼儿发展的任务, 只有真正的予以重视, 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海英. 课程制度管理: 学前课程创生之机制保障[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 4(05) :

 27-28

 [2] 向海英. 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09) :

 72-73

 [3] 邱瑜.

 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12) :

 13-14

篇二: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壮 幼 儿 园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专 题 研 究

 立 项 申 请 书

  专

 题

 名

  称

  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专 题 负 责 人

  张 子 艳

 负责人所在单位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起

 止

 时

 间

 2007 年 4 月 ——2009 年 4 月

 天津市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7 年 3 月

 一、 参加人员基本情况

 专 题 名 称 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负责人姓名 张 子 艳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10. 行 政 职 务 教 师 专业职称 幼 高 最后学历 大 专 工 作 单 位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联系电话 2437.3067

 E-mail hdy_20@hd.tj.edu.cn

 主

 要

 参

 加

 人

 员

 姓

 名

 年龄

  专业职称 最 后 学 历 从事幼教 工作时间

 工 作 单 位 梅靖云 39 幼 高 大 专 20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卢宏伟 28 幼 一 大 本 9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王

 欣 28 幼 一 大 本 9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刘酉夏 38 幼 高 大 专 20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付

 娟 38 幼 高 大 专 20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朱

 琦 38 幼 高 大 专 20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魏惠玲 34 幼 高 大 本 15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刘

 靖 29 幼 高 大 本 10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吕久杰 41 幼 高 大 专 17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房彩霞 40 幼 高 大 专 21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陆雪琦 33 幼 高 大 本 13 河东区第二十幼儿园

 二、 对所申报专题的研究内容、 计划及条件的阐述(字数限制在 2000字内) 一、 课题提出 研究发现, 儿童美术经历了从抽象——象征——写实的发展进程;儿童空间认知则经历了拓扑几何——投影几何——欧几里得几何的发展顺序。

 因此, 3—6 岁幼儿美术活动的关键经验的确立和选择、 编排的顺序和层次, 都必须依据和体现这样的规律。

 绘画活动是通过线条、色彩、 可视的形象创造作品, 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能够使人的创造性本能得以展现的重要活动。

 创造性与独特性是其主要特点。

 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受与激情、 想象与创造的表达与表现。

 以绘画活动为载体, 以案例研究为抓手, 通过园本教研,帮助教师明确了美术活动的功能与价值, 使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幼儿绘画活动的年龄特点、 发展线索及适宜的教育策略, 教师将新的理念和教育策略赋予实践, 注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生活经验、 美术经验的积累, 将绘画活动真正作为幼儿表达表现自己生活经验与情绪、 情感的一种语言。

 在研究中注重研究的过程及研究过程中档案的搜集与整理。

 用生动的案例、 各种材料及活动的照片提高研究的说服力, 一定程度上辅助自身的研究实践。

 教师对绘画活动中装饰画、 色彩画、 主题画的关键经验、 组织指导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体验研究幼儿、 研究学科、 研究教育方法的过程, 教师逐渐向专业化迈进。

 但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 教师的关注点仍更多指向幼儿的绘画结果,如何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与兴趣点, 选择生活化、 情境化、 趣味化、富有挑战性的绘画内容, 将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如何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支持性的指导策略, 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以《纲要》 和《规程》 中的有关精神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 、 杜威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性理论。

 着重研究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班活动内容、 探索支持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指导策略。

 同时解决以下问题:

 1、 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绘画活动的关键经验。

 2、 以案例研究形式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3、 参与研究的幼儿教师, 能较为自觉地运用新理念创设绘画区环境、 组织活动, 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步伐。

 以“一课多研” 的活动形式, 教师通过集体备课、 集体反思、 集体改进, 使其真正提高研究意识, 让教师站在同伴的肩膀上共同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小班幼儿情境绘画活动的研究 中班幼儿装饰画活动研究 大班幼儿色彩画活动研究 二、 课题的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2007 .4~2007.9)

 子课题报告撰写, 现状调查, 收集相关教育文献资料, 师资培训, 对教师的实践经验、 理论水平进行前测。

 2、 实施阶段(2007.9~2008.9)

 实施课题、 讨论与评价、 反馈与调整, 总结部分资料、 写出中期实验报告, 拟定改进方案, 继续实施。总结阶段(2008 .9~2009.4)

 资料整理、 撰写研究报告, 做好结题各项准备, 专家进行论证。

 三、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 生动的案例进行剖析, 帮助教师从中领悟并最终自觉地把握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

 为课题研究提供更真实、 有说服力的实证案例。

 2、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能增进二者之间的相互反馈的功能, 从而增强研究的价值,使教师实践中不断创造、 更新推广策略。

 3、 文献法:

 检索与搜寻“美术领域” 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相关成果、 分类编辑“概览” 。

 学习新《纲要》 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增刊》 中的美术、《天津幼教简讯》 2005 年第四期、《2~6 岁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李慰宜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课程》 等。

 4、 成立课题实施实践小组, 将 《教师教育资源手册》 艺术领域 (美术)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操作平台, 在研究教材、 按计划实施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做中学”, 加深对领域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总结好的教案与案例, 逐步实现课程园本化。

 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组负责人:

 张子艳 课题的组织、 实施及研究成果整理工作:

 张子艳、 梅靖云 课题的实验、 研究工作:

 张子艳、 梅靖云、 王欣、 卢宏伟、 刘

 靖刘酉夏、 付

 娟、 朱

 琦、 魏惠玲 条件保障:

 参加研究的教师均是钻研业务、 勤于研究的青年骨干,我园部分教师参与国家“十五” 重点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 多篇案例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赠刊》 发表, 获优秀成果奖。

 在参加中央教科所“十五” 课题组活动后, 受益匪浅,其中,“绘画活动” 成果在全园教师中学习和推广,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在近两年, “绘画活动” 已经成为我园的教育特色。

 同时, 园领导从各方面大力支持:

 在时间和经费上予以保证, 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培训, 保证幼儿活动时间及教师研究时间; 制定相关制度保障,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资料, 集中时间进行研讨, 定期组织各班进行阶段经验交流, 最后总结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成果。

 三、 单位与评审组意见 专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请写明能否对专题研究给予支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 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适合于本课题的研究; 本单位能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 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与全方位的支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篇三: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儿园课程改革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

 幼儿园课程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何有效改革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所谓幼儿园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目的, 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 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活动总和。

 本文主要分析了 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讨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五种趋势趋势, 即课程课程方案多元化、 课程内容生活化、 课程实施游戏化、 课程活动个性化、 课程建构园本化。

 【关键词】

 幼儿园, 课程改革, 问题, 趋势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实现儿童教育目标的重要介质。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 教育评价的集中表现, 是幼儿园教育现象中最重要、 最核心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改革不仅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 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 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

 如功利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 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等, 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影响很大, 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 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出现了以下问题:

  1、 对幼儿园课程理解片面。

 重教轻保, 重智轻德; 多室内教育活动,

 少室外游戏活动。

 狭隘片面地理解幼儿园的课程, 机械地理解作业游戏、体育锻炼, 将课程改革引向形式化、 单一化。

  2、 幼儿园课程改革缺乏科学性, 行动带有盲目 性, 没有形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有些地区的幼儿园所谓的教育特色, 是凭经验工作, 凭感觉摸索的, 缺乏科学探索的精神, 照搬现象严重。

 对公开教学、辅导报告, 不加分析, 盲目模仿学习。

  3、 幼儿园课程改革缺少理论深度, 没有相关的教育理论作支撑, 往往在课程改革的形式上下功夫较多, 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年年有新花样,但年年都被推翻, 课改成果不易出现。

  二、 幼儿园课程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特点, 要使儿童成为课程的真正主人。

 同时既要了 解儿童的一般发展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又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等。

 在选择课程类型和确定课程内容时, 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切实需要, 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在编排活动内容和组织活动方式上, 要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 要能够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 满足儿童对课程活动的欲望。

  2、 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时, 既要充分需要考虑选定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又要考虑选定的课程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之间有何联系等。

 此外, 树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整体现念, 还要将隐性课程考虑在内, 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3、 活动性原则。

 坚持活动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给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

 第二, 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环境。

 第三,对幼儿的活动加强指导。

 对幼儿活动的指导, 既表现在对儿童活动的直接指导, 也可表现在对儿童活动的间接指导。

  4、 模式多样化原则。

 模式多样化原则是指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内容和模块的多元组合, 具体的表现为课程设计模式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的多样性, 各个领域类型之间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的多样性, 各个领域内部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三、 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五种趋势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 取决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反映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 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

 基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原则, 本文认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五种发展趋势:

  1、 课程方案多元化。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 课程方法、 课程编制、 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和整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方式。

 课程方案多元化是来自不同文化的方案开发主体的反映。

 在一个最佳课程方案中,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社区、 教育管理者、 幼儿教育专家、 幼儿自身、 幼儿家长的共同参与, 倾听来自不同主体的声音, 在这种多样的主体中也体现着文化的多元化。

 幼儿在课程开发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长期以来, 幼儿都没有被看作是课程方案开发的主体, 这是儿童文化在课程中缺失的一种表现, 也

 是成人文化强压儿童文化的一种表现, 儿童也是一个个体, 他有自己的思想, 有独立的人格, 有自己的需要等等, 在课程方案开发中, 我们不能忽视幼儿这个主体, 否则, 我们将失去课程开发的生长点。

  2、 课程内容生活化。

 2001 年, 我国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其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幼儿生活、 回归幼儿生活的重要理念。

 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生活化有两点内涵:

 第一,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主要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要围绕儿童当下的生活展开, 是儿童力所能及, 又指向儿童发展的。

 在这里强调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幼儿生活为基点, 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事件、 现象等为题材编排课程, 这是课程借用生活的一种表现。

 第二, 幼儿园的生活就是课程。

 目前, 国内很多幼儿教育专家认为, 儿童的日常生活就是课程, 儿童生活本身就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灵、 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中介与桥梁, 因此, 要求幼儿园课程内容改革要体现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口头语言、 行为习惯、 卫生习惯、 浅显的数学知识、 基本的科学常识, 以及一些音乐、 体育、 美术活动。

 这些课程内容的出发点是给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确定的, 主要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并不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组织起来的学科, 而是以幼儿的生活逻辑组织起来的感性的、 多样化的一日活动。

 3、 课程实施游戏化。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方面, 教师们要改变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 走向生成, 在课程与游戏之间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把经验纳入课程设计之中, 这就要求改变第一种定义中只关心“教什么”

 的观点, 要求考虑到教学的方式、 课程实施的方式, 经验是由活动获得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在幼儿的诸多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所以, 持有经验说这种课程观对课程实施的游戏化有促进作用。

 幼儿园游戏是一种“教育活动”, 是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地构建经验的学习活动, 应该被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范畴, 受教育目 的规范。

 因此, 也不能盲目崇拜游戏, 使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都围绕游戏转, 忽视教学、 忽视教师的作用, 我们提倡课程游戏化, 但决不是要求课程从属于游戏, 而偏离了教育目的的规定。

 游戏化的自由自觉并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放任幼儿的自发自由,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

  4、 课程活动的个性化。

 在幼儿园中, 个性化教育的呼声更加强烈, 教师们认为儿童都是有差异的, 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共同形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特点。

 适应儿童的发展不仅要面对他们现有的差异, 在让儿童拥有“幸福、 美好的” 童年生活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形成影响终生的良好品质。适应每个孩子的教育不是划一的教育或者模式化的教, 把孩子当作统一的模式的“产品” 来“生产” 的教育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促进儿童富有个性化发展的任务。

 因此, 幼儿园课程也在强调个性化, 要求课程的设计要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5、 课程建构的园本化。

 园本课程是与普适性的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形式, 它强调幼儿园拥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其自主的课程开发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需要的课程。这种自行制定的园本课程, 既可是宏观的完整课程方案或体系, 也可是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

 各个幼儿园会因办园背景、 社会环境、 师资

 力量等条件的各自差异, 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在克服国家课程诸多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课程形式。

 园本课程避免了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 国家普适性的幼儿园课程是面向全国各地的, 但是各个地区的经济、 文化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不同, 导致幼儿园课程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 导致幼儿园课程的一元化, 不利于课程多元化的发展, 难于取长补短。

  园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条件、 师资力量、 园内环境、 本园幼儿的特点等依据来考虑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 这就避免了 课程建设的盲目性, 避免忽视本园办园条件、 幼儿自身特点等因素, 有利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

 园本课程的开发还避免了 教师教育劳动的重复性。

 以往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 教师就是要完成上级规定的教育任务, 教师成了传达上级指令与教育幼儿的中介, 没有投入自身的认识、 理解, 没有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而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教师处于课程开发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他们要带着自己对儿童和课程的理解、 经验来生成和运用课程, 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设计、 实施、 评价等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也促进了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约翰逊等著, 华爱华、 郭力平译.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虞永平. 学前课程的多视角渗透[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3] 施良方. 课程理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4] 张华. 经验课程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教学改革 研究报告 幼儿园